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日偶感(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兮兮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万里无云烈日高,
千畴麦浪涌黄涛。
临窗远望金光闪,
意乱心慌似火烧。
偶感
一
总是喜欢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脚步,一个人的呼吸吐纳,随可停留的风景;一个人的缕缕思绪,一个人的无限遐想,一个人对着山河草木,倾诉一个人的喜怒哀忧!
二
有时我们不想争辩,因为争辩,往往使我们失却理智,往往恼羞成怒之余,却收获了不怿;即便是对方理屈词穷,你占得了上风,也无所谓对错,同样也难获得些许快乐!
有时我们不想说话,却并非无话可说,因为无人可以值得完全的倾诉,那种袒露心扉的直抒胸臆,能够赢得理解与忠实,而不是嘲笑。于是,我宁愿不说!
有时,我们宁愿不说,因为说的太多,不仅让人看清了自己,无可厚非之余,更让人看轻了自己,如此,我宁可选择沉默!
有时,我们选择了沉默,摒弃口无遮拦的`真诚。也许,你说得再多,都显得苍白无力,沉淀的才是智慧,做出的才能看到结果,反不如沉默中微笑面对一切,风生水起。
有时,我们选择一笑而过,选择了迁就与示弱。哪怕是被人嗤之以鼻,当做傻子。我宁可做那样的傻子,体味傻子的快乐。因为,你争得了一时,却当不得一世,打败自已的,不一定是挫折,往往是一种难以释怀的心情,宽恕了别人,也等于放过了自己。三
岁月,看淡了就轻,冷落了就静,烦燥了就无所适从,看穿了就无所谓烦恼,看开了就怡然自得。
时光,G了就无法捡回,遗弃了就无法回头眷顾。
有的人感到时光冗长而百无聊赖,有的人慨叹吝啬悄逝而不可蹉跎。
看那高山泻洪,惊涛拍石,穿隙而涌,还能感到,生命中原有的一丝激情,未曾泯灭,澎湃着似水年华!
四
我是向上走的,水是向下流的。我循着它的足迹,它冲毁我的背影。
山溪向沟涧问路,白云在天际浮游,思绪,在浅秋的林荫飘飞。聆听泉水淙淙,感受凉气袭人,心神沐舒,心智洞悉,偶来惊鸿一瞥,却永难定格成永恒。神经麻醉了思想,得失看淡,心亦恬然。五
我只是把凄伤哀婉的夜曲,揉进了月光的温柔,奈何俯拾的清澈,寻不见流失的双眸!
我只是把袅娜的情思,巧饰进喜笑哀愁,缘何缘山傍流,遗落下万千惆怅,伴随着山水欢畅!
六
有时我的悲伤,会随着笑声爽朗;那透彻骨髓的孤寂,随风摇落成殇!
没有灵魂的慰藉,何来真情的呼唤,就似我依然没有勇气,公然坦诚心事!七
有时不由自主的情感宣泄,宛如那开阐泄洪,荡涤一切污垢;就似这久闷的窒息灼热,总会有一场大雨滂沱。
醉过方知酒浓,恋过方知情苦,精雕细琢之后,才知返璞归真的可贵!
八
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看不完的世界看不透的情感,看不穿的世态与人情冷暖,悲喜之后,一样的归于平淡,平淡中蕴含深情,弥留珍贵。
只有经历过后才明白,懦弱也许换不来同情和怜悯,而只是旁人嘴角一丝难以察觉的蔑视与讥笑,内心的一丝冷漠与无情。所以,你可以选择沉默与淡然,却不可懦弱与无能!
不希求博得认可与赞同,却只需,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强加于人,不放弃自我,不宜苟同。
我以我的方式看待生活,我以我的思想探索人生!
天蒙鸟叫春宵短,
梦醒人乏渗气寒。
昨夜风急淅雨骤,
香魂几缕去如烟?
生活偶感
生活偶感正文:人们常说:“人活在世间,要活得丰富多彩。”但我的生活却漫无目的、淡而无味。
我不像贝多芬,他虽然双目失明,但仍能在音乐中寻找乐趣,走进优雅的旋律当中,我不像海伦,她虽然身心残废,但活得坚强,用心去感受大千世界。
我没有任何的缺陷,能用眼睛看滨纷多彩的.世界,能用耳朵听春风吹拂的声音,能用手去触摸大自然任何的事物……他们是那样充满传奇色彩,我比他们幸运,但我所过的生活是乏味的,因为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目的,只能碌碌无为。
我觉得人到了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命运,就如喝酒一样,喝不同的酒,就要用不同的酒杯来品尝,酒的味道也就不同了,但到什么时候,我才能感爱生活的充实呢?
事到如今,我已明白了生活在于活得精彩,活得充实。
天晴雨霁和风暖,
草绿花红映笑颜。
醉品书香生作伴,
黉门清静似桃园。
如今,人们对水的环境一点儿也不重视了。就说我们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吧,它曾经是多么清澈、多么美丽呀!诗人蔡琴的《秦淮河畔》写的好:今夜有酒今夜醉,今夜醉在秦淮河畔。月映波底、灯照堤岸,如花美眷倚栏杆……”。秦淮河这南京第一大河,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秦淮河帮助我们对促进业生产、保障城市建筑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也是一座城市的眼睛,最近包括母亲河秦淮河在内的南京,人为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以前好好治理,也能治理好!但是虽然外秦淮河的整治号称动用了30个亿来整治,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大家欢心鼓舞,都盼望着早一点看到南京的‘赛纳河’,南京的母亲河由一条黑臭的河变成清澈而鱼儿欢腾的河。
可是很可惜,周围的绿化是搞好了,小型的园林景观也建成了。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称号也得到了。但是当初的承诺都随着这些表面文章的做好而随之消失,水还是那么的黑,还是那么的臭,想想成都的府南河,那多气派,那多真实,可以给全国人民参观,全国人民去留影,你看看,再看看,南京的外秦淮河,也可以留影吗,可以,那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某城市的污水沟。 这一次我们调查水环境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加强水的环保意识,呼吁各部门让受到污染的沟、河、渠……干净起来! 8月17日这一天,我们来到一座叫“半边桥”的桥下。只见河底布满了青苔、泥巴、红色的虫子和乌黑的像棉絮一样的沉淀物。 半清半浑的河水上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和一些建筑垃圾,一根管子堵住了河上游漂来的垃圾和许多从旁边几棵树上飘下来的树叶。因为大部分垃圾从这根管子上漂不过去,只得停留在管子旁,就像是学生们听从老师的指挥一样。河水虽比较清,但河里有许多草状物,非常的臭,我们只得捂住了鼻子。为了弄清楚这条河,我们便问了旁边开小店的一位叔叔,“叔叔,请问一下,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呀?”叔叔想了一会儿说:“这是内秦淮河!”咦,这是怎么回事呀?难道有了内秦淮河,还有外秦淮河了?因为我们对秦淮河不了解,所以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有些问题老师也被问得不知所措。张老师答应我们回去从网上查一些关于秦淮河的资料,我相信以前这里一定是非常干净的,小鱼小虾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现在呢?不光小鱼小虾没有了,连昔日清澈的河水也变得浑浊不清了!后来我们又从一位居民叔叔的口中得知:这半边桥东通月牙湖,西通秦淮河。东有瑞金路小区、南有南京体育运动学校、北有建筑工地,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这儿怎么能清澈?怎么能鱼虾成群呢?我们又忍着恶臭取了水样,回到了学校。 第一天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 第二天,老师从我们口中得知:孝陵卫5路车站对面有一条被污染的小沟,老师决定带我们去看一看! 走到沟前,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这条沟的水位逐渐升高,水里的垃圾大部分都被冲走了,到底冲到哪儿去了?我们相信这条沟里一定有垃圾。走着走着,只见一位上班族,随手一摔就把刚才吃剩的食物扔到了沟里,在这里住的居民本想把垃圾扔到垃圾堆,可这垃圾不偏不倚就扔到了沟里。他当然不会再把垃圾捞上来扔到垃圾箱里……做出这种举动,不都是因为一个“懒”字吗!往日清澈见底的沟,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到底是谁造成的?也许大家会推三阻四,事实很清楚,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使以前毫无杂味的沟水变成了臭水,是我们自己使清澈的沟水变成了格外浑浊的臭水!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呀!难道大家把这条沟看作垃圾池了吗?
“这条沟叫什么名字?”同学们互相问着。老师也不知道这条沟叫什么名字,便问了一位住在这里多年的老奶奶,她说:“这条沟大家都 叫它‘东沟’这里的水都是从紫金山流下来的最后流到秦淮河!”噢,我知道了。后来,我们从一位老大爷的口中又了解到这条沟原来叫韩家沟。我猜想这条沟以前也许是一户姓韩的人家所有。
顺着沟往前走,沟的两旁是居民住宅,我们看到几处垃圾堆和露天厕所。走到沟的尽头,又发现了许多生活垃圾,有鞋子,死鱼等。沟下还有许多排污口,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沟里怎会干净呢?
这一天的旅程又结束了,下一次会是怎样的呢? 8月20日,天气真好!上午老师带着我们来到电视台,希望电视台给我们看一看关于秦淮河的资料,大费周折后,终于答应了。还有专门的记者跟随我们一起去,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一走进电视台,便有一位阿姨带我们到了看资料的地方。只见一间很大的房子里面摆放着十几台电脑和几架放映机。我们被带到一台放映机前,只见放映机里正播放着前几天东升工作室的一则报道:说有一位吴先生住在离草场门秦淮河不远处。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有一个排污口正在排污。以后,每次排污,他都用摄像机拍摄下来。我素来听说秦淮河污染严重,可万万没想到秦淮河的污染比想象中的严重多了!
当我们来到位于草场门的秦淮河时,迎面闻到了一阵阵扑鼻的恶臭,只见河里油污的痕迹非常明显,这条河的颜色墨绿泛黄。垃圾看起来虽然不多,吴阿姨告诉我们因为前几天下雨,所以垃圾都冲上了岸边。我们看了看岸边,果然散布着许多垃圾:有垃圾袋、鸡蛋壳、酒瓶、死鸡、死鱼、鞋子等等。再往前走我们看到写着“南京食用油脂仓库”,它的对面都是居民楼,靠近河水的仓库下油污更多,我们怀疑排污口就是他们建的,我们采了几瓶水样,就到了位于汉中门的秦淮河。
到了汉中门,只见河里的油污更多,还五颜六色。河里有少许的漂浮物,还有粪便。大家都开玩笑:这么脏的河水,谁要掉到河里,没人去救他。因为这条河实在太脏了!这条河左边是一座桥、右边也是一座桥,前是汉中门装饰城、后是岸边新修的小区,流光异彩。我们到了桥下,阵阵恶臭、使人窒息。我们采了水样,就回到了学校。
如今,我们终于采集完了水样。现在正是下午,我们要开始做实验了。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我们把从夫子庙买来的金鱼放到水槽里,共有6个水槽。第一水槽放的是放置几天的自来水,其余5个水槽放的是从各处取来被污染的水。每个水槽放5条金鱼。准备完毕的时间是1点12分。 2点10分,自来水里的金鱼活蹦乱跳的,内秦淮河的水中死了3条,汉中门桥附近的死了1条,3条游来游去。汉中门桥下水里的鱼在水里嬉戏,石头城泵站附近水里的鱼没有死,南京食用油脂食库下的水中死了1条鱼。2点40分,内秦淮河水中的鱼全死了,其他没有变化。4点30分,石头城泵站附近水里的鱼死了4条,其他没有变化。污染最严重的是“半边桥下”的河水。
8月21日,我们到学校实验室一看,除了养在自来水中的小金鱼还活着,其它污水中的小金鱼只有一条存活。我们在树下埋葬了这些为科学实验而牺牲的生灵。这时,树叶“沙沙”地响着,好像在为死去的金鱼轻轻地哀悼……
指导老师 张新娥
8月20日 星期五 晴 (上午) 今天,是我们收获最大的一天。我们亲眼目睹了秦淮河被污染的现状。
首先,我们来到电视台,看了8月9日那天节目的录相。石头城泵站的行为令人发指,一面政府在花大人力、物力来整治秦淮河,一面他们在不停的排污。接着我们来到了石头城的这段水域进行调查。
那里的水很臭,有很多油渍,水是墨绿色的。我们发现了节目中的石头城的泵站,但是没有发现排污口。河面上有一些垃圾,水的涨高退低,使本来很久以前可以观赏景色的河堤显得很脏。水中的垃圾残留在河堤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北边是一座大桥,远处还有建筑工地。河堤上的土被太阳晒的裂开了。河堤上有一株小草,还有饭盒、鞋子、死鸡、死鱼、木头。南京食用油脂仓库下的水更糟,但却有蜻蜓在上面产卵。油渍被太阳照成了彩色,一股股臭味使人恶心。我们在这里采了一瓶水样。当回到石头城泵站附近时,水竟涨了上来,于是,我们又在石头城泵站附近采了水样。
然后我们乘车去位于汉中门桥的秦淮河。那里的情况和石头城泵站的差不多,只是稍微轻一点,我们又在桥下和附近各采了水样。
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去夫子庙买了30多条金鱼,准备回学校做对比实验。
8月20日 星期五 晴 (下午) 下午我们开始用采来的水样和放置了几天的自来水来做实验了。
我们拿了六个水槽,放在了科学教室的讲台上,我们把水样和自来水到了进去,每个水槽里各放入5条金鱼。接着我们把写好了的标签用双面胶贴了上去,并编了号。1号自来水、2号汉中门桥下、3号汉中门桥附近、4号石头城泵站附近的、5号南京食用油脂仓库的、6号半边桥下。我们焦急的等待着实验结果。
终于有情况了。2点10分,1号没死、水清没气味、活动情况很好;2号没死、水色黄、气味臭、很好;3号死了一只、水色黄、气味臭、3条游来游去;4号死了一只黄色的、黄、臭、2条侧身、2条很好;5号没死、黄、臭、3条很好、2条黑不好;6号死了3条粉红色黄、臭、有一条红只呼吸、还有两条黑、黄也一样。
2点40分, 6号水槽全死了,水色黄、气味臭。其它没变化。
4点30分,5号水槽死到了4只、黄、臭、只剩下一条黑色的,和6号有一点鱼腥味了。没想到秦淮河被污染的如此严重!记录下后,我们就回家了。
8月21日 星期六 多云 今天上午7点19分,我们来到自然实验室,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2号、4号、5号、6号水槽的金鱼全死光了;3号水槽的金鱼只存活了一只,也奄奄一息了;1号自来水水槽的金鱼生活的很好。
我们怀着自责的心情做了记录:1号没死、水色清、气味有淡腥味、很好;2号全死了、淡黄、臭、带兴味;3号死了四只、黄、臭、带腥味、剩下的那一只只能呼吸、有时只能游几下、快死了;4号全死了、深黄、浓臭带腥味;5号全死了、黄、臭带腥味;6号淡黄、臭带腥味、全死了。
看着小金鱼死后肚子都变大了,好像有一肚子的怨气,我们感到心里很难过,但是有成果就要有牺牲。为表歉意,我们把它们的尸体给埋在了一棵树下,它们为水环境科学实验献出了可爱的小生命。
我们插上草,给它们遮风挡雨,还准备在石头上刻上“为科学而奉献生命的勇士之墓”呢!我们还在树前留影纪念。
小金鱼虽然死了,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还是很高兴的。我们真切的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秦淮河。
指导老师 张新娥
今天,我终于又和显微镜见面了。虽然以前和这位“老兄”接触过,但也想不出是什么样子了,张老师总算把显微镜发了下来。只见它“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戴”着一个银色的“帽子”,“脖子”上还“系”着一条银白色的“围巾”,好看极了,就是皮肤是黑色的。也许这就是它的特征吧!在家里,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了:显微镜是由目镜、镜筒、调节器、载物台、物镜和反光镜组成。
因此显微镜是由多种凸透镜制成的光学仪器,其中主要的透镜是目镜和物镜。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的凸透组,叫做目镜;装在下面接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组,叫做物镜。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的倍数不一定相同,刻有“40x”表示放大40倍,刻有“100x”表示放大100倍。目镜和物镜放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那怎样使用显微镜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应把观察的切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压住。再把物镜调整到最低位置,然后慢慢转动调节器,使物镜上升,直到看得清晰为止。 我也亲自动手,把一个叫“苍蝇翅膀标本”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又把物镜调整到放大四十倍,从目镜里望去,只见苍蝇标本上又多了许多“皱纹”;我又把物镜调到放大一百倍,从物镜里望去时,只见翅膀边上又多了一些密密麻麻的小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便情不自禁的把物镜调到放大两百倍,噢原来那些密密麻麻的小东西是一些小细毛啊!紧接着,我又观察了一个叫“木本植物茎横切”的标本,再放大四十倍时,也没什么特殊的;放大一百倍时,在中心的“小球”中间有了一些像蜂窝状的东西;放大两百倍时那些小孔变大了,而且在孔中间还有一些小点儿。
下面我给你们讲两个关于显微镜的小知识:三百多年前,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是一件革命性的光学仪器。它使人们开始从细致、微观的方面深入研究生物和生命活动。
最早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很低,精确度也不高。现在用光学玻璃透镜制造的显微镜发大倍数最大为三千六百倍,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大,可大到四千五百万倍,它还能将物体放大了的影像显示在荧屏上。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仪器。生物学就是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而发展,比如细菌、病毒的发现多离不开显微镜。说道显微镜人们肯定不会忘记细胞。最早观察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切片,发现有许多非常微小的蜂窝状空洞。他把这种空洞结构叫细胞。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分裂、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分裂、分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同样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更多的生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唉,手又酸了,好了,再见啦! 指导老师:张新娥
路见偶感
路见偶感黄雅芸
今早路过一高中,一眼瞥去,门面气派,道路宽敞,还有两棵壮实的蓬勃大树。看到绿色便忍不住慢下脚步,驻足片刻,准备在此好好欣赏一番,眼光却被道路另一侧的电子大屏吸引了去,赫然四行鲜红大字,前两行印象不深了,后两行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想来,学校是想以此来激励高考学子的吧。然而,在我读来,却完全不是滋味。
那两行鲜红,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表白着什么。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痴痴追寻,一代代莘莘学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都是为这两行字做的真实注解。可是,我感觉到的,并非心潮澎湃、血脉贲张,而是不寒而栗、深深忧虑。
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最多的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也越来越多地讨论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可是,却始终没有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教”或“为什么学”。
我们的孩子们,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懵懂的儿童乖顺地进入既定轨道。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期间,他们识字、认数,学了一门又一门的知识……而这一切的目的竟然只有一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首先,读书是苦的!读书好苦啊!“十年寒窗”,不仅苦,还苦得天经地义,苦得理直气壮!难道我们非得让孩子们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其受罪的事情才对得起他们吗?
其次,苦读是为了成名!这样非人的折磨忍耐了足足十年,靠什么来偿还失去的岁月和幸福?那就是,“一朝成名”!难道,读书的本身就毫无乐趣?一朝成名就是终极目的?没有成名的怎么办?成了名的又如何?
再次,成名的`好处是“天下知”!这样的虚荣、浮夸,将直接带来自我膨胀和自私白利。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自得其乐,不为人知而各得其所?
一连串的问题炙烤着我的心。这两行鲜红,说明了什么?!它不为人的健康幸福生活(包括当下的和未来的)服务,还无耻地诱导人去追逐那出人头地的渺茫又无聊的机会!我们的学校,竟然还如此堂而皇之、大张旗鼓地把它挂在门头!这种“好心好意”的愚蠢行径,真是更加不可救药!多少学子一天天地从它面前走过来走过去,或许,它真的钻进了某些孩子的心里,成了他们的励志名言、人生信条、做事准绳。
在清晨的街头,与这样的鲜红相遇,不是一个道听途说的笑话,而是一个无比真实的悲剧。
火车偶感
从天津到银川的路程似乎很漫长,空气也不怎么清新,想想在火车上无聊的情形至近我还有些反感。无聊的我只能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夜景,尽管窗外一片漆黑。“各位乘客,现在11号车厢有一位患有疾病的乘客,望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速到11号车厢。”沉寂的气氛霎时间被打破了,车上顿时嘈杂了起来,“当医生就是好,在火车上都能治病赚钱”一位穿着很正经的中年人说。我确信我没有把“治病救人”误听为“治病赚钱”因为那个中年人刚说完,另一位打扮很入时的年轻小姐接着说:“现在医生赚钱就是容易,手一伸,红包来,比过年要红包都容易!”接着是火车车厢的一阵刺耳的笑声。我用眼睛瞅了瞅父亲,并从眼神中流露出“走”的'意思,因为他就是一名外科医生。他没有迟疑,立刻站起身,大步向11号列车走去。当父亲走后,我觉得这样的情景只会在电影中出现,没去想太多,继续听音乐、看“夜景”。
十分钟后,父亲回来了,双手湿漉漉的、泛红,说:“感冒,38.3℃,由于火车比较闷,空气不流通,所以喘不上气来,好在是个小伙子,身体壮,吃点药会好一些,不用下车治疗。”感冒而已,虚惊一场。“现在年轻人自理能力就是差,感冒还这样大动干戈。”母亲接着说。这一句话可激怒了父亲,他反驳道:“火车上生病与在家生病性质不同,虽然是感冒,但也是病。我既然是医生,不管是不是我的所属病科,我都要去,因为基本急救每个基本医师都会,再说去了可以让病人得到心理安慰。”说完这一句,他喝了一大口茶。“我不怕担责任,担责任总比见死不救好吧!我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要去。”不敢想大多,只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原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是车厢又一次安静了,因为广播再一次响起来了,“刚才拨出的寻医启事,患者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康复,在此我代表那位患者和全体员工向13车厢的张医生和11车厢送药的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再这之前,我还觉得这样的情景只会在电影中出现。我不用去想,因为我知道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总会有人去的。
回头看看那两个口出狂言的家伙,我也不需要想什么,是因为他俩还没有在火车上生过病吧,就算有病也得看心理医生。
★ 偶感风寒作文
★ 作文阅读:偶感
★ 开窗偶感的散文
★ 作文《夏日》
★ 夏日有感
★ 夏日时光
★ 夏日绝句
★ 夏日惊艳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