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寄裴衡,寄裴衡李商隐,寄裴衡的意思,寄裴衡赏析(共含11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冷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寄裴衡,寄裴衡李商隐,寄裴衡的意思,寄裴衡赏析 -诗词大全
寄裴衡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寄裴衡》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寄裴衡》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36首。
原文
寄裴衡
作者:唐·李商隐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注释
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东眷裴有裴衡字无私,当即其人。冯浩疑文集《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及《裴明府居止》、《复至裴明府所居》二诗中之“裴懿无私”、“裴明府”亦指裴衡。叶葱奇则以为商隐《与陶进士书》中“应举时与一裴生相善”之裴生亦其人。按:商隐仲姊适裴氏,而《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称“裴鼓无私”,懿者,懿亲、至亲之谓,此裴无私或即其裴氏姊夫族中人也。
②潘岳字安仁。《晋书》本传谓其“少以才颖见称”。岳曾为《悼亡诗》三首,句谓潘岳赋悼亡,并非有才,而是只有哀痛,犹“潘仁只有哀”。据此联,诗应作于大中五年王氏妻亡故之后。
③堪底寄:有什么值得寄。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40_36 寄裴衡李商隱
別地蕭條極,如何更獨來。
秋應爲黃葉,雨不厭青苔。
沈約只能瘦,潘仁豈是才。
雜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作者:唐·韦应物
春风驻游骑,晚景澹山晖。
一问清泠子,独掩荒园扉。
草木雨来长,里闾人到稀。
方从广陵宴,花落未言归。
注释
①处士:隐居不仕之士。
②驻:停。
③“晚景”句:意谓夕阳在山边闪着淡淡的光辉。景,日光。
④清汵子:指风神隽秀或心地纯洁之士。
⑤里闾:里巷。
⑥广陵:今江苏扬州。
⑦未言归:即未归。言,语助词。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寄裴處士韋應物
春風駐遊騎,晚景淡山暉。
壹問清令子,獨掩荒園扉。
草木雨來長,裏閭人到稀。
方從廣陵宴,花落未言歸。
寄裴处士,寄裴处士韦应物,寄裴处士的意思,寄裴处士赏析 -诗词大全
寄裴处士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春风驻游骑,晚景澹山晖。一问清泠子,独掩荒园扉。
草木雨来长,里闾人到稀。方从广陵宴,花落未言归。
寄彻公,寄彻公杨衡,寄彻公的意思,寄彻公赏析 -诗词大全
寄彻公作者:杨衡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北风吹霜霜月明,荷叶枯尽越水清。
别来几度龙宫宿,雪山童子应相逐。
南北朝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译文
传说合浦有一株杉树,随风远向北方洛阳飞。
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南冠羁居却不能回归。
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
秋蓬飞荡失去原住所,光阴转芳草多次芳菲。
长声叹息旅途关山月,风尘沾满天涯客子衣。
注释
裴尚书:裴忌,字无畏。陈宣帝时历位都官尚书。
“传闻”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
南冠: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两句: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
创作背景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作者正流寓岭南,恰逢长安有使者至,便写此诗寄交在朝中任尚书的裴忌,表述了自己在异乡愁苦万端而急盼思归的心情。
赏析
起首两句是“兴”,即唤起。合浦(今属广东)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阳非实指,意思是合浦之杉叶尚能遥飞到洛阳,自己却流落异域,人不如叶。诗人知道岭南的杉叶飞到洛阳是不可信的,所以用“传闻”二字;然而愿望却在挑动诗人,并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虚幻与常识的起迭,失望与希望的对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在乱世尤其表现得突出,因而这两句也有它的社会内容。
“北风”两句是对“传闻”两句的曲折承接,从南与北的地理的间隔上,又暗寓着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对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诗人的迫切愿望,但国土的分裂使他无法实现这愿望,因而“南”、“北”这两个字,也成为诗人的敏感性的词眼。
前四句是诗人的独白,五、六两句才转入赠诗的对象。诗人和长安使之间应当有对话的,却以目送手挥来代替。诗人要着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情绪。这两句原是化用嵇康赠人诗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强了感伤的效果。江总原来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岭南,这时眼睁睁地望着长安使从他身边离去,自己却仍然留滞着。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说的话,如同小河下面的潜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说自己在客地已经度过几个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维《送别》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用意都有共通处。
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对诗人来说,能够让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风尘而已。
全诗前八句用比喻,对仗也很工整,却不雕琢,这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诗的格律正在逐渐趋向成孰稳定。
张九龄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
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
含情津渡阔,倚望脰空延。
远近闻佳政,平生仰大贤。
推心徒有属,会面良无缘。
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
念行祗意默,怀远岂言宣。
委曲**事,难为尺素传。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寄贯休,寄贯休裴说,寄贯休的意思,寄贯休赏析 -诗词大全
寄贯休作者:裴说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忆昔与吾师,山中静论时。
总无方是法,难得始为诗。
冻犬眠干叶,饥禽啄病梨。
他年白莲社,犹许重相期。
寄裴仲谟,寄裴仲谟黄庭坚,寄裴仲谟的意思,寄裴仲谟赏析 -诗词大全
寄裴仲谟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交游二十年,义等亲骨肉。
风雨漂我巢,公亦未有屋。
寄声来问安,足音到空谷。
我家辇毂下,薪桂炊白玉。
在官与影俱,衣绽发曲局。
天机行日月,春事勤草木。
念公笃行李,野饭中道宿。
惊沙卷炱欤乌尾城角谡。
骚骚家治具,夫子且归沐。
作书寄後乘,为我遣臣仆。
起居太夫人,并问相与睦。
寄裴郓州,寄裴郓州韩,寄裴郓州的意思,寄裴郓州赏析 -诗词大全
寄裴郓州作者:韩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乌纱灵寿对秋风,怅望浮云济水东。
官树阴阴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翁。
寄裴澜,寄裴澜赵嘏,寄裴澜的意思,寄裴澜赏析 -诗词大全
寄裴澜作者:赵嘏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绮云初堕亭亭月,锦席惟横滟滟波。
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尽奈情何。
★ 酬严维秋夜见寄,酬严维秋夜见寄武元衡,酬严维秋夜见寄的意思,酬严维秋夜见
★ 寄曹松一作洛中作,寄曹松一作洛中作裴说,寄曹松一作洛中作的意思,寄曹松一
★ 酬裴相公见寄二绝,酬裴相公见寄二绝白居易,酬裴相公见寄二绝的意思,酬裴相
★ 诗经:衡门
★ 李商隐 夜雨寄北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裴航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