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人怨诗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傘鬱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哀人怨诗歌(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傘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哀人怨诗歌

篇1:哀人怨诗歌

哀人怨诗歌

因你

我躲在鱼的胃里

划向大海

我飘在北方的落日楼头

像飘着,一支遥远的

边疆序曲

北方哪有什么草肥牛羊壮

你看呐,你看呐

天空飘着的非我

非我亦非鱼

我看不穿断鸿声里的

处处隐匿的古调

隔着多久都像是隐匿着

隐匿的家乡

这里的路无尽头啊

你不知陆连大海

走啊走啊,却也

无你无故乡

蒙古高原的风时时南去

却迟迟,迟迟

打不开秦关的锁

哎呀,就等南风吹吧

北风你不要这样,不要

年复一年的蹉跎

也总,逃不出思念

伊人的漩涡

每夜,我都

回去,回你的.夜夜笙歌

长梦早该醒,我怕

一失足便与你

相隔千里万里

唉,关山无战事

关山无战事

昨夜,我来邀你

大漠的落日滴血

你可曾见

朔风正紧,朔风正紧

一张破棉袄,我不曾丢

当它是你

胸口的大洞像你

低声惨惨惨的笑

我不曾丢,或是

朔风正紧,朔风正紧

我面向南南方不能越

我朝北北方大漠天连烟

西出不了的函关早被老子断

向东,向东惊涛绵延心慌乱

逃不出的藩篱,把我

像个羊儿处处牵绊

哀人怨,哀人怨

北方天宽地阔却难圆

哀人怨,哀人怨

人生本是哀人怨

篇2:征人怨诗歌赏析

关于征人怨诗歌赏析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作品赏析 【注释】:

金河:即黑河,源出内蒙古,注入黄河。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篇3:哀岳飞诗歌

哀岳飞诗歌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自天涯。

自古至今谁堪恨,

风停沙落遍地花。

千古重担两肩扛,

惹得君臣妒其长。

哪得功成胜在即,

**月色映苍凉。

古云菩提本无树,

心如明净亦非台。

哪堪忠心两不二,

怎将热血苦葬来!

篇4:红尘怨诗歌

红尘怨诗歌

(一)诉思恋

望穿秋水伫影孤,

泪湿香腮信未复。

往夕千般柔情浓。

今宵万种相思苦!

红尘幽幽痴行路,

人海茫茫随缘渡。

(二)诉别恨

沙裹痴心恋花红,

总叹花期太匆匆。

敢问月老可知晓,

多少哀怨别恨中?

分别相聚总轮回,

独守深闺度秋冬。

(三)情寄何处

高山流水觅知音,

良辰美酒醉春心。

一朝晴空风云起,

爱恨情仇泪纷纷。

痴心飘飘寄何处,

水穷尽处见浮云!

(四)叹深情

时光不老人易老,

东风未起风自飘。

莫叹岁月不饶人,

情深岂在暮朝朝!

篇5:江湖怨诗歌

江湖怨诗歌

一身蓑衣归去难,四海闲荡漂流惯。

十年苦练十年肝,万里萧然梦断寒。

英雄便该举世艰,悲愤催泪到无限。

三春白雪积满山,一重相思写成烦。

少年十五气正乾,步行千里夺胡关。

一身戎马到力殚,才肯抱老面残山。

踏尽千山溃洪澜,江湖怎知我是汉。

东风吹醒英雄脸,拔剑笑看万重天。

征衣风云火连番,剑侠刀客追马赶。

一生看破红尘阑,飞马走轩向西散。

万战群英不带弹,生来双眼篾宵汗。

不畏惧冷不怕寒,烽烟万里走苍山。

柔情侠骨当心肝,血肉一生闯鬼关。

长天飞沙视如滩,原野乱花尽天喊。

沧海龙战血未干,披发狂歌染云山。

长安古道回头看,高柳彩蝶满街赞。

抛开情事望霄汉,冷风吹天悲感叹。

逐草四方泪斑斓,沙漠一纵血也干。

射雕英雄已是残,引弓搭箭迟且慢。

身经百劫心更寒,恩义两难梦难返。

笑问热血在那散,人间一向多风寒。

同心冰雪何时诞,豪气万种又上岸。

千秋一业星犹璨,道上侠侣一番番。

指间白发失了颜,笑傲一生无人看。

依稀云山陷地坍,怎奈老残不是汉。

诗剑年年忆青天,狂龙舞蛇向人间。

残雪凝辉作冷雁,落梅横笛弄孤靛。

一生纵横空感叹,情里断肠谁领管。

红楼夜雨月渐弯,珠箔飘灯独下山。

不求今生刀能安,只愿来世别作剑。

篇6:七夕怨诗歌

天上人间,千年情缘

怎奈何,天规难违

门第深深无从越!

生别离,遥相望

望眼欲穿

七夕鹊桥渡银河

暂把相思解!

回头望,谁忍别离?

无奈泪儿化细雨

催秋凉

盼来年相聚!

《无缘》

我一直在想一个

问题

与你的相遇

为什么不是

太早,就是

太迟

年轻时的你我

懵懂中

擦肩而过

如今的你我

无奈中

握手而别

也许

多年后的你我

又碍于满头的

白发

只有苦笑着

各自天涯

《缘》

在千丛万丛花中

我回眸凝望

你嫣然一笑

这一刻

便注定在也无法

逃离

今世的情缘

如果当初

彼此没有回眸

只是擦肩而过

也许

我会种出

别样的花园

可就在那夏日的

午后

在那千丛万丛的

花中

你的笑靥

我的回眸

深印在彼此

心间

在也无法逃离

无法逃离!!

《如果》

如果你的出现

只为开启我的心门

只为我浅尝爱的甜蜜

然后便无影无踪

即使如此

我依然要感谢你

给我带来这短暂的欢乐

如果你绝决地离去

我依然要感谢你

还我以平静

还我以清明

还我以一颗懂爱的心

我心中的永恒

便是那相拥的一瞬

《心似千千结》

轻轻的一个拥抱

就此天涯海角

树留不住叶的飘落

我挽不住你的脚步

彼此的诺言

犹在耳边

用一颗流泪的心

送别一张微笑的脸

企盼在次的相见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思念的煎熬

任泪水滂沱

心似千千结

我是一块等待千年的熔岩

《暂别》

握紧的手

轻轻的分开

握紧

在分开

就这样与你

暂时的分离

你的眼神

忧郁而迷茫

似一汪深深的泉

我猜不透你的`心思

是窃喜 ?是担忧 ?

面对这无奈的分离

你是否也在猜我

欲说还休的心扉 !

《执念》

任凭时光流逝

纵然沧海桑田

对你许下的诺言

永不背弃

让你的倩影塞满我全部的

人生

让你的微笑摄去我的

魂灵

让你的泪滴揉碎我的

心肠

日日夜夜想你在千里之外

任思念占据全部的时光

任梦想插上追你的翅膀

任你的谎言装扮出温柔的

笑脸

我依然固执地守护那片

玫瑰园

执念漫延

是啊!

执念漫延

用我最真诚的情感

唤你游走的灵魂

用我最宽厚的包容

挽你渐去的身影

在你我心田

绽放一片醉人的

玫瑰园

让过往的错误

随风远去

陪你一生

是啊!

陪你一生

用今生的执念

托起每个明天的太阳

无论你何去何从

对你的爱恋

永不言弃

《秋的消息》

春风吹绿了大地

夏雨滋润着万物

秋还会远吗?!

心的守候

情的浇灌

只为那收获的

季节

花儿在一次地

绽放

你如花的笑靥

温暖了整个

世界

轻轻的问候

如春风和煦

似夏雨绵长

真情的守候

迎来秋的消息

秋天就要来了!

就要来了!

篇7:美人怨诗歌

美人怨诗歌

古人一别梦已沉,眼前山色郁阴阴。

情起无奈随君意,红花落去伤吾心。

独坐高楼云清冷,思来才觉比海深。

空弹琵琶诉离怨,反覆谁能解郎恩。

四面角声催人泪,声声敲在妾心里。

窗前风暖景色好,帐里侍寝还独归。

姑苏台上才舞罢,徒靠门前作空音。

还忆越溪浣纱女,今朝坐阁看焦琴。

本在南郡秭归县,一朝选在君王前。

宫深不知汝绝色,落得北去才惊艳。

殿堂拜别君不舍,脉脉辞别两相难。

若非当初孤自芳,哪得漠北日日怨。

南燕北来万里遥,掌上轻舞细楚腰。

盈盈眸光似流月,渺渺歌声断鹊桥。

三十六宫合欢扇,挥起来把皇孙啄。

此身不及归风去,魂断延陵哭声多。

歌动婉约惊人魂,红颜一笑掩月辉。

报恩出入两府里,古来却道惹是非。

暮雨楼中轻步入,寒床帐暖连环计。

功成名就无奈可,君王面前更退衣。

豆蔻年华入帝家,对镜展眉傅铅华。

十一年来君不见,隔院犹作芙蓉花。

斜倚窗前思才去,又问政于金銮殿。

谁说女子不如男,敢叫日月换新天。

昭阳殿前月明时,曾侍上皇游玉池。

春高梨园将进酒,霓裳夜夜娇不起。

堂前醉后刚更衣,婉转泪落两别辞。

恨君意似三秋叶,来世宁作坠楼枝。

篇8:征人怨的诗歌练习及答案

征人怨的诗歌练习及答案

试题内容: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试题答案:

16. (8分)(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怒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篇9:边塞诗——《征人怨》

《征人怨》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作者简介

柳中庸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为柳宗元族人。曾授洪州户曹,不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和李端为诗友。今存诗仅十三首。

《征人怨》简介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篇10:边塞诗——《征人怨》

《征人怨》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三四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征人怨》作者简介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美人怨诗歌

羌笛怨的诗歌

柳中庸——《征人怨》

唐诗之《征人怨》

送老人去世的哀悼词

《哀江南》..

诗歌:寻梦人

《多责己 少怨人》阅读及答案

杜甫——《哀王孙》

父亲哀悼词

哀人怨诗歌(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哀人怨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