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共含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东门小恨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开放教育法学多元化毕业论文研究
摘要:学员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省级法学团体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学论文评比,获得奖项,获奖论文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
关键词:法学;多元化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国家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定,是中国开放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1]经过十五的发展,开放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到9月,全国电大系统开放教育注册在校生达到369万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写明国家要“办好开放大学”。[2]国家开放大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重组与升级,国家开放大学重新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和学习评价。作为国家开放大学重点专业的法学本科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其中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取消还是要加强[3],是全员参与答辩还是部分参与答辩,是保留单一传统论文形式还是向多元化转变,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法学教师日常教学中经常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问题。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
毕业论文写作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5月出台了《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
1.毕业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不能用专科毕业论文替代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必须为学术性论文,不能用法学案例评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法律工作总结等其它形式。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必须在6000字以上。毕业论文选题不能太集中,本科阶段课程内容选题要高于总选题的30%,选题要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
2.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一般选用中级职称或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本科毕业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担任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审判员、检察员、律师也可以被聘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献检索、写作提纲的拟定、督促学生按写作计划完成初稿;论文初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定稿进行成绩初评,书写评语。
3.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员须全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由3人组成,答辩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答辩组由电大教师和外校答辩教师组成。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认定除了要看毕业论文的本身质量外,还要看学员现场答辩的情况,通过答辩来检验论文是否为学员本人完成。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等第。优秀人数不得超过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术训练课程缺失。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没有论文写作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也都是考试形式。学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能力。学员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综述,不知道论文的布局谋篇。虽然有开设《法律文书》课程,但讲授内容为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法律文书的规范和要求,并非学术论文技能的训练。
2.毕业论文表现形式单一。毕业论文只能写学术型论文,导致部分学术功底差,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兴趣不大。学术型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格式,束缚了学员的手脚,难以调动学员的写作热情,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经验优势。
3.毕业论文答辩过场化。答辩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员答不出来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员法学基础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但为了能让毕业率达到一定的比例,答辩主持人往往会放宽答辩要求,一个班级只留下一两个最差的同学不通过,其他同学即使再差,也送个及格分数。导致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不是很严谨,学员认为通过太容易,不能够引起学员的重视,不利于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4.存在抄袭和购买论文的现象。开放教育学员因为没有时间或是因为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为了毕业,就去网上抄论文或是花钱买论文,助长了不正之风,构成了学术腐败。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过去是同中国政法大学联办,在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受联办学校的制约。20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设置本科专业,按教育部规定,首批设置本科专业为19个,这19个专业有独立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其中就包括法学专业。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自主设定教学计划,决定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二)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
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开创性[4],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多元化必将更加适合成人学生,更符合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法律纠纷。[5]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更有利于学员将法学理论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学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帮助,更有利于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三)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有利于法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电大系统的法学教师在学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和普通高校的教师都有一定差距,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电大系统自身的原因。省级电大以下的法学教师无法兼职从事律师职业,导致这些法学教师无法代理案件。电大系统组织的法学教师业务培训数量也不多,省级电大的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培训,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一所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只有一两个,教研活动很难开展,在教学压力不大的情况,教学技能很难提高。如果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将促进促使教师知识更新,并提高法学实践能力。
三、普通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的尝试
(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如果学生的学术功底较好,可以通过撰写传统毕业论文来获得学分。此外,学生还有其他选择,或是在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或是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模拟审判案卷及审结报告或法律意见书作为毕业论文成果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须报指导教师同意,并须重新开题答辩。
(二)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实行毕业论文“双轨制”改革,在法学专业114名大四学生中,推行法庭模拟审判和论文结合的方式,法庭上的表现和制作完整的卷宗占60%,论文占40%。目前,此项改革尚未全面推开,该校采取自愿选择方式,在届114名毕业生中,已有22人选择了“上法庭”模式,其余学生还按传统模式写作毕业论文。[6]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法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研究成果经鉴定程序直接转化为毕业论文。
(四)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除了学术型毕业论文形式之外,新增案例分析、毕业设计和调研报告三种形式。[7]
(五)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改革举措:毕业的本科生必须写案例分析,而且必须是具有争议、比较新颖、有研究价值的案例。[8]
(六)华侨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要求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复印一个已结案件的全部卷宗。案件可以是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或其他案件,但复印卷宗必须完整。根据该卷宗呈现出来的证据材料,对该案件的性质和判定结论进行分析,并撰写案例评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件的简介、证据的认定(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最后的认定结论。毕业生在答辩的时候,必须带上复印的全部卷宗,以便备查,期间要求毕业生先介绍该案件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及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可以根据该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对案件处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处理案件以及认定结论的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根据毕业生撰写的案例评析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评分。[9]
四、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制度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尝试毕业论文改革,既保留传统毕业论文,也采用其他形式。
(一)传统型毕业论文
论文的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切记题目不能过大,如在题目中出“中国”或是“我国”等字样,撰写的论文能够解决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员论文选题尽量不要重复,最好一人一题。在论文的格式和学术规范上要严格要求学员,论文格式必须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论文的复制比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论文理论性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论文的写作着重在于培养一种法律思维能力,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生的工作性质和生活阅历,引导其选择能将工作经验、生活积累都运用起来的题目,以充分发挥社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而避免了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写出具备电大毕业论文特色的高质量论文。[10]
(二)调研报告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主题辩论、布置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员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法学专业课程相给合,确定调研主题。教师要对学员的调研活动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提高学员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原始材料应真实可信,调研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实证性和时效性,调研材料能有效支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视现有法学理论,研究报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研报告应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资料充实、方法科学、结论可靠,字数不少于10000字。
(三)模拟审判
模拟审判是一项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辅导教师带领学员去法院旁听,和学员共同确定模拟法庭选用案例,确定模拟法庭开庭计划,指导学员完成所有诉讼文书的撰写。模拟审判适用普通一审程序。模拟审判全过程的演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对其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而法律文书和判决书的撰写又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6]。没有撰写法律文书的学员可以撰写审判总结上交。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在模拟审判过程中的表现及提交的诉讼文书和总结给学员打分,审判过程中的学员演示表现占总成绩的60%,提交的诉讼文书或是总结占总成绩的40%。
(四)发表论文
鼓励学员在读书期间撰写、发表论文,学校对公开发表论文的同学依期刊的不同级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公开发表的论文选题必须是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作者所属单位必须是学员就读的学校。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对学员上交的发表过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应当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方法科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发表的论文只要达到4000字即可,在其它公开出版且有国际和国内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要达到6000字。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其他公开出版的编著中发表,且字数在6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申请认定的资格。
(五)审判卷宗
在法院工作的学员或是参加法院实习的学员可以对本人审判或是参与过的案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和总结。要求学员提供完整的案件卷宗,卷宗及审结报告要符合格式要求,要对案件的基本经过、案件中证据的采信、法律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描写,以不少于4000个字为宜。
(六)论文获奖
学员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省级法学团体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学论文评比,获得奖项,获奖论文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获得一等奖,毕业论文可以定为优秀;获得二等奖,毕业论文可以定为良好;获得三等奖,毕业论文可以定为中等;获得优秀奖,毕业论文可以定为及格。以上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入学后至毕业前任一时间段完成其中一项即可获得毕业论文学分。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考核等多个环节。每种毕业论文形式的认定和成绩的评定都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工作量也比较大。但改革是必然趋势,是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研究刘国华; 张伟东黑龙江高教研究-05-05
2、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朱林; 邓荣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06-20
近年来,我国周边海域热点频发,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主权争端、海洋划界纠纷、海洋资源争夺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海洋安全已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的重点方向和主要现实威胁。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方面面临着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依据国际法、国内法在海洋空间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主要包括领土主权、行政及司法管辖权、海上资源开采权、海上交通权益、国家安全权益等等,它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来讲,就是一个国家从海洋获得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各种利益。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总长1.8万多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然而,我国的海洋国土中有近一半被相关邻国觊觎,有些海域存在严重争议,有的甚至已被他国圈占多年。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周边8个海洋邻国都存在海洋权益争议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海上争端频频爆发,有些热点问题持续发酵,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已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海洋权益的维护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
(一)与朝、韩的黄海海域划界争议
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黄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朝、韩存在16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争议海域。在黄海北部,我国面临与朝鲜划分各自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的纠纷;在黄海南部,我国与韩国存在海洋划界的争议。我国与朝、韩海域划界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划界标准的分歧。朝、韩两国均主张以黄海的中间线同我国划分管辖海域,而我国则主张应该以大陆架为标准,根据整个海岸线长度的比例划分管辖海域。朝鲜在黄海中线附近搭制井架并派武装士兵把守,抓扣我渔民,还曾对我海监巡逻船开枪射击。韩国单方面主张在重叠区域划出石油租让区,擅自进行石油开发,韩国军舰还频繁驶入中韩争议水域西部的我方一侧,挤压我海军和海监活动空间。
(二)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及东海海域划界纠纷
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对此我国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然而多年来,日本完全无视我国几百年来对钓鱼岛拥有和管辖的历史事实,一直强行占据着钓鱼岛。特别是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实行所谓的“国有化”,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频频制造事端,致使事态不断升温,中日对抗不断升级。对此,我国政府断然采取诸多强有力的反制措施。此外,东海海域划界纠纷又是横亘在中日间的一个复杂敏感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立场尤其强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的国际惯例,单方面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严重损害我国在东海的海洋权益和历史主权,企图侵占我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况且,东海海域划界还牵涉到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归属问题,致使局面更趋复杂。中日多年来关于东海海域划界的谈判,至今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
(三)南海地区我国海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南海总面积大约为350万平方公里,我国主张的权益是海疆线(传统九段线)以内大约220万平方公里海域。然而多年来,周边邻海国家屡屡采用各种不法手段,企图否认我国拥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的海疆线,不断冲出来向我国声索这些海域的权益,频频挑战我国在南海的正当合法权益。直接卷入南海岛屿争端及海域划界纠纷的共涉及到6个国家,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不断提出要与我国重新划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时至今日,越南、菲律宾已抢占我国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私自瓜分海域,还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谓国际“先占”原则,企图利用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强化军事保障、借助外力等手段,以图达到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岛屿主权的目的。南海周边有关国家还竞相利用主权争议空当,加紧开发和掠夺我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各类海洋资源,并把国际资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大问题国际化和事实占领程度。
近年来,美国以所谓“南海航行自由”为幌子,不断染指南海问题,频频向我施压,积极插手我国与南海邻国的海洋争端,意图利用相关国家牵制我国,致使整个南海局势更加复杂严峻。美国通过强化同盟国关系、联合军演、防务合作、出售武器等手段,不断拉拢日本、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挑唆相关国家制造海上事端,图谋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企图打造所谓的“南海同盟”,一致对我。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5月8日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明确提出这样的判断:海洋安全是我国目前国家安全的重点方向,当前我国的主要安全威胁是岛屿主权争端升温可能导致的军事冲突。
二、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复杂背景
我国同周边海洋邻国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具有复杂而深刻的背景。
(一)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
当前,地球上陆地资源日益减少,有的资源近于枯竭。而海洋面积大,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海洋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能动资源等十分丰富,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主要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种种措施抢占海洋空间,海洋权益的争夺愈演愈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贸往来和能源需求对远洋运输高度依赖,随之而来的是海军在国际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水涨船高”,世界各沿海国家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蓝色圈地运动”,不断争夺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也在显著提高。我国海上邻国,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大多陆地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发展活动空间受限,急切需要海洋。尤其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陆地上严重缺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多年来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觊觎我国海洋国土,急欲侵占岛礁,抢夺海域。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我国核心利益发生碰撞冲突
当前,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随着我国加速崛起与区域影响力大幅增强,引发美国的高度不安与强力反弹,近年来美国高调宣布并极力推行所谓“重返亚太”战略,矛头直指我国。美国将其地缘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巩固同盟关系,为一些国家“撑腰壮胆”挑起海洋争端,想方设法围攻我国,遏制我国的区域影响力,其战略图谋不外乎想遏制我国海权发展,继续主导亚太地区事务,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美国利用中日钓鱼岛冲突不断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为日本打气撑腰,并伺机插手中越、中菲南海争端,借此“战略试探”我国的对外与对美战略意图,分化离间我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企图利用矛盾,浑水摸鱼,“挑拨渔利”.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涉及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陆权大国向陆海兼备的强国转变,“走向深蓝”是我国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南海问题出现危机,表面上看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主权争端,但实质上是中美海权的较量。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使我国周边环境复杂化,这也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更加严峻艰难。在我国海洋强国崛起的长期过程中,中、美在亚太地区围绕海权的冲突与较量是不可避免的。
(三)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快速崛起心存“疑虑、恐惧”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崛起牵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变化。一些周边国家抱守“逢强必霸”的历史成见和惯性思维,曲解、抹黑我国的和平崛起,不断炒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快速崛起心存“猜忌”、“疑虑”,甚至感到“恐惧”.与我国存在海洋争端的一些邻国,如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危机感”与“紧迫感”加深,唯恐争端解决“时间站在中国一边”,加紧强化对我国海洋权益的非法侵占侵蚀,想在我国完全崛起之前“捞一把”.近些年来,一些周边国家的对华态度表现出极具明显的“两面性”:经济上靠中国、政治及安全上靠美国,不断追随、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挟美自重”,借机挑起海洋争端,企图借助外力与我对抗,致使我国海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频出、海洋安全问题凸显,是在我国周边海洋权益格局激烈碰撞、地区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中美亚太战略博弈、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等复杂深刻背景下出现的。
三、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夺日趋激烈,因而探讨维护海洋权益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对策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增强海洋权益与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上“重陆地、轻海洋”、“重陆权、轻海权”,国民海权意识较为薄弱,民众对海洋知之甚少,对海洋强国战略认识不深。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多管齐下在全社会进行海洋基本知识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国民的海洋国土观、海洋价值观、海洋防卫观。
其次,完善海洋立法,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我们要重视并用好国际海洋法等法律文件,为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服务,主动加强海洋权益的国际舆论宣传,使我国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资源开发等海洋权益的立场和主张,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和接受。同时要理顺海洋方面国内法与国际法间的关系,完善海洋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综合性的海洋基本法,推动海洋内容列入《宪法》,更好地构筑自身主张的法律依据和基础,为维护海洋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国今后的海洋发展战略确立了目标方向。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要尽早制定清晰的海洋发展规划,并且将其纳入国家及地方的总体发展战略。
再次,加大海洋开发利用力度。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对东海、南海等争议海域的开发利用很少。反观一些周边国家,多年来公然在南海等争议地区大肆开发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大量掠夺我国海洋资源。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无动于衷。我们要加快进行海洋资源的勘探调查,摸清海洋“家底”,加大对海洋渔业、油气、旅游等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近来,大力发展海洋新技术,加速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大海洋执法维权力度,加强实际控制
一是要统筹海上执法力量,强化执法维权。目前我国涉及海洋执法维权的部门很多,难免造成各自为政、战斗力不强的局面。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因而,必须尽快完善海洋执法维权的体制机制、人员和队伍建设保障等,建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使我国外交、海军、海监、海事、海警、渔政、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对外统一以中国海警的名义执法维权,快速应对和处置各种海上争端。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海洋执法维权力度,切实做到海洋国土的巡航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要加大对争议岛屿、海域的实际控制。从海洋争端解决的实践来看,先实际控制争议地区是最常见的宣示主权方式,然后才是其他手段的跟进。从国际惯例来看,实际控制的时间越长,解决争议时就越有利、越主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争议岛屿、海域的持续性实际控制。加大对钓鱼岛海域、南沙群岛海域的巡航力度,组织和保护渔民到这些海域捕捞作业。加大对三沙市的投资建设力度,加紧开发三沙市的渔业、油气、旅游资源,更好地宣示国家主权和行使行政管辖权。加大在南沙中赤瓜礁、永暑礁等岛礁的填海造岛力度,修建军事前哨,加强对周边海域的有效控制。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强与台湾方面的政治、军事互信,争取能够与台湾方面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在东海、南海的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三)坚持和谈,坚守“底线”
对于岛礁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纠纷,我国政府一贯的原则立场是:坚持与有关当事国直接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不接受、不参与国际仲裁。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合作与周边国家增信释疑,积极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早日通过、生效,共同维护南海周边稳定。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加快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化解双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外部势力的的介入和干涉,为双边和平谈判解决海洋争端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长期斗争的准备,坚持和谈但绝不能放弃正当合法的海洋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对于严重侵害我国海洋权益、挑战我国“底线”的国家,我们要积极作为,敢于“亮剑”,灵活采取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斗争手段,坚决给予回击和反制,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四)强化海洋军事力量,确保战略威慑
世界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海权强则国强,海权弱则国弱。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史也充分说明,海权强关键靠海洋军事力量。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可能有巩固的海防,更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对海洋国土的有力巡航及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就谈不上有效行使行政管辖权和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更谈不上有效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当前,我国海上热点问题频发,海洋安全形势极其严峻,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海军力量建设,确保海上战略威慑,才能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周边安全,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跨越。
我国的崛起包括海洋崛起,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陆权大国向陆海兼备的强国转变,这既是我国捍卫海洋领土主权这一核心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海外利益、确保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开发海洋资源能源的正当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政策及方略,充分运用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手段,维护好国家海洋权益,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干焱平.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J〕.时事报告,,(11)。
〔2〕刘楠来.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J〕.中国法学,2013,(07)。
〔3〕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Z〕.2013-05-08.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院的学生是研究、学习法律的。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凡是学习法律和研究法律,都离不开写作论文。尤其是在毕业的时候,每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都要写作毕业论文,都存在一个怎样写作毕业论文的问题。我做这个题目的报告,就是用我在学习、研究民商法中怎样写作法学论文,以及在做法学院教授的工作中,怎样指导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第一部分 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
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写作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一个题目吧!可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考虑
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气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哲学的层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应当说,在选择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择什么专业,只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选择具体的题目。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确定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法律的问题内容极其繁杂,就是确定一个大的方向,里边的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比如说,我们选择物权法作为研究的方向,作一个20多万字的`专著,不可能写《物权法论》。如果20万字写成一部《物权法论》,那就是普及的教材,而不是法学专著。湖南大学的屈茂辉教授是我们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他寄给我一本《用益物权》,大概有40万字。这种著作,分量与内容是一致的。同样,如果选择侵权行为法作为研究方向,也只能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比如特殊侵权行为啦,归责原则啦,构成要件啦,赔偿范围啦,等等。我欣赏王卫国教授的《第三次勃兴―过错责任原则》,就是专门研究过错责任原则的专著,一个归责原则写了20多万字。题目好,写的再好,就是一个出色的作品。民法总论的题目很多,可以做很多选择。我原来想过的有民事主体、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等。但是如果选择是《意思自治原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如果把这个题目做好了,不仅是成功的作品,而且对民商法的进步也是有推动作用的。本科生的选题就为宽泛,可以选择的问题很多,涉及到全部的法律问题,因此应当很好地斟酌,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来就是有研究方向的,选题相对较为容易一些。
「 1」 「 2」 「 3」 「 4」 「 5」
дгцfё_i[яZтlgдяZизвжdорgбшндoьппяUлбё_р]вVрбnjjжнйлбдьё?
gзрmё_яUлбр]пUUё
ущхгjуeекggддгяыё_яUлбрmh[р]пUUёжmспяUлбпUё_eедэkmтзспочgдбшндвжйщgдihнZдзё_вжвнfсёлhхgдуk?]ё_тжnсндубgдхща?lмбшйжинhхё_йkвтnlgдяпp?ёиkшспnшжgUёющхгё_хгkшсц20hюмрвжgдф]iыё_ушушпfакрme?гжх[ппн]i[ё_дгpмйгdp?фgдoлeдё_hьemйгi[яZв[жьё_jвjжнйлбhngцgoакё_g^йгцmспйeцfинhхё_цmспяZйуиоgдnшжgUёкыртё_пfввdорgбшндтзяUлбиоё_jэйгубяыUёрmф]бшндё_вжйщйгспочgдUёdp?физgдdорgбшнд10000вжвссрё_кhй?япp?изgдdорgбшнд30000вжвссрё_e\й?япp?изgдdорgбшнд100000вссрё_ф]iыhnemfсё_хща?eVemhюё_хгkшцmспlэlцgдихnфё_lэдяпfёжспинhхgдh^нвUёcfуурmcцgдпfввkфтрё_яZйубшндм[ёёр]кgгеёчрmjжнйлбё_fстnр]8000вжё_р]cярmjжнйлбкggцlэмjё_fстnр]10000вжртиоUёgdхmё_рeспnjмрвжgдбшндё_дгяыgдбшндё_р]дзхщlэhюё_жйа?сжр]lцё[ёWндуб?ирт?fрm?fнрпfgдUhжпkзlом_тпхняпp?UilмUhhbнохкjях[жaiяh[Uiубаoф]ндубё_гcуъiVdмтзUhlсдойUучi[jиe?kэюмяZтlяZd[Uiиоё_lсуъiVdмтзUhi[яZяпp?Uixxдйgз5фзиоё\ё_iятрё_dюn`mаjьдцдгцfhюgдcфцфбпё?ожтзрmcцввуъпfgдндубё_10000мрвжgдндубpмlэдяiVdмакUёhюйщjьдц5000вжвссрgдcфцфpмemfмакUёр]тз5000вжgдф]iыжпё_пfгеёчрmjжнйлбё_р]спhюlцgдндвжkYаYё_йг?иртокосgдUён]йeцfожтзспхкпfндубцmспхктjрб?fдьё?pмйгсжйщсжпUё_jиjиcмcмgдё_цmспoюмiё_?fакмipмж]gюнeUёубяыgдндубё_pмйгцmспхктjрб?fUём_яыё_dорgбшндgдлбд?рeр]яUgцпUё_тзспочgдндвжжпё_pUаYgьуk?]ё_ю\уkкэgдинhхlмkцhхё_ндубeедэkmвжlцUё
пUр]пUgцййgdё_сквтnlкыр]кggддзхщоюййсYUёющхгё_р]пfрme?20мрвжgд“рбкnвтжнт`тр”ё_дгpмр]обlэhюkYiрё_цmспkYiрё_пfemёжюf20hюмрвжUё?ийгё_р]яUтяfсрmgцgдё_оя“цяi[gдmыdpт`тряпp?”ё_р]20мрвжё_pмlцояeнgцрбкnакUёндвжemkmё_пfёжюfgдh^нвpмmаlэфoё_цmспинhхUёвтnlр]впоjуевцрmобё_jыpщвтnlgдлбд?ё_уфнуgдeдаоё_р]скбшйжgдинhхоюрmжбё_убяыpмlэlцакUёяUтяdорgбшндgдлбд?ё_jэр]вVрбубп\ё_лбд?pмjэр]пUё_дэkmсцмрcкгZвжкggцlэмjUёnfйkйгкhй?бшндmруъe\й?бшндё_ф]iыoоfсё_g^йглбд?рeemдэfсUёлбд?вжfсакё_pмвжemgoубрmgцакUёспрmjжdхoом[квgдdхioё_pмйгghтoiфюшё_ghхпpмтoу`ё_lцjжpмnbжптзghхпиоакUёпfндубfсjерeйгубяыgдgююмUё
gзhчё_кnбiр]?мUё
лбд?пUакё_дзхщpмр]инUёр]окcяндубпfgцинё_жmспкnбi?мё_окgднйлбiаjmUVинтhё_юзйigдё_ожйggдёmlаорgдё_вщорgдёmжпkзgдё_мбkзgдёmюмбшgдё_йgnыgдёmмёмёhnр]окgoUё
вжрmф]яZнmбшндё_иоцфубп\нйлбhnр]?nбгgoё_?nбгgцemжэgoё_hnmасcолбшндgджйа?Uё
gdхmё_вжemм_gдндубё_р]jыpщemм_gддзхщhтиойжнйлбспкыeюжьUёdххгё_пfрmф]i[жфйigдндубё_gdхmeюжьgдйгюзйigддзхщё_g^йгр]вVжьюзйiиоgдубжжжфhхhтожйggдoхnьрбреUёпfмбkзgдh^нвё_м_яыр]вVжьяпp?hтжпkзgдoхnьрбреUёспрmцшяпp?изпfgдрmф]бшндё_oииэgдйгцюkзgдпемпжфhхё_юзйigoожйgё_кggцlэойоjё_кggцрelэlцё_g^йгцmсппfhтжпkзgдoхnьрбреUёубяыё_pмoжoжйгрmф]oииэптжйgдндубё_oggмакндубgдiж
目前在最后的阅读、纠错阶段,等到最后的定稿以及答辩。本课题研究完成得比较好,基本符合学校规定的要求。本文得以完成,离不开老师的辅导,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语翻译情况: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英语翻译都是本人亲手进行的,单词、语法的校对也是我亲自进行的。所完成的英语翻译符合英语语法规范。英文翻译和原文的匹配性良好,文句通顺,可读性强。
自我评价:
本人在完成本论文的过程中表现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获益匪浅。总体自我评价优秀。
真实性承诺: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者其他机构已经发表过或者撰写的研究成果。本人对因本论文所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负责。
一、性质地位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时间安排
1、毕业论文的时间为8周;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2、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 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 对策建议 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 结束语。
(5) 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1)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 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含社会调查)、阅读消化、调查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阅读2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 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做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3)给出毕业论文综合成绩。
六、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及主持答辩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或具有同等资历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其资格由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核;
2、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跨专业指导;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不得少于10个学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一般应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纲、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和写出评语。
七、论文格式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论文封面格式另行规定
3.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4.摘要与关键词:论文要有150-200字的摘要,并列出论文3-5个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5.正文:论文统一用A4纸,计算机打印。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正文打印格式及尺寸要求:版芯尺寸为15CM×23CM,统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6.脚注:论文中引用资料时要加以脚注。法学专业论文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宋体字,脚注按:著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次序标注。
7.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论 文 集: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3)互联网资料:作者. 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8.鸣谢:本页内,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写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其他人的感谢。
9.装订:毕业论文按如下顺序排列和装订:
(1)封面;
(2)目录;
(3)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页;
(4)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页;
(6)鸣谢页;
(7)封底。
读书报告另行装订。
八、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2)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9)答辩时不能阐明论文内容, 又不能回答提问;
(10)其他。
目 录
序 言 1
一、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立法 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3
(二)基本法解释权存在的法理依据 4
1.法律需要解释 4
2.立法原意 4
3.法律解释权 6
4.基本法解释权的配置 7
(三)基本法制定程序中的瑕疵 8
(四)基本法解释权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 10
二、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的解读和适用 11
(一)基本法性质的认定 11
(二)基本法解释权的归属 14
(三)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原则 15
1.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16
2.维护香港高度自治原则 16
3.法治原则 17
4.高度信任原则-->17
(四)基本法解释权配置的特征 18
1.解释权行使主体复合 18
2.立法性与司法性并存 18
3.常委会完全解释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有限解释权 18
(五)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程序 18
(六)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效力 19
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关系 21
(一)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内涵 21
(二)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其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3
(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立法权的关系 23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3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4
(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制度的完善 25
(一)完善基本法解释权制度运行的配套立法 26
(二)关于香港基本法解释权配置和行使主要所涉及到的机关的建议 27
结 语 29
参考文献 30
后 记 33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一、审判权、公诉权相互制约的基础理论
(一)公诉权的内涵与性质
1.公诉权的内涵
2.公诉权的性质定位
(二)审判权的性质与特征
1.审判权的性质
2.审判权的特征
(三)权力制约理论的内容及“制约”与“监督”的辨析
1.权力制约理论概述
2.“制约”与“监督”的辨析
3.审判权与公诉权进行相互制约的必要性
二、公诉权与审判权相互制约的内容
(一)公诉权对审判权制约的内容
1.启动审判程序
2.公诉变更权制度
3.量刑建议权制度
4.抗诉权制度
(二)审判权对公诉权制约的内容
1.审判权对公诉权进行制约的`必要性
2.公诉审査机制
3.公诉变更审查机制
4.抗诉撤回制约机制
三、公诉权与审判权相互制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一)公诉权制约审判权时存在的缺陷
1.公诉可裁量的范围过窄
2.对于不起诉权规定之不完善
3.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现状与缺陷
4.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现状与缺陷
5.我国抗诉权制度现状与缺陷
(二)审判权制约公诉权时存在的缺陷
1.公诉审查制度的缺陷
2.公诉变更审查制度的缺陷
3.抗诉撤回制约机制的缺陷
四、公诉权与审判权相互制约机制的完善与重构
(一)完善公诉权对审判权制约的途径
1.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2.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
3.量刑建议制度的完善
4.抗诉制度的完善
(二)完善审判权对公诉权制约的途径
1.公诉审查制度的完善
2.公诉变更审查制度的完善
3.抗诉撤回制约机制的完善
结语
本文结论
“法治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立法上每授出一项权力,就必须同时设立相应的控权与限权的制约保障机制,使权力与权力和权利与权力之间得到充分的制衡,以防止该项权力被滥用或怠用。近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司法体制改革也成果卓著。但是,刑事审判中,审判权与公诉权彼此间的监督制约关系混乱,阻碍了司法权的正常运行,导致错案错判时有发生。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属于司法控权,审判权在刑事审判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实质上检察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司法控权可以防止公诉权的滥用,而检察控权则可以保障公诉权的有效行使。我们应当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以构建公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为手段,为增强法制机制以切实有效地惩罚犯罪、强有力的维护人权为最终目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厘清公诉权与审判权的界限,理顺二者的关系,理清我们对其进行改革的思路,有重点有针对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1. 中国古代刑事立法原则研究
2.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研究
3.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研究
4. 中国古代继承法研究
5. 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
6.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研究
7.近代中国民权运动研究
8.近代中国经济法特征研究
9. 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法
10. 论普通法的产生和形成
11. 论《法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的形成
12. 论英、美宪法
13.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比较论
14. 论美国的社会立法
15. 论日本近代法的移植
16. 美国立法制度论
17. 英国宪政传统研究
18. 普遍法系特点研究
19. 大陆法系特点研究
20.近代法国法特征研究
21.近代德国法特征研究
1、古代印度法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和雅典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3、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4、罗马法与日耳曼法所有权制度的`比较研究
5、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6、西欧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
7、教会法的教阶制度
8、教会法刑法研究
9、伊斯兰法基本特点探讨
10、英国法“遵循先例原则”研究
1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研究 12、18法国民法典述评
13、美国1787年宪法研究
14、日本法制近代化进程及其启示
15、德国法西斯法律制度研究
16、比较法学研究
17、论《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18、论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法律制度
19、罗马私法论
20、日耳曼法特征论
1、孔子法律思想研究
2、孟子民本主义思想研究
3、神判天罚现象研究
4、礼治与法治
5、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
6、唐太宗法律思想研究
7、朱熹法律思想研究
8、道家法律思想研究
9、墨家法律思想研究
10、商鞅法律思想研究
11、韩非法律思想研究
12、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13、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
14、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儒家化及其影响研究
15、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6、黄老思想与汉初文景之治的关系
17、法家思想与秦朝法制
18、论中国古代神权法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19、论西周神权法思想的特点
20、商、周神权法思想之比较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人们借助互联网展开一系列活动的时候,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就会在网络中储存并传输。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当前各种病毒层出不穷,袭击事件也十分常见,如何去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病毒;
一、为什么要重视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于它具有较强的便利性和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类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们借助互联网展开一系列活动的时候,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就会在网络中储存并传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类信息。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也逐渐显露出来,人们的信息安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犯。各种类型的病毒层出不穷,袭击事件也十分常见。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成为当前人们工作、生活所面临的焦点问题。
二、网络安全当中信息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在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中,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天灾或是人为操作导致的问题;第二就是系统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问题。人为原因主要指的是由于病毒入侵系统,使系统受损或瘫痪,个人或企业的信息遭到泄露从而导致难以预计的损失。除了人为因素之外,自然因素也会引发一定的问题,常见的有地震、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它们的出现可能会给计算机系统或是网络系统带来破坏,当这些系统被破坏之后,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操作,互联网无法正常运行,各类信息也会随着硬件设施的损坏而丢失,这些现象对信息的保存都是极其不利的。
三、网络安全当中信息安全的当前状况及特征
为了解信息安全当前的实际状况,就需要对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得到的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占全球网民数量的4成左右,在亚洲网民当中也能占到5成,其中有1.6亿人会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且这个数字还将会持续增长。一方面,从我国近几年来的`“双十一”、“双十二”等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人们会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各种信息和文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上网寻找资料或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存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此外,互联网的深度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并随着应用的普及,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在逐步的加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病毒控制难度大
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络病毒,这些网络病毒会给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带来严重的影响。数据显示,在全部的网络安全事件当中,有超过7成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导致的。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的类型,最常见的有木马、蠕虫等,网络病毒本质上就是一种经過特殊编码的程序,尽管目前存在各种杀毒软件,但是病毒具有易变性,不易被彻底的查杀。此外,病毒供给对象的转移性较强,所以对其防治的难度较大。和不法分子会通过病毒来对账户或者网站进行破坏,并且从中获利。由于人们在互联网中展开的很多活动都需要账号,因此在我们登录账号或注册信息的过程中,信息被盗取的风险便急剧增加。而且随着病毒的发展升级,出现了许多复合病毒,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安全保护意识缺乏
很多单位也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办公和数据处理,因此需要应用数据采集系统来对数据进行收集。随着网上办公规模的扩大,对于网络的需求也在逐步的增加。目前很多单位对于网络的应用逐步的深入,但对网络保护的措施却相对比较落后,这就给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带。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认识不足,相关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主动防御意识不强,无法有效的应对突如其来的网络风险。
(三)入侵网络
网络当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于是就会有对网站进行非法的入侵。入侵之后,会对当中的数据进行更改或是窃取,不仅使得网站的运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故障,还可能使信息遭到泄露。
四、解决办法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进一步的提升杀毒软件的性能,有效的对病毒进行查杀;
第二,要建立防火墙,避免和病毒的入侵;
第三,要对网站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加强;
第四,要对网络进行全面的监控。
第五,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和治理。
参考文献:
[1]李明柱.攻击与安全防范技巧及实例[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7.
[2]史达.网络安全[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聂元铭.网络信息安全技术[J],北京,科学出版社,.
[4]唐明双.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建设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12).
[5]王大鹏.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2(26).
[6]朝晓华.浅析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15.
网络,人性回归的伊甸园--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人际传播
前言 1
第一章 网络人际传播概论 2
1.1网络人际传播的相关概念 2
1.2网络人际传播现状及趋势 2
第二章 网络媒体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5
2.1网络媒体切合了个体人际传播的需求 5
2.1.1网络满足了个体社交的需要 6
2.1.2网络媒体满足网民受尊重的需要 6
2.1.3网络重新建构自己形象 7
2.2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7
2.2.1匿名的传受双方带来虚拟的情境 8
2.2.2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9
第三章 网络人际传播现象分析 10
3.1网络成瘾 10
3.1.1网络成瘾界定 10
3.1.2网络成瘾的原因 11
3.1.3网络上瘾不是网络的错 13
3.2 bbs网络社区 14
3.2.1bbs网络社区网聚人的力量 14
3.2.2bbs社区人际传播的特点 15
3.3网络恋情及一夜情 17
3.3.1昙花一现的网恋 17
3.3.2“网恋”五类及结局 19
3.3.3网络恋情的美梦与噩梦 20
3.3.4网络色情及一夜情 21
第四章 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传播的影响 23
第五章 结语 23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思考【1】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民间工艺品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民间工艺品的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却对民间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制约。
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
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其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一部分,对我国民间美术研究和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有利有弊,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与弊,这样才能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处分析
(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逐渐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次转移,此时民间工艺美术品就成为了人们收藏的最好选择,极大的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份额。
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其以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很多游人和收藏家的喜爱。
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因此民间工艺品能够吸引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维护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生存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导致很多珍贵的工艺品由收藏家手里转向了市场,也催生了很多民间工艺品生产作坊。
虽然市场中很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并非具有十分名贵的意义,但是从其做工和外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其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存在更加的具有价值,另外,手工作坊是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生产方式,因此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间手工艺品失传的窘境,这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途径
我国作为文化古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民间工艺品在这一时期传播的机会十分渺小,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很容易进行分辨。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传播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不再受地域和文化的制约,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货币交易,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工艺美的市场化对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弊处分析
(一)制造质量降低,缺乏工艺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很多的民间工艺品商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为了节约成本,在制作的过程中减少材料的使用,滥竽充数,使得现代的工艺品质量不断下降。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工艺技术是十分精湛的,但是现代工艺品的制作对工艺技术的运用十分牵强,并且缺乏工艺技术的创新,导致现代的工艺品只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重复现象十分严重。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民间工艺品也逐渐的采用了半机械化生产的形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使工艺品的生产品质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失真,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缺乏地域特色,商业化严重
民间工艺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展示,所以不同区域的工艺品是存在不同特色的,并且这种特征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杭州的丝绸绣花手帕,丝绸和绣花风格的独特都是杭州所特有的。
但是在杭州的旅游商业街中我们又会看到安徽的磨、俄罗斯的套娃等不同的工艺品。
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工艺品在杭州商业街中的出现,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过于严重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民间工艺品逐渐丧失了地域特色,渐渐的被趋同,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民间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市场迎合过于严重,文化蕴含失真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工艺品生产者出现严重的市场迎合现象,只有制作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工艺品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工艺品文化蕴含的失真是必然的。
民间工艺品之所以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除去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就是其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工艺品创作内容的世俗化其必然选择,所以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很有可能会导致民间工艺品彻底的变成工艺品,而不再具备民间特色,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弊处较大,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变成了纯粹的美术工艺品,而与民间文化渐渐脱节,虽然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严重的市场化也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的鼓励民间艺术家在传统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对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管理,使得民间工艺品真正的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云.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J].大观,,(10):11-11.
[2]侯海英.潍坊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拓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在当前教学改革工作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中职教学目标随之转变,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给予了更多关注和侧重,要求通过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满足并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笔者主要探讨分析了中职工艺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但是就现阶段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多创新,真正推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的改革进步以及深化发展。
一、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1、教学认识不够深入。
实施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强化其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并基于这些前提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化教学来熏陶学生的人格、情感以及品行,这是陶冶学生真善美情操的重要途径。
然而中职工艺美术课程的设计和课程内容安排对于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侧重较多,对专业性以及实用性强调过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美术学习视同为谋生技能,却非美的感受。
对于中职工艺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美术人格、品行以及内涵的培养与熏陶不够重视是一个很值得诟病的问题,这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未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中职美术教师在开展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时大多侧重于基础美术技能以及一部分简单理论知识,未能充分细化教学步骤的具体实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化特点和具体学情。
这样的情况下势必难以清晰确定教学与培养目标,教法可谓千篇 一律,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也成为空中楼阁。
3、教学实施过程不够完善,缺乏实践应用。
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单薄、教学空间相对狭窄等方面。
不少中职美术教师总是局限于灌输模式来开展教学,教学实践不足,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时拘泥于教学大纲以及既定教材框架,不重视学生诉求,不能结合美术发展的时代潮流,盲目照搬课本只能让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
教学内容过于担保也同样会导致教学空间狭窄的问题,只着眼于课内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并无太大益处。
二、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1、在多媒体技术设备的支持下开展鉴赏课。
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多媒体技术设备时不可忽视的辅助设备,是促进教学创新性的一个关键性工具。
教师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组织中职美术教学,将声、像、画多种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从整体上来看,中职工艺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使之成为满足广告、平面设计、装饰灯一线岗位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应强化培养其美术鉴赏能力,这对于学生工艺美术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学生具备了相应层次的鉴赏能力后,在工艺美术实践中就能对系列性细节问题加以妥善的处理。
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美术鉴赏课,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可辅以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工艺美术作品的内涵,强化其鉴赏能力。
2、整体教学与特殊教学有机结合。
整体与特殊教学模式的两相结合是改善教师盲目依赖教材以及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整体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教材中具体的.基础理论知识、简单常用的几种工艺美术技巧的课堂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强化学生技巧以及美术素养。
而特殊教学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习特点和具体学情出发,按照学生个人规划、特长、教学期许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
例如A班有不少学生期望个人手工艺品创作水平能有所提升,而有的学生希望强化个人美术修养,也有的更注重于素描水平的提升。
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特殊诉求,将其分为手工艺品组、理论修养组以及素描组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可适量布置一些相关的专题类任务,由对应小组各自完成,并在课余时间给予细致的指导。
此外教师在工艺美术课上应鼓励、引导小组合作模式,强调组内互帮互助,让小组成员看清各自的优缺点,共同改进、共同进步。
3、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是工艺美术教学的重要平台,任何教学行为都离不开课堂,但是教学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活动。
因此,美术教师在课余应组织学生参加美术馆与展览馆活动,参与户外写生以及社会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鉴赏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其美术视野,便于学生深入发掘美术题材,并寻找创新灵感。
例如参观美术馆、展览馆以及艺术馆等活动后,学生对当下美术潮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就产生的一些问题横向拓展思维,或者深入发掘,与教师交流个人想法等等,其创新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1 、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
首先,要明确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
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
其次,是理清思路。
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
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
第三,立定格局。
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
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
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
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
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
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
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
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2 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
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
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
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
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
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
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
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
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
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
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
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
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
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
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这是很有道理的。
“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
“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
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
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
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实例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之一,计算机教学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以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请参考!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1】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之一,计算机教学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
然而,目前的中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太过单调、理论跟实际严重脱节等问题,必须针对此类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更新内容,提高中职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误区 对策
当前信息时代,计算机能力已成为新时期社会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
中职计算机教学就是为了能让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还不高。
作为中职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1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实施,高等院校目前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只能一再降低入学门槛、录取分数线偏低、生源质量总体来说较差的尴尬局面,学生进入中职院校以后,由于本身学习基础就差,学习过程当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导致中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比较薄弱,大多存在厌学情绪。
另外这些中职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导致这些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对计算机学习兴趣有较大差异,加之之前的中学学习对计算机认识重视程度本来就存在很大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1.2 中职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计算机教材是计算机教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但是,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其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特别高,而中职计算机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发行,这需要经历一相当长的时间,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教材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当今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学生在中职学校里面学到的很多知识都跟社会市场需要产生脱节,导致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很难胜任当今的社会工作需求。
口耳相传,导致毕业生经常会跟学弟学妹们解释说,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根本没用,这些学弟学妹们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放松了对这些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
1.3 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太过陈旧
尽管目前的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将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传统的黑板教学环境转变成了网络教室、多媒体课堂等环境,但是大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
导致出现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仔细板演反复提示,而学生却一片茫然,被动地去接受信息,机械地进行操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少。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出来,更不用提他们的主观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了。
1.4 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
中职计算机课程不仅注重的是理论基础,更倾向于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实践动手才能,即计算机操作水平。
但就目前的中职院校评价体系而言,依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无论是笔试还是机考方式,其考点依旧还是固定的书本知识。
学生的学习取向就是死记硬背那些书本知识要点就能考试拿高分,其动手能力无法全面考查。
这样也就背离了中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初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进步不能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现出来,这样极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1.5 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产生脱节
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传统教育历来的诟病,虽经多次教育改革,但中职院校当中这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仍无明显改善。
相当多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仍不够熟练,根本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
总结其原因,大致就是可分为3点:其一,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高,上机实践课时安排偏少,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上机操作练习当中;其二,中职院校学生本身由于底子薄,学习态度本身就不够端正,心理上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三,由于教育经费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本身数量就有限,设备更新频率比较慢,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
2.1 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中职教师应当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主动积极性。
其次,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分层学习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培养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努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2 根据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当前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作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把当前社会上常用的一些计算机操作、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加入到课堂教学资源当中,让学生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到计算机技术,让计算机课堂能延伸到当前的社会需求当中去。
同时还要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放弃传统观念上课堂主宰观,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不是以完成教学目标去死板地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形成,彰显出学生的个性。
2.3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针对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的现状,应对其进行改革,努力实现计算机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广泛收集学生综合信息,对学生做出全面的、科学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另外要结合计算机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可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注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考核。
在此过程当中,还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的全面复合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职院校应加大硬件投入,给予学生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需求的指导下,不断地在学中做、做中学,对计算机知识融汇贯通,全面发展。
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对当前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开拓创新,转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大力促进其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当中的创新型思维,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牛率仁. 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 成才之路. (20)
[2] 葛鹏. 浅谈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 才智. (32)
[3] 刘燕玲. 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3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防范研究【2】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尤其是网络上的计算机的脆弱及其潜在的各种病毒威胁日益严重,病毒的泛滥程度日益加大,使计算机用户深受其害,因此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策略.保障网络计算机安全,非常有必要的。
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了较大的方便、但层出不穷且破坏性越来越强的病毒却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整体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并着重强调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同时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且介绍了计算机病毒概念、分类,分析了未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还说明了计算机病毒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危害;防范
1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每天遭受病毒感染和攻击事件数以万计。
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非法截取军事和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未授权就会访问网络等;病毒肆虐、黑客入侵都是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目的在于使大家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杀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
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
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死机系统破坏;因此。
病毒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我们称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结方式分类接链结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病毒按攻击的系统可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2.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但一般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以下特性: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
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代表它和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段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的一段程序,只有其他程序运行的时候,病毒才起破坏作用。
病毒一旦其进入电脑后得到执行,它就会搜索其他符合条件的环境,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制其中,从而到达自我繁殖的目的、因此,传染性是判断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病毒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会对计算机产生致命的破坏,电脑或者系统中毒后不会马上反应,病毒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
比如说最难忘的是26日发作的CIH,此外还有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等等。
病毒一般情况下都附在正常硬盘或者程序中,计算机用户在它激活之前很难发现他们,其使用很高编程技巧编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对电脑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作用;一般没有用户主动执行病毒程序,但是病毒会在其条件成熟后产生作用,或者破坏程序,扰乱系统的工作等;计算机的非授权运行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特点,其会在未经操作者的许可而自动运行。
除了上述几点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持久性、衍生性、不可预见性、欺骗性、针对性等特点。
[摘要]曲线与曲面积分一直是数学分析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学习理论的视角,结合记忆规律,来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曲线与曲面积分的困难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从而促进教学。
[关键词]记忆规律;曲面积分;曲线积分
一、引言
曲线与曲面积分是多元微积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续课程,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有着重要的应用。历来是数学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也由于背景复杂,公式抽象、计算量大等原因,一直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造成这部分内容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结合学习理论中的记忆规律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二、记忆与数学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数学记忆是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技能、经验、思想观念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积累知识、技能、经验、思想观念的功能表现。〔1〕记忆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知识就无法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更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依据记忆形式可以把数学记忆分为: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概括记忆。机械记忆是是指学生只能按照数学事实、数据、定理、概念、法则等所表现的形式进行记忆。比如很多学生只是在形式上记住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但是并不一定理解这个公式所具有的来龙去脉以及几何背景。理解记忆是指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的理解,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记忆。其特征之一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事例说明对有关数学事实的含义或关系。比如学生在学习完施密特正交化法之后,能够结合具体的三维向量,利用几何直观来解释这个定理。概括记忆是指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习的材料进行概括,对其一般模式的概括进行记忆。比如柯西不等式,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欧式空间中的形式为
上述这三种记忆是由高到低,紧密联系的。首先,所学知识对学生而言必须是有意义的。即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代表的具体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联系。其次,在理解所要记忆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所学习的知识代表什么样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例如,在欧式空间教学中,要注重展示内积这个核心知识的几何背景,充分帮助学生从运算的角度理解内积的特点,揭示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只有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概括为一般模式,才能上升为概括模式。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数学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比如数学公式等,在数学学习中,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符号来表达,比如写出两个重要极限的公式。程序性记忆主要指如何解题,计算、证明、作图等,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比如说如何来算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计算不定积分等。
三、记忆规律下曲线和曲面积分学习困难分析
3.1 记忆分类视角下的分析
曲线积分包括第一型曲线积分和第二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分为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这四种积分有四种不同的表达形当学生初学每一种积分时,往往只是在形式上记住了这些积分的表达式。虽然教材上有这些公式的背景来源(几何和物理上的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也会提到这些,但是数学分析课堂中更多的时间可能是应用在了公式的理论证明和相关的例习题的计算上。由注意规律可以摘掉,学生在课上的注意程度是有限的,很难做到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再加之教学中往往将理论证明和形式计算作为重点,冲淡了各种积分实际背景的理解。学生在刚学完一种积分后,会按照相关的公式去进行计算。但这时候,基本上是处于机械记忆阶段,只是能够识记公式并利用公式计算。对于各种积分的背景以及区别认识的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4种线面积分学完之后,由于只是机械记忆,不能运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对各个公式进行概括,从而产生了混淆。
有些同学虽然能够识记各种曲线曲面积分公式,但是在利用公式做题时往往产生各种错误。对于这个困难可以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来进行分析。对于公式的识记而言,往往属于陈述性记忆,但是如何利用公式进行各种积分运算,在运算中如何利用各种积分的技巧,则属于程序性记忆。曲线和曲面积分的求解过程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计算,需要根据题意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序性记忆不是很好的话,就不能够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从而对于题目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3.2 遗忘规律视角下的分析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出现错误的再认和再现,称为遗忘〔2〕。遗忘的产生有两种原因,“消退说”和“干扰说”。在学习曲线和曲面积分时,由于课上容量大,理论证明较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往往对相关的知识认识的不深刻,加之大学生不像中学生,课下很少花时间去复习,很容易产生遗忘,这就是知识的“消退”。而曲线曲面积分的4个公式具有相似性,相关的题目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之间容易造成干扰,导致学生无法分清楚这些公式以及计算的方法,这种遗忘就是由相关知识间的“干扰”造成的。
四、教学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从记忆分类和遗忘规律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4.1 加强知识背景的教学
由于数学分析教科书上呈现的更多的是严谨的数学公式,对于知识的背景来源虽有所介绍,但是限于教科书篇幅的限制,往往不是很详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背景介绍,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花足够的时间去讲解。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数学公式虽然简洁抽象,但是背后却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比如二重积分是计算曲顶柱体的模型,曲线积分是计算曲线形构件质量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正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这个建模过程讲清楚后,学生们就会明白为何不同的公式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明白不同公式背后所针对的实际背景。这样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才能够选择恰当的公式去解决问题。当学生能够理解到这种程度后,才能达到理解记忆。当学完四种积分之后,如果能够在和定积分一起,再一次去体会各种积分的本质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那么对于线面积分的理解就会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达到概括记忆。在学完这些积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上述积分进行总结,在习题课或复习课上,要总结各种积分的特点,揭示出这些积分的共同的特点。
4.2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
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知识可以知道,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先快后慢。数学分析一般是一周三次课,往往是周一周三周五排课,那么每次课上,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之前所学的印象。另外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复习。
4.3 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
曲线和曲面积分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的计算过程。而对具体的计算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重点演示,使学生清楚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记忆。同时课下多布置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辨析,以加强学生对于各种积分的掌握。
总之,曲线和曲面积分虽然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数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8.
〔2〕郭玉峰,刘春艳,程国红.数学学习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8.
摘要:人的发展经济学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应充分考虑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从经济体制视角来看,计划和市场在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方面各有优劣,计划经济不利于有关主体积极性、主体性的发挥,市场经济容易导致家庭保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增加了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代价。应将二者有机结合,探寻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的实现路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发展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经济体制
一、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内涵
“经济”最初的涵义是“管理家庭”,源自古希腊。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将“家庭”和“管理”相结合理解为经济。“经济”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例如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学问。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怎样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是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当中来揭示人的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经济发展是根源,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人的发展经济学核心内容是人的发展,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摘 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 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 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 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 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 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意义的教学,将一段完整的阅读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逐句或逐字地翻译和讲解,有时还 进行无谓的对比、引申和分析,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全部用在对十几行文字的分析上。甚至将一个完整的饶有 趣味的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弄不清人物的关系,难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既不利于对语言形式的 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 不仅仅是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获得丰富的语言信 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 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如在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这一课文时, 教师可借助一张旧的Ch ina Daily, 介绍picture editor, chief editor,photographer, editor, journalist(reporte rs),cover the events等知识,当然介绍最好用英语,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或简笔画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尤其 是那些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另一部分生词则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这样 可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如L14中,face-to-face,latest, hand等词。指导学生查字典和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 猜测词义是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一种阅读技巧,要注意培养。
在阅读之前,教师事先问一两个问题,如L14,可以提问What doesthe chief editor do?What do journa lists do?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因为阅读总要有个目的。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这些指导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
学生带着上述指导性问题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遍阅 读可要求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完成,要求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以便在课上主动提出。第一次阅读 应是快速的、“扫描式的”,切忌用手或笔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 意思,并用使用字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课文注释。对于那些用脑思考和使用字典的学生都应给以表扬 ,用脑思考和使用字典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语言要点包括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还有难句分析等,在讲授新的语言知识时可适当复习有关的内容 。L14中有一固定词组,as ……as possible,中间加入不同的副词,如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地) ,as early as possible (尽可能早地), as often aspossible(尽可能经常地)。L15中everyday和 every day是有区别的,前者作“日常的”、“一般的”、“平常的”解,在句中作定语,后者是名词性词组, 在句中作状语。
然后要求学生用everyday和every day填空,①Do you read China Daily ?②He like s wearing,clothes.在教生词时要举一反三,不可“生词遍地开花”,教新的语法时可分析、对比、举例 练习。精讲多练是语言形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这就要对课文的细节提出一些 问题。如L14 可以提下列细节问题,What’s the meaning of “doing one’s homework? ” What doother editors do? Why is writing headline in English moredifficult than in Chinese?等。回答细节问 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WB中的课文理解问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练习了口语 表达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要求学生把答案写下来,以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Step3 Post-reading
1.Text analysis
通过学生的阅读、回答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还应帮助学生 分析作者态度、人物关系、文章内涵等,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如Book I L14是一篇旅游日记,作者在文章中一再提到人们烧林垦荒。作者对这一竭泽而渔的态度如何呢 ?文章未作交待。但文章中的两个句子What a sad sight it was! For miles and miles I couldsee no thing except a great fire and lots of smoke.”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疯狂掠夺大自然行为的悲愤之情。由此 可以设问:
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the people’s burning theforests?
A. The author thinks it right to burn the forests because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c ity.
B. The air will be polluted by the fire and heavy smokewhen people burn the forests.
C. That’s wrong to break the balance of nature.
D. Birds, monkeys and so on will disappear, nobody willcome here for a visit.
2. Language use and practice
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单纯的机械操练只是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并不是在运用语言。只有将学和用真正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才会有实际意义。例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改写或续写课文等。教师就课文中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可选用完型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 、选择等形式,语言知识的练习往往是机械性的,但也应尽量做到语言练习有意义、情景化,否则易使学生丧 失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包含着一个广义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它既强调教学材料本身的整体性, 也强调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统一性,它既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也强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有机统一。 整体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商业会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电子商务自身特点及其对会计环境与会计的影响出发,分析了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等,尤其是会计报告方面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从会计报告的目标、时效、内容、方式等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会计报告。
关健词:电子商务 会计 会计报告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引领着网络发展的新方向,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总和应用和体现,更是高新科技与现代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将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不仅作用。电子商务是指那些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生产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从事的各项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询问价格、了解市场行情、对商品报价、接到客户下达的订单、通知发货、支付货款等过程基本都是无纸化,都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完成的。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网络飞速发展的产物,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不断展开,各企业必须对电子商务会计进行大力发展才能不断适应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
传统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各会计主体作用在会计客体上期望达到的目的或要求,是各企业会计运行的主要方向。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的,一方面,要重视受托责任观的基础性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虽然会计环境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发生了变化,但是依旧存在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在一些中小型未上市但仍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作为导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还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用的决策信息的披露。就对风险的合理规避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进行网络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违约、欺诈行为的存在。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假设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假设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对为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进行论证的经济事务或会计现象更具客观的正常情况、发展趋势作的合乎常理的推断,是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与基础。会计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虽然对会计假设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并不影响会计假设的实质,只是对会计假设的外延进行了扩大。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对企业会计核算对象进行了空间范围的界定,是会计人员在核算时能够正确区分企业的业务交易。可见,即使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会计环境,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无论其承担的经营风险多大,都可以被界定为会计主体。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用来指导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经过会计人员长期的实践工作总结得出的,并得到普遍认可后实施的,与会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也对会计的一般原则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的冲击较大。历史成本原则: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电子化、网络化,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优势进行了冲击,对其产生了影响: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使企业“零库存”的管理理念成为可能,产品的周转期在很大程度上被缩短,从而提高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存货信息的相关性。
★ 本科毕业论文
★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