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之探讨(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酸辣味蜜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之探讨
内蒙古由于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为因素,生态环境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客观条件的规律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以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 者:张明铁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4) 分类号:F301 关键词:内蒙古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本文从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得出人口增长过快、素质低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防治核心,对生态环境进行“预防”、“扭转”、“恢复”.
作 者:段景春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X171 关键词:内蒙古 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 人口增长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本文从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得出人口增长过快、素质低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防治核心,对生态环境进行“预防”、“扭转”、“恢复”.作 者:段景春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期 刊: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 26(2) 分类号:X171 关键词:内蒙古 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 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
由人类生态学、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农业与农林复合经营等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的.意义及其建设的内容、主要方式和过程,以期全面认识生态环境建设.表明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实质上指人类生态环境,已超越常规生态学所指.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包括植被建设,还涉及经济、人口、社会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逐步达到目标是适宜的.最后,还论述了有关学科研究问题.
作 者:王青宁 王晗生 周景斌 Wang Qing-ning WANG Han-sheng ZHOU Jing-bin 作者单位:王青宁,Wang Qing-ning(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王晗生,WANG Han-sheng(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
周景斌,ZHOU Jing-bin(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陕西,杨陵,712100)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2(2)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 荒漠化 生态农业 农林复合经营贵州生态环境建设之管见
摘要:贵州省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发育的.省份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自然因素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原本极度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已严重影响到贵州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树立生态意识,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完善生态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 者:申云香 作者单位:贵州师大历史与思想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24)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1、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全国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地质量下降的重要方面。由于利用和管理上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106 km2,已增到1.826×106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109t。结果使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人均耕地仅约为778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在世界上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占倒数第三位,仅略高于盂加拉国和日本。严重的是对稀缺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和浪费的现象十分惊人。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7×l05hm2。1983年--1985年,耕地平均每年减少约7.6×105hm2,1986年--1990年平均减少4.74×l05hm2。实施《土地管理法》以来,情况有所好转,耕地减少速度趋缓,1991年--1995年平均每年仍减少4.433×105hm2。
3、土地沙漠化加剧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脆弱生态平衡条件下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活动,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现象。
4、森林资源缺乏且正在减少
我国为世界上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在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按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计算,分别为第120位和128位,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距离覆盖率30%还相差很远:但过量采伐惊人,由于采伐地区过于集中,可采资源日益枯竭.加上毁林开垦、烧柴、火灾和病虫害等等原因.使森林总面积正在逐渐减少.相应的生态灾难和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5、草原退化严重
草原质量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人均草地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30%: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场约占1 /3,鼠虫害面积约占30%--50%,且优质草减少,毒害草增多。
6、湖泊泥沙淤积,调蓄抗灾能力减弱
湖泊泥沙淤积,过度围垦,造成湖区生态系统功能失调。使湖泊的调蓄抗灾能力减弱。例如,建国以来,洞庭湖湖区经历了2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近1.9×103km2,人口从290万增至目前的1000万。在洪灾中,湖区溃决堤垸142个,灾民近4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
7、生物栖息地消失,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例如,新疆虎、野马、毛脉蕨等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在我国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又如,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胡杨林、北疆的梭梭林等都大量减少;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锁阳、雪莲、贝母等的数量也在大量减少。
8、地质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日益加大
由于森林过度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加上不合理地开采矿藏,而引发的雨后泥石流、地质下陷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9、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量为2.8×1012m3,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径流量为2 6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中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国家,全国57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个,严重缺水的达50个,日缺水量达1.6×107m3。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正在不断下降。同时节水措施不力,用水浪费,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短缺。
10、污染严重
我国大气、水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日趋恶化,1995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全国土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了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保护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实施绿色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保护长江黄河源头,严禁在江河源头采金、挖草(甘草、虫草、发菜);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严格实施生态脆弱区的禁采禁伐、禁渔、禁猎,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海,封山育林、风沙区造林植草。
建立适合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然保护区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了典型的生态,保护了动植物种质遗传资源。截至19底。中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6.98万kO,占国土面积的7.64%。其中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网络,6个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因此,进一步加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绿色经济。
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比所得回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付出,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态灾难。为此,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无偿占有、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经济模式。承认并正视生态环境资源的资本的属性,在经济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旧”费,要提生态资源税,还要分得相应红利――即利润中的台理分额,以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经济基础。
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应尽快取代一味追求享乐的高消费而毫无节约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观。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看作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伙伴。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永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大理市绿化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摘要:我省大理市的绿化基础普遍薄弱,许多城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加速绿化景观建设,科学绿化变为速效绿化,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此,就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作 者:杨润德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 期 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Journal: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3) 分类号:X3 关键词:城市建设 绿化 生态环境1、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4、保护环境是责任,爱护环境是美德。
5、保护青山绿水蓝天,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6、保护人居环境,享受健康生活。
7、保护人居环境,享受美好人生。
8、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9、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10、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11、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1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13、城市,共同的家园;生态,共同的心愿。
14、创环保模范城市,建绿色生态家园。
15、创建生态环境,享受品质生活。
16、创建省级生态县,建设和谐新家园。
17、创生态家园,建美好家园。
18、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19、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20、给生态力,让家园飞。
21、共创生态家园,同享碧水蓝天。
22、共同描绘海岛绿意,用心呵护生态环境。
23、合力把环境扮靓,齐心为家园梳妆。
24、环保创模手牵手,美丽城市心连心。
25、环保关联千万家,责任就在你我他。
26、环保意识高一分,生态家园美十分。
27、环保源于一点一滴,创模始于一言一行。
28、环境创模个个参与,生态家园家家受益。
29、环境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
30、环境就是你的“脸”,人人要学会爱护。
31、环境卫生的洁净,有您的一份文明。
32、环境与生命共存,环保与健康同在。
33、环山环水环风景,保洁保绿保健康。
34、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
35、加快生态县创建,优化家园环境。
36、加快生态县建设,共创和谐家园。
37、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夯实环境基础。
38、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39、立足自然生态景观,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40、绿色世界,你我共创;清新气息,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