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捕鳗鱼短文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栗多多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巧捕鳗鱼短文散文(共含8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栗多多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巧捕鳗鱼短文散文

篇1:巧捕鳗鱼短文散文

巧捕鳗鱼短文散文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生活有一种奇特的鳗鱼,这种鱼在遭到攻击时,瞬间会放出出300~800伏的电压,遭受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电鳗乘机逃之夭夭。这种会放电的鳗鱼,当地人称这种鱼为电鳗,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有水中“高压线”之称,也被人们称为活电池、电鱼等。

放电也是电鳗获取猎物的一种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当地也曾出现过有人被电鳗放出的电击昏而淹死的情况。电鳗的这种放电特点给当地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电鳗就成了一种对渔民有害的鱼类,必须予以清除。捕捉电鳗就成了的当地渔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怎样才能捕捉到电鳗,又不会被电鳗给电击着人呢?

渔民们把一群牛赶到河里,水里的电鳗见一群庞然大物来袭,顿时怒火中烧,瞬间放电,相对于庞大的牛群来说,电鳗放出的电量不足以致牛群于死地,而电鳗呢,经过连续不断地放电后已精疲力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根本无法再继续放电,完全成了“瓮中之鳖”,坐以待毙,渔民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了电鳗。

再强大的事物都有不足之处。很多时候,我们在炫耀自己的强项时,也暴露出了我们一击致命的软肋,从而成为别人进攻的利器,炫耀致祸。

篇2:捕麻雀散文

捕麻雀散文

真好!哥哥得到了一只小麻雀!

故事还得从去年暑假说起呢。爷爷早晨去捕虾子,回来把捕虾子的迷魂网晾在院子里,谁知,一只小麻雀贪吃网里面剩下的水虫,就钻到网里,竟然出不来了,被爷爷轻而易举地捉住了。

爷爷将这只小麻雀送给了哥哥,等我回到老家听爷爷说起这事,羡慕极了。爷爷说:“妞妞,看我给你捕一只啊。”

爷爷先拿来一个箩筐,把一根长绳子系在箩筐上,让我拿着绳子的那一头站在远远地台阶上。爷爷捧了一捧稻子撒在箩筐里和箩筐周围,然后,爷爷又找来一根小棍支起箩筐。这样的话,只要麻雀看到稻子,就会飞落下来,吃着吃着就会走到箩筐下面。这样,我们一拉绳子,阴谋就得逞啦!

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和爷爷在台阶上大气都不敢出。呀!真的`有一只麻雀飞了过来,不过令我们吃惊的是,那只麻雀只吃箩筐周围的,吃完就飞走了!我心想:这只麻雀真机灵,它本来就知道这是人类的陷阱吧。

虽然最终我没有得到麻雀,但是却体会到了捕麻雀的快乐!

篇3:捕蛙散文

捕蛙散文

独自走进黑漆漆的夜幕。

一盏桅灯,一柄鱼叉,斜挎一只竹篓,脚穿一双长筒橡胶雨鞋。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头顶黑色苍穹,行走在陌路上,如一条乱窜的犬,寻寻觅觅,捕捉出来吃夜食的田鸡、牛蛙。

秋风起,稻花扬;蛙不鸣,体已肥。捕捉正当时。

旷野茫茫,灯光蠕动在田埂上。宁静的夜色里,头顶上星星眨着讥笑的眼神:小小少年独步幽暗,能行多远?嗖嗖的衣袂声有远而近,心头微颤。夜行人擦肩而过,有些怯怯。

王家宕大泾湾,是附近最大的一条河,湾深,河堤长。左则,大豆挂果,稻花飘香;右则,荆棘丛生,蒹棵浓密。平日,少有人至。我,脚步轻轻,灯光下稻花田鸡出现,一只、两只、三四只,蹲守着,也在捕捉夜食。有意思,它作螳螂,我当了黄雀。

田鸡在夜间是光盲。不速之客到,还蹲在那儿,一副迷茫的眼神,又像是不屑一顾,不怯,不跺,不跳。弯腰伸手,拇指与食指在田鸡背上用劲一捏,呱呱两声,进了竹篓。一路过去,一打田鸡就这样束手就擒。心喜,亦发往深处走,脚步加重了,茅草发出响动,前面噗嗵几声,田鸡跳入河中。又过了一段路,河坡陡,田鸡没有上岸,近水蹲着,不便手擒,掷叉,几乎没有落空。

深入湾里约两里路了,田鸡引诱。

一墩蒹棵挡住去路,旁边一小块空地,没长草。田鸡蹲在散发清香的蒹棵边,和我一样,喜欢梦想。你看它,仰望星空,做着追星的梦,神游在太虚幻境,迷一样心醉。

一条铁灰蛇(蝮蛇)穿着土色迷你衣,盘成圈圈,圈中蛇头微昂,忽忽吐信,离田鸡不远。由于灯光弱,直到近处才发现,让我毛骨悚然,倒退两步。我穿长筒雨鞋,不怕蛇咬,而率真的'田鸡还在梦中,不知天敌伺候在旁。幸亏没被蛇发现,否则,潜游过去,入了它口,岂不可惜?我举起桅灯晃动,试图驱赶它。它不理不采,我不敢往前,又不能给它一叉。毒了鱼叉,叉不成田鸡。徘徊一则,拣起一块碎砖,瞄准蛇头就掷。没击中,惊动了它,游走了。田鸡听到响,嗵的一声,入了水。我救它一命,却失去了它。

心有点儿麻抓,变得谨慎起来,两脚趟步,举灯绕过蒹棵墩,快速离开。我虽不惧,却也怕再撞见蛇。被铁灰蛇咬着,五步便倒。村里阿大婶娘,在稻田里拔草,被它咬了一口,幸亏抢救及时,服上蛇药,才逃过一劫。

呼哧呼哧,急跑出十丈远,心安静下来。前面忽闪着几尾萤火虫,与头顶上的星星比划亮光。灯光前,五座坟丘赫然可见。夜遇坟丘,不要碰上鬼魅,迷了路?壮胆前行,还是折返?踌躇半晌,看看大泾湾没到尽头,去别处吧!避开河堤,剌斜里踏上田埂,向北急走,猛不丁从稻田里蹿出一头野猪獾,噌噌奔跑在前头,我惊出一身冷汗,待缓过神来去追赶,已不知去向,大概又蹿进了稻田。算了,让它去寻找自己的食物吧!

鸷山南坡底,有一片泥潭,一汪池塘,独出牛蛙。这里有点偏僻,平时很少有人来捕。前些日子,跟长根叔去叉过牛蛙,才知道:这里有牛蛙,且肥硕壮实,个头如蟾。它们常在午夜出来,不聚集,独踞一域,静静地享受山风的清凉,有昆虫过,即发起袭击,捕食。

突然闯到泥潭边,惊动了正在吞食鸟蛋的刺猬,朝我睃了一眼,快速挪动矮脚,匆匆逃离。我怕陷进泥潭,便绕道到池塘。踏进牛蛙的领地,受到山蚊袭击,嗡嗡嗡穷追不放。我举高桅灯左右晃悠,驱散山蚊,又扎紧袖口,沿池塘搜寻。没走多远,一只牛蛙不动声色蹲伏在坡上。我悄然接近,掷出鱼叉,牛蛙呱的一声,四肢伸直,收竿摘下,放进竹篓,继续前行。

启明星要亮了,我正好沿池塘巡睃一圈,除了几只牛蛙听到动静,噗嗵入水外,全被我捕捉到,装满了竹篓,沉甸甸的。

桅灯快没油,我将灯捻卷得很短,借微弱的光影快步回家。

油灯下,母亲披一领外衫,与我蹲在堂屋用稻草串田鸡、牛蛙。田鸡,八只一串;牛蛙,四只一串。天亮前,提到镇上早市去卖。

母亲突然想到了什么?问我,“黑夜一个人照田鸡,吓不吓?”

想起铁灰蛇、野猪獾,还有坟丘,心突突地跳。毕竟,我还不到十五岁。但还是挺着胸脯说,“不怕,没事的,您放心。”现在想来,年少时,有了走夜路经历,识得黑暗,也练了胆量,长大闯荡世界,无疑是人生重要的一步。

母亲默然。送我出门时嘱咐,“卖了田鸡,买一把手电筒。照田鸡不要再用桅灯,灯光照不远,河边毒蛇多,看不见。”

眼睛发酸,泪珠差点儿滑落下来。

篇4:捕蝉散文

捕蝉散文

每到夏天,房前屋后的树枝上趴满了蝉,它们一个个敞开嗓子,仰天长啸。蝉声冲击波四处肆虐,大人们心烦,可我们这些孩子倒欢快了:蝉声四起,不正有一场游戏在召唤着我们吗?

我最好的玩伴就是表弟了,两家相距仅几十米,我们因此天天腻在一起。一声吆喝,表弟迅速来到我家门前的桂树下集合,我们都打着赤膊,穿着凉鞋短裤,俨然两个小非洲男孩,简单几句交流后,我们立马分工去找材料,不一会儿,树荫下已经摆好了制作捕蝉工具的材料:空的方便面袋子,带皮的铝丝电线,棉线,长竹竿。

“尚哥,我们抓紧时间做捕蝉网吧!”表弟抹了抹脸上的汗。

“好嘞!我来做固定线圈形状,你把方便面袋套进去固定好,然后,我们一人绑一个。”我已经拿起了一截电线,示意表弟开工。

我轻而易举地将电线弄成篮球框的形状,两端各留一截以便捆绑在竹竿上,表弟则熟练地将方便面袋子开口处放在框内,将袋子的口向外翻,裹住电线,一个网兜片刻就成型了,我们之所以选用方便面袋来做网兜,是因为它既结实,又不会轻易变形,用起来很方便。不到十分钟,我们就人手有一个捕蝉“利器”了,此刻,我们感觉自己就像一位手握大刀的战士,风风火火地向板栗园跑去。

板栗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种植经验,所产的优质板栗被加工成各种产品,畅销海内外。因此,板栗园几乎家家会承包一些,眼前这满山的.板栗树就是咱家的。此时是盛夏,板栗树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一钻进这茂林中,顿觉浑身清凉。仰头往天上看,尽是层层叠叠的树叶,阳光只能零零星星地“见缝插针”,毫无锋芒地洒下一些光斑。“知了——知了……”此起彼伏的尖锐蝉声,让我们感觉耳膜都有些疼。

“怪不得知了叫得那么带劲,还以为是它觉得太热,原来是大树荫下好乘凉啊!今天我们就抓几只玩玩。”我叉着腰,一边观察环境,一边豪迈地说。

“尚哥,这树都太高了,难不成我们爬上去抓,感觉会惊跑它们。”表弟一语道出了一个难题。

“是啊!这里知了虽然很多,不过都趴在那么高的树枝上,我们的竹竿不够长,得想想办法才行。”我们只好将竹竿撑在地上,思索起来。

“有了,我们往上面走,上面有一些树龄小的,都不高,去那里,反正捕到几只就够了,我们走!”说着,我们又一路小跑起来。

“知了——知了”,果然,在不远处,七八棵低矮的板栗树上被不少知了作为了“据点”。我们连忙凑过去,刚一停下来,就有几只敏感的蝉飞走了,为了不“打草惊蝉”,我示意表弟动作轻一点。

“我先来,先打头阵,你注意看着!”

我已经锁定了一个目标,准备将它擒获。突然,那只蝉不叫了,我不禁有点紧张。我知道它已经发现了危险,不过,它只要还没飞走,我还是有机会的,我屏住呼吸,双手紧紧握住竹竿,蹑手蹑脚地靠近树干,慢慢地将网兜向上伸,当网兜处在蝉背正上方20厘米左右距离的时候,我猛地将网兜往树上一盖,“知了——”

“哎呀!”知了居然像炮弹似地飞出了我的“天网”,还撒了一泡尿,滴了几滴在我的脸上。

“知了没抓着,惹了一身骚!气死我了!”我不免觉得有点狼狈,表弟都忍不住笑了。

“尚哥,你刚才着急了,其实网兜位置是没错的,你应该保持网兜原地不动,再等几秒的。”

“再来,我们一人抓个三五只,待会儿把它们的一条腿系住,看它怎么飞远!”我重整旗鼓,示意表弟也寻找目标下手。

吃了刚才的苦头,我迅速调整好状态,分析了刚才的失误,我有十足把握不会再失手。

我又发现了目标,这次,我比刚才更小心了,我找好位置站好,双眼死死地盯住蝉,将竹竿慢慢向上递,当网兜送到蝉背正上方后,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先停了几秒。说时迟,那时快,我将竹竿往上一按,“噗噗——”蝉入兜了,我连忙收竿,只见一只蝉躺在网兜里,不断扑腾着翅膀,我一把将它取出来,用裤腰兜住蝉,将裤腰往外一翻,裹住它。

“不错啊,尚哥!我们速战速决!”表弟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也咧着嘴笑了。

总结了经验,我和表弟连连得手,裤腰上都别不住更多的“成果”了,任务完成了,我们也不打算再捕了,我们一起扛着竹竿,笑着,叫着,一路疯跑回家……

篇5: 短文散文

短文二则散文

一、不在岗不等于没上班么

早晨上班后,我听见有人敲同一楼层的局长室的门,没回应,便听到一个中年女声大声说:“没人!现在这形势,上班时间,局长不上班也行吗?”

我刚想出去告诉她局长去县里开会了,别的同事已经在先告知了。

接着来人边嘟囔边离开了,我却平静不下来了。

出来办事的都着急,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确很不容易,再找不到办事的人,心情焦虑,可以理解。可是,也应该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不在岗的再抱怨。因为了解了真相不是您想象的那样不正常,您就不会生气了。

工作人员除了是工作人员之外,他也和别人一样同时充当很多角色,这些角色有公也有私。

即使是为了他的本职工作,因为上传下达,照样有很多也需要离开岗位去做。

如果人家因为工作需要,离开岗位的时候,恰巧被您赶上了,这是阴差阳错了,您还是应该大气地理解一下的。

即便是因为病事假等正当私人理由而不在岗位,依然需要理解。事怕颠倒理怕翻,换位思考一下,不说别的,就说您来办事吧,是不是也离开了您自己的岗位了?别人在那个时间找您办事,不是也同样找不到您的人么?就算您是自由的闲散之人,也相应地有你的位置,依然会让恰巧在此时此刻被您给空城计了。

人不是神仙,分身无术,形势再紧,任何一个局长或工作人员,都不能同时在两个或多个地方现身的。

所以,如果是正当理由的不在此地现身,而让你扑空了,请不要口说无凭地冤枉好人吧。

二、也说茶壶煮饺子

说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确无法完好地倒出来。

你说,好好的,不用锅煮饺子,偏偏用茶壶煮的'哪门饺子呢?

茶壶,茶壶,指明了是煮茶的,是特制专门的一个工具,乱挪用它煮饺子,难怪发生让那么好的饺子,被卡住了的尴尬局面嘛。如果它能正常地煮饺子就不用单叫什么茶壶了,如果茶壶什么都能做,也就不用只叫茶壶了。

没有锅可以用来煮饺子,可以买一只,实在无法买,不吃饺子还不行吗?非得把饺子弄茶壶里去煮,难为了饺子也难为了茶壶,更难为的是煮饺子的人,你看,费劲周折,煮的饺子吃不到嘴里,那不是白折腾了吗?

术业有专攻,该用什么东西做什么就用什么去做,否则,不尊重规律,强出头地别出心裁,那不是发明更不是创造,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篇6:巧莲散文

巧莲散文

巧莲在出生时,母亲还在秋天的庄稼地里干着农活。一阵剧痛,没来得及,便地就分娩了,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了。她的到来,给家庭没有平添一份快乐,巧莲已是第三个女孩了,没有在添一个男孩,这是一件最悲痛的事情了。

巧莲是我们一个家族的,比我大三岁。生得水灵灵的,一双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看上去,村子里的人们都赞不绝口。说巧莲毕定长大成人,能找个好男人,好婆家。人们聚在一起总是会议论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事。由于巧莲天生白皙,皮肤在黄土高原之上,相对“高原红”的环境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不寻常的巧莲,从小心灵手巧。也许这是宿命,老天注定的吧。

巧莲出生时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七月七日,在我们的地方,农村人管七夕节叫七月七,七巧节。尤其对女孩来说,生在这个具有非凡的日子里,被人们寓意为这个女孩天生聪明,美丽善良。不管人们怎样去解读这些祖先们留下来的美好传说,而巧莲的确是一个出众的女子。

巧莲在长到十岁时,大伯不幸跳崖自尽了。大伯脾气一生古怪,暴躁如雷,经常施以暴力,大打出手,大婶的身上,几乎布满了紫一块,青一块的伤疤。后来为了孩子着想,大婶便忍气吞声,一忍是十年有余。

大伯在世时学得了一门精湛的技艺,拜师一个老席匠,相传祖宗几代都是编织席子的。当然拜这样的人学艺,定会身手不凡。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大伯自从走上这条道路,日子还算阔绰。因为在那个时候,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而用席子的人很多。千家万户,都要用这种席子,在西北陕甘宁边区,人们热衷火炕,春夏秋冬,以土炕为主要休息之地。一个土炕,自然得有相匹配的一张芦苇席子。过是我小时候经常看见人们这样用。一张结实,耐用的席子,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是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去编织的。当然看手艺的高低了。在里面也关乎人的厚道问题了,有的手艺人,做生意图眼前利益。而大伯不是,除了那种暴躁脾气之外,在为人处事,学艺方面,还是被人称赞的。他为了把这门技艺学好,起早贫黑,跟着师傅学,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日天长日久,大伯得到了师傅的体重,赏识。

那一年,大伯在师傅的介绍下之下,与大婶喜结良缘,娶大婶时,要翻过一座大山,大婶家里贫穷,住在一座很深的山沟里。农民出身的大婶,从小未识得一个字,就是那种勤劳勇敢的农村妇女。她嫁给大伯,共生养了三个女孩,做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历来有重男轻女。可这种意愿总是达不到大伯的想法。后来,大伯出于那种陈旧的.思想,整天里,满脑子都是在要个儿子的急切心态。大婶自然心里明白,生不出一个男娃来,她日后的日子定会在这个家庭里失去分量与地位。

那年秋天快要结束了,芦苇杆下了地,大伯从村外的南壕沟,一木车一木车往回家里拉芦苇。这是下了地的芦苇,大伯提前准备着在冬天编织席子的材料。堂姐巧莲也时常跟着大伯忙前忙后,一个冬天里,年纪小小的堂姐手脚勤快,经常给工作劳累中的大伯,烧水倒茶,侍候大伯一些零碎活儿。记得每逢去镇上卖席子,巧莲总是跟着大伯。从小,她目睹了做生意的艰辛,巧莲看在眼里,懂事的她,一整天里守在大伯身旁,镇子的街道上摆摊的络绎不绝,从乡间地头上下来的各种瓜果,小孩子最爱的棉花糖,这些,巧莲从不开口向大伯要钱去买。一个小孩子到这个年龄,最是淘气,不听话的时候,而做为她,深知大伯的艰辛,从不去乱花钱。买席子的人们来到摊位前,总是喜欢夸赞一下巧莲,说这女子长得多漂亮,多秀气。大多的时候,人们都是这么讲的。大伯心里乐得开了花似的,为有这么个女儿,他自豪的不得了。

树大招风,财大招祸。大伯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取决于他高超的手艺,与不偷工减料的善良作风,赢得了极好的名声。别人看在眼里,倒是有些羡慕。

一来二去,大伯的囊中鼓了起来,眼见钱财的那些不正之人,便给大伯打起了主意。从外村里来了一个外省的收古董的,声称是某单位的大老板,他提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装满了钱,在大伯面前晃来晃去,引诱大伯加入他们的组织,说的天花乱坠,赚钱是怎么怎么的容易。

在金钱面前,人们往往难以抵御这种欲望。

他们这个团伙开始给予了大伯最好的利益,一天下来,比大伯卖席子,编织席子赚钱多了,而且来钱也轻松。大伯尝到了甜头后,对自己的生意也就变得暗淡起来。大婶为了阻止大伯走近这群人,曾经好言相劝过千百次,换来的却是一顿痛打。大婶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话了。

那此古董生意,彻底改变了大伯的命运,他将辛苦积攒的席子钱全部投入进去,后来由于做大了,资金来源短缺。只能向别人借钱,起初,人们都知道大伯是个手艺人,没往别处去想,借钱的事很顺利,一张口便借回来了钱。这使得大伯的胆量日益俱增,他开始与那些人奔赴在民间,堪称江湖人士。那种耀武扬威的精神气,让人倒是羡慕。

大伯突然改行,不再做席子生意的事被人们知道了,传得沸沸扬扬。一夜之间,大伯火了,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的主角。开始时,大伯整日里出门回家,都是辆车往返接送,家里的吃喝,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从城里买回来的。巧莲的衣服和大婶的衣服也多了起来,一个家庭突然之间焕然一新。

在一次去乡下收古董时,那些人心生歹念。将大伯的钱财一卷而空,消失的无影无踪。大伯一下子走到了绝谷,他辛苦了多年的本钱与借款在倾刻间不翼而飞。他后悔莫及,后悔自己的贪婪之心。此时此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一刻,他站在山沟边上,真想纵身一跃,一了百了。想起大婶之前阻止他的那场情景与劝告,都没有挽回自己的欲望。

大伯走到了一户人家,要了口饭吃过,跑到公路边上,拦截了一辆车,径自去了县城,报了案。几经调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等不到调查的结果。由于那时的条件有限,最终无从把犯罪分子告破。

此事就此完结了。

大伯以后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节制了,他喝酒解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境界了。醉酒的大伯时常打骂巧莲和大婶。大婶由于年轻时患了癜痫病,与大伯结婚后,在大伯的这种的暴打之下,大婶开始旧病复发,不久,大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看见过她的影子。

生意被人拐骗之后,大伯的神志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知道此事后,向大伯要借款。大伯分文没有,就拽着巧莲要走。大伯只好恳求,几轮交谈过后,那人终于放开了巧莲的手。

日子过去了很久,那人再也没有来过,大伯心里踏实多了。可该人家的钱总是债啊!早晚都得还。要么东山再起,重操旧业。一想到那多的借款,力不从心。大伯那些时日里,精神状态出现了异常。

有一天中午,也就是午饭时辰的光景。大伯躺在炕上,他自言自语道,不知说了些什么?随后走出门外。门外是一片树木丛林,在沟壑间。他像腾云驾雾似的,坠入谷底。大伯就这样不辞而别。

留下了十岁的巧莲,两个姐姐,还有一个收养的哥哥。他们的世界发生了让人心酸的变化。几个孩子守着两只窑洞,相依为命。每日里,巧莲沿在木凳子上,从瓦罐里往外舀面,自己动手做饭,洗衣。

一个家庭倾刻间变得支离破碎,村子的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互相轮流着照看巧莲的家。闲暇之余,总有村民们去邦巧莲干一些农活。

日子似水流年。

巧莲在不经意间,长得如花似玉,婷婷玉立。转眼,那些艰苦的岁月在巧莲的姐妹成长中,使得她们变得更加坚强,具有很好的独立生活。姐姐与哥哥渐渐长大成人,建业立家。那一年,经人介绍,巧莲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家。最初,这门亲事,巧莲一直持以反对状态。可在人们的劝阻下,最终成了亲,结了婚。

巧莲的对象,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从小没有受过罪,从来不知道糕是由米做的。两个家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是勤劳勇敢,善良娴静。而另一个花花公子,游手好闲的人。像这种同车不同轨的情况,自然结合在一起,难以为继,怎么去延续婚姻家庭呢?

巧莲的公婆对于儿媳自然打心里满意。

有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为家族传宗接代,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公婆的爱,使得巧莲才有生活下去的欲望了。她想着自己的身世,不觉得泪水夺眶而出,那些抹不去的悲痛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了印记。

十月怀胎,一转眼间,巧莲到了分娩时期。每日里,丈夫夜不归宿,在月子期间里,很少看见丈夫陪伴着自己。倒是婆婆忙得团团转,把巧莲侍候的跟自己亲女儿似的。婆婆的好,巧莲看在眼里,尤其是对她早年失去父母的爱,是一个最好的回报。

巧莲给公婆添了一个胖孙子,李家男女老少,喜滋滋的。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一个女人一辈子能给生个男娃娃,就是被人敬意的,夸奖的,自然心里也高兴。

自从堂姐结婚之后,她也很少来我们家了。一来家里没有父母了,二来收养的哥哥,尤其嫂子对待巧莲总是鸡毛蒜皮的找事,巧莲为了少些闲话,很少来村庄了。多年里,我见过两次堂姐,一次是四叔去逝了。再一次是和丈夫一起来,是过春节期间。

其实,堂姐过的并不好,丈夫总是花心,在外拈花惹草,和村里的年轻少妇们眉来眼去,勾三搭四,总是惹些桃色新闻。这种不光彩的绯闻,传到了巧莲耳朵里,对她的心灵与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与创伤。时常会发生一些口角。有时候,巧莲以理性的态度委婉的劝说过丈夫。今日劝好,隔些时日,老毛病又犯了。从小,巧莲是受过罪,吃过苦的人。她对于一些事情总会处理的恰到好处。可没有万万想到,今生的命运多舛,还是那么苦涩。

堂姐那一年来过我们家,找了父亲与二叔等几个人,打算离婚。可这样的事情被拒绝了。从那以后,堂姐再也没有找过父亲与二叔他们。

多年后,我听说,巧莲也疯了,有人看见她披头散发,向着一条山路上走去……

篇7:大巧无巧散文

大巧无巧散文

看过一档电视节目,几位小有名气的歌手,在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后,请一位享誉歌坛的音乐人点评一下他们的唱功,音乐人坦言:“你们唱得很好,可是你们自以为唱得好就炫耀技巧,便显得油滑了!”

见惯了娱乐节目中嘉宾和选手间的客套、奉承,却没想到,该音乐人能直言不讳,一语中的',为此,观众皆报以热烈掌声,那几名歌手也心悦诚服,点头称是。随后,由音乐人即兴献唱。婉转悠扬的乐曲响起,音乐人像磁铁一样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使人完全陶醉在他歌唱的意境中。

太过于追求技巧,依附于技巧,反而容易被技巧所误而失去了个性,而铅华洗尽,不着痕迹,才更能直指人心,见其功力。或许这就是小歌手与音乐家的区别。

说到技巧,画家刘海粟讲过一件趣事:上世纪代初,刘海粟侧重于油画教学,很少画国画,后来在吴昌硕老先生的鼓励下,开始认真研习国画。1924年,刘海粟创作了国画《言子墓》,前去向吴老请教。只见老人眯起眼睛,将画作从上到下看了几个来回,见此情景,刘海粟忐忑不安,懊悔将拙作拿来麻烦先生。不料想,吴老认真地对刘海粟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并题字云:“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也!”刘海粟听了褒奖,更觉不安,谦虚地说:“我不会画国画,竹子的层次没有处理好。”吴昌硕说:“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是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甜媚俗气的程度。”

太会唱,反而沦为油滑;不会画,反而别出新意。人们在求学问艺的过程中,总难免追求一些炫目、华丽的技巧,以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胜人一筹。殊不知,在这些纷繁复杂、过多过度的技巧的包裹下,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淹没了实质和内容,从而流于虚伪做作,让人生厌。其实,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朴素自然、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

古往今来,凡有所造诣的大家,皆是“由拙入工”又“由工返拙”。千锤百炼得其真髓,历尽沧桑返璞归真。真正好的艺术,它的价值与魅力是浑然天成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篇8:老之将至短文散文

老之将至短文散文

过了四十,Y就几乎从不庆贺生日。每当我们提起,她都会以一种断然的态度回绝,好像生日一天,便如生命一年,那岁月的年轮在这天会嗖的划满一圈,再美丽的鲜花、再精致的蛋糕都只能成为年轮上的一个心结,牵动惶恐情绪如涟漪一般在内心一圈一圈扩散。因为她知道,毕竟人不比树,并非以年轮多寡论贵贱。所以,遇到出门在外,倘若有人教小孩尊她为婆婆、奶奶,更等于直接给她脸上添皱、心里添堵,在她看来,好像催人老的并非岁月,一切皆因人事所为。只有偶尔,她才会在不经意间抱怨一下,视力下降了、关节酸乏了、睡眠又差了……

虽然我不再年轻,但距离“老”,心想也应该还有些年月吧,所以,最初听Y说着这些变化,我并不以为然。我的视力一直很好,两年前,所有药品说明书上那些似乎是专门不想让人看清楚的小字,我也能轻松将它识别出来。但后来,慢慢的,感觉眼睛老象没洗干净似的蒙了一层雾。拿一本书,必先一会远一会近的调焦距,遇到穿针引线,就更象是练习打靶了。遇到看不清楚的时候,最初总是爱用手不自觉的将眼睛揉了又揉、擦了又擦,以为那是玻璃窗,只要擦干净了便自然就明亮了。明明一晚都闭着眼睛睡得很好,可早上醒来,它却又干又涩又胀,完全象睁着眼睡了一宿。这让性急的我有些焦躁起来,听朋友建议,到眼镜店一查,“老花”加“散光”,一听这名,就不属于年轻人。唉!难道一副老花镜,就要逼我用老人的眼光看世界?

就这样,“老”,象一位不速之客,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以各种方式侵蚀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生活。对于我,“老”,最初象一粒牙虫,首先攻破了我身体最坚固的`防线。牙齿不好,我一直以为那是从小缺钙所致,并不曾想到时光的磨损。如今,虽然护牙心切,餐后必刷,然尚未知天命,却早已齿缺如洞,即便剩下的,也如风化的山岩,东缺一块,西裂一缝,继而摇摇欲坠,常常让我是望餐兴叹!食物入口,长期是牙齿受累、舌头品味,现在,身残志不坚的它也学会了睁只眼闭只眼的,虽照样来者不拒,但最多将它们忽悠一下就放了过去,随你胃肠用物理运动、或是化学反应,结果,吃的东西大多还是浪费了,不用减肥,就已落得“为牙消得人憔悴”了!

“老”,有时又象《西游记》中嗜血的妖怪,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吸吮着我们的精髓,让我们颜面失华,皱纹丛生。好在这是一个冷水煮蛙的渐进过程,再加上我从不曾因貌而荣过,自身关注度不高,面对一张平常的脸渐被斑斑点点、沟沟壑壑抢滩登陆,眼睁睁让岁月这个蹩脚画师,将这张了无情趣的脸胡乱整成了斑驳的立体地图,虽情非我愿,但也并不曾采取过什么反击措施,算是逆来顺受了。哪象二十多岁的侄女,一日突然按着眼角,“呀”的一声惊呼起来:皱纹!那份对岁月的敏感,仿佛眼角不是生了一条细小的鱼尾纹,而是爬了一条凶猛的眼镜蛇!我笑着调侃她:这下好了,摩擦力增大了,时光跑不快了,今后不容易老了哦!在我细心的验证下,哪是什么皱纹,分明是正常肌理在她无限紧张心态下被放大的结果,纯粹杯弓蛇影。如今,我们早已失去了惊叹的勇气和资格,也明白,任何时光倒流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因此,改变不了的,就顺其自然;唯一能做的,便是学作从容的老去,倘若能修炼到优雅的老去,我想,那一定不失为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吧?这样想来,“老”,似乎又该有另一番景象吧……

我想,“老”,也许就是深秋的一片红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每一条叶脉都充满诗意与传奇:从春天的欣然萌发到蓬勃舒展、从夏日的默默含情到热烈奔放、从金秋的圆润饱满到香透红颜,季节的馈赠,时光的积淀,无论春风、夏雨、秋霜,无论阳光、雾霭、云彩,每一种经历,都丰富了它的体验;每一种体验,都成就了它的丰满。作为一片叶,能完整的体验一个生命轮回,能在生命的后期,绽放出生命最美丽的色彩,以一种绚烂如花的身姿告别世界,这是何等的欣慰!因此,纵然在飘落枝头的那一刻,遗憾与新芽还隔着一个冬天的距离,它也坚信,明年的春天,新芽一定会顺利萌发,所以,回归的脚步没有丝毫的迟疑,飘落的身姿依然从容。这种生命的态度,让我对一片叶心生敬意。

“老”,也许更应是一湖秋水,满湖宁静,通体澄明。曾经随春潮涨落而起伏跌宕的心情终归平静,曾经为夏日狂风暴雨的肆虐而怨天尤人的情绪已然平复。回想当初,湖水被山洪带来的泥浆搅得一团糟,世界看我污浊一潭,我看世界满眼污浊。后来学着冷静、学着等待,学着用一天一天的时间慢慢沉淀,生命中的泥沙终于沉入湖底,这才有了满湖宁静、通体澄明的一湾秋水。每个早晨,当第一声清脆的鸟啼传来,看轻快的鸟影从湖面掠过,被它匆匆一吻,平静的湖面随即泛起轻柔的涟漪,一圈一圈盛放出会心的笑靥。当第一缕阳光爬上树梢,将五彩斑斓的森林从沉睡中唤醒,轻轻掀开湖面如纱的晨雾,这时,透明的湖水惊喜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一湖澄澈的秋水被渲染得如此绚丽多彩,在它清亮的湖心,也有峰峦矗立、树木森然、层林尽染……秋日的天空,似乎也比其它季节更加辽阔清朗,不需抬头,凝视湖面,天光云影尽收眼底。高天将一湖秋水变得更加深邃、更加神秘,看流云在秋水中轻浣、在柔波上游移,静谧的秋水因此平添了许多温婉、许多灵动,此时,此刻,山水没了边界,天地没了距离……

从不曾想,原来,美丽和谐就这么简单!老之将至,倘若我们的内心能象一湖秋水,足够安静、足够清净,天地之美,随心安享。

落雨短文散文

报应短文散文

诠释短文散文

天外有天短文散文

顶梁柱短文散文

心情如花短文散文

牧羊人的短文散文

千钟醉短文散文

春天诗话短文散文

春天的短文散文

巧捕鳗鱼短文散文(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巧捕鳗鱼短文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