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可法的对联及墓联(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思滢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史可法的对联及墓联大全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清·彭玉麟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天地有正气;
园林无俗情。
——江人镜集句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代兴亡关气数;
千秋庙貌傍江山。
——谢蕴山[谢启昆]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梅花下在衣冠葬;
席帽时知社稷臣。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数占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清·张尔荩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生来自有文信国;
死而后己武乡侯。
——严问樵[严朝标]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死含瑶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万古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
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贺敬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
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清·俞樾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
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
——黄文涵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风雪江天,吊古剩一轮明月;
衣冠邱垅,招魂有万古梅花。
——欧阳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臣之局,过墓兴哀。
——清·蒋士铨[蒋心余]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并烈,曰取义,曰成仁。
——陈榕门[陈宏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清·蒋士铨[蒋心余]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时局类残植,杨柳城边悬落日;
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朱武章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我就是史督师,百世如闻狮子吼;
更莫上梅花岭,千秋自有姓名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
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吴清卿[吴大瀓]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家国两封书,壮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
衣冠一抔土,增溧阳五十世俎豆之光。
——史朴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七十日结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死报朝廷,求高帝列皇,鉴亡国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
——程仪洛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残局泣孤忠,读奏章终篇,犹见行间含血泪;
溯源同一脉,幸梅花无恙,又从乱后拜忠灵。
——史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繁华成绮梦,怅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风吹荠麦;
冷艳入梅花,想见孤臣俊杰,一抔黄土掩衣冠。
——朱祖延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幸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
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姚煜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颂咏史可法对联
不顾头颅钦气节;
最宜冰雪赏梅花。
——钟华一先生题史可法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洪承畴门生贺洪承畴60岁寿诞撰联颂咏史可法、嘲讽洪承畴
(明末大臣洪承畴,素以忠节自命,曾新撰一联,挂在厅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失节。有人在他那副对联的末尾,分别加了“矣”、“乎”二字,使对联成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以此嘲讽洪承畴的`投降变节行为。洪承畴六十岁生日时,他的一个门生披麻而来,献上此副对联。上联嵌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名字,称赞史可法名垂史册,足可效法;下联“成仇”,谐音“承畴”,是直接讽剌洪承畴恩将仇报,降清卖国的可耻行为。洪承畴打开一看,立刻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时颂扬史可法、讽斥洪承畴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皆可法,史可法;
父成丑、子成丑,父子同成丑,洪成丑。
——佚名撰颂扬史可法、嘲讽洪承畴
(下联“成丑”,谐音洪“承畴”。)
位于六安县枣树乡史词村鼓路塘。明崇须十年七月至十二年夏(1637一1639),史可法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广、江西邻近诸州、县,驻节六安州,与当时世居六安东乡的史姓有交往,追溯先祖原是同根,遂将可法分支归入六安史姓族谱系。史可法壮烈殉国后,史姓将其所遗帽、靴葬此,并在史氏宗词东宅建立“忠烈词”。
目录历史旅游交通历史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637-1639年(明崇祯十年七月至十二年夏),史可法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广、江西邻近诸州、县,驻节六安州,与当时世居六安东乡的史姓有交往,追溯先祖原是同根,遂将可法分支归入六安史姓族谱系。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也是清人想杀一儆百,于是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 清兵入关后,史可法曾主张与之议和,共讨李自成的农民军。后被马世英等人排挤,于是督师淮扬,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抵御清兵。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拒绝投降,固守城池,后被攻破,壮烈牺牲。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遂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10天,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旅游史可法衣冠墓位于安徽六安,六安南部是山地,北部是平原。气候冬冷夏热。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0℃左右,夏季一般可达30℃左右,极限温度达40℃以上。6月和7月之间是梅雨季节,降雨量很大。 建议春季3、4月份前去游览。
交通枣树乡为三十铺镇,天天从六安市里面有公交车直接到达三十铺.到三十铺镇后坐六安特有的面的车就可以到史词村鼓路塘。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心中怀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关于对联的贴法,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约定:以屋外面对大门作为方向坐标来判定左右。
一种是:横批有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文字改革,现代文是从左到右写的,所以,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左边,下联应贴右边;如果横批从右到左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右边,下联应贴左边。
另一种:横批无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文字改革不影响对联上下联的粘贴顺序,因为,按照国家法律,横排文字从左到右,竖排文字从右到右,现代从“从左到右”写的横批,正好符合中国有关文字法律关于横排、竖排的规定,所以,无论对联横批的顺序如何,对联按照传统贴法不变,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
一、横批:家和美美
上联:尊老爱幼家和美
下联:孝敬亲长真无谓
二、横批:愿者上钩
上联:假名假姓假地址
下联:骗吃骗喝骗感情
三、横批:情义无价
上联:爱与被爱都艰难
下联:有情有缘要时间
四、横批:新婚燕尔
上联:明灯鸳鸯并立齐欢笑
下联:照镜凤鸾和鸣共吐心
五、横批:珠联璧合
上联:爱情并蒂花开开不败
下联:伴侣常偕心乐乐无穷
六、横批:我的妈呀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
七、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骗上节节掺水,水到渠成
八、横批:穷啊
上联:冬去春来大话这边风光独好
下联:夏凉冬暖无钱上网真乃英雄
九、横批:和睦家庭
上联:山青水净爱有情,严父慈母子贤慧
下联:蓝天白云喜新貌,福广禄多永平安
[对联贴法]
对联的正确贴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下:
说明对联怎么贴之前,先介绍下对联怎么看是上联还是下联。
对联的句子是平仄(平是我们平常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协调的,我们就靠看联尾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分辨上联和下联。对联中,上联结尾字的音调是仄声,而下联结尾字的音调是平声。举个例子,如上图示弘慧合作单位忠勉绣庄的对联产品上的样对:忠诚勤耕手工绣,勉励细作精艺庄。前半句“忠诚勤耕手工绣”的最后一字是“绣”,这是第四声,所以为上联;后半句“勉励细作精艺庄”的最后一字是“庄”,为第一声,故为下联。
接下来是对联贴法,上下联的左右位置可以看横批,如果没有横批,一般是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有横批的话,看看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还是从左向右书写,若是从右向左书写,那上联就在右边,反之上联就在左边。
相关知识点:
关于对联的贴法,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约定:以屋外面对大门作为方向坐标来判定左右。
一种是:横批有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文字改革,现代文是从左到右写的,所以,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左边,下联应贴右边;如果横批从右到左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右边,下联应贴左边。
另一种:横批无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文字改革不影响对联上下联的粘贴顺序,因为,按照国家法律,横排文字从左到右,竖排文字从右到右,现代从“从左到右”写的横批,正好符合中国有关文字法律关于横排、竖排的规定,所以,无论对联横批的顺序如何,对联按照传统贴法不变,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
说明对联怎么贴之前,先介绍下对联怎么看是上联还是下联。
对联的句子是平仄(平是我们平常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协调的,我们就靠看联尾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分辨上联和下联。对联中,上联结尾字的音调是仄声,而下联结尾字的音调是平声。举个例子,如上图示弘慧合作单位忠勉绣庄的对联产品上的样对:忠诚勤耕手工绣,勉励细作精艺庄。前半句“忠诚勤耕手工绣”的最后一字是“绣”,这是第四声,所以为上联;后半句“勉励细作精艺庄”的最后一字是“庄”,为第一声,故为下联。
接下来是对联贴法,上下联的左右位置可以看横批,如果没有横批,一般是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有横批的话,看看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还是从左向右书写,若是从右向左书写,那上联就在右边,反之上联就在左边。
★ 巧联对联
★ 对联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