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志摩给陆小曼的诗(共含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请食鸡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徐志摩给陆小曼的诗
1.《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2.《春的投生》
昨晚上,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春雨的猖狂中
春
托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上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
吞咽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在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火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3.《一块晦色的路碑》
脚步轻些,过路人!
休惊动那最可爱的灵魂,
如今安眠在这地,。
有绛色的野草花掩护她的斜烬。
你且站定,在这无名的土阜边,
任晚风吹弄你的衣襟;
倘如这片刻的静定感动了你的悲悯,
让你的泪珠圆圆的.滴下——
为这长眠著的美丽灵魂!
过路人,假若你也曾
在这人间不平的道上颠顿,
让你此时的感觉愤凝成最锋利的悲悯,
在你的激震著的心叶上,
刺出一滴,两滴的鲜血——
为这遭冤屈的最纯洁的灵魂!
4.《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会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就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做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是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到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了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是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拥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杨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六月十一日,一九二五年翡冷翠山中
徐志摩陆小曼的诗
徐志摩陆小曼的诗
《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春的投生》
昨晚上,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春雨的猖狂中
托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上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
吞咽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在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火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一块晦色的.路碑》
脚步轻些,过路人!
休惊动那最可爱的灵魂,
如今安眠在这地,。
有绛色的野草花掩护她的斜烬。
你且站定,在这无名的土阜边,
任晚风吹弄你的衣襟;
倘如这片刻的静定感动了你的悲悯,
让你的泪珠圆圆的滴下——
为这长眠著的美丽灵魂!
《过路人,假若你也曾》
在这人间不平的道上颠顿,
让你此时的感觉愤凝成最锋利的悲悯,
在你的激震著的心叶上,
刺出一滴,两滴的鲜血——
为这遭冤屈的最纯洁的灵魂!
《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杨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六月十一日,一九二五年翡冷翠山中
陆小曼和徐志摩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6] 但在这桩婚事她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与王赓两地分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7]
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8]
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又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定听后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最终1925年与王赓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然而她和徐志摩的再婚遭受到两方面的强大压力。一是陆小曼母亲的反对。二是与王赓签离婚协议。事后吴曼华十分生气。当时要办成这两件事都有相当的难度,但胡适最终都办妥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过后不久,徐志摩只得亲自南下,跟父亲商量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大事。
徐申如说,徐志摩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然而妻子张幼仪答应之后,其父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勉强答应,徐志摩也同时应允父亲三个条件。
婚礼上证婚人是梁启超,梁启超对徐、陆二人进行了训斥。梁启超的“证婚词”虽然有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徐志摩这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很明显,梁启超是带有私心的,对徐、陆也不公平。梁启超在婚礼上大骂新人,至少对这对新人是不吉利的,赵清阁就在文章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为了争取有力的支持,他们请了维新派名流梁启超老夫子作他们的证婚人。原想借助着块盾牌抗衡一下封建势力,不期梁启超夫子也是一个以封建反封建的权威人物,他假惺惺同情徐志摩陆小曼的结缡,而又在大喜之日当众批评了他们的反封建行经,使得两位新人一时啼笑皆非,只好委屈地承受了批评
与徐志摩
徐志摩遇难之后,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
徐志摩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夫人陆小曼
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
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12]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徐志摩 陆小曼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京城,有两位风华绝代的名媛——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美貌动人,才华出众。不仅如此,她们都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有过浪漫的爱情。而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终成镜中花;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虽历尽千辛万苦,终是步入婚姻殿堂。林徽因与陆小曼有着众多的相同与不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位名媛在相差后,都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季节,驾鹤西去。林徽因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陆小曼一生中大半的时间是在南方度过,但是她与徐志摩的旷世之恋,却是发生在北京。
出生在晚清举人家中,父亲既在民国政府财政部任职,又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陆小曼6岁时来到北京,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接受新式教育
很多对陆小曼的描述几乎都离不开:绝世美女,生就一张瓜子脸,五官小巧秀气。眼睛不大,却是漾满魅力;身材不高,却娉婷动人。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徐志摩眼中的陆小曼更是“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胡适一直喜欢陆小曼,他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那么造物主使用了怎样神奇的魔力,造就出如此的女子呢?
19农历九月十九日,陆小曼生于上海,这一天传说是观音菩萨的诞生日,而陆小曼又生得白嫩可人,于是家里人都称她是“小观音”。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陆定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后来又到民国政府财政部任职,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名门之后,陆小曼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决定了她未来的道路。
陆小曼6岁时来到北京,她的父母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名媛,因此陆小曼一直受到新式的教育。她在上海时上的是幼稚园,到了北京以后,已到入学年龄的陆小曼,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接受新式教育。陆小曼9岁时升入北京女中读书,当时到中学读书本身就是富人的消费,而女子能够受到中学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
陆小曼在北京女中读书一直到14岁。我曾经查找到成立于19的北京第一女子中学当时所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日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体操、生物、劳动、图画、音乐、修身、历史、地理、国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子中学的教育是多么开放和丰富。陆小曼15岁时,又被父亲送到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时北京军政界部长的千金小姐们,许多都在圣心学堂读书。陆定还专门为女儿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聪慧,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又精于油画。她既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
在外交部街的三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使陆小曼从一个女学生转身成为社会名媛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一条街叫外交部街,这条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设于此而得名。外交部街虽在繁华闹市,却少有喧嚣,步入街巷的深处,一种清静和优雅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条街的中部,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又有学识的姑娘,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于是,顾维钧就请以培养名媛著称的圣心学堂代为推荐,陆小曼成为当然人选。从此,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使陆小曼从女学生成为社会名媛。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艺,她的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她的'明艳笑容、轻盈体态和柔美声音,令无数人倾倒。顾维钧十分欣赏陆小曼,有一次,他当着陆定的面对一个朋友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看陆小曼的故事读到这里,我常常想到北洋政府外交部去看看,看看那个能够造就出陆小曼的名媛气质的地方。
在外交部街的入口处,我看到一个铭牌,介绍了外交部街的变迁。外交部街在明代称为石大人胡同,因武清侯石亨宅第在此而得名。不过石亨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人物,他勾结宦官鱼肉百姓。清代,工部宝源局建在这里。宣统末年,为了迎接访华的德国皇太子,外务部在宝源局旧址上兴建迎宾馆,这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后来这里还做过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来京的临时行辕。再后来,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到这里,石大人胡同遂改名外交部街。1949年后,这里又成为新中国外交部。上世纪60年代初,外交部迁往朝阳门内大街,这里遂改为仓库。此后,又逐渐变成职工宿舍,院内旧建筑被逐一拆建。现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唯一留下的,只有一座灰色的西洋式门楼。望着眼前这座漂亮的门楼,我想象着北洋政府外交部该是怎样精致的建筑,也许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熏陶出精致的陆小曼。
海军联欢社——陆小曼与王赓“闪婚”的地方
1922年,陆小曼19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陆家夫妇千挑万选,终于为她选定如意郎君——王赓。王赓少年得志,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国留学,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陆小曼之母看到王赓这样的英俊少年,毫不犹豫地就将陆小曼许配给他,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堪称“闪婚”。
这桩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当时王赓虽少年得志,却是穷小子,婚礼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家负责,婚礼在当时豪华的“海军联欢社”举行。那是怎样宏大的场面呢,您只听听陆小曼的女傧相,就可以想象得到。女傧相有九位,她们是曹汝霖的女儿、章宗祥的女儿、叶恭绰的女儿、赵椿年的女儿,还有数位英国小姐。婚礼当天,中外来宾数百人,几乎把“海军联欢社”的大门给挤破了,陆小曼就这样风风光光地嫁作了王赓妇。然而两人结婚半年,就出现了婚姻危机,不久陆小曼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徐志摩出现了。至于这陆小曼与王赓“闪婚”的地方——海军联欢社在哪里,有人说是在北京饭店,但是多方查找,因年代久远,终无所证。
协和医学院礼堂——陆小曼与徐志摩擦肩
东单三条整条街里最辉煌的建筑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建筑群。当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第一次擦肩而过就在这里。1924年,北京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北京。5月8日是泰戈尔64岁生日,在协和医学院的礼堂,北京学界特意为他开了一个祝寿会。在祝寿会上一群名流出演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此时徐志摩正幻想与林徽因重温旧情,他想尽一切办法接近林徽因。当时,陆小曼也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不过,当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都不知道,爱神正向他俩走来。
这场演出陆小曼不是演员,而是职员。她站在礼堂门口,专司发售演出说明书。据当天晚上一位叫赵森的年轻人回忆:“在礼堂的外部,就数小曼一人最忙,进来一位递上一册说明书,同时收回一元大洋。看她手忙脚乱的情形,看她那瘦弱的身躯,苗条的腰肢,眉目若画,梳着一丝不乱的时式头——彼时尚未剪发——斜插着一枝鲜红的花,美艳的体态,轻嫩的喉咙,满面春风地招待来宾,那一种风雅宜人的样子,真无怪乎被称为第一美人。”赵森的回忆,刻画出一个娇艳的陆小曼,只是徐志摩的眼里,当时只有林徽因。
现在的协和医学院的建筑,依然保持着民国时期的样子。协和医学院原址是清代的豫王府,这位豫亲王是清史上鼎鼎有名的多铎。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尔衮的胞弟,被封为豫亲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而他家的王府传了近3,传到最后一代豫亲王手上就丢掉了。19,豫王府被卖给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我去协和医学院探访,看到校园里宫殿式的建筑,雕梁画栋,琉璃瓦顶,以为是豫王府旧貌。细一打听才知道,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当年闻名京城的“豫王府的墙”,也随着豫王府的拆除而灰飞烟灭了。
陆小曼与徐志摩红杏出墙的真光戏园,就是现在的中国儿童剧场
当年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时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然而真是造化弄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了。
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于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因此他常要徐志摩陪伴陆小曼,王赓没想到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陆小曼与徐志摩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他们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江南才子,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迸发了。
真光戏园是他们常去的地方,这家戏园在东华门大街,现在是中国儿童剧场。其实我第一次见到中国儿童剧场,就觉得它与众不同。这家剧院有着欧洲古典式的建筑,一种大气之美流然于外,完全与儿童的天真无关。当年的真光戏园,可以算是内城较早的戏园,外部采用西洋的建筑形式,内部是镜框式的舞台,卫生间还有冷热水,这样前卫的设计,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望着眼前的建筑,我想这里确实是一个适合恋爱的地方,人置身其中自然会将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
一次徐志摩描述了他为陆小曼动情的事:“今晚在真光我问你记否去年第一次在剧院觉得你发鬈擦着我的脸。”在徐志摩的诗作《春的投生》里记述了他那天的感受:“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我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吞咽你的连珠的笑;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我的呼吸投射到你的身上,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光焰?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和着鸟雀们的热情的回荡,都在手携着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徐志摩走出了林徽因的影子,与陆小曼相爱了。
松树胡同7号——新月社俱乐部,陆小曼与徐志摩走到一起
记录徐志摩与陆小曼爱情故事的地方,还有一处在松树胡同的新月社俱乐部。陆小曼爱好文艺,参加了新月社,而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人意趣相投,情愫渐深。据记载,1925年1月19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亲别”了。徐志摩在他的诗集中记述了他当时的感受:“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北京叫松树胡同的地方有好几处,新月社俱乐部所在的松树胡同是在哪里呢?我犯了难。再查找徐志摩的资料,偶然发现有记载,徐志摩的父亲和黄子美两人出资,在西交民巷西首松树胡同七号为新月社租赁了一所四合院,所以这个松树胡同就在西交民巷附近。松树胡同东西走向,民国初年,开辟和平门和北新华街时,将松树胡同分为东、西两段。靠近西交民巷的松树胡同,就是现在的东松树胡同。我去东松树胡同探访,当年的新月社旧址门楣已改,佳人才子形迹难觅。
人间仙境的北海公园里,徐志摩与陆小曼结为神仙眷属
陆小曼与徐志摩感情渐深,两人“恨不相逢未嫁时”。陆小曼决心与王赓离婚。在历尽周折之后,陆小曼终于离婚了。可是徐志摩的父亲却出了难题,他虽然勉强答应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事,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这三条徐志摩都答应了。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海董事会举行订婚仪式。
北海公园曾是皇家御苑,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这正合了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浪漫气质。对于他们选定的订婚地址,参加了订婚仪式的梁实秋描写了当年北海董事会的模样:“北海有两个好去处,一个是濠濮涧,曲折自然,有雅淡之趣,只是游人多了就没意思;另一个是北海董事会,方塘里一泓清水,有亭榭,有亭堂,因对外不开放,幽静宜人。”
然而陆小曼与徐志摩举行订婚仪式的北海董事会在哪里呢?我到北海公园一路打听,终于有有心人指路说:“去画舫斋看看吧。”画舫斋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静庭院,院内亭榭、厅堂别具情趣。特别是画舫斋东北角的古庭,庭内面积不大但安排得体,是庭院布局不可多得的杰作,这些正与梁实秋的描写相合。于是我又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终于理清头绪。画舫斋是清代著名画师进园作画之处,因此斋外形像一只浮在水面的船舫,遂名画舫斋。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而古庭曾是同治、光绪幼时读书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法军在此设司令部。北洋执政时,这里是北海董事会。
10月3日,孔诞日,依旧在北海公园,陆小曼与徐志摩举行了婚礼,因为婚礼是自筹经费,所以仪式草草,与陆小曼当年和王赓的婚礼简直天壤之别。梁启超对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非常不满,在婚礼上送了两人一段“空前绝后”的证婚词。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两人一顿,第二天他给梁思成和林徽因寄去的信中诉说了他的担心:“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棍,盼望她能有觉悟(但恐很难),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然而梁启超的担心,在若干年以后竟然应验。
北京火车站——离开北京的地方
北京火车站是陆小曼与徐志摩离开北京的地方。民国时期的北京火车站就在前门,现在这里已经被辟为博物馆,只是还未开放,也许不久以后就可以参观了。1926年10月,陆小曼与徐志摩离京,开始了他们甜蜜的日子。陆小曼说:“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一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痛苦却来得很快,婚后陆小曼与徐志摩在性格上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陆小曼婚后全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常常婉转地劝告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挥霍。而陆小曼在舞场霓虹里,把时光轻轻送走了。
1930年秋,徐志摩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悔不已,她在书桌前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此不再出去交际。1965年4月3 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悄然过世,她的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概括了她备受争议的一生。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邂逅是必然的偶然,亦或是偶然的必然。 茫茫人海,两个人的聚散,不得 不算是一种缘分,上天注定的。但这冥冥之中的情丝却又受着谁的牵绊? 文人的恋爱是浪漫的,但也不免浪漫得俗气逼人。徐志摩与陆小曼亦是如此。他们是旧上海的万千男女中极不同的一对。他们两人的气质注定他们将相逢、相聚、相守。
不能否认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是美丽的,但这美丽正是两人悲剧的开始。 陆小曼如同当时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女主角一般,美丽、纯静、优雅,却也病态。前任丈夫的富足养成了她挥金如土的习惯。而为了给予爱妻所想要的一切必要与不必要的什物,徐志摩兼了几份职,终日飞来飞去,用自 己的气血来稳固这个必将崩塌的家庭。徐志摩死了。死于空难。为了陆小曼。徐志摩与陆小曼是真正的绝配,他们的故事是凄美的。
徐志摩作为一个中国的文人,他必然期望着成为唐寅般的风流才子,而这也注定了他将会有意无意地终其一生去寻找他生命中注定了的另一半。陆小曼的出现对徐志摩来讲是一个震动,两次受挫的情感所带给他的创伤必须用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来医治,方可治愈。徐志摩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虽然他纤弱,但他勇于去承担。经历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柔情,生活的艰辛摆在眼前。他勇于上前,他是坚定的,一如古今令人难忘的万千个真丈夫。 所以他死了。 陆小曼是一个典型的小女人,她的存在宛如一只水晶杯,华美而易碎。她不满足于富足却空虚的生活.
所以她会投向在她看来可以让她永世生活 在幸福中的徐志摩。她是一朵玫瑰,美丽,富有热情。她是一株情人草,孱弱,有着极重的小女人脾气。婚姻成为了她激情的冰点。她又再度追求起物质的丰沛。她如万千女人一样存在着一 种极简单的愚蠢。她是不知足的。 徐志摩在某种意义上因她而死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里有着太多太多交杂着的偶然与必然。 他们邂逅、相恋、结合而后诀别,他们经历了一对情人所能经历 的一切欢喜与悲哀。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你可以将他们一点 点完全起来,你知道每一角应当的所在位置。
徐志摩致陆小曼的诗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春的投生》
昨晚上,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春雨的猖狂中
春
托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上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
吞咽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在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火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一块晦色的路碑
脚步轻些,过路人!
休惊动那最可爱的灵魂,
如今安眠在这地,。
有绛色的野草花掩护她的斜烬。
你且站定,在这无名的土阜边,
任晚风吹弄你的衣襟;
倘如这片刻的静定感动了你的悲悯,
让你的泪珠圆圆的滴下——
为这长眠著的美丽灵魂!
过路人,假若你也曾
在这人间不平的道上颠顿,
让你此时的感觉愤凝成最锋利的悲悯,
在你的激震著的心叶上,
刺出一滴,两滴的.鲜血——
为这遭冤屈的最纯洁的灵魂!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徐家是江南富商,家里开办有电灯厂、布厂、裕通钱庄等。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19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
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1921年春,林长民赴英游学,同时送爱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对正值芳年的林徽音一见钟情,林徽音则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但徐张于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不知何故却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不久便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秉承梁启超之意,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同时也怕梁林订婚给弟子以重击,因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结婚。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国内,但愿望还是落空了。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至于林徽音为何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后为何又频频书信往返?林徽音至死仍三缄其口,这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小曼聪慧活泼,通音乐、绘画,且有小说、剧本行世。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小曼父母选中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时就职于北平警察局的王赓为婿。小曼生性活泼,其夫则严谨有度,不苟言笑。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这段时间正是林徽音芳心已定,徐志摩极度空虚之际。后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有意思的是他俩执意请梁任公证婚,任公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志摩应允。大庭广众之下梁任公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父亲,断了经济后援,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应老友胡适之邀,徐志摩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1931年11月
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死前给志摩沉重一击的是,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烟。徐志摩多次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
徐志摩的遇难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她戒了烟瘾,青灯守节,闭门思过,并潜心编成《徐志摩全集》,其中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可看出其悔恨之情。
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在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与他的灵魂之伴侣陆小曼结为伉俪。
婚礼排场不算太大,前来道贺的宾客主要是北京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的名流。证婚人理所当然选择了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梁任公答应做证婚人,但他提出一个硬邦邦的先决条件:必须允许他自由发挥,当众教训一下这对离经叛道的`新人。
届时,证婚人梁启超身穿一袭藏青色长衫,翩然登台,他指着弟子徐志摩声色俱厉地诃责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莫非真是响鼓还得重槌敲?小曼的脸色乍红乍白,志摩勾着头,也是且惭且愧,他赶紧上前,向老师服罪讨饶:“请老师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弟子一点面子吧!”梁任公逞足了师道尊严,这才收起功架,赦免了这对十分窘迫的新人。婚礼后,梁启超写信给女儿梁令娴,竟然视陆小曼为“祸水”、“妖妇”,称她离婚再嫁为“不道德之极”。他写道:“我看他(指徐志摩)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指陆小曼),当头给了一棒,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变成了一场证婚人的骂训。
摩陆小曼结婚照“ src=”///pic/original/allimg/01/13-150114153519139.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徐志摩爱陆小曼吗
当徐志摩遇见小曼,就好比一位红颜知己,甚至擦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于是他对小曼的爱开始疯长,疯狂地写一封有一分火辣的情书。小曼的心一点点被牵引过去,她也渴望着志摩,甚至当王先生,也就是小曼的原配丈夫举着抢对向她时,她心中想的只有她至死不渝的爱情。
爱情是双方的,小曼对志摩如此,志摩也必定对小曼一片赤心。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他爱她,她爱他。冲破一切非议也要在一起。这份爱情才是真的爱情,志摩才从小曼身上找到了归宿。结婚后,小曼的叛逆越来越严重,但志摩总是心平的教育她劝导她,把他捧在手里的呵护,无论小曼几次三番大闹,他总是容忍了下来,其实关于小曼这样的变化有很多说法,当然这是题外话。
所以我觉得志摩也许曾爱过林徽因,但比较与他对小曼的爱,是远远达不到的'!可以说志摩死在了小曼的手里,小曼成了千古妖女,林徽因也许永远形象是美好的,但我像,志摩是甘愿的,他为了小曼做免费飞机,每天从南方到北方,又从北方回到南方,只为了小曼喜欢大上海,喜欢浮华,喜欢志摩不想要的生活,简单点,就是因为小曼想这样,这份爱情,与很正气的林徽因是不能比的。
从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诗也可以看出,徐志摩对她是很爱的。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①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②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③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
我长夜里怔忡,
挣不开的恶梦,
谁知我的苦痛?
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
我心肠只是一片柔:④
你是我的!我依旧
将你紧紧的抱搂——⑤
除非是天翻——⑥
但谁能想象那一天?⑦
①这首诗最初见于1925年9月9日《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内。
②发表时“龙”为“红”。小龙,陆小曼别名
③日记中“同心”为“消魂”。
④日记中此处无“:”。
⑤日记中“——”为“;”。
⑥日记中“——”为“,”。
⑦日记中此句为“但我不能想象那一天!”篇末署有:“九月四日沪宁道上。”
徐志摩陆小曼情诗
最后还是徐志摩和陆小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之间的情诗又有多炙热呢?
徐志摩与陆小曼情诗
我再不能放松你,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你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成就,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诗;你完全是我的,一个个细胞都是我的——你要说半个不字叫天雷打死我完事。
龙龙:
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今晚再不好好地给你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我的小龙呀,这实在是太难受了,我现在不愿别的,只愿我伴着你一同吃苦——你方才心头一阵阵地作痛,我在旁边只是咬紧牙关闭着眼替你熬着。龙呀,让你血液里的讨命鬼来找着我吧,叫我眼看你这样生生地受罪,我什么意念都变了灰了!你吃现鲜鲜的苦是真的,叫我怨谁去?
离别当然是你今晚纵酒的大原因,我先前只怪我自己不留意,害你吃成这样,但转想你的苦,分明不全是酒醉的苦,假如今晚你不喝酒,我到了相当的时刻得硬着头皮对你说再会,那时你就会舒服了吗?再回头受逼迫的时候,就会比醉酒的病苦强吗?咳,你自己说得对,顶好是醉死了完事,不死也得醉,醉了多少可以自由发泄,不比死闷在心窝里好吗?所以我一想到你横竖是吃苦,我的心就硬了。我只恨你不该留这许多人一起喝,人一多就糟,要是单是你与我对喝,那时要醉就同醉,要死也死在一起,醉也是一体,死也是一体,要哭让眼泪合成一起,要心跳让你我的胸膛贴紧在一起,这不是在极苦里实现了我们想望的极乐,从醉的大门走进了大解脱的境界,只要我们灵魂合成了一体,这不就满足了我们最高的想望吗?
啊!我的龙,这时候你睡熟了没有?你的呼吸调匀了没有?你的灵魂暂时平安了没有?你知不知道你的爱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想你,疼你,安慰你,爱你?我好恨呀,这一层的隔膜,真的全是隔膜,这仿佛是你淹在水里挣扎着要命,他们却掷下瓦片石块来算是救渡你,我好恨呀!这酒的力量还不够大,方才我站在旁边我是完全准备了的,我知道我的龙儿的心坎儿只嚷着:“我冷呀,我要他的热胸膛偎着我;我痛呀,我要我的他搂着我;我倦呀,我要在他的手臂内得到我最想望的安息与舒服!”——但是实际上我只能在旁边站着看,我稍微一帮助就受人干涉,意思说:“不劳费心,这不关你的'事,请你早去休息吧,她不用你管!”
哼,你不用我管!我这难受,你大约也有些觉着吧!
方才你接连叫着,“我不是醉,我只是难受,只是心里苦”,你那话一声声像是钢铁锥子刺着我的心:愤、慨、恨、急,各种情绪就像潮水似的涌上了胸头;那时我就觉得什么都不怕,勇气像天一般的高,只要你一句话出口什么事我都干!为你我抛弃了一切,只是本分为你我,还顾得什么性命与名誉——真的假如你方才说出了一句半句着边际着颜色的话,此刻你我的命运早已变定了方向都难说哩!
你多美呀,我醉后的小龙,你那惨白的颜色与静定的眉目,使我想象起你最后解脱时的形容,使我觉着一种逼迫赞美崇拜的激震,使我觉着一种美满的和谐——龙,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俄顷,不能没有我在你最近的旁边,你最后的呼吸一定得明白报告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的爱是谁的,你的灵魂是谁的!龙呀,你应当知道我是怎样地爱你,你占有我的爱,我的灵,我的肉,我的“整个儿”。永远在我爱的身旁旋转着,永久地缠绕着,真的,龙龙,你已经激动了我的痴情。我说出来你不要怕,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普遍的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咳,今晚要是你有一杯毒药在近旁,此时你我也许早已在极乐世界了。说也怪,我真的不沾恋这形式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有了同伴我就情愿欣欣地瞑目;龙龙,你不是已经答应做我永久的同伴了吗?我再不能放松你,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你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成就,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诗;你完全是我的,一个个细胞都是我的——你要说半个不字叫天雷打死我完事。
我在十几个钟头内就要走了,丢开你走了,你怨我忍心不是?我也自认我这回不得不硬一硬心肠,你也明白我这回去是我精神的与知识的“散拿吐瑾”。我受益就是你受益,我此去得加倍地用心,你在这时期内也得加倍地奋斗,我信你的勇气这回就是你试验、实证你勇气的机会,我人虽走,我的心不离开你,要知道在我与你的中间有的是无形的精神线,彼此的悲欢喜怒此后是会相通的,你信不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再也不必嘱咐,你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我预知你一定成功,你这回冲锋上去,死了也是成功!有我在这里,龙龙,放大胆子,上前去吧,彼此不要辜负了,再会!
摩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早三时通
眉:
“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最近的发现。
今天早上的时刻,过得甜极了。只要你、有你,我就忘却一切,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我什么都有了。
与你在一起没有第三人时,我最乐。坐着谈也好,走着道也好,上街买东西也好。眉,你真玲珑,你真活泼,你真像一条小龙。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我的胸膛并不大,决计装不下整个或是甚至部分的宇宙。我的心河也不够深,常常有露底的忧愁。眉,只有你能给我心的平安。在你完全的蜜甜的高贵的爱里,我享受无上的心与灵的平安。
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诗及其写作背景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春的投生》
昨晚上,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春雨的猖狂中
春
托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上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
吞咽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在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火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一块晦色的路碑
脚步轻些,过路人!
休惊动那最可爱的灵魂,
如今安眠在这地,。
有绛色的野草花掩护她的斜烬。
你且站定,在这无名的土阜边,
任晚风吹弄你的衣襟;
倘如这片刻的静定感动了你的悲悯,
让你的泪珠圆圆的滴下——
为这长眠著的美丽灵魂!
过路人,假若你也曾
在这人间不平的道上颠顿,
让你此时的感觉愤凝成最锋利的悲悯,
在你的激震著的心叶上,
刺出一滴,两滴的鲜血——
为这遭冤屈的最纯洁的灵魂!
《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杨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徐家是江南富商,家里开办有电灯厂、布厂、裕通钱庄等。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
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1921年春,林长民赴英游学,同时送爱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对正值芳年的林徽音一见钟情,林徽音则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但徐张于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不知何故却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不久便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秉承梁启超之意,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同时也怕梁林订婚给弟子以重击,因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结婚。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国内,但愿望还是落空了。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至于林徽音为何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后为何又频频书信往返?林徽音至死仍三缄其口,这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小曼聪慧活泼,通音乐、绘画,且有小说、剧本行世。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小曼父母选中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时就职于北平警察局的王赓为婿。小曼生性活泼,其夫则严谨有度,不苟言笑。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这段时间正是林徽音芳心已定,徐志摩极度空虚之际。后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有意思的是他俩执意请梁任公证婚,任公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志摩应允。大庭广众之下梁任公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父亲,断了经济后援,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应老友胡适之邀,徐志摩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1931年11月
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死前给志摩沉重一击的是,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烟。徐志摩多次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
徐志摩的遇难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她戒了烟瘾,青灯守节,闭门思过,并潜心编成《徐志摩全集》,其中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可看出其悔恨之情。
★ 徐志摩的诗作文
★ 浅析徐志摩的诗
★ 徐志摩的诗怎么样
★ 徐志摩最美的诗
★ 陆小曼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