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描写雪运用散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描写雪运用散文
下雪花了。窗外,没有风,缕缕的小雪花花丝丝的在空中飘旋着,无声无息地落到地面上、山峦上、村落上、田畴里。好浪漫的风景哟。好像打开门窗一头扑到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去。可是,我的脚伤了,不能出去赏雪花,只好坐在这屋里,关了电脑,沏一杯信阳毛尖茶,放在暖气旁边的书桌上,坐下来,一边嗅着茶缭绕出来升腾着的清茗的芬芳,一边望着窗外远近的飘飘然的雪花花出神。
雪花不大,远处的山峦上笼罩着一层白茫茫的纱雾,近处的村落和树木也蒙上了一层透明的白纱,倒是很秀气和壮美,就像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拖着婚纱静静无声地走进婚礼的殿堂,好教人在羡慕嫉妒之余又产生无尽的遐想。
我手里的茶杯里的热气一缕缕的在我的胸前缭升着,屋子里满是清茗的余香,暖融融的室内空气在茶的芳香里酝酿着,我看着远近的雪花花和那雪花景里如痴如醉的婚纱般的梦幻,思绪也渐渐地幻化,随之我的心我的影我的魂魄都随着这雪花花飘进了我童年的故乡了——我的故乡现在下雪花了吗?
我小的时候,家在苏北。每到冬天,雪花花飘飞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就都不出门的了,都躲到做饭的屋子里,因为苏北的冬天不取暖,(]只有做饭的屋子里因为烧火做饭,空气里有些热的温度要暖和一些,其他的屋子都是冷房子。往往是饭做好了,妈妈把灶膛里的红红的柴火扒出来放到1个泥盆里,把那个泥盆放到屋子的中间,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都坐在矮板凳上,围着这个火盆烤火取暖,母亲就坐在离火盆不远的旁边,手里还不停地做着她的针线活。做饭的房子也不关门,(有的根本就没有门,冬天有风的时候就在门上挂1款草帘子挡风防寒,)我们围着火盆看着门外的院子里飘飘撒撒的下着雪花。就这样,刚会走路的小妹妹还是在火盆边冻得直哭,一串串泪珠在她的小脸上滚落下来,在经过外面的冷空气的潮气的作用,那小小的脸蛋就像皲裂的冻梨。在长江流域长大的孩子大概小时候没有1个不是这样的。
苏北的冬天是很不好过的,尤其是上个世纪中期,故乡极端的贫困,冬天的饮食起居真是不堪设想。但是我家在当地不算是贫穷的人家,父母都勤劳俭朴,精打细算,在很多人家难以维持温饱的情况下,我们一家老小七八口人,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冬天外面下雪花了,我的爸爸妈妈也在不停的劳作,我爸爸的胃不太好,寒冷的季节常常会胃痛。有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围在火盆周围,爸爸胃痛了,就用手捂着胸口,走到灶台的门口,解开胸膛,趴在那灶台的门上烤着胸膛,缓解胃寒带来的痛苦。其实那灶膛里面已经没有火了,只能有一点点余热的温度,火都在我们几个孩子的`火盆里呢。可是那时候我们都还小,哪里知道父母的甘苦哟,现在想起来,我真的要好一阵心酸。
男孩子一般都很淘气的,记得冬天下雪花的时候或者下雪花以后,我都会急不可耐的要跑到外面去玩,由于苏北很少下大雪花,打雪花仗、堆雪花人那是少有的乐趣,偶尔有一两次下大雪花,我和我的几个堂弟必然要到雪花地里进行一场上甘岭式战斗的,雪花后更要在大门前堆出几个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雪花人,用胡萝卜做雪花人的鼻子,桃核做眼睛,在给带上1个破草帽,供村里的老人、叔父大爷、娘娘婶婶、姐姐嫂嫂们观赏几天的。几天以后就化得满地流水面目全非了。
打雪花仗、堆雪花人虽然是一件高兴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们这些男孩子,为了堆好1个雪花人,往往那小手都冻得通红通红的,脚底下穿的鞋也都会湿透了。我冬天穿的都是妈妈做的棉鞋,还算暖和一些,湿透了,回家免不了要被爸爸一顿痛斥甚至屁股上挨几鞋底子。妈妈就要在晚上在灶坑前默默无声地为我烤棉鞋,什么时候烤干的,我不知道了,我只知道第二天早晨从被窝里爬出来,我那棉鞋一定是干松的,暖暖的,锅里的稀饭已经香喷喷的散发着热气,而我却没看到妈妈的影子。现在妈妈已经离去很多年了,但是,有的时候我总幻觉着妈妈是不是在灶台前为我烤棉鞋呢!于是心里一阵悸动,鼻子酸酸的,眼里就湿润了……
我有2个堂弟就没有我这么幸福,他们的家里极端的贫困。1个堂弟民比我小一岁,在4岁的时候就失去的爸爸,我的婶母带着4个孩子艰难的度日,终生没在改嫁,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的这个堂弟,冬天也就是穿一双露脚后跟的破布鞋,每逢下雪花的时候,他要是和我们一起玩,那脚后跟一定会冻得裂开一道口子,有的时候这道口子流着血,一冬天都不愈合,可是那个年代里里的孩子,没有因此叫苦的,都整天乐呵呵的玩耍着。后来长大了,我们全家前夕到了黑龙江,这个民弟弟只身去了西北的宁夏,在宁夏石炭井当了个工人,早年他已经提前退休回到了故乡,前我回故乡见到了他,已经是饱经沧桑了。另1个堂弟刚和我同岁,比我的生日小,他家的贫困让他连布鞋穿也没有,每逢冬天下雪花了,他的母亲(我的婶母)就用大运河岸边的芦苇花编织1种叫做“毛翁”的草棉鞋。那个时代,家乡的冬天出穿这种“毛翁”人占家乡人的80%以上。这个弟弟穿的“毛翁”和我们在一起玩,有的时候,那“毛翁”的鞋口坏了,就像刀口一样割他的脚后跟,他在雪花地里和我们一起堆雪花人,脚后跟流着血,脚印上一片殷红,但是他还是乐呵呵的笑着、玩着。这位刚弟弟由于没有文化,现在都还在家乡,我八年前回故乡的时候,他也已经是子孙满堂了。
不过,现在的苏北人,冬天已经没有穿芦苇花编织的“毛翁”了。也没有冬天里穿着露脚后跟的破布鞋的孩子了。那种情形总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永运不会抹去。
外面的雪花已经停了,我多想去把这个如画的雪花景拍下来,寄给我的朋友,也寄到我的故乡去,让我的朋友,我的乡亲们也能享受到这燕山雪花的浪漫风情。
但是,我最想的还是,在我的暖气旁,静静地沏一杯信阳毛尖茶,品透清茗对雪花吟。那里面有我童年的生活,也有我心中浪漫的故事。
最近的雪愈发大了起来,吉林的雪本就比大多数地方多了一些,原是不足为奇,然而不知为何,心突然因为这雪花而颤抖起来。
明明见了多年这样厚重的雪花,却第一回因为这样的场景心里感到震撼,或许是以前的我从未静心欣赏过这样的美景。就这样,我在一个偶然的冬日里与美不期而遇,想写下与它优美的邂逅。
任何一次与美进行心灵的交流,都似乎要在极静极舒缓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没有外物的打扰,便有一种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感觉。行走在雪地里的时候,仿若整个世界在一瞬间都寂静下来,只有我和雪花在茫然的天地之间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不敢用手去接住雪花,它是这样晶莹而又脆弱的存在,不想去打扰它们美丽的舞蹈,只是一个人静静的走着,看着,在兴高采烈的时候用手指在商店的橱窗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我遗憾不曾见过江南的水乡,却也暗自庆幸水乡的孩子不曾有我这样幸运能与北国的雪花为伴。诗词里对于雪花的描写,即便是毛主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未能将雪花的神韵全然描绘出,它有各种各样形式的美,是用语言难以描摹的,或奔放,或婉约,在寒冷的冬日里,从高处向下俯瞰,大地一片纯白,这样的纯白是一种极美极自然的存在,若你没有见过,我的语言即便再华丽也无法向你展示出这北国雪花全部的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再华丽的词藻都只是苍白无力。
我就这样走着,凝想着,希望回家的路没有尽头。雪花落满肩头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遐想,想起不知是哪些传奇话本里写着,哪家的小姐穿着厚重的披风,俊俏的公子拿起伞为她挡住风雪。然而在我看来,其实雪花是不必去遮挡的,当它落在身上的时候,心里有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两个人不必手拉手,只需肩并肩,就在雪地里慢慢的走下去,一路白头,又是怎样美好的寓意?
不撑伞,就能一路到白头,是只有雪花才能赋予的这样美好的寓意。
或许我也希望,某一天,我喜欢的人能和我并肩走在这北国的风雪里,即便最后擦肩而过,也至少曾一起走到白头。
古代诗词中对于雪花的描述也是不胜枚举的,我自然是自愧不如,想来那“风雪夜归人”又是何等的意境,雪花又因它的纯白无瑕又为古诗词多添了一份或苍凉或浪漫或温暖之感。也曾遥想乐天拿着酒杯,轻声吟诵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意境,倒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做他的刘十九,可以穿越千年的光阴,在傍晚雪落的时刻与他尽情饮酒,不去考虑身外之事,只要活在当下,与知己共饮,那又是怎样浪漫到无可言说的场景?
西子湖畔,黛色为眉,烟雨朦胧,不知醉了多少人的.心和梦。遥遥大漠,驼铃声声,长河落日,又不知迷了多少人千载的心绪。然而北国的雪花,却以它独一无二的美,孑然于天地之间,去了繁杂,去了聒噪,还了世界一种宁静,一种别样的美感。
心里面北国的雪花,会一直下着,永不停息。
二十五路公交车缓缓驶过桂林路,除了一些小摊儿以外,我还看到了一个很可爱的小雪人。它冲着我微笑,尽管它穷的只剩一个用过的快餐盒当帽子,尽管它的笑也只不过是商贩们招揽生意的一个工具……,我又想起了小时候。
雪是上天对北方的孩子们的恩赐。打雪仗,堆雪人,都是小时候必不可少的娱乐。小时候我总是爱堆雪人。和邻居家小孩一起,在院子里,利用各种工具,堆个雪人出来。其实堆出来也不一定是个“人”,只是单纯的享受那个工程罢了。记得有一次还把一个堆好的小雪人拿家里来了。
还有打雪仗——这是一种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好一个雪球,不用太精美,不用太仔细,然后瞄准目标,用力一击。在攻击的同时你还要注意躲闪别人扔过来的雪球,这就是它的刺激之处。
上述两种游戏,我都是她们的忠实粉丝,常常玩到天黑,满身是雪,双手被家长喊回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狼狈相也渐渐消失了,因为我玩的次数也变少了。现在,每次下雪,我只能欣赏美丽的雪景,一边空赞美着,一边小心脚下的路,免得摔得样子被别人看到。
时间是一位雕刻家,每个人都是他的作品,而雕刻的过程就是成长。他把幻想童真打磨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智和现实。有时再想想,这也没什么不好。人总是要变得吗!但是人变了,有些东西随之改变,想想当年和我一样满身是雪,玩到天黑,双手通红的小伙伴们,也都在为学业和自己的未来而忙碌,也包括我。过去是玩到天黑,现在是学到天黑。明明家就这么近——甚至就隔一道墙,可是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更不要说在一起玩了。
与旧日的同学也是一样。曾经朝夕相处无话不谈,而现在也只能隔着很远,通过网上聊几句而已,有的即使见了面,却连个打招呼的意思都没有]不知何时我们之间也有了如此之远的距离。
站在路边,看着天空中被刮起的雪花,突然想起了那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月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花语灯依旧。不见去年,泪满春衫袖。”
文 / 育苑春泥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当尖厉的寒风从乌黑溜光的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杨树梢上打着呼哨而去时,一个寒噤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下了心底,差一点吞噬了我对冬的希翼。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敝。灰白色的天际下,呆呆的我有些怅然若失,冷冷的冬日,总是一副阴沉而僵硬的面孔,难道我萦绕于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冻了么?
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风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终于,一个雪夜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清晨,一梦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置身于冰雪晶莹、如梦似幻的仙境中。
叹飞雪,冬日风情谁解。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一夜之间,仿佛做了美容似的,大地万物顿时冰清玉洁,素雅美丽,自有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我好想,好想张开双臂,把这玉洁冰清的世界揽入怀中。
惊奇着我的惊奇,震撼着我的震撼。思绪一缕,化作一股白烟,在空中漫舞。观远方,但见“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看近旁,只见“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天地万物,一袭素衣,宛若仙女下凡,清新脱俗,别有韵致。
雪花飞舞,一时多少琼花玉树。正是“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一刹那间,痴迷于这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里,悸动的心里开始流淌浓浓的诗意,对冬日的情愫也悄然萌发。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白雪纷纷何所拟,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地冰封,寒意袭人,雪舞苍穹,纷纷扬扬,犹如一个个百变小精灵,一下打破了冬的沉闷和寂静,被寒冷凝固的风景忽然间变得有了生气和灵性。
啊!这冬日之灵,冰雪之魂。飞雪漫舞,舞出了一个素雅、洁净的银色天地,让人们一下抛却了入冬以来曾有过的沉闷和压抑。“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一个玉色乾坤扑入眼帘,一个冰雪世界忽降人间。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日开”。冰天雪地里,任纷飞的雪花飘落在头发上,飘落在衣服上,捧一把雪细细把玩,全然忘却了双手已被冻得通红。或品味“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之雅韵,或感悟“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之情调,品之,赏之,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冬日里,一场风雪,万种风情,粉妆玉砌,令人心动。“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茫茫雪地,雪泥鸿爪,几行歪歪斜斜的脚印通向天际。
踏雪寻梅,乃雪中一趣也,何等风雅,亦何等惬意。《红楼梦》一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景常现梦里,那雪中栊翠庵的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是啊,踏雪寻梅,寻的是一份雅致,寻的是一份心境。
冬日,雪花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凭窗眺望,大地万物犹如披上白色婚纱、脉脉含情的女子,妩媚娴静,楚楚动人。叹上天鬼斧神工,赞自然神秘多变,是谁将世界重新雕塑,雕出了美丽,雕出了神奇,雕出了这如梦似幻的琼花玉树。
雪花漫天,景色无边。“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说不完千般旖旎,道不尽万种风情。且不说把酒一盏,拥炉自坐,饮酒赏雪时那份快意,更不论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画意,单单踏走在那厚厚的白雪上,听那脚下踩雪发出的“吱吱”声,你就陶醉了。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仰望苍穹,飞雪飘飘,如棉絮,似鹅毛,朦胧一片,思绪止不住也飘飞起来。忽想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来,那雪景描写细致生动,尤为传神,观眼前雪景,不禁叹曰:“这雪也下得正紧!”
风劲吹,雪漫舞。“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银色世界,玉洁冰清,透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静谧。那个雪夜里,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晶莹的雪花,梦见自己也融汇在了皑皑白雪里。
冬雪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篇七:飘雪的日子
左转弯:原野
又是一个飘雪的日子,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随着雪花飘回到记忆中……
记得在我读高一的那个冬天,天气格外的严寒,教室里虽然生了两个火炉,但如果值日生把火炉生得不是特别旺,一连上几节课下来,手脚都会冻得失去知觉。教室里还算是好的,好歹有些火,再加上人也多,下课后跑一跑,跳一跳,打一打,闹一闹也就不觉得太冷了,最难熬的是放学后回到宿舍里,等把炉子生着,人早冻得钻进了被窝,其实被窝里也是一样的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脱衣服直接钻进被子,整个人在被子里缩成一团,缩缩头,缩缩脚,冷的无法入睡。多想家里的热炕,多想爹妈呀!不下雪的时候还好一点,一下雪就更冷了。我们干脆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一直等到早自习的铃声响了,才从床上一咕噜翻起来往教室里跑。也顾不上吃从家里带来的馍馍和咸菜了……
有一天上午刚下第二节课,我正准备挤到火炉边去烤烤火,同桌说外面有人找我。“这么冷的天,是谁在找我?”心里这么想着,极不情愿地走出了教室。外面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地上已经全白了。
原来是母亲站在教室外的雪地里,她的头上、身上全都是雪,手里提着的两个大包也已经全白了,从雪地上那些脚印就可以知道母亲已经等了很久了。“妈,您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您的身体又不好?”望着已经被飘包围了的母亲,我有些心疼地说。母亲还是和往日一样迎了上来,脸虽然冻的通红,还是把微笑送给了我。母亲边给我递包边说:“今年冬天特别冷,又常下雪,你爸让我把他的那条狗皮褥子给你拿来了,你铺到床上睡觉就不太冰了;你的棉衣太薄了,棉鞋也旧了,我又给你做了新的,还有馍馍和菜,都在包里。本来你爸要来的,可最近他的腿疼病又犯了;好了,不说了,你该上课了,我走了,你要好好学习。”我看着在雪中冷的有些发抖的母亲,听着母亲的话,提着母亲给我的两个大包,站在雪中,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母亲拍了拍身上的雪花,要走了,我才回过神来,赶紧说:“妈,您慢点,小心滑倒,回家后让我爸多注意点他的腿。”“知道了,赶快回去上课吧,我走了。”我还想说点什么,但一时也没说出来,母亲在雪中挥挥手走了。她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的,连说话都是赶着、紧着。我知道家里还有很多活等着她去做。母亲已经走了,留给我的只有背影了,慢慢的母亲的背影也消失在了雪花中。手中的两个大包显得沉重起来,里面仿佛装的是比皮褥子、比棉衣棉鞋更热、更暧活的东西,是比馍馍咸菜更好、更高级的东西,那是父母亲的心,那是他们的希望。雪花飘飘中母亲的话语回响在耳边,母亲的背影,为这幅美丽的飘雪图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天晚上,下面铺着爸爸的狗皮褥子,上面压上妈妈新做的棉衣,很快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回了一趟家,又睡在了家里的热炕上……
想着,看着,母亲的身影仿佛又出现在窗外的雪景中,那幅美丽的飘雪图又呈现在了眼前……
飘雪的日子,是想家的日子。
今日立冬。
今日的这场雪是今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原来前几天的暮霭沉沉、风干物燥、烟尘斗乱、气压低迷是在为今天的这场雪做准备!
雪下得好大,纷纷扬扬的,随风而转,随风而飘,急如斜风暴雨,慢如天女撒花;大如秋风落叶,小如碾碎的粉沫。
前两日的柳树,在秋思里还没有来得及梳理,飘在寒冷的风里,不见了昔日的翠色、绿意,苍苍灰茫中卷舒着,干枯着,如劳累过度壮年女子没有染过的长发,浸染了岁月的无情、岁月的沧桑,在如风的岁月里,尽失花姿美色。含辛茹苦,岁月的艰辛无情如刀,隽刻了无尽情伤。虽婀娜如昔,但容颜已去,可谓岁月催人老,姿色不再来!
感叹着柳树如烟的风姿岁月,感叹着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萧寂。
今日的这场雪铺天盖地而来,漫天飞舞,卷土重来了历年的雪容雪貌。
雪花粘挂在柳叶、柳枝上,沉沉的,累弯了柳树的腰,低垂了柳树的稍。尽得满目沧桑,早生了年老华发。在寒风中心凄,在雪压中首垂。寒冷冻僵了柳枝,寒冷凝结了柳叶。
眼望那柳,在寒冷的夜里,在飘雪如故的夜晚,矗立在城市道路的两旁,默默地忍受着如刀的寒风,如霜的雪花,依旧随风而动,随风摇曳。不舍这座城市,依旧眷恋着这座城市。煎熬中依旧选择了厮守,坚守着心中的点点温存,念想着心中的无尽情思,遥寄希望的星星之火。
啊,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今天下起了冬日里的第一场雪,雪下的挺大,确实是纷纷扬扬的飘落,我坐在办公桌前,凝神望去,不能远眺群山,亦不能近望原野,居于小镇,不算太高的高楼也还是遮住了视野,如果我想,我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想高山上的那一株株松柏傲雪挺立,想它们一夜间就会银装素裹,想那群山连绵会更巍峨,想那原野上的一垄垄麦苗会欣喜的张开绿绿的柔嫩手臂,接受苍天赐予的这床温暖的棉被。想那公园里的绝佳植物配植,雪松前种植红瑞木,雪松的苍翠,冬天也是干枝俱红的红瑞木身着白雪皑皑的盛装该是怎样的引人注目,想冬日梅花是否已含苞孕蕾,沐于雪中;想伟人的诗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收起想象的翅膀,我也陶醉在眼前的醉人雪景中,看雪落在那株风姿绰约,叶虽枯黄但尚未零落的垂柳于雪中静穆,看雪落在撑着大伞作为行道树的一株株龙爪槐上,看这株大伞由灰暗的绿慢慢变白,看枯花尚存于枝头的月季株株紧挨似好姐妹在雪中亲密,看车辆在雪中疾驰,看雪花落于地温尚未低零土地上转瞬化水,滋润大地。也想瑞雪兆丰年,来年定是一个丰收年。
雪越下越大,原本灰暗的天空竟渐次变白,原本落雪为水的大片大片的雪花也竟不再融化,一层层开始在地上积,偶有三两行人在雪中撑起油布伞小心翼翼的慢步走,偶有三两小车顶着雪缓缓行,倒一杯茗茶,我凝神于窗外,尽管不能细数每一片的雪花飘落,只是凝神地望,能否踏雪寻梅,能否雪舞而歌,能否回到儿时少年,再投一次雪,再打一次雪仗,在堆一个雪人,渴望回到儿时少年,心如雪,洁白、无瑕、澄澈。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
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 ! 好大的雪啊 !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儿。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语。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十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描写雪的散文600字
偏爱江南雪,不只在于我生在江南,而是我醉心于雪生南国的特性。
江南的雪来的委婉,恰如江南的女子,轻步盈盈。江南的雪去的也灵气,即便化作春水,也是从屋顶到檐下,滴答而下,不悲不喜。
江南雪总不会让你一下子感受沉甸甸的喜悦,她如一杯餐前的香茶,先打开了你灵魂的欲望。盼望着,盼望着,那一片旧年相约的纯洁。在你满心期待的时候,她来或不来,都有一种喜悦在你的心里,深深浅浅,那应该便是希望的味道了。
终于,在一个你深睡的夜晚,她悄悄来了,在你的屋顶,在你的窗前,在每一个她能走到你能见到的地方。于是你便欢笑着去拥抱她,让她消融在你的眉头、你的嘴角、你的怀里;你索性直直地躺下,在她的怀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你的心也融在了那里。
城外,白茫茫的旷野,那零星的几棵老树,早已黄叶落尽。而此时,黑黑的树干也如花一样,开始挑逗你的情思。简单的黑白,无尽的空灵禅意。只要远远地望着,远远地,不去踏破这似曾相识的心灵故里。
等枝头的`玄鸟一声鸣叫,你可以感受到脆脆的鸣叫分明惊落了几片雪花,而还未等这雪花落地,鸟儿便已飞向了远处斑驳的山林。现在的山林没有春夏的苍绿,也没有秋日的繁华,便如一块黑色的画布,顺应着自然的调作。雪是颜料,风是笔,浓浓淡淡,隐隐显显,那些入林的鸟儿就是画上跃动的精灵,你可以看不见它们的身影,但一定要听到它们的声音,那是它们串起的,江南雪的绵绵情愫。
江南雪的停留是短暂的,短的你来不及吟唱一首为她而作的诗,短的你来不及说完囤积一年的短短心语。
也是这样的一个早晨,阳光暖暖地倾入你的窗子,那滴滴的春水便是江南雪的作别,用甜甜柔柔的吴音和灿胜华钻的晶莹。
相约,是在下一个这样的季节。
树发芽了,山林绿了。在芽尖,在山林,你再用心去听,鸟儿是不是还在传递江南雪的消息?
★ 散文描写雪
★ 描写雪的散文
★ 描写雪的著名散文
★ 雪 散文
★ 梅雪散文
★ 写景散文雪
★ 雪行者散文
★ 雪殇散文
★ 雪泪散文
★ 梁实秋散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