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anglang88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共含15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nglang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1: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摘要:近年来, 文化行业对戏剧表演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学校教学与专业需求脱离, 戏剧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各艺术类高校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戏剧表演专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戏剧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文化市场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戏剧表演; 教学现状; 专业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大众对精神文明需求的追求也不断加大, 各地的影院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样对戏剧表演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中国的很多高校都开始新增戏剧表演专业, 而戏剧表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 它要求要有戏剧表演的相关设施, 要求教师要有教学经验, 同时又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扎实的表演基本功。

一、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戏剧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要问题是缺失表演教育理念, 绝大多数戏剧表演专业的老师都秉持精英教育理念, 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为高端的职业演员, 接受专业化的技术培养。但是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要求人才有多面性, 这种精英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高端专业人才必然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表演人才也会不断流失转行从事其他专业。

(一) 专业定位不明确

俗话说戏剧源于生活, 从目前的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发展的情况来看, 虽然该专业在不断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其专业定位还是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1]。中国高校教育通常采取精英培养模式, 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相同专业或者类似专业的学生同质化, 而戏剧表演专业又是一个要求学生有独立个性的专业, 这就使得培养方案和现实需求存在矛盾。社会要求学生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又能够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现在绝大多数的戏剧表演专业的专业定位不能够体现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导致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步入社会后的表演能力欠佳[2]。

(二) 招生制度不科学

自以来, 教育部对艺术类专业招生进行统一化, 学生报考戏剧表演专业必须参加统一的文化课考试。近年来不断升温的艺考热, 大幅度提高的报考人数, 使得艺考录取率越来越低, 如今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的录取比例为126:1, 要求考生的语文、外语单科成绩在100分以上, 这一招生条件势必会导致一部分戏剧表演突出的学生由于文化课考试成绩不佳从而落榜, 使得高校的戏剧表演专业的招生受到影响[3]。

(三) 课程设置不合理

戏剧表演专业是个非常特殊的专业, 其属于艺术性专业, 但其课程专业性要求高, 社会实践性强, 但目前开设戏剧表演专业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致相同,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够满足戏剧表演的要求, 不能够体现学生的特长, 学生的专业也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多数综合性高校在设置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的时候, 采用常规的课程设置方式, 忽略了戏剧表演对学生才艺的个性化培养要求, 尤其是公共课的设置, 与专业课程没有很好的联系、结合, 导致公共课与专业课无法融合, 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自我表现能力的帮助不大。

(四) 师资水平不够高

戏剧表演专业对师资的要求极其高, 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养。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戏剧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能够很好的'从事戏剧表演方面工作的人收入一般比较高, 而这些人要是来当戏剧表演专业的专职教师收入就会下降, 所以戏剧表演专业方面的教师不好找。第二个方面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 专业突出的戏剧表演人才会去参与影视剧的表演, 从而获取高收入, 所以这类人才不愿意去高校从事教师行业。

(五) 就业适应性不强

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最只要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很好的从事本专业, 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就业。现在国内既有艺术类院校开设戏剧表演专业又有非艺术类院校开始戏剧表演专业, 这两类院校培养目标不同其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也会有所不同。艺术类院校仍然普遍采用“精英式”培养模式, 为社会培养艺术家, 非艺术类院校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 让学生具备艺术素养, 但走上社会可能从事跟戏剧表演的相关工作。

二、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改进措施

(一) 明确专业定位以提高专业的针对性

为了是戏剧表演专业更好发展, 应加强专业定位的针对性, 为此, 要全面进行社会调研, 清楚的知道社会需要怎样的戏剧表演人才, 深入了解社会对戏剧表演人才的要求与需求后, 本着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 突出戏剧表演专业的专业特色, 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定位。比如说, 要从原有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社会所需求的、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教育模式。

首先, 应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要求,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论, 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 不断探讨与研究戏剧表演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其次, 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多元化选择, 以表演技能为重点;结合时代要求, 适当增加企业文化建设技能、科技传播技能等课程。

(二) 科学招生计划以提高招生的规划性

戏剧表演专业的招生计划直接影响到戏剧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戏剧表演专业注重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学生表演天赋的重要基础, 是文化成绩无法衡量出来的。而学习戏剧表演的学生因为要投入很多始时间与精力来进行专业训练, 势必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因此, 学校应科学规划招生计划, 对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可实行灵活的录取政策。各高校的戏剧表演专业要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在专业课的考察方面要就可能的完善, 要考虑到四个方面, 一是台词, 二是声乐, 三是表演, 四是形体。

(三) 完善课程设置以提高课程的时代性

要本着课程有助于提高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的素养的态度, 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将教学课程合理分配。课程设置可以灵活多样, 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专业课的设置方面, 要在保证学生能够系统的接受教育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 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 同时在专业技能训练上更有针对性。

(四) 提升师资素养以增强师资的专业性

教师对戏剧表演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戏剧表演专业的师资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不断提高师资素养, 让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师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多出去学习, 多出去交流, 使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尽可能的全面而丰富。同时, 学校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一些在戏剧表演专业突出的人才来任教,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戏剧表演专业技能方面获得领域内的高水平指导, 学校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技能课程, 从而提高学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地位。与此同时, 要建立一个戏剧表演专业的完善的团队, 在教学专业发展实现创新, 使得教学结构, 师资队伍得以优化。

(五) 加强就业指导以强化就业的适用性

长期以来, 我国的戏剧表演专业过于注重专业课程的教育, 很少考虑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与择业要求, 因此在就业指导方面一直比较欠缺。为了使戏剧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学校应在教学有计划的融入就业指导教育,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适时引入文化市场发展状况并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现状,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戏剧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老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讨论, 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清就业思路, 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 而不是到了毕业前夕还“不知所措, 茫然无奈”。学校可在每个学期都有计划的进行就业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社会实践, 从而积累实际经验, 进一步清晰自己的职业理想, 清楚知道自己要向哪方面发展, 应该怎么努力。

三、结语

目前的高校戏剧表演专业教育中, 对学生对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戏剧表演技能本身, 而是要从社会的角度展开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戏剧表演艺术素质。这就意味着高校戏剧表演专业教育中, 不仅仅需要承担表演艺术传承的责任, 还要承担培养社会表演人才的重任, 这种表演人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社会性。在高校进行戏剧表演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必须要不断地认识社会发展需求, 能够清楚的知道社会对戏剧表演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这样根据社会需求和要求进行戏剧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二是必须要对表演学有高度的认识, 以及正确的认识。高等教育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而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瑜.戏剧表演在开放教育英语学困生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02) .

[2]于海阔, 李学通.高等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国戏剧表演教学改革[J].民族艺术研究, 2013, (01) .

[3]安怡, 杜建平.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化学刊, , (05) .

[4]马琳, 马贵祥.论戏剧表演教学与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J].艺术教育, 2011, (01) .

篇2:戏剧表演专业个人简历

戏剧表演专业个人简历

李xx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xx年3月27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xxxxxx@xxx.com

最近工作 [2 年4个月]

公 司:XX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影视表演教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戏剧表演

学 校:吉林艺术学院

教育经历

/9-- /7 吉林艺术学院 戏剧表演 本科

证 书

/12 大学英语六级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活动策划

工作经验

/8—至今:XX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2年4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影视表演专业  影视表演教师

1.  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表演能力;

2.  负责学生形体、语言、表演等全方面的训练;

3.  将理论、训练与实际的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安排表演机会,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

4.  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

---------------------------------------------------------------------

2008/7--2009 /7:XX传媒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营销策划部  营销活动策划

1.  负责活动前期调研、创意,后期的场地布置和其他执行等;

2.  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有效地沟通,确保活动的顺利举行;

3.  负责活动主持人、嘉宾、演员的接洽和安排;

4.  负责活动策划稿件的撰写和修改;

5.  负责应对一切突发状况,并做出预处理。

自我评价

外表青春靓丽,亲和力强,热情大方气质佳,曾参与过多部知名电视剧的拍摄,在影视表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名度;时常参演话剧表演,具有表演功底,在声音和形体方面独具优势;参拍过的广告将近百条,能够胜任各种角色,懂得如何表现产品。我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希望有机会为观众拍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篇3:戏剧表演简历

戏剧表演简历模板

基本信息戏剧表演简历模板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6年3月28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81cm体 重:67kg
户 籍:河南洛阳现所在地:河南洛阳
毕业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戏剧表演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一年以内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

职位名称:

工作地区:

待遇要求:元/月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10月 - 207月四川音乐学院本科
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当地青艺戏剧坊 四川陆军文工团时间范围:8月 - 8月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艺术、文化传播担任职位:影视/媒体-演员/模特/主持人工作描述:当地电视台《男左女右》之《非常抢婴案》饰演男一号 当地青艺戏剧坊1当地市高校巡演爱情多媒体先锋喜剧《爱情疯人院》饰:白脸 2当地青艺西南财经大学专场爱国主义大型史诗话剧《青春之歌》饰:余永泽 3 与陈楚生、罗震环等明星演音乐剧《5230=我爱上你》饰:林浩 当地军区四川省总军区陆军预高师文工团话剧队 曾到彭山、映秀、当地等部队慰问演出,小品节目。 当地军区联勤部文艺汇演,小品节目。 云南《大行德广》6万人剧场大型文艺晚会,小品节目。 当地宣传片:饰 白领 洛阳电视台:1.主持洛阳三套《美食娱乐天地》首播:周二、四、六 21:05  重播:周三、五、日 7:40 12:40 2.洛阳本土电视剧《一生情缘》饰演男一号:秦奋 电视剧主页www.deliciouslove.cn/ 3.主持《郭富城舞林外传世界巡回演唱会之下一站天王天后》复赛、决赛。 4.主持《老洛阳面馆清真食俯》、《面的故事》酒店开业。 5.《美食娱乐天地》访谈类版块《春节话美食》《名家与牡丹》。 7.曾在《美食娱乐天地。特别版》担任编导、创作、领导、制作、以及主持。 8.具有一定销售经验(此能力不突出)。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篇4: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探索的论文

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探索的论文

【摘 要】就当前戏剧舞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若按以往舞蹈化的形体训练,远不能满足戏剧舞台表现时代生活的需要,而综合舞蹈、体操、武术、戏曲,以及与表演创作相结合的形体想象力训练的转变势在必行。所以,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学生的形体创作力、想象力、表现力,使之适应戏剧艺术所要表现的时代特征,以及现代舞台技术丰富变化对演员的要求,真实地展示新时代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科技进步给舞台表演艺术带来的飞跃。

关键词:形体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创作力;训练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14-0189-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戏剧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中影视艺术更是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时的首选。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观众鉴赏艺术审美的信息量在不断提升,对艺术的品位与需求越来越高,对戏剧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当今,戏剧舞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在不断涌现与碰撞,戏剧舞台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大好局面。但是,通过近几年欣赏大量话剧、影视作品,有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首先,剧目演出形式虽千姿百态,手法纷繁,表演样式力求独特、新颖,但大多数导演和演员在表演风格上依然以有限的艺术真实反映生活的真实,语言动作上比较注重生活的逼真与质朴。个别剧目虽然在追求表演形式上的特立独行,但其人物动作并不会因此而变为虚拟化、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因此,我认为追求舞台表演艺术贴近生活的真实性还是话剧艺术的主流。

其次,探索话剧艺术新的表现形式,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审美情趣的追求与变化,观众对戏剧舞臺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仅以目前观看的一些新创剧目的形体动作而言,虽然他们不失生活的原型,但就其舞台形体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流畅性、造型性来说仍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提升的地方。特别是戏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流行元素被吸收,高科技的舞美技术,先进的舞台音响,多元的舞台表现形式都给导演和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也正是话剧艺术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对假定性的物质条件无法满足时,就对演员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以上认知,使我更深刻感受到,作为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教师,有责任对戏剧影视专业形体教学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是说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必须立足于戏剧表演艺术本质和创新的基础上,由原来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手段继而变成肢体语言为必要手段。既要在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上下硬功,更要探索如何使戏剧演员形体更具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戏剧形体训练教学的发展。一位老戏剧家说过:“话剧演员的形体表现力和语言表现力是话剧表演艺术的两个翅膀,它影响着表演艺术飞翔的高度,两者缺一不可”。

何为形体表现力?是指演员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风格、主题、立意、特点的动感能力。所以,演员的形体表现力就是通过形体的线条、造型和动感来展示作品的思想,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控制力、爆发力达到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必须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做支撑,即我们行话说的“动于内而形于外”。

演员在舞台上形体动作必须扎根在演员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即有内心情感做支撑的外部表现才会有生命力。但只讲内部体验而不重视外部表现也不行,因为,人的体验都是具体有形的,体验的内容不具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感受与正确的体验。

我们知道戏剧舞美造型的设置是假定性的,它是通过仿照生活真实搭建而成,那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就要时刻考虑舞台动作幅度、力度、分寸,使之与舞台景物相协调,避免出现门动墙倒的情况,破坏戏剧表演的真实性。其次,戏剧舞台与观众欣赏艺术在视觉上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演员就要根据客观条件对自己形体动作做相应的夸大,无论是动作的对比,还是节奏的对比都要有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舞台动作与画面协调统一,演员表演鲜明突出,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还有演员自身的动作也要协调、适度,具有动作的造型美,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觉到好看,这是满足观众视觉平衡感的需要,也是观众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的需要。所以,舞台上那些僵硬的、单调的、不协调的、不稳定的、影响整体画面感的形体动作都会造成观众视觉上的疲劳。

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为了舞台上的形体表现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就要考虑在形体的表现上做到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收放自如,富有美感。

为了加强和提高形体表现力,作为戏剧演员一定要谦虚地向其他姊妹艺术借鉴学习,例如,向梅兰芳、程砚秋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学习,学习他们在表演中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如何运用环境和道具丰富人物外部表现形式的方法,深刻而多样地揭示人物的细微心理活动,给人物内心情感以合理夸张。

戏剧演员要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需要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娴熟的表演技巧。其中,加强形体动作的表现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演员想使自己的形体成为会说话的工具,就要加强形体训练,使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美学修养和想象训练对演员的要求不难看出,就当前戏剧舞台表演形式如按照以往千篇 一律的形体训练内容,远不能满足现代舞台对戏剧形体表现的需要,而应从舞蹈形体训练,向现代舞蹈、体操、武术、戏曲和表演创作相融合的形体训练模式转变。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学生的形体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表演张力,使之能适应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时代特征、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舞台技术变化的要求。真正展示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幸福的时代风貌,以及科技进步给舞台艺术带来的技术上的飞跃。

所以,高职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专业形体教学如何改革,我认为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专业基础薄弱,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以为高职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形体训练应以扎实基础为重点,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所以,作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形体训练过程:endprint

一、肢体解放阶段

重点解决——由原始形体的自然状态向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提升。我们知道一个从事艺术学习的学生最初都要经过一个形体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说要磨练他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形体,对他原有未经训练的自然状态的形体进行改变,使其肢体端正,舒展大方,灵活自如,得心应手。那么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度训练和协调能力及基本技巧训练为主,以逐步适应艺术创作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部分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头、颈、胸、腰、胯、腿、膝、脚等身体各个关节部位(韧带)的拉伸训练。主要通过压、搬、耗、踢、悠、控、甩这些训练过程来达到韧带拉伸的目的,同时以身体各部位的能力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倒挂撑、倒立等项目训练,包括毯子功的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技巧性项目训练,使学生在柔韧度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肢体动作的协调和身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以适应下一阶段的训练,应该说初级训练阶段是一个比较艰辛和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和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才能很好地完成。

二、形体的塑造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向形体的审美状态发展。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柔韧度与协调性训练之后,就应该进入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树立形体审美意识的主要训练阶段。通过此阶段训练使学生的形体状态更加漂亮有形,特别是通过把上和地面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和肌体的控制能力。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把上训练和地面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把上训练包括:擦地、踢腿、控腿、控腰、舞姿等项目的训练;地面训练包括膀位、手位、脚位、各种跳转(小跳、中跳、大跳)平转、翻身,上肢体态训练(提、沉、冲、靠)组合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肢体形态的美化训练,使学生从内心里逐步感受肢体美的表现与自身审美意识的相互融合,为下一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形体的审美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美化阶段向形体的塑造阶段提升。通过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为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此阶段形体塑造能力训练,主要以各种风格化的舞蹈组合训练为主要内容。内容包括:汉族舞、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现代舞、街舞的训练,尤其要加强戏曲身段的基本手式、步伐的训练。通过本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现代舞蹈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形体表现特点和风格特征,使之在今后艺术创作中能够为塑造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形体创作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塑造能力向形体的创作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训练,学生们形体的表现力应该得到很大的提升。本阶段的形体创作能力训练,应该是高职艺术类学生形体最高级别的训练,不但训练学生们形体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们的形体想象力和形体表现的创造力。本阶段训练内容主要要求学生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来通过想象创作形体动作,或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情节性训练。基本内容如: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骑马、打架、摔跤、游泳、战斗场面、器械格斗、双人或多人对打、舞台搬运训练等等。主要是把表现现实生活的形体动作,组织成有情节的训练片段进行想象创造性训练,通过想象形体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艺术地再现生活,如何通过组织舞台形体动作来体现剧本的规定情景,人物性格,最终达到创作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这个阶段的训练难度非常大,主要靠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来完成,同时也是对前面几个环节训练成果的检验,是学生形体训练的最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的教学阶段,涵盖了形体训练的全部内容,基本展示了戏剧演员形体训练的全面性,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是多么的不容易,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对演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只要具备了以上的技能,才有可能塑造出各种不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的才能愈大,他的创作愈精细,他就愈需要探讨,愈需要掌握技术”。所以,演员提高自身的形体表现力对塑造人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面所谈到的演员形体训练的四个阶段和基本训练内容,是为了提高演员的形体表现力而做的最基本的技能储备。那么,演员的形体表現力主要指哪几个方面呢?我们大体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演员的形体动作必须能表现出剧作家所提供的特定情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演员的形体动作要能够表达出人物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包括:民族特征、时代感、年龄感、身份感、职业感以及性格、形象、体质诸方面在人物的形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征。第三,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台真实感和个性化的形式美,并具有一定的造型美。第四,演员的形体动作要与整个舞台的空间造型相协调,也就是说,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舞台艺术美的规律进行动作。第五,演员在形体动作的表现上应巧妙地体现出节奏与幅度、形态与造型,要与舞台空间布局、画面均衡等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融入到演员自身表达的内容当中。

以上是自己多年通过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上的一些观点,能否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际,并对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仍需要在实践当中验证。同时,要感谢中央戏剧学院形体教师张大英、田正坤、宋丽芬、余欣教授,正是拜读了他们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感受和观点,才促使我从理念上认真地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和感悟,也才有了今天纸上的有感而发。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对文中浅陋的观点提出宝贵意见,从而推动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翔,廖向红,麻国钧主编.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文库《论声乐、台词、形体》[M].中国戏剧出版社,.

[2]余欣.形体教材丛书《演员形体教学研究》[M].

[3]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基训》[M].

[4]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身韵》[M].

[5]肖灵.舞蹈知识丛书《舞蹈基础训练》[M].

[6]于雪剑.戏曲身段教学丛书《京剧身段技法》[M].

[7]梁伯龙,李月.中央戏剧学院教材《戏剧表演基础》[M].

[8]林洪桐.实用影视艺术丛书《表演艺术教程》[M].

篇5:服装表演专业就业现状

服装表演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多数人误认为,模特的从业标准,只是外在条件符合模特标准,文化水平要求并不很高。其实不然,对服装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音乐的把握,对时尚潮流的感悟等更是一名优秀模特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服装的展示环节中对文化内涵的不断提高,模特行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评判标准。“模特”再也不能只是展示服装的“道具”,而应该是有学历、有文化、有修养的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这样服装表演本科专业便应运而生了。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一门高校专业课,也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还可以称为“模特专业”。考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流程包括:专业课培训、大学院校专业课加试、取得专业课合格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录取。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服装的展示环节中对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模特行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评判标准。

服装表演专业主要是为国内外模特经纪公司培养模特人才,同时一些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服装表演教学、服装发布会组织编导、服装设计师、模特经纪人、时尚节目主持人、时尚机构演、职员等各种相关工作。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一门高校学科,也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考取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流程包括:专业学习、大学院校考试、取得专业课合格证、参加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录取。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服装的展示环节中对文化内涵的不断提高,模特行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评判标准。“模特”再也不能只是展示服装的“道具”,而应该是有学历、有文化、有修养的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而相对的考取服装表演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服装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模特表演专业的兴起使国内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进行了专业化的配比,主要有以舞蹈学院、体育及人体运动表现、艺术设计学为背景下建立的服装表演专业等多种形式,各个背景下都有其精心设计的主干课程及精品课程。

1. 以舞蹈学院为背景建立的服装表演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服饰造型设计能力,掌握专业的设计理念的高级复合型服装造型表演人才及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从事服装表演,而且可以签约文化经纪公司,进剧组拍摄电视剧等。所以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方针是突出特色,注重才艺,强调综合。在课程设置上,也采用了跨专业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多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全方位接受戏剧表演、舞蹈表演。以舞蹈学院为背景建立的服装表演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戏剧表演课、舞蹈课、钢琴课、服饰表演、服装设计等。

2. 体育及人体运动表现为背景下建立的服装表演专业,这类背景下的专业设置多以体育舞蹈学为依托,辐射表演学、艺术设计、公共关系学,培养模式为“一专多能”,模特艺术特长+公关技能+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服装表演专业人才、艺术性复合应用型人才、公共关系管理人才及相关领域的教育和科研人才。这一专业强调模特与演艺、模特与传播、模特与视觉形象设计、模特与公关管理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模特学、模特概论、模特生物学基础、音乐基础、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等为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有模特表演、模特编导、模特经纪与管理、音频与图像设计、公关礼仪、策划学、演讲与口才等。

3. 以艺术设计学院为背景下产生的服装表演专业,它主要结合了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表演两大艺术门类。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整合艺术,是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的时空艺术,又是一种以服装功能质量和服装展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科学。主要培养的是具备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及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表演、服装设计等教育、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领域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艺术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通用人才。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服装表演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服装市场营销、商务礼仪文化、广告表演策划、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基础、中外服装史论、素描与速写、色彩、时装画、计算机设计基础等课程。

2、服装表演专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具有服装表演能力和技巧,能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营销与策划及形象展示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展示各类服装的表演能力。

篇6:戏剧专业教学论文

有关戏剧专业教学论文

摘 要:戏剧表演专业是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中的特色专业,以培养专业戏剧演员的艺术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与高等教育相比,中专阶段的戏剧教育有其局限性,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其他社会功能的开发方面,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高等戏剧教育和中专阶段的戏剧教育办学模式的对比,可寻找到一种更适合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剧表演专业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关键词:戏剧表演;戏剧教育;艺术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1-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10

一、我国高等戏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设戏剧表演的高校数量,近年来增长幅度很快,满足了更多的戏剧爱好者实现自己戏剧梦想的愿望。然而在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一直存在隐忧,这也直接制约了高等戏剧教育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一)就业率低下成为高等戏剧教育的通病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艺术演出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高投入、大成本制作与市场萧条形成反差;另一方面国家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的推进,使专业剧团质量有所提高,但数量正逐渐减少,就业岗位日趋饱和。这些都导致进入专业戏剧团体工作的戏剧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少。仅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在和,上海戏剧学院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表演系,就业率也只有53%和65%。这些就业的毕业生选择了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其他毕业生有的去了报社、出版社等单位,有的成了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人专业搞戏剧。这也是目前各类开设戏剧专业的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传统的以舞台话剧表演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仍然是主体,另一方面学生就业需求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处境尴尬。

(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高等戏剧教育大体有两种模式,即以培养演职员为主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与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通识教育模式。职业培训教育模式课程以戏剧表演艺术专业课程为主。而通识教育指的绝不只是戏剧表演艺术教育,还包括科学、历史、文学、哲学等基本知识。据统计,美国作为戏剧教育的超级大国,大约有一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戏剧系,他们大多数采用通识教育模式。而中国戏剧表演类的大学的办学目标几乎全都是培养戏剧表演艺术工作者,他们更青睐于精英式的教育,专才教育,类似于欧美的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然而我们的学生所能支配的实践机会十分有限,依然必须在教师的主体思维推动下开展有限的探索。在很大层面上,这种教育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非常接近,带有宗法教育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是简单的人才复制,缺乏创造性。

在美国,戏剧专业毕业生中最多只有3%会在戏剧影视界谋生。然而在五十多年里,美国大学戏剧系的开设数量和招生人数都翻了好几番,似乎并没有因为就业率低而出现下滑,通识型教育模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从根本上坚持对戏剧系的改造,逐步放弃职业训练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实践家和人类表演理论的研究者,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广义的戏剧学科,除了戏剧表演,也有许多属于文学、哲学、人类科学、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管理科学等等,从而促进了戏剧教育的有序、科学发展,丰富了戏剧教育的内涵,保证了高等戏剧教育持续发展的势头。

二、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剧教育的实践

艺术学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都文化课成绩不好,其实他们更加需要广泛的社会知识为其指引人生方向。

(一)中专戏剧表演专业学生,是小众但不容忽视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第一,理解和认识能力极大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基本成熟。第二,自我意识明确,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第三,关注人际交往,但人际交往观不够成熟。第四,已经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第五,情绪变化明显,缺乏控制能力,思维活跃,自尊心、虚荣心极强。而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则更加自信,敢于尝试并勇于直面自己,同时,还具备了一种期待社会接纳认可的强大冲动与愿望。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必须更加谨慎和科学,并且兼具艺术性。

(二)戏剧表演专业给予学生的“新生”

教师应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准确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教师可尝试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方法:①教学计划制订要因人而异。表演教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教学,更应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因人而异、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教学原则。②课堂教学,教师融情于境。戏剧表演教学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教师的感情色彩变化往往最易被学生捕捉和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总要比学生的表演更加投入、动情。这也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尊重。③给每个学生机会,让他们在最擅长的领域发展。以每年的毕业剧目为例,教師应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有的学生负责排练,有的学生负责制景、制作道具、音乐编辑、外联采买,甚至每天排练内容都由学生自己确定。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方法,收获了自信。走出校门后即使不从事戏剧相关工作,也能更准确地认知自我,比一般毕业生的社会生存意识更强。

三、中专学校戏剧表演专业未来发展思考

相比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内的戏剧教育,中等艺术教育中的戏剧教育缺少的是理论支撑。但中等艺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并且围绕这一主体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开发;更加关注作为生命个体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更加希望在专业领域之外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这既是中等艺术教育的办学起点,也是由它的生员特点决定的,更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中专办学层次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其满足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需求。其次,着力拓展教学思路,拓宽教学范围,使其与其他相关社会学科进行较好的匹配与合作。再次,建立和完善就业机制,指导学生更准确选择自己的出路,找准发展的平台。最后,丰富其服务社会功能和作用,例如组织社区演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中等艺术教育中戏剧教育可以开发和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戏剧教育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看到自己未来的精彩人生,这应是中等专业戏剧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惠柱.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戏剧艺术,(2):15.

[2] 肖泽.影视表演课中专阶段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风,(4):15.

篇7:戏剧的表演教学法初探

戏剧文本的表演教学法初探

由于戏剧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表演性,在中学语文戏剧课文的教与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通过“表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于是“表演教学法”成了戏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表演要求不高,但是为了表演过程能真正落实语文学习的.目的,通过表演让学生学有所获,语文老师们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着手指导学生将课文搬上舞台.

作 者:黄晓娇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8:戏剧表演作文650字

戏剧表演作文650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四年级的六一节。据说这个六一节将有许许多多的县级领导来校与大家共度六一,还将有不少同学在舞台上表演节目,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呢!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前几周我就开始为今天的表演做精心准备了。我表演的节目是乐器联奏中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先前在老师那里学习的功底再加上临近的频繁排练,我的葫芦丝已经吹得炉火纯青了。然而,在表演之前,却发生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临近表演了,我喜滋滋地拉开了葫芦丝盒子的拉链。突然,一位同学追赶着另一位同学冲了过来,冷不防把我撞了一下。我的手一抖,葫芦丝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咚――”一声清脆的响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顿时心里一紧,赶忙拾起了葫芦丝。那两位同学见势不妙,悄悄地溜之大吉了。我一边嘟嘟囔囔地咒骂着,一边弹了弹乐器上的尘土。见葫芦丝外表没什么损伤,我小吁了一口气,随即把葫芦丝放在嘴里试吹。“糟糕!”我失声大叫,“葫芦丝怎么吹不出音来了?!”顿时,我心急如焚,心提到了嗓子眼。我赶忙去请教在葫芦丝方面比我老道的“前辈”――林泓铮,让他来帮我处理这个问题。

林“前辈”忙帮我把葫芦丝敲了敲,又把葫芦丝口拧了拧,朝着葫芦丝孔拍了拍,还把葫芦丝管摇了摇,一番捣鼓之后,再把葫芦丝放在嘴里吹了吹,还是吹不出音来。他彻底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顿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林“前辈”见我心急火燎的样子,便带我去找比他更“老”的“祖宗”――杨明曦救急。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杨明曦帮我把葫芦丝摇了摇,取出了簧片,擦了擦,又弹了弹。再一试吹,嘿,出音了!我心中的石头砰然落了地。

就在这时,报幕员清脆的声音响起:“接下来请欣赏由四年级陈止戈、林泓铮同学带来的乐器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呼――”我吁了一口气,镇住还在紧张的心,登台献艺了。

这一出戏,演得真惊险啊!

篇9:戏剧表演评分细则

1、每组比赛过程中三位评委依照《评分标准》打分;

2、每组比赛最终得分为三位评委打分的平均分;小组得分即为个人戏剧表演最终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个人总成绩;

3、评委打分(均分)最高的三个组将获得“戏剧之星奖”,结果于评委点评后公布;

4、每四组比赛结束,于中场休息后下场比赛开始前统一公布四组比赛成绩;

5、“观众最喜爱的戏剧表演”评选成绩为观众投票结果组成,获得票数最多的三个小组将被评为“人气戏剧奖”;

6、“观众最喜爱的戏剧表演”评选结果不计入总决赛成绩。

篇10:戏剧表演评分细则

1、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积极健康,充满青春活力,构思新颖,结构合理。(2分)

2、表演真实,自然,投入,感情充沛。(2分)

3、作品有一定的完整性,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分)

4、英语发音标准,口齿清楚。(1分)

5、服装、道具运用得当,充分结合场景需要,符合剧情。(1分)

6、表演时间控制在12—15分钟内,超时或差时酌情扣分。(1分)

7、为鼓励原创校园短剧,对于原创作品参加比赛的,将酌情加分。(1分)

1、Content : healthy, positive, energetic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heme firmly ; innovative idea and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2 points)

2、Performance: natural, committed and full of emotion. (2 points)

3、Script: artistic and affective. (2 points)

4、English pronunciation: standard and clear. (1 point)

5、Costume and prop: satisfy the demand of scene and the plot. (1 point)

6、Timing control: within 12—15 minutes, point deduction will be added for the overtime or the lack of time. (1 point)

7、Extra-point can be added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original script. (1 point)

篇11:戏剧表演评分细则

一、活动主题:致敬经典 寻梦成长

二、参赛对象:高一年级各班

三、参赛节目内容要求:

本次活动参赛节目以经典名著片段为依托,围绕“致敬经典?寻梦成长”的主题进行选题。可以是古代或近现代名篇、名段,要求基于原著内容展开合理想象,适当的充实和丰富故事情节,力求剧本语言准确鲜明、简练生动。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剧目,我们还特别选定了《白毛女》作为本次活动的经典剧目进行参演,在初赛中有4个班级(抽签决定)将以经典剧目《白毛女》参加比赛,其余班级自定选题,按照抽签分组参加初赛。

四、表演形式及要求

表演的节目形式可创新,课本剧、音乐剧、歌舞剧均可,演员人数不超过8人。表演时间不超过12分钟。参赛剧目所需服装、道具、音乐、配音等由各班级自行解决。道具和音乐选择要为剧情服务,使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并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

五、评分标准

1、主题(30分)

(1)主题健康、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发性。(15分)

(2)正确理解作品内涵,内容编排合理、连贯、完整。(15分)

2、表演(50分)

(1)情节安排合理,矛盾冲突集中,易于表现作品主题。(10分)

(2)角色分配合理,表演自然得体,表情自然大方,动作协调,符合人物特点,突显人物性格。(15分)

(3)语言流畅,吐字清晰,准确把握台词的语气语调,能够通过语言塑造形象。(10分)

(4)情感投入,配合默契,表现力强。(15分)

3、效果(20分)

(1)服装、道具、音乐要为剧情服务。上下场有秩序。(10分)

(2)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10分)

五、评选奖励

1.本次课本剧表演比赛由校团委和高一年级组共同组织,由班级组队展示,采取专业评审(70%)和大众评审(30%)结合,并将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和最佳演员奖2名。

篇12:浅谈国外戏剧表演教学模式及启示论文

一、国外戏剧表演教学模式

(一)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对原有戏剧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使戏剧教学不再以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戏剧元素,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表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就本质而言,戏剧教育是将戏剧与教学融合的产物,最初仅仅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继而又被加入终身教育之中。学校教育一般将戏剧应用于音乐、美术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文化素养。而终身教育中,戏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在社会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戏剧教育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感知有趣的事物,检验自我的同时,也塑造了自身人格,确保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

(二)剧场教育

剧场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出现,经济产值的逐渐增长让英国人拥有了去建设剧场、欣赏戏剧的条件。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英国人逐渐发现戏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使得戏剧开始具有功能性色彩,而剧场教育这一戏剧表演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剧场教育在内容上与生活或社会有着较多的关联,它将剧场中的诸多方式带入学校教育之中,学生很少参与到表演之中,教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参演者。教师首先向学生表演一个片段,继而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一边欣赏表演,一边讨论问题。表演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与思考。多样性与灵活性是剧场教育的特点,每个观看演出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演员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更改剧情,保证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创造性戏剧

创造性戏剧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它是一种即兴的戏剧形式。与其他戏剧注重结果不同,它最为注重的是戏剧进行的过程。由一个组织者带领参与者对某些事物进行想象,并且就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可以说,交流与讨论过程就是戏剧的进行过程,因为在交流与讨论中,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表达。注重过程与即兴表演的特性使创造性戏剧与传统戏剧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因为它的内容、形式并不固定,表演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它的目的也并非是让观众感到愉悦,而是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健康成长。因此,创造性戏剧具有较大的特殊性。

二、国外戏剧表演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戏剧表演教学为学生服务

我国的戏剧表演教学过于传统化,其目的并非通过戏剧表演让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而是以戏剧表演去取悦他人,这与国外戏剧表演教学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为了保证戏剧表演教学的有效进行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的戏剧表演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在进行戏剧教育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以及表演经验,让戏剧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而并非娱乐他人的工具。教师与学校需要明确这一观念,即戏剧服务于学生,而非学生服务于戏剧,学校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权利,让学生设计剧本与台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保证戏剧教学的效果。

(二)我国戏剧教育需要重视戏剧过程

很多学校过于追求学生表演戏剧的实际效果,因此领导与教师会对演出整体效果与演出细节有着过多苛求,而通过戏剧培养学生想象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作用却被很多学校领导、教师忽视了。在国外戏剧表演教学模式的启示下,我国戏剧教育需要重视的是戏剧过程而并非戏剧结果。教师应当注重戏剧过程作用,即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三)对戏剧教师进行培养

国外教育始终将戏剧表演教学作为重要内容,对戏剧教师的培养已经形成了规模与体系,戏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戏剧教学,保证戏剧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戏剧教师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培养工作并不成熟,而且没有形成体系与规模。因此,为了保证戏剧表演教学能够在我国顺利进行,我国应当对戏剧教师进行培養,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戏剧教学,在排演戏剧的过程中收获乐趣,让戏剧教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李俪.论英美戏剧教学中表演与实践的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3).

[2]吴颖惠.中小学戏剧教育区域创新实践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04).

篇13:浅析戏剧影视表演的课程教学论文

一、完善戏剧影视表演课程内容

丰富完善的课程内容是提升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进当前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表演实践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从而忽视了表演实践,也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逐步改革教学思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合,关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逐步丰富学生的表演实践经验,提高表现力。第二,增加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良好的鉴赏能力能够为学生的戏剧影视表演提供巨大的助力,特别是能够让学生对优秀表演产生共鸣,进而吸取优秀表演当中的精华,注重扬长避短。教师要逐步鉴赏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领悟多种不同的角色形象。

二、革新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准确得当是影响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上看,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和表演技能的训练,不注重内容拓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表演学习的.主动性,也难以更加全面有效提高学生表演素质。对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在多元思维的指导之下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例如,在教学形体动作技巧时,教师除了要运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以外,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规范化训练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可以学习和观摩更多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三、有效重视学生文学修养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的人生发展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戏剧影视演员来说,文学素养也是个人不可偏废和忽视的一项素质能力,也是评价表演者专业度的指标。但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错误的思想,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习戏剧影视表演应该以表演技巧的学习为主,不必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错误认识很容易影响到学生表演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对塑造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真正优秀的表演要赋予角色灵魂,而让角色具备灵魂的关键在于文学修养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不断完善个人的文学素质。

四、发展锻炼学生表演创造能力

戏剧影视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表演活动,对于演员的表演创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精湛的表演一定是演员在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创新和创造而生成的表演活动。所以,教师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课程教学当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表演创造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加强对学生表演创造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在表演课程教学当中用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带动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表演创作开始之后,再逐步丰富表演技巧提高综合创造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表演实践当中,在实践活动当中积累经验和深刻学习,完善表演创造素质。

在戏剧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始有大量的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却没有加大创新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表演素质培养,也进一步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开展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革新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完善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文学修养以及表演创造力的培养力度,全面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田然。浅析新媒体时代民办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新发展[J]。青年文学家,。

篇14:小班语言活动:戏剧表演

小班语言活动:戏剧表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表演让幼儿了解寄信的过程。

2、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寄小猫》三段情景表演。

2、小猫的家,以及表演所需要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

小猫:你好,我是小猫,今天我要去做一件很开心的事。

小猫:你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小猫:我呀,要去寄小猫,寄小猫。你听清楚了吗?

小猫:我要去······?(让幼儿重复一遍)

小猫:我想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是怎样来寄小猫的吧。那就请看我们的表演吧。

二、边观看表演了解寄信的过程。

1、第一场:(场景:小猫的家)

小猫:今天可是个好天气,我想出去玩玩。(在这时候正好熊邮递员从家门口经过)

小猫:你好,熊先生!你在干什么呢?

熊先生:你好,小猫,我正在送信。再见!

小猫:再见!我想去离这儿远一点的地方,那我该怎么做呢?(稍停片刻)哈,我有主意了,我就在头上贴张邮票让熊先生把我寄出去。(小猫就在自己的头上贴了一张邮票)

小猫:妈妈,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猫妈妈:再见,路上小心。

提问:

(1)谁想去旅行?(小猫)

(2)小猫想了个什么办法?

(3)那么你们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吗?

2、第二场:(小猫去邮局)

小猫:(唱歌)哈哈哈,我好开心,我要去旅行了

(小猫进了邮局)

小猫:你好,熊先生,我想去旅行。你看我已经在头上贴了邮票,你把我给寄出去吧。

熊先生:那让我再在你的头上盖个邮戳吧。(熊先生按了个邮戳)

小猫:我头上有邮戳了可以出去玩了。(小猫边说,熊先生边把小猫装进了邮包)

(过了一会儿,熊先生把信和小猫从邮包里取出来)

提问:

(1)小猫去哪儿了?(邮局)

(2)熊先生是怎么来帮助小猫的?怎么把它给寄出去的?(盖邮戳,装进邮包)

3、第三场:(出示卡车图片)(小猫被送上了邮车)

小猫:好美的.地方哦!那儿有许多美丽的花和树,还有很多的小鸟哎!

(出示火车的图片)(将小猫转送到火车上)

小猫:火车跑得太快了,我都看不清外面了,好长的火车呀,我喜欢这个地方。

提问:

小猫是怎么去旅行的?(坐火车,卡车)

小猫看到了什么(树、鸟······)

三、你们还想看表演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演吧。

活动分析:幼儿对表演

篇15: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现状

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现状

近年来综合大学尤其是研究型的大学为了健全学校的学科专业建制,大多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但因缺少专业学习环境与相应的师资力量,办学经验不足,大多问题重重,所培养的学生较专门音乐院校相比凸显出自己的特点.

作 者:闫晓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06级声乐表演专业,四川,成都,610207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4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声乐表演   学生现状  

戏剧表演活动主持人串词

表演专业自荐信

表演专业自我介绍

戏剧表演内心视象的构建的论文

表演专业毕业生简历

音乐表演专业求职信

表演专业实习总结

音乐表演专业自我鉴定

戏剧作文

舞蹈表演专业教研计划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共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