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滋味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熟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的年滋味范文(共含12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熟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年滋味范文

篇1:年的滋味

过年的滋味是怎么样的呢?是全家人一起包饺子,还是一起吃顿团圆饭、放焰火呢?在大年三十的那天,我真正体会到了过年的滋味是怎么样的。

在大年三十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来到了爷爷奶奶的老家――则水牌。我们一到就开始忙碌起来:妈妈帮奶奶炸春卷,爸爸帮爷爷烧开水,我帮爷爷奶奶拿东西……到了晚上,等到全家人都到齐了,我们便坐下来,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吃团圆饭。

这顿团圆饭可真丰富:有春卷、鱼、甲鱼、虾……我们都都经开始吃了,可还不见爷爷奶奶的踪影,原来他们还在厨房忙着烧菜呢!真是太辛苦了!吃完饭接下来就是我喜欢的事情――――放焰火了。爸爸他们抬着几个大焰火,来到了河边。

开始放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焰火声响起,紧接着,就是一个个美丽的焰火在天空中中绽放。焰火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还有的像一颗颗流星。看着这美丽的焰火,和这幅团圆、幸福、美满的景象,我心里乐滋滋的。

原来,过年的滋味就是全家人幸福地坐在一起吃顿饭。啊!过年的滋味真好!

篇2:年滋味散文

年滋味散文

零零散散的鞭炮声把我从疲惫的梦中惊醒。天已大亮。

大年初一,新年到了。

放在床边的手机不停地震动着……打开,全部是拜年的画面。时代的进步,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让一切从繁就简了。

来自天南地北的祝福,在瞬间就来到了我的身边。

看着一条条沾满喜庆的祝福,色彩缤纷,动感十足。可是独独少了一些儿时的“年味儿”……

四十年前的大年初一,我们趁着夜色敲打着邻居家的大门,鞠着躬,抱着拳,嘴里是一句句的过年好……那时候,物资匮乏,年却是我们翘首期盼的。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更没有这么色彩缤纷的霓虹……有的只是那份赶年的心气。

从除夕清晨开始忙碌,外婆身上一直扎着围裙,母亲更是忙里忙外,做着年前最后的清理。房间里一派新气象,红红的福字贴上了窗户玻璃上,房檐下挂起了大大的红灯笼,那喜庆劲儿一下子就升腾到了极致。

外公和我们看起来最是清闲。一张桌,一幅笔墨。浓浓的墨香飘起,一副副红色的对联放置在桌角的一侧,展平、晾干、送去邻居家,我和哥哥不停地倒腾着小腿,在邻里间跑来跑去。

年夜饭和现在的相比,不算丰盛,却也是鸡鸭鱼肉俱全。解馋,满足了我这个小馋虫的嘴。

父亲在部队,过年很少回家。外公不饮酒,年夜饭也就简单了。盘盘碟碟端下去,一盆盆的冻梨冻柿子端了上来。冰冰凉凉,透心地凉,很过瘾。木格子的窗外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穿衣,拿起外公用玻璃做的小灯笼,往外跑去。

大院里的孩子们围成一圈,男孩子比谁最勇敢。他们用手捏着小鞭,闭着眼睛,故作英雄状。女孩子手里是小小的烟花,烟火只能围着自己转。北风起,呼气成霜。我们却跺着脚,双手一会放在耳朵上捂捂,一会又赶紧揣进兜里。“窜天猴”腾空而起,随着落下的是尖叫着的欢呼声。

大人们的吆喝声传来,各家的火炕头已经放好了面板,醒好的面,端上来的是散着香味的饺子馅。除夕夜,要吃素馅饺子。

脱下厚厚的棉衣,洗干净双手,开始包饺子了。外婆唠叨着一年的光景,妈妈碎碎念着我们的成长经历,外公总是默不出声地擀着饺子皮。这时候,我是大家的开心果,不停地唱着那首南腔北调的洪湖水浪打浪,引来的是一阵阵欢声笑语。

深夜,零点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墙上老挂钟的滴答声早已经被一浪高过一浪的鞭炮声淹没,大院里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团团烟雾笼罩住了一排排低矮的平房,你早已分不清,那房顶上飘着的是炊烟还是烟火的薄雾了……

一顿香香的饺子宴结束,我晃着手,撒着娇,让外婆把新衣服一件件地给我套上。红棉袄,花布衫,一条经母亲的巧手改制的吊带裤……母亲再为我梳上一对羊角辫,扎上粉色的头绫子,她随手拿出一盒红红的胭脂,在我的眉间点上一个大红点。“美,这丫头越来越漂亮了。”外公抬起头,笑着。

最隆重的.程序是给外公外婆拜年。我和哥哥跪在母亲给铺好的垫子上,深深地拜上三拜,说的还是那句老嗑,“过年好,健康长寿。”得到的还是外婆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五元纸币。兴奋,一块一块地数来数去。

夜,幽深。迎来了除夕夜最难熬的时间,房前屋后出奇地安静。外公早已习惯了守岁,沏上一壶浓茶,“啪嗒““啪嗒”地吸着老旱烟,他端坐在方厅的桌前。再兴奋的我们也抵不住睡意的叨扰。哥哥靠在书桌旁,用双手拖着腮,浅眠。我则闭着眼睛嘱咐着外婆,一定不要让我睡过了头。外婆的怀,永远是那么地暖。

凌晨四点,天还是一片漆黑。

一对昏黄的照明灯已经变得滚烫。哥哥的声音有点发颤,“姥爷,几点了?”“四点。”我的耳边传来外公沉稳的回答声。

起身,整理着身上略微发皱的衣裳。睡意还挂在脸上,我和哥哥牵着手奔出家门。

一家家,一户户走遍。“杨奶奶过年好。”“李叔叔过年好。”“曹婶子过年好。”一遍遍地重复着,乐此不疲。兜里装满了用五颜六色的包装纸裹着的块糖,当然少不了我最喜欢的大虾酥糖和牛奶大白兔。于是,欢天喜地往家跑去。

天,刚刚露出鱼白。一阵阵鞭炮声再次响起。屋顶的炊烟一节节地攀升,直冲云霄。

香喷喷的肉馅大饺子溜进锅里,外婆不停地划着锅里的水,饺子在滚开的水里沉沉浮浮,最后,都圆鼓鼓地飘了起来。狼吞虎咽,一顿早餐草草地收场了。大人们开始整理容装,出去拜年。我和哥哥抱着我们的战利品,爬上火炕,沉沉地睡进梦里。梦里也是口周流涎,想着初二大舅家的美食,初三四舅给的压岁钱……嘻嘻地笑醒,窗外已是暮色四合的时分了。

哥哥拉起我,左手拿着冰尜,右手拿着小爬犁。“快点,再不去,他们就开除我们了。”

我在匆忙中失去了小淑女的德行,头发有点乱,嘴角还挂着白色的痕迹。“慢点,慢点。把衣服扣子扣好了,外面冷。”身后传来了外婆焦急的喊声。

坚硬的冰上,冰尜飞速地旋转。不远处的小斜坡,是一座天然的滑梯。爬犁时缓时急,偶尔的翻车,会引来一阵阵的笑声。

天,黑得好快。走进家门,顾不上母亲的唠叨,脱下脏了的新衣,把冻得发紫的脸贴到火墙上,热浪来袭,没来得及吃外婆做得香香的米饭,我再一次沉进梦乡……

滴滴答答的钟声传来,四十年,弹指一挥。

窗外,下着的第一场雪。雪,不急不缓,像一张网,用白色遮盖了目光所及的远方。案几,茶微凉。一本书,读到了最后几页。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静地停下来,把一些经历的人和风景淡成一幅斑驳的画卷,雕刻在心深处。

光阴如水,那些在年里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地离我而去。年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少了繁复,也冷落了许多友情亲情,一些传统文化和人文传承渐渐远去。人们说,年味淡了,或许就是感慨中国味没了,过年,也就是无滋无味。可是,每当我想起童年时大年初一的情景,那浓浓的年味在心底蔓延,它满载着我的欢笑与泪水,轻轻地诉于岁月,铭记于心。

篇3:年的滋味诗歌

年的滋味诗歌

1

三百六十五节橄榄枝

童年梦乡,我最爱咀嚼两端

一身新衣,还有粗粮换白馍

眼巴巴,盼年的滋味

就是,饥饿的狼

期望着,饱餐一顿

父亲愁皱双眉,摇着花白的头

反复点着,屈指可数的毛票

掐算,青黄不接的日子

嘴里不住地嘟囔:年关、年关啊

2

五百里地外,流浪的'日子

逢腊八的心,归乡似箭

熟悉的小村口,望穿双眼

翘着脚眺望,检票的窗口

攥出汗的车票,等待剪出

故乡的路,年三十的酒

走进熟悉胡同里,就能闻到

除夕夜,飘出的年味

那是母亲,惊喜的眼神

3

二十四番花信封里,过年

这个节气,在儿子的嘴里

越来越没有,我品尝到的滋味

天天如年的餐桌,竟养刁了

他的口胃,懒洋洋的筷子

把新年,夹到碗外

三十年沐浴,没想到

让新年滋味,只剩下

高挂的红灯笼,贴着的联对

篇4: 年的滋味经典美文

年的滋味经典美文

关于年的记忆总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

小时候,每当冬天的雪花飘起来的时候,就热切地盼望着过年了。过年的时候,可以吃好饭,穿新衣,拜大年,走亲戚。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还处于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买布、吃肉都有限量,要靠布票和肉票限量供给。平时家里的餐桌上很少见到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多吃点儿肉。那时按照当地的习俗,过年比较隆重地招待客人的时候,头四个菜是鸡笋汤肉,名曰“一鸡二笋三汤四肉”,这四个菜上齐了,才可以混搭其他的菜肴。最后一道菜一定是鱼,寄寓“年年有鱼”的吉祥祝福。看到鱼上桌了,客人就知道菜上齐了。

那时候,过年能吃到的鱼常常是带鱼。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煎炸一番,煎炸肉、面果子、鱼等。将带鱼切成段,挂上面糊,用油在锅里煎得发黄,然后蒸熟,这样做出来的带鱼既美味又可以放置很多天。正月里,走亲戚的客人来了,就端上一盘热好的鱼。主人总是用筷子指着鱼殷勤地劝:“吃鱼,吃鱼。”客人也只是象征性地箝一两筷子面糊而已。这鱼撤下去之后,还可以重新挂糊招待下一拨客人。一盘鱼用一正月,直到过了正月十五跑了年,这盘鱼才算完成了使命,自家人才可以品尝鱼的美味。

也有极其贫穷的人家无力置办这样的一盘鱼,就只好从邻家借了。曾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从邻家借来一条鱼,被不识趣的客人吃掉了几块肉,女主人无法,只得将鱼重新挂糊,想蒙混过关,结果自然是被人家发现,导致两家反目成仇。那时候,原本喜庆的年节曾经难倒了多少家庭主妇,又曾经揉进了多少生活的辛酸。

乡村的大年是最具年味的。也许是农民们平时太忙碌、太辛苦吧,他们格外珍视这一年中充满喜庆与祝福的`最后的日子。一进腊月门,从第一声爆竹的炸响开始,人们就闻到了浓浓的年味。采办年货,置办新衣……最忙碌的是家中的妇女,她们把过年叫做“忙年”。为了过一个悠闲舒适的年节,她们要准备好一个正月的干粮,其中包括走亲戚时带的礼物。由于任务繁重,邻家的妇女们常常结成“互助组”,三五个一帮,一家一家去做,这家做完了到那家。在北方热乎乎的土炕上,妇女们抹得满脸满身是白色,在一片热热闹闹的说笑声中,一箩箩的年糕、包子、饽饽……诞生了,不仅品种多,而且要做出许多花样,染上各种颜色。这样的面食常常让人不忍下口,因为它们分明是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做饽饽是一件力气活儿,得把发好的面呛进去许多生面粉,这样蒸出来的饽饽带着麦子的香味,还有嚼头,并且不易走形。蒸饽饽要讲究火候,要把饽饽蒸得微微裂开,女人们称之为“笑了”,就像人笑得咧开了嘴一样。这样的火候的确不容易把握好,蒸年饽饽这天,女人的心情都是虔诚的,能蒸出“笑了”的饽饽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预示着来年好运。

在腊月的日子里,外面寒风凛冽,雪花飞舞,而灶膛里红红的火苗吞吐,家里蒸汽缭绕,这样的火热气氛已是将年味酝酿得足足的了。

如今,那种做着各种花样的精致的年饽饽越来越少了,这门手艺也濒临灭绝的境地,胶东大饽饽已经成为胶东一绝,应该申请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终于盼到了年三十。上午,在朝阳初升的时候贴上红彤彤的门联,喜庆与幸福就充溢了每一个空间。天地之间仿佛换了人间,看山看水皆是另一番生动,似乎东君已遍撒生机的种子。贴完门联一家人团聚吃发财饭――白菜炖排骨和干米饭。空气是清冷的,但人们的心都热乎乎的,特别是北方土炕更是暖意融融,使游子倍感亲情的温馨和家园的温暖。飘雪了,轻盈的雪花在窗外漫舞出岁月的安详,而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则把热闹的除夕带到人们身边。除夕是要吃团圆饺子的,女人在屋里煮着热腾腾的饺子,男人就带领着孩子们在庭院里放起了鞭炮。一年即将过去了,忧愁和喜悦都即将成为过去,执着的人们永远对明天充满希望。在我们家,除夕是有着特别的音乐伴奏的,那是母亲的缝纫机声,她在为我们赶制新衣。这“嗒嗒”的声音一直伴我们入眠,等我们睁开眼,就会看到枕边的新衣……

在除夕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人们在“劈里啪啦”响成一片的爆竹声中吃饺子,这是新年的第一顿饭,饺子里包进了钢G儿、糖果、枣、栗子等,是寄予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的,诸如发财,勤劳,甜蜜,多子多孙等。然后穿上新衣去拜年。乡村的街道上汇成了人声的河流,杂沓的脚步声,淳朴的问候声,一声声告别着昨日的辛苦,一声声期冀着来年的幸福。

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糖果、瓜子和花生给拜年的客人吃,有小孩子来,主人往往要热情地抓一把糖果塞到小孩子衣兜里,在曾经贫寒的时光里,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渲染了日子的亮色,让人分外感到生活的甜蜜。拜年回来,小孩子们的衣兜会塞得饱鼓鼓的,他们会向人炫耀这拜年的“战利品”,会互相攀比谁得的糖果多。

记忆中的年是饱含酸甜苦辣的诸般复杂的滋味的,浓浓的年味就是生活的滋味。

今天,人们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想必是物质的日渐丰裕使人们对幸福的感觉越来越麻木了吧?很多人被“三高”困扰着,早已吃厌了大鱼大肉,对于糖类食品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乡下的野菜团子、槐树花包子反而堂而皇之地上了豪华酒店的餐桌,成为了美味佳肴。这是对朴素生活的回归吧?

篇5:年滋味作文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

你体验过当残疾人吗?我就体验过。唉,告诉你,“独臂”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叮铃铃……”上课了。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独臂的滋味”。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心里充满了问号。“独臂?”接着老师便说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便叫做‘独臂’的滋味。”忽然,老师的嘴角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这个游戏就是一只手穿、脱衣服。”顿时,教室又一次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便开始宣布游戏规则。

“好,游戏现在开始。”只见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手忙脚乱地脱起衣服来。

游戏刚开始,一切都进行地还算顺利。“哼哼,不就是用一只手脱衣服嘛,简单。”我嘀咕了一下,就准备开始脱,没想到这时麻烦就来了:衣服就像是贴在身一样不肯下来,是耍小孩子脾气呢!我瞟了同学们一眼,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抖功”。我赶紧照做,终于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衣服“抖”下来。

不幸的是,难度又一次升级:怎么样把脱下来的衣服穿回去呢?我不禁沉思起来,后来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就是先把衣服拎起来,把帽子套在头顶上,作为支撑点,一只手伸过去然后去拉拉链。可是,拉链也和我对着干,就是不听话,怎么也不能把拉链的两头合二为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已经被拉链玩弄得精疲力尽。绝望地抬起头,心想:拉链你怎么就是不过来?忽然,有一位男生完成了。怎么这么快?哦,原来是用牙齿的。加油,我不能灰心。我把拉链靠在桌子上,哈,终于对上了。现在就差把拉链拉上去了。唉,就这点小事就弄得满头大汗的。我一点一点拉,啊,终于好了。

在每个同学尝试之后,老师就宣布比赛。“啊?还要来一场比赛。”我心里默念,“千万不要选我。”但,事与愿违,大家都选我和另一位女同学。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场。不过这次好多了,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动作一气呵成,立马脱好了衣服。又回到了拉拉链的难关。我靠在墙上,不过一会就对好了,接着,我又把拉链拉了上去。哈哈,我第一,我得意的笑了起来,这次可真把我弄得腰酸腿疼。

啊!这次我终于体会到傅雷说的一句话――“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独臂”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体验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异常重要,作者通过描写“独臂”这个游戏,明白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个道理。文章的动作描写细致,穿插了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活动场景再现了!

篇6:年滋味作文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而所谓新年,在我们年幼的记忆里应该就是添置新衣新裤,然后穿着一身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戚,收压岁钱吧!什么大鱼大肉都是无味的,吃几颗甜甜的奶糖才是最开心、最有滋味的吧!

花儿开了又谢,当年的小树都已长高了一大截。穿越时间的长河,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寒冬刚过,春天就迈开了步伐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在这春东之交,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日春节。

春风吹起了新年的前奏。现在的我们,还是盼望着过年,只是无意之中已经增添了一份成熟与睿智。辞旧迎新之际,远在海南出差的爸爸终于还是赶了回来,我和妈妈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家是不多的,我和妈妈着实盼望了许久呀!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去菜市场买菜了,买了很多,有一部分是爸爸爱吃的,还有就是我爱吃的火锅菜。在吃这一方面,妈妈总是比较尊重我和爸爸的选择,过年了也不例外。下午,通常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可是,父女聚首,总是有那么多的话要说。爸爸询问了我这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状况,更鼓励我要好好读书,这大概就是天下父母心吧,而且总是那么地无怨无悔。当然,我也希望爸爸能够好好的顺顺利利的,这就是我身为其女对他的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祝福。总之,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好好的。

到了下午两三点钟,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就不断了,这也算是大年三十的一大亮点了吧。

照旧,我们家到了四五点才开始放爆竹,放过爆竹就要吃年夜饭了。这才是一天中真正的重头戏啊。妈妈早已把丰盛的晚餐准备好了。满满的一桌,预示着新年也能够过足口福。终于开动了,有些菜放在火锅里一汆就能吃了,火锅的感觉就是好,暖暖的,就像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那种滋味真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但这确是我所感受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过年的滋味。这一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

吃过年夜饭,品过美味的茶点,外面的烟花爆竹的声响还是不断。只见天空呈现出一片红红的景象,看来像是要下雪了吧,不知这场雪是否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春天即将到来。但是,无论如何,过了今晚,我们就又长大了一岁,我们应该有更确切的目标,更美妙的心灵,去迎接崭新的明天。

篇7:年滋味作文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

小时候,最期盼的事就是过年。那时候的年是爸爸炸的香喷喷的肉圆,是妈妈为我亲手做的花衣裳,是揣在兜里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是全家守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享受“春晚”精神大餐的那种欢愉,也是那噼啪啪金花四溅的一小挂鞭儿。

小时候的春节,有滋有味儿。春节的滋味,浓烈淳厚,多彩多姿。让人回忆起来,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时,我们孩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受家长“管制”,尽情疯玩一回;能吃上香喷喷的肉圆;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那时,一到过年,男孩们买小鞭儿,放鞭炮,他们舍不得一次性燃放成挂的鞭炮,而是耐心地,小心翼翼地把买来的鞭炮拆开,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放。于是,乡村的道路上,鞭炮声总是此起彼伏,零零星星,鞭炮声虽小,但那时我们的快乐溢满了心间。

家乡的春节,每家每户都炸肉圆,肉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在炸肉圆前几天,爸爸妈妈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爸爸去买肉,买各种佐料。妈妈就在家准备炸肉圆的各种配料,萝卜、鸡蛋、葱、淀粉……那时,我也如勤劳的小蜜蜂快乐着,忙碌着,帮妈妈忙前跑后,俨然成了忠实的小跟班。殷切期盼着能早点尝到香喷喷的肉圆!

爸爸回来后,把肉洗净,用刀把肉剁成糊状。妈妈已经把炸肉圆的各种配料洗干净,弄好。爸爸把鸡蛋、淀粉、葱花、盐、水按比例放进肉糊里,把它们搅匀,这项工作很费力气,我总看到爸爸额头冒出汗来。那时,我会很贴心地帮爸爸擦去额头上的汗。这样的殷勤,就为了等待着爸爸面带微笑把第一个肉圆送到我嘴边。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吃起喷香喷香、流着油的肉圆时,那滋味,我怎么能表达得出来呢?

小时候年的滋味,留在记忆的深处,那无拘无束的疯玩,那香气扑鼻的肉圆,大块的红烧肉,围在一起吃的年夜饭,还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家乡年的滋味点缀得多姿多彩。

那时候的年,承载着浓浓的滋味,尽管当时物质匮乏,但乡情亲情友情是那样的深厚。

时至今日,我们经常感叹,过年没年味了。是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年的气氛淡了。我们也总叹息着生活越来越好,快乐似乎越来越远。“年”的滋味成了超市里的拥挤,“年”的滋味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年”的滋味是走亲访友的奔波,“年”的滋味是黑夜当作白天的混乱。电脑,手机,高档玩具,让孩子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低头一族”;满街绚丽缤纷的烟花,已经让孩子们再也没有了拆鞭炮的兴趣;油亮美味的肉圆也没有了让孩子垂涎三尺的魔力了……

但无论岁月怎么流逝,时光如何变迁。人们期盼的“年”,是期盼团圆,满足,幸福与美满。“年”,带给孩童们依然是无穷的快乐!

篇8:年滋味作文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

人生仿佛就像是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充斥在其中,殊不知阅读也是如此,拥有着无数美好的滋味。

糖果般的滋味

小时候,那时正是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时期,读些幼稚的童话书,如《格林童话》。晚上,夜幕降临,我静静地趴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稚嫩的童音读着王子与公主的故事“灰姑娘”让我憧憬,想象着那一幕美好的画面,渐渐的步入了梦乡。妈妈柔顺的长发散落下来,微弱的光折射出光芒,嘴角抿起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时虽不懂这“母爱”二字的深刻含义,却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温柔,四周弥漫起了幸福的滋味,我的心里也甜甜的,那时的阅读,就是无忧无虑的,糖果般的滋味。

儿童吃糖果,为的是那单纯的、没有一丝杂念的甜蜜;大人吃糖果,为的是回忆起那儿时的童真。而阅读时的甜,便是一种对书籍的兴趣,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咖啡般的滋味

后来稍长大了一些,周末有时间便爱上了名著,如《红楼梦》,《红楼梦》不止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的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更让人惋惜,与其说是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无情扼杀了他们的爱情。感叹古代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心中的波澜随着故事使我情节不断起伏,有时还会忍不住潸然泪下。在正午阳光暖暖的照射下,与我仿佛用一堵玻璃墙隔成了两面世界,一面幸福温馨,充斥着暖暖的阳光;一面冰冷至极,充满着伤心、悲悯。那时的阅读,就是苦苦的、涩涩的,咖啡般的滋味。

开始品尝时,会裤裤的、涩涩的,但在口腔里逐渐回味,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尝到了一丝甜味,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乐趣,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有苦才有甜吧。

纯净水般的滋味

上了初中,开始在课本上接触到了文言文,初读时感到无趣,文绉绉的一堆也看不明白,可若细细咀嚼,便会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那时的阅读,就是清清淡淡的,纯净水般的滋味。

也许小孩子们并不喜欢它,但大人们的想法则不同。也许是大人们的阅历丰富,明白这其中的深刻道理,带有一丝矿物质的甜,却不似饮料一般腻,使人浑身都感到清爽、舒服。

其实,人生和阅读是一个道理。我们每一天,都要像吃到糖果般的甜蜜;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告诉自己“有苦才有甜”;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时,要懂得行赏,因为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双面性。

生活便是这样的多滋多彩,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每一种美好的滋味。

篇9: 年的滋味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期待中的春节又来了。

传统的春节,我们有许多传统习俗: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远在他方的亲人,不管有多忙,也要回家看看自已的父母亲人。年的滋味是热闹欢乐,令人向往沉醉。

狂年的除夕我有幸尝到了在我家久享盛誉的招牌红烧肉,姑父那精湛的手艺带给我们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让我们家中几大馋嘴猫大快朵颐,赞不绝口……此时,年的滋味是香喷喷的美味。

以前,过年后,各路亲戚都前来拜年,好不热闹。不过,这一年却很特殊,因为新型冠状肺炎来势凶猛,各家各户都闭门不出,拜年活动都取消了,我们全家人都做了一回“宅男”“宅女”。不过,亲人通过微信视频互相拜年,见屏如面,亲情依旧。此时,年的滋味就是割不断的亲情。

狂年过年,大街小巷寂静无人,但是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先是大晒年夜饭,争奇斗艳般的佳肴,馋得我口水流;接着下起红包雨,点得我手发抖;一句句祝福语,看得我心花放……此时,年的滋味是国富民强的滋味。

于是,我想起了在新型冠状肺炎的肆意传播时候,那些为了人民的安全日夜工作在工作岗位,过年也没回过家的医护人员,想起了那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力支持武汉的有识之士……此时,年的滋味是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滋味。

……

不管是什么样的滋味,对我来说,美好的滋味就是年的滋味。

篇10: 年的滋味作文

春节,原来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可今年春节,爸爸却不在我们身边。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妈妈依偎着坐在火堆旁,一边叙旧,一边遥想着故乡的爸爸和奶奶。虽然红红的炭火烧得正旺,虽然门框上贴的春联在桔红的灯光下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然而,寂寞和冷清还是偷偷地占据了我和妈妈的心房。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固执地向远方的亲人飘去

在火光的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穿着大红袄,躲在爸爸身后,看着绚丽的烟火,笑着、跳着

“莎莎,你说你爸现在在干啥?”妈妈幽幽地问道。我看了看被灯光映红了脸的妈妈,她正出神地盯着跳动的火苗。妈妈忘了,这个问题在今晚上,她已经问过我三次了。我知道,她并不在意我的回答,她也一定在回忆以前我们过年时,全家人快乐欢聚的情景。

电视里有人唱起了《今夜难眠》。楼下,不知哪户人家耐不住,早早地放起了鞭炮。过年的高潮就要来到。

其实,年,年年要过。每个家庭,过的每一个年,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的喜怒哀乐,大概都离不开“亲情”这两个字。“亲情”,多么温馨的字眼!然而今年过年,爸爸不在我的身边,但我却明白了亲情在家庭中的重要,岂不是也有失有得?如此想来,也就释然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楼下的孩子欢呼起来。我在心里许下一个愿:希望明年过年,我们全家团圆!

“叮――”电话铃也响了起来。我紧握住妈妈的手,我知道,那一定是爸爸从远方捎来的祝福!

篇11: 年的滋味作文

快过年了,爸爸妈妈忙着购买年货,有水果和许多好吃的,他们还给我买了漂亮的鞋子和衣服,我可高兴了。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前几天不停地赶作业,现在可以停下来休息几天了。

这几天,我真正品尝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到了奶奶家,一进家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小姨、姨夫都来了。晚上,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今天的饭菜可真丰富啊,有糖醋排骨、红烧鲤鱼、鱼香肉丝……等,都是我爱吃的。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有的像小鱼,有的像降落伞一样慢慢的飘下来,还有的像大菊花一样慢慢盛开……,都好像是在为我们祝福新年。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 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12:年味是什么滋味初二作文

年味是什么滋味初二作文

中国人最期盼的就是过春节,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可现在人们都在讨论过年的年味淡了,可是年味究竟是种怎样的滋味呢?

亲朋好友间的相互祝福就是年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手中都有一台智能手机,只要打开移动数据或者连接家中的WIFI,立刻就陷入手机之中无法自拔。以前过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通过电话相互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现在,大多数人都随意的在网上复制一段祝福语群发出去,结果大家发来发去同样的祝福语都看过好几遍了。原本温馨的祝福变成了冰冷的套话,人与人之间火热的心也凉了下来,这年味不免就有些淡了。

年味也许藏在雪里。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可见雪能够给春节增加不少的气氛。有了雪,大人就可以带着孩子堆雪人,小孩们能打雪仗,老人们也会做在一旁看着他们,回忆起自己与雪的故事……今年春节比以往晚来一个月,湖南的气温有所回升,看不见下雪的迹象。也许是因为没有雪的缘故,年味就没有以往那么足了。

年味在绚烂的烟花中。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叔叔就会带我到烟花市场挑选各式各样的烟花,可以从大年初一放到十五,烟花也成了我心中的一种年味。初一晚上,我也带着我的两个堂妹来到广场放烟花。点燃了引线,烟花像缤纷的花一样绽放开了,照亮了广场的夜空,广场上的大人仰着头观看,小孩都兴奋不已欢呼雀跃着。“砰砰”,震耳欲聋的响声在寂静的夜晚响起,空中的礼花不断的变换……人们都沉浸在烟花带来的`快乐中,细细品味着幸福的年味。也许年味不如以前那样的浓,但烟花却能唤醒人们对年的回忆,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浓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它沟通着古今,跨越了时间的限制,年味就存在于我们民族的文化里,是醇厚的味道。

我要梦滋味

这年,我22岁

我尝到了苦恼的滋味

滋味 作文

滋味作文

滋味散文

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作文

我尝到了母爱的滋味作文

我尝到了什么的滋味六年级作文

初一话题作文我尝到了滋味

我的年滋味范文(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年滋味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