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躺着还不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躺着还不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篇1: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篇三

北京有个宛平县,宛平县有条永定河,永定河上有座卢沟桥,卢沟桥上有好多石狮子——大的比箩筐还大,小的比手指头还小;有趴着的,有躺着的,有抱团打滚的;有大狮子带几个小狮子一起玩耍的,有独个儿玩绣球的……每只狮子都有自己的神情样貌,每只狮子都栩栩如生。

话说有一年,那宛平县来了个新上任的县太爷,他见一桥石狮子那么多,只只又那么有意思,就唤来“算死草”师爷,吩咐他说:“师爷,你是宛平县顶呱呱的计算好手,你上卢沟桥去数一数,看桥上石狮子究竟多少只。”

“算死草”师爷不敢怠慢,立即领命上卢桥沟去数狮子。

他来到桥头,先从东往西数,又从西往东数……456,457,458。哈哈,数完了!一共458个。

那师爷为人认真,生性谨慎,生怕数错数被县太爷责罚,回头又重数一遍,眼看着就要数完了——441,442,443。

哈哈,又数完了,一共443个。

“咦,奇了怪了,怎么跟第一遍数的数目不一样呢?我明明每一个都数了啊!”

师爷心里疑惑,又数了第三遍,但是,第三遍数出来,跟上两遍数的都不一样,他数出来481个狮子!

“难道这石狮子耍我?”师爷不服气,见天气还早,又再重头开始数,数呀数,一直数到傍晚,总没有哪两次数目是相同的。

师爷累坏了,腿也酸了,眼也花了,实在再数不动了,只好回官府禀报那县太爷:“县令老爷,那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我数了大半天,足足数了八九遍,但是,每数一遍数目都不相同。”

县太爷一听,心里有点生气,心想你出了名精明能干一个师爷,怎么连区区一桥石狮子都数不清?但看到师爷累得有气无力,也就没有责备他:“师爷你年纪大了,眼花了,数不清也不奇怪。你今天辛苦了,回家好好睡一觉。至于那卢沟桥石狮子,我明日再派人去数。明日你也跟我上桥,你负责记数。”

第二天清早,县太爷亲自点了100名年轻力壮、目光明亮的官兵,对他们说:“师爷说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我才不相信。今天带你们出去数一数,你们务必要心明眼亮,绝不可遗漏,一定要数出个确切的数目来。”

县太爷坐上轿子在前面走,师爷跟在他身后,100个官兵迈开大步,浩浩荡荡跟上来,很快来到卢沟桥。

到了桥头,100个官兵排好队,一个挨一个,沿着石栏杆认真地数起来,“1,2,3,4……”他们先数桥左边,数完左边再回头数右边。

缓缓地数,慢慢地数,一个不漏地数,终于,第一个官兵数完了,来向师爷报数:“禀报师爷,这卢沟桥上的狮子呀,一共有465个。”师爷记下数目,第二个官兵来报数了:“所有的大狮子小狮子加起来,一共有489个。”师爷又记下数目,第三个官兵又来报数了:“我数完了,一个都没漏,一共有399个。”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100个士兵全都数完了,个个都来报了数,但是,100个数目,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

县太爷站在桥边,看师爷一个挨一个记数,他越看越吃惊:“你们一定没数清楚,我要亲自去数一遍!你们跟我来,重新再数。”

这一回,县太爷亲自上阵,他第一个数。

县太爷数呀数……388,399,400,401,数完了——那县太爷只数得401个。

官兵们也一个接一个数完了,再来向师爷报一次数,哎呀呀,真是白日见鬼啦,同一个人两遍数的狮子数目,竟然又都不一样了。

莫非这桥上的狮子长了腿,会跑会动会躲起来,跟人捉迷藏?

县太爷越想越不甘心,又再带100个官兵数一次,但是,花了一整天,他们非但没有把狮子数清楚,反而越数越糊涂了。

县太爷垂头丧气回到官府,吃山珍海味也觉得没有味道。那天晚上,县太爷想着桥上的石狮子,想得半夜睡不着。睡不着干脆就不睡了,他披上衣裳,穿上靴子,起了床,独个儿朝卢沟桥走去。

那会儿月光清凉清凉的,又明亮又皎洁,四处静悄悄的,整个宛平县都睡熟了,只有永定河的流水“哗哗,哗哗”地流淌。

县太爷放慢脚步,轻轻走到桥上,桥上的石狮子安安静静待在桥上,仿佛正在等待他来数呢。

县太爷心想:“这回夜深人静,没人打扰,我就再数一次——这是最后一次了,不管数得清数不清,以后再也不数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他一步一步走过卢沟桥,一只狮子挨一只狮子数过去。

数着数着,他觉得桥上的石狮子活了过来,在跟他捉迷藏,在跟他玩耍。

走到桥的尽头,他听到身后响起小孩子玩耍的欢笑声,县太爷回头一看——这一看,他傻眼了,原来,在他身后,石狮子一只一只全活过来了,它们全都从桥栏杆上跳下来,在桥面上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快活极了。

“哇呀,原来你们真是活的!”

县太爷朝它们跑过去,想要捉住它们,那些狮子见他跑来,吓坏啦,一只只赶紧跳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动也不敢动了。

原来,当年修桥的师傅刚刚造好卢沟桥,鲁班师傅恰好云游经过,他见桥上的狮子雕刻得精细可爱,就在每个狮子头上敲了一敲,这一敲可不得了,满桥狮子全活过来啦。见狮子活过来,鲁班师傅给它们定下个规矩:半夜无人的时候可以活动玩耍,但是,无论怎么跑,怎么跳,怎么藏,总不能离开这座桥。

如果你半夜子时到卢沟桥去,说不定,你也能看到那些狮子离开石栏杆,在桥上玩耍呢!

篇2: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那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望着药王。药王见老虎喉咙红肿,虎口也发炎肿胀。孙思邈怕老虎吃不得疼要咬人,就在林中找来一根樟木棍,牢牢撑住虎口,然后他伸手进老虎咽喉深处一摸——果然,老虎喉咙里插着一根金钗,吐不出,咽不下。药王一碰金钗,那老虎疼得眼泪水直流。

“你忍着,我给你取出金钗。”

药王把金钗取出来,又取下撑虎口的木棍,又对老虎说:“你跟我来,我摘些消炎的草给你吃,很快就能消肿止痛。不过,你是山中凶兽,这次我治好你的病,希望你不要再吃人了。”

那老虎说:“遵从药王教诲,我发誓,以后再不吃人了。”

“不吃人就好,你走吧!”

“我不要走。”老虎说,“我要跟在你身边,在你需要时帮助你,在你危难时保护你。”

“好吧,你先待在山林,我以后有事叫你,你来就是。”

于是老虎吃过草药,拜谢离去。

这老虎重情重义,后来果然时常来到药王身边,药王上山采药,老虎为他衔药锄,药王出门诊病,老虎给他当坐骑。

话说又有一回,药王孙思邈下海采药,走到海边,迎面走来一位白衣公子。公子衣饰华美,但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白衣公子拦住药王,问他说:“你这位采药的先生,也为路人诊病么?”

“我是医者,当然为路人诊病。”药王说,“请在这海边礁石坐下,让我把一把脉。”

那白衣公子在礁石坐下,伸出手来让药王把脉。药王一摸脉门,这脉好奇怪啊!脉起时好像腾云驾雾,脉落时又像翻江倒海,药王大吃一惊:“你要让我诊治,就要说实话,你不是人类,对不对?”

“我不是人类,是什么呢?”白衣公子冷汗直冒。

“你如果是人类,这个病我看不好;你如果不是人类,必须现出原身,我才能为你诊治。”

“现出原身,我怕吓着你啊。”白衣公子轻声叹息,空气中响起风雷的声音,晴朗的天空下起毛毛雨,药王于是猜到他是一条龙。

“医者对病患一视同仁,你只管现原身,我不害怕。”药王说,“不过,这一带的人都没见过龙,我担心你惊扰百姓。这样吧,你先到我家去。”

“好的,我等会儿就来。”白衣公子化作一阵白烟,不见了。

药王回到家,刚刚走进院子,突然听得“通”一声响,山壁上出现一个大洞,洞中伸出来一个巨大的龙头。

龙说:“我看后山没人,就从那边穿山过来了。现在,我的龙身龙尾都藏在山肚子里,这下不会惊扰到百姓了吧?”

药王赶紧给龙诊症,把了龙脉,看了龙舌,又闻了龙吟。龙说:“我这半年总觉得神气痿顿不振,虽然还能变化,但总是使不上劲,肚子里头又隐隐作痛,不知是什么缘故?”

药王用大水桶装了半桶药,提到龙面前,对它说:“你喝了它,就知道缘故了。”

龙闻到那桶药一股酸臭,摇头说:“这药气味不好,真要喝吗?”

“喝吧,良药苦口利于病。”

龙咬一咬牙,一口气把那半桶汤药喝下肚,只听得腹内“咕嘟嘟”一阵翻腾,喉头忍耐不住,“哇”一声吐了,吐出来满满一桶的污秽物。

一吐完,龙顿时精神爽利,肚也不痛了,劲也有了。它低头一看,只见那秽物中有一条长蛇。

龙抓起长蛇,一下把它拉成两段:“原来是这长蛇作祟,使我不得安宁。药王神医果真名不虚传,不知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

孙思邈“哈哈”大笑:“我这灵丹妙药,只不过是陈醋拌蒜泥。陈醋加蒜泥,又酸又辣,一进肠道,那蛇自然待不住了。”

龙听了这话,拜谢道:“药王神医你妙手回春,除我病痛,解我灾劫,我没什么报答你,龙宫珍藏一部《龙宫奇方》,我自己也看不懂,送给你吧!”

药王得到龙赠送的《龙宫奇方》,专心钻研,医术变得更为精湛。他又收集各种民间验方,写成一部著名的《千金方》,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无数病患解除病苦。

这条龙也重情重义,常常跟随药王,为他寻药引路。当他远行出诊,龙就飞来为他当坐骑。

药王孙思邈医龙治虎,一龙一虎就成了他的跟班。他唤“龙”,龙就来了;他唤“虎”,虎也来了,有了龙虎护持,药王威风凛凛,各路神仙鬼神尊崇他,地下阎罗王头痛脚疼也得求他,所以他活呀活,一直健康地活到140多岁。

孙思邈离世后,成了药王菩萨。

人们在那穿龙洞前建了一座药王庙,让药王菩萨坐在里面,庙面前有个龙石墩,又有个虎石墩。

篇3: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樟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它叶子清甜,树干柔软,毛毛虫、大青虫都爱吃它,蛾子、蚊子、飞蝇都爱咬它。

有一天,樟树上来了一只花喜鹊,樟树求它说:“花喜鹊,花喜鹊,听说你能飞上天,见神仙,你就做件好事,帮我想个办法,教虫子不要咬我吃我吧!”

“好呀,好呀,没问题呀!”

花喜鹊心地很好,它飞到天上,去到太上老君的炼丹房,问老君要了一粒仙丹。

“樟树,你吃了这颗仙丹,树身就会长结实了,不用再怕虫子了。”

果然,樟树吃了仙丹,身上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味,树干变结实了,就连树叶也变得干爽、硬朗了。

风一吹,樟树叶片上的虫子一个个掉下来了,蛾子、蚊子、飞蝇也都飞走了。

现在呀,人们都喜欢用樟树做家具。因为樟树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不长虫子,又有天然的香味。

篇4: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孙思邈年幼时体弱多病,深受病痛之苦,他立志学医识药,于是到深山去,向一位有名的药师学习。

出师的时候,师父嘱咐他说:“要做个好大夫,可绝不能贪图安逸。你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云游四方,广采众长,学习医药之道。等到脚下的鞋子七斤重时,你才可以定居行医。”

孙思邈听从师傅的教诲,背上药囊云游天下,年复一年,不知道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采了多少药,医了多少人。

有一天,他回到故乡耀州,天下起大雨,那会儿孙思邈正走在山路上,路上满是泥泞。孙思邈步履艰难,沾在鞋子上的泥越来越多。他走进路旁的龙王庙避雨,庙里正好有个菜贩子,孙思邈脱下鞋子,对菜贩子说:“麻烦你帮我称一下这双鞋子,看它有多重。”

菜贩子一称,笑着说:“大夫,你这鞋子呀,连泥带水,不多不少,正正好七斤哩。”

“七斤就对了,我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立地生根吧!”

于是乎,孙思邈在山脚住下来,定居行医。他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很快誉满耀州,人人称他为“药王”。那座山呢,因为有药王居住,也变得灵验了,从那时起被唤作“药王山”。

话说耀州有个霸道的土大夫,听到人人夸赞孙思邈,个个唤他“药王神医”,心里酸溜溜不服气。有一天,他用槐子水涂在面上,去见孙思邈:“孙大夫,我脸黑得厉害,你可知道我患了什么病?”

孙思邈一看他的脸,吓了一跳:“你病得很重……”

那土大夫大笑着打断他:“我哪有什么病,你这浪得虚名的家伙!”

说完,土大夫掉头回去了。

“哎,你别走,你中了槐毒,得马上医治……”

可那土大夫已经走远了,没听见。

过一会儿,只见四个壮汉用门板抬着土大夫来求救:“孙大夫,他中毒了,说只有你能救他。”

孙思邈即刻给他开药,那土大夫喝了草药汤,才算转危为安。

又有个垒墙的师傅,也不相信孙思邈的医术,见孙思邈从路上走来,大笑着从高墙跳下,问他:“药王神医,你看我有病么?”

孙思邈一看他的神色,大惊道:“怎么能从那么高的墙上跳下呢?不笑还好,这一笑,你的肠子就被顿断了!”

话音刚落,那垒墙师傅倒地翻滚,果然肠子顿断了。

又有一日,孙思邈在路上遇到有人出殡,那棺材底部滴出血来,孙思邈就问抬棺材的人:“馆内的人是难产死的么?”抬棺的人回答:“是啊!”

孙思邈断定那个妇人还活着,就让人放下棺材,打开馆木一看,果然婴儿已经离开母体了,产妇却昏迷不醒。

孙思邈撬开产妇的牙齿,灌她喝了一碗药,不久就听到她微弱的呼吸声,不一会儿,那个产妇哭泣起来,刚出生的婴儿也大声哭了。

母子俩死里逃生,众人无不叹服。“药王孙思邈”的美名,从此名扬耀州。

话说有一回,药王孙思邈上山采药,一个壮汉迎面走来,拦在他面前,问他:“你这位采药的先生,也为路人诊病么?”

药王见那壮汉身材壮硕,满面病容,就对他说:“我是大夫,医者不问贵贱高低,当然为路人诊病。请在路边石上坐下,让我给你把一把脉。”

那壮汉在石上坐下,伸出手来请药王把脉,药王一摸脉门,这脉好奇怪啊,脉起时就好像虎啸山林,脉落时又像是虎落平阳。

药王对那壮汉说:“你让我诊治,就要说实在话,你不是人类,对吗?”

“我不是人类,是什么呢?”

“你是人类的话,这个病我治不好——你不是人类的话,就要现出原身,这病我才能治。”

壮汉一听,额头冒出大粒大粒的汗珠:“药王神医,我现出原身,只怕要吓着你哪!”

药王说:“医者对病患一视同仁,我不害怕。”

“那好,只是这路上人多,你跟我深山树林去。”

药王跟随壮汉走进深山树林,来到一棵老松树下,那壮汉就地一滚,平地立即生起一阵腥风,地上的落叶“呼啦啦”飞起来,迷住了药王的眼。药王撕开树叶,睁开眼一看,眼前哪有什么壮汉,分明是一只猛虎!

篇5:民间传说小故事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

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只见来人腿上已被鲜血浸透,一条腿几乎被子弹穿成蓑衣,几处白森森的骨茬明晃晃地露了出来。

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

篇6:中国民间传说小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小故事篇一

西望一片雾气蒙蒙的山影,就是西炎山。从那里去往道士塔的路只有一条。两年前,我在那条路上巧遇了一个自称长生不老的人。他随我绕过最难行的一道山径,实在太累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喘气。这时,他朝我摆手。万丈树林早被雾气揉成了一团黛绿。上山前,我想一定要在天黑下来前赶到道士塔。因为,和友人约定好的。人在路上,不断被错误的方向耽搁,搞得我越来越担心迟到。

那人气喘吁吁地站在一棵树下。

“我、我、我给您……”双手抱拳。

山下有众多乞丐跟游人讨钱。有时,他们会摇身一变成为西炎道士。说自己是西炎山道士绝对是一个好噱头。然后,手一指,山上隐隐约约浮在山雾中的道士塔,意思显见:“呃,我就是从那儿下来的。”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都要在他们那儿花去数目不等的钱,获得各种关于吉凶的说辞。

史载此地多出奇人异事。很多文人在此隐居过,如李贽。所以,逢人开口说几句文辞不稀奇。他徐徐地说起了他的故事。我要走,他就摆手示意我听下去,我刚才为甩掉他,走急了。现在,我觉得腿肚在发抖。我坐在石墩上,抚摩着我的腿肚听他说—

“我本家境殷实,无奈……杀了人,只得来山中。”

“哦。”我看着他,“你长得可不像……倒像个道士。”

后来,他说离他上山时有一百多年了。我问:“然后呢?”“我是不死之身,我倒想以神通助人迷途知返。”我微微一笑,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抱拳,向他辞别。我要走,他看样子并不急于阻止我。

“兄台,叫我好等。”他说。

这时,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一只树鼠。我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树鼠,有七岁孩童大小,并且通体灰黑。我越过他的头顶看过去,树鼠眼神呆滞地注视着我们。

我说:“迷途知返?”

“非也,非也。”那人固执地和我保持着一个可以对话的距离。

我有点儿恼怒,便冲他喊:“兄台,我是这山上修行的。下山几日,今日回道士塔!”说着,指了指,“看到了吧,再不走,山里就黑了。”

临行,我不忘折回几步,靠近他一些。对他说:“你杀过两个无辜者!”

然后,我得意地走在了路上。走了很久,我也不回头去看他,身后的山林越来越黑,陷入了一片湿漉漉的山雾中,我以为吓跑了这个人。“一百年前,我曾经杀死了你。”那个怪声扑上来。我猛然停步。

“你又来啦?”我被莫名其妙的感觉吸引了。这个不死之人让我想借此给自己找点儿乐。我笑说:“要不,你给说说一百年前为什么杀我?”他说:“我们为一个女子!”他为我描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肌肤雪白的青楼女同时喜欢上了我们。然后,我出手想杀他。结果,他一个失手,我死了。故事至简,我觉得很有趣。

“我杀了你。”

“杀了我?”

“对,不过,是失手。”

“你在这里等我一百多年?”

“我们有约,只要找到你……”

转念想,他跟我上山,腿脚也辛苦,干脆给他点儿钱打发掉算了,于是伸手掏钱。突然一声大叫。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了那只鼠。

“小姐!”那人叫道,满脸浮现惊恐之色。很快地,他扭转身子,像灾祸来临那样,一路追了去。我看着他,身裹一团青烟,直直追下了几个林坳……

很多年没有见到过树鼠。这种小动物在我小时候去的西炎山上很多见。奇怪的是,自从这次见过一次大个儿之后,再也没见过。后来,我一个人在道士塔的客栈里等友人。左等右等,都不来,我只能先睡下。第二天下山再说。夜里,就听到客栈里的人聊,傍晚来了一个疯子,说要找一个死于一百年前的人……

篇7:有关民间传说故事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有关民间传说故事二: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篇8: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篇三

库银失窃

清嘉庆年间,南阳城里有一位名叫袁神通的卦师,由于百测百准、千测千灵,被百姓誉为“南阳神算”。

这天夜里,袁神通正在熟睡,门外忽然传来嘈杂之声。他正吃惊,大门被砸响了。他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一群威风凛凛的捕快。袁神通问发生了何事?一个方头大脸的人说:“我是捕头赵恒,有一伙贼人犯了大案,追到此处不见了,你可见到他们?”

袁神通说,自己睡得早,并没有发现贼人的踪影。听了这话,赵恒就带人离开了。可次日袁神通刚支好卦摊,捕头赵恒又来了。赵恒四下

篇9: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精选

秦朝末年,秦二世连年征粮抓兵,统治十分残暴,而老天也不作美,连日暴雨,庄稼全被洪水淹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时,陈胜、吴广就决定带领大家起来造反,_王朝的统治。为了使百姓们都来响应他们起义的号召,利用当时的人非常相信天命这一点,陈胜和吴广做了许多块白绫,写上“秦国灭亡,陈胜当王”的字样,分别塞进许多条小鱼的肚子里。老百姓将这样的鱼买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里面写着字的“天书”,呀!上天叫我们跟着陈胜_朝呢。于是,都纷纷起义,跟着他们去造反。

不久,陈胜召开起义大会,命令手下人砍竹为兵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揭竿起义”。陈胜和大家正在土台上商量着起义大计,忽然看见一只花鹿远远地跑来,陈胜“嗖”地拔出箭,豪气大发,说道:“他日我若能得王位,这箭就能将鹿射死!”说罢,弓开弦响,一箭中鹿。后来,人们就把陈胜射鹿的土台称作“射鹿台”。

4大民间传说故事

古老的故事诗歌

短篇民间传说故事3个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羊的民间传说故事两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

门神的来历 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传统的民间传说故事200字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