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万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万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篇1:《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

因为对于翻译这门手艺充满了憧憬,就买了一堆北外上外考研指定用书回家研究,中式英语之鉴就是其中一本,读完有些思考想跟大家唠唠。平卡姆老师在这本书中用的英语不是很难,单词平均难度在专四和专八之间,过了专四或者六级的人看应该会比较有收获,在“学习区”内,所以推荐一下这本书。

作者写中式英语之鉴是为了纠正一些中国人运用英语时错误的不地道的表达,那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宗的英语。

在这本书中所倡导的正宗的英语无疑指的是简明英语,特点是”direct, simple and clear”.下面是简明英语的起源(摘自百度)。

“简明英语是由查尔斯·凯·奥格登发明的只有少量单词的英语,他的书简明英语--规则和 语法的.一般约定里对此有所描述。

奥格登说过:学习英语要七年,学习世界语要七个月,而学习简明英语只要七周。简明英语用于公司在国际上使用的书籍,短期内对学生进行基本英语教学。

奥格登不使用重复意义的单词,而且需要所有国家都适用这些单词。他利用大规模的测试和调整来得到这些词汇。在语法方面,他也做了简化,但是保留了英语通常的用法。”

在后面的发展中,简明英语在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上有了长足发展。简明英语无疑很适合用在商业上;而法律英语为了保证条款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一般冗长复杂,如一个含义要用两个甚至三个同义词来表示,在现在重视效率的社会渐渐向简明方向发展不足为奇。

但是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个语言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自然是有诸多不同,而且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在我看来简明英语的诸多规则只能算作是一种风格,一种在近代社会被提倡的风格。而我们在翻译或者写作时应依具体文本的需求和受众的需求适用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倡导每种文本都用一个风格。口语和书面语明显不同,书面语中,用途不同时风格也应做相应的改变。比如文学和非文学就有很多区别,文学讲究陌生化,要得就是一种朦胧的,”transparent”的感觉,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引人遐想有更多解释空间,而非文学为了交流方便,自然不会太晦涩难懂。非文学中又可以分很多类,商务性文本、法律性文本、政治性文本。比如政治性文本,你的翻译是为了让英语国家的人明白,就要模仿英语国家中的政治性文本的写法。但翻译这种文本的一个困境是:译者害怕丢失一个词就丢失了一个意义,不敢随意添加修改,所以偏向直译。其实也是很无奈。

一个语言中什么说法能不能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是怎么说的,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大多数受众明白。比如clinch现在虽然被认为是不符合语法,但有些时代中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当时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种情况下,”non native speaker” 就很吃亏,因为没有大环境让你了解其他人都在怎么说。

我认为在这里,中式英语中最应该摒弃的无疑是you can you up这类说法。当然这个是有点太low了,相信有点英文素养的人都不会犯。接下来要摒弃的就是不常见说法,也就是本书中part one所强调要纠正的。然后对于part two中少用名词多用动词、少用被动多用主动这类型风格类的倾向,我认为就要依文本需求和受众需求来定了,如果一个文本十分正式,翻译的很直白自然也是不合适的。

篇2:《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

首先这是一部好书,不仅仅讲述了中文翻译成英文中常见的错误,更揭示了英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此书的脉络。

这个唯一的中心就是“表意清晰”。本书提出的所有注意事项,所有窍门方法均以此中心为目的。英文十分重视文字能”正确“、”简单“、”唯一“地反映作者意图,绝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表意清晰”的要求指的不仅是“understandable”,也不只是“easy to understand”,而是“must be understood”。句子,文章应尽量节省读者阅读的心力,不需要读者有意识地去分析句子结构,而在字面含义上不给读者留下任何被误读空间。

围绕这一个中心,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简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成分。任何多余的单词,句子成分都可能带来误解和歧义,都可能模糊句子的主干,都可能增加读者阅读的心力。由这个“能省则省”的原则出发,作者提出了几个要求:

1、应去掉句子不表实际含义的虚词,动词。

2、应去掉不必要的.修饰。

3、应去掉不必要的重复。这样在作者有意使用重复时,才能引起读者的重视。

另外一个原则是“关系”:必须尽可能体现出句子成分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化之。英文中依靠词语,短语之间的关系来表达逻辑含义,句子主干。读者理解了这个关系,剩下的无非是查字典的工作。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反对用名词去修饰名词,因为名词是“静止”的。不能合理表达词与词的关系。使用动名词,形容词,介词能够方便让读者判断句子的语法结构。personnel and materials transfer center 绝对没有 center for the transfer of pesonnel and materials 好懂。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强调代词应该靠近其所指代的对象。利用词与词之间的距离来表明词之间的关系,利用词的位置来表明句子强调的重点。要特别警惕“悬空”的修饰词,代词,修修饰语都必须有根,有读者非常容易找到,不会被误解的根。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突出了对偶排比结构的重要性。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并不仅仅给读者带来音韵和视觉上的美感,更是通过这种形式上的“重复”突出了这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应该放在一起理解。

好的英文写作准则同好的设计准则是相同的。“惜词如金”的风格同时下大为流行的“极简主义”有暗合之处。而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亲近,对齐,对比,重点”这些设计准则。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摆布的是图案和颜色;在英文写作中,写作者摆布的则是单词和句子。目标都是力求创作者“想说的话”让向听众更容易“听懂”。

原则好记,写来短短几句,但是仅仅知道原则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和好的句子不能只根据原则按图索骥,也不可能下笔有神,一蹴而就,而需要在实践中不停的打磨和淬炼。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顿悟”法门,只有“渐悟”一途,与君共勉。

篇3:《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

这书很好,光是北外高翻学院的考研指定用书就够吸引人眼球了,目前只看了二分之一,发别一下个人观点

1、和很多大牌翻译书类似,里面的句子政治性太强。当然了,毕竟跟作者的工作经历有关。如果例句的选择可以题材更加广泛就好了,因为可以有幸翻译政府文件的人太少太少了

2、作者的英文讲解很生动,很到位,但说实话,有些章节的核心内容其实很简单。那些语法是中国学生从高中就开始狠抓的,没有必要讲得太多。该明白的人,早都自己弄清楚了。如果有的基本语法还不懂的,看这本书就是浪费了。

3、中式英语,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词汇问题。如果这本书在vocabulary可以加大些比重个人觉得更好。

4、最后,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有点疑问,就是作者一直在强调concise,但其中有些方法和有些英文写作书的指导大相径庭,希望在本书看完后可以有更好的领悟。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个人认为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看此书可能收效不大。

篇4: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之鉴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之鉴

1. 茶树在这片山地上长得很好。

〔误〕Tea trees grow well in these mountain fields.

〔正〕Tea grows well in these mountain fields.

注:“茶树”、“果树”等在翻译成英语时常常省略tree,因为这些词本身就包含“树”的意思。如orange(橘子树),banana(香蕉树)等。

2. 淡季生意不好做。

〔误〕It's hard to do business in light seasons.

〔正〕It's hard to do business in slack seasons.

注:“淡”在英语中往往不用light表示。又如:“淡茶”(weak tea),“淡水”(fresh water)。

3. 这可是件大事啊!

〔误〕This is a big thing!

〔正〕This is an important matter!

注:big thing是指体积大的东西,而“大事”是指“重要的事情”,它也可以用big issue来表达。随意中文的“大”不一定对应英文的.big。如:“大雾”的表达就是thick fog。large则表示一个无体总的宽度和数量,有广阔和众多的意思。

4. 该停机检查故障了。

〔误〕It is time that we stop the machine and find the trouble.

〔正〕It is time we stopped the machine and found the trouble.

注:it is time that…表示“是……的时候了”,其后的从句应采用过去时态,这是虚拟与其的要求。

5. 今天我要到叔叔家拜年。

〔误〕I'll go to visit my uncle and say “Happy New Year” to him today.

〔正〕I'll pay a New Year call to my uncle today.

注:“拜年”用英文怎么说一定难倒了好多人。第一句译文不是不对,而是没有后一句好。“拜年”还可以被说成wish sb. a Happy New Year,如:Auntie, we've come to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阿姨,我们来给您拜年了。)

6.近几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长很快。

〔误〕For the latest couple of years the thir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正〕For the latest couple of years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注:“第一产业”是the primary industry,“第二产业”是the secondary industry,但“第三产业”不是the third industry,而是the tertiary industry。其实tertiary与third是同义的,都是“第三”的意思,这样用只是约定俗成。另外,“第三产业”还可以说成the service industry,因为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

7. 适当保持低调是维护好的公众形象的窍门。

〔误〕To keep an adequately low tone is a tip to maintain good public impression.

〔正〕To be adequately low-keyed is a tip to maintain good public impression.

注:tone指“音调“或“口气“,是实指。如:She always speaks with a rising tone.(她讲话总是用升调)。而这里的“低调”是“不张扬”的意思,应用low-keyed 或low-key。如:The wedding is a very low-key affair/The wedding is very low-keyed.(婚礼办得很低调)。

篇5: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

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 如何写地道的英文

请访问:

bbs.24en.com/read.php?tid=12970&fpage=&toread=&page=1

中国英语学习论坛  5460 友情提供

中国英语学习网 总编  周玉亮 先生 隆重推荐

Sources:

1.《中式英语》 戴丹妮 主编

2.《翻译的技巧》 钱歌川 编著

3.《汉英词语翻译漫话》 陈忠诚 著

4.《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张道真 编

5.《汉译英一语多说300例》 钱冠连 编

6.《英语惯用法大词典》 王福祯 徐达山 主编

7.《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 赵振才  编著

8.《实用英语正误词典》本词典编写组 编

9.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Compiled and Edited by Harold Wentworth and Stuart Berg Flexner

部分精彩

01.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象拖着的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curse。英语的 comet 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 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 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0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正] Tastes differ.

注:Tastes differ/vary 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 No dish suits all tastes 或 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 等。《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23课的标题是: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表达的很生动。 总之,应采取意译。

03.他一向嘴硬,从不认错。

[误] He has always got a hard mouth and never admit a fault.

[正] He never says uncle.

注:say (cry) uncle: to give up or in; to surrender; to admit defeat. Mainly used by boys, as when fighting。主要是男孩们打架时的用语,当一方想制服另一方时,就用命令的口气说:“Say uncle!”这时,有的孩子为了表示不服输,就是不说。后来,say uncle 就成了“服输”的代名词,而 not say uncle 就相当于“嘴硬”了。

04.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误] 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正] The teacher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注:中国人喜欢说“嘴甜”,但 honey-lipped 更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

05.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拍老师的马屁。

[误] The student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

[正]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licks the teacher's boots.

注:以前在欧洲,臣民见到国王与王后往往要葡匐到在,亲吻他们的靴子。后来,人们将 lick the boots 引申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讨好某人”,它与汉语的“拍马屁”含义一样。在美国英语中,“拍马屁”还有另一种说法,即 polish the apple,它典出以前的学生用擦亮的苹果来讨好老师。

06.你听说了吗?迈克把他的女朋友给甩了。

[误]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正]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dumped his girlfriend.

注:break up with sb. 虽然表示“与某人分手了”,但并没说明是谁先提出来的。而 dump 的原意指“倾倒垃圾”,用在这里则表示像倒垃圾一样地甩掉。

07.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误]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

[正]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注:形容词作为修饰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用,但使用的先后次序却有所不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遵循“靠近原则”,即越能说明本质属性的修饰词越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当从这一点看不出区别时,就靠词的长短来决定,短的在前,长的在后。原文中最能说明“国家”本质

篇6:英语翻译技巧之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翻译家Peter Newmark指出:“He (one who writes or speaks in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caught’ out every time, not by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 which may well be wi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

(讲或写外语的人,很容易被讲本族语的人识别出来,他们不是通过语法,因为其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本族语人还要好;也不是通过单词,因为其词汇量可能很大;而是通过他所用的词汇搭配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为讲本族语的人所接受这一点而判断出来的)。Newmark这里所说的,也就是汉译英译者最应该努力克服的中式英语。曾在外专局工作多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曾对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Pinkham 2000:1-4)。将“经济发达国家”译成“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一小撮捣乱分子” 译成“a tiny handful of troublemakers”都是我们常见的典型的中式英语。因为“developed countries”,本来就是指“经济发达国家”,而“a handful of” 本来就是指“一小撮”,译文中所添加的“economically”“tiny”都是十足的画蛇添足。在英语中,这些“多余的词”显然与其所修饰的成分构成了“语义重复”,而为讲英语的本族人所难以接受。

如果说,“语义重复”式的中式英语,一经点破,能够或者容易为译者所识别和接受的话,“语义冲突”式的中式英语,即使教师(尤其是母语为汉语的翻译教师)指出,却难以为汉译英学习者所信服。比如,学生将“学习知识” 译为“study/learn knowledge”,“犯错”译为“commit a mistake”,老师指出这样译不妥。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会问“为什么可以用“acquire knowledge”而不可以用“study/learn knowledge”?为什么可以用“commit a crime”而不可以用“commit a mistake”呢?对于以上问题,只用在英语中习惯上如此这样的解释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在以后的翻译中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判断这样的译法是不妥的?怎样译才是自然、地道的英语呢?

政商之鉴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清官之念》

鉴史问廉《制度之重》观后感

鉴画随笔

中式婚礼讲话

中式结婚典礼主持词

中式婚礼主持稿

中式婚礼策划案

中式婚庆主持词

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式英语之鉴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