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音乐发展史(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变态等108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音乐Music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掌管艺术的女神Muse。古希腊(约公元前12– 公元前400年):Lyre里拉琴是最早的string instrument弦乐器,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也是后来harp竖琴的起源,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最早的wind instrument管乐器Avlos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那时候最著名的音乐著作也是文学著作是《荷马史诗》Homeric Epic,我们熟知的Troy特洛伊的故事出自Iliad《伊利亚特》这个部分,另一部分是Odyssey《奥德赛》主要内容是思索人生。
古罗马(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基本沿袭希腊音乐,但由于罗马人崇尚武艺,因此铜管乐器相当发达。常见的有大号(tuba)、角号(cornu)。
中世纪(约476-1300年) MedievalTime / Middle Ages:由于基教的盛行,出现了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区分。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无乐器纯声乐男声演唱vocal music,被认为是高尚纯洁的,其中包括日课经文office/Daily office和弥撒mass。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也叫骑士音乐被称为中世纪音乐的一缕光芒,包括法国的游吟诗人,在南部叫做Troubadour北部叫做Trouvere和德国的恋诗歌手Minnesinger,这些人的音乐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伴奏,如lute琉特琴,hurdy-gurdy手摇风琴,shawm肖姆管等等。
文艺复兴时期(约1300-1600)Renaissance: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主要音乐体裁是世俗歌谣曲,有意大利的牧歌(madrigae),法国的尚颂(Chanson)德国的里德(lied) 英国的康索尔特歌(Consort)。以及这个时期古钢琴的使用包括羽管键琴harpsicord和击弦键琴clavicord.
巴洛克时期Baroque(1600歌剧诞生-1750年):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从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以德国作曲家J·S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协奏曲(concerto)的音乐流派。
古典时期Classical也叫做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史中的涵义是指:1750-18间以维也纳为中心,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体现风俗、明快、严谨、均衡风格特征的音乐流派,以奏鸣曲sonata交响曲symphony为主。海顿:J.JosephHaydn(1732-1809)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室内乐之父”“近代管弦乐之父”;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人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器乐方面是海顿和贝多芬之间的桥梁“18世纪的奇迹”“神童”;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古典乐派最高成就的体现,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浪漫主义Romantic时期(1821-20世纪上半叶)分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舒曼,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门德尔松等;民族乐派Nationalism:代表人物波兰音乐家作曲家肖邦FryderykFranciszek Chopin,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Liszt ;现代乐派Modernism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涉及到的音乐场景词汇如下:
choir 合唱队
chorus 合唱队
rhythm 节奏;韵律
symphony 交响乐
violin 小提琴
cello 大提琴
viola 中提琴
clarinet 单簧管
composer 作曲家
melody 旋律
chambermusic 室内音乐
musician音乐家
improvisational 即兴的
percussion instrument 打击乐器
string instrument 弦乐器
Broadway music 百老汇音乐
orchestra 管弦乐队
critic 评论家
formal 正式的
托福听力考试为何会失分
失分点一:单词不熟
在托福听力考题中,场景类的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场景类的词汇。这样一来,能否熟练的识别、拼写出场景词汇,成了能否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出现频率不高、难度却较大的场景。例如托福听力考试中学习类场景的词汇:pass the exam with flying colors 意为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这里的flying colors就要特别记忆,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学科类的词汇相对来说比较难拼写,例如archaeology考古学,这个单词很容易拼写错误成archeology或者archaology,因此,平时要对这些比较长、有特殊含义的词汇或者词组多加记忆。
失分点二:速度太慢
有很多考生反映,考试时无法立刻进入状态,导致section 1做题时出现听力速度跟不上、走神、拼写反应慢等情况。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考生需要从进入考场前就做相应的准备,考试当天早晨,听一些跟考试难易程度比较接近的练习题,甚至进行一定的跟读,使耳朵在考试前就热身起来,转换到英语频道。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在与听力考试相同的时间段内练习听力,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会让自己的耳朵在听力考试的时间段内很快进入状态,而不至于听完第一部分的听力后才开始有一点感觉。
失分点三:稳定情绪
在托福听力考试中,很多考生对于新托福考试的听力题感到陌生,因此在听力的第一道题上会感到很紧张,这样便导致了不能很快的进入考试状态,基本上第一篇听力都是错误连篇,因此考生需要在考试当天早上起来后听一些有关托福听力考试的练习题,这样可以保证在考试的时候不至于耳生,情绪也会相对的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失分点四:忽略细节
在托福听力的考题中,只有20%的题目是主旨题,其余80%的题目为细节题,很多考生为了不让最后一道多选题失分(因为分值较高),在听力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结构和主题,而忽略了很多细节部分,导致在答题的时候对细节题选项中的至少两项不确定。
失分点五:时间掌控
由于新托福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类型的改变,导致很多中国考生对这样的考试很不习惯,因此在时间的掌控上会有许多学生出现问题,把大部分的时间纠缠在一道题目上,从而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做不完。在考场上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考生应该先将这样的题目放过去,把下面会的题目先做完,然后根据该部分的剩余时间来决定还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的必要,比如该部分只剩下两分钟,而你有3道题比较纠结,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去深入的分析,而要凭着自己的第一印象作答。
失分点六:信心不足
很多考生在听力考试中信心非常不足,在某些题上总是模棱两可,拿不定到底要选哪个,最后往往选择的都是错误的那个选项,建议考生在这样的题目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He doesn’t teach in this department.
他不在这个系教书。
2. It seems as though we’ve know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instead of just two weeks.
似乎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而不是两个星期。
3. Dick’s parents made him spend his vacation at home.
迪克的父母让他在家里度过假期。
4. I found that poem hard to understand, didn’t you?
我发现那首诗歌很难懂,你呢?
5. He himself didn’t know what to do.
他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
6. This trip will be shorter on the subway than on the bus.
这次旅途坐地铁比坐公共汽车短。
7. Sue swims a mile every day to keep in shape.
苏每天游泳一个小时以保持身体健康。
8. The high winds resulted in heavy damage to trees and power lines.
劲风造成了树和动力线的严重破坏。(high:强烈的,猛烈的。)
9. I’m going to help Teresa with her math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我要帮助特丽萨学习数学。
10. Why don’t we move the chairs inside?
我们把椅子搬到里边吧。
11. Kate was really feeling down in the dumps about her latest chemistry assignment.
特真的对最新的化学作业感到愁眉不展。(down in the dumps:闷闷不乐,忧郁。)
12. His art was appreciated by the younger people at the exhibit.
他的艺术受到参观展览会的年轻人的欣赏。
13. Whoever wins this game gets to play against Marley in the finals.
无论谁赢得这次比赛都将与马垒决赛。
14. I bought this coat when I was abroad.
我在国外时买的这件外衣。
15. There ought to be more pencils than those left in the box.
盒子里的铅笔不够数。
16. After the speech came a brief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演讲之后是短短的问答。
17. We hardly studied at all last weekend.
上个周末我们根本没有学习。
18. She’s been through a lot lately.
她最近完成了很多。
19. This television program is not in the least boring.
这个电视节目一点也不无聊。
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音乐类
音乐的种类有哪些?
音乐种类繁多,平时我们接触得比较多的有流行音乐(pop music)、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摇滚乐(rock and roll)、民间音乐(folk music)、爵士乐(jazz)等。相对来说接触不多的音乐种类有歌剧(opera)、交响乐(symphony)、协奏曲(concerto)、奏鸣曲(sonata)、小夜曲(serenade)等。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管乐(wind music)和弦乐(string music)。根据演唱或演奏人数,可以分为独奏/独唱(solo)、二重唱/奏(duet)、三重唱/奏(trio)、四重唱/奏(quartet)、五重唱/奏(quintet)等等。 从时间上来分有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和现代音乐(modern music)。
古典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指的就是西洋古典音乐,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1750-18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这个乐派的代表人物。古典音乐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体裁,上文中提到的交响乐(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协奏曲(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都属于其中(套曲cycle: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曲;组曲suite: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常用乐器整理汇总(musical instrument)
常见的管乐器有:长笛 (flute)、短笛 (piccolo)、单簧管( clarinet)、萨克斯管 (saxophone)、双簧管 ( oboe)、小号(trumpet)、短号 (cornet)、圆号 (horn)、长号 (trombone)、大号/低音号 (tuba) 。
常见的弦乐器有: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竖琴(harp)、吉他(guitar)、钢琴(piano)等。(钢琴为击弦乐器)
在演奏过程中,大型的乐曲通常都有多个乐章(movement),如序曲(prelude)、尾声(epilogue)。大型交响乐团(orchestra)的演奏中,指挥(conductor)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乐队的灵魂。
常见知名音乐家简介
专家提醒广大新托福考生,针对听力考试考生对音乐家的了解基本只需停留在熟悉人名,能用耳朵辨认出所讲的是某一位音乐家即可,不必非常深入了解人物。考试的目的并非在于测试对托福听力背景知识的了解深度上。
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其作品数量相当惊人。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音乐家,被称为乐圣。
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有《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等。
托福听力之备考的关键
1第一桶:经典加试。
新托福考试虽然每个人的加试并不确定完全相同,但是实际上,从无老师之前的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的加试题仍然是经典加试,而且如果不做,或者乱做加试题会导致某些考友不正常低分,那么经典加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必须的,因此,听力的经典加试,就是我们的第一桶颜料。小心,颜料来了!哗哗哗哗............。。
2第二桶:分析做题思路。
其实很多新手,确实还是有不错的实力,但是在第一次新托福考试的时候,会显得做题速度很慢,这就是因为不熟悉新托福考试的出题思路。对于这些小盆友,就应该在考前拿TPO的原文,和正确答案来分析哪些答案是对的,哪些答案是错的。对的题,为什么对,错的题为什么错。这个过程虽然稍显枯燥,但是确实能够真实提高成绩的!嘘,悄悄地!绕到他身后,哗哗哗哗.........。
3第三桶:背习语。
新托福口试的习语一直都是托福考试的重点。只是由于在新托福考试之中生僻词和逻辑性增强,同时ETS有意的减少了conversation,使得习语的重要性大大减弱,但是类似于costan arm and a leg的习语,仍然很常见。
4第四桶:横听+分析文章思路。
其实很多考友,由于学科所限或者年龄所限,对于专业知识,比如说生物类,或者心理学的知识不是完全的了解,一碰到此类文章,就立即分数波动很大,这个时候就应该做一些横听,然后拿原文多读几次,去回味一下她的文章是怎么展开的,这样在做听力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预期,有预期,听力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托福听力:听力词汇的掌握
一、专注于一本书
市面上词汇书非常多,形式也比较多样。很多考生追求材料的全面,买了很多参考书却没有完成任何一本,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不管是以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还是根据学科语义分类的词汇,内容总是相差无几的,只要考生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行,不必跟风。能把一本书认真“消化”掉,应付考试绰绰有余了。就怕买了很多书却没有认真对待任何一本,还不如不买。
二、重视读音
新托福听力考试和雅思的不一样,以美式英语为主,相信经过平时美剧和电影的熏陶,考生会更容易接受。但也有一些读音比较少见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比如简单的wheel这个单词的发音,一般wh我们都发[w],但在美英中有发[hw]的情况。所以简单的what、why、white单词的读音都会发生变化。但考生需要认识到的是对于读音来说光记住发音规则并没有用,关键要学会实践,我们往往会在看到单词的时候才能想到适用的是什么规则,但这对于做题为时已晚,所以必须习惯听各种发音习惯,而不是靠规则去套。
除了口音,单词本身的读音当然要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单词的理解,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写。建议考生背单词时应该尽量用听的形式熟悉词汇,形成听觉的敏感,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敏感,这样的话在听到单词时就不需要去反应单词的形状从而再从翻译的角度去理解,而是直接的理解了,这对于内容繁多的托福听力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忽视拼写
虽然托福听力考试对写单词并没有要求,但考生也不能因此忽视拼写。一方面写作需要拼写,另一方面听力考试需要做笔记,如果考生对单词都不熟悉,就无法快速写下有效信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单词上,或者写完后才发现自己很多都只写了单词的部分,想不起来究竟写了什么,这样的笔记就白做了。
建议考生在记单词拼写的时候还是需要结合读音,根据音节记单词,把单词拆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这样不仅能使记忆深刻,牢固,还可以让考生了解字母不同组合的发音习惯。当考试时遇到生词就可以根据大致读音记下来,有了单词的基本形状,等题目出现的时候就能找到对应的信息了。
四、从实践中积累
单纯背词汇书并不能完全解决单词问题,因为单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会变化,读音也有强有若,有合有分。考生在做题,或者是听歌看电视电影时,都可以听听有没有遇到曾经学过背过的单词,仔细辨认一下,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另外有的单词不需要背,特别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专业词汇。一般这些词出现时都会有定义或者同义词近义词并列出现的形式来告诉大家含义,甚至有时也不影响整体的理解。考生在做题时可以关注一下是否有这种情况产生,积累解决生词含义的经验。
五、重视习语
新托福听力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美国常见的习语、俚语来影响大家的理解,因此考生平时除了背基本的高频、学科词汇外还需增加习语的积累。这些词往往会影响考生的理解。
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绘画类
绘画的种类有哪些?
绘画的种类十分繁多,一般根据作画的媒介或者对象来分类。有油画(oil painting)、水彩画(water color)、速写/素描(sketch)、彩粉画(pastel)、木炭画(charcoal drawing)、壁画(mural painting/fresco)、版画(engraving)、石版画(lithograph)、风景画(landscape painting)、静物画(still life)、肖像画(portrait)和漫画(caricature)等。通常在考试文章当中,不会太细分这些种类,而是以drawing或painting出现,一般前者指的是素描类无色彩的画,后者则有色彩。sketch和portrait在文章中比较多见,考生可以重点记忆这两个单词。提到作画,考生还需注意与之相关的一些术语,如画笔(brush)、油画布(canvas)、画板(drawing board)、透视画法(perspective)、比例(proportion)、光和影(light & shadow)画笔的一笔(brush-stroke)、颜料(pigment)、蜡笔(crayon)、粉笔(chalk)。鉴赏画作时,看的是原作(original)还是临本(copy),抑或是复制品(reproduction/replica),有时会质疑画作是真迹(genuine)还是赝品(fake)。
绘画历史的简单介绍
绘画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的起源。已知最古老的绘画位于法国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至3前。这些画由红赭石(red ochre)和黑色颜料作雕刻及绘画,主题有马、犀牛(rhinoceros)、狮子、水牛(water buffalo)、猛犸象(mammoth)或是打猎归来的人类。在托福听力补充讲义中就有一篇讲到艺术起源的文章,讲的就是肖维岩洞的壁画。文章从岩洞壁画的历史古老性出发,和之前发现的170前的法国拉斯科(Lascaux)岩洞动物壁画作了比较;接着介绍了肖维岩洞壁画的特殊性,该岩洞并无人居住,非常幽深阴暗,作画者或者看画人都是刻意进入这个岩洞,有点类似现在的美术馆(gallery)的意思,这对于史前绘画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最后文章介绍了壁画的内容并对作画原因进行了猜测。
西方绘画在古埃及(ancient Egypt)时期以壁画为主,也有画在亚麻布(linen)上的,埃及干燥的气候为保存这些珍贵的画作提供了绝好的条件。这些画通常和神明、死亡相关,我们经常看到的豺头人身像Anubis就是埃及神话中引导亡灵之神。古希腊(ancient Greece)在雕塑(sculpture)、建筑(architecture)等方面都十分著名,在陶器和瓷器(pottery & ceramics)上的装饰画最能体现出当时绘画的特点。古罗马(ancient Rome)受到古希腊的影响,现存的壁画大部分都在意大利坎帕尼亚区(Campania)。
西方绘画接下来经历了中世纪(Middle Ages)、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风格,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历史绘画(History painting),浪漫主义(Romanticism),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后印象主义(Post Impressionism),象征主义(Symbolism),直到20世纪至今的现当代(Modern & Contemporary)的现实主义(Realism)和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波普艺术(Pop Art)等等。在这些绘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著名的艺术家更是举不胜举。
绘画有什么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欣赏、装饰、收藏,回顾历史,绘画的作用不仅于此。在巴朗的模考题中有一篇文章就介绍了绘画的几个不同的作用,分别是① temporary reference,a visual aid to remember a certain moment of inspiration作为一种暂时的参考,灵感的记录。当画家(painter)、雕塑家(sculptor)、建筑家(architect)们灵光乍现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霎时的灵感,或者为作品打个草稿,随后付诸实践。② a traditional method of education传统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大师,都会临摹前辈大师的著名作品,从中学到绘画的比例(proportion),学到如何捕捉光和影(light & shadow)。当然,也有人临摹画作来表达自己对大师的崇敬和喜爱。③ a way to report an event记录事件的方式。当摄影还未出现,绘画就是最好的记录工具,能给人们最直观的体验。就算是摄影摄像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也有需要用绘画记录事件的时候,比如不允许摄影的法庭。
托福听力:笔记的重要线索
1、试听和试音
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步骤,只是简单履行程序,这是大错特错。硬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发挥。有这样一个考生,以往考试听力成绩都在24分以上,但最近一次由于在试听的时候没太在意,考试的时候发现听力设备有问题,一会听得见一会听不见,虽然后来考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结果听力只有19分。这不是故事,是一件真实的事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托福听力考试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
2、机考过程中的外来干扰
托福听力考试时考场的乱人尽皆知。先到先考,每个考生的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在你想安心做听力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在教室里往返穿梭的身影,听到他们不大不小刚好踩在你心头的脚步声,还有地板轻微的震动,更厉害的是口语战士们高亢、洪亮的的音频,正宗、纯粹、地道的中国英语(或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的不知道哪国的英语)。凡此种.种,全都出现在你的耳畔、眼前,乃至心头,挥之不去,严重分散你的注意力。
对策:没有什么特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干扰:把耳机音量调大,压制住外来的声音;把视野缩小到笔尖、屏幕;摄敛心神,让思想单纯起来,只思考听到的东西。这些都需要平时练习中就多加注意,
3、耐力和毅力
除英语能力,托福听力还考察耐力。持续近4个小时的考试对中国考生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单是听力部分就要60-90分钟,并且要注意力集中,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很多人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煎熬,到听力后半段就会烦躁,而且可能会厌烦这种考试,主观上产生排斥,那么后面的内容就更听的云里雾里了。
对策:关于这一点,我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考试绝不是要你意气用事。我们坐在那里是要来解决问题的,绝不是让你表达你对这种模式的喜好和厌恶。即使你发觉自己有些烦躁,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能任其继续扩大。不妨将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如果能,相信你也必将克服外来的任何困难。
4、加试和机经
加试的题目不算分,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这不是金科玉律。有考生反映自己认出了加试题所以没有认真做,但最终的听力成绩和以往差很多。所以,到底哪个是加试题目,也许不能仅凭网络上的总结来判定。
对策:我建议把经典加试题或者机经看做是背景材料,遇到我们熟悉的加试题或者机经,依然要认真听,认真做题,把之前看过的机经用来帮助理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另外顺便说一句,加试的不一定就是阅读和听力中的一个,少数情况下存在双加试的现象,要有心理准备。
5、听与记
很多人喜欢把尽可能多的内容记在纸上,结果反而导致很多信息没听到。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人是有记忆力的,我们要尽量把听到的信息记在脑子里,不是纸上。记笔记固然重要,但只是为了提示我们,而不是要我们到笔记里去找信息,否则不是和阅读没什么区别?所以,听力,重在听,不在记。我们记录的可能只是支离破碎的几个字母组合,但我们自己要能根据这些残破的内容整合出原文的框架。至于具体信息,要靠我们脑子中的记录和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整合,用以解答问题。
对策:笔记着重记录线索词:首句关键词,层次线索词,逻辑关系词,重要细节的中心词,最后还有我们没听懂的个别重要词汇。
托福听力:机考秘诀
1)初听 首先练习听音的能力:
可以用第1--8盘磁带,反复的听说话人的语音,语调,为以后做真题打基础,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要看文字答案,憋!可以推荐一种方法--听抄(就是听磁带然后写下磁带的内容,只听短句或者短对话),一两盘就够了,特别注意自己听不清的地方,这就是你的薄弱环节,然后反复重听,最后再看文字答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try to be patient,patient, and more patient,这个阶段坚持下来了,成功就有希望了。
2)精听 提高实力(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从第9盘磁带(89。1)开始做真题,每一套题要经过3遍。第一遍自己做,做完了以后对答案(不要怕受打击);马上第二遍对照《听力文字答案》来听,搞清楚每个听力考点,音的连读,习语,词伙,小字,题型,段子题的信息点,等等,这一遍越认真越好,尽量掌握每个考点;第三遍在隔一天或几天(依个人感觉)以后再听,目的是熟悉托福的听力考试固有的规律,这样3遍下来,大概一个月左右,是实力提高的必经之路。练习之余背一点习语,研究一下题型,揣摩一下语气,设想一下场景(场景尤其重要)。
3)狂听
听力无他,唯耳熟尔!practice makes perfect!每天应该坚持精听3小时以上,有空就听,别让耳朵闲着,记住决不要泛听,这样会严重损害你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考试时的一切的根本。这一阶段应该把所有的题做三遍以上了。当然,听听力时如果持续10分钟以上感觉听到的是一堆噪音,就不要再听了,否则会损害注意力。
4)再精听:
1、part A小对话题听清关键字,段子题听出大意,顺逻辑,通过横听找出段子的出题点。将95-8后的新题多听几遍,反复做2-3遍,将自己的薄弱处进行总结,马上就弥补。注意时间问题:每道题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2秒,平时训练的时候只可短不可长。
2、背分类词汇
底以后的听力题,part b部分越来越长,干扰信息变多,所以要更加注意一下学科分类词汇,张红岩的分类词汇应该记牢。
3、精听时还要对下文有所预期,让大脑适应听、预期、记忆的模式,这样才算是达标了。
除实力的增长外,心理也逐渐的坚强起来,从开始的怕听,错的多了心烦,缺乏耐心到后来喜欢听,每天不听跟少了什么似的。最后都有点蔑视ets了。心理的成长也有一个从畏惧到战胜它的过程。
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摄影艺术
托福口语摄影艺术话题常用词汇解读
说到摄影,可以先来看看photography这个单词。很明显,这个单词可以分为photo和graphy两部分,它们来自于希腊语,分别表示“光”和“绘图”的意思。因此摄影也就是以光来绘图,非常形象。这两个词缀在英语单词中也很常见,如photosynthesis、photocopier、geography、autography等等。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有:机身(camera body)、镜头(lens)、胶片(film/negative)、观景器(view-finder)、对焦装置(focusing system)、快门(shutter)、光圈(aperture)等,当然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还少不了存储器(memory stick)。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术语:如焦点(focus)、光圈(aperture)、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白平衡(white balance)、ISO speed(ISO感光度,国际标准规定的胶片感光度)。光圈控制的是光进入镜头的量,对照片的景深和影像的凝结有影响。快门可以控制影像的清晰和流动,快门速度很快时,可以捕捉子弹运动的瞬间,速度很慢时则可拍出流动效果,如夜间的车流。白平衡主要在数码摄影中出现,简单来说就是调节色差,使影像真实反映其色彩。
当然,托福考试涉及到摄影话题并不会专业得介绍摄影器材或技术,主要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做一个整体的介绍。甚至可以说,艺术话题的考察总是离不开历史,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在准备背景知识时对各个话题的历史发展做一个了解。有关于摄影的发展,特别是胶片的发展,在巴朗第三套练习的Listening 3中讲得非常清楚,在下半年的考题中也考到了类似的话题。在此,小编带考生们简单回顾一下摄影的发展历史。
摄影艺术发展历史回顾
人们对摄影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哲学家墨翟通过对光学的研究,提出了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后人认为这为针孔摄像(pinhole camera)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随着光学(optics)、化学(chemistry)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银盐(silver salt)具有感光性,这便促使人们着手研究如何在涂有银的物体表面形成图像。早期的图像形成后并不能长久保存,在1826年法国发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家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窗户看到屋外的景象。由于他拍摄的方式需要大约8小时的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因此并不实际。
Joseph死后,他的同事Louis Daguerre继续研究,在1837年发明了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并在1839年拍摄了第一张人物照片。在这之前,他研究了减少曝光时间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发现也颇为离奇。Daguerre在做实验时把一些曝光过的板(exposed plates)放在化学药剂橱(chemical cupboard)里。由于橱里的温度计(thermometer)破损,汞蒸气(mercury vapor)和银发生反应,在板上形成了一个隐约可见的(latent)图像。得到启发后,Daguerre完善了这个过程:首先,把铜板(copper plate)暴露在碘(iodine)中使之发生反应形成感光(light sensitive)的烟雾(fume)碘化银(silver iodide);把铜板捕捉到的图像曝光10-20分钟,然后将铜板置于加热到75摄氏度的汞(mercury)上,使汞和银(silver)结合(amalgamate);一开始Daguerre使用普通的盐溶液(salt solution)来修复图像,之后他使用了亚硫酸钠(sodium sulphite),最后用蒸馏水(distill water)冲洗(rinse)铜板之后,图像就永久(permanently)存在于铜板上了。
虽然这个过程存在不少缺陷,如无法复制(reproduce),影像颠倒(reversed),产生毒气等,但这为照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中期,随着光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使用溴化物(bromide)和碘来使底板感光,用氯(chlorine)来减少曝光时间;利用缩小镜头开口的方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得拍摄人物肖像(portrait)的曝光时间减少到了20秒左右;底片(negative film)的发明使得照片得以复制。
照片经历了从黑白(monochrome/black & white)到彩色(color),底片(negative film)到数码(digital)的发展,现在人们不必去暗房(dark room),在家也可使用打印机(printer)冲洗照片。世界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是一位名叫James Clerk Maxwell的物理学家拍摄的。早期摄影师一般需要利用三个装有不同颜色过滤器(filter)的照相机同时拍摄,再在暗房里合成。第一个成功投入商业市场的彩色底片(autochrome)是由大名鼎鼎的法国鲁米埃尔兄弟(Lumiere Brothers)发明的,他们对电影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贡献。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对静态图片的欣赏,于是电影慢慢发展起来了。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We’ll probably be late for the concert, won’t we?
我们大概听音乐会要迟到了吧?
2. I’d better not go to bed because I haven’t finished my chemistry assignment.
我最好不去睡觉,因为我还没有做完化学作业。
3. I always forget people’s names at parties.
我在参加晚会时总是忘记人们的名字。
4. You gave me the right address for Bill’s apartment, didn’t you?
你给我比尔的公寓的地址是对的吧?
5. Just down the street is a nice little gift shop.
就在这条街道的那头有一家小礼品店。
6. The snack bar has fresh fruit, right?
快餐店有新鲜水果,对吧?
7. There are big sales going on in the department stores downtown this week according to Charlie.
据查理说,这个星期街里的百货商店进行大拍卖。
8. There’s not a single cloud in the sky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天空没有一丝云。
9. Not one student in my class has studied painting before.
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学生以前学过绘画。
10. Behind the lecture hall is a small parking lot.
在讲堂的后面是一个小停车场。
11. Lucy was offered a scholarship by the university that was her first choice.
路西被她首选的那所大学提供了一笔奖学金。
12. Roberts discovered she was ineligible for the song contest.
罗伯兹发现她不够参加歌咏比赛的条件。(ineligible:不合适的,无资格的。)
13. Ted once worked there but no longer does.
泰德以前在那儿干过,但现在不再干了。
14. She replaced the broken pane of glass.
她换掉了那块被打碎的玻璃。
15. I guessed the right answer.
我猜对了答案。
16. I’ve promised to take Cathy some of this delicious tea.
我答应带给凯茜一些这种香茶。
17. Mary Ann, that’s who makes the best soup.
马利安,她就是那个汤做得最好喝的人。
18.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s Jeff.
我最不想见的人就是杰夫。
19. Sara used to teach psychology, but now she’s a corporate statistician.
塞拉过去教心理学,而现在她是一个公司的统计员。
20. The bank granted her a loan to cover her school expenses.
银行给予她一笔贷款支付她的学费。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He doesn’t teach in this department.
他不在这个系教书。
2. It seems as though we’ve know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instead of just two weeks.
似乎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而不是两个星期。
3. Dick’s parents made him spend his vacation at home.
迪克的父母让他在家里度过假期。
4. I found that poem hard to understand, didn’t you?
我发现那首诗歌很难懂,你呢?
5. He himself didn’t know what to do.
他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
6. This trip will be shorter on the subway than on the bus.
这次旅途坐地铁比坐公共汽车短。
7. Sue swims a mile every day to keep in shape.
苏每天游泳一个小时以保持身体健康。
8. The high winds resulted in heavy damage to trees and power lines.
劲风造成了树和动力线的严重破坏。(high:强烈的,猛烈的。)
9. I’m going to help Teresa with her math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我要帮助特丽萨学习数学。
10. Why don’t we move the chairs inside?
我们把椅子搬到里边吧。
11. Kate was really feeling down in the dumps about her latest chemistry assignment.
特真的对最新的化学作业感到愁眉不展。(down in the dumps:闷闷不乐,忧郁。)
12. His art was appreciated by the younger people at the exhibit.
他的艺术受到参观展览会的年轻人的欣赏。
13. Whoever wins this game gets to play against Marley in the finals.
无论谁赢得这次比赛都将与马垒决赛。
14. I bought this coat when I was abroad.
我在国外时买的这件外衣。
15. There ought to be more pencils than those left in the box.
盒子里的铅笔不够数。
16. After the speech came a brief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演讲之后是短短的问答。
17. We hardly studied at all last weekend.
上个周末我们根本没有学习。
18. She’s been through a lot lately.
她最近完成了很多。
19. This television program is not in the least boring.
这个电视节目一点也不无聊。
电影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1878年,当人们掌握了捕捉图像的技术后,据说有两个朋友为了打赌证明一匹马在奔跑时是否会发生四个蹄子(hooves)都离开地面的情况而邀请了一位摄影师来拍摄马奔跑(gallop)的照片。结果除了证明马跑时的确会出现四蹄离地的情况,还使人们发现只要把这些连续的图片快速翻看,马就像真的在奔跑一样,于是,最早的“电影”就出现了。这种技术一次只能让一个人观看,无法投影(project)。
在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投影技术的发明使大范围观看成为可能,但当时的电影还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并没有进行故事的编排剪辑(edit)。一直到19世纪末期,电影还是处于默片时代。
20世纪初,剧院老板会请乐团或乐手根据电影情节进行配乐,人们逐渐开始追寻有声电影。
到了20世纪代,第一部有声电影终于出现了,但其配音只是在电影的部分,并非贯穿始终。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和成熟,人们又开始追求电影的色彩,到了二战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影都拍成了彩色的,而黑白电影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慢慢被人们放弃。
随着电视机的发明,人们对电影的热情减少,迫使电影也不得不向更高层次发展。越来越多不同风格的电影相继出现,新浪潮运动(New Wave Movement)也此起彼伏。专业的电影学院的出现使电影制作者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实践,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数码技术发展使电影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和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Lumiere)都是电影发展的鼻祖。准确的说,并不是爱迪生本人直接发明了电影,当时他雇佣了一位年轻的苏格兰人为他研究电影放映系统,并且获得了成功。1888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他将注意力转放在电影上。他的实验结果就是电影摄影机(Kinetograph)及电影视镜(Kinetoscope:通过窥视孔,在灯光照明下,放大观看幻灯片的装置)。第一部获得版权保护的影片由爱迪生公司内的一位名叫佛莱得奥特(Fred Ott) 的员工负责担纲演出,而影片的内容则是奥特打喷嚏。爱迪生意识到电影制作将来势必成为一项兴盛的行业,所以在新泽西州建了一间电影摄影棚。而1893年,伊斯曼柯达(EastmanKodak)开始供应电影胶卷,因而使得爱迪生得以加速拍摄新电影的脚步。当爱迪生公司终于开发出整个完整的投影放映系统,又名“放映视镜”(projectoscope)后,184月23日,美国首部于“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正式在纽约市(New YorkCity)上映。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并在后来帮助他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cinematoghraphe)。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截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更倾向于户外开阔的空间,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可以说,他们是纪录片(documentary)的始祖。
通过分析考题发现,在官方真题Official听力练习中出现过一篇讲电影史的文章,该篇讲座以介绍一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人(JeanPainlevé)为切入点,分析了当时电影的特点,着重介绍了他的特殊摄影风格。在当时,电影分类还没有那么明确,而Painlevé的风格更是使广大观众感到迷惑。在拍摄时他喜欢将科学和科幻结合在一起,常常让人出乎意料。Painlevé还特别钟情于水下电影的拍摄,尤其是水下的小生物,他会在动物身上找到和人的共同点,并且利用音乐等手段表现出来。作为比较,文中也提到了另一位比较有名的水下电影制作者Jacques Cousteau 。
主要涉及到的电影场景词汇如下:
projector 放映机
shoot 拍摄
space 太空
fairy 仙境的
photographer摄影师
shot 镜头
sailor 海员
technique 技术
inventor 发明者
image 图像
photocopy 影印
theater/cinema电影院
standard 标准
hybrid/mixture混合
pioneer 先驱
innovator 改革者
characteristic特征,特质
narration 叙事
audience 观众,听众
portray 描绘
photography摄影
high-tech 高科技
equipment 设备
documentary纪录片
documentarist 纪录片导演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Mrs. Jones is out of coffee.
琼斯夫人的咖啡用完了。
2. The question is too important to forget.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不能忘记。
3. The woman wanted to keep her accident quiet.
这位妇女想对她的事故守口如瓶。
4. I’m going to do away with these clothes.
我准备把这些衣服处理掉。
125. In order to cash a check at many banks, one must show a valid driver’s license with this photograph on it.
5. The teacher called off the test completely.
老师彻底取消了考试。
6. When I told Mike the news, he blew up.
当我告诉麦克这个消息时,他大发雷霆。
7. The sole survivor of the plane crash was Mary Peters.
飞机失事事件中的唯一幸存者是马利.彼得斯。
8. The company turned down Bill’s offer.
公司拒绝了比尔的建议。
9. Mr. Black makes a living repairing sinks.
布莱克先生以修理下水道为生。
10. Mary’s suggestion to the teacher was out of the question.
马利向老师提出的建议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11. One way to avoid being robbed is not to advertise your money in a public place like a bank or a store.
一种避免遭抢劫的办法是不要在公共场所如银行或商店显露你的钱。
12. Williams read ten short stories and a couple of novels during his freshmen English course.
在学习一年级英语课程中,威廉读了十个短篇故事和两三本小说。
13. If your plane leaves at eight, you must arrive 30 minutes ahead of time to check in at the ticket counter.
如果你的飞机八点起飞,你必须提前半小时到达办理登机手续。
14. In order to cash a check at many banks, one must show a valid driver’s license with his photograph on it.
为了能在许多银行兑换支票,必须出示上面贴有照片的有效驾驶执照。
15. On their trip to New York, John and Bill took turns driving.
在去纽约的途中,约翰和比尔轮换着开车。
16. The test was difficult, to say the least.
至少可以说,考试很难。
17. The truck is practically as cheap as the van.
卡车几乎与货车一样便宜。
18. Our children are hard on furniture.
我们的孩子对家具很挑剔。
19. Bill outdoes his brother John in math.
比尔在数学上超过他哥哥约翰。
20. My rent is due on the first of the month, but I rarely pay my other bills until the 15th.
我的房租定于每个月的第一天交,但我很少在15号之前付其他帐单。
托福听力:必备知识
l. 增加词汇量。熟练掌握常考场景词汇,包括学习场景(选课、授课、考试、作业、论文、图书馆、科目)。背单词必须做到纠正发音。
2.反复记忆。
3.耳朵熟悉,形成听觉形象。考生之所以觉得听不懂,一是生词太多,即便语速再慢,还是不知所云。二是速度跟不上,听起来跟一锅粥似的。耳朵跟眼睛差着十万八千里。人家说话已经说到哈尔滨了,你的耳朵还停留在北京西客站呢。背单词绝对不能只用眼睛,要听单词,说单词,让耳朵熟悉它。
4.单词要有选择地背。动词和形容词绝对要见一个背一个,因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形容词表明立场、状态和心情。此外,词要一串一串地背,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这样效率能提高许多。还要注意词的不同形式,比如miracle变成形容词成了miraculous,autumn 变成形容词成了autumnal,用眼睛看可能不成问题,但是听起来由于重音的变化,发而成了生词。再次证明词一定要音形同步,及眼睛和耳朵同步。
5.掌握美音发音特点,注意连读、吞音、音变。
6.辨别句子中的重点词、重读词、反复重复的词。
7.熟练掌握语气语调,判断态度和立场。
8.掌握出题规律,一边听,一边判断出什么地方有题。
9.练习边听边记,不是逐字逐句都记,而是有题的地方才记,最后两条是听力功夫的最高境界。在我的课堂上就听力笔记会有详尽系统的讲解,还会让同学们形成“听力模版”,托福听力绝对有很强的规律,“follow me, and I will show you how easy it is!”
实力加强之后,另一个重要的备战步骤是积累作战经验。很多考生发现明明每段都听懂了,一选就错,有时候连答案还没看清楚就选了;还有的考生前面各段都聚精会神表现出色,听到最后一段,心想终于快熬到头了,稍稍放松了精神,结果功亏于?;还有的考生,一边听一边不耐烦,心想怎么还不完,怎么还不完,结果至少5道题没听清。 训练大家的专注力,也是我要帮大家攻克的部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A Thousand Mile Journey Starts at the First Step!
虽然ETS表示,并不需要考生具备学科背景知识,所有解题信息都会在原文中给出。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学科或场景有所了解,可以帮助理解。甚至没全听懂,也可以帮助降低试题难度。
而背景知识包括conversation中的场景词汇知识,和lecture学科基础词汇知识。
备考托福听力的时候需要准备两类词汇,一类是基础词汇,一类是学科词汇。学科词汇又分为学科基础词汇和学科专业词汇。学科基础词汇是可以用单词去解释学科知识,属于必备的工具单词。学科专业词汇则比较抽象,并不需要着重学习,材料中往往会自带解释或替换。
不用基础学生补充听力背景知识有差异
1. 先补充后讲文章
适合基础阶段考生,以提高词汇量为主。但这个阶段题目不是重点,不是为了正确率。
2. 先讲文章后补充
适合强化阶段考生,以讲解题目为主,补充单词和知识为辅。
而“先讲文章后补充”这种类型的补充方式又分为两种:
1、精讲文章同时补充:调动学习兴趣,辅助理解文章;
2、讲完文章和题目之后补充:扩展学科背景,适合能力程度较好的考生。
总而言之,托福听力备考适当学习了解一些学术话题的基础概念背景知识还是很有价值的,希望大家能够做好背景知识的补充,以应对托福听力中的各类专业学术话题。
托福听力中如何挽救你做题的正确率?
托福听力是托福四项科目中比较难以提高的一项,首先是因为对词汇的要求较高,考生不仅需要背会基础词汇和学科基础词汇,还要能在文章中听到单词后瞬间反应出含义,理解上下文意思,但大部分考生平时背单词的习惯和这种对单词读音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是不相符的,因为大家都习惯看单词,而不是听单词。其次,单词掌握了以后,还要具备理解句子的能力,在托福听力正常语速下要提取出句子的主干信息,或者通过上下文推知句子的信息。最后,还要具备对段落和篇章信息梳理的能力,要对考点信息有预判和定位,熟悉托福听力的出题点。
如果以上三项基础能力都很扎实,那么恭喜,你已经具备了托福听力通关的基础实力,但这只是拿到理想分数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题目做对,这才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很多考生会想,我把材料听懂了,做对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不完全对,且不说听到、听懂、听准材料信息这三个状态在做题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便听准信息了,也会受到干扰选项的影响,ETS在设计托福听力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时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方法,不能因为是形式简单的选择题而掉以轻心。
最近遇到一个学员案例来和大家分享,学员的词汇和语法能力已经足够理解材料,而且基本能够复述出主要信息,所以理解材料基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做题的正确率较低,通过让学员讲述自己选择答案的过程,发现学员做题时有些思路方面的错误,比如学员看到题目时会自己先设想一个“标准”答案,然后用四个选项去匹配自己设想出来的答案,一旦发现匹配不上,就会“将就”着选择自己听到的单词,很容易跳入干扰选项的陷阱,因为听力材料中经常会拿原文出现过的单词做干扰选项。又比如,托福听力中有一个固定题目叫主旨题,学员在选主旨题的答案时,会倾向于选择含有自己印象中比较突出的词或表述的那个选项,没有完整理解选项整体的含义,而一个正确的主旨题答案,必须是一个能包含文章各个部分内容的选项,即概括任何一个部分都适用,而且选定主旨题的答案后,最好双向检验,如果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答案,那么按照该选项文章结构和逻辑应该是怎样的,是否与自己听到的材料相符。
听力考试其实是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考察,这里的综合是指在听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调动的大脑资源,不简简单单是“听”,更多的是“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题目和选项的能力,等等。有些考生看似能轻松把答案选对,实际上是这些综合实力在他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而有些考生觉得自己长期陷入难以提分的瓶颈,其实可能在某一环节存在短板,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挽救自己做题的正确率,才能离好分数越来越近。
托福听力地质学中的“岩石”词汇分类
岩石(rock)一般分为三大类:
(一)火成岩(igneous rock)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
花岗岩 granite: a very hard grey rock, often used in building
玄武岩 basalt: a type of black rock produced by volcanoes
黑曜石 obsidian: a type of rock that looks like black glass
浮石 pumice: very light grey rock from a volcano
granite basalt obsidian pumice
托福TPO真题链接:
Dating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at half of the sandstone in the samples was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ranite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was formed. TPO-1
(二)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
煤 coal: a combustible black or brownish-black sedimentary rock
砂石 sandstone: a type of soft yellow or red rock
石灰石 limestone: a type of rock that contains calcium
页岩 shale: a smooth soft rock which breaks easily into thin flat pieces
石膏 gypsum: a soft white substance
白云石 dolomite: a kind of sedimentary rock
coal sandstone limestone shale gypsum dolomite
托福TPO真题链接:
It was formed from sandstone that solidified somewhere between 150 and 300 million years ago. TPO-1
Another difference, very important today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older lake beds and newer ones, is the location of the limestone formations. TPO-9
(三)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常见的变质岩有:
大理石 marble: a type of hard rock that becomes smooth when it is polished
石英石 quartzite: hard metamorphic rock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interlocking quartz crystals
板岩 slate: a dark grey rock that can easily be split into flat thin pieces
片麻岩 gneiss: a laminated rock similar to granite
marble quartzite slate gneiss
托福TPO真题链接:
Then they shipped these plastic casts to workshops all over the empire, where they were replicated in marble or bronze. TPO-18
植物学(botan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structure)、生长(growth)、繁殖(reproduction)、新陈代谢(metabolism)、发展(development)、化学特征(chemical properties)、疾病(disease)及进化(evolution)等等。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通过研究植物的细胞器(organelle)、细胞(cell)、组织(tissue)、器官(organ)、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可以了解到其分子(molecular)、基因(genetic)和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各方面的信息。人类早期对于植物的研究主要出于辨别植物能否食用,能否入药及是否有毒,这也使植物学成为最老的一门学科之一。当今植物学家研究了超过550000种植物,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植物的基本结构
和其他话题一样,考生对于植物学的了解并不需要多么专业,但提醒各位考生,至少要了解一些和植物相关的基本词汇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一棵树为例,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树干(trunk)、树皮(bark)、根(root)、树枝(branch/bough)、细枝(twig)、嫩芽,幼苗(shoot)、树叶(leaves)、叶柄(stalk)等。植物的花(flower)包括了花苞(bud)、花瓣(petal)、花蜜(nectar)、花粉(pollen)、雌蕊(pistil)、雄蕊(stamen)等。植物的果实(fruit)包括了果皮(peel)、果肉(flesh)、种子(seed)等,有的种子外部会包裹坚硬的壳(shell),以保护种子不受伤害。
植物的光和作用(photosynthesis)
不论对于植物还是人类乃至整个地球来说,光和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简单来说,光和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和水转化为有机物(organics),并释放出氧气(oxygen)的过程。存在于叶子中的叶绿素(chlorophyll)和一些酶(enzyme)在光合作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为人类消耗了我们生产、生活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植物释放的氧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同时,植物生产储存的有机物又为动物提供能量来源,因此植物被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的生产者。
植物的用途
除了作为果腹的食物,植物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用途。许多药物成分的提取主要是来自于植物,比如阿司匹林(asprin)的成分就源自于柳树皮(bark of willow trees);像吗啡(morphine)这类麻醉止痛剂(narcotic analgesics)则是从罂粟(opium poppy)中提取的。我们常常用来提神的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烟草(tobacco)和茶(tea)也是从植物中得来的。通过发酵(ferment)如大麦(barley)、米(rice)和葡萄(grape)这些植物,我们还能得到不同口味的美酒。
生活中,植物能为我们提供棉(cotton)、麻(hemp)等织物(fabrics),丝绸(silk)的生产也离不开桑树(mulberry tree)的存在。有的植物还能做成绳锁(rope),制作橡胶(rubber),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作为一种方便易得的有机体,植物可以用来做各种研究基本生命过程(life process)的实验,比如细胞的分裂(cell division),蛋白质的合成(protein synthesis)等。而这些研究并不需要背负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的伦理包袱。奥地利的门德尔(Gregor Mendel)通过研究豌豆形状而得出了遗传的基本原理(genetic laws of inheritance)。
考题体现
在各种托福考试的参考书中都出现过关于植物学的考题,如TPO中有一篇讲nightcap oak的文章,从整体上介绍了这种特殊植物的生长繁殖特点。比较有特色的是Delta中出现了介绍两种植物的生长激素(hormone):乙烯(ethylene)和植物生长素(auxin)。话题的切入点很小,中心名词也非常陌生,但只要能根据所描述解释的内容和实例,不难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考生甚至能把实际生活与之联系。
经典加试题中也有一篇有关大王花(Corpse Flower/Rafflesia)的介绍。教授一开始介绍植物分类(classification),提到分类中的种(species),属(genus),目(order),她说植物的分类很难,一些特性比较特殊的植物特别是这个样子。她提出植物的分类不能完全依靠其花的形态和特性。教授举例讲到大王花,开花时会散发腐臭的味道,以吸引蝇类传播花粉。她举了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的一种植物M,它的花很特别,很大(图片显示它的直径有一个手臂这么长,颜色为绛红),有难闻的味道,像肉,但是最后发现它们不是一个目的。大王花生长在很恶劣的环境中,其它的植物都不能生长。这种植物虽然有食物的来源,但是它还是会抓昆虫(insect)吃,因为它不能从土壤中得到足够的营养,所以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所需的营养。然后教授说了它是如何抓虫的。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专家发现它和紫罗兰 (violet)、柳树 (willow) 等是属于一个目的,后提到幼时的紫罗兰,也会散发那种味道。又提到另一种南美洲的植物和它是同一目的,但是花很小,味道也不难闻。学生提问不能测DNA吗,教授说这种大花基本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法提取一般植物能提取到的DNA。在DNA分析技术成熟之前根本无法将他们并为同类,由于他们的特征差异太大。教授还提到这种植物的交配不易,其一气味难闻致使传蜜的动物不易接近,其二它每年只开一次花,且花分雌雄。所以要这么多先天条件凑齐不易,所以很少有人有机会看到开花的全过程。后来又讲了这种花很有可能灭绝,原因是要苍蝇帮忙运花粉,要同种的花在一起,等等。要这些条件同时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说到摄影,可以先来看看photography这个单词。很明显,这个单词可以分为photo和graphy两部分,它们来自于希腊语,分别表示“光”和“绘图”的意思。因此摄影也就是以光来绘图,非常形象。这两个词缀在英语单词中也很常见,如photosynthesis、photocopier、geography、autography等等。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有:机身(camera body)、镜头(lens)、胶片(film/negative)、观景器(view-finder)、对焦装置(focusing system)、快门(shutter)、光圈(aperture)等,当然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还少不了存储器(memory stick)。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术语:如焦点(focus)、光圈(aperture)、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白平衡(white balance)、ISO speed(ISO感光度,国际标准规定的胶片感光度)。光圈控制的是光进入镜头的量,对照片的景深和影像的凝结有影响。快门可以控制影像的清晰和流动,快门速度很快时,可以捕捉子弹运动的瞬间,速度很慢时则可拍出流动效果,如夜间的车流。白平衡主要在数码摄影中出现,简单来说就是调节色差,使影像真实反映其色彩。
当然,托福考试涉及到摄影话题并不会专业得介绍摄影器材或技术,主要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做一个整体的介绍。甚至可以说,艺术话题的考察总是离不开历史,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在准备背景知识时对各个话题的历史发展做一个了解。有关于摄影的发展,特别是胶片的发展,在巴朗第三套练习的Listening 3中讲得非常清楚,在09年下半年的考题中也考到了类似的话题。
人们对摄影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哲学家墨翟通过对光学的研究,提出了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后人认为这为针孔摄像(pinhole camera)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随着光学(optics)、化学(chemistry)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银盐(silver salt)具有感光性,这便促使人们着手研究如何在涂有银的物体表面形成图像。早期的图像形成后并不能长久保存,在1826年法国发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家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窗户看到屋外的景象。由于他拍摄的方式需要大约8小时的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因此并不实际。
Joseph死后,他的同事Louis Daguerre继续研究,在1837年发明了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并在1839年拍摄了第一张人物照片。在这之前,他研究了减少曝光时间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发现也颇为离奇。Daguerre在做实验时把一些曝光过的板(exposed plates)放在化学药剂橱(chemical cupboard)里。由于橱里的温度计(thermometer)破损,汞蒸气(mercury vapor)和银发生反应,在板上形成了一个隐约可见的(latent)图像。得到启发后,Daguerre完善了这个过程:首先,把铜板(copper plate)暴露在碘(iodine)中使之发生反应形成感光(light sensitive)的烟雾(fume)碘化银(silver iodide);把铜板捕捉到的图像曝光10-20分钟,然后将铜板置于加热到75摄氏度的汞(mercury)上,使汞和银(silver)结合(amalgamate);一开始Daguerre使用普通的盐溶液(salt solution)来修复图像,之后他使用了亚硫酸钠(sodium sulphite),最后用蒸馏水(distill water)冲洗(rinse)铜板之后,图像就永久(permanently)存在于铜板上了。
虽然这个过程存在不少缺陷,如无法复制(reproduce),影像颠倒(reversed),产生毒气等,但这为照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中期,随着光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使用溴化物(bromide)和碘来使底板感光,用氯(chlorine)来减少曝光时间;利用缩小镜头开口的方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得拍摄人物肖像(portrait)的曝光时间减少到了20秒左右;底片(negative film)的发明使得照片得以复制。
照片经历了从黑白(monochrome/black & white)到彩色(color),底片(negative film)到数码(digital)的发展,现在人们不必去暗房(dark room),在家也可使用打印机(printer)冲洗照片。世界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是一位名叫James Clerk Maxwell的物理学家拍摄的。早期摄影师一般需要利用三个装有不同颜色过滤器(filter)的照相机同时拍摄,再在暗房里合成。第一个成功投入商业市场的彩色底片(autochrome)是由大名鼎鼎的法国鲁米埃尔兄弟(Lumiere Brothers)发明的,他们对电影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贡献。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对静态图片的欣赏,于是电影慢慢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