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忆故人·烛影摇红 原文及赏析(共含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周末的礼拜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朝代:宋代
作者: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注释:
1、忆故人:词牌名。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后为“烛影摇红”。
2、夜阑:夜深。
3、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4、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赏析: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年代】:宋
【作者】: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
【内容】:
烛影摇红向夜阑,
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
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後,燕子来时,
黄昏庭院。
【作者】:
王诜(?-?) 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联贬官,落附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能书画属文,工于棋。其词音调谐美,语言清丽,情致缠绵。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
【注释】:
夜阑:夜深。
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此词写宴别。上片写宴会上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双燕来时,庭院寂然。时值黄昏,更觉凄凉。全词工丽婉曲,新颖别致。
黄山谷云:晋卿乐府,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宋词通论》)
吴曾《能改斋漫录》:都尉忆故人作,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憾。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忆故人·烛影摇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忆故人 王 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1.从词的风格看,这首词属于 词风。(2分)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词。(6分)
参考答案:
1.婉约(2分)
2.可从如下角度赏析(6分)
(1)衬托:“烛影摇红”以动衬静,表现出静夜的空寂。
(2)用典:以“阳关”曲的故事和情感表达眼前的离情别绪。
(3)借景抒情:以“云沉雨散”表达沉重的心情和散乱的思绪,以“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来抒发时光流逝寂寞空虚的情感。
(4)融情于景:开篇便描绘了一个刚刚经历离别、醉酒的伤心人在夜将尽时见到的伤心残景。友人已经不在,剩下红烛在孤寂中摇曳,又平添几分伤心。
(5)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上片以直接抒情为主,直接表达自己对友人已远离的愁怨;下片以间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黄昏庭院的花谢、燕归来表达自己无法消解的哀怨。
(6)虚实结合:上片以实写为主,写眼前的孤寂,情懒;下片以虚写为主,“海棠开后”三句,是主人公在意识到分别已经是一种事实之后,想象到即使到了暮春,燕子都归来了,友人也不会归来。(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似)
(本诗可以鉴赏的艺术手法很多,还可以从修辞、用典、炼字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即可。答完整1点计2分,答完整3点计6分。)
译文: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赏析: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缱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忆故人/烛影摇红,忆故人/烛影摇红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的意思,忆故人/烛影摇红赏析 -诗词大全
忆故人/烛影摇红作者:王诜 朝代:宋 体裁:词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後,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遥忆故人 李白 赏析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色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赏析】
这首诗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李白诗歌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忆故人-心情随笔
前不久回家探亲,遇到久未谋面的老乡。在闲聊时得知一个信息,他说今年清明节去扫墓时,看到整个山头就数王憨山的墓修得最气派,墓碑是中央某大人物题的词。只是没想到,他的小儿子不知怎么也去世了,从碑上看他应该还没有成家(老家的墓碑都会把后代的名字刻上去)。
这个偶得的消息对我而言,实在是太突然,有如晴天霹雳,竟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王憨山何许人也?他是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名字十里八乡家喻户晓,我也不例外。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参观过他的画展。印象最深的是,他站在一幅画前,问我们画中的麻雀点睛之笔是哪里?也许是年纪太小的原故,也许是我们还不具备欣赏能力,反正无人答得上来。画家看看我们,再看看画,然后指着画中的麻雀,告诉我们:是麻雀的鼻子,为什么呢?因为它用鼻子在笑。心中很是困惑,麻雀有鼻子吗?王老接着又问,用鼻子笑叫什么笑?我们面面相觑,老人家告诉我们,那叫讥笑,就是看不起的意思,我们似懂非懂。
也许那是我唯一的一次受艺术熏陶的机会吧。虽然现在王老去世有些年头了,但还有很多街坊邻居家里都珍藏着他的作品。
至于他的小儿子,我们曾有数面之识。那时,我在镇上学习服装设计,在一起还有几个女孩。每天看到一个儒雅的年轻人背着画夹从门口经过,大家都在悄悄打听他是谁。
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的小儿子,大家都称呼他为鲁公子。鲁公子看上去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是那种富有艺术气质的帅气男孩,就像琼瑶笔下的白马王子。女孩子们的目光总是喜欢追随着他的身影,穿过田野,越过小溪,追随着他在蓝天白云下写生。
有一次突然下雨,他来我们店避雨,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他,目测身高1米76左右,偏瘦,浓眉大眼,高高的鼻梁,一笑还有浅浅的酒窝。大家都要求看看他的画,他也不推辞,大大方方地把画打开。立刻,一股浓厚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远处一片片金黄的'稻田,近处是一方池塘,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满池的荷花争奇斗艳,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更是呼之欲出,荷叶下的小鱼小虾栩栩如生。即使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知道他画得好看,跟真的一样。
有时,也会在街上偶遇,彼此也只是淡淡一笑。后来,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鲁公子。听人家说,他被某军区作为特招兵招到部队去了。而后不久,我也离开家乡,从此就没有他的任何消息。只想,他一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工作着,只是我们无缘相见罢了。
而今,在脑海中定格的只有画家俯身指点一群无知的孩童和一个年轻男孩背着画夹在小镇穿行的画面,记忆里和他们父子相关的也只有这些零星的片断了。
……
岁月无声,一切仿若昨天。然而,那年轻鲜活的生命竟然不复存在,怎能不让人感慨良多心生惆怅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忍不住写下这些文字,算是给记忆一个交代吧。
忆故人散文
外面下了雨,开始我没出去看,这里的声音很杂,雨应该很小我根本听不到雨声.突然有辆车急弛而过,溅起的水声没有逃脱我敏锐的耳朵,那一闪间我告诉自己外面下雨了.
夜很深,夜凉如水的感觉在这个弥漫着烟味和腐丑空间里没有任何的体现,但是凉意透过秋衣提醒我外面正在夜凉如水着.边机械的工作着边看着<<新结婚时代>>,突然提到坟!一下子思绪万千...
孤年未近而立,身边故去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对偶有所触动的也就一两位,或许很多时候筱子我情感丰富,但是必然的事情看的很淡,生老病死就是一种必然.偶然中产生的必然,往往是触动偶的原因.
那年冬天,天已经很冷了.刚过完圣诞吧,因为圣诞节的缘故,我刚给她寄了一个贺卡.她是我原来学校的校友,后来又辗转了两个学校还是校友,抑或是冥冥中有种注定,抑或是某种巧合.她成绩非常好,并不是聪明,只是刻苦的让人钦佩.家境贫寒,相貌并不出众,平凡到走在路上没人多瞧上一眼.
中考刚失利,从重点中学到一个民办中学去,沦落.偶尔写写诗,填填词,陶冶着保持着我的文学情操.写的多了就有许多人看,后来她也看,却从来不像其他人一样夸赞.次数多了,我就问她为什么,问的多了终于告诉我写的经常是些儿女情长,不登大雅.我一直不以为意,但是对她的出众开始留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我还没有来的急真正的去认识她,我们的学校已经解散了.解散后的第三天,我突然出现在她正在上课的教室里.教室里挤满了刚从我们学校遣散来的学生,所有的位置都坐满了人,不知道一直内向的我哪来的勇气跑到她旁边跟人套近乎,挤了个座位.于是一起上课,然后我骑车跑上十里路回家,天天如此.那时候就想出来做自由职业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才继续在那个破烂不堪的学校里上学,继续着未来并不明朗的'读书生涯.很少有别的话题,只有文学和学习.在她不停的督促下我的成绩飞快的上升着,成为老师的掌上明珠,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一下子对学习有了自信,自信着将要成为这个小小的学校里的第二个北大状元.意外再次袭击了蒸蒸日上的我,她突然转学了,转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去.没有失落,没有该有的许多东西,一切就是那么平静,学校里有条件的学生一个一个往重点高中转去,一个一个头也不回的走.家人找我谈了好多次,希望我转去,我以前的老师也来找我,铁了心的不转.后来还是熬不住劝转了过去,跟她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只是知道她从进班的最后一名追到前几名.我也在努力着,努力着改变转来的校友都是最后一名的命运.时光流逝着,彼此只有面对面的碰着才会打个招呼,问声好.最后那年圣诞,给她的贺卡还是通过邮局寄的,尽管我只要走上两分钟就可以见到她.不久她也托人给我回个了贺卡,估计这也给她拮据的生活增加了负担.那天在浴室,碰到隔壁班的一个过去的校友,他跟我提起她自杀了,说了很多次,不停的反复着,反复到让我不得不信.我冲出浴室,在零下几度的寒风里买了两瓶汽水一饮而尽,似乎这能解脱我心中的苦闷,但这一切无济于事.学校想要封锁自杀的消息,把责任都推给她本人,而令我愤慨的是她跳楼40分钟后才被人发现,又过了半小时120才来.如果,如果,如果...可事实是她就这么走了,我没机会看她最后一眼,甚至没一个合适的身份去看她最后一眼.报纸简单报道了这件事,我到处去买竟然没买到,只是听看过的人描述了,把她写的爱慕虚荣,因为没有好的经济条件才会去自杀,而不是这万恶的高考制度,这人与人之间冷漠到及至的高三.
疯狂的奔跑,疯狂的上网,疯狂的做一切我能想到的事情,只是一切于事无补.无法忘记一个故人的故去,甚至希望故去的人是我,至少不会这么的痛苦.虽然地球旋转依旧,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现在在这个杂乱的空间里写下故人的琐事,写下一点心情.或许快到圣诞了吧,或许仅仅因为一部电视剧.或许在这里悼念一位故人多少有点不敬,但是这里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我也想做好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是我现在只能这么靠家里的钱活着.
生无所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因为活着!
玉楼深锁多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赏析】
此首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长夜漫漫,谁与共处?而“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和衣闷卧,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唯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此咏古代仕女冬夜闺情,上段写独居的苦闷,下段写百无聊赖的远思。“深锁玉楼”,是她们狭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这句为全篇总冒,下即扣定冬夜写。总之,一片凄凉境地,无限幽怨情思,宛转描来,非常深刻。
若以少游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
【今译】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是谁共她渡过这悠长而又寂寞的夜晚?
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
沉闷的心情使她穿着衣服便昏昏入睡。
突然间,无端端的,军营里的'号角声响徹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
眺望窗外,但见明亮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
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给以示慰借。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秦观所创作的一首词,是一首描写妇女冬夜闺情的词。
原文: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字词解释:
①此调汲古阁本作《虞美人影》。《永乐大典》卷3005误作晏几道词,《古今别肠词选》又误作裴度词。故人在此词中所指并非一般朋友,而是指恋人或夫婿。
②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旧题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城上安全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玉楼巢翡翌,珠殿锁鸳鸯。”
③羞见:怕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亦犹云‘怕见’也。”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羞看,怕看也。”
④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严城,防守严密之城。《文选》李善注《抱朴子》:“鲍生日:人君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以备之。”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寒草未衰,严城于焉早闭。”又何逊《临行公车》诗: “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⑤月华;月光。梁元帝《乌栖曲》:“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⑥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曲终,谓之“彻”。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翻译: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创作背景:暂无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赏析:
少游词的基本风格为雅丽,但也有少量俚俗之作,吴梅曾举俚俗之词数首,惟不及此。可见此词既雅又俗,殊难界定,可以雅俗共赏视之。
“玉楼深锁薄情种”,意谓词中女子被“薄情郎”深锁闺中。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情郎或薄幸,这里的“薄情种”概指夫婿。古代女子极少与外界接触,遇到夫婿外出,自有被深锁玉楼之感了。
词在介绍环境、引出人物之后,便以情语抒写长夜难眠的心境。“清夜”,写夜间的清冷沉寂,“悠悠”状夜晚的漫长。悠悠春夜,闺人独处,备觉凄凉。而着以“谁共”二字,则更加突出孤栖之苦。又以问句出之,便渐渐逗出相思之意。此时她惟见一床绣着鸳鸯的锦被、一双绣着凤凰的枕头。凤凰鸳鸯,皆为匹鸟。这对单栖的女主人公来说,无异是强烈的对比、辛辣的讽刺。鸟儿尚且成双作对,人儿反而孤眠。因此说是“羞见”。这二字用得极好,既通俗,又准确。以“羞见枕衾鸳风”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歇拍“闷则和衣拥”,清人彭孙通谓“新奇之甚”。可这里俚语,也就是话在人民口头的语言,一般雅词中是不用的。少游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坦率,富有生活气息。在这一句中,“闷”字似更为要紧,女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锁,无人共度长夜,所以心头感到闷得慌。闷而无可排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因此这一句是上阕的结穴所在。
下阕写女主人翁梦醒。她拥衾而卧,似乎睡着了,人梦了。依词意,她似乎梦得很甜美。但刚刚人梦,就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惊醒。“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意境好似李清照《念奴娇》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不过这里的新梦是被画角声所惊醒罢了。梦被惊醒,睁眼看看室内,照理应该仍是“羞见枕衾鸳风”,仍是“闷则和衣拥”。然而这样写,词情便没有发展,境界更显得重复。于是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到室外。
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冷静,但语言却变得更为雅丽一些。此刻已到深夜,月亮洒下一片清光,地上铺着浓重的白霜。月冷霜寒,境界极其凄清。这也是主人翁心境的`写照,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有我之境”是也。在此境界中,主人翁似乎谛听着外面的一切,刚听罢严城中传来的画角声,又传来一阵哀怨的乐曲――《梅花三弄》。听《梅花弄》而曰“彻”,说明她从头至尾听到最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这结尾二句,紧承“梦破”句意,针门一线,衔接得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主人翁长夜不眠的情景,从而突出“忆故人”的“忆”字,语言清丽,情致雅逸,留有余味,耐人寻绎。
个人资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v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坐元v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作为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的节庆期间14项主要活动之一――10月24日第八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在秦观故里高邮举行。
相关推荐:
浣溪沙秦观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翻译 赏析
《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
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里来,“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场圃”的空旷和“桑麻”的话题又给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觉。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这就是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 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丘处机,桃源忆故人的意思,桃源忆故人赏析
★ 遥忆故人 李白
★ 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曾协,桃源忆故人的意思,桃源忆故人赏析
★ 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史达祖,桃源忆故人的意思,桃源忆故人赏析
★ 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吴礼之,桃源忆故人的意思,桃源忆故人赏析
★ 声声慢赏析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