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方式研究(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lix7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方式研究
文/张小波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越来越重要。在英语教堂上,教学活动的顺利衔接,也是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主要讨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方式。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向全球化,所以,英语这门外语的掌握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迫切需要,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英语教育,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比较头疼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根据英语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合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的英语教学衔接方式,并应用到英语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其成长为全面使其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并不十分乐观。
1.很多学生对英语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国外的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学生对英语学习依然缺乏相对比较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但是国外的文化知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没有足够的国外的文化知识,学生很难学好英语。
2.有的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中包含的知识点。
3.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高,有的学生仅仅追求做完作业或者试卷,他们并不在意答案的正确性。
二、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原则
英语教学涉及的不仅是国外知识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还传递着不同地方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等。在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确保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的内涵,掌握英语语言情景的真实度。
2.实践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定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主动思维,学会实践,学生还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点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做到自主学习。
3.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方式,通过合适的教学技巧,营造积极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效率。
当然,掌握了这些英语语言的知识点的教学原则还不够,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学会利用这些原则,并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自然衔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学活动的衔接方式
初中英语教材一般都是叙事型的文章,所以教师在课堂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讲述故事。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故事还可以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2.激励挑战。这个环节可以用实物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用于新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3.奖励机制。这个环节可以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中,课堂上设立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情景再现。情景再现的模拟现在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合理地再现教材中描述的情景,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即兴表演。教师在英语语法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演表达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英语句型。
此外,英语教堂的衔接方式还有歌曲、歌谣等等。在衔接课程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到自然,体现英语教程的趣味性,做到连贯、逻辑性强,只有这样,英语课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直以来,英语学习是大部分学生头疼的事情,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语言中包含的知识点,不能彻底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导致学生在做题、交流中出现偏差。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知识点的分析,做好英语教堂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句子,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
[ 作者:佚名 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88 更新时间:-2-25 文章录入:cxp97108 ]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
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
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
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
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
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 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 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
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
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 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
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
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
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
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
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
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 )”的作用。练
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
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 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
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
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
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
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
氛热烈活跃, 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
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
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
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
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习二语,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
谈到leamer 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到:“The leam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ms byinterac ting with others;The leam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mers;The leaner leams from the teacher,from o ther
students and from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
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
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 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
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
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
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本人曾以问卷形式进行过“对初中
生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的调查”,课堂小组活动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爱说、
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
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想在课堂
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
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
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它来自
于师生的共同创造,它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_英语教学论文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习二语,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mer 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到:“The leam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ms byinterac ting with others;The leam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mers;The leaner leams from the teacher,from o ther students and from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 ir by pair“ 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本人曾以问卷形式进行过”对初中生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的调查",课堂小组活动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它来自于师生的共同创造,它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李振江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 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 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 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 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 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 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 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 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 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 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 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 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 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 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 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 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 )”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 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 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 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 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 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 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 氛热烈活跃, 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 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