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oji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oj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

篇1: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 从文明史角度看,英、法侵华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 )

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 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3.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4.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属于中西交融的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来是康母(come)去是狗(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 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这种现象是( )

A.崇洋媚外心态的反应 B.殖民同化政策的反映

C.中外交流的需要 D.当时的上海英语教育水平很高

6.《大公报》载:19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7.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8.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9.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10. 19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11.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C.电报 D.电影

12. 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13.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

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4.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15.观察右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

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

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

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

16.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英、法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17.“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 )

A.中国传统建筑 B.中西合璧

C.完全欧化 D.中国创新

18.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吨位12.424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这表明( )

A.日本垄断了中国的长江水域的航运业

B.中国的航运业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中国的航运业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D.中国完全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局面

20.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的咖喱风味,日本生鱼片,巴西烧烤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 )

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物产的影响

B.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C.上海经济发展迅猛

D.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改变了

二、非选择题(20分)

21.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递呈光绪

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10分)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6分)

篇2: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kg、N B. m、kg、s C. cm、g、s D. m、N、s

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

C.把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3.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A.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B.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C. 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反应时间

4.将一根原长为40cm,劲度系数是200N/m的弹簧拉长到60cm,则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A.80N B.40N C.120N D.240N

5.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就消失

6.两人拔河甲胜乙败,甲对乙的力是300N,则乙对甲的拉力(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A.大于300N B.等于300N C.小于300N D.不能确定

7.一辆农用“小四轮”在平直的公路上沿直线向前行驶,由于出现故障每隔1s滴下一滴机油,一同学根据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对“小四轮”的运动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若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则可将车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B.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8.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是因为

A. 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它们既是平衡力又是相互作用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拴在绳的中点,两手靠拢分别握绳的两端,然后慢慢地向左右两边分开,当绳断时两段绳间夹角应稍大于

A.30° B.60° C.90° D.120°

二。多项选择题

10.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50N,则两力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A.10N B.50N C.30N D.100N

11.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B.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C.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D.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12.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运动时加速度的绝对值为a,升降机底板对人的支持力N=ma+mg,则可能的情况是

A.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 B.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

C.在向上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D.在向下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13.已知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kv2,

假设雨滴从足够高处由静止竖直落下,则关于雨滴在空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受到的阻力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B.雨滴受到的阻力逐渐变大直至不变

C.雨滴受到的合力逐渐变小直至为零,速度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D.雨滴受到的合力逐渐变小直至为零,速度逐渐变大直至不变

二、填空题

14、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_ ____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 ________.

15.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0N,动摩擦因数是0.2,如果用6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 N;如果用14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 N。

1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将一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小盘,盘里放适量的砝码,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车后端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小车运动时带动纸带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小车运动的情况。

该同学通过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M,

通过在盘中增减砝码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F,研究纸带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几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12345678

M/kg1.001.001.001.001.251.502.002.50

F/N0.250.500.751.001.001.001.001.00

a/(m?s-2)0.250.510.740.990.800.670.500.40

(1)实验中盘与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近似认为等于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该同学采用了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 ;

(3)通过表中1-4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通过表中4-8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三、计算题

17.一位工人在水平道路上推一辆运料车,车的质量为50kg,所用的水平推力为250N,

产生的加速度为2m/s2. 设运料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求:

(1) 运料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2) 工人撤去水平推力时,车的加速度。

18.一滑雪人与滑雪板的总质量为60kg,从长为100m、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经10s滑到了坡底。取g=10m/s2,求:

(1)滑雪人与滑雪板所受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2)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素

篇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练习题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刹那(shā) 渊源(yuān)

估计(ɡǔ) 自怨自艾(y)

B.罪孽(ni) 隐蔽(yǐn)

佛教(F) 咄咄逼人(duō)

C.专横(hnɡ) 乳汁(rǔ)

颔首(hn) 不着边际(zho)

D.藩篱(pān) 氛围(fēn)

果脯(fǔ) 呱呱落地(ɡuā)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凝聚 背谬 报负 焦躁不安

B.秩序 摄服 寥廓 计日成功

C.履行 羸弱 扫描 孤立无援

D.相像 栽脏 遐想 归根结底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B.作者的思路纵横驰骋:大至国际风云变幻,人类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壮举,小至地方风俗、街谈巷议、个人的回忆和感想。

C.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D.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挂齿的。

C.农民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这不仅仅是农村问题,也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D.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缺少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相关政策的约束,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我们就很难从源头上遏制住那些受金钱左右的钢琴考级和比赛。

B.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烟台市便开创了停靠国际邮轮,但自上世纪末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已经很少有国际豪华邮轮将烟台作为停泊港了。

C.依据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的损伤是受辐射者面临的最大威胁;面对核污染,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吸收污染物是治疗的关键。

D.对于儿子的表现,黄章永喜忧参半。高兴的是,终于自己有了接班人;忧伤的是,让儿子留在大山里与寂寞和困苦为伍,作为父亲他又于心不忍。

6. 下列一段话选自艾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中《爱的理论》一章,顺序已被打乱,请你重新调整。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给予的行为。

②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③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能力。

④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力。

⑤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⑥这种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②③④⑤⑥① D.②③①⑤⑥④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7.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孩子对于父母有着怎样的要求?

答:8. 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一句中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是什么?

答:9.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对孩子各有哪些要求?

答:

10.成熟的、灵魂健康的人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

三、一法一练对比手法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述。有儿时的不会爱和最后的成熟的爱的对比,也有母爱和父爱的对比;有不同心理学家观点的对比,也有不同阶段爱的发展的对比。对比将事物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其功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爱憎。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生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恨2?烘托突出。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通过暴风雨即将到来时海鸥、海鸭、企鹅们呻吟飞窜恐惧躲藏等惊恐万状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战斗英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

辛辣讽刺。如《变色龙》通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狗的身份的不同猜想,警官奥楚蔑洛夫之?色?竟变了六次之多,其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显示了作品浓厚的讽刺意味。

阐明道理。如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他在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时,先从正面指出这一政策的目的,再从反面说明必须清除?妄自菲薄?的思想,防止?引喻失义?的做法,有力地强调了这一政策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的。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在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动)

11.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

答:

答案:

1.B 2.C 3.D 4.B 5.A 6.A 7.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8.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

9.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10.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

11.对比论证。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小学数学暑假作业练习题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试题

小学四年级英语暑假作业练习题

初二暑假作业练习题答案数学

高一英语暑假作业答案

初二历史上册练习题

暑假作业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