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存还是死亡总有一天不会再是一个问题散文(共含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困困很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56、角斗士
——灵遁者
那头流着鲜血
满怀愤怒的公牛在追赶着人群
人群中爆发出激烈的欢呼
我身为角斗士
看着这一切
并不陌生
我仿佛回到了罗马角斗士场
我的老师拿着皮鞭告诉我
你生于此,你死于此
鲜血和荣耀就在刀光剑影中
在这里,自由就是你死,我活
在这里,荣耀也是你死,我活
在站台上,有粉面将军和妇人
时至今日,我死了多少回?
你们可曾记得——
时至今日,我告诉自己
我死的次数越多
就是越怜悯众生
我死在你们的麻木和欢呼中
没有几个聪明人能发现活着的`秘密
没有自由的勇敢都是悲哀
无上的荣耀的
我的爱人啊
你可听到了
天空在下雨
我直面自己的死亡
却不希望被呐喊和欢呼
我宁愿站在高崖
纵身跃下
因为大地不需要我们臣服
它亦不需要我去证明自己
连一个傻子都知道
每一个人正在欢呼人
都正在欢呼自己的死亡
唯有沉思,方为慈悲!
生存还是死亡
“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在沙士比亚之前几千年就已经存在,而在他之后的几午年人们还在不断的思索,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大概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生与死,都是人先天就有的倾向。
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进行一项活动的能量来源于人的本能。本能的能量不断刺激着个体,使人们处于紧张、焦燥的状态。个体需要立即释放能量以消除不愉快的感觉、恢复原来舒适的状态,这就推动我们不断地采取各种行动,在活动中适放这些能量。能量释放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弗洛伊德看来,寻找食物、追求安全的行为固然是本能的驱使,而科学家的发明、艺术家的欣赏、文学家的创作,也都是本能行为在人类社会中的升华。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一种生存下去的愿望,这就是生的本能,它是在几十万年的物种进化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一种维持个体生存、种族延续的力量,代表着爱和建设,弗洛伊德给了这种能量一个名字:里比多。与生本能相对应,人还存在另一种本能:死的本能。生命本是从无机物中演化而来的,因此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有一种返回无机状态的(毁灭生命)的欲望。死的本能可以是指向外在的,表现为破坏、损害、征服、侵犯等,也可能指向自身,表现为自我谴责、让我惩罚、敌手间的妒忌、对权威的反抗、自杀等行为。
每个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能量的多少不同,有的是波涛汹涌的海,生活就像太阳,滚烫而灼热,有的则是水平如镜的湖,人生就像月亮,宁静、安祥,
生的本能又与死的本能相互交叉、既合作又对抗,这塑造出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奏响变幻无常的生命乐章。
维特本能的能量很强大,不管是生本能还是死本能。在幽静宜人的峡谷,有岩缝中的清泉、浓荫匝地的大树,沉湎于静谧的自然的怀抱里,人的心总该是不静的吧,而维特依然感到“心不平静”,“我需要催眠曲,……为了使自己沸腾的血液冷静下来,我常常哼这首曲子”。熊熊燃烧的生本能的火焰使得维特以超出常人的热情去体会生活的幸福,“上帝留给他那圣徒们过的日子想来也不过如些吧。不管我将来会怎样,反正我不能再说,我没有享受过快乐、没有享受过最纯净的生之乐趣”、“在这里我充分感觉到作为一全人所能享有的全部幸福”。然而在生本能的释放受到阻碍开始转化为死的本能时,维特激越的能量又使他感受到了对心灵的加倍炙烤:“我浑身充满活力,却偏偏无所事事,闲得心烦”、“处于一种坐卧不安的状态,就像人们说的那些被恶鬼驱赶着四处游荡的不幸者一样。有时,我心神不定,这既非恐惧,也非渴望,而是一种内心的莫名的狂躁,几乎就像要撕裂我的胸脯、扼紧我的喉咙!难过啊!难过啊!”
在人生的舞台上,生的本能是主角,死本能就像是与之演对手戏的反派角色。没有坏,就无所谓好;没有死,就无所谓生。没有正与邪的冲突就构不成故事,同样,死亡从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生本能会压制死本能。而一旦死本能成了舞台上的主角,生命也即将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