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见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K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西欧见闻(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西欧见闻

篇1:西欧见闻

西欧见闻

有生以来,我从未出过国门.这次有个机会,作为编外人员自费参加一所学校组织的西欧访问参观团.前后十天,先到法国巴黎,再北上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又折向东南到德国的'科隆,再顺东南到了法兰克福,一直到最南边的慕尼黑.回程时又向西到卢森堡.最后回到巴黎乘飞机回沪.

作 者:任民鉴  作者单位: 刊 名:国际市场 英文刊名:WORLD MARKET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西欧行记

西欧行记

仲秋时节,我们考察团一行13人,应邀前往西欧诸国,参观考察英、德、法等国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以及旖旎风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受和印象.现依据我的旅游日记,择其要者,整理出如下走马观花式的文字,以资纪念.

作 者:冷冰鑫  作者单位: 刊 名:飞天  PKU英文刊名:FEITIAN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西欧的夏天

西欧的夏天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 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西欧的夏天

旅客似乎是十分轻松的人,实际上却相当辛苦。旅客不用上班,却必须受时间的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必须受钱包的限制;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却必须把几件行李蜗牛壳一般带在身上。旅客最可怕的恶梦,是钱和证件一起遗失,沦为来历不明的乞丐。旅客最难把握的东西,便是气候。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旅客。从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国的北端,我经历了各样的气侯,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纪达豪土古堡(Dalhousie Castle)改装的旅馆里,为“隔海书”的读者写稿,刚刚黎明,湿灰灰的云下是苏格兰中部荒莽的林木,林外是隐隐的青山。晓寒袭人,我坐在厚达尺许的石墙里,穿了一件毛衣。如果要走下回旋长梯像走下古堡之肠,去坡下的野径漫步寻幽,还得披上一件够厚的外套。

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昼蝉夜蛙,汗流浃背,是台湾的夏天。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并不出汗。西欧的旅馆和汽车,例皆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值不得为避暑费事。我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各地租车长途旅行,其车均无冷气,只能扇风。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薄。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巴黎附近无山,城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七月十四日法国国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热里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电视的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地,连忙俯身拾起。

法国北部及中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气候却有变化。巴黎北行一小时至卢昂,就觉得冷些;西南行二小时至露娃河中流,气候就暖得多,下午竟颇燠热,不过入夜就凉下来,星月异常皎洁。

再往南行入西班牙,气候就变得干暖。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间并不闷热,入夜甚至得穿毛衣。我在南部安达露西亚地区及阳光海岸(Costa del Sol)开车,一路又干又热,枯黄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常因干燥而起火,势颇惊人。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台湾的.湿闷不同。

英国则趋于另一极端,显得阴湿,气温也低。我在伦敦的河堤区住了三天,一直是阴天,下着间歇的毛毛雨。即使破晓时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阴沉下来了。我想英国人的灵魂都是雨蕈,撑开来就是一把黑伞。与我存走过滑铁卢桥,七月的河风吹来,水气阴阴,令人打一个寒噤,把毛衣的翻领拉起,真有点魂断蓝桥的意味了。我们开车北行,一路上经过塔尖如梦的牛津,城楼似幻的勒德洛(Ludlow),古桥野渡的蔡斯特(Chester),雨云始终罩在车顶,雨点在车窗上也未干过,消魂远游之情,不让陆游之过剑门。进入肯布瑞亚的湖区之后,遍地江湖,满空云雨,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真要怪华兹华斯的诗魂小气,不肯让我一窥他诗中的晴美湖光。从我一夕投宿的鹰头(Hawkshead)小店栈楼窗望出去,沿湖一带,树树含雨,山山带云,很想告诉格拉斯米教堂墓地里的诗翁,我国古代有一片云梦大泽,也出过一位水气逼人的诗宗。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

拓展:

余光中简介

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于南京。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

1945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

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 系。

1950年五月到台湾,9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毕业。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10月, 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1956年与范我存女士结婚,后育有四个女儿。年间先后任编译官 及大学教职。

1958年到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毕业后回台任教。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 席讲师。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 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荣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年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9月离开香港回台,定居高雄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十月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988 年起余氏担任梁实秋文学奖翻译评审一职,对之策划、推动所耗心血非常多。

1991年十月于香港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 会,并接受该会颁赠的荣誉会士衔。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篇4:高考地理西欧知识点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地理环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7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特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大西洋暖湿气流输送到内陆

气候差异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的气候与农业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②、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橄榄

③、农业生产——耕地、劳力都不足——农业现代化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视——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欧洲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

1. 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 (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着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不足,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

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结构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发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

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发达,分析成因;(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成本要低,距离也更近)

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发达,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

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

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3.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地理原因;(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乡村居民多以游牧业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采)

24.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俄能源合作面临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篇5:赴西欧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赴西欧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为借鉴西欧各国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州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及管理水平,2005年3月29日至4月13日,应adac国际交流部主席的邀请,经州委、州政府决定,并报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州委副书记赵志彬率红河交通考察团一行9人,赴西欧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其在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在西欧考察期间,先后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的高速公路、部分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德国不莱梅,考察团受到德国著名的汽车俱乐部adac国际交流部主席mr。norbertkneffer先生的热情接待。在进行正式会谈之后,应邀参观了adac下属的信息传递、技术、销售等业务组成部门,并与其业务部门负责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接触。

西欧国家经济状况、经济体制大致相当,在世界上属发达国家,总体人均gdp为20000欧元以上,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前。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体制上,各国虽有差异,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接近的。考察期间,我们通过公路交通行程5300多公里,基本上是高速公路。从法国到奥地利基本为平原上修建的高速公路,从奥地利到意大利,需要穿越阿尔卑斯山脉,期间经过很多桥梁和隧道。这些高速公路和隧道的周到设计、建设质量无不让我们佩服。陪同向我们介绍说,覆盖整个西欧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很多高速公路和隧道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设的,有的甚至是20—30年代修建的,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整体设计还是一直沿用,至今还不落伍。几天下来,深感西欧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对其发达的交通感触很深:国家之间公路连接无障碍通行,在国界仅设立该国公路标志或引导标志,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公路网络;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或者空中,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航空发达,电车、地铁上下分成几层,畅通无阻;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宽阔笔直、弯道较少,沿线有齐全的服务、安全、通信、监控等设施;公路两边山坡上,凡坡度较大处,均建有护坡以防止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在公路边有房屋的两侧,大多设有防护挡墙、隔音墙,以防噪音;高速公路上很干净,各种交通标志,标识齐全适用,有图案、符号、文字,比较形象、直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快速、安全、高效、舒适的特点。

通过考察,考察团对西欧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西欧各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西欧,高速公路在设计上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质量及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及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交通的四通八达,管理的文明有序,处处浓墨重笔书写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特点与体会

(一)高速公路起步较早,四通八达,实现了网络化

早在20世纪20至30年代,高速公路就开始在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西欧国家高速公路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此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从战时经济状态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不断增长,工业社会生产的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及高、精、尖产品大量增加,对运输的方便性、及时性要求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运输逐渐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运输方式,这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基本上由中央统一进行建设规划,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权威性,任何建设和管理机构不得随意更改规划确定的路线、工程项目和技术标准。高速公路的建造有力地推动了公路网的建立,如今,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欧洲,成为各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主动脉。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有9条高速公路与邻国相通,其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历史,居世界第三位。由于地处欧洲中部,其大部分高速公路同时又承担着欧洲大陆交通的职能。因而,德国的高速公路网促进了整个欧洲经济开发以及邻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到2004年底,德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形成了欧洲最庞大的高速公路网,并以气魄雄伟、质地优良而闻名于世。此外,法国、意大利高速公路就其质量、密度而言及每百万人享有高速公路长度,均居资本主义国家前列。

(二)建设与管理因地制宜,质量较高,体现了实用性

1、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在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方面,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的不同,呈多种模式。如德国采取的是政府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通过建设专门的全国性高速公路建设实体即特许经营的管理机构来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特许经营的高速公路公司为企业实体,主要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经营(收费和还贷),合同期满后,将良好的公路交给国家。国家公路管理局作为政府对特许经营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对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公司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法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除了特许经营方式外,还有租赁经营和管理经营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由公路管理局直接运作,主要也是为了筹措公路建设资金。但其管理主要还是以特许经营方式为主。如意大利anas集团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上是法人,国家经济部门拥有100%的股权,公司只是代表国家对国道公路进行管理,在公路管理业务方面目前受意大利基础设施和运输部的监控。

在高速公路建设上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如德国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9米,每一车道3.75米,中间分隔带宽4.0米,两边各设3米宽的紧急停车道。但车道的设置上,则根据不同车流量的需求及地形地貌的情况进行设计建设。在我们5300多公里的行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哪条高速公路的设计从始至终是一样的。据资料显示,德国八车道的路面占高速公路总长度的25%,分布在离大中城市附近的一两百公里之内,与城市市区路面相衔接,消除了城市与郊区道路连接处出现的瓶颈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大城市的交通集散问题。占70%的路面为六车道,延伸到全国各地,分布面很广。四车道只占5%左右,它建造在河道、悬崖、隧道等路况较复杂崎岖的地段。这些地形和部位开凿困难,施工难度大,造价太高,所以建了四车道。

在投资方式上,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得益于政府推行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经营、收费管理的特许经营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高速公路均为收费公路。法国的通行费率依据人们的.收入水平而定,其中15%的收费用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新路建设。我们所到的几个国家,仅有德国公路不实行收费。德国原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私人投资,早期还有少量外来贷款,后期制定石油税收法后,则用汽车燃油税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按税收情况制定整个经济开支计划。资金分配的总原则是以各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情况及整个联邦地区的交通关系和各地的急迫性调查为依据而确定。高速公路所有权为联邦政府,由联邦政府统一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各州管理和养护。据adac技术部门负责人的介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压力的越来越大,联邦政府计划采用新的收费系统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lkw)收取养路费,目的之一就是让大货车承担起建筑、维护、经营高速公路的部分费用,并计划明年起对私人汽车开始收取通行费,以解决德国扩建交通道路的资金紧缺的问题。在收费方式上,各国大体相同。各个收费站点的建盖大都比较简单,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但收费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就收费口的自动化水平而言,意大利堪称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5580多公里的收费高速公路上,共设置了457个收费处,3594个收费口,其中磁卡收费口949个、电子收费口1424个。驱车进入收费高速公路,一般会遇到写有“距收费处1000米”的大预示牌。除装有电子记账器的车之外,驾车人都要在此处取出一张记账卡,然后继续前进。在现金收费出口,将记账卡插入自动计费机,显示器会立即显出需缴纳金额,有专人收取现金。磁卡收费分为记账卡和预付卡两种,没有使用限期,还可以续费。最先进的是电子记账器。因其在收费口安装了电子设备系统,收费高速公路上行车可“一走了之”,用户应交高速公路费直接记入用户的银行账户上并按月结算。

配套设施及养护管理上,不是千篇 一律,而是体现实用性。如公路两旁防护拦的设置,大部分路段不用隔离栅和隔离网,路过村庄和有人居住的地方,装有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对于中间绿化带的设置,各国均不相同,有的比较“豪华”,有的任凭自由生长,而且面积不大。但是,对于公路两旁的绿化,则十分重视,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一造好绿化也随之完成。所以在几千公里的路旁,草坪连绵不断。意大利进入罗马一带,地中海式松郁郁葱葱,一片连接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隔音板上也长着爬墙藤。高速公路维修及时,发现问题马上抢修,全线停止使用,车辆绕道而行。

2、以人为本,质量优良。高速公路主要有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由于西欧气温比较低,属于寒区,因此沥青路面多以粗集料为主。因为十分重视建设质量,路面的平整度极高,弯道很少。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也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得以有效实施、质量得以优先保证的根本。欧盟各国都是“申报协议国”,高速公路无论到了哪里都没有检查,也无须签证,畅通无阻。我们在西欧高速公路上跑了十几天,没有看到一个高速公路的巡警,没有遇到一次在高速公路上警察罚款和车辆肇事。在德国却看到adac的服务人员在为一辆车排除故障。

西欧对交通的安全管理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规定的驾驶员不许超速行驶,不许疲劳驾驶,不许闯红灯,都有一些以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如1970年欧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事营运的6。5吨的货车和7座的客车都必须强制安装机动车行车记录仪,这种记录仪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有的车辆则装有设备,必须要插入光盘才能起动,从而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配套设施完善,各种交通标志醒目,实现了智能化

西欧各国在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十分醒目、清晰,而且规范化。沿线有齐全的服务、安全、通信、监控等设施,如禁入栅栏、防眩屏、隔音墙、防野生动物护栏、路侧电话(距离3—5公里)和反光引导标志等设施齐全。以达到缓解道路堵塞、疏导交通、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

法国高速公路上的配套设施在世界上属比较先进,不管是服务设施,还是监控设备都属一流,基本上实现了抢险队伍军事化、监控设备电脑化、路标指示规范化、服务设施商业化。在荷兰,在重要或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一组可变限速标志,根据气候条件、道路交通状况,改变限速值。对交通最繁忙的地段,通过设置在重要决策点的可变标志,向驾驶员推荐最佳行驶路线。

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唯一正常情况下不限速行驶的,但会遇到修路、车辆密度突然增高等情况。其中心控制室收到相关信息后,经计算机运算得出车辆畅速行驶的车速,并显示在限速标志上,车辆按此速度行驶就能畅行无阻,如此能保持路上车速、密度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通过行业协会、汽车俱乐部为用户服务。如德国的adac,全称“全德汽车俱乐部”,只要是和汽车有关的,他全管。成为会员一年要交几十欧元的会费,但是得到的服务却很细致。如果你的车在路上遇到任何问题,你马上给adac打电话,会立刻得到一名专业技师的帮助,只要是那位技师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收费,如果不能解决,会免费帮你把车拖到修车场,如果你赶时间,还会免费送你去目的地。

三、几点建议

1、逐步实施,注重质量。作为高速公路刚刚起步的红河州,要眼光远大,注重质量,分步实施,持之以恒。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益高的特点,但如果不能形成网络,其效益就不能充分发挥。“九五”初,我州已制定了至2020年红河州高等级公路“三纵三横”网络规划,并已开始逐步实施。目前,交通建设正处于转型期,建设资金压力很大,但还是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实施,形成全州出州及干线公路高等级公路网络。

在路面宽度上,起点要高,路面要宽,一步到位。百年大计,路况第一。高速公路的路面根据车流量情况可超前规划,不能因暂时的资金问题而放弃长远规划。一般的路面要建成六车道,与城市市区连接地段,如鸡蒙大道,可建造八车道,以排除交通的瓶颈现象。其它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建。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筑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关系到行车及人的生命安全,故要高度重视建筑质量,要有精品意识,把好工程招标关,以减少损失,节省投资。

2、积极推行自动收费发卡系统。目前我州的鸡石、通建高速公路正进行沿线设施建设及收费系统的建设阶段,为减少运营成本,建议采用自动取卡系统。

3、减少超前交通绿化带建设投资。建议在资金压力大、州财力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建设要尽量体现实用性,在路面质量、路面宽度上多投入,特别是质量上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执行,一步到位。但在中间绿化带及立交区绿化建设上,不盲目追求“豪华“,提倡勤俭办事。

西欧封建制度

天主教会与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复兴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

见闻作文

乡村见闻

购物见闻

安仁见闻

运动会见闻

街头见闻

周末见闻

西欧见闻(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西欧见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