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OI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共含7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O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

篇1: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

毛遂自荐当平面模特。最近又一则爆料说杨幂在上中学的时候是个小太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高中那会儿,杨幂最喜欢看模特走台的,爸妈不在,她就打开衣柜在镜子前乱舞一番。青春期总是充满一切神奇的想象,她还把照片寄给了时尚杂志,没想到过几天后接到编辑的电话说,你来拍照片吧。人生就像是一班车,好运随时都可能发生,就这样,年仅15岁的杨幂开始做起了杂志模特。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小杨幂日后才走上了演员的道路。现在大红大紫的杨幂抽时间也可以体验下松下空调最新推出的好运班车,让自己的事业更加的红红火火,也为自己的爱情也带来好运。

篇2: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

曾经是赵薇的伴舞。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了,但还是要贴出来,因为人生确实很神奇,经历也确实够励志。孙俪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舞蹈,一直在部队演出。 还曾在《情深深雨蒙蒙》中给赵薇做伴舞。之后也在一些影视剧中扮演分量不重的小角色,谁也不曾想到当年伴舞的小女孩后来会和赵薇一起在同一部电影中出演分量相当的角色。《玉观音》《幸福像花儿一样》让孙俪一步步的被大众熟知。《甜蜜蜜》《新上海滩》的热播让她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之一。

篇3:成功人士的背后故事

十九世纪,德国柏林的大街上。

一个青年人正匆匆赶路,他要去找着名画家门采尔,为什么这样急呢?原来他也是个画家,可是作品平庸低劣,老是卖不出去。后来,他发现门采尔的画很受样众欢迎,往往一摆出来便被一抢而空。心想,门采尔一定仃什么成功的诀窍,于是怀着急切的心登门求教。

见了门采尔,青年将自己的满腹苦衷诉说了一番之后,巴不得门采尔快一点把秘决说出来。不料门采尔却严肃地说:“没有什么秘决,就是多看、多画!”青年感到有点委屈了,说:“我画得可不少呀!一天就画好几张,可要是卖出去,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是什么缘故呢?我实在不明白!”

门采尔听后笑道:“呵,原来如此。这好办!这好办!”青年听了心中一喜,忙问:“您有什么好办法?”门采尔幽默地说;“办法倒是有一条:请你倒过来试试吧!”青年迷惑不解了:“倒过来?”

这时,门采尔的神情又变得严肃起来,说:“对,倒过来!你要用一年的功夫去画一幅画,保险你一天就能卖掉它!”青年简直吃了一惊:“什么?一年画一幅,那多慢呀!”门采尔一字一句地说:“对!创作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

据说,那个青年人回去后按门采尔的话做了,果然奏效。他苦练基本功,花了一年时间画了一幅,真的不到一天就卖掉了。门采尔对青年说的那番话,当然算不得什么秘诀,但如果说刻苦勤奋就是门采尔的“秘诀”,那倒是恰如其分的。

有一次,柏林某处的过往行人看见,臭水沟旁的土堆上有一个人,低着头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人们不免有些奇怪:“什么地方不好坐,为什么偏要坐在这臭薰薰的脏水沟旁边呢?上前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在画画——画他刚才路过时被污泥弄脏了的鞋子。这个人就是门采尔,他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铅笔和画纸,只要遇上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立即抢画下来。

还有一次,在一个晚会上,人们发现有一个奇怪的观众,他一会儿从台下跑到台上,仔细盯着演员,一会儿又从台上跳到台下望望观众,上上下下不知在忙些什么,都以为他是个精神病人。谁知这个人又是门采尔,原来他在为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忙着作素描哩!

由于门采尔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都画个不停,常常惹人注目,因此有人便说他得了一种病一一“绘画狂热症”。话传到门采尔的耳中,他没有一点反感的表示,而是高兴地说:“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永远治不好!”

篇4: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

一提到明星,就觉得他风光无限,但是每个成功的人士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历程,满世界巡演的王力宏也是如此。

19岁的力宏回台探亲时便幸运地被星探发现,签约福茂唱片。

力宏就这样早早地开始他的音乐历程,可是他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歌,只能接受公司给他打造的“深情王子”形象。公司希望将力宏打造成一个张学友式的唱将,可结局是,第一张专辑《情敌贝多芬》成绩并不是很好,公司开始让力宏自己写歌,可还是不能偏离深情王子定位。

于是力宏的第一张创作辑《如果你能听见我的歌》问世,这张专辑成功进军大陆市场,可稍稍偏离了公司最初的预想。于是第三张专辑《好想你》与第四张专辑《白纸》没让力宏写歌,结果这两张专辑销量平平。这3年力宏生活极其清贫,直到接拍第一部广告才有所缓解。

初,力宏离开福茂,转投世界四大唱片公司之Sony。Sony给力宏较大的自由空间,力宏终于能按自己的意愿写歌,还能参与制作专辑。从此以后力宏的事业才步入正轨,预备开始在乐坛中大展拳脚。

王力宏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华语乐坛的新四大天王,现在这位新天王要同我们河南人民见面了,王力宏MUSIC-MANII世界巡回演唱会郑州站即将开启,这是一个全民欢腾的娱乐盛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盛大庆典,让我们跟随王力宏一同兴奋起来,一同火力全开。

篇5: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故事

做女人一定要有内涵。杨澜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全美排名首位的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以全优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杨澜可以说是女性的一个典范,拥有众多的身份,做主持人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还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她也一直认为认为自己向来的重点不在风格,而在内涵:“风格是你在具备一定内涵后才体现出来的东西。”

篇6: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

——梦起始的地方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溜冰场的座位席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他静静地坐着,看着在眼前不时闪过的那些溜冰人,此时溜冰场上空的温暖阳光可以让他很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时光。自从他卖掉了家传的卷烟纸厂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他正琢磨着如何借着这笔钱再发一次横财。

在溜冰场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每次他到溜冰场的时候,都会在这个咖啡店里喝上一杯。这家店的咖啡很合他的口味,最后他把这家小店买了下来,自己卖咖啡。

一年后,他成立了一家咖啡烘焙公司,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卷烟纸优势的人来说,想要在咖啡这个陌生的领域有所建树,不仅需要有常人没有的努力,机遇也很重要。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并没有赚钱,在最初的3年里反而亏了上百万美元。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亏钱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为此他很留意顾客的意见,经常免费邀请顾客品尝咖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且立马着手改善,但是他的公司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一次偶然的机会,前来他店里喝咖啡的两个附近公司员工的谈话,被他无意间听到了,员工抱怨说公司的速溶咖啡非常难喝,让员工出来喝咖啡,老板又不乐意,很是苦恼,每次都是偷偷溜出来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什么不把自己美味的咖啡卖到办公室去?他问自己。于是他开始把重心从咖啡店转移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找到当时的办公用品供应商史泰博,说服了史泰博和他达成打折协议,他的咖啡如愿以偿进入了史泰博北美的600家办公用品超市,并且进入了超市的邮购目录,通过这个渠道,他输送了超过45万公斤的咖啡。

由于他敏锐的商业眼光,考虑到后面的个人咖啡机市场是一个还未开发的处女地,他率先想到投资生产单杯咖啡机和K杯的克里格公司。

他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不仅要让自己的咖啡在办公室里可以喝到,最好还是能喝现成的。他果断和美国波兰春公司联手推出一种咖啡机,只要加入咖啡,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就可以喝上热气腾腾的咖啡。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大部分的公司都愿意安装这种咖啡机,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以“咖啡难喝”为理由,上班时间溜出去喝咖啡。靠着咖啡机,他的咖啡市场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扩张。他的目光开始涉及被星巴克忽略的加油站和STOP/SHOP便利店,他要让喜欢他的咖啡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享用。

由于进入了批发渠道,咖啡的价格开始大幅度降低。而走加油站和便利店的平民路线,又增加了咖啡品牌的影响力。

随后,他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金,分店开了9家,并且还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功上市。

在咖啡领域,星巴克的老大地位一直无人可以撼动,但是自从有了他之后,他靠K杯和个人咖啡机捆绑销售模式,销售额已经远超星巴克,作为全球增长速度第二快的企业,他公司的股票价4年来狂飙9倍,星巴克只能屈居第二。这家咖啡公司的名字叫“绿山咖啡”,那位在溜冰场上不溜冰而只是喝咖啡的年轻人,就是绿山咖啡的创始人鲍勃·斯蒂勒。

篇7: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篇3

——周华:创业从不断“归零”开始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如今,周华已经在悉尼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地产投资品牌,经历了6年多的高速发展,亚太集团总共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地产投资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亚太集团仍然创造了数亿澳元的业绩。他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希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己事业的准移民群体的榜样,也为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如何参与海外竞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2009年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他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靠自己本事做事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由不敢张嘴说英语变成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思维改变了,人生就改变了。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买卖,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选择放弃,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1998年,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2003年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2006年7月,周华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东,同时将公司更名为亚太集团,8月15日亚太集团墨尔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亚太集团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亚太集团在几年里,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2009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2009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展望“波音737时代”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但周华却不惮于将这样大胆的宣言公之于众,在他看来,10亿澳元只是100个百万元。“我早已在玩百万元、千万元的生意游戏了,只需把1000个百万元聚敛起来并留住就可以了。”

周华是一个敢冒风险的企业家,但是在没有经营和管理过一个迅速成长的大企业的情况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带领一个企业冒风险,更不能把公司员工的饭碗和前途当儿戏,他为自己找到一位导师,一位曾经成功经营过10亿澳元公司的前总裁,为自己的发展和企业长远规划做顾问。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周华更是计划将业务扩展至主流社会以及海外,最终成为一个跨国地产投资服务平台。

成功人士小故事

故事背后作文

历史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200字

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初中

成功人士的搞笑故事

风花雪月的故事背后

故事背后作文记叙文

《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