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清明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XT萧小五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4节气之清明(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XT萧小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4节气之清明

篇1:24节气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篇2:24节气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清明时节民间多有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纪念和娱乐活动,这天还被称为扫墓节、踏青节、柳节等。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最早始于帝王“墓祭”之礼,民间效仿之,并传承至今。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 的祭祖习俗

清明 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节气 里大地回春,柳绿花红,正是郊游踏青、赏春探春的时光。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伴随着清明节日 的到来,其间多有节日文化相伴。清明节郊游嬉戏的习惯,早在唐朝就已经形成,与踏青郊游相伴相生的还有荡秋千、拔河、采百草、放风筝. 蹴鞠、打马球、插柳、植树 等节日风俗。祭祖扫墓和踏青游玩,构成后世清明节并行不悖的两个组成部分。如果说清明节因祭祖扫墓而凸显出它的节日品格,那么郊游踏青就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展示清明节的节日文化。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伴随郊游踏青而产生的清明节的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踏青习俗

清明,是个踏青的好季节。考察一下唐代的寒食节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关于踏青郊游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节日游戏活动的记载。说起在寒食 节形成这种踏青郊游的习俗,实在是合情合理。

试想在那个春光明媚的节气里,一扫寒冬带来的凉意,万物复苏,芳草青青,怎能不让那些在郊外祭扫完先人墓碑的人们流连徘徊?加之唐时寒食节是有“休假”规定的,这样一个又有充裕时间,又有合适场所、节气的出游机会,相信人们自然不会虚度吧。可随着这种扫墓完毕就在郊外踏青的行为在全国的蔓延,唐王朝开始担心那些人将扫墓看淡转而趋向于出外游玩,这显然与最初引入这个节俗不符。于是,唐王朝政府三令五申,不许扫墓时游玩作乐,在此举几个例子,比如白居易在《和春深》这首寒食诗中就曾写道:“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荡秋千、踢球、开怀畅饮,诗中为我们呈现出如此欢乐喜气热闹的景象,这又在哪点上能合了李唐王朝颁布的“不得作乐”的规定呢?换言之,放达的唐朝人的生活又怎能受到一纸条文的制约呢?张籍在《寒食书事二首》中云:“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舞爱双飞蝶,歌闻数裹鸢。”孟郊的徕食》诗中也写道:“一日踏青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看来个性张扬的唐人,在寒食节到了郊外,在祭奠先人的同时,是绝对不会放过娱乐畅快的大好时机的。

宋代每遇寒食、清明,市民常常倾城而出,典籍记载汁京“四野如市”,真是一派壮观奇景,真有些元宵节 花市、灯市的味道。《武林旧尊Ax4pil有记:“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春游最盛。”游人“至暮不绝”,“贵游巨室,皆争出游,谓之‘探春’。”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热闹的节日里,等级制度也变得不那么森严,试想在人山人海中哪还能分得清贫贱富贵,又有谁会在意平日里那高高在上的“贵游巨室”呢,真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啊!宋代诗人吴佳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鸢。”正是对这景象的极佳概括啊!

和踏青相关,清明还出现了戴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百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唐人曹松在《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校书郊外闲游》一诗中写道:“寒节钟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循。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鞠儿。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可见戴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斗鸡、百戏表演等节日文化已经形成了。

清明节的插柳习俗

插柳戴柳是清明的又一趣习,所以过去清明节又称插柳节。插柳戴柳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将柳条插在门嵋上,妇女以戴柳作时令的点缀,孩子则用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因城里的柳树不是很多,所以人们往往是在踏青回来时折上几枝柳条,或插或戴。《帝京景物略》中就记述了清明踏青游人插柳的习俗。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 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 ,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条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沽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怒《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此外,清明插柳戴柳相传还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相传介子推是死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而那棵本已死去的柳树却在第二年春天转活过来,人们自以为是介子推的神明在庇护这棵大柳树,那么它的枝条自然也就带有避邪除灾的功效了。总之,民间对插柳戴柳的动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避邪除灾之说、有求生保健之说,但不管怎么讲,最终都是寄予了平安美好的心愿。

篇3:有关24节气清明的谚语

1、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2、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3、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4、北风吹到底,南风来还礼。

5、关门风,开门住,开门不住过晌午。

6、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7、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9、清明冷,好年景。

10、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11、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浇水也不晚。

12、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13、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14、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15、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16、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17、清明下雨雨绵绵。

1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19、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20、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1、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22、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23、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24、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25、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26、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27、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8、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29、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30、施上尿素两三天,才能开始把水灌。

31、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32、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33、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34、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35、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36、清明刮动土,泌尿科厉害。

37、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38、大风不过晌,过晌刮得狂。

39、拱棚瓜菜盖草苫,果树园里要熏烟。

40、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41、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42、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43、清明有霜梅雨少。

44、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45、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46、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47、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4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49、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50、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篇4:24节气清明说明文作文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篇5:24节气清明说明文作文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作为节气,清明时期正是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生机勃勃故称之为清明。 首先,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清明”二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春天真正来到了。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飘飘,和风拂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喜欢的,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农村对清明雨尤为重视,古谚语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把清明雨看得如此重要,可见农民对于春雨的'冀盼是多么殷切。 其次,清明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24节气清明说明文作文

篇6:24节气之冬至作文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 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 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 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篇7:24节气之立夏谚语

1、立夏雨,尖斗谷子平斗米。

2、清明林林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3、一日三挠,等于加料。

4、人下饭桌猪上槽。

5、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6、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7、立夏大插薯。

8、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9、稠倒高粱稀倒谷。

10、立夏种绿豆。

11、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12、枣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过立夏。

13、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14、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15、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16、干完活,驴打滚,牛倒沫。

17、饲料多样,猪体肥壮。

18、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19、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20、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21、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2、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23、先稀后稠,猪大如牛。

24、先草后料,少给勤添,一直吃到亮了天。

25、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26、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27、牛猪细草料,骡马囫囵粮。

28、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29、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30、饮马三提缰。

31、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32、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33、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34、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35、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36、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37、立夏下雨,九场大水。

38、一日刷三刷,强如喂芝麻。

39、锄头早,僵瓣少。

40、苗荒甚于草荒。

41、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42、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43、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44、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45、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46、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47、好喂不如好使。

48、三三见九少,二五一十多。

49、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50、长拉套,短驾辕。

51、小毛驴,真格靠,黑白轴转疾病少。

清明节气温馨祝福语

清明节气吃什么食物

清明之所见作文

节气谚语之立夏谚语

描写清明节气的诗句

清明节气注意事项有哪些

清明之祭英烈发言稿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节气农谚

节气之冬至优秀作文

24节气之清明(集锦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24节气之清明,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