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霜降如何养生(共含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夜封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十四节气霜降如何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在此节气,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将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后食用。就如同人类在粮食丰收时,用谷物祭天,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飞落,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而人的情感随着天气的变化,也陷入低谷之中,出现悲秋的情绪。
“三候蜇虫咸俯”;大自然在经过了春天的草长莺飞、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的金桂飘香,进入了寂静的休眠状态,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做准备。
霜降,意味着从秋向冬的过渡。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此时节气温渐低,时有冷空气来袭,无论是在饮食方面还是运动调养上都应谨慎。那么,霜降之后如何养生呢?
【霜降养生之起居】
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
“霜降一过百草枯”,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导致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所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
着装要护膝暖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坚持晚上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利于驱寒,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太热了。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容易感冒。加强通风,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屋内可以适当放一些花草,但晚上不要搁在卧室里。
【霜降养生之防病】
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容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
霜降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增大,受寒凉气温的影响,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压升高,影响心脏血液供应,会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而中老年人体质弱,难以抵抗外界环境剧烈的变化,极易导致中风。因此,在深秋季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胃病、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病等疾病的人应加倍小心。
为预防疾病,要注意:防风、防燥、防郁、防湿邪。
【霜降养生之运动】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应选择舒缓、运动量不大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傍晚适时有度地进行。
霜降过后晨间容易集聚雾气,随着气温的降低,霜冻也可能会出现。因此,晨间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
老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
每次运动前做足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注意韧带的拉伸,在身体发热的情况下,做压腿、立位体前屈等动作。
【霜降养生之艾灸】
秋霜已落,阳消阴长,人体容易阴虚疲乏,而艾灸可以通经络、调阴阳、补正气,正是霜降养生之道。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涌泉、肺俞、命门、中脘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高机体抵抗力。
温和灸,每穴艾灸10-15分钟,一般在霜降节气当天以及前3天、后3天,连灸7天。
【霜降养生之饮食】
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的奥义在于吃和补!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时下白菜是应季蔬菜,白菜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水分含量大,对缓解皮肤干燥,润肠通便等十分有益。多吃白色食物,可以滋阴润肺,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
“霜降到了拔萝卜”,白萝卜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生吃白萝卜可解腹胀之围,又能促进大肠运动,适宜深秋食用。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还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
梨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可润燥、清热、化痰,适合干燥的季节食用。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一些民间食俗非常有特色,如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二十四节气霜降诗词
1:【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2:【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3:【送李九贬南阳】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4:【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5:【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民间常有“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在我国少数民族居集地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又该如何使自身这一有机的整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使人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不外乎有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秋季适宜的水果、干果、蔬菜以及餐桌上的食谱:
梨: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苹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功效] 生津、润肺,消食、止渴。
对苹果的功效早在唐朝的《千金 食治》中就有记载。西方人曾有“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我国苹果产区也有“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的谚语。
橄榄: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
[功效] 清肺,利咽,生渴,解毒。
《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既解。
白果: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涩苦。入肺肾经。
[功效] 敛肺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浊。
银杏树叶形似鸭掌,故有鸭脚之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降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银杏树还有公孙树之称,这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公植树而孙得食”的缘故。
洋葱: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降脂、降糖。
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级调味底料。
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内含有降血糖的物质——甲磺丁脲,常食对糖尿病人颇有益处。
芥菜(雪里蕻)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
[功效]宣肺豁痰,温胃散寒。
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白粘痰,胸膈瞒闷者宜食之。
白果萝卜粥:
配料: 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 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霜降养生
1、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
2、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
3、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
4、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霜降天气冷不冷
霜降代表着很有气温已经下降到几度了,离下雪不远的。不会一下就降温,会慢慢降温。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降代表的意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度,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是霜降的主要特征。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说,霜降之后,豺等动物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草木枯黄,落叶飘零;冬眠的蜇虫垂下头来,准备在洞穴中过冬。
霜降节气过了是什么节气
立冬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霜降养生吃什么
玉米
玉米当中富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大大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中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也高于一般谷物,具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并且对延缓衰老大大有益。玉米能够调中健脾、利尿消肿,是秋季饮食的不二之选。
板栗
霜降时节板栗成熟,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山楂
山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果品,有活血化淤、降脂减肥、消食健胃之功。山楂的降脂作用是脂质的清除,有利于肝糖代谢,适宜肥胖者及高血脂、脂肪肝患者经常食用。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利尿和镇静等作用。
红枣
红枣在霜降时成熟,口感清甜、营养丰富。红枣虽小,但是所含营养成分可不能小看,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核黄素、脂肪、硫胺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食用后有补充能量、补益气血的作用。
柿子
霜降来时,每个地方的习俗会有些不同,但是在我国的一些部分的城市中,在霜降来临的时候是需要食用一些柿子的,因为在当地人眼里面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霜降养生
补冬不如补霜降
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
霜降初至,天气转凉,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机体功能变得衰弱,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一些疾病容易趁虚而入。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的抵抗力差,更容易生病。所以此时应该为身体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一些进补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大枣、羊肉等温补驱寒。
穿衣要保暖,不要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合理作息,强身健体
秋天气候干燥,秋燥易伤人体津液,表现为口咽干燥、舌干少津等症状。肺喜润厌燥,因此肺部功能会受到损伤。合理的作息规律可以减少肺部的损伤,早晨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润肺排浊,而且新鲜的空气可以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晚上的时候也一定要尽早入睡,因为秋季人体易出现疲乏等现象,所以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觉时,也要做好保暖工作,秋凉伤人,易选择较厚的被子,睡觉时应关好门窗,不宜再使用空调风扇等。
霜降节气祝福语
1、叶儿落,草儿黄,风变冷,雨变凉。冷冬至,寒霜降,可爱的人儿要多穿衣裳。亲爱的朋友,季节变换,注意防寒。天气冷暖,你我相知。
2、降得是幸福银花,下得是美丽的玉帛。银花玉帛吉祥照,幸福美满花儿绽。人间真爱天有情,明年又是大丰收。霜降到了,愿亲人朋友加衣防寒,健康快乐!
3、春水流过夏天,停在秋的臂弯;春花开过灿烂,果实挂满枝端;思念默默画圆,记住你美丽的生命里有我的期盼。祝你霜降快乐,万事如愿。
4、霜悄悄降落,风轻轻荡过,霜降过后天气转冷,出门在外注意保暖。友情长久如美酒,不因忙碌少问候。衷心地祝愿好友吉祥如意,合家欢乐!
5、霜降来到,天气寒冷,心添愁帐,枫叶渐红,思念增长,树叶飘落,关心到身旁,短信传情,祝福送上,愿幸福安康!
6、秋风吹吹凉来袭,阵阵寒意冷人心,暖暖天气已收敛,天冷记得多穿衣,晚上睡觉多盖被,避免感冒来袭击,今日霜降祝福你,不感冒也练身体。
7、霜降季节到,关心短信到,送一双漂亮的小手套暖手又贴心,霜降季节别忘了打电话发短信问候在家的老母亲和老父亲身体是否还好?在此祝你合家团圆,祝你家人身体健康。
8、霜降天凉问候忙,一缕牵挂诉衷肠,文字如衣暖心房,御寒护体抵风霜。信短情真梦无疆,点滴关心汇成行。加衣保暖莫要忘,你的健康我护航!
9、霜降了,降下片片霜花,带给你美景一片;降下串串快乐,送给你笑声连连;降下绵绵好运,留给你幸福满满;降下句句祝愿,送给你情谊不断。霜降了,愿你永远快乐,万事如意!
10、霜重鼓寒,天寒霜降,青松冷淡不如花,等到霜降来袭时,只见青松不见花,大街小巷花儿无处觅,特地通知霜降你要注意多保暖。
11、霜降了,天凉了,该提醒你暖床了;风起了,温降了,幸福加身就胖了;写信了,我想了,想你快乐的小样了;祝福了,舒畅了,美好如意找你扫荡了;开心了,健康了,祝你霜降节无限风光了。
12、霜降时节天渐凉,流感病毒忙又忙,预防工作要早做,添衣加被及时上,季节交替气候换,关爱朋友永不变,祝福短信送温暖,祝你霜降愉快心舒畅。
13、霜降到,天转凉,保暖润燥要注意,健脾养胃要适当,蔬菜、鲜果多丰盛,护阴、滋肾、润肺保健康。霜降时节送常识,祝你开心又健康!
14、风儿呼呼吹,吹出秋的问候,霜儿轻轻降,降来秋的告白,叶儿萧萧吹,吹来秋的缠绵,问候默默来,愿你保重身体,保持快乐,保养精神,霜降快乐!
15、寒霜降,天气凉,大雁向南方;红叶舞,染清霜,莫忘添衣裳;菊花香,蜜柚黄,为你送吉祥;竹露清,秋草黄,全家都安康。祝你金秋快乐!
二十四节气霜降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节气概述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霜降解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南方大地打扮得更加艳丽。
霜降节气养生
在我国的北方,每逢霜降时节,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温度降低时遇到地面上的物体,就会附着于其表面凝结成霜。清晨在太阳出来前,我们时常能看到包裹在干枯树枝上的雾凇,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冬天快要到来了。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此节气后正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时段。
“霜降见霜, 米谷满仓”的农谚正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七十二候中关于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兽”,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此时节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俯”,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
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二十四节气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与农作物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2气候特点
霜降与霜冻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的来历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小结:天空中的水气遇冷会凝结,有的下成了雨,有的落成了霜。在浓秋的时候,不是太冷,所以不会下雪,但是温度又比夏天低很多,所以少雨,多霜。
★ 霜降养生短信
★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
★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