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游庐山五老峰,游庐山五老峰吴筠,游庐山五老峰的意思,游庐山五老峰赏析(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onmomomom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游庐山五老峰,游庐山五老峰吴筠,游庐山五老峰的意思,游庐山五老峰赏析 -诗词大全
游庐山五老峰作者:吴筠 朝代:唐 彭蠡隐深翠,沧波照芙蓉。日初金光满,景落黛色浓。
云外听猿鸟,烟中见杉松。自然符幽情,潇洒惬所从。
整策务探讨,嬉游任从容。玉膏正滴沥,瑶草多
艹丰茸。
羽人栖层崖,道合乃一逢。挥手欲轻举,为余扣琼钟。
空香清人心,正气信有宗。永用谢物累,吾将乘鸾龙。
游庐山五老峰作文500字
去年年底的一天,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们全家要一起去庐山游玩,这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我迫不及待的准备好行李,出发那天晚上7点30分,我们和爸爸的同事会合,登上了去庐山的火车。
第二天,我六点半就起来了,登上旅游车,车子带我们到半山腰,剩下的路就要自己走了,走到含鄱口,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在含鄱口眺望五老峰,五老峰的周围缠着一圈云雾,五座山峰若影若现,就像山漂浮在云彩上一样,恍若仙境。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座山峰由于像五位老人并坐,所以叫五老峰。仔细一看,这五座山峰有的像诗人吟咏,有的像武士高歌,有的像渔翁垂钓,有的像老僧盘坐……
下午,我们去登了五老峰,我看见同行的人都陆续从我身边走过,我想:我可不能比他们逊色。也拼命地往上爬起来。远处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高山千姿百态,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近忽远。我一路上兴高采烈的',一边走还一边向同伴扔雪球。第二峰有个亭子,我眺望着远处的山峦,影影绰绰的,真是太美了。第二、三峰之间的岩缝中长着著名的庐山松。第三峰最险,那岩石如同刀削斧劈。第四峰最高最美,是看日落的好地方。真不愧是“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庐山一游使我体会到了庐山雄、奇、秀、美。这短暂的三天像刚开始就结束了一样,但我相信它将永远留在我最美好的记忆中。
唐代: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注释
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
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作者: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2。
九江秀色可揽结3,吾将此地巢云松4。
注释:
1.诗题“望”一作“登”。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2.《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3.揽结:采集。
4.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诗人把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的金芙蓉,形象生动别致。《唐宋诗醇》云“纯用古调,次句亦秀削天成”。
《望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它坐落在庐山的东南面,因山势险峻,五峰相连,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唐宋诗醇》云:“纯用古调,次句亦秀削天成。”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 “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登庐山五老峰翻译赏析
《登庐山五老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前言】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注释】
⑴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⑵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⑶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
⑷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翻译】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赏析】
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注释
⑴登:一作“望”。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绵亘二十五公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理想的隐居之处。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岭相连组成的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⑵金芙蓉:莲花的美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四十》:“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⑶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秀色:优美的景色。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揽结:采集、收取。明文徵明《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⑷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五老峰:庐山峰名,山势险峻,因五峰相连,形似五位老人,故名。
削出:形容山峰峭拔。
金芙蓉:形容峰的秀丽和它的金黄颜色。
九江:传说长江流经今湖北、江西一带时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称为“九派”。九江得名亦由此而来。这里是泛指庐山周围。
揽结:采取的意思。
巢云松:在白云松树间巢居,即隐居。李白曾在屏风叠筑室隐居。
参考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要在这里巢居,以云松为家。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详。根据诗的内容推断,似为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游览,隐居五老峰下时的作品。詹锳在其《李白诗文系年》一书中,把这首诗列在诗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游襄阳、上庐山时所作;也有人认为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
简析
庐山五老峰高峻峭拔,好像削出的金芙蓉耸立在天际,登临其上,九江一带的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好像可随手采取一样;这里的风景如此美好,我将筑舍在这里隐居。描绘五老峰及从五老峰远观之景色,俨然一帧尺幅百里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赏析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先用朴素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介绍了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紧接着,诗句如异军突起,托出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实为飞来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气势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
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点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视觉形象。“削”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青天削出金芙蓉”,从观望角度而言,当为由下向上仰望所见,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时所见。登临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九江在庐山下,这种由上望下所见的九江秀色,当为第二景。镜头的转换,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也使得诗调由高转低,诗人的情绪由涨到落。
既然有如此美好的处所,那么,政治上处处碰壁,饱经磨难,倍受世人冷眼,壮志消沉,又素怀隐居之志的`诗人自然就把它当成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吾将此地巢云松”一句也就随手拈来,天衣无缝。
相传李白的书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李白晚年时,很喜欢这里山势嵯峨,环境优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书堂,隐居读书。以忧患意识作为主体人格固有特征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破灭时,仿佛从希望的峰颠跌入失望的深渊,往往走向反面,隐身避世,断尘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国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李白,早年就接触并信仰当时很盛行的道教,喜爱栖隐山林,求仙访道,超凡脱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样就形成了他贯穿一生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当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风。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屡遭打击,虽壮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青松白云间,修道养性,终其天年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这实际上是时代给诗人酿就的悲剧。《登庐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这种思想倾向。
与李白大刀阔斧、奔腾豪放、激情喷涌的诗风有所不同,这首七言绝句中虽然不乏矫健飞腾之句,但全诗是以平淡取胜的。诗中又很好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语言也含蓄凝炼,具有很大的艺术蕴量。
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诗词大全
登庐山五老峰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马嘉璘庐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庐山因瀑布而有名,瀑布因长而有名。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赞美它的悠长和壮观。
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是“洁白无瑕”的。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愈来愈密,色彩愈来愈绿,而瀑布声也是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接着便像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好像在欢呼自己的愉快。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的扑了下来,像一头头小狮子,令人又惊又喜。
在“银河”中失散的水花,好像还不愿过早的溜走,他们像长了一双翅膀的小精灵,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好一派壮丽的景象啊!水花儿玩累了,便主动打着降落伞飘下来了,落在“琴弦”上,奏出了悦耳动听的乐曲。我像漂浮在声浪中,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游人被那乐声陶醉了,我的心也醉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壮观了。雨水夹着瀑布的水花像赛车从轨道上疾驰而下。
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彩虹中的庐山瀑布更美,更动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下同,自从读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我就对庐山充满了向往。终于,在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庐山。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90余座山峰,像九叠屏风。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是中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三叠泉,我们为了去看三叠泉,走过了3300级台阶,沿途就听到了瀑布的声音,走近-看,那瀑布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三叠泉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三叠泉。瀑布飞泻而下,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池塘,看着并不深,我便卷起裤子下去玩,下去后,水只到我的小腿,我便安心地玩,水冰冰凉凉的,不愧为名副其实的避暑圣地!
看完了庐山瀑布,就来到了含鄱口。我们之所以来含鄱口。我们之所以来含鄱口,是因为这是毛主席生前拍照的地方。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我们顺着台阶往里走,看见了悬崖旁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面摆着一把藤椅,旁边还有一个摄像机。我问:这是什么地方?别人说:这里是毛主席拍照的地方!我听了,就想上去拍一张:我穿着小红军的衣服,站得笔直,右手敬礼,感觉自己像一个真正的小兵。本以为这衣服能送给我,结果拍完照后,别人竟然让我把衣服还给他!o(╥﹏╥)o
庐山的景点真是多得美不胜收!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景点没有游览,下一次,我一定要一一欣赏你的真面目!
我站在池边,感受清凉扑面,如同一桶冰水从头顶浇遍全身,把登山时的热浪都冲走了,只剩下凉爽和舒畅。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总动员去庐山旅游。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我们到达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夜深人静,只听见蛐蛐儿在草丛里欢鸣的声音,我们迅速找了一家酒店住了下来。酒店位于庐山脚下,而我们住在四楼,刚好可以看到那雄伟壮观的庐山,笔直的山峰挺立着,像一位坚守自己岗位的士兵。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家人就起床了,我们穿好了运动服,换上了登山鞋,来到茫茫山脚下。我迫不及待地跑上了第一层石阶。爸爸妈妈也跟着我跑了起来,爷爷奶奶腿脚不太利索,只好拄着买来的拐杖,慢慢地,一级一级地爬。我们刚爬了一会儿,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都湿透了,抬头一看,离山顶还远着呢,只好坐上了山上特有的公交车,沿着环山公路,把我们送到了山顶。
呼吸着来自山顶的新鲜空气,仿佛全身都舒坦了。但我只能看到远方的树木,看不到山了,想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我们在山顶待了一会儿,便继续前行,来到了我们最期盼的地方——三叠泉瀑布。
瀑布从山顶上倾泻下来,落入一个大水池中。我站在池边,感受清凉扑面,如同一桶冰水从头顶浇遍全身,把登山时的热浪都冲走了,只剩下凉爽和舒畅。我在池边嬉水,时而有水花从瀑布上蹦出来,跳到我的脸上,一阵阵清凉涌透全身,内心仿佛在呐喊:“三叠泉的水啊!多么的凉爽呀!”我欣赏着美丽壮观的瀑布,不禁想起了诗人李白的那首描写瀑布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在水边笑啊、闹啊。大人们聊天,小孩们玩水,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只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回酒店了。我依依不舍地望着山顶、流水、落日,拍下了这最珍贵的镜头……
至今我依然忘不了那儿,有时候会把照片拿出来翻一翻,怀念那最美的落日。
在一个晴空万里,天朗气清的早晨,我们踏上了庐山的旅程,在大巴上,大家有说有笑,而我却在幻想着庐山的景色,庐山会是怎么样呢?经过7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脚下。
第一个景点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就在古时的课桌旁留了几张影,妈妈说我的模样很像小书童,嘿嘿反正我也不在乎。太好了终于到我最盼望的漂流了。我穿上雨衣上了船。上了船我心中就有了几分恐惧。第一个滑坡时我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哎呀!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第二个滑坡时,水花拍打着小船。我仿佛要掉下去似的。下第三个滑坡了而这时我的衣裤已经湿透了。就这样滑来滑去地过了几十个滑坡,我停止了尖叫。上岸时我不仅不喊害怕,还大喊刺激呢!
到了休息时间,我倒床大睡。第二天到了我们正式向庐山进发。啊!庐山真美啊!一层层的云雾包围着庐山仿佛是人家仙境,让人心旷神怡。登上山顶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一朵朵白云。走进花径公园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下一个景点是含潘口,从观望点看那感觉奇妙极了,就像站在天堂一样。最后一个景点是三叠泉,看三叠泉可不是那么简单。要从一千个台阶爬下去再爬上来,不过我还是狠下决心一定要看到三叠泉,于是我哼子哼子地爬下去,可惜没坚持到底,只看见了一叠泉。不过那壮观的景色还是很迷人地,三叠泉的泉水非常清,捧一点儿泉水洗洗手,可凉爽了!
时光过得真快,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这次庐山之行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放长假啦!我和爸爸的领导一起到庐山去玩,国庆节早上8点司机叔叔的车子开到了我家楼下,夏伯伯和大妈已经在车子上了,局长和局长夫人起来得真早呀!
我们上了车子就直接向庐山奔去,因为车子有卫星导航系统,所以我们不怕走错路,从我们这里到庐山有300多公里,我还晕车,这几小时我怎么熬呀!还好有服务区,可以出来透透气,不然在高速公路上人就要憋死。
哎呀呀,三个多小时的车子终于来到庐山脚下,进了大门,我们便开始上山,车子绕来绕去,从这座山绕到那座山,比我们的九华山路程还要远,光山路大约有20公里。不是说庐山有云雾嘛,怎么没看见?算了,先找宾馆再说,我们找的是牯岭假日酒店。
第二天,妈妈很早把我拉起来,说去大口彩虹瀑布那里看日出,我可高兴了,可我们赶到那里的时候,太阳早已升起来了,唉,还是玩了一步。我们沿着山路边走边看,好不容易来到了瀑布,看到的景象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根本不像诗人写的那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直是“几条小溪在山流,”这诗人到底来过庐山没,想象力太丰富了。回去我们是坐索道的,我走不动了。
之后,我们又来到花径,这里哪叫花径呀,一朵花都没看见,只有狭窄的小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导游说不走回头路嘛,我们沿途来到好运石,看一看悬崖这样走走就到了仙人洞,里面只有烧香,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是个道观。
玩到现在,我倒觉得美庐别墅好玩一点,至少它告诉了我一些历史故事,我们参观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弹过的钢琴,用过的浴室,其中院子里有一个防空洞,听说当时日本人投砸蛋,只要躲到那里就不会受伤。
下午,我们下山去景德镇,在那里住了一晚,第三天,我们去陶瓷博物馆,我对陶瓷不感兴趣,就随便逛了一下,便回去了。
就这样我的旅途结束了,你们国庆节出去了吗?
★ 庐山游感
★ 游庐山小学生作文
★ 暑假庐山游作文
★ 游庐山锦绣谷作文
★ 山西五老峰作文
★ 游览五老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