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帕恰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共含10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帕恰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

篇1: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

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

今年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参加本次考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人数增长迅速,考生已达43.7万人,比增长43.3%。

“今年有4000多名考生报考扬州大学,比去年增长11.3%,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达1136人,比去年增长42.9%。”扬州大学研究生处主任刘拥军告诉记者,“之所以增长这么快,是因为‘出口决定入口’。随着硕士研究生结构的'调整和培养模式的转变,考生和家长发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实践能力强,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所以报考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华中师范大学(微博)研究生院院长王恩科认为,随着社会对专业学位的认可,考生对专业学位认同度增加,加上专业学位的分数线要比学术型低一些,这也吸引了一些考生报考专业学位,因为考取的希望更大。此外,专业学位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学制两年,比学术型早毕业一年,这也是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班有50人,今天有十几个人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有不少同学选择报考人力资源、法律等专业学位硕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考生小杨告诉记者,“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很多同学选择考专业学位硕士,是想更好地提升自己,提高实践能力,能更顺利就业。”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愈来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在不断增加。

篇2:报考哈工大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加8%

20报考哈工大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加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将于1月15日至17日进行。今年共有9438名考生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比去年增加约8%.这些考生分布在全国297个考点,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点考生4840人,设考场168个,考场数量比去年增加了30个。

为确保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1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研究生院、宣传部、保卫处、纪检监察处、后勤集团、校医院、网络中心、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考务协调会,对考试期间的宣传、保卫、医疗与后勤保障事宜进行了协调部署。1月13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礼堂举行了考前考务工作人员培训会,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400余名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会议。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甄良对考务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广富、研招办主任周善宝对考务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和讲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丁雪梅出席会议,她在讲话中要求全体考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考务工作,认真、细致的`为考生做好服务。

此外,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招办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加强了对考生的服务。考试前,研招办通过网络公告、电子邮件以及群发短信等形式,详细地提醒考生及时下载准考证、查询考场、合理安排住宿与用餐等事宜,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好评。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工作结束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将继续承担黑龙江省统考数学试卷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卷的评阅工作,初试成绩预计于3月初公布。

◇中国大学网: 考研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考人数

篇3:中南财大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中南财大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圆满结束。全国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2800余人,比去年增加6%,其中,学术型研究生报考人数883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4021人,均创历史新高。

篇4: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日前圆满结束,经教育部传回现场确认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768人,比去年增加11.6%,报考我校人数已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

有关数据显示,报考我校的统考生为3716人,比去年增加了8.2%;推免生为523名,增加了5.9%,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报考我校的外省考生达1253人,比去年增长28.1%,增幅显著,两年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位列报考人数前5名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410人、通信与信息系统370人、导航制导与控制298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49人、工商管理硕士244人。年除去推免生,学校硕士研究生预计招生1500人。

记者获悉,为吸引省外优质生源,研究生院和各院系积极进行招生宣传,派工作人员到山东、河南等省份参加招生咨询会、招生宣传展,并且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3303名网报考生在我校进行了现场确认,比去年增加17%.虽然今年考生增多、工作量大,但由于学校此前已在网上公布了报考注意事项及现场报名路线图,并将本校应届生的报名时间进行了划分,提前进行了现场报名的设备调试和模拟预演,工作人员训练有素、服务细致,现场确认工作井然有序。在确认现场,学校还利用海报宣传、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等形式对考生进行了考风考纪提前教育。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将于2011年1月15-16日举行,2011年考生准考证将首次试行由考生本人在网上下载打印,届时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学校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招办有关招生考试要求,认真做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项准备工作。

篇5:考研再升温 报考上海高校人数普增

考研再升温 报考上海高校人数普增

本报讯记者 刘昕璐 首席记者 朱文娟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现场报名工作在本市各高校结束,多所学校均传出报名考研人数略有增加的消息。明年招生规模与基本持平,但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将按5%~10%的比例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而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多所高校报考者增长10%

复旦大学研招办负责人透露,该校20的考研报名人数经现场确认后为近1.5万人,比20增加了1000多人,增幅超过了8%。交大方面,今年共有1.5万余考生报考该校的研究生,比年多了1000余人,报考人数小幅增长。同济、上海财大的考研报名人数都较去年增长了10%左右,其中同济年报名人数达到了1.4万多人。

外省市高校的报名情况也如出一辙,从多所高校报名点确认的'考生数量来看,与2009年相比均有增加。专家预测,201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有望突破15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多万人,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考研人数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毕业生人数增加了。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

复旦增招MBA和MPA

记者昨天从复旦、交大、华师大等高校获悉,目前已落实增加5%~10%比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数。

复旦大学研招办主任吴宏翔告诉记者,复旦大学也将在2010年的研究生招收名额中略作调整。其中,主要体现在需求量较大的MBA和MPA上。“今年我们将首招MPA,大概招收100名左右。另外,MBA也将增加100名。”

华师大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阮主任透露,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学校已从直升研究生的学生中调配了20%划入专业学位。此外,仅华师大就包括MBA、MPA、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等7个专业学位专业可供选择。

据分析,由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更偏重实际应用以贴近市场,这部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相对更具优势,而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则在学术研究上更胜一筹。在未来几年里,这种增加5%~10%比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将成为常态,有关部门希望,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想比例在5:5。

篇6:持续升温:司法考试报考人数预计将增20%

持续升温:08年司法考试报考人数预计将增20%

国家司法考试从本月4日开始报名,记者昨天在国家司法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这项号称“中国第一考”的考试,已经吸引近3万上海地区考生报考。据报名工作负责人预测,今年全国报考的总人数会在去年29.4万人的基础上再增加20%,报考热度持续升温。

大三学生首进报考大军

国家司法考试的限制这几年逐渐放宽,继允许港澳同胞报考后,今年又把在大陆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台湾居民纳入有资格报考的范围内,并允许中部六省将报名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此外,最大的一项调整就是首次允许2009年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就是在校大三学生报考,这进一步充实了司法考试大军。

在报名现场,前来报名的复旦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小顾告诉记者,她身边就有很多大三的同学在为这次的考试备战,“如果平时学习比较扎实的话,相信大三同学与其他报考者相比其实并没有多少劣势。”新闻专业大三学生小戴告诉记者,虽然她所在的专业不是法学专业,但是50个人的班级里也有3人报名参考。

此外,司法考试也吸引了不少“半路出家”攻读法律的人。他们或是长久以来就对法律工作有所向往,希望拿到资格证书走上职业“正轨”,或是因为就业压力,想通过考试改变一下目前的工作状态。

证书含金量吸引考生

自首次开考至今,全国已有近140万人报考司法考试,远远高于其他一些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人数。

作为从事法官、检察官和执业律师等法律工作的职业准入门槛,国家司法考试因其高难度和低通过率而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第一考”,据统计,20第一次司法考试全国通过率仅为6.68%,之后的通过率虽然逐年递增,但始终是大多数人面前的“拦路虎”,其中不乏连考数次却依然铩羽而归的'考生。根据司法部提供的相关数据,到为止,共进行6次的司法考试全国平均通过率为13.8%。

考试的难度和证书的含金量成为吸引考生的关键,来自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一名考生告诉记者,许多人把考试作为检验能力的标尺,希望在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同时,也检验自己的学业水平。

专家提醒报考应理性

“不要盲目跟风去报考,要看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职业。”对于很多非法律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法学界一直存在质疑,有专家表示,法务工作者需要较强的法律背景,如果大量非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法律素养的不足将对实际工作产生影响。

对于热度不减的司法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些人对于司法考试趋之若鹜,有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社会对律师或其它法律职业的片面理解。在决定参加考试前应当先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是否拥有对法律事业的热情和信念,这类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等等。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玉吉老师认为,由于司法考试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并不是碰运气就能过关的,只有对专业知识学得比较透彻后,才能在最终脱颖而出。(实习生:赵嵩 本报记者:李雪林)

篇7:遭遇“更难就业季” 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增9万

遭遇“更难就业季” 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增9万

毕业生将遭遇“更难就业季”。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择业不理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作为折中选择,而以“学术理论与实践”为培养模式的专业硕士则越来越受青睐。

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总人数为172万,比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增加9万人。考研总体人数略有减少,但报考专业硕士的人数却有所上升。

专业硕士由于录取门槛比学术硕士低,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就业前景和竞争力都不输于学术硕士,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更青睐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硕士。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中第8条“招生改革”规定“从起,我办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对此,甘源认为,通知中将10月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操作,预示专业硕士的发展将更加规范。

篇8:探寻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第一的背后

探寻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第一的背后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第一的背后――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谈硕士生培养弹性学制

,2.1万人报考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位居全国第一。今年,这个数字突破2万人,仍位居全国第一。广大考生为什么对武大趋之若鹜 武大党委书记顾海良说,从级起全面推行的以两年制为基础的硕士生培养弹性学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顾海良认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是缩短学制那么简单,以创新的精神设计弹性学制培养模式、靠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优势、以学院为重心扩大培养单位自主权,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三个有力支撑,也是吸引考生报考的“硬招牌”。

以创新精神解读硕士生培养弹性学制

推行两年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小规模、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大量高素质多样化人才培养转变的新要求。顾海良说,应该用创新的精神来理解和设计两年制的推行,期间至少要做好三件事 按两年制重新修订培养方案;科学设计培养过程,开设按一级学科设计的6到8门通开课;加大硕博连读的力度,解决论文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

顾海良介绍,学校将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一次中期考核,根据考核成绩把学生分为三类 一类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可于第四学期开始学习博士课程;二类学生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修满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完成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三类学生是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将终止其硕士学业,发给硕士研究生肄业证书。

靠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优势

顾海良认为,学校应该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按学科的新发展、学科的'优势为目标培养人才,做好这项工作,导师是根本。武汉大学提倡复合制导师,比如工科学生,学校有一个导师,还有相应选题的大工程的最高级的技术人员或总设计师也作为导师。这样学生论文就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结合起来,质量大有提高。

武汉大学今年首批从副教授中遴选出17名博士生导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顾海良解释,导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五增”:增加有在国际著名大学学习工作学术背景的导师;增强导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增强导师的英语交流能力;增强导师自律意识,营造严谨学风;增加导师来源类型的多样化。这其中废除导师终身制、淡化层次、强调岗位、按需设岗、评聘分离,是队伍建设的机制保证。

以学院为重心,扩大培养单位自主权

武汉大学录取研究生,将由各院系自定复试分数线,研究生院仅负责审定的“招生录取备案制”,院系可仅凭复试成绩取消过线考生的录取资格。对此,顾海良解释说,原来的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在研究生院,过程管理却在学院,相互掣肘。其实,研究生教育管理要以培养单位为重心,逐步扩大各培养单位的自主权,研究生院只抽查其中的个别指标,或者用评估的办法加以管理和控制,建立培养单位向研究生院备案制度。

由于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院系可以对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或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考生,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或破格录取;对科研成果或者创造能力突出的考生,可免考1 2门专业课;对于入学考试综合排名靠后的新生,实行试读制度,试读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继续攻读学位的资格。同时,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术潜力,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生,而不仅仅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记者夏斐 通讯员 谢发平)

篇9:全国报考北京硕士生人数增3万 创近五年新高

全国报考北京硕士生人数增3万 创近五年新高

939名研究生二次考研

本报讯 全国共有258654名考生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比增加了33005人,增幅为14.6%,同时也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高。其中,有939名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考生再次报考研究生。

报考人数过万的招生单位有7个,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

从报考专业分布上看,报考MBA联考的人数为15384人,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较20增加2665人;金融危机难阻考生对金融学专业的报考热度,此次共有10194名考生报考金融学,比年增加了815人;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比2009年增加1346人。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全国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的.考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156240人,占报名总数的60.4%;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1229人,占0.5%;非应届人员101185人,占39.1%。从考生的学历看,有本科学历的250474人,占报名总数的96.8%;以同等学力报考的7241人,占2.8%;有研究生学历的939人,占0.4%。

据介绍,939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考生,大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学习另一个专业的愿望而报考的,但是每个考生的报考目的却不尽相同。一部分考生纯粹是因为对自己过去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再次考研实现换工作的愿望;也有考生是为了补充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再次考研,以拓宽知识面,希望成为复合型人才;还有的考生是因为部分研究生招生专业如MBA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当年本科毕业后无法直接报考,所以读了别的专业,如今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报考。

李莉 党晓晖

篇10:多省硕士研究生未招满 湖北报考人数位列前5

多省硕士研究生未招满 湖北报考人数位列前5

6月13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6年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80多所全国优秀高校展开生源争夺大战。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5年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减少6.5万人,降幅3.78%.这是继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报告》显示,2014年辽宁、河北等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部分高校反映,可调剂复试的合格生源偏少,生源质量下滑,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与此同时,报考专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考生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报考热度一直未减,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报考热度较高;报考学校呈现集中化趋势,调查显示报考人数位列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天津市、湖北省,这五个地区的考生占报考总数的50%左右。

《报告》显示,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学历贬值成为生源危机的主因。

严峻形势下,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危机开始蔓延,国家不断调整各项研究生招生政策。从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

另外《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占整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42%,预计我国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将达1:1.专业硕士的不断扩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历史转型,也是经济发展需要。

专家表示,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与培养管理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不断推进政策改革将成为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计划书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说明

商务英语求职看好,报考人数猛增!

广州市会计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大增

考研常识:统考专业学位硕士报考条件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现场确认通知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上海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指南:专业硕士发展历程

江西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