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文化师建造企业文化(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slc1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企业文化师又称企业文化管理师CCO(chiefculturalofficer),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文化研究、建设、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听起来,企业文化师的工作好像很抽象,其实,企业文化师的.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指导人力资源部门搭建人力资源战略框架。“我”要帮助员工在价值观方面达成共识,打造出一支价值观统一的团队。第二、通过CIS系统设计推广企业形象。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师对内要进行企业形象管理,对外与市场部门共同做好企业宣传和品牌的塑造工作。第三、推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具体的工作有:负责企业文化战略起草及部署,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等。
年薪20万元不是稀奇事
据透露,如今年薪20万元请不到企业文化总监在业内已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由于人才紧缺,很多企业都会重金聘请咨询公司的咨询师来充当企业文化咨询顾问,给付年薪一般在10~50万元之间。该职业成了市场上新崛起的高薪一族。正是因为市场和企业有这样的需求,在今年3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对外公布的第三批新职业中,企业文化师也名正言顺地位列其中。
必须兼备理论与经验
若想成为企业文化师中的优秀成员,首先要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文化学、甚至计算机等理工科知识。其次,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也非常必要,因为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与员工充分沟通才可能实现。此外,企业文化师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能够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解决之道。
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师带来了什么
《中国财经报道》CCTV2《中国财经报道》6月19日播出节目《企业文化师带来了什么?》,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当下的职业已经远远不止360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不久前,几百名来自众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等汇聚北京。他们并不是参加什么论坛,研讨,而是参加首期企业文化师的培训。
此,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又多了一个崭新的职业----企业文化师。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师?这些人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打开问号。
首期企业文化师培训鉴定工作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支持承办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说,报名者的需求和热情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不但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分外踊跃,许多中、小企业也特别积极。直到培训开始以后,还不断有人打电话来要求加入。
企业文化师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诊断调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施、评价、创新管理等内容。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是目前我国面向企业文化管理人才培养的唯一一种国家考试。一般在企业内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都可以参加。通过鉴定考核以后,将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一个新的职业,我国第一批企业文化师将在他们当中诞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刘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推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必须有专门化的人员来实施它,通过对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这些人员的职业资格的认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么一个认证,来激励这些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实现岗位成材。”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的《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文化师的定义为: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从事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管理人员。刘康说,经过培训考试通过的企业文化师应该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对所在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和疹断,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并及时做出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有效的文化营销,提炼企业精神,树立员工热爱企业的信心,而从这点上来说,企业管理岗位的人员都应该具备企业文化师的资格。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刘康:“从最终的目的来说,还是想推动从事企业文化这个群体的职业化的发展,提升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主持人: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到底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呢?企业文化师这个新职业新岗位的出现又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家企业去看一看。
同仁堂,创立于清康熙八年,到今天,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37年,走进北京同仁堂的总部,除了写在大门上的“仁德”两个字,我们在公司上下找不到任何别的口号和标语。但是,同仁堂300多年的企业文化,似乎能从它青灰的屋顶和每一根红色的立柱上弥漫出来,给每一个到访者以感染。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群:“在你一进到同仁堂的时候,或者你一走入你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首先告诉你的就是这个企业,它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它是‘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企业,而且这样的企业精神,这样的企业文化,不是当标语贴在墙上,不是当口号放在你自己本身的桌椅板凳旁边,或者手册当中,而是要在你的心中,而且呢这种企业文化的精神,要不断地来约束你,你只要在同仁堂一天,这个企业文化,这种道德规范,就永远约束着你,不管你走到哪儿。”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在1669年创建同仁堂时立下的宗旨。后来,同仁堂还把“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梅群认为,337年的同仁堂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估量。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群:“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也是,文化就是它的灵魂,这种灵魂的话,也可能它在一代当中,它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两代、三代、四代都可以继承下去,而且这个灵魂,应该说是自己的一个企业长寿的根本所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那么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有自己的灵魂体系,它才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有比较科学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哲学,也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奉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文化体系,不实施文化管理,那么企业它的管理层次就永远上不了品位,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同仁堂依靠传统文化打造出了百年企业的话,那么另一家大型国企: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则依靠文化重铸了企业精神。,原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和林源石化公司合并重组成为了大庆炼化公司。两个企业,两套人马,两种文化,重组之初,职工对于企业的未来捉摸不透。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工人:“那大家感觉就不一样了,就总觉得好象是外人来了似的.”
过去,每当代表生产有可能不正常的天然气高塔火炬被点燃,职工在几公里以外的家里一看到,不等上级通知,马上主动骑着车,坐出租车赶到厂里来检修,而刚刚重组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少了,来自两家企业的职工都觉得,这是对方厂里的事。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李正光:“我们大庆炼化公司,就像我刚才讲的,他是由两个企业融合在一起的,那么怎么把它们融合得更好,把大家的劲能够拧成一股绳,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变化一个文化。这个怎么办?所以我们提出就是要‘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这是三相文化。”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党委书记于宝祥:“心相同,就是以价值实现为目标,达成对企业共同愿景的认同,所谓情相融,就是以达成上下心里契约为目标,形成对管理团队的认同,所谓力相合,就是以构建资源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企业为目标,最后形成的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道德的认同。”
经过文化的整合,消除了原来两个企业员工之间的心理不平衡和感情隔离墙,老员工与新企业凝成了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记者:“现在比如说你们在四五公里以外,又看见这个火炬点燃的话,依然会义无反顾地纷纷赶到厂里来抢修?”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工人:“这是肯定的,一般都会来。”
记者:“大家不会想到应该还是不应该,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事情。”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工人:“没有不应该,只有应该。”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副处长赵勇:“通过我们大力推行‘三相文化’,把这个队伍和企业的发展凝结成一个共同体,所以说大家只要单位有什么事,只要需要,可以毫无怨言地满足我们这个实际工作需要。”
大庆炼话党委书记于宝祥:“我觉得靠文化管理把企业的基础打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这才是一条可行有效的发展之路。”
主持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践于日本,80年代初总结于美国,并在1984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传入中国。如今,企业文化重要性已没有必要再质疑,但是不少专家却表示,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有哪些表现?企业文化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新的企业文化师们又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呢?
姜荣国先生长期从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研究与教学,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意识帮助员工树立的一种信念系统,价值判断,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现在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依然停留在事物表面和企业家自己的一厢情愿,而无法与员工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副教授姜荣国:“有的员工,就是为了挣钱来的,我们没有必要讽刺他,挖苦他,要理解他,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我们让想挣钱的员工,尽可能地挣到钱,哪怕是多挣两块钱,十块钱,那也是我们努力了,员工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如果是想来这儿来锻炼自己,你就想办法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你让想挣钱的员工挣到钱了,让想锻炼的员工锻炼了,找到锻炼的机会了,你想让他不忠诚于你都难。”
另外,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很多国内企业忽视了这个过程,对员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可光上让企业文化成了摆设与应景之作。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副教授姜荣国:“员工对这个企业的文化,第一个是先认可、第二个台阶是接受,第三个才是归属,所以很多人他抛开前两个,上来就讲什么归属感,上来就讲要有奉献精神,为什么人们现在好象是不怎么认可这个呢,没头没尾啊,没有前面的基础,上来就要求人家奉献,对方马上就回一句话,我凭什么,你怎么回答他这句话,你无从应对。所以不要把前面都掐掉,上来就抱怨人家没有归属感,没有奉献精神。”
另外,现在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掀起了向国内外优秀企业,比如向通用,海尔学习的热潮,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很难简单复制的东西,必须与自身的特点、条件相结合。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副教授姜荣国:“叫‘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问题。学别人的招数,练自己的功夫。做公司的业务,长自己的能耐’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就是太多太多的事实,积聚成一些观点,太多太多的观点,形成了一些理论。就是这样,它一步步地理论逐渐升华出一些思想,思想慢慢积聚下来,就形成了历史,历史形成了文化,文化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它是一个一个地这样地传下来的,它有一串的连带关系,所以我们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生活的组织企业它一定不能离开我们中国的这种背景。”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如果照抄照搬,那么企业文化雷同化,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针对性,它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另外有专家认为,目前企业文化上也出现了新的形象工程,建设企业文化成了一种展示给上级和媒体的表演,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辽宁省营销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立胜:“现在很多企业,出现了一些三上文化,怎么三上文化呢,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就差了一条没落实在行动上。所以去年,企业文化理论界有一个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最强烈的呼声,就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在我看来,如果你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或理念层面,你喊得再凶,你的力度再大,也恐怕难以落实到实处,就落不了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讲,它是内化于心,物化于质,然后外化于形,只是外化于形的形式,它还不能完全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预期效果。”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锐认为,企业文化师的出现对于中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当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依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锐:“第一,首先是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第一把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认可、爱护和支持。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师,不要把自己当做圣人,不要吧自己当作救世主,认为我是企业文化师,我可以拯救一切。把企业文化万能论。这个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第三,我们领导重视了,企业文化师也非常优秀,但是我还要说,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渐进的,是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的,不要着急,要耐着性子,先把自己武装起来,然后培养我们的企业,培养我们的员工。”
主持人:基业长青,文化致胜。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师的需求至少在10万人以上,相信这一职业将成为新的热门职业之一。我们希望更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师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传承文明,树立精神,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好,感谢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下期节目再见。
人力资源在新经济条件下,文化已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难以成功。企业的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毫不夸张地说,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
正由于此,近几年来,专业化、职业化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及其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和青睐。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规范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保证这支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时制定并颁布了《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将企业文化师定义为“从事企业文化管理活动并承担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管理人员” ,并系统规定了三个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别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及资格认证有了统一规范和科学依据,并已正式纳入国家考试制度这一法制轨道。依照该标准,经过正规培训并且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简称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培训鉴定内容
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企业文化专家团根据《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设定的四大职业功能模块,系统讲授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授课内容注重案例分析,突出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础知识
1、企业的本质
2、企业管理职能及管理要素
3、组织行为基本知识
4、企业文化的含义
5、中国企业文化传播、建设与管理
(二)企业文化诊断调研
1、调研计划制定
2、调研计划实施
3、调研资料分析
(三)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1、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制定
2、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计划制定
3、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计划制定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1、企业文化宣传推广
2、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3、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实施
4、经营管理系统的文化创新
(五)企业文化建设评价
1、评价前期准备
2、评价过程管理
3、评价结果分析
二、培训鉴定对象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企业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总经办、党办、宣传部、工会、团委负责企业文化管理的专职人员;企业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兼管企业文化工作的管理人员。
三、培训方式
自学与面授相结合。自学是指学员按照预先发放的教材自主安排学习;面授是指学员集中上课学习。自学与面授总时间不少于《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学时数。
四、培训及鉴定等级
助理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两个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五、申报条件
――助理企业文化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6年以上。
(2)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毕业证书。
(3)具有本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4)具有非本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5)具有非本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经本职业助理企业文化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企业文化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助理企业文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助理企业文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企业文化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助理企业文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5)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企业文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企业文化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6)具有非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企业文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企业文化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六、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笔试方式,60分以上为鉴定合格成绩。企业文化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论文撰写及答辩)。
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 企业文化方案
★ 企业文化演讲稿
★ 企业文化范文
★ 企业文化主持词
★ 企业文化岗位职责
★ 企业文化读后感
★ 论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演讲稿
★ 企业文化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