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黑色星期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黑色星期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篇1: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作品赏析:

《方舆胜览》:木皮岭,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黄巢之乱,王锋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极险阻。《一统志》:木皮岭,在巩昌府徽州西十里。

首路栗亭西①,尚想凤凰村②。季冬携童稚③,辛苦赴蜀门④。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⑤,祁寒为之暄⑥。

(自成赴蜀,述冬行劳苦。陟岭艰险,承辛苦。祁寒汗流,承季冬。)

①《汉书》:“北首燕路。”注:“首,谓趣向。”颜延之诗:“首路踢艰险。”

②【朱注】凤凰村,当与凤凰台相近,在同谷。《杜臆》:地志:凤凰山,在徽州城西一里,即杜诗凤凰村。③雷次宗书:“童稚之年。”④刘伯伦诗:“从役知辛苦。”鲁曰:蜀门,即剑门也。《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⑤《汉书》:“汗流洽背。”⑥《书》:“冬祁寒。”

远岫争辅佐①,千岩自崩奔②。始知五岳外③,别有他山尊④。仰干塞大明⑤,俯入裂厚坤⑥。

(此记岭前远景,一仰一俯,就山势言。)

①王籍诗:“阴霞生远岫。”《淮南子》,“辅佐有能。”②《雪赋》:“瞻山则千岩俱白。”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③《记》:“五岳视三公。”《物理论》:镇之以五岳:泰山东岳,华山西岳,霍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④《诗》:“他山之石。”张昶《华山碑》,“山莫尊于岳。”⑤《记》:“大明生于东。”《广雅》:“日名辉灵,一名大明。”⑥《易》:“坤厚载物。”

再闻虎豹斗①,屡跼风水昏②。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下有冬青林③。石上走长根。

(此记岭中近景,一高一下,就物状言。)

①刘安《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②刘孝绰诗:“风水互乖违。”③王洙曰:冬青,今之楩柟也。陈藏器《本草》,冬青木,肌白有文,其叶堪染绯,冬月青翠。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①,清无沙土痕。忆观昆仑图②,目击玄圃存③。对此欲何适④?默伤垂者魂。

(此兼写西崖之景。曰焕、曰润、曰清,皆形容秀发。昆仑、玄圃,借仙境以称其绝胜。欲留不得,所以伤神。此章首尾各八句,中二段各六句。)

①刘孝威诗:“玄圃栖金碧。”②《楚辞·天问》:“昆仑县圃。”《神仙传》:昆仑,一名玄圃,一名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室,一曰华盖,一曰天柱。③《庄子》:“目击而道存。”④《礼记》:孔子曰:“吾舍鲁何适矣。”

篇2:月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品赏析:

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国西营,指扶风军士。扶风,在长安西北也。

天上秋期近①,人间月影清②。入河赡不没③,捣药兔长生④。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发明⑥。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⑦。

(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怀。蟾兔,承月影来,紧注下半截意,言月色常明如此,恐照已照人,各惹愁恨耳。三四借蟾兔点染,不必另生议论。)

①高昂诗:“天上人间无可比。”《诗》:“秋以为期。”②梁简文帝诗:“月影出迟迟。”③庾肩吾《望月》诗:“渡河光不没。”④张衡《灵宪序》:”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说文》:“蟾蜍,虾蟆也。”傅玄《拟夭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⑤又诗:“丹心为寸伤。”⑥吴质笺:“白发生鬓,所虑日深。”⑦戴暠诗:“西园偏照人。黄生曰:此诗咏月,全首作嗔怪之词,实与《一百五夜对月》同一奇恣,特此首精深浑雅,故读者不见其奇耳。

王嗣奭曰:杜诗凡单咏一物,必有所比,此诗为肃宗而作。天运初回,新君登极,将有太平之望,秋期近而月影清也。然嬖幸已为荧惑,贵妃方败,复有良梯,入河而蟾不没也。国忠既亡,又有辅国,捣药之兔长生也。所以心愈苦,而发增白耳。

张綖曰:蟾兔以比近习小人。入河不没,不离君侧也。捣药长生,潜窃国柄也。丹心益苦,无路以告也。自发添明,忧思致老也。故结言休照军营,恐愈触其忧耳。当时寇势侵逼如此,而近习犹然用事,何时得见清平耶。

篇3: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

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

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

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喜结仁里欢,况因令节求。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引客看扫除,随时成献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声亦暖游。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威凤高其翔,长鲸吞九洲。地轴为之翻,百川皆乱流。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作品赏析:

【卢注】此诗诸家编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谏垣,此时两京复,禄山亡,诗中不得作长鲸吞、地轴翻等语,范氏编至德二载春,此时身陷贼中,岂能为令节之饮?且朝官降贼,岂得以公侯目之?断是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是年正月,禄山遣其将寇潼关。【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为令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代晦日。

朝光入瓮牖①,尸寝惊敝裘②。起行视天宇③,春气渐和柔④。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⑤。出门无所待⑥,徒步觉自由⑦。

(首叙晦日出游。)

①何逊诗:“窗户映朝光。”《记·儒行》:“荜门圭窦,蓬户瓮牖。”②尸寝,反用《论语》“寝不尸”。惊敝裘,朝光入而惊起也。③陶潜诗:“昭昭天宇阔。”④阮籍诗:“春气感我心。”王羲之《兰亭集诗》:“欣兹莫春,和气载柔。”⑤秘康书:“性复疏懒,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远注】兴来二句反用此语。庾信诗:“梳头百遍撩。”⑥陆机诗:“出门无通路。”梦弼曰:无所待,谓不待车从也。”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焦仲卿诗》:“汝岂得自由。”

杖藜复恣意①,免值公与侯。晚定崔李交②,会心真罕俦③。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喜结仁里欢④,况因令节求⑤。此往寻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叹。

①《庄子》:“原宪华冠而縰履,杖藜而应门。”魏文帝乐府:“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②《易传》:“定其交而后求。”③《世说》:简文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④《思玄赋》:“匪仁里其焉宅。”⑤令节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①。引客看扫除②。随时成献酬③。崔侯初筵色④,已畏空樽愁⑤。未知天下士⑥,至性有此不⑦?

此见两人好客之谊。

①庾信诗:“旧竹侵行径。”汉古诗:“树木何修修。”②《后汉·陈蕃传》:同郡薛勤曰:“何不洒扫以待宾客?”③《诗》:“献酬交错。”④又:“宾之初筵。”⑤张璠《汉记》:孔融拜大中大夫,每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⑥《史记》:新垣衍谓鲁仲连曰:“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⑦嵇康书:“阮嗣宗至性过人。”崔本为客,却畏酒空,略形迹而见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①,蜂声亦暖游②。思见农器陈③,何当甲兵休④?上古葛天民⑤,不贻黄屋忧⑥。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⑦。

此对春而慨时事。【朱注】上古之世,黄屋无忧。今何时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饮以谋身。叹己与崔李辈,无能为天子分忧也。①沈约诗:“塞草发青芽。”②《杜臆》:蜂以暖游,带声字更趣。③《家语》:铸剑戟以为农器。④《国策》:张仪说楚曰:“秦下甲兵据宜阳。”⑤《帝王世纪》:大庭氏至葛天氏,皆号炎帝。陶潜《五柳先生传》:“葛天氏之民与?”⑥《汉书》李斐音义:“黄屋,车上盖,天子之仪,以黄缯为里。”黄希曰:汉制,副车黄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则从后。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获免。”虞世南诗:“非是为身谋。”

威风高其翔①,长鲸吞九州②。地轴为之翻③,百川皆乱流④。当歌欲一放⑤,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⑥,庶用慰沉浮⑦。

此伤乱而借酒遣忧也。威凤高翔,以致长鲸吞噬,盖贤人去而盗贼炽,如张九龄之罢相是也。地翻川乱,应上甲兵。浊醪用慰,应上熟醉。《杜臆》:末段纡回吞吐,有无穷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①《汉·孝景纪》:“南郡获白虎威风为宝。”晋灼曰:“凤之有威仪者也。”②梁湘东王书:“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③《海赋》:“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④《诗》:“百川沸腾。”⑤曹操诗:“对酒当歌。”⑥嵇康书:“浊醪一杯。”江淹诗:“精灵归妙理。”⑦《游侠传》:“放意自恣,浮沉俗间。”

篇4: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释:

【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

翠柏苦犹食①,明霞高可餐②。世人共卤莽③,吾道属艰难④。不暴井晨冻⑤,无衣床夜寒⑥。囊空恐羞涩⑦,留得一钱看⑧。

(空囊,见安贫之意。首二,作感慨无聊语。三四,空囊之故。五六,空囊之状。末作谐戏语以自解。柏苦,犹堪食乎?霞高,尚可餐乎?即《诗》“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吴论:世人贵苟得,多卤莽而获。吾道守困穷,故值此艰难也。五六,正写艰难意。《杜臆》:看,乃看守之看。)

①《水经注》:翠柏荫峰。《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又仙人偓佺,食松柏之实。②《楚辞》:“漱正阳而餐朝霞。”注:陵阳子明经云:“春食朝霞者,日始出赤气也。”相如《大人赋》:“呼吸坑瀣餐朝霞。”隋炀帝《江南曲》:“明苞天外剪明霞。”③《西京杂记》:世人皆以为然。《庄子》:为政焉弗卤莽。”杨慎曰:不治其刚卤,不芟其草莽,是谓卤莽之耕。④《史记》:孔子曰:“吾道非耶。”《江总集》:“百王既季,运属艰难。”⑤应璩《与曹长思书》:“樵苏不爨。”井晨冻,隔宿之冰在井栏也。若井泉在地,虽严冬不冻。梁简文帝启:“寒井犹冰。”⑥夜卧无衣,则无衾可知矣。何逊诗:“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隋炀帝诗:“风声凄夜寒。”⑦《史记》:“如锥之处囊中。”梁武帝《书评》: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举止羞涩。⑧《史记·司马相如传》:不分一钱。赵壹诗:“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篇5:枯棕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枯棕(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

鹤曰:上元二年,蜀有段子璋之变,故诗云“伤时苦军乏。”《广志》:棕一名栟榈,状如蒲葵,有叶无枝。陈藏器《本草》:其皮作绳,入水千年不烂。

蜀门多棕榈①,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②,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③,..青青岁寒后④。交横集斧斤⑤,凋丧先蒲柳⑥。

(枯棕,伤民困于重敛也。首叙棕枯之故。棕本耐寒,但为斧斤所剥,故先蒲柳而凋零耳。)。

①《南都赋》:“其木则栟榈,结根竦本,垂条婢媛。”②陈琳檄:“割剥元元。”③卢湛云:“叶不云布,华不星烛。”④《抱朴子》:“扬青于岁寒之后。”⑤韩安国《几赋》:“荷斧斤,援葛虆。”⑥《北史》:韦世康与子书曰:“耄虽未及,壮年已谢,霜早楸梧,风走蒲柳。”《世说》:顾悦之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说文》:“杨柳即蒲。”

伤时苦军乏①,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桔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此见枯棕而念生民。军兴赋重,剥民等于剥棕,此嗟叹本意。江汉,指巴蜀,生成,谓物。生死,比人。)

①《齐·高帝纪》:时军容寡阙,乃编棕皮为马具。

啾啾黄雀啄①。侧见寒蓬走②。念尔形影干③,摧残没藜莠④。

(一结语多感慨。雀啄棕毛,飘如蓬走,究竟形销影灭,埋没藜莠耳。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吴越春秋》:螳螂捕蝉,不知黄雀之在其后。②何逊诗:“严野散寒蓬。”③李密《陈情表》:“形影相吊。”④《前汉·郊祀志》: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焉。卢元昌曰:公《为王阆州进论》一表,其中云:敕天下征收赦文,减省军用外,诸色杂赋名目,损之又损,剑南诸州,困而复振矣。《枯棕》一章,即是此意。

诗中咏物之作,有就本题作结者,如此章是也。有借客意作结者,如《病橘》、《枯柟》是也。可悟诗家擒纵之法。

篇6:漫兴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漫兴九首(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原文

[唐]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作品赏析:

其一:

[注释]

(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癫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者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

[注释](1)糁[音“伸”]:谷类磨成的碎粒。

(2)点:点缀。青钱:铜钱。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地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意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公经营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诗云“手种桃李”,又云“熟知茅斋”,应是二年春作。《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见客愁愁不醒①,无赖春色到辽亭②。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④。

(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众眼共见客愁,春色突然而至,无赖甚矣。即遣便教,所谓无赖也。深造次,过于忙迫。太丁宁,厌其繁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

①《楞严经》:同将眼见。②《西京杂记》:“新丰多无赖。”按:无赖本属人,杜诗借以指物,前云“花无赖”,此云“无赖春色”是也。③《抱朴子》:“造次之接。”④孙绰诗:“莺语吟修竹。”皇甫谧诗:“三命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①,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②,夜来吹折数枝花。

(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①陶潜诗:“桃李罗堂前。”②陆放翁云:白乐天用相字,多作入声,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亦当从入声读。王元之在商州,尝赋诗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谓后二句颇与杜语相似,欲请易之。元之欣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①,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②,更接飞虫打著人。

(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莺语。莺去燕来,春已半矣。污琴书,扑衣袂,即禽鸟亦若欺人者。《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两章皆带寓言。)

①熟知,就燕言。徐陵诗:“茅斋本自空。”②古诗:“衔泥入君室。”梁虞和《论书》:“以手捉书,大点污。”陶潜诗:“委怀在琴书。”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①,渐老逢春能几回②?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③。

(此章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①破,残也。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②《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①,杖藜徐步立芳洲②。颠狂柳絮随风舞③,轻薄桃花逐水流④。

(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①鲍照诗:“行子心肠断。”陈后主诗:“春江时一望。”②《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昙瑗诗:“徐步寡逢迎。”《楚辞》:“搴芳洲之杜若。”③《世说》:谢道韫《咏雪》诗:“不如柳絮因风起。”④《西京杂记》:茂陵轻薄者化之。许彦周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梁江从简为《采荷调》云:“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此语嘲何敬从,而波及莲荷矣。春时浓丽,无过桃柳。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矣。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①,呼儿日在掩柴门②。苍苔浊酒林中静③,碧水春风野外昏④。

(此是酌酒留春,有物外逍遥之意。无堪,无可人意者。林中静,聊以自适。野外昏,听其自扰。)

①嵇康书:“懒与慢相成。”庾信《代阎将军表》:“臣实无堪。”嵇康书:“有不堪者七。”②《吴志》:吴王责孙綝曰:“筑第南桥,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所复畏。”③谢脁诗:“苍苔依砌上。”④梁房篆诗:“前溪碧水流。”《尔雅》:“野外为林。”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①,点溪荷叶叠青钱②。笋根雉子无人见③,沙上凫雏傍母眠。

(此借景物以自娱,乃将夏之候也。糁字、铺字、点字、叠字,皆句中眼。《夔州歌》用鹤子、凫雏,与此诗用雉子、凫雏同义。)

①《神仙传》:茅君大宴会,皆有青嫌帐幄,下铺重白毡。《唐书》:天宝中,童谣云:“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②《洞冥记》:连钱荇,荇如钱文。③赵曰:雉,性好伏,其子身小,在笋旁难见。俗本讹作稚子,遂起纷纷之说。汉饶歌有《雉子斑》。《西京杂记》:太液池中,凫雏雁子,布满充积。故以雉子、凫雏作对。宋何承天乐府:“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今按:旧作稚子,或以为笋名,或以为竹留,或以为鼠名,或以为食笋之竹豚,鼠形而大,或以为公子宗文字稚子,皆谬说。

杨慎曰:绝句诗:一句一义,如杜诗此章,本于古诗《四时咏》。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欧阳公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亦是此体。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①,江畔细麦复纤纤②。人生几何春已夏③,不放香醪如蜜甜④。

(此与四章相应,前是逢春而饮,此则遇夏而饮。桑青麦秀,言初夏农桑之乐。)

①《诗》:“爱求柔桑。”②纤纤,麦穗也。③《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④《杜臆》:“香醪,指郫筒酒。”傅玄《酒赋》:“味蜜甜而胆苦也。”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①,恰似十五女儿腰②。谁谓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④。

(此与二章相应,折花断柳,皆叹所遭之不幸。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①鲍照诗:“翾翾翩燕弄风,袅袅柳垂腰。”②《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三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庾信诗:“上林柳腰细。”③朝来作意,谓柳叶鲜翠。④晋乐歌:“日和狂风扇。”庾信诗:“河边弱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李东阳《麓堂诗话》:少陵《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词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悠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轶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李空同处处摹之,可谓学古之过。“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篇7:玉华宫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玉华宫(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注释:

《旧唐书》:贞观二十一年七月,作玉华宫,诏玉华宫制度,务从菲薄,更令卑陋。二十二年诏曰:“即涧疏隍,凭岩建宇,土无文绘,木不雕镂,矫铺首以荆扉,变绮窗于瓮牖。”《地理志》:贞观二十年置玉华宫,在坊州宜君县北七里风凰谷。永徽二年,废为玉华寺。《寰宇记》:废玉华宫,在坊州宜君县西四十里,贞观十七年置。正殿覆瓦,余皆葺茅。当时以为清凉胜于九成宫。

溪回松风长①,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②,遗构绝壁下③。阴房鬼火青④,坏道哀湍泻⑤。万籁真笙竽⑥,秋色正萧洒⑦。

(首记旧宫凄凉。松风属闻,苍鼠属见,鬼火属见,哀湍属闻,万籁属闻,秋色属见。)

①《七发》:“依绝区兮临口溪。”梅圣俞曰:玉华宫前有溪,曰酿..溪。刘孝绰诗:“松风吹繐帐。”②【朱注】玉华宫作于贞观年间,去公时仅百载,而云“不知何王殿”者,何也?按《高僧传》载,玄奘尝于此译经,意久废为寺,与九成之置官居守者不同,故人皆不知为何王之殿耳,非公真昧其迹也。③谢灵运诗:“晨策寻绝壁。”④陆机《登台赋》:“步阴房而夏凉。”《淮南子》:“人血为磷。”《楚辞》:“鬼火兮荧荧。”⑤《尚书传》:“傅氏之岩,在虞虢界,有涧水坏道。”《说文》:“湍,急濑也。”⑥张正见诗:“聊因万籁响。”《庄子》:“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墨子》:“弹琴瑟,吹笙竽。”⑦周王褒诗:“秋色照孤城。”无名释诗:“潇洒出樊笼。”

美人为黄土①,况乃粉黛假②。当时侍金舆③,故物独石马④。忧来藉草坐⑤,浩歌泪盈把⑥。冉冉征途间⑦,谁是长年者⑧。

(此抚遗迹而增慨也。即观美人物化,孰是长年住世者,乃冉冉征途间乎,所以有感而叹息耳。上章以伤乱作结,本章以忧老作结。此章二段,各八句。)

①江淹诗:“美人归重泉。”王褒《僮约文》:“早归黄土陌。”②《列子》:“郑卫之处,粉白黛黑。”乐府:“粉黛不加饰。”邵二泉注:粉黛假,谓殉葬木偶人也。③《恨赋》:“丧金舆及玉乘。”④古诗:“所遇无故物。”《西京杂记》:张丞相墓前有石马。赵曰:当时必有随辇美人,殁葬宫旁,故及之。梅圣俞曰:玉华宫近有晋苻坚墓。⑤魂文帝诗:“忧来无方,人莫知之。”《说苑》:齐景公坐地,晏子独搴草而坐。谢惠连诗:“藉草绕回壑。”⑥《楚辞》:“临风恍兮浩歌。”王微诗:“倾筐未盈把。”⑦贾谊《惜逝赋》:“寿冉冉而日衰兮。”注:“冉冉,渐也。”徐陵诗:“征途愁转旆。”⑧《两都赋》:“神仙长年。”《天台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洪迈《容斋随笔》云:张文潜暮年在宛丘,何大圭方弱冠,往谒之。凡三日,见其吟哦老杜《玉华宫》诗不绝口。大圭请其故。曰:“此间乃风雅鼓吹,未易为子言。”大圭曰:“先生所赋,何必减此。”曰:“平生极力摹写,仅有一篇稍似之,然未可同日语也。”遂诵其《离黄州》诗曰:“扁舟发孤城,挥手谢送者。山回地势卷,天豁江面写。中流望赤壁,石脚插水下。昏昏烟雾岭,历历渔樵舍。居夷实三载,邻里通假借。别之岂无情,老泪为一洒。篙工起鸣舷,轻橹健于马。聊为过江宿,寂寂樊山夜。”此其音响节奏,因似之矣。

篇8:赤壁唐 杜牧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赤壁(唐 杜牧)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作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篇9: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白居易

白老忘机客,牛公济世贤。鸥栖心恋水,鹏举翅摩天。

累就优闲秩,连操造化权。贫司甚萧洒,荣路自喧阗。

望苑三千日,台阶十五年。是人皆弃忘,何物不陶甄。[居易三任宫寮,皆分司东都,于兹八载。思黯出

入外内,凡十五年,皆同平章事。

篮舆游嵩岭,油幢镇海壖。竹篙撑钓艇,金甲拥楼船。

雪夜寻僧舍,春朝列妓筵。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

自觉闲胜闹,遥知醉笑禅。是非分未定,会合杳无缘。

我正思扬府,君应望洛川。西来风袅袅,南去雁连连。

日落龙门外,潮生瓜步前。秋同一时尽,月共两乡圆。

旧眷交欢在,新文气调全。惭无白雪曲,难答碧云篇。

金谷诗谁赏,芜城赋众传。珠应哂鱼目,铅未伏龙泉。

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思黯远寄筝来,先寄诗云:但愁封寄去,魔物或

惊禅。仍与酒资同至。

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客中行唐 李白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良耜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早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东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山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好事近·梦中作宋 秦观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柳永《浪淘沙慢》注释翻译及赏析

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木皮岭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