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江湖诗派的名词解释(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在辉夜城跳大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江湖诗派的名词解释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江湖诗派的社会背景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从1125年(宋理宗庆元年)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由于被收入《江湖集》的诗人身份各异,又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所以江湖诗派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
在陈起始刻《江湖集》的前一年,即1224年(宋宁宗嘉定十七年),权相史弥远擅行废立,次年又逼死了已被废黜的济王赵竑。史弥远为了钳制舆论,便从新刊的《江湖集》中找出“东风谬赏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和“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等诗句,诬为讥刺朝政,对作诗者进行迫害,《江湖集》被劈板禁毁,且诏禁士大夫作诗。“江湖诗祸”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江湖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江湖诗派名扬一时,反而提高了他们在诗坛上的声誉。
江湖诗派的文学特点
江湖诗人效法香奁体的诗作,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题材上叙写女性及恋情
严羽与江湖诗人大致同时代,甚至被不少论者列入江湖诗派当中,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认为,“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裙裾脂粉之语”。这个看法向无异议,明宋公传《元诗体要》卷八亦论香奁体曰:“唐人用此体言闺阁之情,乃艳词也,与玉台体相似”。可见叙写女性及男女之情是香奁体最突出的特征。
而江湖诗人所师法的其他晚唐诗人,都很少写或几乎不写男女之情。贾岛初为衲子后还俗,其诗集中提及女性的诗作仅有两首,一首为《元日女道士受箓》。此种题目若在温李等人的笔下,定会大大地渲染一番,写成类似李商隐《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一类的作品。但贾岛之诗仅直叙其事,毫无脂粉气味,中间两联“数星连斗出,万里断云飞。霜下磬声在,月高坛影微”更加可以见其诗作的本色。另一首为《友人婚杨氏催妆》,诗曰:“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此诗倒是思致缠绵,但这只是他替友人所作的“催妆诗”,实属特例。姚中言及男女之情的诗作也只有三首,《惜别》与《欲别》都是离赠之作,而《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是唱和之作。姚贾似乎对友情看得比爱情更重,他们集中与友人酬答寄赠及叙写别后思念的诗作颇多,而言及女性爱情的仅上述几首。
许浑诗歌重在叙写南国山水的清丽景色及抒发旅途寂寞、怀古伤今之情,也不以写爱情见长,他的《神女祠》、《题舒女庙》、《题义女亭》等诗纯系游览怀古之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诗作如《送段觉之西蜀结婚》、《观章中丞夜按歌舞》等才旁及男女之情。至于杜荀鹤和罗隐,他们最优秀的诗歌都是一些讽世之作。
宋人多用词写男女之情,而在诗中很少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四灵诗作尤为如此。在徐照的《芳兰轩诗集》中,还有《题真娘墓》、《题桃花夫人庙》、《宫词二首》这样的题目,而翁卷的《苇碧轩诗集》中,只能见到一首同情民生疾苦的《东陌路旁养蚕女子》,至于在赵师秀和徐玑的集中,女性的身影则荡然无存。江湖诗派是宋代唯一一个在诗中较多言及爱情的诗歌流派,其原因正在于他们学习“香奁体”,师法了擅长写男女之情的韩偓。
二、风格婉丽缠绵
姚贾和四灵之诗重在以清新刻露之辞写野逸清瘦之趣,诗风趋于寂寞寒苦。许浑则偏好于写江南水乡景色,诗歌显得工切圆熟。而韩偓的香奁诗善于抓住女子刹那间的神态情思作深入细致刻画,或者书写别后悠长无尽的相思之情,自然形成了一种深婉清丽的风格,如其《寒食夜有寄》云:“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江湖诗人们学习韩偓,效法的正是这类诗作,如施枢《晓寒》云:
曲曲屏山忆梦中,峭寒成阵入帘栊。宿香销尽金猊冷,一树梅花怯晓风。
再如芳庭斯植《春夜》:
玉楼台畔柳生烟,况是春风杜宇天。一片月光凉似水,半扶花影上秋千。
三、形式上采用七绝
《香奁集》中五七言古今体均有,但以七绝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四部丛刊本《香奁集》按体编排,共分11体计101首,其中七绝40首,占全集近五分之二,数目远高于七律19首,五绝9首,五律、五排各7首,可见韩偓写香奁诗以七绝为重。七绝一体往往以含蕴无穷、余韵不尽见长,“论七绝的称‘含蓄’为风调,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总之是余味深长”。韩偓七绝善以女子瞬间剪影入诗,在短小篇幅中铸就隽永情思。如其《夜深》云:“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初春风中尚略带寒意,杏花初开,凋零的梅花如雪花般飘舞,在此时节,“楼阁宵寒,秋千罢戏,其中有剪灯听雨人在”。全诗婉转道来,不直著一词,诗人的无限情思却已隐含其中,惆怅、爱怜、迷惘、渴慕,似兼而有之而又未可执于一端。
后世学作香奁诗者,也以七绝为多。对于江湖诗人而言,他们在创作上本就是古体不如近体,长篇不如短章,最擅长于五律和七绝。其五律学姚贾而七律学许浑,学香奁诗则好用七绝一体。陈衍《宋诗精华录》称“晚宋人多攻绝句”,江湖诗人效法香奁之作尤为如此。
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诗派的发展历程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爱的灵感》)
到了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
2月11日,年仅19岁的作家、诗人程杰公开发文《呼唤第二轮新月》,正式标志消失了80年的新月诗派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中国文坛。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
(4)新世纪,以程杰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必将在中国文坛再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王维诗田园诗派吗
★ 组织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感谢信
★ 抽象思维名词解释
★ 刺客江湖作文
★ 作文笑话江湖
★ 江湖说书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