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盐渍青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共含6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盐渍青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

篇1: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

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

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72.3%,上大学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选择。而许多大学毕业生为证明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多地选择考研。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这意味着明年的考研大战已经拉开帷幕。有数据显示,全国考研的报名人数是140万,这个数字攀升到151.2万。业内人士预计,20的考研人数将会被继续刷新。

媒体近期发起网络调查,发现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偏爱热门专业、青睐名校、偏爱“北上广”大城市成为考研和就业的主要倾向。

考研动力:46%的网友为提高素质

记者从无锡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获悉,20无锡考研确认报名人数为4424名,20确认报名人数达到了4767名,今年预计会再攀新高。

考研族怀揣不同的想法走上了共同的考研之路。本报网络调查显示,18%的网友出于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希望在所学领域有学术成就;4%的网友为了提升文凭,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25%的网友想通过考研转换专业,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46%的网友为了提高素质,用学历增添自己就业的砝码;7%的网友因为就业压力大,以考研来曲线就业。在这群人中有来去匆匆的“酱油族”,也有执著奋战的“钉子户”;有“迫于生计”的落难户,也有“追求时尚”的跟风族。

在媒体的网络调查中,在职考研族人数高达42%,辞职报考人数占比33%。记者就考研目的随机采访了一些报考的同学。小程是无锡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年来单位新进了多名研究生,本科毕业的小程虽然觉得“工作内容本科生就能做”,但新人的高学历还是让她有点hold不住,“想想还是读个研究生吧,毕竟在我们这个系统学历还是很有用的”。南京大学届本科广电系的小武,重回学校逛Q之时给记者发了个消息,“今儿一直在学校里面转悠,感觉很复杂。工作的'人们一直扛着隐忍,学校的大集体生活直让人羡慕。大家都在奋斗,女人味,国际范,公务员,这才是生活。”逛Q结束,小武辞去苏州广电的工作,加入了考研大军,“我还年轻,不想就这么过”。

曲阜师范大学法律系的小向毫不讳言考研是为了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小向由于偏科,数理成绩拖了高考总分的后腿,没能考进心仪的大学,因此这次重整旗鼓再一次冲刺。“要提高起点走考研的路是必须的”,他曾经盘算过,如果为去更好的本科学校,就得高复一年。但如果用一年时间准备考研,就可把遗憾补上,以后还能拿到硕士学位,岂不是性价比更高?因此,在大二的时候,小向就没有参加实习,平时尽可能推掉课余活动,一心扑在考研准备上。

在江南大学的一处自习教室走廊,记者采访了多名考研学生。工业工程系的小金说,“我们班大家都在考研,反正我也不急着就业,那就考一个呗。”数字媒体系的小章说,“还不是为了就业嘛,工作不好找,本科生工资还那么少,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刘则说考研是因为就业难,父母家人都希望自己考研。小刘说,我们文科找工作难,找专业对口的更难,我总不能成为“毕剩客”吧。也许等三年,经济形势好转了,我们找工作容易些。

考研去向:75%的网友钟情一线城市

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是考研族两大纠结点。苏州大学广告系的小任决定报考南京大学经济系,“我对文科一点兴趣都没有,当初是阴差阳错地‘被文学’了一把。我大学四年学得很痛苦。”对于跨专业的考试难度,小任说,转考经济系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学。由于文科数学要求比较低,为了考研,在本科期间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就是数学。“为了备战考研,我现在几乎每天学习12个小时,比高三那会还要刻苦,不过非常充实。”

对此,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师陈国安表示,跨专业考研的风险较高,可能未必会有高收益,涉足喜欢的领域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但如果对所跨专业了解得足够深,并且有能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在通向目标的条条大路中,考研算是条阳光大道。

江南大学景观建筑系的小李表示,一直渴望能进“985”高校继续学习,因此考研首选为东南大学,“毕竟985高校的师资条件更好,何况这里的同学以后就是不错的人脉”。南京大学广电系的小孙决心奔赴香港浸会大学,“经过四年的南大生活,说走还真不舍得,不过浸会大学全英语授课,学位获得内地及国际的认可,我去香港会有更前沿的媒体理念、更给力的实践机会”。

在本报网络调查中,优先考虑的读研高校所在地,75%的网友投票给了一线城市,25%的网友愿意去二三线城市读书。江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小张已将考研方向瞄准了上海戏剧学院,“魔都就是不一样啊,戏剧、影视同城活动多,可以和圈内人多学习交流。上海实习机会也比较多,读研三年可以攒多少资源和人脉啊?”苏州大学新闻系的小李在QQ上扮了个鬼脸表情,“做新闻北上是王道,看我师姐在北京媒体做得风生水起的。毕竟在北京哪怕是再差的条线,那也是国家级单位”。

考研提示:最重要的是理性选择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师陈国安表示,考研最重要的是理性选择。选择专业和学校,参考人数、过线人数、实际录取人数等都是重要的参考,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分析这些院校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他建议同学们多考察目标院校近年的毕业生就业层次和薪水变化状况。

陈国安老师说,考研不会改变命运。事业的成功来源于准确的定位、综合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勤奋等诸多因素,但决不来源于考研。学校商业化、学历商品化、学识泡沫化、教育功利化催生了学生功利化的选择。考研族扎堆考名校、读热门专业、去发达城市,会导致教学资源、供需关系等方面的失衡。考研的优势在于学历高、知识面广,但研究生拿到文凭找到工作,工作能力是否变强?不一定。如果考研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拿到更高的薪酬,这并不是科学、理性的选择。

篇2:调查称一线城市月薪9000元生活才不惶恐

近日,一份调查引发网友关注,调查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低薪族的“惶恐”不难理解,他们的收入大多用在生活上,承受不了太多的变数。然而,很多中高收入的人群在采访中,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担忧”。网友蓝色沙是私企白领,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为结婚他买了套房子需要长期还房贷,一个月就近元,所以,剩下的钱就只够生活,根本攒不下来,

“现在就怕生病等意外事情发生,看病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显然,人们对生活惶恐的原因,用月薪来衡量太简单了。其实,每个人对生活是否满足,源于自己内心的期待。在采访中,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时,“家人健康”,“放松的心态”,“子女孝顺”等都被网友所提及,而月薪只是其中之一。“我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生活还不错,该有的都有。”网友涛涛说,在他的眼中,“钱是永远没个够的”,所以,只要安排好就能合理利用,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

篇3:专家称解决一线城市异地高考矛盾应由国家主导

专家称解决一线城市异地高考矛盾应由国家主导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升学问题,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底出台。目前,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福建等地已经明确规定异地高考条件。但是,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这样的一线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中均未涉及异地高考的相关内容。这意味着,即使按规定年底前三地出台异地高考政策,20三地非户籍考生也不太可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一线城市推出异地高考方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在源头上解决这些难题呢?就这些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认为:“有些地区一方面流入人口居多,另外一方面,北京和上海高考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因此在这些地方进行异地高考就可能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高考利益的冲突,因为当地的户籍人员担心开放异地高考之后会影响到自身的高考利益;其次,牵扯到高考指标的划拨,因为在其他流入人口不多、高考相对来说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放开异地高考以后,划拨指标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在北京,北京大学招生的名额将近400名,如果开放了异地高考,人数从原有的北京考生7万人增加到12万人或者13万人,北京大学能够在当地增加这么多名额吗?显然不能。因此面临着由于北京的优质资源比较多,而且比较好的学校集中,他们在北京原有的招生指标数比较多,因此就导致了在进一步调拨指标上就很困难;第三,由于北京和上海高考资源多,高考录取竞争不那么激烈,大家就担心开放了异地高考也会带来高考移民的严重问题,就可能会有更多人涌入这个城市,还会出现城市的容量包括教育容量无法接纳那么多流动人员的问题。”

从目前已经明确规定异地高考条件的省份如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福建等地来看,对考生的要求也并不相同。针对各地在制定异地高考政策的注意事项,熊丙奇表示:“在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之下解决异地高考,本身来说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后续问题,比如高考利益的冲突问题、高考移民问题、地区之间的不公平问题。这个本身是我们制度所确定的,这是第一;第二,对于各个地方的异地高考方案来讲,比如山东、黑龙江、福建他们相对来说解决异地高考的矛盾不是那么冲突,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制订异地高考的门槛也应该充分听取意见的,这样的话,才让这样一个政策具有可持续性;第三,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份鉴定要特别严厉,要清晰,因为异地高考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首先要求是进城务工人员,不能是高考移民人员。高考移民是可以通过他的父母来鉴定的,要对身份进行明确的鉴定,否则的话就可能产生高考移民问题。而且还有令人关注的是,有的权势阶层可能会利用这个政策来实行高考移民,比如说把某个孩子的户籍放在这个地方,他的父母的工作也在那儿做一个证明,但实际上他本身不是在那儿读书。这都是我们在推进异地高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推进异地高考的过程中,一线城市会面临高考利益冲突、高考移民等问题,对于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这些问题,熊丙奇认为:“在北京、上海这些地区,解决异地高考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我一直认为不应该由这些地区自身来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而应该由国家层面主导。具体主导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应该由国家层面确定开放的基本门槛,而不应该把这个开放的门槛交给地方来设计;其次,应该由国家层面根据国家确定的开放门槛来协调指标,目前来讲各个地方的高考指标就是不均衡,在推进异地高考过程中,地方来协调高考指标,他们肯定是无法有效协调的,因此应该由国家层面来协调高考指标;第三,在现有的高考制度框架之下,我们解决异地高考实际空间是非常狭窄的。我们的高考之所以要按户籍报名,实际上是因为我们高考是实行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每一个高校是把招生指标划拨到各个省的,因此这些成了各个省的蛋糕,自然而然每个省就会要求是户籍人口来瓜分这个蛋糕。在开放异地高考之后,你如果在户籍之外允许居住证拥有者或者是其他没有居住证但是在城市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外来人员的子女享有这样的政策,他们就会认为是侵占他们的指标。所以说要彻底推进异地高考,就要打破这样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全国的考生在任何地方可以报名参加统一测试,再以这个统一测试去申请进入大学,那么异地高考问题本来就不存在了。”(记者 王兴悦)

(国际在线)

篇4:考上研究生母校奖5000元 学生称考研不是为钱

考上研究生母校奖5000元 学生称考研不是为钱

“我们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钱,但是学校能为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提供高额的考研奖学金,激发了同学们考研的兴趣!”6月19日,在商丘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取考研奖学金的`梅欢同学动情地说。

6月19日,梅欢收到了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和同校的另外128名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一样,获得了学校一次性奖励的5000元。他所获得的5000元正是“商丘学院优秀学生考研奖学金”。

商丘学院届毕业考研学生中,共有191名同学达到国家划定分数线,其中已有129名同学拿到国内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还有3名同学被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来算,该校奖励这些考研学生的奖金超过60万元。

篇5:调查称过半考研者目的明确 不为学业为就业

“现在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不如一边读研,一边找,可以增加点砝码。 ”昨天,被问及考研目的时,大四学生小何说。考研不是为学业有所建树而是为就业,全国165.6万名考生参加研招再创的历史新高,让人反思“考研热”。

现状1 工作难找 匆忙考研碰运气

小何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他承认在大三之前从来没有考研的念头:“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才发现想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不是一般的难。 ”在无数次碰壁之后,他也和很多同学一样,自然“打起了考研的主意”,“学校里像我一样匆忙决定考研的不在少数,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如果运气好的话,就可以一边读研一边找工作了。 ”

现状2 就业“门槛”高“被逼”考研

“不考研行吗?现在进市内的小学当老师都要研究生学历。 ”一位考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事实上,因为研究生的持续扩招,近年,硕士博士已经基本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本科毕业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就业竞争力一年不如一年。国家机关、高校、国企、知名外企招聘门槛抬高,对学历要求严格已是常态,而这种态势仍有蔓延的趋势。

数据 全国165.6万名考生备战2012研招

记者从省招生部门了解到,20考研人数比增加了5353人,这是辽宁省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第四年增长。考生数量较集中的地区有大连、沈阳、锦州、鞍山、抚顺等城市。全国报考我省域内4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78900人,比20增加了5192人。

大连市招生办说,经现场确认,参加2012年研究生考试最终报考人数为19637人,比去年增加1176人。其中参加全国统考类的考生为15855人,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其他类别考生3782人。

从全国来看,情况大致相同,共有165.6万名考生已确认报名参加明年研招,比今年又增加14万余人,再创历史新高。害怕进入社会2.4% 因专业兴趣而希望继续深造23.7% 希望能够换专业6.8% 提高日后就业竞争力63.8% 其他3.3%

调查1 害怕进入社会 部分人重回大学

大连大学的一个课题小组日前在大连5所高校做问卷调查,形成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小组成员邬将在展示这份调查报告时指出,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考研的原因是为日后工作着想,并非是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换言之,如果就业的压力不是那么大,或是大学期间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那么一些同学就不会选择在大学毕业之后又迈进大学的校门。“有2.4%的人是害怕进入社会而考研。 ”

篇6:调查称过半考研者目的明确 不为学业为就业

鉴于近年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的现象,这次问卷调查特别设置了一系列关于研究生就业的'观点,不少人、特别是大四正在考研的人对此给出了回答。对本次调查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考研热的出现和持续升温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并不是为了学业上的探索,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读研为大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了一个适应期和缓冲期。研究生的学生生活和本科生有很大差别,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不少研究生的生活是介于社会和学校的中间状态,既在学校完成学业和研究生计划,又通过各种形式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研究生究竟“研究”啥,很多人并不清楚地知道,而只是把它当成就业的砝码。

/kaoyan/ ◆

一线城市餐饮业劳动合同

一线城市房屋租赁合同

一线城市餐饮业劳动合同模版

一线城市餐饮业劳动合同大全

一线城市餐饮业劳动合同范文

我为城市添光彩300字作文

以城市文明之光为话题作文

我为城市添光彩500字作文

唤起兴趣,以写为乐(网友来稿)

以城市美容师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46%网友称考研为提高素质 75%钟情一线城市,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