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孩子也需要自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onliufre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孩子也需要自信
自信和乐观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同样,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树立这种观念,永远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当这种自信快乐传递到孩子身上,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自信乐观――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上课铃声早已响了,可三年级二班的教室里还像集贸市场一样嘈杂,几个男生还围在小胖的课桌旁边聊得起劲。 小胖大声地问:“你们猜,傻瓜在后会变成什么?” 这是小胖昨晚在网上找到的脑筋急转弯题目,其他几个男生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 年过50岁的数学老师早已进教室了,见同学们还没有安静下来,他便“咳”了一下以提醒同学们该上课了。 本来这个急转弯题目的答案是“老板”,但听到老师“咳”了一下之后,小胖马上大声地说:“是老师!” 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数学老师的脸色立刻变成了猪肝色…… 下午,小胖的爸爸李思被紧急召到了数学老师的办公室。李思在耐心听完数学老师列数小胖的种种“劣绩”之后,平静地问数学老师:“老师,你是教数学的,你能不能帮我计算一下在我家小胖的所有行为中,他的不良坏行为占有多大比重?” 数学老师稍为思考了一下说:“20%左右吧。” “哦,那也就是说他80%的行为还是可以接受的?” 数学老师觉得自己被上套了,气愤地说:“我从来没见过您这样的家长……” 的确,这样的家长不多见,但这就是高情商的家长的典型!高情商的家长乐观自信,永远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高情商家长都非常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们极高的识别感情的能力,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然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和弱点),从来不怕孩子淘气和“不听话”,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正因为自信,所以高情商家长也都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可以承受孩子给他们带来的各种麻烦和闯祸,能在麻烦和闯祸之中看到机遇而不是危机。乐观的家长能够积极地看待其孩子,期望从孩子身上看到最优秀的东西,使得孩子总是期待未来会变得更好。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是高情商家长的共同特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而不是短处。通过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不仅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对自己孩子保持乐观心态的基础。 如果家长不是像李思这样有意识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的话,那他们就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如果李思像数学老师那样,把8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小胖20%的消极方面,那小胖的消极方面就会在李思的眼中膨胀,而小胖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就会自动消失。相反,如果李思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肯定和鼓励小胖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时,那小胖身上的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了100%。 高情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乐观自信不是盲目的,它是来自于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就像李思这样,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他没太对小胖辱骂老师太当回事。对小胖这么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说“老师是傻瓜”并不是成心来侮辱老师的人格,他只是觉得开这样的玩笑能捉弄老师而觉得非常有趣,觉得自己“成功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玩过之后,他们就会厌倦,失去了兴趣,所以,李思会提醒小胖不要再捉弄老师了,但也不会把这事无限上纲上线,以为小胖人品出了问题。在李思看来,像小胖这种能捉弄人的本事正是他健康活泼的表现,说不定正是这种能力蕴涵着小胖未来的创造力。 对一些家长来说,如果听到孩子骂老师是傻瓜这种事,不仅会狠狠地惩罚孩子,而且孩子在他们心中会变得“朽木不可雕也”!为什么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看见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呢?主要原因是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他们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家长总是看不见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那家长就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态度将会越来越严厉;由于家长越来越严厉,孩子的叛逆也将越来越强烈,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家长最终将孩子推向与自己期望相反的道路。 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关键在家长自己身而上,而不是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上都有优点和长处。如果家长重新用正面积极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孩子,那他就会慢慢地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比如,孩子陶气,正是孩子健康活泼的表现;孩子爱打架,正是他自信与坚强的表现……也许,到最后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老天爷特意赐给自己的礼物”,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如果家长这么看待自己的孩子,那他们对孩子的态度自然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变了,家庭教育的气氛自然也会改变。 但是,家长不要幻想孩子会变得完美无缺。家长要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希望孩子完美是不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家长在最后往往会非常失望。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进步,自然就会鼓舞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快速成长。 反思: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和长处?
孩子也需要发泄教育随笔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但模仿性强,好展示,因此只要一动手就难免会碰到小朋友,这时不仅引来了孩子的哭闹,更引来家长的埋怨。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们一个个找来,进行类似团结友爱的教育,但一转眼,类似的毛病又会在他们身上重现。
一天下午,正在室内自由活动的杨子浩,一个人在活动室里摆开阵势,似乎在向别的小朋友挑战。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段时间来一个武术表演?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似乎不太相信我的话。我非常诚恳的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很喜欢看武打电视吗?你们不是很喜欢练武功吗?今天,咱们来比试一下看谁表演的最好。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了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告诉他们:你们表演得不错,但千万不能用学来的.武功欺负小朋友,今后我们还进行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纷纷表示赞成。从此,孩子们类似这样的纠纷明显减少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也会有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同时,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也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个体,很多时候他们也需要发泄,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给他们提供宣泄情绪表现自我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愉快。
需要自信的孩子幼儿的教育心得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悦悦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悦悦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要第一个来接我。”在我的劝说下,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悦悦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悦悦是个内向的小女孩,许多事都不敢去尝试。”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悦悦。在活动区游戏时,悦悦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悦悦,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悦悦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悦悦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悦悦,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悦悦讲故事,悦悦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中午睡觉的时候,许多小朋友都去解小便,准备午睡,而只有悦悦站着不动,于是,我走过去问她:“悦悦,你怎么不去解小便啊?”“我不敢去”“我们悦悦是个能干的小女孩,这种事难不倒悦悦,对吗?”看她还在犹豫,“老师和你一起去,好吗?”原来悦悦从来没有上到过蹲厕,所以很害怕,在我的帮助下,现在能单独去上厕所了!慢慢的我发现,其实悦悦是的外表内向,内心很活跃的女孩子,她其实是需要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
过了几天,悦悦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宣老师,太谢谢你们了,悦悦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悦悦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些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孩子也需要表达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老子说了算,儿子要无条件的听从老子的。所以,在这种传统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在家中是没有发言权的,如果家中的成人在谈话,孩子插嘴打断了成人的谈话,就会遭到呵斥“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如果孩子申辩,可能遭到更严重的训斥。
当孩子有情绪或发脾气时,父母也会阻止,让孩子不能乱发脾气。孩子的负面情绪被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成人之后,遇到适合的时间和场景就会爆发出来,影响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甚至伤害他人和自己。
前段时间被炒得纷纷扬扬的传媒大学女生失联被杀的事件,犯罪嫌疑人叫李斯达,杀人的理由是为了寻找刺激,发泄一下。十几年前的马加爵、几年前的药家鑫,还有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杀害室友的黄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发泄。如果他们从小能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表达的成长环境,也许不会发展到害人害己。在他们自己承受着应得惩罚的时候,他们的家庭同时也遭受着灭顶之灾。那么家长应如何让孩子不积累负面情绪,学会表达呢?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表达情绪的家庭情感氛围。
在家庭中父母的关系要和谐,因为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主要来自父母的爱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乐观向上,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使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拥有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关键。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平等沟通。
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构成是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父母给与孩子的是无条件的接纳、理解、尊重的爱。让孩子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是顺畅地情感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在家庭氛围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威胁或惩罚,跳出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性产生的'权力陷阱,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其三,多与孩子共情,让孩子及时释放情绪。
很多家长在孩子哭或有情绪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制止孩子,不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因为孩子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情绪积压越来越多,抑郁纠结,逐渐积累,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孩子走向极端。在孩子有情绪时,最好的方法是认可孩子当时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发泄情绪的权利,只是在发泄情绪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既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
做一个好父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每个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孩子也需要“炒作”
在我日常接触到的咨询家长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赏识孩子存在很多的误区,以至于虽然知道应该赏识孩子,但真正做起来、做到位的很少很少。大家都知道,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力量、积极向上,离不开赏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赏识了也没有效果,以至于得出赏识无用的结论。这里,我们来讨论讨论赏识孩子的智慧——放大赏识。
放大赏识,就是把一丁点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方面无限地放大,进行正面强化,孩子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家五岁的大女儿有一天想吃饺子,于是我们提议大家一起来包饺子,我对她说:“你从来没有包过饺子,但是爸爸妈妈猜你包的饺子肯定很好看,而且很好吃。”(提前赏识)孩子妈妈在旁边说:“是吗?真的吗?”我对孩子妈妈说:“你不相信,等下让她试试。”这下她可来劲了。
这个时候妹妹吵着要去游泳,原来游泳我们都是带两个小孩一起去,正犯愁怎么安排的时候,姐姐说:“那这样吧,我在家和妈妈包饺子,爸爸带妹妹去游泳,等你们游泳回来就可以煮饺子了。”我们很惊讶,就说:“姐姐真懂事!不愧是个姐姐,那么关心妹妹照顾妹妹!”这样,她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关心妹妹照顾妹妹的好姐姐了,建立了她的责任感。(赏识孩子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孩子发展出更多的优秀方面)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妈妈不停的说:“真的,你包的饺子好漂亮!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还不会包呢,现在像你这么大的很多小孩都不会包饺子。我们家Yoyo好棒!”于是她就越包越起劲。然后我们就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当着她不停地说。后来我们又把这个事情给其他没有看到的家人说,甚至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爷爷说,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又给亲朋好友说,还在班级群里面给老师和同学家长们分享,她得到了大家的欣赏和赞美,就正面强化了她这方面的行为。
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觉得对于当下的她来讲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于是就无限地放大,后面再上升到她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了,会干一些家务了。于是,后来她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帮忙端菜拿碗筷,吃完后收拾碗筷、收拾桌子,甚至洗碗、扫地她都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开心。因为她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了被肯定、被欣赏、被认同的感觉,有了价值感、成就感、重要感。这就是放大赏识的'作用。
我们不要小瞧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事情,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它,孩子就会在这些方面的得到强化。所以,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哪怕只有一点点苗头的优点,我们不妨拿着放大镜去看,当我们时常去关注它并引导到更高的位置时,孩子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当有人在网络上炒作,大家都在讨论某个人或物时,这个人或物就容易红起来火起来,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对于孩子刚刚表现出来的一丁点好的苗头,我们不妨也“炒作”一下,“抓住它不放”,反复利用,说不定我们抓住的那根细线会带出一颗又一颗珍珠来。
(来源:艺博家庭教育/作者:张磊,中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中国艺博父母学院亲子老师、中小学学习方法设计师/编辑:新媒体运营部)
★ 需要自信作文
★ 飘,也需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