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illyFox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illyFo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

篇1: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

李广民

为了帮助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国际法》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情况,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日文原版《国际法》著作的有关论述和各个章节的注释及参考文献,对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作简单汇总如下:

一 综合性著作

经过近二百年的积累,日本学者撰写了大量《国际法》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有的深入浅出,适合非法律专业的一般读者阅读;有的著作条例清楚,结构严密,适合法律专业作为教材使用;有的著作重点难点突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论述,适合自学者或备考者使用;有的则属于学术性较强,篇幅较大的论著,适合深造者参考,下面我将分别予以介绍。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行“脱亚入欧”的国策,日本一般民众就有了学习《国际法》知识的热情。1970’s起,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国际化”成为日本时髦的口号,为一般民众了解和学习《国际法》而撰写的著作也大量出版,其中在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以下几种:①田 茂二郎的《国际法讲话》(有信堂,1991年)。这本书因其曾以收音机广播讲座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深受听众喜爱,加之它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简洁而系统地谈论国际法知识,非常适合“国际化”过程中的日本。② 村繁的《国际法初步》(法律文化社,1992年)。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这本书是从初次接触国际法的人的角度,来全面说明国际法的。③高野雄一的《现代国际法》(北树出版,1990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围绕“和平、人权、秩序”等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来阐述国际法。④横田洋三编的《国际法入门》(有斐阁,)。这本书就是以法学部以外的读者为对象而编撰的《国际法》入门书。

法学专业是日本大学最主要的专业之一,绝大多数大学都设有“法学部”。在法学专业中,国际法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由于日本大学教育更强调自由,所以大学教材也就没有我们中国的所谓“统编”之说,日本大学的主讲教师或者单独,或者集体编写教材,供学生选择使用。1990’s以来,日本出版的国际法教材主要有:

(1)高林秀雄 等编:《国际法Ⅰ・Ⅱ》东信堂 1990年出版

(2)藤田久一编:《现代国际法入门》(改订版)法律文化社 19出版

(3)藤田久一:《国际法讲义Ⅰ・Ⅱ》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2、1994年出版

(4)波多野里望 等编:《国际法讲义》(新版)有斐阁 1993年出版

(5)横川新 等:《国际法讲义》北树出版 1993年出版

(6)杉原高岭 等:《现代国际法讲义》(第2版)有斐阁 1995年出版

(7)岛田征夫:《国际法》(新版)弘文堂 出版

(8)松井芳郎 等:《国际法》(第3版)有斐阁 19出版

另外,日本大学推荐使用的英文教材有:

(1)M.Akehurs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7th ed., Allen & Unwin,

(2)I.Brownlie,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4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日本大学虽没有“统编”教材之说,但日本的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资格考试却有大量的国际法内容,为适应这种考试,日本国内也出版了大量适用于自学和备考的著作。另外,日本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教学多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日本也出版了不少适应这部分学生需要的著作。比如香西茂等编的《国际法概说(第3版改订)》(有斐阁 1992年)就以其概括条理简练而著称。而太寿堂鼎等编的《Workbook 国际法》(有斐阁 1980年)顾明词义就是一本典型的应试辅导材料,该书根据国际社会现实,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进行具体解答,使读者省去了组织答案的麻烦。太寿堂鼎等编的另一本书《Seminar 国际法》(东信堂 1992年)和筒井若水的《新・资料 国际法基础讲义》则针对参加讨论班的学生,两者虽都列举了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案例,但前者重点在说明事件或案例本身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法研究应注意的关键点;后者则注重列举相关的国际法文件,从而加深读者对国际法的理解。

从研究角度来讲,田 茂二郎的《国际法Ⅰ(新版)》(有斐阁 1973年)主要从历史的、思想的观点出发,来捕捉国际社会的构造;横田喜三郎的《国际法Ⅱ(新版)》(有斐阁 1972年)则从纯粹法学的立场出发,用规范法学派的观点全面解说的国际法;田冈良一的《国际法Ⅲ(新版)》却以其广博的外交史知识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展开了对国际法的解释。这三人的三本书,因其著者不同的方法和风格,奠定了日本国际法研究的几个主要流派和几大师承,它们的研究,可以称作1970’s前半期日本国际法研究的顶峰。在这之后,高野雄一的《全订新版 国际法概论》上、下(弘文堂 1985、1986年)对国际法的新现象进行了实证性的探讨,对国际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山本草二的《国际法(新版)》(有斐阁 1994年)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重新构建了国际法的体系。这些都可以作为日本国际法研究的新动向。

二 专题性研究

日本的国际法研究虽不能与欧美等西方大国相比,但它们的研究一样积累了大量的成果,这里仅就公开出版的国际法著作分专题简单汇总如下,本综述其他地方提及的这里不再重复。

从国际法的性质及其与国内法的关系方面看,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横田喜三郎的《国际法法的性质》(岩波书店 1944年)和《山本草二还历纪念・国际法与国内法》(劲草书房 1991年)。

日本的国际法一般都把条约法放到较前的位置,日本关于条约法研究,代表性的成果也比较多。其中如:(1)经 冢作太郎的《条约法研究》(中央大学出版部 1967年)和《续条约法研究》(中央大学出版部 1977年)、(2)小川芳彦的《条约法的理论》(东信堂 1989年)(3)高野雄一的《宪法与条约》(东京大学出版会 1960年)、(4)岩泽雄司的《条约的国内使用的可能性》(有斐阁 1985年)。

关于国家主权和国家的承认问题,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1)田 田茂二郎的《国家主权与国际法》(日本评论社 1950年)、(2)田 田茂二郎的《在国际法上承认的理论》(日本评论新社 1955年)、(3)芹田健太郎的《普遍的国际社会的成立与国际法》(有斐阁 1996年)。

关于自决权问题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金东勋的《人权・自决权与现代国际法》(新有堂 1979年)和家正治的《联合国与民族自决权的适用》(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外国学研究所 1980年)。

关于个人在国际法上地位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宫崎繁树的《国际法上的国家和个人》(未来社 1965年)。其中关于外国人管理和难民问题研究的有:(1)本间浩的《何谓难民问题》(岩波新书 1990年)、(2)山神进的《难民问题的现状和课题》(日本加除出版 1990年)、(3)金东勋编的《联合国・外来劳工权利公约和日本》(解放出版社 1992年)、(4)外务省条约局法规课法令研究会编《全订・在我国的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日本加除出版

1993)、(5)坂中英德・斋藤利男的《出入国管理和难民认定法逐条解说》(日本加除出版 1994年)、(6)手 冢和彰的《外国人和法》(有斐阁 1995年)。关于政治流亡者的研究,有宫崎繁树编著的'《亡命与入国管理法》(筑地书馆 1971年)和本间浩的《政治亡命的法理》(早稻田大学出版部 1975年)。关于引渡和庇护方面的研究有:岛田征夫的《庇护权研究》(成文堂 1983年)。

在国际组织法方面,日本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高野雄一的《国际组织法(新版)》(有斐阁 1975年)和家正治等编的《新版 国际组织》(世界思想社 1992年)。其中关于联合国研究的有:(1)《田冈还历纪念・联合国研究(全3卷)》(有斐阁 1966年)、(2)斋藤镇男的《联合国论序说(第2版)》(新有堂 1979年)、(3)福田菊的《联合国与NGO》(三省堂 1988年)、(4)神余隆博的《新联合国论》(大阪大学出版会 1995年)。关于欧安会方面的研究,有百濑宏・植田隆子编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CSCE)1975-92》(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 1992年)和吉川元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CSCE)》(三岭书房 1994年)。

关于领土方面的研究,有山下康雄的《割让领土的主要问题》(有斐阁 1949年)。关于非自治地区的制度的研究,有家正治的《非自治地区制度的展开》(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外国学研究所 1974年)。关于委任统治的研究,有田冈良一的《委任统治的本质》(有斐阁 1941年)。关于越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有加藤一郎编的《公害法的国际的展开》(岩波书店 1982年)。关于日本领土问题的研究,有高野雄一的《日本的领土》(东京大学出版会 1962年版)。

关于航空法的研究,有(1)栗林忠男的《航空犯罪和国际法》(三一书房 1978年)、(2)城户正彦的《空域主权的研究》(风间书房 1981年)、(3)《与侵犯领空有关的国际法》(风间书房 1990年)。日本将外层空间法称作宇宙法,这方面的研究,有(1)城户正彦的《宇宙法的基本问题》(风间书房 1970年)、(2)池田文雄的《宇宙法论》(成文堂 1971年)、(3)山本草二的《围绕广播卫星的自由和限制》(玉川大学出版部 1979年)。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海洋法与日本的关系非常密切,日本的海洋法研究也很盛行,代表性成果也较多。其中包括:(1)《围绕船舶通航权引发的海事纷争与新海洋法秩序 2》(日本海洋法协会 1982年)、(2)高林秀雄的《领海制度研究(第3版)》(有信堂 1987年)、(3)《新海洋法制和国内法的对应 3》(日本海洋法协会 1988年)、(4)小田滋的《海洋法的源流探寻》(有信堂 1989年)、(5)小田滋・栗林忠男的《注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下(有斐阁 1985、1994年)、(6)小田滋还历纪念《海洋法的历史和展望》(有斐阁 1986年)、(7)杉原高岭的《海洋法和通航权》(日本海洋法协会 1991年)、(8)山本草二的《海洋法》(三省堂 1992年)、(9)高林秀雄还历纪念《海洋法的新秩序》(东信堂 1993年)、(10)林久茂的《海洋法研究》(日本评论社 1995年)、(11)高林秀雄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果和课题》(东信堂 1996年)、(12)饭田忠雄的《海盗行为的法律研究》(有信堂 1967年)。

人权问题是日本学者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田 田茂二郎的《人权和国际法》(日本评论社 1952年)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权问题》(岩波书店 1988年)、(2)野村敬造的《基本人权的地域集团保障》(有信堂 1975年)、(3)高野雄一的《国际社会中的人权》(岩波书店 1977年)、(4)阿部浩己・今井直的《Textbook 国际人权法》(日本评论社 1996年)、(5)宫崎繁树编著的《解说 国际人权规约》(日本评论社 1996年)、(6)田博行・水上千之编的《国际人权法概论》(有信堂 年)。

关于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法的研究,有横田喜三郎的《外交关系国际法》(有斐阁 1963年)和《领事关系国际法》(有斐阁 1974年)。

关于国家责任问题的研究有:(1)水垣进的《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论》(有斐阁 1938年)、(2)广濑善男的《国家责任论的再构成――经济和人权》(有信堂 1978年)、(3)山本草二的《国际法上的危险责任主义》(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2年)和《国际刑事法》(三省堂 1991年)。关于外国财产的国有化和征用问题的研究有:冈田良一・田 田茂二郎编的《外国资产国有化与国际法》(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 1964年)和横川新的《国际投资法序说》(千仓书房 1972年)。关于国际司法裁判制度的研究有:《国际裁判研究》(有斐阁 1985年)、小田滋的《国际法院》(日本评论社 1987年)和杉原高岭的《国际司法裁判制度》(有斐阁 1996年)。

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研究有:《皆川还历纪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国际法》(北树出版 1981年)。关于自卫权的研究有:(1)横田喜三郎的《自卫权》(有斐阁 1949年)、 (2)田 田茂二郎的《安保体制与自卫权(增补版)》(有信堂 1971年)、(3)冈田良一的《国际法上的自卫权(补订版)》(劲草书房 1981年)、(4)筒井若水的《自卫权――面向新世纪的视点》(有斐阁 1983年)。关于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有高野雄一的《国际安全保障(法学理论篇165)》(日本评论社 1953年)、高桥通敏的《安全保障序说》(有斐阁 1960年)和神谷龙男的《联合国的安全保障(增补版)》(有斐阁 1971年)。关于维和行动方面的研究有香西茂的《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斐阁 1991年)和西原・ハリソン编《联合国PKO与日美安保》(亚纪书房 1995年)。关于裁军问题的研究有藤田久一的《裁军国际法》(日本评论社 1985年)和黑泽满的《现代裁军国际法》(西村书房 1986年)。

关于战争法的研究有:(1)冈田良一的《空袭与国际法》(严松堂 1937年)、(2)信夫淳平的《战时国际法讲义(全4卷)》(丸善 1941年)、(3)筒井若水的《现代战争法论》(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2年)和《战争与法》(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6年)、(4)大沼保昭的《战争责任论序说》(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5年)、(5)宫崎繁树的《战争与人权》(学阳书房 1976年)、(6)足立纯夫的《现代战争法规论》(启正社 1979年)、(7)广濑善男的《俘虏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日本评论社 1990年)、(8)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日内瓦条约解说Ⅲ、Ⅳ》(朝云新闻社 1973、1976年)、(9)前原光雄的《捕获法研究》(庆应通讯 1967年)。关于中立和永久中立问题的研究,有石本泰雄的《中立制度史的研究》(有斐阁 1958年)、冈田良一的《永久中立和日本的安全保障》(有斐阁 1950年)和伊津野重满的《永久中立和国际法》(学阳书房 1982年)。关于国际人道法方面的研究有:藤田久一的《国际人道法(新版)》(有信堂 1993年)和竹本正幸的《国际人道法的再确认及其发展》(东信堂

1996年)

三 国际法案例研究

日本法学界普遍认为:国际司法判例,不仅应包括国际性的法院依据国际法所做出的判决,而且还应该包括各国国内法院依据国内法及国际法的观点所做的判决。各国国内法院采纳国际法的观点而做出的判决案例,可以在各国汇编出版的案例集中找到。至于国际性的法院所做的司法判例,象常设国际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PCIJ)、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欧洲人权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美洲人权法院(American Court of Human Rights)等著名的国际性法院都公开出版发行各种各样的判例集。在国际上,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International Law Reports因其收录范围广,连续出版时间长而使各国学者深受其益。

日本学者非常重视国际司法判例的研究,出版了大量关于国际司法判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综合研究方面来说,其中横田喜三郎的《国际判例研究Ⅰ・Ⅱ》(有斐阁 1933、1970年),着重对常设国际法院的判决和咨询意见进行了分析,《国际判例研究Ⅲ》(有斐阁 1981年)着重对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的裁决进行了解说。高野一雄编的《判例研究 国际法院》(东京大学 1965年)对截止1963年以前的国际法院的判决和咨询意见进行了说明和分析,波多野里望等人编的《国际法院的判决和意见》第2卷(国际书院 1996年)则对截止1993年之前国际法院的判决和咨询意见原文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田 茂二郎等编的《判例国际法》(东信堂 )则按一般国际法体例,分门别类地将判例编入国际法各章,首先说明事件的梗概,然后介绍了判决的要旨,最后还指出了学习、研究该判例应注意的问题点及参考文献,无论对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皆川 光的《国际法判例集》(有信堂 1975年)全文翻译了国际法院的一些重要判决和咨询意见,宫崎繁树编的《基本判例双书国际法》(同文馆 1981年)对国际法院、国内法院的判决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解说,田田茂二郎等编的《Casebook 国际法(新版)》(有信堂 1988年)则对各种各样事件的事实、判决及咨询意见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并指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地方。从国际司法判例收集的角度看,中川淳编的《增补 判例辞典》(六法出版社 1986年)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

分专题对国际司法判例进行研究,是日本学者的研究特色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波多野里望・筒井若水编的《国际判例研究 领土・国境纷争》(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9年)和《国际判例研究 国家责任》(三省堂 1990年)。特别是前者,其中分析了20世纪以来仲裁法院、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1975年之前)裁决的与领土・国境纷争有关的几乎所有案例。其次是日本国际法事例研究会根据外务省资料,对日本的国家行为所做的系列研究:《国家承认》(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庆应通讯 1983年)、《国交再开・政府承认》(庆应通讯 1988年)、《领土》(庆应通讯 1990年)和《外交关系・领事关系》(庆应通讯 1994年),这些用以日本的外交实践为例,对了解日本在国际法上的立场非常有用,更值得注意。还有象宫崎繁树等人编的《国际人权规约先例集――规约人权委员会决定精选》第1集、第2集(有信堂 1989、1995年)虽不能称作判例,但它重点翻译了人权委员会针对个人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做申诉而发表的重要见解,不能不加以重视。

除了上述研究外,日本学者还专门对日本国内法院所做的国际司法判例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祖川武夫等编的《日本法院的国际法判例》(三省堂 1990年)就集中收录了日本国内法院所做的与国际法有关的判例。为加强对日本的国际司法判例的研究,日本学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日本国际法判例研究会”的学术组织,该组织不仅经常在日本国际法学会主编的:《国际法外交杂志》上发表总题为《日本的国际法判例》的系列文章,而且还建立有专门网站,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另外,为使更多的人了解日本的国际法判例,日本学者还将日本国内法院判决的与国际法有关的案例收集起来,以英文出版:

Shigeru Oda & Hisashi Owada (eds.), The Practice of Japan in International Law 1961-1970,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2

Shigeru Oda & Hisashi Owada (eds.), The Practice of Japan in International Law 1971-1975 ,Nijhoff, 1993

四 工具书

日本出版的国际法方面的工具书可以分为国际条约集、国际法资料集、国际法辅助图书及辞典等。

19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习惯法典化步伐的加快,在整个国际法中,作为成文法的国际条约开始占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调整国际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法规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国与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以条约形式确认下来,多边国际条约和双边国际条约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许多国际习惯法也都编入各种条约。这样,条约就成为最重要的国际法渊源和依据。学习国际法,也就自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条约。为此,日本出版了几种用于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条约集,法学专业的学生上国际法时,常常与教材配套使用。

其中山本草二等编的《国际条约集》(有斐阁),因其几乎全文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条约,而受到大多数读者的青睐,该条约集现在几乎每年重版。田 茂二郎等编的《Basic 条约集》(东信堂 1997年)除了收录有条约外,还收录了联合国的一些决议和日本相关的一些国内法,颇具特色。小田滋等编的《条约集解说》(三省堂)因附录了条约和国际法用语的解说,以及国际法院判例的概述和一些相关图表,截止1997年第7版已正是发行了。池田文雄等编的《主要条约集》(邦光堂)也因附录了条约当事国一览表而受到读者喜爱,截止1994年第2次改订版也已正式出版发行。

除一般的条约集外,日本还编辑出版有各种专题性条约集。如:高野雄一等编的《国际经济条约集》(有斐阁 1983年)、香西茂等编的《国际组织条约・资料集》(东信堂 1986年)、藤田久一等编的《裁军条约・资料集(第2版)》(有信堂 1997年)、地球环境法研究会编的《地球环境条约集(第2版)》(中央法规出版 1995年)、国际女性法研究会编的《国际女性条约・资料集》(东信堂 1993年)和田田茂二郎等编的《国际人权条约・宣言集(第2版)》(东信堂 1994年)等。

在美国等国的法学院,有一种被称作是casebook的资料集,老师讲课的时候,常常与教材配套使用。1990年以来,美国出版的这类资料集的代表有以下几种:

B.E. Carte and P. R. Trimbl

e, International Law, Little, Brown and Co., 1991

D.J. Harri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Sweet and Maxwell, 1991

L. Henkin, R. Pugh, O. Schachter and H. Smit,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3rd ed., West Publishing Co., 1993

B.H. Weston, R.A. Falk and A.A. D’Amato, International Law and World Order: A Problem-Oriented Coursebook, 2nd ed.., West Publishing Co., 1990

日本起初直接借用这些资料集辅助教学,后来自己也编辑出版这样的资料集。这些资料集大多按照国际法的体例,将相关的判例、相关的学术论文精华和有关条约的条文,一并收录其中,对学生加深对国际法的理解很有帮助。但由于这种资料集涉及到大量的著作权问题,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现在已正式出版的这类资料集以东京大学教授大沼保昭编的《用资料解读国际法》(东信堂 1996年)为其代表。

除应对考试的教学辅助图书外,日本还出版有大量帮助读者学习国际法的归纳性汇总性图书。首先是将国际法的重要项目,作成各种图表,将各种要点进行分类整理,这样的图书主要有:经 冢作太郎的《图解国际公法(补订版)》(立花书房 1982年)和西井正弘编的《图解国际法》(有斐阁 )。其次是对国际法主要项目和基本观点进行汇总,这样的图书主要有:植木俊哉的《基本论点 国际法》(法学书院 1995年)、坂元茂树的《Seminar 国际法》(法学书院 1997年)和田 田茂二郎等编的《New Handbook 国际法(第3版)》(有信堂 1996年)。第三是对国际法、国际关系基本事项进行解说,这样的图书主要有:奥胁直也等编的《国际法Key Word》(有斐阁 1997年)和初濑龙平等编的《国际关系Key Word》(有斐阁 1997年)。

从辞典角度讲,日本不仅出版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百科大辞典,也出版有法学方面的大型辞典。象鹿岛出版会出版的20卷本《社会科学大辞典》(鹿岛出版会 1968-1971年)、日本评论社出版的《新法学辞典》(日本评论社 1991年)和有斐阁出版的《新法律学辞典》(有斐阁 1989年)就收录了大量国际法方面的词汇。当然日本也出版有国际法方面的专门性辞典,其中最有名是日本国际法学会编纂的《国际关系法辞典》(三省堂 1995年),这本辞典因其收录词汇量大,解释详细,成为了解日本国际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此前该学会出版的《国际法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在1985年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另一本《国际法辞典》(有斐阁 )是筒井若水等人所编,这本辞典因其理论性强,内容适中也深受欢迎。

五 国际法文献查找的方法

严谨、认真是日本人的特点,在研究中重视资料是日本学者的传统。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献综述就是利用手头的一些日文原版教材的注释和附录的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加工而成的,虽不能含盖整个日本国际法的研究,但至少可以反映其轮廓。正因为有这个特点,日本学者一般也主张,作为初学者或者查找文献的第一步,最常用的方法是顺藤摸瓜法,即从正在阅读的文献中查找相关文献。当然,按照这种方法,肯定会有一些遗漏,但只要在此基础上,找到第一步发现的文献,然后继续用这种方法,这样不断摸下去,会找到绝大多数文献,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如果要继续深入研究,就应该使用以下各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各类论文索引,通过论文索引,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发表的论文的题目、作者及其刊登的时间、期刊名。国际法方面常用的专业论文索引有:(1)国际法学会和外务省条约局合编的《国际法及国际私法论题汇辑》,该索引收录了1979年以前日本发表的论文、书评等。(2)《27年间有关国际法方面的杂志文献目录》和《间有关国际法方面的杂志文献目录》,这两本索引将1947-1984年间日本发表的国际法方面的论文按事项分门别类地列出,对学习和研究国际法非常有用。(3)日本国际法学会主编的《国际法外交杂志》每卷第2号都会刊登《主要文献目录》,它可以视作上一年国际法方面的论文著作索引。(4)《法律时报》每年的12期会刊登一篇叫做《学界回顾――国际法》的综述文章,这里会列举一年来日本所发表的国际法方面的论文和著作。(5)第一法规出版编辑的《法律判例文献情报》(月刊)也是查找国际法文献的很好工具。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国会图书馆制作的《杂志记事索引》是非常方便的论文检索工具,日本各大学图书馆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可以利用。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图书馆情报检索工具检索所需要的国际法文献。由于文献数据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大多数图书馆都配备有非常方便的计算机检索工具,这些工具为读者提供了多种方便的检索途径。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书店、出版社的网站,来检索所需要的文献。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类文献。尽管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准确性也没有保证,但日本学者仍对利用互联网收集文献资料抱有极大的兴趣。指宿信等人曾专门编写过一本叫做《有益于法学的INTERNET》(日本评论社 1996年)的书,久松佳彰等人也专门写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利用INTERNET》(参见岩田一政等编的《国际关系研究入门》东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的论文。其实,查找国际法方面的文献,目前日本可利用的网站并不多,我们可以通过日本大学法律方面的网站链接到国际法方面的网站,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到一些网站,由于网站变化比较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网址。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献综述中对近两三年的文献可能多有遗漏,望读者见谅。

主要参考书:

[日]田 田茂二郎等编:《判例国际法》上・下 东信堂 20

[日]西井正弘编:《图解国际法》有斐阁 19

[日]高野雄一:《教养国际法》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1年版。

[日]金泽正雄:《国际法入门》中央经济社 1984年版。

[日]宫崎繁树:《国际法纲要》成文堂 1984年版。

[日]波多野里望、小川芳彦:《国际法讲义》有斐阁 1982年版。

[日]关野昭一:《国际法概论》大成出版 1978年版。

[日]田 茂二郎:《国际法讲义》有信堂 1978年版。

篇2: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一)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三、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篇3: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往往是同学们比较困惑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的误解。不少同学把文献综述写成是论文的梗概或缩写,也有些同学是干脆罗列文献充数,个别同学甚至是在论文完成以后再开始文献综述的写作!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为此专门写就此篇短文,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献”性

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里面,进行“从观点到观点”的调查研究。

(二)“综”合性

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

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

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这一领域就是本科学生所欲写作论文的领域。通常这一领域是比较狭隘的,以便于集中精力,搜集资料。

其次,明确写作的顺序。如可以按照文献产生的时间顺序,文献之间的逻辑顺序(某学术观念或理论的定义、性质、作用、价值等),或以学者,即文献作者的重要程度顺序等。

第三,阐述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理由。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不同学者观点的对比。实际上找出观点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冲突,通常比发现不同学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要更加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意义,因为这可以积极地促使作者去思考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更要对该领域问题的历史学的渊源的探究和说明。

第四,结语。学术观点之间的谱系学线索的梳理,以及必要的该学术问题进一步观点或理论的展望。说明已解决的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五,参考文献附录。写明主要搜集了哪些文献资料。

此外,具体形式格式,如摘要、关键词、注释等同一般论文的要求,并不因为是文献综述而有所降低。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一般包括确定领域,搜集资料,归纳整理,简要分析概括,成文等几个步骤,与一般论文写作差不多(写作文献综述,可谓是论文写作的预演!)。这里不再赘述。

三、文献综述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本科生来讲,写作文献综述主要是为了:

(一)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是给自己看的,是下一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必需(对于学院的要求学生只能遵守,从这一点来说,文献综述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撰写的),不可或缺。不了解,或不充分了解(仅仅搜集和物质性的占有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前人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开始自己的写作?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能写好文献综述,自然写好论文也就无从谈起。

(二)熟悉论文写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

文献综述表明了学术继承性的一面。文献综述可以反映论文写作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论文写作的质量。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是真正的好论文,通常只需要看一下参考文献就可以大致确定了。在现实中写作论文不一定要首先写作文献综述,通常只需要作者在脑中有一篇文献综述就可以了,未必要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而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这是一种正规的学术训练过程。现在写文献综述,是为了将来直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实际上有些大家有时甚至可以不打草稿,一篇短的文章直接一挥而就!)做的准备。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的能力,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献综述可谓是学科研究史,如某一特定领域法学史的探讨。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中国法学史,中国民法学史,以及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文献(通常在学术期刊的年终一期都有这样的文章)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篇4: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23.1%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6.9%,校办30.2%,民办48.3%(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2010.9;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2009.6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2;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4期。

篇5:文献综述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篇6: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

作者 西北x大学x学院20xx级班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10.5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1.25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pp.26~28.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附注: 专著的一般顺序为:作者名,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1、页码不作要求,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写上

2、标点符号都按照以上示例;如果有两个作者以上的,作者之间用顿号;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之间不加标点符号;作者名和地名后用冒号,其他中间一般用逗号,句末加句号;如果图书上只有主编人的,如第二个,需要在人名后加主编两字。

3、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要大写,作者后面用逗号,地址后面用冒号,书名用斜体并加粗;英文的就应该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按照上面第三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写。

4、如果为译著,请参照示例[4] 格式调整。

(二)期刊的著录格式

[5]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海关监察系统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第3期。

[6]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l993 (3), pp.23-24.

附注:

1、注意文章名用引号,后面的期刊名(或图书名)用书名号。

2、英文的格式:文章名用引号,无需斜体;后面的期刊名(或书名)加粗斜体。

(三)报纸的著录格式

[7] 李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人民日报,203月20日,第2版。

[8]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New York Times, July 9, 1984.

附注:

1、报纸名不加符号,文章名仍加引号。但是报纸一定要把日期加上。

(四)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9] 张佐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主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10] R Odoni,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 In: Smith Gorge ,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 Berlin: Springer Publishing House, 1987, p.269.

(五)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11] 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阅读时间:年2月22日).

附注:电子文献的格式如上,一定要把具体的网址和阅读时间标注出来。

(六)法律条文

法律一般不列入参考文献,但是如果在文章中引用或者需要解释的可以在脚注中标注,标注就必须标注具体。

参考文献的核对

(1)参考文献格式是否合乎上述要求?著录项目是否齐全,有无缺项?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2)正文引文与参考文献表是否对应?

(3)外文应大写的字母是否按规定大写?外国人名是否合乎规范?文章名是否加了引 号?,书名、刊物名是否用了斜体?

(4)标点符号是否合乎标准规定?

二、脚 注

脚注整体格式

【字体】中文:小五,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9号字体;

【行距】单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①”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页码】中文:第х-х页,如第16-17页。 英文:pp.х~х,如pp.5~8, 单页用pх,如p19.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要求】10(含10个)以上

具体详细的标注方法同参考文献,但是必须标注出具体的页码。如:

①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43-44页。

② Linda S Beltran, “Reverse logistics: Current trend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mmercial world.”Logistics Spectrum, 2019, Vol.36 (3): pp4~8.

篇7:文献综述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篇8: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解: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1500字。大约4000字左右。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一、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二、主要内容

(1) 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 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篇9: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3. 作者: 五号、居中,专业: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1.25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2.54cm;左、右:3.17cm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明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 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排列在文 末。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 补充说明,排印在该页页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 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字加圆圈右上角标注。

(6)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 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 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 比如,在引用第25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换句话说,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 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 注同一个序号。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 始连续编序号。例如,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 1;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2;……。

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 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 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 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 不做为上角标),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 “文献”两个字。

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 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9.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顺序编码制)。

(2)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 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4)所列的参考文献均须在正文中被引用过

(5)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主要包括内容: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准].版本(第一版不标注).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其中, 文献类型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期刊

著录格式为:[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外文可缩写),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著录格式为:[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报纸

著录格式为:[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要求:

1. 字数:不少于5000字。

2. 选题,难易适度、大小适中,符合本专业学科的发展需要;

资料收集,能够根据课题任务,拟定检索标识、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运用检索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结论科学;

论文整体质量,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理通顺、总体结构完整;

论文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3. 如果出现雷同作业均按零分计。

国际法论文

国际法专业论文

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国际法

文献读后感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教学相长论文文献

研究文献范文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