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竹子的诗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ebcaptain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竹子的诗句(共含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ebcaptai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轼竹子的诗句

篇1:苏轼竹子的诗句

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中国文人,大概十之八九都会想到竹吧,竹本身的虚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契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识。

从“竹林七贤”到王徽之到白居易到苏东坡到郑板桥,无一不与竹情谊深厚。

白居易曾写过一篇《养竹记》,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首次总结出竹的四大高尚节操: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相比白居易的一本正经,我更喜欢苏东坡,他的“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比这几条总结出来的“节操”来得更具人间烟火气。苏东坡对竹最经典的评说,无疑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一句。我特别欣赏的是苏东坡的'真实,他并不因为竹之雅,就断然排除吃肉,虽然文人们向来赞成“肉食者鄙”,对吃肉的当权阶级是瞧不上眼的,然而苏东坡不管这些,他又说:“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原来,他不但喜欢吃“东坡肉”,还喜欢吃竹笋烧肉。

肉与竹,正代表了苏东坡性格的两面,他的身上既有大块吃肉的豪放、世俗,也有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优雅、超脱,所以他的诗文既有豪放又有婉约的风格。后来的文人美食家李渔,应该是受到苏轼的启发,他也主张将肉与竹笋同烹,但他认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竹笋,吃“竹笋烧肉”之时,人们会“只食笋而遗肉。”

苏东坡爱竹情深,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曾在《记岭南行》中为竹“打抱不平”,说岭南人应该对竹抱愧才是。因为岭南人的饭桌上摆的是竹笋,房子上盖的是竹瓦,载货用的是竹筏,烧饭用的是竹燃料,写字用的是竹做的纸,脚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有趣的是,苏东坡在各个人生阶段对竹子的审美态度都不同,年轻的时候,他希望看到的是满眼的密密麻麻的竹子,所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就是他的理想;人到中年,心态已不如年轻时激进豪迈,他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到老年时,又变为“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了。这条由竹勾画的人生的轨迹,和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中国的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中国的竹子里有文化也有哲学。

篇2:苏轼竹子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篇3:竹子诗句

竹子诗句大全

风策策,度庭竹。——孙道绚《滴滴金·梅》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修竹畔,疏帘里。——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薄袖欺寒修竹暮。——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村舍外,古城旁。——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黄滔《题友人山居》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寻苗裔,湘江曲。——陆容《满江红·咏竹》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绣襦不整鬓鬟欹。——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峄山畔,淇泉路。——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空掩袖,倚寒竹。——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张炎《疏影·梅影》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陆容《满江红·咏竹》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曹勋《夹竹桃花·咏题》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厉鹗《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宋自逊《蓦山溪·自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沈周《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吴文英《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篇4:苏轼经典诗句

苏轼经典诗句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篇5:苏轼经典诗句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5、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7、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9、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0、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1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6、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8、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19、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20、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2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2、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23、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24、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5、回首想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6、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篇6:苏轼经典诗句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小故事: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篇7:苏轼经典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够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好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够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够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苏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

苏轼诗句

古人竹子的诗句

赞美竹子的诗句

竹子的诗句欣赏

水调歌头苏轼诗句

苏轼爱国诗句

苏轼的诗句

描写竹子的著名诗句

竹子和桂花的诗句

写竹子的古诗句

苏轼竹子的诗句(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苏轼竹子的诗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