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push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粽子的散文(共含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us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包粽子的散文

篇1:包粽子经典散文

包粽子经典散文

包粽子是一件细致的工作,首先是洗粽子叶。因为粽子叶煮了一个夜晚,已经很柔韧了,任凭你怎么冲洗都不会随便破碎。

我记得我妈妈原来总是事先把各种豆豆在水里泡涨,糯米也是提前泡在水里。但是我觉得,粽子要煮一夜,豆子一定能煮熟的,就没提前泡。我先把米和豆浸在水中,用一个大一点的盆里盛了水,放进一部分粽子叶,待用。一片雨子叶(就是芦苇叶)托在手心里,取一片槲叶子,在水里蘸一下,放在雨子叶上面,这样相邻的两片叶子因为有水粘着就不会散开了。如果槲叶子不够大的话,可以多放几个,拼成面积大一点的,最中间放一片槲叶子,米和豆就直接放在这片叶子上。滩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米堆的大小就决定了粽子的大小。先后对折进长的两个边,再把两边握进来,雨子叶就在外面压住槲叶子了,因为蘸了水,叶子们粘在一起,米不会漏出来的。这时候就用马恋草轻轻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们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码放进大锅里,最上面要压一个竹净被,竹净被上面压一块石头,这样大火煮的'时候粽子才不会被水浪冲散。我没有准备石头,就找了好几个不用的瓷盘子压住。一锅粽子放在火炉上,大火烧煮一个两个小时。这时候开了锅盖,拿去压着的石头(或者盘子),改用慢火煮了。家人看完了电视剧,准备休息了,火炉就关得很小很小,不管它了。家人们就在弥漫着粽子的馨香里入梦了……老家人特别实在,包的粽子都特别大,人们戏称商洛粽子是“麻鞋底”。地里干活的人回来饿了拿两个粽子,就绽满满一老碗(你想象那个粽子有多大),他们就觉得冷冷粽子吃着过瘾,好吃。我家十二三岁的臭小子大清早吃两个,玩到吃饭时间回来再吃一个。中午回来悄悄再吃两个,去伙伴家里看见人家吃呢,就回来再吃一个……一天下来就把二斤米的粽子下肚喽……我给他说不敢一个劲的光吃粽子,小心把你肚子吃的不合适了。他说;“谁叫你故意把粽子叶煮一天,再把粽子煮一天,香气把我熏得,让我都馋了好几天了,还不得美美吃个够嘛……”他一边说一边拿个粽子跑远了。

篇2:包粽子散文

包粽子散文

端午节临近了,商家的反映首先灵敏,超市已将各种粽子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方便顾客来选购。市场上,商贩一大早就将刚出锅的粽子摆了出来。虽然买粽子很方便,但是我仍然拿定主意自己包。比起在外面卖的粽子来说,我包粽子的技术可以算得上是一绝。我包粽子只用粽叶就行,不用线绳或是马莲绑,煮出的粽子绝不会漏米,更不会散开,而且可口、软糯、劲道。有这么好的技术不包岂不是可惜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母亲教给我的本领,每当包粽子时,母亲教我包粽子的情景,和当年全家人吃粽子时的温馨场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所以,对我来说,包粽子自然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深深的怀念。侄女这两天也打来电话问:“姑姑,你今年包不包粽子?”我说:“包啊,买下粽叶就包了。”

自己包的粽子选料好,买米时只要米好,贵一点不要紧。红枣是在陕北的外甥寄来的上好的枣,我又一颗颗精心挑选过的。

最成问题的是粽叶。不知什么原因,市面上卖粽子的很多,却几乎见不到卖粽叶的。为了买粽叶,我特意起了几个大早,跑了好几个市场,结果都是空手而归。无奈之下我去向卖粽子的打听,结果都碰了壁。总结经验后,我又找了一个面相比较和善的卖粽子的去问,他说:“你买几个粽子就行了,何必买粽叶呢?”我笑脸相陪说:“家里姊妹多,都得送些。” 卖粽子的说:“我们这粽叶是从外地批发来的。”我赶紧试探地问:“能不能让给我2斤?”卖粽叶的'说:“你知道粽叶多钱一斤?”我说:“不知道。”他说:“8元。如果要,可以让给你2斤,保险让你买到的是真货。”我忙说:“没关系,8元就8元。谢谢你了。”就这样我买到了2斤粽叶。据我的经验,2斤粽叶可以包5斤米的粽子。可是,这叶子窄小,而且水淋淋的,就有些难说了。可是,不买,今年这粽子恐怕就包不成了。

回家后,我精心地将粽叶一片片洗干净,开水煮过,然后泡在凉水中。

万事俱备后,就开包了。只是窄小的粽叶很考验包粽子的技术。好在,我的技术还算老道,共包了60多个粽子。

往锅里放粽子和煮粽子也是有技术性的。记得母亲告诉我,放时要根据粽子的形状一个挨紧一个地放。煮时,先加多半锅水,开锅后,徐徐加水,直到水没过粽子。不能用大火,只要保持开锅就行,煮2个小时,就好了。

出锅了,家里溢满了粽子的清香。两个哥哥家、侄儿、侄女家、亲家,每家送了10个,自己还留了有十几个。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不在吃粽子,而是在于包粽子和送粽子的过程中。当亲人们把“还是自己家包的粽子好吃”的信息反馈给我时,我的心里比自己吃粽子还要高兴。我在心里默默对母亲说:妈,您教给我的手艺没有丢,您的爱永远陪伴着我们。

篇3:包粽子的散文

包粽子的散文

现在,我包的粽子正在锅里煮着,芦苇的清香已经飘散在每个房间。明天农历四月十五,我的粽子已经能够吃到嘴里了!

今年的粽子完全是临时起意包出来的。几天前,有几个年轻人在微信里讲打粽叶包粽子,我还只是看热闹。想着预定下月初就外出,端午正好到四川,根本没有要包粽子的打算。昨天晚饭后不知道怎么就冒了一句:咱明天打粽叶去吧。没想到人家痛快地答应:好吧。随口一句话,人家答应了,不去都不行。原想我说去打粽叶,她不一定愿意去,因为河边蚊子多,上午一会儿太阳就要晒出来。谁想她竟然也有不怕蚊子不怕太阳痛快的时候。这就有了早上去河边顶风冒冷打粽叶的事情。打来粽叶也不一定要包粽子,过去有一包粽叶放了好几年,搬家随手扔了。往回走的时候我还问,有没有糯米啊,没有也包不成呢。她说,那好办,我回去就到市场上买。她去买,我只能鼓励不能反对啊。包粽子的事情就被我自己一步步推进到了必须要包的轨道上。米有了,枣儿是现成的,粽叶一煮,就必须要包。坐在椅子上包的时候想,这完全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烤了呢。

好几年没有包粽子了,一下子竟包不住,直到反复练习了四五个,才慢慢恢复记忆、找到窍门,能包得住、捆得好了。

让她也来包,她说一个人就行了,她说她学不会。呵呵,这就是了,不会是个很好的借口。不学永远也不会,不会就可以永远吃现成。当然,她不会闲着的。

我当然是从不会到慢慢学会的。曾经回忆过到近百里远的草原水泡子里打芦苇叶的情景,那是学包粽子的第一步。当年集合几十个人在糕点坊为供应部队做粽子,有经验的师傅们包起来快捷极了,我们这些平时干其他活的青工只能做些敲边鼓的事情。打芦苇叶,弄梭梭柴,洗泡原料,下锅烧火等等都是我们的任务。那些年到糕点坊帮过好多忙: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春节的桃酥、蛋糕、江米条、三道蜜等,去了不是抬材料,就是搞销售,就跟建筑工地上搬砖和灰的小工一样。正经八本做过的也就是摇过元宵、扣过几下子月饼。粽子因为根本包不住,师傅们就不让上手。

后来决定自己买材料包,基于看过一些卖粽子的'加工方式太过简陋,卫生条件太差,而家人都想吃一口这样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看过多次别人包,感觉能包到一起。记得头一次包粽子费了老大劲,出了不少汗才勉强用绳绑出粽子;这粽子大多不标准,有的几处漏米,煮出来锅底下淤了一层米。不过,自己做的东西,味道还是可以肯定的。另外我们都不做带肉的粽子,辅料除了枣,后来加了葡萄干,吃起来倒是清清爽爽的。之后有几年年年都包,水平逐渐提高,能够做到不漏米,煮粽子的锅里干净了。

又有几年,单位分商店里买来的粽子,两个人的单位都分,自己就不用再做了。再说做一次从弄粽叶到包出来,够麻烦的。那时候光听人说河边有粽叶,自己却赖得去打,借口当然是找不到,或者蚊子多。蚊子多是事实,找不到纯属瞎话。脚都不挪,能找到什么?世界上最好找的东西是借口,最现成的借口是没有、不会……

家乡端午的吃食是米糕。米糕的做法比包粽子简单些,大约是糯米蒸好后加煮好的红枣层层码放,吃的时候再加白糖水浇汁。我没有亲自做过,过去在家都是母亲做,也没有注意学过。我吃过粽子后,回家告诉妈妈以后做米糕可以铺一层芦苇叶子蒸糯米,这样可以尝到芦苇的清香。妈妈到底也没有按我说的办法做过米糕。父亲逝世后母亲跟我住,我包了两年粽子,妈妈说粽子好吃,我就没想起让妈妈教我做米糕,做米糕的时候铺层芦苇叶子看看到底味道怎样。等我想起来学做米糕的时候,妈妈已经远去了。

现在,我只能在每个节日里,在父母遗像前摆放一些应时的食物,表达一点心情。我不能像父亲母亲那样,一到节日,要么打电话问我们吃的啥、告诉我做点儿啥,要么把做好的吃食送(带)给我们。父亲逝世前一年端午节,母亲做好了米糕,父亲用盆子提着,搭上班车分别去两个女儿和市里的儿子家送。电话里知道我有分的粽子,就没给我带。当时听到父亲给妹妹弟弟送米糕的时候,心里暖暖的。

离端午还有20天,提前把粽子做了,算是提前在家里把节过了。明天给父母遗像前供上粽子,正好提前告诉他们我要出去的消息。忽然想到,似乎没什么理由“半推半就”地包了半锅粽子,其实还是有很重要理由的:因为这个节我们远在他乡,无法也不可能在那天给爹妈献一只粽子啊!

世上有许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无关,实则大有关联。

像包粽子这样的事情,我学过试过好多。生活中的人,什么事情都应当尝试着做一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基本生活态度。现在的年轻人好办,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卡一刷买来就是。我们不行,因为父母言传身教给我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说,在这个食品质量危机重重的时代,能自己做的食品,自己做出来吃,还是放心一些啊。

篇4:包粽子

包粽子_三年级写事作文550字

吃粽子是五月五端午节的`风俗,也是留念诗人屈原的一种方法。每到端午节前夕,人们就包起粽子来。听奶奶说,粽子有许多形状: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粽子的口味也多种多样,有红枣粽、蛋黄粽、板栗粽、豆沙粽、肉粽。

转瞬端午节要到了,奶奶又开端包粽子了,我兴致盎然地围着她。只见她拿出准备好的资料:一大叠青青的粽叶,一大盆酱油拌过的糯米,一大盘酱油浸过的肉。奶奶先给我做演示:她拿起几片长长的叶子,将粽叶放平,折起一个角,把米裹进去,然后用粽叶盖起来,三两下就把米裹得结结实实,再用线绕过来绕过去绑好。

看着奶奶包的美丽的粽子,我刻不容缓地开端测验自己包粽子。我选择了两片巨细差不多的粽叶,学着奶奶的姿态认真地包起粽子来。我把粽叶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压了压,从大盆里舀了一点米,小心谨慎地倒在叶子上。接着,我将粽叶折起来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听话,我一动,它就往外流,简直是一群小鱼正在逃离鲨鱼的嘴巴!第一个粽子以失利告终。为什么奶奶那么简单,我却不会?合理我嘟囔着的时分,奶奶告诉我:“包粽子是个技术活,既要包得美丽,又要包得严实。你再调查调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稳。”听了奶奶的话,我再细心地调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详尽,动作尽管慢了点,可是总算包好了!一个完美的小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条赤色的线,在奶奶的协助下把小粽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粽子如同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把我做得那么美丽”。

我也学会了包粽子,我要给自己点个赞!

篇5:包粽子

做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它们像散落在沙滩的贝壳,每个贝壳,都有独特的光芒。

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妈妈说,她要教我包粽子,我高兴坏了,刚放学,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放下书包就朝厨房奔过去。妈妈说要先把手洗干净,我迅速洗完了手,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先用粽叶,折成一个类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事先泡好的糯米。妈妈说,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漏斗的中心放置一颗枣和两粒花生。妈妈说着,用剩余的粽叶把漏斗的口给遮盖住,再把包好的三角形用绳线捆起来,最后打一个结,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看妈妈说:“这么简单,我学会了,妈妈我可以包了吗?”妈妈说:“可以呀,你先包吧,妈妈先去打扫卫生。”

我拿起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它折成类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一大把糯米,放入一颗枣两粒花生,用剩下的粽叶把漏斗的口遮住。可是,无论我怎么折都挡不住空隙,糯米总是露出来,这怎么包呀?妈妈为什么还没有过来呀?我一着急,用力有些大,把粽叶也扯烂了。我生气了,把粽叶撕碎,扔在地上。大叫道:“我讨厌包粽子,妈妈,我不包了!”妈妈听到我的叫声,连忙赶过来说:“怎么回事儿?”我眼里噙着泪,委屈地说:“我不包粽子了,太难了。”妈妈说:“你再包一个,让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按照刚才的方法包了一遍,还是包不成。妈妈说:“我知道你哪里错了。我讲的时候你肯定没有认真听,糯米放的太满了,再加上红枣花生,都把粽叶给撑破了。”妈妈说着又给我演示一遍。我抬起头说:“是吗?我看看,我再试试。”妈妈说:“你要想做好一件事儿,首先得认真学习,然后再动手做。遇到困难不要后退,不要放弃,要总结经验,不断尝试,不断练习,战胜困难。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我按照妈妈说的,又重新做了一遍,果然包好了。虽然,这个粽子又小又瘦不成样子,但那总是我包出来的第一个完整的粽子。后来我越包越好,甚至有几个包的和妈妈包的一模一样。

篇6:包粽子

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家里的大人们一起来到奶奶家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们家的习俗,每年在即将到新年的那一天,带着芭蕉叶,糯米,香料,竹绳来到奶奶家包粽子。

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我们早早的就洗好了粽叶,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奶奶家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们把叶子放好,在门外淘好了米,放在一个大盆里。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饭用的米,而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香糯。我们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绿豆,但它依然散发出香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包在粽子里的,是一种香料,这种香料,平时种在奶奶家的阳台里,一到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的叶子摘下来,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撕的时候,可以闻到清新的香味。当我们小孩已经把叶子撕好的时候,就会把它交给大人们,放在一个小小的用砖制成的小罐子里,大人们拿着一个小棒子,把它捣碎成粉,捣碎后,再放到锅里抄一抄,绿色变成了黑色时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准备竹绳。这种竹绳,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种竹子做成的,并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绳的。做成竹绳的竹子,必须是节长眼少,不嫩不老,长得匀称。选好竹子以后还要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当一切的材料都准备好了以后,我们坐在沙发上,开始包粽子了。

姑丈、爷爷、爸爸、妈妈负责绑粽子,姑妈、奶奶、姨婆则负责包粽子。我呢,在旁边观察,帮帮忙什么的……

只见奶奶拿起两张叶子,叠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叶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块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间,再舀起一小碗米盖住肉,然后把叶子和起来呈长方形状,再把多余出来的叶子折起来,交给负责绑的人。绑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绳绕在粽子头上,绕两圈,再在粽子的斜侧面绕个小结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绳,接着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粽子尾,大概一个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绳,一个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绳。

接下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经放满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数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个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时候虽然我没有帮什么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绳嘞红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甜蜜蜜的,因为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团结合作的结果!

篇7:包粽子

今天的竹君园热闹非凡,因为今天要包粽子过端午节,

包粽子

。首先是周粥老师教我们怎么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用粽叶做成一个小斗,接着再把米倒进小斗里,然后用手把米按紧,再把粽叶盖上,再是用手把粽叶捏紧,再扳过去,到了最后,也就是包粽子的最后一个步骤,用线把它系起来,一个完整的'粽了就包好了!接下来轮到我们来包粽子了,我也学周粥老师教得方法包起粽子来,可气的是粽叶总不听我的指示,我想让粽子叶往东,可是它不听偏偏往西,有时米还会漏出来,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包好了一个.我看了看边上的同学,他们有的已包了五、六个,可我才包了一个,我不甘落后,又开始包第二个,这次比上一个快多了,可等我把了第二个包好之后,粽子叶已经被别的同学抢光了,

篇8:包粽子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二(三)班  金泓凯

今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外婆搬来凳子和桌子,叫我帮她包粽子。

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你瞧:啪!粽叶“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一个粽子,却像个“歪嘴老头”。它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找个立脚点站下,却又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一旁的外婆瞥了瞥那极不像样的粽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说拿过粽叶。就耐心地教导起来:“包粽子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分心。包粽子还要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正反…”我听了,很奇怪,心里想:怎么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看来有名堂,还是乖乖学吧,免得粽子又不成样。

照外婆说的,我仔细地选了两片大小不一的粽叶。粽叶绿油油的,就像刚从地里钻出来的禾苗一样,绿得发亮。我把它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形状,再放入一粒粒白花花p细小的糯米。没过一会儿,一位大肚的“绅士”出现在我面前,再给它系上“皮带”,它就是个神气的家伙了。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收稿时间:-1-26 14:42:10

篇9:包粽子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有的事情使我悲伤,有的事情使我后悔……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学会包粽子那件事。

记得那是去年的端年节,按照习俗是都是吃粽子的。那天早晨,我对妈妈说:“妈妈,快去买粽子吃吧!”哪知道妈妈突然心血来潮,说:“我们今年不买粽子了,我们自己来做粽子了,我们自己来做粽子吃。”“为什么?”,我不解地问“买回来多方便呀,热一下就能吃,干嘛要自己做,自找麻烦。“可是我们家有材料啊,为什么不做,除非你不会做。”妈妈说。听她这一说我可火了,竟然说我不会包粽子。好!我今天就让你瞧瞧本姑娘的厉害,便随口说了一句:“做粽子就做,谁怕谁呀。”

可刚说完我就后悔了,因为我却不会包粽子,不过我外婆很会包粽子,妈妈小时侯跟外婆学过,所以,我家的包粽子能手要数妈妈了。

五分钟后,妈妈把材料准备好了,大家都开始包粽子了。我不会包,既然有“高手”在场,不妨先“偷师”,然后再开始包。只见妈妈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叶子,熟练地卷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几勺江米装进“喇叭”里,然后均匀地放上三个红枣,最后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线绳系紧,一个四角的大粽子就包好了。这一下,可把我这个在家什么事都不干的人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真对妈妈佩服得五体投地!妈妈似乎发现我一直盯住她,就说:“玮玮,我教你练着包吧!”“这有什么?包就包吧!”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子叶卷成个大“喇叭”,用勺子舀了几勺江米,又放上红枣,然后包了起来。可粽子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一会儿,江米“拱”了出来,慌忙抓起一片叶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这是什么粽子呀?圆鼓鼓的,简直成了个大肚娃!还有江米露在外面,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正想放弃,可又想想,要是被同学知道我连粽子都不会包,那多没脸子呀。不行我一定要包好,我暗暗下了决心。我包一个又一个,当包完第五个的时候,“哈哈!”我高兴得笑出声来,我终于包出一个合格的粽子了。我真高兴啊!当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时,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次包粽子的事情深深印在我心里。

篇10:包粽子

儿时的记忆总是氤氲着满屋子清新的粽香。粽子倒是没少吃,但自己学着包粽子,却是较大以后的事了。

那天天刚亮,爷爷就踏着漫山的晨雾,哼着古老的乡谣,挑着篓筐,采新鲜的苇叶去了。待我起床,那光滑翠绿,又长又直的苇叶已在食案上摆好;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糯米在水中浸泡着,更显饱满丰盈;一捆干黄的稻草秆放在一旁;红艳的大枣,各色的豆子,咸香的小鱼干也有序地排好了队列。看着眼前的食材,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学包粽子了。

奶奶在食案旁的长椅子上坐下,我也搬了一张小板凳坐在一边学。我的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奶奶,奶奶的手干瘦,十指却十分灵巧,两三片粽叶,在她手下如变戏法一般转成了倒锥形,随即又往里灌满了各式的食材,再包上两片粽子叶,拿稻草秆捆上几圈,又扎上一个漂亮的结,一个长而粗的,带着四个角的粽子就完成了。奶奶的手忙活个不停,在各个盛材料的盘子里转来转去,粽叶、稻秆在指间翻飞。没几分钟又做成一个。那一个个粽子在竹筛上排列着,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我感觉包粽子是一件如此神奇的事,于是抓起两片粽叶就要试试。可我无论怎样摆弄那粽叶,就是整不成倒锥形,还是在奶奶手把手的兜转下,才完成了第一步。随后便是填食材,它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次序一点儿也乱不得。不知怎的,我填往锥窝里的食材不是太满就是不够,要不就是次序又放反了,还把糯米洒得满地都是,到捆绑粽子时还得请奶奶替我收拾残局。最后,包出来一个松松垮垮,“四不像”的粽子。看着我狼狈的模样,奶奶笑了,皱纹爬满了她的眼角:“看咱妮子将来定是有福,做饭的活以后肯定不用自个儿干。”

掀开大锅,雾气一涌而出,粽香又在小屋里四处飘散,游荡。第一次尝自己包的粽子,虽然卖相不好,可味道却特别香甜,您瞧,就连奶奶尝了都竖起了大拇指呢。

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包粽子。如今再吃到粽子,都会勾起那段美好的回忆,但那般滋味的粽子,却再也尝不到了。

篇11:包粽子

“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

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是粽子。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妈妈把买来的粽叶、糯米、红枣都泡在了清水里。我躺在床上,心想:明天我要尝试包粽子喽!

第二天一大早,我叫醒妈妈,迫不及待地说:“妈妈,我们开始包粽子吧!我都等不及了!”说干就干,妈妈拿出昨晚泡好的粽叶、糯米、红枣,还有细绳,开始动手!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拿出两片比较宽的粽叶,把它们折成漏斗状。我一边看一边学,感觉做得还挺顺利。我往“漏斗”里面装了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一颗大红枣,眼看就要成功了,正当我暗自得意时,手一松,“哗”的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桌子,前功尽弃。我有些沮丧,心想:包粽子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妈妈看到了这一幕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一次,加油!”我抓起一号粽子的“残骸”——粽叶,重新开始!这次,当到了上次失败的那一步时,我格外小心,心里暗暗想:手拿稳,“漏斗”不要松,肯定能成功!妈妈也在一旁给我鼓劲打气。这次,终于过了这道“坎”。挑枣时间到!我选了一颗又大又红的枣,塞进糯米里,再在枣上面撒了些糯米,把粽叶折叠在刚才的“漏斗”上,就好像给枣盖上被子一样,接着我拿细线仔细缠绕好这个粽子,最后打了一个结实漂亮的结,好了!我的第一个“杰作”,终于完成啦!

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开始下锅煮。不一会儿,家里就飘出了粽叶的清香和枣儿甜甜的味道。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包粽子心得

包粽子教案

包粽子标语

包粽子日记

粽子散文

端午节:包粽子过程

学习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包粽子400字

六年级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包粽子策划书

包粽子的散文(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包粽子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