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共含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c19812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脾经
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 小儿推拿策划书
★ 推拿作文600字
★ 针灸推拿简历
★ 三字经
★ 小儿故事
★ 定位读后感
★ 定位策划书
★ 《定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