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歌子,南歌子徐照,南歌子的意思,南歌子赏析(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西方黑芝麻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万籁初静夜,
当歌北故楼。
微风徐抚月清幽,
多少繁华尽在酒中收。
慷慨悲歌尽,
功名付水流。
痴心何处觅缘由?
苦海浮生都作梦中舟。
初三:烽火阑珊
温庭筠南歌子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唐 温庭筠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翻译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赏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这是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的是名贵的鹦鹉,身上著的是绣着凤凰的`锦服。“偷眼暗形相”,这是女主人公的活动。“形相”,端详、打量也。一“偷”一“暗”,一个思春心切又不无娇羞的少女出来了。“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一番“形相”之后,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择。
在这里,作者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鸟的意象系列:活的鹦鹉、绣的凤凰、抽象的富于像象征意味的鸳鸯。唐人多以鹦鹉、凤凰对举,如骆宾王诗云:“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词中的鹦鹉、凤凰似乎只是为了招来鸳鸯。他端详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里的鹦鹉、胸前的凤凰,于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鸳鸯,选择了鸳鸯。“不如从嫁与”一句颇觉突兀,而“作鸳鸯”又使“不如从嫁与”变得顺理成章,意象的转换揭示了少女的心理变化进程。
温庭筠借助民间艺术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使这首流于浅近的词饶有趣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民间生活小景。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南歌子》
【内容】: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星河:银河。
帘:《历代诗余》作“翠”。
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泪痕滋:泪越来越多,痕迹越来越扩大。
夜何其:夜到几更了。
贴:盖与现在将另做好的图案缝贴在衣裳上的方法相同。
金销:配以金色制成的荷叶图案作为衣饰,因陈旧而褪色。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的后期限作品。两组对偶句,谐美自然。三个“旧”、“时”、的运用,显示了其艺术手法的圆熟精湛。
懒拂鸳鸯枕,
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起三句三层。“近来”句,又深一层。“为思君”句总束,振起全词以上所谓“懒”、“休”、“罗”者,皆思君之故也。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暗形相:暗中打量。
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赏析】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了它们光辉作用。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倭堕低梳髻,
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写相用纯用拙重之笔。起两句,写貌:“终日”句,写情。“为君”句,承上“相思”,透进一层,低回欲绝。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南歌子鉴赏: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在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出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在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这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心情更加沉重。末句宕开,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不言之中。
这首词黄庭坚词作属别具一格之作。如“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槐绿”两句,例用对句,做到了对偶工整、色泽鲜艳;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 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
南歌子作品介绍: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黄庭坚的南歌子试题:
(1)请分析南歌子(黄庭坚)中“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
(2)南歌子(黄庭坚)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
南歌子赏析的答案:
(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2)南歌子下片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南歌子欧阳修
南歌子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欧阳修的这首词《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在内容上重点描写新娘子在新郎面前的娇憨状态,那么,《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腰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注释
⑴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
⑵金泥带:金色地彩带。
⑶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⑷入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
⑸怎生:怎样。
译文
头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成发髻,手持如掌大的龙形玉梳。夫妻相扶含笑走到窗边。喜欢说“眉色深浅赶得上潮流吗?”
妻子依偎着丈夫摆弄笔管,初次试描刺绣的花样。轻易地耽误了刺绣的时间,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赏析
近代陈廷焯《词坛丛话》云:“欧阳公词,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大率皆年少时笔墨,亦非近、后人伪作也。但家数近小,未尽脱五代风味。”与宋代曾慥《乐府雅词》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把欧公的一些香艳之词和鄙亵之语,想当然地归为“仇人无名子所为”不同,陈廷焯对欧公这一类词的评价要显得中恳和客观得多。而云欧词风格迫近五代风味,这首《南歌子》便是最贴切的证明。花间词的古锦纹理、黯然异色,同样可以从这一类词中深深感受到。
这首词以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凸现出一个温柔华俏、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婚少妇形象,表现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动,以及她与爱侣之间的一往情深。上阕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词人写其发饰之美,妙用名词,对仗精巧。次三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表现新娘子娇羞 、爱美的情态 、心理以及她与郎君的两情依依、亲密无间。下阕写这位新嫁娘在写字绣花,虽系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接下来一句中的“初”字与前句中的“久”字相对,表新娘在郎君怀里撒娇时间之长。结尾三句,写新娘耽于闺房之戏,与夫君亲热笑闹、相互依偎太久,以至于耽误了针线活 ,只好停下绣针 ,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样写。此三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笑问“怨鸯”两字,流露出新娘与郎君永远相爱、情同怨鸯的美好愿望。
词中的女子是华丽温柔的,其动作和言语也不无性爱的意味,充满着挑逗性。拿它和柳永的《定**》作一对比,其香艳程度明显是超过柳永了。然晏殊可以拿柳永的一句“闲拈针线伴伊坐”来作奚落的话头,而欧公的过甚之词却得到了宋人的百般维护,盖宋人评词也有以人废词的习气,带着有色眼镜,因而其客观性是大有疑问的。读者固然应对欧词对花间词的超越表示钦赏,但也不应忘了柳永所受到的无端冤楚。
,是一首词,这首词的内容主要抒写女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下面是此词的原文欢迎大家品读~!
【原文】:
南歌子
作者:温庭筠
脸上金霞细,
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
隔帘莺百啭,
感君心。
南歌子注音:
liǎn shàng jīn xiá xì ,
méi jiān cuì diàn shēn 。
yǐ zhěn fù yuān qīn ,
gé lián yīng bǎi zhuàn ,
gǎn jun1 xīn 。
南歌子字词解释:
⑴脸上句:脸上被金霞照映,光辉灿烂。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所放射出的光彩。《赵飞燕外传》:“真腊夷献万年蛤,帝以赐后,后以蛤装玉成金霞,帐中常苦满月。”细:指闪光点点。
⑵眉间句:垂至眉间的翌钿因光照而显得更碧。或解:头上翠钿深插垂至眉间。
⑶倚枕句:靠着枕头盖上了鸳鸯绣被。
南歌子翻译:无
南歌子赏析:
这首词接着《南歌子・倭堕低梳髻》续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开头两句写女子卧于金帐中的神情,平淡闲适,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倚枕覆鸳衾”,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隔帘”二句,说明时已暮春,黄莺百啭,这就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个人资料: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玉漏迢迢尽②,银潢淡淡横③。梦回宿酒未全醒④,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⑤,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⑥。
【注释】
①南歌子: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此词有版本也题作“赠陶心儿”。
②玉漏:即报更滴漏之声。
③银潢(huáng):银河。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天汉台》诗:“汉水东流旧见径,银潢左界上通灵。”
④梦回:梦醒。 宿酒:隔夜之酒。 白居易《早春即事》诗: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⑤妆:指梳妆所施脂粉。“臂上”句:此处指晨起别情。唐元稹《会真记》:“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⑥三星:参星。《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郑笺:“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
【白话译文】
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了,星空变得黯然,银河淡淡地横在天上。我从梦中醒来,可因昨夜醉酒,现在尚未完全清醒。邻家公鸡的报晓声阵阵传人耳中,仿佛在催促我们起床,可我们两情缝络,万般不舍,是那样害怕天亮。我迷惑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在梦中,可看看我的臂上,赫然留着她的胭脂和香粉的痕迹,余香袅袅;我的襟袖上尚有几点她滴落的泪痕,才知道这不是虚幻。从窗户望出去,远处的水边有几点灯火闪烁,接着又隐约听到有行人在走动。西边的天际,一钩残月和几颗寥落的晨星在相依相伴,闪着黔淡的光辉。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赠妓词。此词本事,历代词话多有记载。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五十引《高斋诗话》,说是秦观在蔡州时,曾眷颐营妓陶心儿,在临别之时,写此词为赠。考秦观行实,他是在宋元祐元年丙寅(1086年)任蔡州教授,至宋元祐五年(1090年)赴京任太学博士,可见此词很有可能就是作于此一时期。
【赏析】
词以夜色深沉开头,绘凄清之景,寓悲伤别情。“迢迢”本指渺远,这里用来形容玉漏,意指夜已很深,时间已久,初看时仿佛是觉得时间太慢,以至有迢递之感,实际上是指二人彻夜未眠,疲困极于夜色将尽之时,仿佛时间凝固,所以有漫长之感,对伤别之人而言·,相聚一刻,即为良宵,断不至有嫌时间过慢之事。 “尽”宇紧承“迢迢”之下,见其于夜尽将别之际的失望与痛苦。“银潢”一句,银河横斜,乃天色欲晓时景,以漠远空旷之景,见孤寂无绪之情。这两句写景,实寓深致情怀,虽含而不露,但伤别之意,已在其中,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凋。
三四句,由室外而室内,由景而人。夜色渐尽,天空渐明,“梦回”二字,并非指沉沉睡梦而言,而是指伤情过度,神志未清,如梦似幻的感觉。这并非欣赏者的妄自猜度,“宿酒未全醒”是对这种状态的很好说明。黎明时分,犹自宿酒未全醒,可见昨夜饮酒过甚。为何如此,虽不言自明:离情别绪,自昨夜即已萦心绕怀,只能借酒浇愁,以至于一夜被酒,处于麻木之中。“已被”句,写不得不起来别离。人虽有情,邻鸡无意,黎明时分的啼鸣,催促着起身出发。虽身被鸡鸣之声催起,却仍然流连不舍,犹豫徘徊,不忍遽然别去。借邻鸡无情,衬己之情深。 “怕天明”三字缀于“催起”之后,将词情翻进一层,状别离之际难舍难分之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过片二句,转换角度,写女子于临别之时情不能己,泪水莹莹。唐元稹《会真记》中描述莺莺与张生幽会,于天明前离去云:“及明,(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秦观此处所绘情状,也跟《会真记》相差无几。别情依依,男子尚能借酒浇愁,沉醉忘忧,对于一多情女子而言,其情可怜更无法排遣。沉沉夜色虽然掩去了她的清泪,但天亮后那留在男子臂上襟问的盈盈泪珠、点点粉痕,却是她深情无限的见证。这两句写女子深情,不从正面描述,而借缠绵恩情之后的妆痕泪点,作侧面渲染,紧扣离人来写,既再现了女子的情深,又借此衬出离人的意重,表情婉曲,言简义丰。
最后二句,写别去后的失意伤怀。天未大亮,已然临别,水边灯火的意象,以一点光亮,置于漫漫夜色之中,更见黑暗的巨大无边,在如此凄清的环境之中,别离所爱所恋而踏上无尽征途,其茫然若失,离愁别绪,可想而知。 “渐人行”,即渐渐有了行人的意思,结尾一句,乃夜色将褪尽之时,天空中之景,一钩残月,周围映带二三残星,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本为残月,更兼天色渐明,显然月亮已经失去了光辉,而二三晓空中的残星,更是忽明忽暗,在有无之间,虽然意象明晰,但所造成的气氛,却极为清冷,有凄切之感,正是行人别离之时的心理写照。此句不仅写景极妙,而且历代词沦家还往往认为那“一钩残月带三星”,正是描绘“心”字的形状,并因而与秦观所眷之营妓陶心儿的名字相联系,有双关之巧,写景之美,可谓领悟神髓,恰到好处。
名家点评
一、《词晶》卷三: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山谷赠妓词:“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添心?”亦隐“好闷”二字云。
二、《古今词统》卷七:“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对此则丑。
三、《填词杂说》:秦淮海“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只作晓景,佳!若指为心儿谜语,不与“女边著子,门里挑心”同堕恶道乎?
四、 《词苑丛谈》卷三:少游赠歌妓陶心儿《南歌子》词云(略)。末句暗藏“心”字,子瞻诮其恐为他姬厮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