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数(共含9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短腿小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京理科
年份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录取人数 | 录取批次 |
---|---|---|---|---|---|
------ | ------ | 573 | ------ | 提前批 | |
560 | ------ | 574 | ------ | 提前批 | |
563 | 605 | 579 | ------ | 提前批 | |
554 | 618 | 572 | 29 | ||
2010 | 560 | 620 | 570.6 | 29 | 提前批 |
2010 | ------ | 618 | 572 | 29 | 不详 |
566 | 597 | 575 | 29 | 提前批 | |
542 | 609 | 568 | 28 | 提前批 |
湖南理科
年份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录取人数 | 录取批次 |
---|---|---|---|---|---|
2016 | ------ | ------ | 575 | ------ | 提前批 |
2014 | ------ | ------ | 584 | ------ | 提前批 |
2010 | 589 | 639 | 612 | 10 | |
2010 | 589 | ------ | ------ | ------ | 提前批 |
2010 | ------ | 639 | 612 | 10 | 不详 |
2008 | 566 | 588 | 580 | 6 | 提前批 |
天津理科
年份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录取人数 | 录取批次 |
---|---|---|---|---|---|
2016 | ------ | ------ | 566 | ------ | 提前批 |
2014 | ------ | ------ | 570 | ------ | 提前批 |
2010 | 572 | 603 | 584 | 10 | |
2010 | 572 | 603 | 584 | 10 | 提前批 |
2009 | 589 | 601 | 595 | 8 | 提前批 |
2008 | 607 | 633 | 616 | 8 | 提前批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创建于1948年9月,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行正规化建设。1986年开始招收经全国统考的高中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1990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93年后,根据共青团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本科专业逐步扩充到14个,并从起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的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已成为一所具备多形式、多专业、多规格办学能力,具有一定特色的正规高等院校,一次性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获得国家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先后获得“中直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十连冠”称号,、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获得“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院现设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与管理系、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文系、外语系,还设有社会科学部、文化基础部、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育机构;设有青年发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有学术联系。
学院本科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4个专业,开办研究生专业8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等具有鲜明特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余人。
学院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学历结构显著改善。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20以来,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和投入科研经费626.73万元,争取纵向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院教师在全国中心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7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3部,学术译著14部,教材18部。
建院以来,学院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成了风雨操场、教学辅助楼、图书馆阅览楼、塑胶运动场、学子2号楼、教务办公楼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加强了图书资料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使学院的基础建设基本满足现代化办学的需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返回目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报考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按照《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执行,具体见下表:
返回目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1、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或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需符合所报考专业《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为全面考核考生的各方面条件,采用差额的方式进行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原则上按本年招生规模的120%~150%左右掌握。
3、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于年3月20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我校2019年研究生复试不接受破格复试考生参加复试。
4、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1、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或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需符合所报考专业《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为全面考核考生的各方面条件,采用差额的方式进行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原则上按本年招生规模的120%~150%左右掌握。
3、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于年3月21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我校2018年研究生复试不接受破格复试考生参加复试。
4、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1、为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对符合我校复试标准的考生均进行复试。为全面考核考生的各方面条件,采用差额的方式进行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原则上按本年招生规模的120%~150%左右掌握,个别专业可控制在200%左右。
2、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于203月17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年研究生复试不接受破格复试考生参加复试。
3、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返回目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 系 | 专业 | 拟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门类/类别 (一级学科) | 备 注 |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8(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814西方哲学史 | 哲学 (哲学) | 学 术 型 硕 士 |
外国哲学 | 2(1)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5(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1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法学 ︵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5(0)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10(0) | ||||
青 少 年 工 作 系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④811专业基础知识综合 | ||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15(0) | ||||
青年学 | 15(0) | ||||
社 会 工 作 系 | 社会工作 | 50(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1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 | 专 业 型 硕 士 |
备注:1、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各专业具体人数,参考该专业当年通过分数线人数具体分配。
2、拟招生人数一列中,括号内为相应专业拟招收推免生人数。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外国哲学专业中的“814西方哲学史”科目,主要考察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部分,不含现代西方哲学。
返回目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既不属于一本,也不属于二本,是属于提前批次的学校,归团中央管,性质比较特殊。学校是中宣部批准直管的国家级“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学校着力推动学术科研与教育教学相促进,厚植学术科研支撑。学校是中宣部批准直管的国家级“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学校以党和政府青年工作政策和战略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聚焦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等重点研究领域,建设共青团工作高端智库。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先后出版系列高水平学术著作,持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成果,培育了“中青青年学术论坛”“中青文库”等一批影响力、传播力较强的学术品牌。学校主办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部高校学报名刊。学校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团中央分馆,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馆藏文献足,已建设成为国内特色鲜明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等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型硕士,新增青年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
中文名
创办时间
1985年12月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政法
属 性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团部共建重点大学
首都特色行业院校
主管部门
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现任领导
贺军科(校长)
院系设置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校 训
实事求是、朝气蓬勃
校 歌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院校代码
11625
主要奖项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
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知名校友
王蒙,万绍芬,孙云晓,马丁,葛布
硕士点
24 个
师资力量
截至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6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5人。 [1]
学科建设截至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涵盖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5个。 [1]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与国际政治、少年儿童与思想意识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哲学、社会管理 [1]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社会工作硕士 [1]
对外交流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 [1] 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日益提高。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高校、科研机构、国际NGO等组织,在教育教学、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的师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大力实施海外引智工程,积极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并取得“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是国家汉办HSK考点院校之一,留学生年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自开始,学校每年暑期举办Summer School,邀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经国家汉办批准,承办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孔子学院。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研究教育交流中心,为沿线国家青年交流提供平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共建高校。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学校秉承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准增列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等六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目前,学校可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共15个,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可招收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有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
学校紧邻北京西三环北路。20新建图书馆馆舍面积11000M2,馆藏文献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已建设成为国内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
学校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7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学校整合科研力量和优势资源设立青少年研究院,下设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学校还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及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三百余项。其中,自年至年,我校共取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校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71项,上述项目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8项。我校有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得立项。2009年至2011年,我校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15篇,出版学术著作96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三大核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核心期刊、中文引文来源期刊),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入选第三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青少年研究”栏目于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一、招生计划20,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共251名(详见附件:招生《专业目录》,具体招生名额以当年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三、接收推荐免试生推荐免试生须在2012年9月20日前与我校联系,具体要求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四、报名办法
(一)报名方式及日期:我校参加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均需于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时间及地点:国家规定的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时间为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到报名点现场确认并照相。北京地区考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名;外埠考生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注意:不进行现场补报,请考生于规定时间网上报名)
(三)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手续: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确认已交费者现场采集照相,报名点打印考生信息表,考生校对无误后交回。
3.经我校审查后,凡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
(三)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四)初试科目:见我校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五)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六)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其中除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外,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需另行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隶属于共青团中央,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目前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学校紧邻北京西三环北路,占地180多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6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
20,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可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共9个,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世界经济、法律硕士。
一、招生计划
年,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共170名(具体招生名额以当年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二、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4) 下列三种类型考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在国内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第一作者)。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加试(笔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在初试合格后另行通知。
(a)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
(b)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c)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接收推荐免试生
推荐免试生须在9月20日前与我校联系,具体要求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四、报名办法
(一)报名日期:我校参加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均需于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日期、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最后通知为准。
(二)现场报名地点:现场报名系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到报名点现场确认并照相。北京地区考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名;外埠考生在所在省市招生办报名。(注意:不进行现场补报,请考生于规定时间网上报名)
(三)现场确认手续:
1、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在职人员持工作证和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其他人员持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2、确认已交费者现场采集照相,报名点打印考生信息表,考生校对无误后交回。
3、经我校审查后,对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本地考生到我校领取、外地考生由我校寄出)。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2010年1月中下旬(暂定,具体日期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三)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四)初试科目:见我校的《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五)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六)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
六、录取
1、计划内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2、计划内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3、计划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4、计划外自筹经费:户口和档案(除北京地区散居户口)将转入我校,培养费由本人负担,毕业后按我校有关规定择业。
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在录取之前须由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及拟录取的研究生三方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合同或协议书或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合同书。四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七、学制
我校仅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三年。
八、考前辅导及相关资料
1、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2、我校为考生提供近年专业课试题,详情请咨询我校研究生处。我校不提供业务课参考书,考生可直接与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出版社联系购买。
九、其他
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十、联系方式
单位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邮政编码:100089
联系电话:010―88567500
网 址:gs.cyu.edu.cn
研究生招生联系部门:研究生处 联系人:冯杰梅
青少年工作系:010―88567625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010―88567817
法律系:010―88567632
经济系:010―88567636
社会工作学院:010―88567627
新闻系:010―8856764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学校秉承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准增列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等六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目前,学校可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共13个,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可招收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有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学校紧邻北京西三环北路。2009年新建图书馆馆舍面积11000 m2,馆藏文献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已建设成为国内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
学校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5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学校整合科研力量和优势资源设立青少年研究院,下设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学校还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及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三百余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其“青少年研究”栏目于2005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201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学报名刊。
一、招生计划
2012年,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共245名(详见附件:招生《专业目录》,具体招生名额以当年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各专业具体人数,参考该专业当年过国家分数线人数具体分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三、接收推荐免试生
推荐免试生须在2011年9月20日前与我校联系,具体要求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四、报名办法
(一)报名方式及日期:我校参加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均需于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时间及地点:国家规定的'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时间为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到报名点现场确认并照相。北京地区考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名;外埠考生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注意:不进行现场补报,请考生于规定时间网上报名)
(三)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手续: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确认已交费者现场采集照相,报名点打印考生信息表,考生校对无误后交回。
3、经我校审查后,凡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
(三)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四)初试科目:见我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五)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六)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
六、录取
(一)计划内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二)计划内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三)计划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四)计划外自筹经费:户口和档案(除北京地区散居户口)将转入我校,培养费由本人负担,毕业后按我校有关规定择业。
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在录取之前须由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及拟录取的研究生三方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合同或协议书或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合同书。四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七、学制
我校仅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法律硕士(法学)的学制为二年;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学制为三年。
八、学费、住宿费及体检费
(一)学费
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研究生:8000元/年;法律硕士(法学):8000元/年;法律硕士(非法学)12000元/年。
(二)住宿费
5人间:750元/月;4人间(不带卫生间):900元/月;4人间(带卫生间):(1200元/月)。
九、考前辅导及相关资料
(一)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二)我校为考生提供近年专业课试题,详情请咨询我校研究生处。
(三)我校不提供业务课参考书。
十、其他
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政策执行。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邮
★ 中国青年的演讲
★ 疫情下的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