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两地争李白故居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八宗罪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闻两地争李白故居(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八宗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闻两地争李白故居

篇1:闻两地争李白故居

圈就青山请来佛,

抢个诗人会唱歌。

都似当今礼贤士,

不致生前感慨多。

篇2: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区是李白故居旅游区,领略李白故居的风土人情和诗仙遗韵。

【馆藏文物】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李白纪念馆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多件。这些珍宝中,李白诗集除有英文、日文版10余册外,还有宋代咸淳本和元代至元年间萧世斌本;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历届党和中国领导人题咏100多幅,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明清以来的大家力作近千幅;有左宗棠、翁同和、张之洞、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及郭沫若、周谷城、启功、吴作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历代石碑、石刻、瓷器等文物数十件,其中以石牛和宋代石碑最为珍贵。石涛山水册页六幅,均为珍品,估价超过8000万元。石涛是清初杰出画家,经历传奇。他本姓朱,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来削发为僧后,自称苦瓜和尚。他的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他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他的画极具创造性,为后人所推崇。张大千最早成名时,就是因为临摹石涛的画几到乱真的地步。

【太白祠】

进入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juān,雕刻)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18),四川道台兼龙安府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18),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n。泮池,指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划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太白碑林】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份。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妹李月园墓。

【太白洞】

太白洞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

【海灯武馆】

海灯武馆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各位游客朋友,讲解至此结束。希望这次李白故里之旅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希望我的解说能让您满意。谢谢!

篇3: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场(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包括青莲场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距绵阳市40公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入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

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园内展布楼亭阁榭,林木丰茂,环境优雅。

纪念馆侧面建有纪念著名武术家海灯法师所开的武馆——海灯武馆,馆内陈列了海灯法师一生的事迹。

篇4: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绵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李白的故居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即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绵阳城区与江油两城市之间,距江油市区15公里.绵阳市区23公里,108国道(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该风景区规划控制范围23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控制面积约8平方公里,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莲左有濂水环绕,右有涪江环抱,这里山水灵秀,仙气飘渺,在唐代就是古绵州的重要城镇、直至清代,这里仍是水运发达的商贸重镇.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青莲不仅因为哺育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现今世界上反映李白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且因其独特的风光便利的交通而成为绵阳市近期重点打造的三个旅游精品之一,如绵阳--李白故里--猿王洞--报恩寺--白马山寨--王朗--九寨、黄龙”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景区内太白祠、陇西院、粉竹楼、明贤词、月圆墓、洗墨地、磨针溪等历史悠久的文物景点可以让你追寻诗人的遗迹,了解李白出生、成长的故事.隔着一千多年的风雨体会诗人当初辞亲远游、仗剑去国的冲天壮志:漫坡古渡,红岩夜雨等遗址的动人传说又会令你产生无尽遐想,让你留恋往返新近开发的太白碑林作为绵阳五大旅游项目、四川省首批100个旅游招商推荐项目之一,则更是让人心潮涌动,整个碑林以海内外历代书画名家创作的李白诗歌作品为内容,采用现代与传统设计相结合的风格,倚山而建,构思新颖,气势恢宏,向游人展示优美的园林胜景,精湛的书法艺术和高超的石雕石石刻艺术,是一座宏扬李白文化主题的艺术园林,目前首期工程已对外接待游客。

“古今尊国土,中外仰诗仙”。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饱吸家乡灵气,仗剑远游,却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如今青莲已成为旅游景区,引无数中外游入侵着李白的乡愁,徜徉在陇西院的明日下,吟诵太白碑林的神奇诗篇…我们相信“李白故里必将成为全球文化人一处心灵的家园,游览李白故里将成为文化品位的象征。 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场(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包括青莲场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距绵阳市40公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入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

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

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园内展布楼亭阁榭,林木丰茂,环境优雅。

纪念馆侧面建有纪念著名武术家海灯法师所开的武馆——海灯武馆,馆内陈列了海灯法师一生的事迹。

篇5: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区是李白故居旅游区,领略李白故居的风土人情和诗仙遗韵。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镇(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入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园内展布楼亭阁榭,林木丰茂,环境优雅。

李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江油县城北中坝镇李白故里。1962年李白逝世1200周年时筹建,1981年建成。该馆为具有唐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式馆榭,1982年10月正式开馆。该馆藏品有元、明、清李白著述版本80部、700册。明清以及近代、当代书画珍品2738件。宋、明、清碑碣16座,其中一级品3件。《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刻于宋淳化五年(994),碑高2.94米,宽1米,厚0.24米,文25行,每行54字。《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刻于宋熙宁元年(1068),碑高2.1米,宽0.97米,厚0.22米,碑文30行。另有北宋前刻制的石牛一座。还有清姜宸英书《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册页。其他近代和现代有关李白的版本、图书资料3300册。

【馆藏文物】

在江油城昌明河畔,有一组别致的仿唐建筑群,这里是全国建馆最早、面积最大、馆藏最丰富的李白纪念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县级市中的纪念馆里,却又很多稀世奇珍,在很多大博物馆里也很难见到。评估中,这座并不大的纪念馆馆藏文物竟然评估了超过18亿元人民币。李白纪念馆经过筹备就用了。1962年的四川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重兴修建“李白纪念馆”。同年6月,四川省文化局发出《关于筹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纪念馆计划》。随即,江油李白纪念馆筹备处成立,开始收集资料,征集字画。“_”开始后,筹建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李白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得以恢复。1979年5月,纪念馆在昌明河西岸破土动工,1982年10月23日,纪念馆正式开馆。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李白纪念馆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多件。这些珍宝中,李白诗集除有英文、日文版10余册外,还有宋代咸淳本和元代至元年间萧世斌本;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历届党和中国领导人题咏100多幅,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明清以来的大家力作近千幅;有左宗棠、翁同和、张之洞、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及郭沫若、周谷城、启功、吴作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历代石碑、石刻、瓷器等文物数十件,其中以石牛和宋代石碑最为珍贵。石涛山水册页六幅,均为珍品,估价超过8000万元。石涛是清初杰出画家,经历传奇。他本姓朱,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来削发为僧后,自称苦瓜和尚。他的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他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他的画极具创造性,为后人所推崇。张大千最早成名时,就是因为临摹石涛的画几到乱真的地步。

【太白祠】

后人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所修建祠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江油市西南15公里的青莲镇,青莲镇东南1公里处,盘江偎依其西侧。据《彰明县志》记载,太白祠初建于宋代,其后兴废交替,历宋元明清屡遭兵火,又多次整修,随盛衰而变。现存的大门、过厅、厢房、正堂及庭园格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1962年,太白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逐步对太白祠进行培修,园林绿化也得以修复。尤其是1982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祠内有陈列室和明碑。收藏李白遗墨、遗迹的照片和拓片。太白祠大门口一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进入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juān,雕刻)“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18),四川道台兼龙安府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18),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àn。泮池,指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划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太白碑林】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份。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妹李月园墓。

【太白洞】

太白洞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

现存大门、照壁、工部祠、水榭、水池等,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占地6亩,工部词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木结构建筑,面积120.96平方米。水榭体量较大,为单檐歇山式顶,抬梁结构,长15.4米,宽5.9米,横跨于水池之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花圃,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近年已修葺一新,有《李杜与绵州》陈列游人络绎不绝。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灯武馆】

海灯武馆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各位游客朋友,讲解至此结束。希望这次李白故里之旅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希望我的解说能让您满意。谢谢!

篇6: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

大家一路辛苦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李白故里全体员工热忱欢迎你们前来观光旅游。我是景区导游小x,希望各位今天能在我的带领下参观李白故里。下面由我介绍一下李白故里的概况。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李白故里江油旅游资源丰富:有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海灯武馆、太白碑林、粉竹楼、太白公园、窦圌山、佛爷洞、白龙宫、金光洞、观雾山、养马峡、蒲家沟、青林口红色旅游景区等。其中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

【太白碑林】

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场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

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酉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月园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带),是李渊,李白,李广等人的祖籍,有一定的影响。唐太宗曾诏令天下,陇西为李姓的郡望。李姓的郡望、堂号均以陇西命名。

【太白洞】

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现存大门、照壁、工部祠、水榭、水池等,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占地6亩,工部词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木结构建筑,面积120.96平方米。水榭体量较大,为单檐歇山式顶,抬梁结构,长15.4米,宽5.9米,横跨于水池之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花圃,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当前已修葺一新,有《李杜与绵州》陈列游人络绎不绝。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灯武馆】

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介绍至此结束,下面让我们下车一起参观吧。

篇7:李白故居探讨求证

李白故居探讨求证

李白在白兆山故居地的确证一直存有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较权威的定论。

在千年以前,由于当时李白较低微的社会地位以及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像这类小事在安陆地方志上少有记载,并因李白和许族的先后外移迁徙及社会的变化,其故居——初步认定——在唐朝期间即被毁废而弃为桃蒿世地。早自唐末宋期的许多墨客文人来白兆山追觅诗仙足迹,至今难见诗文明有注释,也许来去匆忙无暇与土著人士交流,历史久远便失去真相,已成千年之谜。

长期以来,当地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原白兆寺旁西南山脚下的“天花台”正是李白的故居地址,是白兆寺僧从李白或许族手中将其故居收购后改作了它用。其主要理由是:白兆寺历来香火盛旺不衰,庙殿不断改建扩增,至民国前期,其周边自山区大道以上的田地山河都是白兆寺庙产,“天花台”地居其视界的边缘;在历代传承的规定下,历为皇庙的白兆寺产业历史源远,其有关事务应是皇家的专权治管,只有与皇家有关联者方可靠近求获;李白妇祖许圉师是唐朝前帝宰相,许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都较高,同时也应是白兆寺的香资大户,在白兆寺的民寺结合处获取少许地皮理应不难;受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等约束,不论是建起或损毁,乡绅土民定不敢造次。正是有历代的传说影响,其地址的一部分仍保留至今——如果仅是依据传说的内容分析确证,总有臆断推测之嫌,难免世人语诛。

李白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撰写他的传略,探证他的行踪住所,理应遵守生有所为,传从其据,据证有依的原则。因此,我在探证过程中十分注重李白在安陆行走的实证性,尤其他的有关诗文、时代环境及其地位、白兆山的名胜地理及一些物证。并对传说的真伪成分反复甄选比较。

目前,李白在安陆白兆山的故居仍无准址。愚受热爱感召,便将平生浅陋见闻中的有关研究心得罗列出来,谨与大家分享。或解人们的遗憾和渴望,更期解开这一令人十分费解的千年谜团。

那么,李白故居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必须请李白自己“说话”,既真实又有说服力。

现录下李白的部分写景诗文。诗人居安陆初期年轻豪爽,心地较单纯,这段时期的作品多为直抒胸襟,余以其诗意情景描摹境象解之。

(1)《山中问答》诗句:“问余何故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此诗句告诉我们白兆山有一胜景处“桃花流水”。《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此序题意又告诉我们,“桃花流水”的某处有一“桃花园”。《春日独酌》中诗句:“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此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依题意诗意分析,这是李白情绪低落时春日里的生活写实: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日,庭院外的溪水和树木衬着白云蓝天清山绿草合着飘飘洒洒的桃花景相晖映,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李白独坐向阳处,低坐观近景,心生孤烦之感,一面想着心事,一面喝着小酒打发时光。当一轮明月从东南角的山石上跃上来时,他即醉卧在这芳香的花草丛中——在千年之前的庭居观念和春日气候中,“芳菲”的“绿草”之地不会是正门院外的稻场,只能是庭院南侧背风向阳的水岸边;能使“落花散飞”的地方应是开阔地或高坡地;“对此石上月”既表明东南方位是高山地势又表明李白是坐在靠墙的西北方位;“彼此皆有托,吾生独无依”除自叹政治前途外,此地此时当可表示诗人居所的四面空旷;“孤云还空山”意为居所周域谷旷深野;“众鸟归”表明居所周旁树木繁茂,祥和安谧的环境。符合诗意的居所应是在临近水河北岸的空旷山中,屋向是朝地势较低的西南方向。

(2)《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中句:“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此诗句点明李白喜遇知音的时节地点心情:在一个烟雨浸楼台时的晴日,友人的相遇有似虹霓杨辉。两人悠然的四处观景后便坐在过河的凉亭里谈古论今,获益匪浅。虽然脚下被山水冲大的回旋塘里水浅池热,但仍享受着近旁那些高大繁茂的松树下吹来的凉爽南风和沁脾草香。据考证,在“桃花流水”的下方有被大水冲成深浅各异的四口池塘,分别是“桃花池”“荷花池”“分水塘”和“学堂堰”。而历代传说中的“阁亭”也有三座,分别是“桃花阁”“分水阁”和“学堂阁”。三座“水阁”时隶属于白兆寺田地上。离寺庙较远的“学堂阁”在古大道上,周边都是冷浸水中的沙滩和低洼地,宜杨柳不宜长松树,而靠近寺庙的是庙北面的“荷花阁”和庙前(西向)南山脚下的“分水阁”。“荷花阁”在寺庙北面院墙外的深壑上,只有东北岸是高土坡能长松树,很显然不具备“吹来松下凉爽南风”或“南风吹来松下凉“的条件。依题意诗意分析,“纳凉”应在青龙山脚下的“分水阁”---它下面池塘的水也是退得快而留得较少的。李白遇友必要款待,居所应在“分水阁”不远的适宜地方才合乎情理。此时此地的“楼台”除白兆寺主殿就只有李白庭院的“绣楼”够条件。(注:当地富户在中厅后南角上构板楼供女眷度暑用)

(3)《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句:“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又《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句:“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前首诗是初入长安所作。李白不知何年能回返,离家时必四处留连惜别。此诗句应是李白远行时居所周旁的夏季景象,主要描绘的是“桃花流水”河流的自然风景:沿河杨柳碧荫,“荷花池”和“学堂堰”里的藕荷莲花灵肌秀骨,红绿映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首诗是居家时思念美好难忘的往事而作。此诗句是忆述昔时身居客游心思家愁的真切情感——也是目睹了家的周边景物便触景博发而一路思绪广远——诗中多处述露乡思乡事乡境的词句。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李白居地桃花山谷周边的情境,展现“绀珠泉”桃花柳溪河谷的自然风貌。(注:“荷花池”和“学堂堰”在明清两朝代的河改中免受山洪才变为“荷花田”和“学堂田”,延续种植的藕荷直至清代末期才渐绝迹。)

(4)《庭前晚开花》中句:“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此诗句是李白的'借物抒情,诗人就是用夸张神化的赞喻表明他的居宅旁有大片的桃花美景,而且这些桃花树是天上的王母种植于此的“天花神树”,看管桃园的人自然就是仙娥圣士(从唐朝故事《西游记》中了解到,“西王母”在“蟠桃会”之前都要派遣“桃花仙子”采集上等“仙桃”以供圣会之用。)由此能判定,白兆山在那个时期即有“桃花洞仙”神话故事,“天花台”之名也是出自李白之口为实。(题外另列两小段诗文说明李白的借物抒情有意神化的强烈用心:《久别离》中句:“......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始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清苔 ”。观诗句是李白的有意神化,乃是将许夫人比作巫山神女,似是要许夫人前来相会之辞。《上李邕》中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颠却沧溟水。”观诗句直露李白有自比大鹏,天马,神剑的强烈用心。)《久别离》中句:“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此诗句意简明了,李白五年不曾着家,只有那窗前的樱桃花年年的开着。过去在那人烟稀少草木繁茂,野兽常出的白兆山区,诗人常年在外,居家必是在开阔且有近邻或常有行人的地方才行。《寄远》中句:“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念此送短书,愿因双飞鸿”。此诗意境充满爱的浪漫情调,虽有些苦涩的味道,同样道出居宅的所在:即“碧云中”“挂秋水”“坐落日”“望金屏”。通常能看到“挂秋水”景观的人必在其下方即大道上;而池塘和住屋都喻为“宝镜”,其“秋水”南岸即是青龙山岗,山区大道恰从这座“落日”照耀下的“金屏”下方逶迤而去;面西饰妆的许夫人也是望穿秋水盼望夫君从南面山口出现。依诗意情景,李白的“青楼”应是在“分水塘”至大道之间,离青龙山岗不远的溪水边,屋向面西。(注:山区大道北高南低,以“桃花流水”为点,北经“白虎山”尾桃园矶可进山区各乡村,南下“青龙山”西南坡可通商邑远疆。)

(5)《夏日山中》诗句:“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此诗有幽隐散逸意境”。“懒摇扇”即表示力乏更不想走远;第二句对于文人来说只能在避人之处才能够做;后两句意为那青松林里有个穿顶的石墙屋或高些的岩壁,能遮挡李白的身体。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青龙山顶——山是李白自家的(或是白兆寺的),山顶能接收四面来风,也不会受人打扰。李白几年前构置的石屋已经露顶,此时在是石屋里光着上身的行为既不会有没斯文又能随心所欲。(注:青龙山顶即现在所称的“李白读书台”遗址。这座偏东北方位的蛇形土山东西长南北窄,其东北首的高台紧邻寺院南侧,离“天花台”约百米之距。)《白毫子歌》中句:“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此诗句告诉我们:在春暖花香的丽日里,李白坐在南窗面水岸边的桃花树下,尽情弹奏着喜欢的乐曲。一阵阵春风徐徐吹来,带着不远处的松风声,将这清心悦耳的琴声传到高远之处。依诗意分析,诗人的居所,南边是有“青苔”的水河和院侧“南窗”,河的南岸不远处有高大繁茂的松树起“萧飒松声”。而西,北,东三面不远处也应有岑崖存在。符合诗意的居所应在水河的北岸,山谷的中间。《自遣》中句:“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此诗意境明朗:李白花树下独酌至黑,很有些醉意,抬起踉跄的脚步,用醉眼扫视四周,此时的月亮倒映在溪河中随着诗人走动而移动,路上的行人已渐绝迹。符合诗意的居所是在柳溪河的北边,大道的旁边。

上海李白烈士故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李白诗词赏析《春夜洛城闻笛》

相隔两地的爱情的说说

故居小学生作文

萧红故居观后感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陈嘉庚故居导游词

故居词语造句

闻两地争李白故居(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闻两地争李白故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