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习方法指导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悦会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学习方法指导(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悦会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一学习方法指导

篇1:高一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学习方法

01主动预习

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对预习来说,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无关的声音、让人分心的视觉嗅觉刺激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应积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于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还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始终保持并有韧性。

02正确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关键,不要思想开小差。在老师讲解时,应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听课中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听课时,应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做笔记时,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记忆。

争取在老师讲课时,就把这一部分内容学会、理解,否则下课再自学,就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一定学好。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这么多的时间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上课听课效率高不但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对提高做题速度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赖笔头”。对于任一学科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03有效复习

专家指出,高中复习在于平时,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复习可这样进行: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学习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整理笔记;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对复习来说,主要就是要提高做题的速度。但做题并不意味着要见一道做一道,追求“贵精不甚多”,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目的特点,这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很好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有一道题的收获,不能做上十道题毫无收获,还是就会做这一道题,这个收获从哪儿来呢?就是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对做题来说,要看看每一道题的条件是进行怎么组合的,和采取的方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样,将来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处理的方法了。数理化再千变万化,也是有章可循的,一定要关注这个题的方法和题的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点点滴滴就形成思维定式,拿到条件,就要分析它和哪个解题方法能够有联系,找到一种见到条件,能够联系出方法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方法,也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另外要想提高做题的速度,先有目的地找一些题目,自己估量一下做题的速度,看看自己哪种类型的题做得比较快,哪种类型的题做得比较慢,再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影响了做题速度,然后根据情况改进做题方法,或是改变做题思路,这样慢慢提高速度应该也较为可行。

高一成绩不好怎么办 会影响高二成绩吗

1 高一成绩差怎么办看纠错本

建立纠错本,要将平时大小考错误的试题摘抄到纠错本上,如果懒的同学可以把试题收集起来,用订书机钉在一起。找到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反复思考错的原因,以及解题思路。

看课堂笔记

很多同学从来不看课堂笔记,结果一节课记了满满两页,把自己手累得酸疼,下了课从来不带看。真是想办法满足自己虚假的虚荣心,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课堂笔记可以理清老师的上课思路,让你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可能是未来的考试点,让你复习更加有目标,可以更快得回忆起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课本永远是复习的基础

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复习指导意见来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前面的实题实例,要理清为什么这样解题,把整个解题思路记在脑子里。然后在继续跟着课本第一页的复习目录来复习。

2 高一成绩的好坏会影响高二吗高一成绩对高二成绩以及高考的成绩都会有影响,但不会起决定作用。

高考成绩真正稳定应该是在高三下学期的几次大型联考(也许你们那里叫模拟考)上。高考成绩主要与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高三复习查漏补缺以及之后的模拟训练情况有关。

高二了,大部分人都适应高中生活和学习,新鲜感渐渐消除,开始注意高考,把心思转到学习上,所以高二有很多黑马出现是很正常的。你的底子不差,调整心态,认真努力,对照试题,找到扣分的原因,会赶上去的。

3 高一成绩差怎么提高1、不论各位现在高中生成绩如何,总会有一科是自己的长处,这时高中生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并不是说要高中生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全部放在优势科目上,而是让高中生每天学习一会,保证优势科目保持在一定水平。并且高中生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优势科目在每一次考试中都正常发挥。

2、每个高中生都会有弱势科目,高中生想要提升成绩那么就一定要重点学习,高中生想要将自己的弱势科目学好那么首先要自己树立信心,确保自己一定能学好,同时高中生一定不要好面子,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3、高中生想要提升成绩一定要做到主科成绩均衡发展,高中生数语外三科成绩的高低对于总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高中生想要提升成绩一定要保证数语外成绩在一定的数值以上,最好各科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

篇2:高一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新生应认真做好实验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有关知识。因此,必须学会实验。在高中,我们怎样会科学实验呢?

(1)要认真学好历史上的著名实验。学习这些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路,使我们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借鉴,吸取其精华,并认识到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科学归纳的重要性。

(2)正确观察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引导我们正确观察、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实验。这时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动手,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听,还可以充分地思考。观察演示实验。首先要认真听清老师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和怎样安排实验的讲解,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要考虑哪些因素,排除什么干扰,用什么仪器,它们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看清每个步骤的目的、操作过程、现象变化过程、怎样做可以获得成功、怎样将导致失败等等。总之,看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思考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变化过程上,而不能单看实验结果,更不能只觉得好看、好玩就心满意足了。

(3)认真动手做好实验。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怎样动手做好实验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无数,实验中手忙脚乱,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仪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爱护仪器。不要随意玩弄,任意乱用。

三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粗心大意看热闹。

四要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不要随心所欲、胡乱操作甚至损坏仪器。

五要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积极动脑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填好实验报告。不要潦草马虎,为了得到满意结果而拼凑数据。

篇3:高一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一、首先要明确几个观点:

1、学英语的目的是使用英语,只能在用中体会它的规律,掌握它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因此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用英语。如课程表的书写用英语,学习学科的英文书写等。课上40个人,能有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而且要给自己创造机会练习口语,课下要寻找机会去练习使用英语。练习听、说、读等能力,做适量的练习巩固课内知识。

2、关于语法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必要的,它是基础,中国人学习外语要学点语法,但是过分地研究语法是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的,这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误区。有人说,那么高考怎么办?高考正是考查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语法的考试也是在实际语境中考查,因此语篇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

3、语言的学习应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在开始阶段应以听说为主。高一新学期1—2月内主要以训练自己的听与说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逐步加大阅读。

4、语言的学习与任何知识的学习一样,以自学为主。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外语学习不是老师讲会的,是自己练会的。在使用中、练习中掌握规律。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仅仅靠老师是不够的。因此外语学习的过程是练功夫的过程,是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在这个暑假尚未开学之前,希望大家要有一个英语学习目标,真正地行动起来做好新高一的准备工作。

二、听的练习的具体指导

(一)听力能力是重点

在高考中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一般为10段材料。其中1—5段为简单对话,读1遍。6—9段为较长对话,每段设计2—3题,读2遍。第10段为独白,设计2—3题,读2遍。一般来讲,后两段读速较快,要求较高。从现在社会环境要求方面看,听、说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英语水平高低的表现形式,与人交往离不开听、说的能力,因此重视听的能力是首要任务,听得懂才能说得出。每天应坚持听的练习20—30分钟,一定听的输入必然会有听的收获。

(二)听力能力的训练方法

1、模仿磁带,注意发音,学习准确的语音、语调,力求发音标准、漂亮。课本录音带及其它相关有声材料都是很好的训练材料。

2、坚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听是指使用有材料的听力训练。可采取先听后看的方法,即在阅读听力材料之前先听2—3遍,再翻开材料边听边读,对已知和未知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再合上书,边听边理解,直到全部材料都能听懂并跟上它的速度。泛听是指抽空随意地听,可以是无材料可循的内容。如,收看CCTV9,《新概念》第二册等,甚至在平时收看外国影片时也能学习英语,训练听的能力。

3、听的训练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循序渐进的,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只想不干。听力时间的保证也是提高听力能力所必需的。

三、说与读的训练指导

(一)说的训练

说的训练是高一阶段的训练重点之一,也是培养一个人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形式。

1、要敢于张口,大胆地练说。虽不如《疯狂英语》那样疯狂,也要把说英语像说汉语一样自如作为自己的追求。

2、多与同学交流,抓住课上机会练习说英语。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说英语。组成小组,参加英语角等。重复句、造句子、背诵、复述课文都是训练说的能力的好方法,只有简单的做到了,再难的任务也就不难了。

3、把练习一口气说出5句话没有错误作为训练说的能力的前期标准。话题可由感而发,也可以是看到周围的动态、静态的事物,张口而出。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街头广告、标语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材料,看到后说出来,也是训练的方法之一。

(二)读的指导

1、阅读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本,也是高考要求的重中之重。在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之后,培养阅读能力也是高一阶段的重要步骤。

2、从兴趣入手,以读自己感兴趣的英文小短文、小散文、小说入手,渐渐地语感增强了,词汇扩大了,能力提高了。

篇4:关于高一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

01

增加词汇量

我们同学学不好英语,其实都是因为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太少了,特别是在做阅读理解题中,往往会见过这个单词,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意思,因此就会造成阅读障碍,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

02

加强练习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成绩的话,那么平时就要多做一些英语练习题,特别是针对自己不熟练的地方,多做练习,比如同学们在做完形填空时经常出错,这是因为完形填空这道题是考察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所以难度就会比其他的题要大一点。因此,每次做完题目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认真真的再次阅读完形填空的文章,认认真真的再检查一次试题。之后,我们还可以对照正确答案,体会正确选项的合理性,出题者的意图和其考察的知识点。

03

坚持英语听力,加强听力练习

同学们学不好英语都有一个共通题,那就是英语听力不好,每一次进行听力测试,总是弄不懂测试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同学们加强语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提高听力水平,平时我们可以借助复读机,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去大声朗读英语,练习听力,平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听力练习,每天坚持听英语听力半小时,也可以一边听英语一边做英语听力练习。

其实,当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都不应该过分的着急,因为学习英语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学好的,并且任何短期提分都是不现实的。希望大家能一直努力而不是短期的热情。

英语课堂笔记

学生的听课笔记做在哪里好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大多数教师指导他们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记在笔记本上。 我自己在校读书时也是这么做的,现在箱子里还有许多记得密密麻麻的旧书和旧笔记本。但是,翻阅这些旧书、旧笔记本时,我深深地感到书头笔记比笔记本上的笔记更实用、有效。笔记记在书上,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原文的题目、词句不必抄写,只需要该记的记在旁边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

在书上的字里行间作笔记,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子下划线,也可以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水浪曲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助于记忆和学好外语。在书页上下左右的空白处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想法,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习题的答案也可以写到书上。这样,任何时候再打开书,它上面的笔记、答案就是你的指导老师,它是唤醒你记忆的天使。做好书头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1、注音标(Phonetics),标重音(Stress)。

每单元的英语课文都有不少生词、一词多音和容易读错的英语单词,某些英语单词作名词和动词的发音不同,如'record(n.)和re'cord(vt.)。将英语音标和重音记在被注的单词上边,并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重视所注的音标和重读音节。这样,一旦课文读熟,那些单词的正确读音也就熟记在心了。

2、释义(Paraphrase)。

英语中有不少生词、多义词、短语、习惯语和难句需要用简单的英语或汉语来解释。如:quarrel争吵(to argue or disagree angrily with someone);forture财富(great wealth)。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注释的重点是一些较难的名词、短语和重点句型,而不必每个句子都解释。注释文字书写位置的原则是“就近”,即尽可能记在被解释的单词旁边,以便在阅读课文时被注视。若解释的英文单词较多,原文旁边写不下或记下去因单词太多书写太密而不清晰时,可记在相对较近的空白处,注释文字与被注文字之间可划一直线连接。也可记录在词汇表中该单词的后面。

3、划重点(Language Points)。

指导学生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水浪曲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科普文、议论文中表明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语法和练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该划出来,以便引起重视。

4、提要(Guideline)。

即用简洁的英文概括提示课文或段落、或句子的要点。这一工作常常与上述几项结合起来进行,先在原文上作上线条、小圆圈之类的标记,再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要提示的文字。例如,现在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阅读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包括课文的重点生词和要讨论的问题),课文的后面常要求学生作简要笔记Note Making ;这是教材编辑为方便学生预习而编写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时,先从这些“预习提示”入手,以便把握预习的重点。然后再根据“提示”去预习正文。如高二(下)第十四单元Satellite(卫星)是一篇科普文章,学生可以根据“预习提示”和Note Making把课文分为四个段落,我指导学生在各段落旁分别写上Broadcasting satellite(广播卫星),Weather Satellite(气象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通讯卫星),Space Satellite(太空卫星)。这样,“预习提示”所述的课文要点就概括、凸现出来了,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也一清二楚了。

5、标疑(Question)。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阅读过程中可以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一个问号,再寻找机会向老师或同学求教或查阅有关参考书解疑。

6、分析难点(Comprehension)。

学生阅读英语课文,不断会遇到一些难点,经过老师的讲解,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有些可能当场已经完全理解,有的还似懂非懂。不管怎样,边听边记下析难的文字,既有利于课后消化,也有利于复习回顾。

7、补缺(Replenishment)。

英语词汇表和一些参考书中对某些单词和词组的解释不够全面,有些只讲了名词的意思,而未说明作动词、形容词等的意义。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查词典或告诉他们别的用法,并让他们记录下来。比如学习了名词success(成功),应该让他们记下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和动词succeed。

8、纠错(Correct Mistakes)。

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包括选文以及课文的注释和练习的编写等,是经过众多高水平的国内外专家和编辑反复斟酌和把关的,与一些课外阅读材料相比,质量当然高得多,但难免有个别的不妥之处。如原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IA的练习中出现了spend…on doing sth,而所有的语法书和词典上都用spend…in doing sth。又如:It is no good to do it. 应改成It is no good doing it.

总而言之,学生作书头笔记,不仅要规定记,而且要具体规定怎么记,怎样记,尤其是刚开始时,连记在什么地方,英语单词的大小也应讲清楚。特别是较难的课文,要记的内容多,若记得不当,或单词太大,会成为一笔“糊涂帐”,最终连自己也看不懂。所以教师要作好示范,把自己作的书头笔记复印下去,让学生模仿。事后可抽查学生的课本,一旦发现问题,当面指导。当今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往往是被动学习,忙于应付,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要教师反复强调、不断督促才能养成。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高中英语语法学习常见的几个误区

一)对名词数的概念和规则掌握不好

英语中的名词有单数、复数、可数、不可数等形式,其变化形势复杂规则繁多,中学生常常对这些规则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而汉语的名词有没有数的概念,一步强调可数与不可数。如:passer-by →(过路人),woman teachers →(女教师)。有些名词形式上虽然是单数,意义上却是复数。如:police →(警察),cattle→ (牛)。而另一些名词形式上虽然是复数,意义上却是单数。如:news →(消息),works →(著作)等。

(二)冠词的用法相互混淆

虽说英语中只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但其用法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即使掌握一些规律也有不少例外。中国学生对用与不用冠词极其容易混淆。

Can you play the violin?(在于其名词前,用定冠词)

The young has turned writer.(在turn等连系动词后作表语的单数名词前习惯上不加上冠词)

(三)对英语动词的几种形式相互混淆

英语动词是句子的关键。就英语动词分类而言,有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瞬间动词、延续动词、感官动词、连系动词等,每一类的动词都有各自的用法特征,中国学生常常把不及物动词当做及物动词用,把瞬间动词当做延续动词用。

(误)He has come here for three years.

(正)He has been here for three years.

(误)I have bought the computer for a long time

(正)I have had the computer for a long time

就动词的形式而言,非限定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也令中国学生头痛,因为有些动词要求后面接动名词作宾语,有些动词要求后面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还有的两者都可以接。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I remember seeing him somewhere before.

Please remember to shut the door.

又如,非谓语动词不仅仅跟句子中的主语有直接的逻辑关系,而且还跟非谓语动词做什么状语有关。

(误)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 the city looks much more beautiful.

(正)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 the city looks much more beautiful.

“see” 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the city”,因此要用 “see” 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被动。类似这样的错误在学生中是很常见的。

(四)易混淆动词的时态概念和形式

英语动词的时态有16种,常用的也有9种。虽说他们的形式是固定的,但用法是灵活的。因此中国学生常常把某种时态的用法套在另一种时态的用法上。该用过去时态的地方却用过去完成时态代替,该用过去完成时态的地方却过去时态用代替。

(误)I had met him in the street this morning.

(正)I met him in the street this morning.

(误)I thought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正)I had thought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误)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 already began.

(正)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 had already begun..

(五)对英语被动语态的形式和用法不能运用自如

汉语中比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要少得多。中国学生不习惯用英语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往往就用一个字就可以决定其被动意思,而英语的被动形式不仅与动词本身的形式有关,而且还与时态、语气以及主语与动词的关系有关。

(误)Australia speaks English.

(正)English is spoken in Australia.

(误)What is to do next?

(正)What is to be done next?

(误)I remember taking to Beijing when I was a child.

(正)I remember being taken to Beijing when I was a child.

(六)虚拟语气形式的复杂性和用法的灵活性令中国学生感到困惑

(误)I wish I know the answer now.

(正)I wish I knew the answer now.

(误)If you had come a few minutes earlier, you would meet the scientist.

(正)If you had come a few minutes earlier, you would have met the scientist.

(误)I suggest he goes to see the doctor at once.

(正)I suggest he (sh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at once.

(七)不用或错用英语连接词

汉语是综合性语言,强调的是“意合”,句语句之间可以不用连词,把种.种关系隐含在上下文中:英语是分析性语言,强调的是“行合”,句语句之间或者是主句和从句之间需要一种方式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句法关系。

(误)Although he is old, but he works hard.

(正)Although he is old, he works hard.

(误)Because 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

(正)Because 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

(正)Because he was ill, he didn’t go to school.

(正)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

(八)忽视一致性问题

汉语的人称代词和主谓一致问题十分简单,但英语中的人称和主谓一致的问题却比较复杂,令中国学生困惑不已。

(误)Three years in a foreign country seem like a long time.

(正)Three years in a foreign country seems like a long time.

注:主语形式上虽为复数,但意义上视为单数,谓语动词应该为单数形式。

(误)The mother together with her daughter are on the way to school.

(正)The mother together with her daughter is on the way to school.

注:主语是“The mother”而不是“The mother together with her daughter”。因此谓语动词应该为单数形式。

(误)The crowd was fighting for their lives.

(正)The crowd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lives.

注:主语形式上虽为单数,但意义上视为复数,谓语动词应该为复数形式。

(九)英语从句形式多且表现形式复杂

英语的从句主要有: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每种从句都要求用相应的语法形式。因此牵涉到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选择时,中国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在英语表达时,也往往忽视英语中的连词。

1、主语从句

(误)If he’s coming or not doesn’t matter too much.

(正)Whether he’s coming or not doesn’t matter too much.

2、表语从句

(误)This is that he want.

(正)This is what he want.

3、定语从句

(误)Everything which he said greatly interested us.

(正)Everything that he said greatly interested us.

4、同位语从句

(误)That fact which the earth travels around the sun is known to all.

(正)That fact that the earth travels around the sun is known to all.

5、状语从句

(误)However you say , I will not change my mind.

(正)Whatever you say , I will not change my mind.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篇5:高一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明确三个观点:

1、学习生物要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而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2、要亲其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同学们,老师既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又可以成为你们生活上的知心人。作为老师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学生好,正如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好一样,但老师又不同于你们的家长,你把老师当作你的好朋友,我想你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没有问题。

3、从高一抓起

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塔,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功到自然成。

如何学好生物学?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比如说,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可以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

综合

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灵活

运用

灵活运用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可以解决理论问题或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者尤其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等。

篇6:高一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1.培养兴趣,移情历史。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且生动有趣的学科,同学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对历史学科的情趣,比如多看一些历史演义小说,名人传记,多去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关注各大考古发现,还可以做一些古钱币方面的收藏,等等。通过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来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2.敢于质疑,勤学多思。

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我们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但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很多合作探究的问题,鼓励同学们质疑、思考,带着同学们领略历史的内涵。

3.整理线索,串联知识。

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既应按时间顺序(古代、近代、现代),比如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也应按空间顺序(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横纵的知识联系,形成历史网络,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历史全貌。

4.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正确对待和利用教材的大字、小字、图片(图表)、小注及其他信息材料。精读教材之后,结合老师学案将重要知识点以提示词,序号、关键词的形式划在书上,便于以后的复习和巩固。

5.认真听讲,当堂消化。

上课认真听讲是关键。历史学习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老师讲课时会重点知识重点讲解,抓住老师反复强调、重点的部分,就成功了一半。

高中历史的解题思路

1、关注时政

高考历史不回避热点问题特别是重大事件。我们在日常学习之外必须对时事保持敏锐感,看其是否能与我们所需的知识相结合,说不定你感兴趣的某个重大问题在高考时就会出现在你的试卷上。

2、勤于总结

自学能力很重要,自评能力同样不可小觑。每一阶段的复习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特别是对习题与试卷的评析,要留心解题方法的总结,进而减少失误,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得分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评效果适当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和进度。

3、重视积累

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查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高一怎样让历史学习变得有趣

一、说说身边历史

每节课的开始,安排5分钟的主题自由讲话。“穿在身上的历史”、“姓氏演变溯源”、“文字追根”等都是说的内容。例如“穿在身上的历史”,学生可以谈唐朝的装束、清朝的服饰,也可以说说关于帽子的演变、鞋子的发展等。人类发展处处都留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主题自由谈论让学生兴趣盎然。根据教学进度每周设计一个谈论主题,要求学生从网络、图书中寻找相关内容,提前作准备,然后带到课堂上交流。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对比较枯躁的历史学习能产生亲近感。这个活动能为教学内容作很好的铺垫,导入新知顺理成章。

二、猜猜历史谜语

学习结束或在学习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做做适当的文字游戏,既能复习巩固历史知识,熟悉历史人物事件,又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如猜谜语:湘云笔录(猜一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史记》;捷报(猜一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遥望南岳(猜一古代科学家)——张衡;点睛之后破壁飞(猜一历史名图)——龙图腾;不愿短兵相接(猜一历史战争)——宁远之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猜一历史军队名)——太平军;始终不含糊(猜一历史时间名词)——明末清初。

猜谜语可以教师出谜,学生竞猜,也可由学生个人、小组制谜,师生互相竞猜。学生有了兴趣,还可发展成为课外活动,大面积开展。

三、写写历史对联

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联话,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亲身感受人文情怀,体验汉语言文字的无穷情趣。如:抗战胜利后,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上联由三个国家名组成,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组成。即“中国日本;南京成都”。此联巧妙别致,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大地欢喜若狂的气氛。要求同学们把该对联补写完整(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学生有了胃口,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篇7: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数学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那么,数学笔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

一、内容提纲。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楚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楚完整。

二、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把握,避免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三、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迷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四、归纳总结。注重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预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五、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篇8: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把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精选题目。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题的形式、难度。

分析题目。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把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及时反思。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总结: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把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把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

篇9: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一、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关于练习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记住严老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练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严济慈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做练习对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摩擦力既可做动力又可做阻力”这一说法,摩擦力做阻力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也很好理解。但摩擦力做动力就不那么好理解,这时若能举一个传送带的例子,并能讲清楚,摩擦力做动力这一问题就能彻底解决,真正理解。

二、抓住课堂,提高效率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分钟”这一老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所以说抓住课堂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抓住课堂抓什么?一要动脑:即要积极思考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的听思路、听方法,听老师如何审题,如何找关键点,如何破题;二要动手:动手记重点和疑点,尤其是疑点,不仅要记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课余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三要动口: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问题就不能被老师发现,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被堆积的问题压跨。因此一定要大胆开口答题,大胆开口质疑,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另外,高一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实例,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有通过课堂这一途径来解决。例如:高一教材中万有引力一章中有关天体运动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课堂,那么这部分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实验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课本上“显示微小形变”的小实验,如果我们能动手做一下,并能认真分析一下其结果所反映的内容。那么我们不仅能对微小形变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所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努力做好实验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

四、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通常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讲过的习题、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听讲不认真所致,二是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

物理题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总结出规律而且要总结出变化,这样才算真正理解,才能灵活应用,才能举一反三。例如在处理力学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问题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若是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用三角形法则更简单;再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减速到零的运动和反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加速度不变)运动在求时间和位移时是等效的。物理中类似的规律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这些规律,在解题时有意识的进行应用,定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

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 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 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郭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侧重感司提高。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察、善总结,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还要注意物理知识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加以比较和思考,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 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同学都要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难,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永远追求,增强耐挫能力。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积极投入,你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学习的结果也是多元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学习的阶段性评估中,和自己的过去比,知识掌握的丰富了,解题方法增多了,感觉自己提高了,从而对自己增强信心;和其他同学比,我有一定的优势,还有一些不足,准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1.记好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 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学习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高二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生理科学习方法指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浅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学习方法指导(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一学习方法指导,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