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家庭电脑常见硬盘故障之一数据恢复(共含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情侣工厂94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问cmos中找不到硬盘?
答1、可能是硬盘坏了;2、如果光驱同硬盘接在同一条电缆线上,开机检测不到硬盘,一般是因为跳线问题,将光驱设置为从盘方式即可,不过如果是原来正常,那就不是这个问题;3、用一块好的硬盘与它挂在一起,坏盘只接电源线不接数据线,好盘电源线数据线都接好,用好盘启动,然后,小心点把数据线拔下,接在坏盘上,再用dm低格,办法很有用,不过有点危险,实在不行可是试试看;4、如果软盘都无法启动则可能是中了逻辑炸弹,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逻辑炸弹寻找解决方法;5、更换一条新的数据线。
2、问: 我的硬盘好响,但我在dos下扫描硬盘没有发现坏区,我的硬盘会不会很快就坏?
答:因为硬盘属于电子存储和物理存储想结合的,所以即使硬盘没有坏区,硬盘内还有电路板和马达,马达在使用中也处于老化状态,因为硬盘也属于耗材,所以硬盘理所当然会坏,只是如果没有坏区的话,还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的!
3、问:最近打开电脑时找不到硬盘,无法启动.用软盘或光盘虽然能启动但也找不到硬盘而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当却又能找到硬盘顺利的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请教是什么原因?谢谢!
答:平时打开电脑属于冷启动,而按下ctrl+alt+del再启动属于软启动!软启动本身就是在硬盘基础上来启动系统,冷启动的话,是在通过bios检测后,用硬盘来引导系统,而刚开电脑根本找不到硬盘!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如果还是没有问题的话,那就是你的硬盘出现了引导区损坏!请重新分区来解决!
4、问:硬盘容量本来是40g的,但是在一次可能是保护卡没卸的原因吧,不管是分区或格盘都变成32g多了,(正常的是38g多点)。更换数据线也一样。而且保护卡也打不上了。用pq或fdisk检测硬盘容量都不对。请教:如何让它恢复到40g?找回失去的空间?
答:有些保护卡是需要一部分硬盘空间来恢复系统的,所以,保护卡没有正常操作,而系统认为保护卡依然占用空间!所以出现了无法使用的空间!请重新分区来解决!
5、问:有时后在开机自检时出现:
当检测到:
main processer:amd athlon(tm)xp 2500+
memory testing:262144k ok
cpu real clock:1833mhz (166x11.0)
memory frequency is at 166mhz(ddr333)
nforce2 ultra 400 support
detecting ide drives...
时就不动了,象死机一样,并且此时硬盘和光驱的灯一直常亮不闪!
答:这个是由于系统启动的时候,从bios启动,然后再去检测ide设备!系统一直检查,而设备未准备好或者无法使用,造成死循环,然后就无法启动!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让系统找到硬盘,问题既可解决!
6、问:“我的系统是windowsxp,硬盘40g.通过pq分区为c/d/e/f四个盘.现在系统正常,c/d/e三个盘都正常。在访问f盘时内容都显示正常,但在资源管理器中上方显示"未指定",尝试用pq重新格式化、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下用format格式化后再进入f盘,仍显示为“未指定”,请帮助!!非常感谢!!!
答:这是由于分区表中,无法读取f盘的引导信息。所以,显示为“未指定”。请在dos模式下进入fdisk,然后删除f分区,重新创建,格式化,既可使用!
7、问:开机时,找不到硬盘,进不去,在cmos中搜索也找不到?
答: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则怀疑是硬盘分区损坏,请挂到别的计算机上来格式化,然后分区来创建引导分区!
8、问:有一块10g的昆腾硬盘,昨天非正常关机(拔的插头)后就不能启动了,提示硬盘出错.本想用主板查找硬盘,结果按到低格选项上了,还连回了几次车!后来才发现了.用光驱启动后连fdisk命令都不能用,把硬盘接到其它电脑上就根本没有把这个硬盘识别出来?我该怎样办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大家都知道,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的地位当然是很重要了!往往由于系统故障、硬件毁坏、病毒、误操作或者由于不明原因造成您存储的关键性数据的硬盘无法访问、系统报告硬盘损坏,您会怎么办呢?是自认倒霉?还是追悔莫及?硬盘修复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出现硬盘故障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这里我们将就硬盘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技巧等各方面与大家探讨,为大家的硬盘安全提供一些启示,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希望,
一、硬盘设置参数丢失及硬盘类型设置错误
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 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提示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是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常见故障。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硬盘参数丢失故障主要由主板cmos电路故障、病毒或软件改写cmos参数导致,如果是cmos参数丢失故障解决步骤如下:① 如果关机一段时间以后,cmos参数自动丢失,使用时重新设置,又能够正常启动电脑,这往往是cmos电池接触不良或cmos电池失效引起的,建议检查cmos电池,确保接触良好,并用万用表检查 cmos 电池电压,正常情况应为3v左右,如果cmos电池电压远低于正常值,说明cmos电池已经失效,应该及时更换电池,以避免电池漏液,污染主板。② 如果是运行程序中死机后cmos参数自动丢失,则有可能是病毒或软件改写cmos参数导致,应对系统进行彻底查杀病毒,以排除某些攻击cmos的病毒所造成的故障。如果系统安装有防病毒软件的话,这些软件发现病毒后会改写cmos,自动将硬盘设置为无。另外,cmos中的硬盘类型设置正确与否也会影响硬盘的使用。当前的机器一般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会造成无法启动系统,就算能够启动也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时,则硬盘后面的扇区会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故障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的话,就会发生硬盘读写错误的故障。
二、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
这是最让人头痛的故障之一,表现在开机后屏幕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而造成的。而且分区表错误也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aah三部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要知道~硬盘主引导记录所在的扇区也是病毒攻击的重点,只需破坏了主引导扇区中的dpt(分区表)这道防线,即可轻易地损毁硬盘分区信息。分区表的损坏通常来说不是物理损坏,而是分区数据被破坏。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软件来修复。看来硬盘分区之后,备份一份分区表至软盘、光盘或者usb盘上是极为明智的。这个方面,国内著名的杀毒软件kv3000系列和瑞星软件都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对于没有备份分区表的硬盘,也提供了相应的修复方法,不过成功率相对较低。另外,中文磁盘工具diskman在这方面也是行家里手。重建分区表是它的强项,非常适合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对于硬盘分区表被分区调整软件(或病毒)严重破坏,引起硬盘和系统瘫痪,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diskman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disk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二、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四、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六、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
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七、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前言:阿king在老师那学完了光驱的故障检修后,高兴地刻了好多光盘,在刻盘中阿king的硬盘没少工作,当盘刻完的时候,阿king那服役好久的硬盘也终于倒下了。阿king这才想起还没向老师讨教硬盘的维修方法呢,博学的老师当然要满足阿king的要求了。
在电脑各种硬件设备所发生的故障中,硬盘故障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由于硬盘在电脑配件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当它出现故障时轻则主机不能启动,重则还可能会使重要的数据资料丢失。硬盘故障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文里则主要讲解两个方面的故障,上篇为大家介绍硬盘不能启动的故障的解决。下篇则为大家介绍逻辑和物理坏道的处理。
启动故障
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电脑无法启动的问题。引起系统启动故障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很多都与硬盘有关。一般情况下,当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bios会给出一些英文提示信息。由于不同厂家主板或不同版本的bios,其给出的提示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们就以使用较为常见的award bios为例,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其给出的提示信息,判断并处理硬盘不能启动故障的方法。
1.hard disk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控制器失效)。这是最为常见的错误提示之一,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仔细检查数据线的连接插头是否存在着松动、连线是否正确或者是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date error(数据错误)。发生这种情况时,系统从硬盘上读取的数据存在有不可修复性错误或者磁盘上存在有坏扇区。此时可以尝试启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并纠正扇区的逻辑性错误,假如坏扇区出现的是物理坏道,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尝试修复。
3.no boot sector on hard disk drive(硬盘上无引导扇区)。这种情况可能是硬盘上的引导扇区被破坏,一般是因为硬盘系统引导区已感染了病毒。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先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彻底查杀系统中存在的病毒,然后,用诸如kv3000等带有引导扇区恢复功能的软件,尝试恢复引导记录。如果使用winxp系统,可启动“故障恢复控制台”并调用fixmbr命令来恢复主引导扇区。
4.reset failed(硬盘复位失败)、fatal error bad hard disk(硬盘致命性错误)、dd not detected(没有检测到硬盘)和hdd control error(硬盘控制错误)。当出现以上任意一个提示时,一般都是硬盘控制电路板、主板上硬盘接口电路或者是盘体内部的机械部位出现了故障,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请专业人员检修相应的控制电路或直接更换硬盘。
坏道故障
通过上面的学习,阿king对硬盘不能启动故障的解决有所了解了,接下来阿king想知道的当然是如何对付自己那已经有坏道的硬盘了。老师这期就为阿king介绍一下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的故障和相应的维修。但在开讲之前,老师就提醒阿king,做这项工作一定要慎重仔细。
逻辑坏道
出现逻辑坏道是在电脑的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现的一种硬盘故障,逻辑坏道实际上就是磁盘磁道上面的校验信息(ecc)与磁道的数据和伺服信息不匹配。出现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程序的错误操作,或者是该处扇区的磁性介质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的先兆。逻辑坏道在一般电脑使用中的表现,就是文件存取时出错或做硬盘克隆时,当到达出错部位后,因弹出出错信息窗口而不能继续下去。
消除这种逻辑坏道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多专用软件如:dm、norton的disk doctor等都能做到,但最常用的还是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功能。对于fatl6或fat32分区来说,可以在dos实模式下用scandisk扫描磁盘,此时系统可将逻辑出错的扇区标注出来,以后在进行存取操作时就会避开这些扇区。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较为简单且也多有介绍,在这里也就不过多地讲解了。
但是,假如采用的是ntfs分区且安装windows xp系统,由于它没有scandisk这个工具,故只能使用chkdsk这个工具了,
chkdsk工具会基于所用的文件系统,创建和显示磁盘的状态报告。另外chkdsk还能够列出并纠正磁盘上的错误。不过如果不带任何参数的话,chkdsk将只显示当前驱动器中磁盘的状态,而不会修正任何的错误,要修正错误则必须包括/f参数。
物理坏道
硬盘物理坏道是比较常见的硬盘故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当硬盘出现数据损坏丢失时,只要电脑可以检测到硬盘,并且硬盘中丢失的数据没有被覆盖,用户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操作步骤对其进行恢复,
第一步:单击“硬盘分区丢失/损坏” 模式。
本模式可以恢复:只剩C盘,磁盘提示需要格式化,磁盘为RAW格式,误删分区,做系统时一键重新分区的情况。
第二步:选择丢失文件所在盘,然后点击下一步, 第三步:静待扫描结束,如果扫描卡住,请联系客服。 第四步:扫描完查找扫描结果,勾选需要恢复的文件,然后点击下一步。注意文件丢失后,文件名称也会被系统自动更改名称。如果未扫描到需要的文件,请使用”万能恢复"模式再扫描次,或者联系客服。
第五步:选择一个盘存放需要恢复出来的文件,然后单击下一步。 注意:如果您丢失的文件在哪个分区,请恢复数据到另外的分区上,以免造成数据覆盖。硬盘故障在电脑故障中占用的比例也比较大,由于传统的硬盘均为机械硬盘,比较容易受到震动或不良使用而导致的硬盘故障,下面编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电脑硬盘故障导致的电脑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与思希望对电脑百事网电脑爱好者朋友有所参考,
一、开机检测硬盘出错
开机时检测硬盘有时失败,出现:“primary masterharddiskfail”。有时能检测通过正常启动。检测失败后有时在BIOS中能用AUTO DETECT重新设置,有时AUTODETECT又找不到硬盘。 请按以下顺序检查:检查硬盘线是否松动;换一根好的硬盘线试试。 把硬盘换到其他机器上试试, 换一块主板--确认IDE口没问题。 也有可能是电源导致的问题,换一个质量好一些的电源。认真检查硬盘的PCB,如果PCB板有烧坏的痕迹,请尽快送修。
如果主板检测到了硬盘的话,请先确认一下检测到的硬盘的容量和其他的参数是否和实际的硬盘参数是相同的。若检测到的硬盘容量和实际的不同,说明系统一定出现故障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硬盘、主板、甚至是硬盘数据线。可以用替换法加以确认。
总之一旦在自检时出现“HARD DISK FAILURE”之类的提示,请迅速用替换法,确定硬盘是否有故障。如果怀疑硬盘出现物理故障,则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硬盘。
二、BIOS设置和安装问题
如果BIOS里硬盘参数设置不对,自检不会通过,硬盘是无法正常使用的。首先检查BIOS里硬盘参数的设置,一般来说,486以后的计算机都会有自动检测硬盘型号的功能,进入BIOS里,找到IDE HDD AUTO DETECTION一项后,会自动检测到硬盘型号。
如果您的硬盘大于528MB,请注意,在BIOS里设置时,将它的模式设为“LBA”,在Pentium以后的计算机里,默认的硬盘模式是“LBA”,
如果设置为其他的模式,在读写硬盘时会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安装时常见的故障,可能是因为IDE电缆线接触不良或者也可能是电缆接口接反了。如果信号电脑接反,你会发现,机箱上的硬盘指示灯长亮。
三、硬盘容错提示
前面谈到现在硬盘都采取了多项容错技术,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S.M.A.R.T技术。如果屏幕显示“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然后是警告:“Immediately back-up your date and replase your hard disk drive. A failure mauy be immnent.”此时,须按F1才能继续,这是S.M.A.R.T技术诊测到你的硬盘可能出现了故障或不稳定情况,警告你需要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硬盘。出现这种提示后,除了更换新盘外,没其他解决方法。
四、由声音判断硬盘故障
若没有检测到硬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硬盘了,硬盘只要一加电,就在不停的运转着, 而且每分钟都是五千转以上的速度,这些机械结构难免要出现故障。可以在CMOS中检测硬盘的时候,听一下硬盘发出的声音,如 果声音是:“哒…哒…哒……”然后就恢复了平静,就有比较大的把握 判断硬盘大概没有问题;如果声音是“哒…哒…哒……”,然后又是连 续几次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的话,有很大的可能是硬盘出问题了。最坏的情况是自检时硬盘出现“达、达、达”之类的周期性噪音,则表明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传动臂有问题,或者盘片有严重损伤。 为了进一步判断,您可以将硬盘拆下来,接在其他的电脑上,然 后进入到CMOS中检测一下,如果也是检测不到的话,那就可以断定, 真的是硬盘问题了。
五、超频后硬盘出错
超频后出现“硬盘读写失败”,这很可能就是硬盘的毛病。很多硬盘在高外频下工作会有一些问题,轻则无法启动,重则数据丢失,你可以试试将其降为MODE 3,并尽量缩短硬盘排线的长度。100M的采用异步总线,即对PCI来说是三分频(33M),因此对硬盘并没有特殊要求, 。对于非异步总线而言,极限外频大约在92M(即PCI速度在46M),在此条件下几乎所有硬盘都无法承受。
一般硬盘自举失败,如果不是主引导模块或dos引导模块被破坏(如被病毒感染),那么其他症状基本上是由外部硬件所引起的,软件方面可用杀毒软件查杀引导区病毒,或用norton、debug等修复(比较麻烦),硬件方面可根据开机自检后所提示的信息来进行分析。
1 开机自检完成提示以下出错信息: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
当出现上述信息时,则应该重点检查与硬盘有关的电源线、数据线的接口有无松动、接触不良、信号线接反等,其次还要检查硬盘的跳线是否设置错误。去年qurro攒自己的爱机时,就因为买了一根坏的硬盘线,导致硬盘无法自举(主板自带那根好的硬盘线接光驱了),结果急的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不是上述原因,那么换块硬盘试试吧,有可能硬盘本身出问题了。
2 开机内存自检后显示如下信息:fdd contreller fanilure hdd contreller fanilure press to resume
如出现上述信息通常是连接软、硬盘的i/o部分接触不良或有损坏,这个比较麻烦,轻的还可修理,严重的搞不好就得换件儿了,
3 开机显示如下信息:drive not reda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
若出现上述错误,多属于“c:”类型未设置或因为cmos供电不足,造成cmos信息丢失所引起。
以上只是些常见的硬盘自举失败的原因,如果是第“1””3“类,可以自己手动排除,若是“2”类的问题,自己就不好下手了,最好还是到厂家或是请专业人员来维修吧。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的基础知识:从电脑硬盘的数据结构谈起
说到数据恢复,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硬盘的数据结构、文件的存储原理,甚至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这些是你在恢复硬盘数据时不得不利用的基本知识,即使你不需要恢复数据,理解了这些知识(即使只是稍微多知道一些),对于你平时的电脑操作和应用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就从硬盘的数据结构谈起吧……
硬盘数据结构
初买来一块硬盘,我们是没有办法使用的,你需要将它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就拿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的win9x/me系列来说,我们一般要将硬盘分成主引导扇区、操作系统引导扇区、fat、dir和data等五部分(其中只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如果你有这个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编写一个,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能实现多系统启动的原因(说句题外话: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的引导区病毒)。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例如msdos或者起源于msdos的win9x/me的io.sys和msdos.sys)。如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dos 的format.com)。
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9x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关于fat的格式历来有很多选择,microsoft 的dos及windows采用我们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fat32格式,但除此以外并非没有其它格式的fat,像windows nt、os/2、unix/linux、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目录区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dir记录着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这是最重要的)、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
关 键 字:数据恢复
无论是对于家庭用户,还是对于那些使用计算机作为工作工具的用户来说,硬盘在一部计算机中无疑是最重要的部件,用户可以在一块小小的硬盘上存储大量的数据,这足以为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硬盘的存储容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在今后将继续增长,而每兆字节容量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这使得硬盘在提高容量的同时成本却反而下降了。毫无疑问,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终端用户!
然而不幸的是,从发明硬盘至今,硬盘内部的根本技术变动很小,这意味着硬盘固有的脆弱性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硬盘仍然属于一种机械设备,内部仍然由转轴、磁头等机械部件组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硬盘出故障是迟早的事情,谁也无法逃脱这个命运!
当然,很多计算机部件完全都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没有移动部件,但是尽管如此,它们的使用寿命也是不确定的。它们也可能出现故障,但是它们不会受到机械磨损。导致它们出故障通常都是外部的原因,例如电流、电压脉冲等等。与此不同的是,即使硬盘工作在一个给定的受控的环境下,它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机械磨损,它的使用寿命具有可预期性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在硬盘中存储的数据非常重要,那么就有必要经常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硬盘要出故障的时候它是不会事先通知你的!
在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中,硬盘的生产商所提供的质量保证服务以及维修服务是最好的,但是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敢对硬盘中的数据安全提供任何担保。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技术人员开始针对硬盘的各种故障编写了各种软件工具,我们可以在硬盘完全死掉之前,使用这些工具拯救硬盘中的数据!本文我们首先将对导致硬盘出故障的几种典型的原因、如何判断硬盘出故障的信号等进行讨论。接着介绍对硬盘进行分析诊断、检测硬盘存在潜在缺陷等各种软件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硬盘为什么会死掉?
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硬盘中的数据崩溃或者无法使用呢?和硬盘一起工作的其它部件出错(特别是内存)了?软件往硬盘中写数据的算法不完善?系统中毒?非法关机?......但是,在所有可能的原因中,最具破坏性的、最可怕的还是硬盘本身的机械部件损坏了。
3.硬盘发生故障的内部机理
一个硬盘内部一般有一个以上用于存储数据的磁碟,这些磁碟的磁道可以用来存储电磁信息。硬盘中对磁碟数据进行读写的机构称为读/写磁头,它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磁碟表面上空不停的转动。在读/写磁头和磁碟中间有一层空气垫,这是由磁碟高速转动产生的。由于采用的是电磁原理,因此读/写磁头不需要和磁碟表面接触就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磁头装在电枢转臂上,转臂通过电磁“音圈”(voice coil)的方法驱动。
硬盘里面保持转臂的移动速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不可置信的地步,它使用了高速的线性马达。当硬盘在工作的时候,磁碟的转速可达5,400 rpm或者72,00 rpm(这是通常的情况下,当然最快也有10,000 rpm,有些scsi硬盘甚至达到了15,000 rpm)。这些磁碟制造的时候有惊人的精确度,并且表面如镜子般光滑。如此高速高精确度,读/写磁头对磁碟进行读写操作都是在瞬间完成的。
由于硬盘始终是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使用就意味着会受到磨损,因此出故障是迟早的事情!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然而,最有可能使得硬盘提前结束生命的是――物理损伤。如果硬盘处于活动状态(这里的活动状态是指读写磁头正在磁碟表面进行读写操作)时受到大的震动或者撞击,磁头就有可能和磁碟表面接触,这时候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
磁头和磁碟接触可能会损坏读写磁头,也可能刮花磁碟表面,可能使读/写磁头产生偏移等等。有问题就有对策!硬盘制造商在技术上作了很多改进,对磁头读写过程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将这种物理损坏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的程度。硬盘在转速下降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磁头移动,或者将磁头停放到安全的静止磁碟表面上。
不处于工作状态的硬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受到物理损伤的。因此,如果你的硬盘处于工作状态,请不要随便移动主机。显然,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受震性能要比标准的3英寸台式电脑硬盘要高,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也有受到物理损伤的可能。
磁碟连接到电机上,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磁碟转动。然而,随着使用的年限的增加,电机也会出故障。硬盘上的电机故障或者轴承出问题,都会降低磁碟转速、使磁碟与读写磁头之间不同步而导致读/写数据出错。
硬盘还采用了高度过滤的通风孔,以便维持硬盘
关 键 字:数据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