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赵将括母原文及翻译(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肖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赵将括母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
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是他旳封号。
②孝成王:赵国旳国君。
③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④事:侍奉。
⑤身:亲自。数(shǔ):计算。
⑥宗室:王室贵族。币帛(bó)。
⑦受命:接受任务。
⑧朝:使朝拜。
⑨用在动词、名词后,相当于“......旳人”
10随坐:受到连诛。
11不(fǒu):同“否”。
12卒:最终 。
13诛:杀死。
14日:每天。
15时:当时
16遣:派遣
17.事:通“侍”,侍奉,指嫁给。
18.友:结交为朋友。
19.置:放弃。
20.仰:抬头
21.上书,书:进谏
二,参考译文
赵国旳大将、封为马服君旳赵奢旳妻子,是赵括旳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旳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旳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旳父亲时,孩子旳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旳奉禄供养旳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旳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旳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旳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旳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旳人;赵王所赐赠旳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旳合宜旳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旳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旳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旳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旳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旳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旳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旳。”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旳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刘向《列女传》)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时。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而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就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而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而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括将母译文
【原文】
赵将之妻,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的的妻子,是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命令代替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上使外将兵
B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C 愿王勿遣 愿终守之,弗敢易
D 故卒不加诛 骑千余,卒数万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东向而朝军吏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吏无敢仰视之者 念无与为乐者
D 王以括母先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奢为将时,常打胜仗,不顾家事,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深得将士喜爱。
B 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惜赵王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C赵王之所以任赵括为将,与他父亲是名将赵奢有一定关系。
D 赵奢父子对待将士不同,对待钱财不同。因为用心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和结尾
1、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2、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__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3、宽容
开头: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4、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5、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烈女传·赵将括母》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
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是他的封号。
②孝成王:赵国的国君。
③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④事:侍奉。
⑤身:亲自。数(shǔ):计算。
⑥宗室:王室贵族。币帛(bó)。
⑦受命:接受任务。
⑧朝:使朝拜。
⑨用在动词、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10随坐:受到连诛。
11不(fǒu):同“否”。
12卒:最终 。
13诛:杀死。
14日:每天。
15时:当时
16遣:派遣
17.事:通“侍”,侍奉,指嫁给。
18.友:结交为朋友。
19.置:放弃。
20.仰:抬头
21.上书,书:进谏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父时为将(经常)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1.当时2.派遣3.侍奉4.自己按5.终于6.……的人
二、AB
三、A
四、D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括文言文翻译
赵括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1)少时;小时候。
(2)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3)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4)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5)难:驳倒。
(6)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7)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8)赵:赵国。
(9)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10)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1)坑(kēng):活埋。
(12)尝:曾经
(13)卒:步兵,士兵
(14)将:使……为将,使动用法
(15)佯:假装
【翻译】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堆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