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风其十六,古风其十六李白,古风其十六的意思,古风其十六赏析(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波比爱波比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风其十六,古风其十六李白,古风其十六的意思,古风其十六赏析 -诗词大全
古风其十六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宝剑双蛟龙。
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
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
飞沉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
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
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
神物会当逢。
李白
一百四十年,
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
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
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
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
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
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
闭关草《太玄》。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期。
开元、天宝年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的“盛唐”。
一方面唐王朝登上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渐渐显露出由盛转衰的危机。诗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记录了繁盛中充斥着腐朽的真实的历史。
开篇四句是一节,重点在勾勒盛唐时期的辉煌。
诗人只用“一百四十年”五个字,就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丰富的历史内容,隐入诗句的背后,而用“国容何赫然”启发人们自己去体味、领会,这是虚写。虚多则易空,故下文“隐隐”二句又转为实写,选择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侧面—— 长安都城宫阙的雄伟壮丽,来给人们以“赫然”“国容”的具体感受。“隐隐”,见出宫室的层叠深邃;“峨峨”,显出楼观的巍峨;“五凤楼”,可见其精工华美;“横三用”,表现其龙蟠虎踞之势。短短四句诗,虚实结合,以宫阙富丽堂皇的面貌、磅礴的气势表现大唐帝国的强盛威仪。
“王侯”以下六句,转入描写权势者。“王侯”二句表明达官显贵人的气盛。以灿然罗列的星月形容王侯,亦显出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比喻宾客,使其趋走奔竞之态毕现。“斗鸡”二句写显贵们的行径。“金宫”、“瑶台”都是指帝王所居,“斗鸡”、“蹴鞠”都是游戏,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凭藉陪同游乐以邀宠幸。“举动”二句表现其气焰。“摇白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其权势之大,气焰之盛,也暗含可以右帝王之意。六句诗分三个层次,层层披露王侯权贵的腐朽骄横。在章法上,由辉煌的国势一下过渡到势焰熏天的.权贵,言外之意颇深:在那繁荣昌盛的背景上,活跃的竟是一群腐朽的权贵,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荒废之感,而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末四句巧妙地借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态度。“当涂”二句化用扬雄《解嘲》中的话:“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深刻地揭示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上。“独有”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鄙视的目光。
表现了诗人节操自守和与权贵们决绝的态度。扬雄闭关草《太玄》时,有人嘲笑他得不到官职,扬雄做《解嘲》以答。其中大讲得士、失士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足见诗人用此典还有更深的含义。
本诗首二句纵观历史,次二句横览山河,见出其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怀与气魄。“王侯”六句,一气直下,刻画权势者们的形象,笔墨酣畅,活灵活现。而正当把权势者们说到十分兴头上的时候,“当涂”二句却给人一落千丈之感。末二句只客观地摆出扬雄的典实。但冷静平实的笔墨中隐含怒目横眉之气,柔中有刚。写得腾跃跌宕,气势充沛。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翻译]
自小不同人交往, 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年渐至四十岁, 长久隐居无所成。 最终抱定固穷节, 饱受饥饿与寒冷。 破旧茅屋风凄厉, 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衣坐守漫长夜, 盼望晨鸡叫天明。 没有知音在身边, 向谁倾诉我衷情。
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
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
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
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
【注释】:
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
[出处]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一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古风·其十九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李白赏析
古 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注释】
1.古风即古体诗,这种诗体,用韵可平可仄,可换韵可不换韵,平仄声调完全听其自然,单句散行,篇幅可长可短,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体。称为“风”,表示继承诗经中《国风》的传统精神。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内容广泛,非一时一地之作,因为体制相同,便结集在一起,以《古风》标题。这一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这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这时作者在隐居学道求仙,社会的巨大**,使他从追求超脱中惊醒过来,写了这首表明心迹的诗篇。
2.莲花山: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
3.迢迢:遥远貌。明星:神话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4.芙蓉:莲花。传说华山上有池,池中生千叶莲华,食之可以成仙。虚步:凌空行走。蹑nie:踏。太清:天空。这两句写仙女的行动。
5.霓裳chang:彩云做的衣裳sang,仙人的服装。曳ye:拖曳。广带:宽大的衣带。漂拂:随风飞行。这两句写仙女飞行的姿态。
6.云台:华山东北面的高峰。
7.高揖:高拱双手作揖。是一种表示尊敬的'拱手礼。卫叔卿:汉武帝时人,传说他服食云母石而成仙,曾降临汉宫,被汉武帝看见,武帝派人寻找他,终于在华山绝岩下望见他与仙人们下棋。
8.恍恍:恍惚不由自主的样子。驾鸿:驾着飞鸿。凌紫冥:升到紫色的高空。这两句写飞游太空的情形。
9.洛阳川:洛阳一带平原。川,平地。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
10.涂野草:沾满了野草。指叛军对人民进行大屠杀。豺狼:指安禄山的部下官员。冠缨:冠,官员头上所戴。缨:冠两旁的带子;人戴冠后,把它结在颏ke下.这里“冠缨”用作动词,意为戴冠结缨。指作官。
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古诗赏析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白话译文
唐朝自开国一百四十多年来,国容赫赫,是何等强盛!东都的五凤楼,远望隐隐,高入云天,巍峨地耸立在洛阳的三川大地。王侯权贵星月一样拱绕着太阳,洛阳城来往的宾客多如云烟。金光闪耀的宫殿内也盛行着斗鸡之戏,蹴鞠运动在京城里广泛举行。他们的举动震动着白日,其气焰可使天气由晴变阴。当权者气势显赫,得意洋洋;失势者永久被弃置一边,不再被重用。唯有像汉朝的扬雄那样的守道之士一心关门著书,草《太玄》以为娱,淡泊自守。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讽托内容上看,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李白在长安时期或被谗去朝之后。也有人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时唐玄宗东幸洛阳,群官从之,达三年之久。
赏析
唐自武德开国至天宝初年,计有一百二十多年。首句“一百四十年”中的“四”字似有误,或谓夸张而言。
天宝年间,唐代进入了史称的“盛唐”时期。表面看当时繁荣鼎盛之极,但统治阶级内部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已呈露盛极而衰的征象,以至酿成天宝十四载(755)的“安史之乱”。此诗以非凡的胆识和巨大艺术概括力,刻画了当时唐王朝外盛内衰的真实面貌。
全诗可分为三段。开篇的四句为第一段,描写唐王朝的威盛。前两句勾勒盛唐赫然辉煌的面貌。劈头一句“一百四十年”,囊括了唐武德开元、“贞观之治”等等一百多年发展的丰富的历史内容;随后“国容何赫然”一句,以赞叹的`语气,发人想象,那唐王朝的国容威势是何等显赫!此为纵写历史,采用虚笔。接下的两句“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则是横写国势状貌,采用实笔。“五凤楼”代指长安都城宫阙建筑。“三川”代唐朝江山。“隐隐”,形容宫阙楼阁掩映层叠,深邃莫测。“峨峨”,形容楼观翅翼巍峨,俯视三川之势。诗人描状唐朝都城雄伟的建筑和虎踞山河的气势,意在突出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唐王朝的威势,使人感受到国容“赫然”的具体形象。这四句诗字字精凝,笔法超绝。诗人先勾勒后特写,虚实相间,纵横交织,气势磅礴;仅用二十个字就刻画出唐王朝百年兴盛的威赫面貌,展现了一幅看来富丽堂皇的历史画卷,其巨大的艺术概括力,令人叹止。
“王侯象星月”以下四句为第二段,描写权势者的腐朽和骄横。前两句写权势者的态相,看那王侯象星月一样骄耀罗列,宾客如烟云一样聚散缭绕,比喻贴切传神,大有尽态尽相之妙。中间两句写权势者的行径。“斗鸡”和“蹴鞠”都是贵族的一种戏乐和玩好。“金宫”和“瑶台”都指唐朝皇帝的宫廷居处。权势者在宫廷以游乐邀取帝王的宠幸。后两句写权势者的气焰。“摇白日”和“回青天”形容权势者气焰之盛。这六句写来,不但层次分明,而且章法上同开篇的四句相补衬,并形成对比。骄横的王侯补衬赫然的国容;腐朽的权势者与辉煌的国势对比,由此揭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本质,隐含了诗人的愤懑之情。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借用扬雄的故事,表露诗人对权势者的鄙视。“当涂”两句出自扬雄的《解嘲》:“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扼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诗人以“当涂”和“失路”对比,意谓一时得宠升官何等快便,不过翕忽之顷,然而一旦失宠,则至于捐弃不用,揭露唐王朝政治的腐败。最后“独有”两句,借用扬雄闭门草《太玄》的典实,表现诗人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汉代的郎官掌执戟侍从,宿卫诸殿门;扬雄曾为郎官,故称“扬执戟”。汉哀帝时,外戚佞臣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汉书·扬雄传》)《太玄》,亦称《太玄经》,模拟《周易》,扬雄著。扬雄不肯趋炎附势,闭门著书,自守高洁。有人嘲笑他,他以《解嘲》作答。这里诗人以扬雄自比,表现自守节操,鄙视权贵。
此诗短短十四句,腾跃跌宕,气势充沛。第一段四句描述唐王朝国容威赫,纵横吞吐,高屋建瓴;第二段六句刻画权势者形象,淋漓尽致,气韵酣畅;最后一段四句抒发诗人对权势者的决绝态度,横眉冷对,托意嘲讽。三段诗一气贯下,笔力雄健,表现了诗人独有的艺术特色。
★ 古风其四十六,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古风其四十六的意思,古风其四十六赏析
★ 古风其十七,古风其十七李白,古风其十七的意思,古风其十七赏析
★ 拟古其十二,拟古其十二李白,拟古其十二的意思,拟古其十二赏析
★ 教学反思十六
★ 正月十六祝福语
★ 十六字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