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买椟还珠文言文(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乐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3、珠:珍珠。
4、于:向,对。
5、郑:郑国。
6、者:……的人。
7、为:做,制造。
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9、之:的`。
10、柜:盒子。
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12、以:用。
13、桂:桂木。
14、椒:花椒,香料。
15、缀:点缀,装饰。
16、珠玉:珠子和宝玉。
17、饰:装饰。
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9、辑:同“缉”连缀。
20、羽翠:翠鸟的羽毛。
21、椟:盒子。
22、而:却。
23、还:退还。
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25、可:可以,能够。
26、谓:说,认为。
27、善:擅长,善于。
28、未:不。
29、鬻(yù ):卖。
译文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拓展:成语详解
成语简拼: mdhz
成语注音 :ㄇㄞˇ ㄉㄨˊ ㄏㄨㄢˊ ㄓㄨ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还,不能读作“hái”。
成语辨形: 椟,不能写作“犊”。
近义 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 义 词 :主次分明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字词解释
1、楚人:楚国人。
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3、珠:珍珠。
4、于:向,对。
5、郑:郑国。
6、者:的人。
7、为:做,制造。
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9、之:的。
10、柜:盒子。
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12、以:用。
13、桂:桂木。
14、椒:花椒,香料。
15、缀:点缀,装饰。
16、珠玉:珠子和宝玉。
17、饰:装饰。
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9、辑:同“缉”连缀。
20、羽翠:翠鸟的'羽毛。
21、椟:盒子。
22、而:却。
23、还:退还。
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25、可:可以,能够。
26、谓:说,认为。
27、善:擅长,善于。
28、未:不。
29、鬻(yù):卖。
翻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启示鉴赏
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舍本求末;楚人过度包装,本末倒置。所以说,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买椟还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面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延伸: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故囊漏贮中,识者不吝;反裘负薪,存毛实难。——《宋书·范泰传》
魏文侯是战国时一位聪明的君王。
有一次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个人反穿著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文侯问他:“你为什么要反穿著皮裘背柴呢?”那人说:“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
第二年,魏国东阳地区上贡了平时十倍的钱粮,大臣们都向文侯祝贺。文侯却忧心忡忡,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啊。就像那个反穿皮裘背柴的人,因为爱皮裘的毛,忘了皮裘的里子更重要。现在东阳的耕地没有增加,老百姓的人口没听说增多,可是钱粮却增加十倍,这一定是求助于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了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这样下去,国家不能安定,你们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呢?”
“反裘负薪”喻指舍本逐末。
《买椟还珠》文言文阅读及练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原文:
作者或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买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或注释:
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玫瑰、翡翠来加以装饰。
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注释】
[1]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2]桂椒:香料。
[3]缀(zhuì):点缀。
[4]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5]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6]椟(dú):小盒。还:退回。
[7]鬻(yù):卖。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读】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商人过份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装饰过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买椟还珠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成语故事。它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卖个好价钱,他做了一个非常精美的盒子。这个盒子是用珍贵的木兰做的,上面还装饰了许多珠玉、玫瑰、翡翠,又用肉桂和花椒这些名贵的香料薰染。可能这些香料现在很普通,但在古代却很名贵,因为现在多古代少,这就叫做“物以稀为贵”。楚国人就用这样的盒子装了珠宝去卖,结果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珠宝给还回去了。我谈一下对这个《买椟还珠》故事有另类的'认识。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写完这个故事之后,评论说:这个楚国人啊,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啊!意思是,他把盒子装饰的这么漂亮,让人都忽略了真正的珠宝,结果盒子卖掉了,珠宝却没卖掉。我不太同意韩非的意见。我觉得,买东西就要有好的装饰。对于商品来说,包装很重要。如果一个商品,价值很名贵,但是包装却很普通,一般人就很难了解这个商品的名贵。只有少数真正识货的人,才有机会了解。
人也一样。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如果我们没有好的仪表,别人也不容易尊重我们。如果穿着破烂的衣服,脸不洗,牙不刷,头发乱糟糟的,别人怎么看出我们的优秀呢?爸爸说的对,在彼此互相熟悉之前,仪表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人要讲究包装,讲究外表。好的仪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少走弯路。当然,我们不仅要外表美,还要努力提高能力、知识、品德和智慧,但这和仪表并不冲突。我们既可以拥有外在美,又可以拥有内在美,即心灵美。
《买椟还珠》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外在美与内在美一样重要。即便我们有超群的才干、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如果我们外表很邋遢的话,也会让别人远离我们,让我们难以被理解。我还明白了,古人的见解不一定全对,即便在当时很对,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对于成语故事,我们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多想,多思考,做适合我们的选择。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名字叫《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一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雕了一只精美的盒子,又想方设法的把盒子装饰的十分美观,然后把珠宝装在里面。
有个郑国人出高价买了去。他打开盒子,把里面放着的珠宝还给了珠宝商人,只留下了那只盒子。
那个郑国人只看中了盒子,却不晓得珠宝比盒子要贵重得多。
这则寓言是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眼力,只注重外表而不顾实质的人。
我在生活中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有一次,我去文具店买笔,其中一支笔上面有着美丽的图案,写出的.字还有香味儿。于是,我不假思索就买了回去,谁知刚用几天就坏了,而且它所发出的香味儿对人体有害。从此,我明白了凡事要注重实质,不能被形所诱惑。
★ 买椟还珠成语
★ 买椟还珠教学反思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网
★ 文言文辞职报告
★ 三人成虎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