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决胜时刻》精彩影评(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花泽酸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由博纳影业、阿里巴巴影业、华夏电影出品,万达影视联合出品的史诗巨制《决胜时刻》已经上映。
作为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制片方坚持艺术创作要以史为本;坚持核心演员要端人正士;坚持拍摄制作要精益求精。
于是,编剧何冀平用四个月时间研阅数百万字史实资料;片中戏份颇多的黄景瑜,高烧39.3度依然坚持工作;剧组辗转65个拍摄地,仅用67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全部摄制。
影片回溯了1949年发生在香山的那段鲜为人知而又关乎民族命运的峥嵘岁月,弘扬了共和国缔造者们鞠躬尽瘁的大无畏精神。
截至发稿,《决胜时刻》在三大影评平台上的口碑评分汇总如下:
豆瓣7.1,5627人参与互动,其中给出四星和五星的网友占53.3%。
猫眼9.3,1.2万人参与互动,其中打出9分和10分的网友占82.7%。
淘票票9.1,1.8万人参与互动,其中打出9分和10分的网友占73.1%。
这是一部旗帜鲜明的主旋律电影,如此正面的观众反馈说明影片带来了全新的观影感受。
下面,作者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我眼中的《决胜时刻》。
立足宏大格局
影片的整体架构是由五个连贯的剧情段和一条独立的故事线组成。
五个剧情段:
北平解放,进驻香山。
隔江对峙,和平谈判。
百万雄师,渡江战役。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开国大典。
一条故事线:
李克农领导下的警卫队长陈有富(黄景瑜饰演)和毛人凤(张涵予饰演)遥控下的军统特务戴鹏程(曹炳琨饰演)之间的殊死对决。
这种“5+1”的模式设定,既可谓用心良苦,也可谓巧妙至极。
其一,用经过艺术加工的“反特故事线”将真实的历史节点串联,在提高影片观赏性的同时践行了教人育人的宗旨。
其二,隐蔽战线的残酷斗争配合正面战场的针锋相对,更加凸显了时代浪潮下的风起云涌。
聚焦重大事件
电影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展开叙述,而是客观公正的将历史真相还原。
比如,影片中蒋介石命令毛人凤伺机刺杀宋庆龄,而毛主席委派邓颖超携亲笔信诚邀先生共商国是。
比如,面对英舰紫石英号侵犯领土咄咄逼人,国民党方面默不作声而毛主席指示江防部队坚决打击。
一边是分崩离析,垂死挣扎。一边是众志成城,人心向背。
一边是心存幻想,奴颜婢膝。一边是不畏强权,敢打敢拼。
谁代表着独裁和反动,谁代表着人民和进步,观众一目了然,答案自有公论。
展现伟人风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这场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中,所有为了新中国诞生而拼搏奋斗的人都是伟人。
电影既刻画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意气风发,也展现了基层战士的斗志昂扬,更体现了普通民众对新时代的殷切盼望。
比如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较以往着重塑造了主席幽默风趣的一面。
观众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叫谈笑间指点江山,什么是千里外运筹帷幄。
比如黄景瑜饰演的“陈有富”和王丽坤饰演的“孟凡予”,还有小战士“田二桥”。
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在革命征途中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
再比如“请主席抽烟”的梅兰芳以及“看主席面熟”的街边小贩,从他们身上能够理解众望所归和得道多助的真正含义。
两个印象深刻
《决胜时刻》的画面衔接和镜头转换非常考究,每一帧内容都有特殊的意义。
影片中,当蒋介石恼怒毛人凤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行程一无所知时,毛泽东等五大书记正在祭奠国民党的创立者孙中山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剧情对细节的处理十分严谨。
中山像前,五大书记中四人鞠躬,只有朱德一人敬军礼。
这非常符合朱德早期的身份和履历,他19加入中国同盟会、19参加辛亥革命、19参加护国运动、19参加护法战争,在推翻封建统治和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斗争中,朱德一直是孙中山的部下。
一晃经年日月新,虽故人已逝,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青山未改,所以朱德用军礼缅怀,于情于理均至诚至真。
还有一处情节,把蒋介石集团的寡廉鲜耻和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国共和谈失败,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周恩来副主席真诚邀请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将军留在北平,毛主席更是未雨绸缪把他的家人安全接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潜伏北平的军统特务戴鹏程在开国大典的锣鼓中举枪自尽,他以死效命却只换来蒋介石的不闻不问。
两个潸然泪下:
《决胜时刻》不仅具有磅礴的历史观,对情感的渲染也极具张力。
影片中,警卫员田二桥自愿随一线作战部队参加渡江战役,他牺牲在敌人阵地的滩头,牺牲在革命胜利的前夕。
毛主席闻讯后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是痛苦的看着远方。仿佛在这一刻,他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领袖,而是一位失去亲人的长者。毛岸英站在主席的身后。主席不会知道,多年后自己的长子也将牺牲在异国战场。
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影片最后,一段彩色高清的开国大典影像首次震撼发布。
画面中,一张张面孔是那么亲切,一个个身影是那么伟岸。
瞬间,浓浓的历史认同感和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决胜时刻》,决胜精神。
它必将传承,在新时代中迸发更加澎湃的力量。
国家记忆中的决胜时刻
走出影院,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伟大的祖国诞生至今,太多的决胜时刻值得铭记,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十五勇士。
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强震。
灾区道路损坏严重,地面部队难以抵达,位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成“孤岛”。
形势万分危急,救援迫在眉睫,空降兵成为进入灾区的最后希望。
然而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狭小。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执行空降任务的十五位士兵必须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条件下,于5000米以上高度跳伞,而这无异于生死盲跳。
十五位勇士没有丝毫迟疑,他们知道唯有穿越这重重险阻,才能将生的希望带给绝境中的百姓。
空降震中后的7个昼夜里,他们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上报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这是他们的决胜时刻,这是空降兵的决胜时刻,这是中国救援的决胜时刻。
《决胜时刻》通过扣人心弦的历史轨迹和震撼人心的人物史诗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依然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唯有奋斗者能留下印记。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才能谱写出壮丽的新 篇章。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青年,我们不能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重任。
时值祖国七十华诞,就让我们大声说出内心的独白——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本以为《决胜时刻》是激昂的,澎湃的,跌宕的,但看完电影后,发现它是温和的,像一个长者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 我想给我这种“温和”印象的,是一众老戏骨们不剑拔弩张却字字铿锵的表演,看高手过招极为爽,表面风平浪静,内则暗潮汹涌,有好几场戏都可以看到在平淡语气的台词和面带微笑的表情中,戏骨们眼睛里却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不刻意为之,不情绪烘托,一滴泪悄无声息的滑出眼眶,绝。此处要说,戏份不少的青年演员黄景瑜,表演中规中矩,但是在一众老戏骨面前,还是显得气场弱了些。 令人最惊喜的是唐国强老师塑造的更为立体丰富的毛泽东。以往印象中毛主席是军事奇才伟大领袖高高在上,而在这部片中,我们看到了更接地气儿的一面,除了在战场决策中的霸气侧漏,他会和女儿斗嘴,也会孩子气的小跑两步悄悄躲在树后面抓麻雀,也会明明自己想看戏却耍个小心机说是想完成别人的心愿,更会一脸八卦的关心年轻同志的恋爱状况。
刚开始注意到这部电影说实话是因为景瑜,首先这个电影肯定会看!后来在6月份博纳公布了“中国骄傲三部曲” !其次博纳影业之前出品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电影都是票房口碑双丰收,这无疑又增加了好感度和期待度!
昨天有幸可以早早看到这部电影,比想象的要更精彩。其实我们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也就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完全了解。整个电影看下来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导演在有限的事件里完成了一部大片,看的过程中很容易代入观众的情绪,也让我们深刻的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当时那些勇敢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换来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除了描述了那些运筹帷幄的大人物外,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也很感人,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这部电影看下来首先肯定是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影片的叙事方法更能让年轻人喜爱和接受,这是很能引起共鸣的。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是今年一个不一样的建国大片。好的制作班底和好的演员也会让这部电影更加受欢迎!
最后还是有点私心,我要夸夸我们景瑜饰演的陈有富这个人物。映后记得编剧说有富这个角色时时刻刻都是跟在主席身边的,那是他的任务,景瑜把这个角色刻画的很好,虽然在主席面前傻呼呼的,但是他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总的来说有富是一个特别招人喜欢的角色。也恭喜我们鲸鱼又演绎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再说一句,电影真的很好看!祝决胜时刻票房大卖!
比较平淡,但很有情怀。前面几乎都是讲那一代的革命领袖毛主席,周恩来等的日常生活。给我们回忆了一个平和,亲近,关怀下属的毛主席。算是见证了伟人较为平凡的一面,挺感动的。不过当天去看由于只有我一个人,偌大的影院黑漆漆的,我胆战心惊后面的剧情没太看进去。总之就是一部充满爱国革命情怀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
说在最前面,我没文化没历史修养,如果电影海报和宣传上写,如果不熟悉那段电影,你没资格看,那我就为我的言论道歉!
正文:
如果不是为了最后的彩色开国大典,我可能坐不到一个小时。
这个电影我看完出来以后,挺难过的,这么好的题材,拍出这样的效果,怎么可能吸引到很多人去观看?
里面很多情节,比如特务在陈有富周围神神秘秘几次交手,剧情就断掉了;一篇文章写了3分之1,就跳去了另外一篇,上一篇都没结束啊喂,编剧在做什么啊?陈是军人,工作的时候开着军车,和女主发生感情戏的部分,军人是这样的吗?可以这样吗?我很难和军人联系起来啊,难道建国以前我党军人没有纪律???渡江战役告捷,虽然胜利但是死伤众多,导演转眼就开始表现毛主席一家学外语其乐融融的样子,感情很割裂啊!!!后面把张的家人带来他身边的情节,说好听点是一家团聚,不好听不就是人质吗,如果电影想正面表述tg,导演这个手法真的可以吗?
我不止一次觉得导演黑我兔,观影途中经常产生“这样真的可以吗”的疑惑,要表现主席的亲民,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润物细无声,而不能给人一种“我要让你看看我有多亲民”的感觉啊,电影里不知道是i演员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很无语啊这个感觉。
一般的烂片看了也不至于这么生气,我也根本不会去看,这个电影宣传我真的,不至于请水军,那我只能理解为很多人带着任务去安利了。然后我就抱着期待去看了啊,还约了小伙伴一起,结果一边看一边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啊!!!!!
和鹅组里的一个楼主留言的,结果越说越生气,主旋律这么做,除了敷衍领导,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要真正让大家爱看,基本的讲完一个故事都没做到。想要科普历史,加深大家的记忆,也没做到啊。小时候看的地道战地雷战不是这样的啊,就算是之前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也不是这样的啊。
电影里每个角色都高深莫测,结果什么都没交代,节奏也很拖沓,非常碎片化。
除了全身着火扑向敌人和立起红旗那里让我泪目(不是导演的煽情能力,是联想起那段历史,觉得很难过),但就这两个画面,都拍的莫名其妙,这个编排是最能表现【导演只是交任务】了。如果这部电影是70周年献礼,我觉得侮辱了献礼片。ps.如果这部电影本身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只是想任务做就完事了,那当我没说。
什么破电影,浪费人的感情!
看完电影内心有个很强烈的感受一定要说一下:有国才有家,和平之不易,战争那都是要拿人命填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年少无知的时候对生命是没有太多敬畏的,现在人近中年感觉到“生命”二字的沉重,珍惜和平爱护祖国守护家人!除了学校、单位组织的,这是我第一次花钱买票看这种题材的影片,平时不会主动选择此类影片观赏,对此类电影有固定印象,但决胜时刻打破了固有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鼻头一酸清泪一行胸口一热,将近两个半小时看得很认真,没有走神没有玩手机没有瞌睡,一起看电影的老老少少都有年龄层跨度很大,几位前辈艺术家的演技自然杠杠的,青年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也值得称赞,黄景瑜是真的适合各年代各类型的兵哥哥,老天爷赏饭吃。对于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即使不能为祖国做出多大贡献,也绝不给祖国添乱拖祖国后腿,单个人的力量虽弱,但是凝聚起来就能组成强大的向心力,祝祖国繁荣昌盛,这盛世繁华你我共享!
好长时间没写过影评了,这一次确实是感慨良多。看完决胜时刻,好像心里多了一桩沉重的心事。我们热爱和平、盼望和平,并不代表我们畏惧战争。他们从火光中走来,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走来,有些却没来得及见证胜利与和平的到来,也没能亲眼看看如今这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了自我,剥开外衣和光环,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毛主席也会为警卫员有富的终身大事掏出锦囊、也会像普通父亲一样陪孩子捉鸟……电影里最触动我的是任弼时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巨大的心血,临了终于能拿上心爱的小提琴奏上一曲和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告别……还有那个16岁渡江时英勇牺牲的二桥,你把胜利带给了人民把生命奉献给了新中国,我却想到了你家中的父亲与妹妹,失去了16岁的你,他们又该有多痛苦…… 如今我们国家大体上是在飞速发展的,那我们怎么才能继承先人遗志呢?喝水不忘挖井人,我想我们真的不能辜负当年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在所拥有和享受的一切,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一代又一代先烈血与肉的拼搏,即使对自己的生活有怨怼,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改变现状,毕竟生活只会因为你的努力而越来越好,不会因为你整天做一些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而放纵你…… 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类似的电影千篇 一律,这一次的决胜时刻将生活细节与历史纵深巧妙的融为一体,战斗等激烈场面也处理得相当逼真,展现了开国那段时间我从未听说过的惊心动魄。这一次,我好像确实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应该将这样沉重而真实的历史传递下去,有些东西应该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烙印。这些话也许你现在看看觉得又是空话套话,但是当你真的走进电影院用心体悟,出来之后一定会和我感同身受的。时代一直在变,但民族之魂绝不能丢。
★ 杀戮时刻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