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使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共含5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是真的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使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偷偷逃回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角色接近孩子,给孩子爱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便可让孩子幼小、稚嫩的童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暖风:教师与孩子交谈时,要缩短两者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可以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保持视线的接触;还可以经常轻轻抚摸孩子的头部、肩部或背部。教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动作都会引起孩子相应的反应,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关爱的氛围。
其次,教师应营造亲切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幼儿入园前,用心布置教室以及幼儿园的环境,通过一些充满童趣或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图画、剪贴画、壁画,使幼儿对环境产生新鲜感、亲切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带孩子参观校园,随意看看、到处玩玩,孩子们的陌生、害怕的感觉就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游玩中渐渐消失了。
再次,达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亲近。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不一定让他马上认识新的老师,而让他们先和同伴一起玩,相互介绍,彼此熟悉,产生感情。这样,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陌生,避免怯生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
还有,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教师应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
幼儿园、小学,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一个习惯了自由自在家庭环境的宝宝,进入一个到处可能受到限制和管束的环境中,肯定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和难以忍受。幼儿教育
因此,为了让宝宝适应全新的环境,父母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1、训练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千万不要把孩子限制在家里,只和家里人来往,可多带孩子去别人家串门、找小朋友一起玩、户外活动、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一些体育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例如在大蹦床上弹跳,钻管道,荡秋千,旋转游戏,攀爬运动等等。
2、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这项训练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例如:他们扔球,抛接球,走平衡木,拍球,打击乐,听录音故事等等,训练他们能坐住一段时间。
3、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主要训练孩子的爬行、垫上运动、手眼协调运动等等。对于那些早产、剖腹产、难产、早期缺乏爬行训练的孩子都需要尽早强化训练,严重的还需要儿童心理专家咨询指导。幼儿教育
对于小宝宝们的锻炼工作,父母做的越早越好,适当的早些培养可有助于宝宝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愿家长们都不要过份的娇惯自家的宝宝,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没有帮助!
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我认为,要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首先应了解他们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及行为表现,从中分析他们刚入园时心理状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矛盾和不适应行为,而能顺利的在新的境中生活、学习.幼儿对新环境不适应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新环境不了解(不认识教师、小朋友;不熟悉新地方;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等)。
2、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如,得不到像母亲一样的爱;不能像家里一样吃想吃的东西;没有可以独占的玩具等)。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是单独的教养幼儿,而幼儿园的教育是使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二者的差别越大,幼儿所产生的心理矛盾也就越大)。
4、儿童本身的因素(年龄、身体素质、能力,这三者也关系到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幼儿不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
1、怕生、避人。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往往怕接近教师和别的小朋友,一个人躲在一边,教师和他讲话,也不肯开口、不愿说话。
2、哭闹、不参加活动。由于幼儿在新环境中不适应,往往采取的抵触行为就是大声的哭闹,甚至拒绝吃饭,不肯睡觉,不愿意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3、夺玩具。幼儿从家里进入幼儿园,一下子看见那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变想占为己有,抢夺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
针对幼儿以上这些不适应的表现,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消除不适应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教师应主动的多与刚入圆的幼儿接近,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妈妈一样,这样孩子心理上的孤独感才会消除,也就不再怕生、恐惧、躲避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孤僻、胆小的孩子,他们从未进过幼儿园,一下子进入集体环境,教师更要以加倍的爱心、耐心来对待他们,多抱抱他们。
2、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应安排内容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消除心理上的矛盾和不适应。如、玩电动玩具,玩角色游戏等等。
3、做好家园联系工作,了解幼儿不适应的原因。教师对新入园的幼儿要做好详细的家访记入,备好个案,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于幼儿和家长建立感情,掌握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对任性、孤僻的幼儿,通过家访可以了解他们又无特殊的原因、特别的行为习惯。另外,通过家访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家园一直努力共同帮助幼儿消除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4、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不适应的行为,教师除了以热情可亲的形象、丰富有趣的玩具吸引他们以外,还应以语言、动作多鼓励他们,鼓励他们开口讲话,和教师、同伴笑一笑、拉拉手等等,是幼儿逐渐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尽快的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陌生和紧张,从而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
游戏活动-促进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
【摘要】新入园的幼儿在进入新的环境,见到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伙伴时总是情绪不安、哭闹不止,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而且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识事物、保持愉快的情绪。
【关键字】新入园幼儿 游戏活动 适应环境
集体生活在每年的新入园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不适应的现象,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是开学第一天的“分离”场景总是让人难以忘记。然而,很多老师却认为新入园的幼儿反正是要哭要闹的,孩子入园后每天就把电视打开播放动画片,觉得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给孩子一堆玩具让孩子自己玩等现象发生。殊不知,孩子们从熟悉的家庭到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陌生的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对于新入园的幼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喜欢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每天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
一、适应新环境,热爱集体生活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迈出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所引起的。霍妮认为,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开学初,很多小朋友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分离焦虑现象,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入园时,我们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带一个最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幼儿入班后老师要亲切接待,直呼幼儿在家中呼唤的小名,并且拥抱他,使新入园的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安全。对于不哭闹的孩子,我们可以带领他们玩坐火车参观活动室的游戏,每到一站,比如卧室、卫生间等地方,教师可以做一简单的介绍,这样做不仅开展了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要给以抚慰和鼓励,并当着孩子的面要家长下午早些来园接领,使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满足,使自己尽快地成为幼儿依恋的对象、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这样会降低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情绪稳定后带幼儿加入游戏。
二、转移注意力,调动幼儿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而幼儿的好奇心强,教师一定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依恋情绪。同时,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带孩子去室外活动,比如玩滑滑梯、荡秋千,让孩子感到幼儿园像乐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教孩子会读一些简单的儿歌、歌曲、画画,既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还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孩子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种愉快地生活、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慢慢地、计划地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如吃饭能到指定位置、识别自己的杯子、分组玩玩具时不争抢、能听老师指令行动等常规训练往往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的生活,减少焦虑情绪,也促使全班建立良好的秩序、正常的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三、学习协作,建立同伴关系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缺少交往经验和技能,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来园后,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行为较差,所以我们先不要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教师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友爱、互助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伙伴关系,也得要用游戏来帮忙。有些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可以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游戏,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不尽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还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游戏活动可以让新入园幼儿认识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玩具,通过游戏,渐渐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消除陌生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幼儿园的孩子而骄傲,只有这样新入园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享受自己的幼儿生活。作为教师更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9月
2.《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教育部 5月
3.《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袁月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 .
4.《放飞天性—幼儿游戏新编》 孙向阳.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
对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和反思
每个孩子在入园前对幼儿园充满着向往:幼儿园里的玩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但当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
※我们的观察:
笛笛(没有集体生活经验):拉着父亲的手到教室门口,两眼含着面无表情和爸爸说:“再见”。脚步却未移动。在老师地搀扶到一个活动区域的椅子上。老师一边帮她擦拭泪水一边说:“和小布娃娃一起玩吧,。”笛笛接受了娃娃,抱得紧紧的。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离开过那儿。
荟荟(没有集体生活经验):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哭声,紧紧拉着奶奶的手不肯进教室,老师试图接近她,她叫得更厉害:“ 我要奶奶”。奶奶把孩子手使劲掰开径直走了。老师抱她进教室,她挣脱老师冲出教室大叫:“奶奶 ,奶奶”。保育员见状就答应她去找奶奶,随后她跟着保育员才稳定下来。
菲菲(一年集体生活经验):在区域活动一角坐着摆弄玩具,玩一会就不停地打量周围的同伴和老师,看见有同伴哭了,就愣着发呆不停地眨眼睛,用手擦拭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雯雯(一年集体生活经验):抱着妈妈的腿不想进来,老师搀着她的手说,你看幼儿园里多好玩啊(她顺着老师的手看见语言角的墙面上有幢小房子,还有一扇扇窗半开着。“咦,那里面是什么啊”老师顺势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翻看起来了.
倩倩(一年的`集体生活经验):看见以前在托儿所的小伙伴她很高兴,玩的很投入。片刻保育员来问她要喝水吗,她说:“好的”。保育员搀着她洗手喝点水,忽然从盥洗室传出哭声,老师和保育员忙问:“倩倩怎么了”。孩子说:“我不会小便。保育员说:要小便和阿姨说,我会帮你的,保育员帮着孩子小便后,倩倩又和同伴一起玩了。
从上述案例看到班级中孩子初来园的不同情绪状况的代表。每个幼儿的情绪反应、焦虑程度的强弱是各不相同。我们归纳出几种比较突出的不适应现象。
1.对亲人的依恋
2.生活自理能力弱和语言能力有限使孩子没有安全感。
3.对幼儿园生活作息时间的不适应。
※ 我们的策略:
1.拟订开学初的活动流程。
2.开展形式所样的活动。
3.创设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环境。
4.播放欢快而活泼的音乐,让孩子欢乐而投入。
5.开展自助式生活活动。
※ 我们的反思:
通过开学一系列帮助新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精神所在。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孩子作为主体,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来园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一个短暂环节,却是初入园幼儿哭闹的重点时段,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注重关注每个孩子,采用调整流程、开展户外游戏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对幼儿园有愉悦、亲切的感觉,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2.作为小班的老师更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善于观察,设计符合孩子刚入园时心理特征的游戏活动以及温馨和谐的环境创设。同时更要注重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和蔼关切的动作都能给焦虑孩子得到一点安慰。使孩子在集体中感到自由、亲切、有序。这样就能使孩子对家人的依恋逐步转移,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 适应新环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