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鸡毛信的探究和感悟(共含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ts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关课文鸡毛信的探究和感悟
探究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重点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围绕这条主线,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娃的机智?
把鸡毛信藏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海娃机智表现之一。佯装“喂牲口的”躲过了敌人的哨兵—海娃机智表现之二。用白布小褂当小白旗摇晃,混过了敌人的岗哨—海娃机智表现之三。以“我走过的。放心走吧”把敌人引入了我军的阵地—海娃机智表现之四。
感悟
①课文为什么要以“鸡毛信”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鸡毛信”,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海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送信任务,遇到敌人把鸡毛信藏在羊尾巴底下,晚上被敌所困又担心鸡毛信的安危,乘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为了躲避敌人,鸡毛信曾失而复得,最后他不顾危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顺利地完成了送信任务,让部队砸了敌人的炮楼。“鸡毛信”的背后歌颂的是小英雄海娃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鸡毛信课文原文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鬼子吆喝起来。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子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子马上动起手来,把海娃周身搜遍了,也没搜着什么。小胡子一心想着早点儿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子又追上来了。“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他一边说,一边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
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着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哩!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子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然后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子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最里头。
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突然,他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打瞌睡呢。他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子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赶紧把老绵羊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打起哆嗦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他一口气爬上大山梁,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呢。
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原来是歪嘴黑狗子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子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跟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休息。
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子先走,想从小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股股黑烟,黑狗子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子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羊道。歪嘴黑狗子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放心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阵排子枪声。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又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员跑过来,抱起了受伤的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鸡毛信……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暖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还疼吗?”
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
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捎回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鸡毛信的事来。他脸红了,赶忙问:“缴了枪没有?”
张连长说:“激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
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鸡毛信》,这个故事有时使我喜悦,也有时使我悲伤,还有时使我回味……
有一天晚上,海娃在一个大树旁放哨,这时爸爸来了,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把这封信送到三王庄去,给张连长。”海娃一看,上面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正准备带着羊群出发时,看见山口来了一批抢粮的鬼子,他立刻把鸡毛信绑到了羊尾巴下,向鬼子走去,鬼子问他哪里有八路,他说:“不知到!”鬼子只顾进山抢粮,便冲他喊:“滚开”。鬼子又说:“我们皇军要吃羊,你就跟我们一起回去吧!”鬼子吃完了羊,便把海娃拖进屋里呼呼大睡,夜晚,海娃偷偷的跑了出去,看门的哨兵说:“你是干什么的?”“喂牲口的!”他趁哨兵没注意,把鸡毛信结开一口气跑到了庄后的山梁。天亮了,鬼子又来了。海娃把头一斜学鬼子的样子,还真给混过去了,他又一口气,跑到了山上,
前面就是三王庄了,海娃高兴的跳了起来,最终把鸡毛信交到了张连长手中。
看了这个故事给我了很的启发:我们要学习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身的精神,尤其是在敌人的恐和、威逼、诱惑面前表先了他哪临威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最终把信成功的交到了解放军叔叔手中,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反,对在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遇到一些小小得困难就要靠家长,真是和海娃差了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他那不怕困难的精神。将来为祖国的繁容富贵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讲的是海娃机智勇敢,客服各种困难,历尽艰辛后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的故事。
海娃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他不但是个放羊娃,还是个小情报员。每当有鬼子进村,小海娃都会把信号树放到,告诉村民们鬼子进村了。有一天,爸爸交给海娃一个重要的任务——把一封鸡毛信交给八路军总部的连长。为了不让信落到小鬼子的手里,海娃把信藏到了大绵羊的尾巴下。一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鬼子的搜查,终于把信交给了八路军。八路军按照地图的指引,终于把敌人的炮楼端掉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机智勇敢,我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
8月28日,我和爸爸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鸡毛信》,主要讲的是一个放羊的小男孩,名字叫海娃,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有一天,他爸爸交给了他一封信,上面贴着鸡毛,表示非常重要的一封信,让他交给八路军张连长,他经历了重重困难,用他超人的机智,从日本鬼子那里逃脱,顺利把信交给了张连长,从而痛击了日本鬼子的老巢,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要害怕,要镇定,用心想办法解决,只要团结一心、镇定,在加上努力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我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不用怕,勇敢向前进,一定会取得属于我们的胜利!我们的生活都是八路军叔叔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为国报效!
鸡毛信个人感悟
★ 鸡毛信观后感
★ 鸡毛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