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施葡萄破眠技术论文(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 要:冬季适当的低温(打破休眠)是落叶果树生长正常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打破设施果树自然休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就影响设施葡萄休眠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工调控打破休眠做简要介绍,为葡萄种植者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其增产增收。。
关键词:设施葡萄; 打破休眠; 方法
冬季适当的低温(打破休眠)是落叶果树正常生长周期中的重要环节,若低温累积量不够,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萌发生长,或虽萌芽、开花,但坐果率低。通过人工调控可使果树快速通过自然休眠,近年来对果树休眠的打破研究较多,但是如何选用适应本地的方法,更有效地对本地科学实验基地的果树进行打破休眠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就设施葡萄栽培休眠期破除条件及方法做一介绍。
1 设施葡萄自然休眠
葡萄为葡萄科藤本植物,被誉为世界4大水果之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设施栽培的树种中,葡萄是最具设施栽培价值的树种之一,但是设施葡萄在冬季温暖地区,常因低温不足,完成不了正常的春化过程,不能顺利地解除休眠,结果母枝常常萌芽少而不整齐。据调查,欧美杂交种(巨峰、藤稔等)必须经7.2 ℃以下1 800~2 000 h,欧亚种(京玉、森田尼无核等)经1 200~1 500 h才结束休眠。如果低温量不足,会导致萌芽不整齐,萌芽率降低,萌芽时间长,开花期也拉长,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长江以南冬季温度较高,地处浙江北部的海盐县,气象资料分析,葡萄休眠期的12月至翌年2月,7.2 ℃以下低温1 400 h左右,浙江其他地区要少于1 400 h。北方日光温室葡萄,冬季温室内低温量也不足,在北方10月份前后,葡萄枝芽就开始生理休眠,至第2年2月份渡过生理休眠期,进入被迫休眠期。
2.1 物理破眠方法
2.1.1 低温集中预冷法 落叶果树的需冷量是指有效低温在0.0~7.2 ℃的累积时间,高于10.0 ℃或低于0.0 ℃以下的低温是没有效果的。葡萄的需冷量在1 000~1 500 h,由于品种不同,所要求需冷量也有所不同。生产中采用的“低温集中预冷法”,其主要操作步骤为:露地温度在7.0~8.0 ℃,开始上棚膜,棚膜外加盖草苫棉被,但草苫是晚上揭开、早上放下,正好与生长季节相反,夜晚利用户外低温,同时结合打开风口等降温措施。多数落叶果树经过上述处理20~30 d后,其需冷量都基本达标,这时果树休眠就可顺利通过,此时,就可破眠或升温。
在深秋、初冬气温低,累积量时间长,所以扣棚通过自然休眠的时间短。但是当进行保护栽培时,由于气温低,需棚内加温,正常情况下均在12月底扣棚。李晓东在温度对果树休眠的研究中表明:在秋天,葡萄就要落叶时,时时监测夜间温度,看是否能下降至7.2 ℃左右,当温度下降到规定要求,即可上膜扣棚,加盖草苫,此时扣棚后不在白天揭去草苫,此种做法是为了积蓄夜间的冷量,延长低温时间,进行预冷,以提前打破休眠。
2.1.2 间歇式喷水 当果树进入休眠期后,每天监测夜间温度,当夜温低于l2.0 ℃时,每天开始对果树树干进行间歇式喷水,间隔时间为 4O~50 min,可促进果树萌发,打破果树休眠。通过实验验证,利用间歇式喷水的方法,对葡萄树进行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打破了葡萄休眠,极大地促进其萌发。
2.1.3 创造有效低温 研究发现,在果树落叶后,采用冰块物理降温,可促使温室内的果树完成休眠期。以色列园艺学家将果树种植在容器中,利用短距离大温差的.优势,秋天将果树容器运送到高海拔地区放置40 d左右;海拔低地区也可在 4.0 ℃以下冷库中放置 l5~20 d,从而满足果树休眠低温需冷量。
2.2 化学破眠方法
2.2.1 石灰氮处理法 石灰氮学名氰氨基化钙,许多果树经过石灰氮处理后,都比未处理果树发芽及坐果提前。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不但提前萌芽,而且萌芽整齐一致。处理的方法是:首先用50.0~70.0 ℃的温水慢慢倒入石灰氮中,轻轻搅拌均匀后,盛有石灰氮的水桶要封口静止3 h以上,待水温冷却后,再次将静止的溶液搅拌均匀,用刷子蘸取悬浮液轻轻涂于枝芽,或取其澄清液用喷壶喷施枝条,涂抹长度为枝蔓的2/3,涂抹后的枝蔓顺行放倒在地面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4~6 d。在葡萄上石灰氮的使用浓度为16%~21%(即6~7倍),预计萌芽前20~30 d使用为宜。实验中发现15%的石灰氮可使葡萄叶芽提早萌发l3~l4 d,花芽提早7 d萌芽,提早开花7~l3 d,且萌芽率显著提高。
2.2.2 氰基氨处理法 氰基氨又名氢氨,是目前国外用于解除休眠的主要方法。低温需求量为一般的30%。单独使用氰基氨喷洒枝条,以1%~5%为宜。在葡萄发芽前15~20 d,配置好溶液,喷施枝条,使芽眼处均匀着药,可使葡萄提早发芽7~10 d,同时对葡萄花期、着色期及成熟期等都有提早的作用。
2.2.3 外源激素类 常用的外源激素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
近几年来,落叶果树设施栽培尤其是促成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又一致富途径.从理论上讲,进行落叶果树促成栽培,扣棚时间越早,成熟上市时间就越提前,效益就越高: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制提前和随意而定的.因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树体低温累积量不够,达不到其需冷量,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但往往有不整齐、时期滞长、坐果率低、生理障碍较严重等负面影响.
作 者:刘晓菊 作者单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熊岳,115009 刊 名:果农之友 英文刊名:FRUIT GROWERS' FRIEND 年,卷(期): “”(2) 分类号:S6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施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
摘要:在人为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之后,需肥规律也要有所改变,根据作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确保作物能够顺利生长,并保证食用安全,因此文章主要是具体分析设施农业中土壤养分的主要特性,并分析了需注意的施肥要点以及常用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科学施肥 设施农业 技术要点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主要是以塑料大棚以及温室两种类型为主体,这是一种常用的种植生产设施,人为地控制生态环境对作物进行栽培,这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很大的优点,它能够在人为创造的肥水条件下,栽培蔬菜、水果等产品,使全年的食品供应实现均衡,并且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效调整产品供应时间,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上市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市场,而且还能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特点。在设施农业的作物种植中,除了可以对土壤条件进行有效地控制,还能对气候条件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符合作物的种植生长条件,使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1]。
1设施农业中土壤养分的主要特性
1.1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分布非常不均衡
在设施农业中,由于对作物进行施肥的时候发生不合理的情况,因此肥料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施肥量充足,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养分分布非常不均衡。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指标,这样蔬菜的质量就会大幅度的`下降,蔬菜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超标,比如重金属,而无机污染物也会出现超标的情况,比如抗生素[2]。此外在对作物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如果采用还没有完全腐熟的鸡粪进行施肥,这样将会产生烧根、熏叶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种植人员对微肥的作用认识不充分,绝大部分的高龄大棚中的土壤所含的氮磷钾都会出现超标的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养分均衡性问题,从而严重缺少微量元素,最终导致生理病害[3]。
1.2土壤发生酸化
在设施农业的作物种植中,土壤pH通常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土壤酸化。而经过不断的研究之后发现,出现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施肥的时候氮肥的含量过多,氮肥在通过硝化反应之后,将会产生硝酸,这样土壤就会发生酸化;第二,施肥过程中采用生理酸性肥料对作物进行施肥;第三,植物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之后,一般会产生大量的代谢酸。例如植物在对阳离子进行吸收的过程中,同时还需要使细胞内外的电荷不发生失衡,由此根细胞就必须需要有等量的H+进行替换,这样才能使根际的pH不升高;第四,土壤中的阴阳离子通常出现失衡情况[4]。
1.3土壤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设施农业中土壤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种植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几点措施:第一,对作物进行施肥的时候,采用的是有机肥;第二,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过程;第三,人为创造的高温高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的黏化过程。1.4土壤微生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一般土壤相比,设施农业中的土壤微生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连续使用有机肥对作物进行施肥;第二,连续进行耕作,采取精耕细作的方法;第三,土壤中pH以及盐分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很大的影响[5]。
2设施农业中需注意的施肥要点以及常用的施肥方式
2.1设施农业中需注意的施肥要点
设施农业中需注意的施肥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对作物进行CO2施肥。一般来说大气中的CO2浓度在360~370mg/kg之间,而CO2饱和点主要在800~1800mg/kg之间,相差的数值相当大。露地作物生长的环境并不密闭,CO2的浓度通常都可以不断地补充,浓度的变化比较慢。而设施农业中的作物处于处于密闭的环境,CO2浓度变化非常大,当光合作用强烈的条件下,CO2浓度将会出现发幅度的下降,很有可能小于CO2补偿点数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植物的生长[6];第二,必须对作物进行灌溉施肥。在利用微灌系统的情况下,灌溉施肥必不可少,这主要是因为滴灌湿润的土壤有限,并且采取传统施肥模式的时候,如果土壤比较干燥,肥料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滴灌效果不明显[7]。
2.2设施农业中常用的施肥方式
常用的施肥方式主要有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主要是指在对作物进行栽植前,就把肥料放入土壤之中。通常联合使用有机肥与长效化肥,在施肥的过程中肥料的施入量要小于盆土总量;追肥主要是指根据作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通常使用速效肥,并且需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此外还需要分成多次进行施肥,每次都采用不同的肥料,当作物处于生长期的时候,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同时采用磷、钾肥等肥料[8]。
3结语
设施农业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蔬菜和水果等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设施农业的作物种植中,种植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作物的种植环境,而且还需要了解作物的生长条件,这样才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施肥方式,进一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从而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最终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东,郑子成,李廷轩,张锡洲,曾礼.设施栽培对土壤结构及水分特性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0(01):100~103
[2]吴才武,赵兰坡.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中国农学通报,2013,15(11):157~160
[3]黄得志,任晓燕,吴明丽,陈年来.设施栽培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04(03):98~102
[4]张成霞,南志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2,08(06):245~250
[5]王薇,袁亮.设施栽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山东农业科学,2012,05(04):267~270
[6]黄凌云,王润屹,吕剑,张彩平.设施栽培中的土壤问题及对策.吉林农业,,13(04):78~82
[7]黄霞,李廷轩,余海英.典型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其风险评价.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0(04):114~118
[8]钱春建,沙斌,黄冬梅.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上海蔬菜,2013,17(06):67~70
葡萄病害综合治理技术农科论文
摘要:在葡萄种植中进行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发生病害及时给予喷洒农药等治理与保护,可以有效的抑制或降低葡萄病害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葡萄的质量与产量等。
关键词:葡萄病患;综合治理;研究与分析
据相关的资料数据记载显示,我国安徽地区的葡萄种植业正在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常见的葡萄病害高达十余种,由于疏忽或防治不恰当、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葡萄的大面积减产,严重的还会出现植株死亡。据有关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年份的霜霉病导致葡萄果实产量的损失就达到15%~20%,病害流行时期则更严重,损失可达到60%以上。
1 葡萄病害的预防
葡萄病害的治理以“预防为主”。发病前可以采取喷洒农药的治理方式,使发病率降低,并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不同病害的发病时间等信息以及天气的阴晴状况,合理、适时的喷洒农药,秉承“趁早不趁晚”的原则。
2 葡萄病害的`防治
2.1 植物检疫、栽培管理技术预防、化学防治等都是防治葡萄病害的有效方法 充分、合理及恰当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各种方法能够扬长避短、互相协调,取得更大的防治效果及效益。栽培管理技术的预防,指的是在管理葡萄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对植株抗病性有增强作用,能够有效阻断病原菌繁殖、扩大、感染的有针对性的栽培技术。合理提高果穗的质量,及时摘除发病的叶子或果实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葡萄病患的出现,同时有助于果实质量及品质的提高;针对葡萄病害进行化学治疗,有利于抑制病害的发生及扩散。
2.2 葡萄病害的前期防治 包括: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等;中后期的病害防治分为: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全生育期的病害防治含有:灰霉病、根癌病、蔓枯病等。葡萄病害的初始发病期,应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合理的喷药治理。高温阴雨天气不利于农药的喷洒,且容易引发感染病毒,因此,可以在天晴后重新喷药一次,每日对葡萄园实行全面观察与预测等措施。
3 综合治理技术
3.1 葡萄病害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的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 葡萄病害可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不同的葡萄病害的危害情况也不同,总结其主要的发病规律我们可以发现: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病原开始于美洲,它主要对葡萄的叶片、新梢、卷须等有损害,霜霉病的发生及盛行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具有全球性,世界上很多的葡萄产区都出现过此种病害,特别是一些培植单一葡萄的欧洲区域,病害尤为严重,该病害对葡萄的果实、叶片等绿色幼嫩部位存在危害,其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雨水、空气湿度有关;葡萄白腐病有被称为腐烂病、烂穗等,其主要发生于我国北方的一些葡萄产区,其病原菌可以对葡萄的幼茎、花序及果穗等进行侵染,导致果实、叶片的大量脱落等。针对不同的病害,进行不同的治疗。
3.2 阴沉多雨的天气,容易造成肥料的严重流失 因此,合理提高施肥量可以增强葡萄的抵抗功能。果农可以根据葡萄的生长情况及土壤质量等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施肥量,并合理、适当的添加钙、镁、磷等,以增强葡萄植株的抗病性;适时、合理地对土壤进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尤其是大雨或暴雨之后,葡萄园的土壤过度阴湿,表层板结,通透性不好,所以导致葡萄的根系严重缺少氧气,生长趋势被减弱,抗病性降低等。因此及时在进入雨季前或雨季间隙的晴天对葡萄园的土壤进行深度的活土;另一方面,阴雨季节,葡萄更容易出现徒长趋势,而且葡萄树干副梢的发病率极高,所以要进行及时、合理的剪枝及摘心等。对葡萄园进行全面、完整的清园工作,严密控制病害的感染及传播,尽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
3.3 对葡萄园土壤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阻止侵染病菌通过雨水或其他扩散 能够显着减少霜霉病、黑痘病等情况的发生;合理改良土壤,及时施肥灌溉,有利于葡萄根部的发育以及显着提高葡萄树的抗病功能;对高于地面40厘米区域的新梢、多余枝叶等进行修剪,以提高通透度,接受阳光直射,使葡萄园内土壤的湿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3.4 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要坚持三个原则 尽力做好葡萄果园的清洁工作,有效的防止侵染及病原;提高培植管理的相关技术,促进空气湿度的降低,提高葡萄树的自身抗病性;合理、及时的进行农药喷洒,使幼嫩部分得到良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永升. 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1):50-51.
[2] 秦秀军,任宝君. 辽西地区雨季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14):29.
[3] 柳友权. 夏季葡萄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08(16):169-170.
油气储运技术与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探讨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油气消耗量逐渐增加,油气储运技术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维护显得十分重要,油气储运技术包括阴极保护技术和地下水封油库技术,两种技术各有特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油气储运技术以及油气储运安全维护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即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营体系,合理设计工作环节,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加强安全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
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监督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等的用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油气储运技术与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油气储运技术以及设施安全维护,能够保证企业石油生产运输的安全,促进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社会稳定性,对油气企业发展有种要意义。应当对现有的油气储运技术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二、油气储运技术
1、阴极保护技术
阴极保护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腐蚀性能对油气运输设施进行保护的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在油气储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大部分油气储运设施中安全维护的首选途径[1]。阴极保护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油气储运管道通常由金属制成,通过阴极保护技术能够为管道内提供大量的电子,使油气储运管道内部处于电子过剩状态,这样管道内便可一直保持负电位,从而实现对油气储运管道的保护。阴极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油气输运管道,避免其受到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油气输运管道建设成本,同时在电流密度增加的过程中,对油气储运设施中仍然存在腐蚀危险的地方进行全面阴极保护。阴极保护技术合理运用了正负极化学反应原理,能够对油气储运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有效保护,广泛应用于油气储运安全维护。
2、地下水封油库技术
地下水封油库是指在地下水位以下,人工挖掘洞穴,利用水封性能对油气进行储存,由于静水压力远远大于油气存储所需要的压力,所以地下水封油库是一种很好的油气储存方式[2],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地下水封油库具有安全性强、成本较低以及储存量大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以及各油气存储与运输行业的青睐,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定面积的地下水封油库,对油气进行良好安全的存储。地下水封油库对水位、水质、土壤质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建立地下水封油库之前,应当对周围环境以及水位水质进行细致的观察与了解,并且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地下水封油库的建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根据地下水位动态来调整施工方案。
三、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运营体系
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维护对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过程中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运营体系,影响着油气储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安全运营体系。安全?营体系的建立较为艰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对安全运营体系的建立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在安全运营体系内部环境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与任务分配,通过权责明确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对内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使其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操作能力,充实人才队伍,结合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其次,相关企业应当积极改进现有的安全预警技术,通过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对现有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通过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预支。当油气储运发生泄漏或其他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应对,从而确保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应当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强化油气储运安全的宣传力度,使相关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提高油气储运技术以及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
2、合理设计工作环节,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应当对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定。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明确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且了解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标准,定期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检查与维修,及时发现油气储运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要对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积极改进现有的安全维护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其次,油气储运企业应当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此外,应当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不断规范其工作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时要加强油气储运企业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与联系,有效地提高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油气储运的安全,从而改进油气储运技术,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油气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安全工作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在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相关的监督力度不足,不良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应当加强安全工作监督力度,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全面的维护,从而提高油气储运的安全性。首先,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之前,应当由相关部门出具相关手续与证明,并且将审核结果示众,保证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监督力度,保证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延长我国油气储运设施的使用寿命。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现有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明确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现有的监督体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数据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施工行为,并且在施工之前对周围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性。此外,应当加强对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二次监测,尤其是要对相关的工程及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管理,提高油气储运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促进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束语
安全高效的油气储运对我国油气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油气储运技术包括阴极保护技术和地下水封油库技术,阴极保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而地下水封油库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目前我国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运营体系,合理设计工作环节,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以及加强安全工作监督力度等对策进行解决,提高油气储运设施安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变电运行系统的好坏直接和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说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十分重要,减少其问题隐患的发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故障,给运行维护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故障,进而影响到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1.变电运行常见的故障分析
1.1过电压对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
变压器多架设在升压站的外部,长期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如雷击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避免变压器遭受雷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此外,断路器遭受非正常操作容易导致电网内部电磁能力发生转化,从而引起变压器发生异常,导致变压器遭受破坏。因此,变电运行人员应该加强日常检修工作,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变压器发生短路或者接地等故障,电流会直接作用于变电器,从而导致变压器内 部结构发生变形或者被烧坏。有效避免短路或者接地故障的办法是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分别安装跌落式熔断器和空气断路器,此设备的安全,能有效切断强大电流对变压器的作用,从而保障变压器的安全。
1.2在变电设备出现逐次拉合会严重影响到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引起变压器的烧坏
这时则需要对变电设备的主变进线侧线路进行检查,对开关与母线之间的线路接地情况进行检查,排除各种故障的可能性,这种事故在变电正常运行的时候时常发生,特别是由于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造成雷电过电流作用下引起跌路保险频繁跳闸,对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
2.维护变电运行的技术策略
2.1确保设备的初始状态
在使用变电设备时,必须保证其工作状态为初始状态。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淤保证设施在使用之间必须是良好状态。于使用变电设施前,确保了解各种设施的功能,细则等,熟知其相关信息及技术信息。
2.2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设备设施进行状态的统计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指导工作做准备。维护工作人员 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变电运行设备的维修保养。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 我国的变电站并没有将监测技术全面普及化。在维护变电设备的实际过程中,应该本着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的原则办事。在对变电系统运行的统计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各种相关数据及信息,以其为依据制定维护计划,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2.3完善工作流程
在实施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时,其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维护计划,并以其为基础来展开维护工作。此计划的编制,要以变电设备的运转状态为主,以安全措施、安全评估及反季节的预防为辅,逐渐加强完善设备的维护工作。
3.变电运行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
3.1对变电设备及线路进行验电
在设备停止运转断电的情况下,变电设备装设接地之前,应该对其变电设备进行验电,通过这种检测方式来判断变电设备是否带电,从而有效的预防带电装设接地线等事故的发生。在验电的时候,要注意对所检修的设备进行逐一验电工作,要分开进行,不能同时进行,而且要确保验电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的时候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带绝缘手套等,而且验电所采用的设备必须是合格的,能够满足要求的设备。
3.2 在变电设备上装设接地线
变电设备安装接地线的有效目的是为了防止检修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的时候,因为突然来电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感应电压对变电设备检修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接地线的安装应该装在有利于感应电压外泄的'位置,安装接地线的时候不能只有一个人在现场,应该至少两个人在现场同时进行安拆工作,并且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进行接地安装和拆除的时候,还要注意安装和拆除的顺序,先安装什么,先拆除什么,一定要有着清楚的了解,安装的时候先装设接地端,拆除的时候先拆除导体端。在进行变电设备接地线安装的时候,可以在一些主要场所做一些标识,防止工作人员 走错间隔,或者碰到一些开关等, 例如有人工作的时候, 应该在隔离开关或者跌路保险的操作手把上面悬挂相应的标识牌,如“禁制合闸,有人在工作”。在有些设备停电了,有些设备没停电的情况下,应该标示出来安全距离, 并且对其数据进行标示,防止人员走进带电危险区,可以悬挂“高压危险, 请止步”。在临时工作地点为了防止其他人员误攀,可以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总之,在变电设备上装设接地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场的安全。
4.对操作人员管理的措施
4.1 要执行按章办事
在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具体操作人员必须要遵照正规程序执行操作,不光是要熟知安全规则,而且必须要加大对规程的掌握力度及准确的运用。将值班人员的素质及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高,确保在倒闸操作中的精准快速性。具体的操作人员必须对变电的运作方式、负荷及设备性能等知识了如指掌,才会在发生事故时不会慌了阵脚。例如:在监屏中仔细负责,就能做到整体掌控故障发生前的预示;对设备进行全面检验,就能掌握整个机器设备的运转状态;交接班工作中仔细认真,就可以观察到或者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尽快的杜绝设备故障的发生,进而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2 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变电站的运转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保证变电系统的正常运作,就必须要求任何一个操作人员都拥有较高的自身业务素质,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的通过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增加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扩展他们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变电运行中的各种法律法规,了解运行中的各种内容,确保电网在安全,经济等优势下运行,另外,要增加员工的实践经验,无论是新老员工都要边工作边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4.3 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在现实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一项工作都要集中精神全力操作,确保精准无误,严格遵守每个规章制度。其业务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淤操作前的核对,校验。于平常要经常查验并分析变电的运作方式。盂保持个人精神状态良好。榆要时常进行实践演习。
5.总结
随着国家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管理工作在遵循着科学、经济的原则下保质的完成,在现状下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待改进, 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探索一条比较好的经验和解决方案,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推进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等方面的内 容进行了分析,除了要解决技术上面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注重人员的管理,经验的积累与分析,才能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理,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林永新.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电气故障排除[J].科技促进发展,(08).
[2]王海燕.变电运行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资讯,(15).
春暖大棚葡萄品种改接技术论文
摘要:通过多年观察比较,从150多个引入的葡萄品种中,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春暖式大棚栽培的优良品种黄香蜜,并对试验因春暖大棚中10多个品种,利用嫩枝嫁接法进行了改接,显着提高了经济效益。介绍了隔株平茬嫁接和带穗萌蘖嫁接两种嫩枝嫁接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技术。
关键词:春暖大棚葡萄;黄香蜜;改接技术
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15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经多年观察对比,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在鲁北地区春暖式大棚栽培的葡萄优良品种――黄香蜜。该品种属欧美杂交种,为山东省寿光市王会明培育,通过潍坊市组织的省专家鉴定,定名“黄香蜜”,原暂用名“超甜”。该品种抗病性强,生长势旺,坐果率高,丰产;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850g,平均粒重14g,无核化处理后穗重可达1000g以上,粒重15g以上。果粒成熟后金黄色,晶莹剔透,玫瑰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5%以上,果皮较厚,耐贮运。成熟后可在树上挂至1个月后采摘,风味更佳。露地栽培7月底8月初成熟,春暖式大棚内7月中旬成熟。该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强,为此,我们将园内的10多个品种进行了绿枝嫁接试验,改接为黄香蜜,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现将绿枝嫁接的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淄博市高青县田镇的李管村。该地系黄河冲积平原,壤土,土层较厚,土壤pH值7.4,含盐量0.2%,土壤有机质含量0.98%。当地年平均气温12.4℃,有效积温4918.8℃,无霜期为218天,年降水量422.6mm,年日照时数2824小时。春暖式大棚葡萄园面积1334m2,大行行距1m、小行行距0.5m,南北行向。为利于改接后的植株生长,于20秋结合施基肥进行了行距调整,将原来小行距0.5m一行挖除,改为行距1.5m、株距0.4m。被挖除行的架面仍保留备用。春,对园内种植的4年生8612、巨星、矢富罗沙、红双味、6~12、紫珍香、京亚、早马奶、早艳、一品香、奥古斯特、奥迪亚和无核白鸡心等10多个品种进行了绿枝嫁接,改接为黄香蜜。
2 改接技术要点
2.1改接前的准备
改接前1周,对改接园浇一次透水,保持园内土壤湿润。对被接砧木和接穗枝条摘心。备好嫁接刀、剪及捆绑用塑料薄膜带(宽3cm、厚0.01~0.008mm)。
2.2改接时间
在当地,露地嫁接的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砧木和接穗枝条均半木质化后进行。春暖大棚内葡萄3月上旬即萌发,嫁接时间可提前到4月上旬进行,比露地嫁接早1个月,这为嫁接成活枝蔓的生长和多次嫁接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2.3绿枝嫁接技术
绿枝嫁接采用两种方法:①隔株平茬嫁接。即在种植行内隔1株嫁接1株。将嫁接株上的枝蔓离地10cm左右平茬,待新梢萌发后,留3~4条生长,其余全部抹除。新梢长6~7片叶时摘心,并抹除副梢,促其早半木质化。为防止当年产量降低,被留株适当多留结果枝,并将其全部或大部分斜捆在已挖除行的保留架面上,腾出嫁接株新梢生长的空间。②带穗萌蘖嫁接。对被嫁接植株,留上部的结果枝,保留花序让其结果,并一律斜捆在已挖除行所保留的架面上,根部萌发的萌蘖或靠下部的预备枝、结果枝保留2~3个,待其生长到6~7片叶时摘心,有花序的抹除花序,让其增粗并早半木质化。两种方法形成的半木质化枝条,均于4月上旬进行嫁接。嫁接时,将接穗从母树上剪下,剪去叶片,保留1.5cm的叶柄,并放在容器内用湿布盖好备用。
将砧木枝条留3~4片叶短截,用嫁接刀在砧木横断面中间从上往下劈长约3cm的切口。如砧木粗接穗细时,可在砧木髓部外侧劈口,然后将接穗在芽上1.5cm处平剪,芽下4cm处剪断,并在芽下1cm处沿芽的两侧向下各削1刀成楔形,芽下的留面略厚于另一面,下端厚1mm,将接穗快速插入砧木的劈口中。插入时,要形成层对齐,砧木粗接穗细的要一侧对齐,接穗斜面上部露白2mm以利愈合,用塑料带从接口下端1cm处自下往上捆扎,留出接穗芽后将接穗的上口封严,然后回扎绑牢即可。
2.4嫁接后管理
2.4.1补接嫁接后10天内对接穗进行检查,接活的用手一触其叶柄即脱落,未脱落的即未接活。对未接活的可将砧木剪下一段后补接。
2.4.2除萌与摘心嫁接后要及时抹除砧木的萌芽。新梢长40~50cm时,及时捆绑在架面上;长80~100cm时摘心;摘心后生长的副梢除顶端留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外,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对利用根部萌蘖嫁接后生长的新梢,可留5~6片叶摘心,并及时捆绑在架面上,顶端留l副梢,3~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不论用哪种方法嫁接后生长的新梢,到9月中旬一律摘心,培养成翌年的结果母枝或成熟枝,以安全越冬。对两种方法嫁接后发生的`结果枝,均在果穗以上留6~7片叶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抹除,果穗以上及顶端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
2.4.3肥水管理嫁接前已浇水一次,嫁接后视墒情适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生长期除正常的浇水施肥外,摘果后要强化水肥管理。7月下旬摘果后立即按666.7m2沟施沤熟有机肥3000kg,磷酸二铵40kg,复合肥40kg,并立即浇水。8月中旬再冲施硫酸钾复合肥50kg。从8月初开始叶面喷施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3~4次。
2.4.4修剪摘果后的修剪:采用第1种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嫁接枝生长旺盛,第2年可结果,并基本达到预期产量时,可将保留株全部挖除;如达不到预期产量,可适当保留一部分结果枝,待下一年结果后再全部挖除。采用第2种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摘果后嫁接枝生长旺,第2年能部分结果,可适当剪除原品种的结果枝;如生长弱,大部分第2年不能结果,可适当多留原品种的结果枝,待下一年结果后再全部剪除。冬剪:直径达到1cm以上的嫁接枝蔓,可剪留80~100cm,作第2年的结果母枝,达不到的,则留3~4芽短剪。原品种保留的结果母枝均按常规修剪。
2.4.5病虫害防治大棚内病虫发生较少。萌芽前喷1遍3~5°Be石硫合剂;生长期铺地膜并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美双等防治白腐病;开花前喷歼灭、速灭杀丁等防治蓟马等。拆膜后,杀菌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防治霜霉病等。
3 改接效果
春暖式大棚葡萄栽培产量和产值的提高,选择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品种极为重要。20采用的绿枝嫁接法,以8612、无核白鸡心、早马奶、一品香、奥古斯特、奥迪亚等品种为砧木嫁接的黄香蜜成活率高,并充分发挥了生长健壮的多年生砧木的优势,嫁接后生长壮旺,抗性增强,产量迅速提高,果实品质优良,效益大增。未改接前各品种平均666.7m2产1600kg左右。采用第1种方法嫁接的,当年原品种666.7m2产1400kg,第2年666.7m2产黄香蜜1500kg;第2种方法嫁接的,当年原品种666.7m2产1500kg,第2年原品种1000kg,黄香蜜产400kg,不论哪种方法嫁接的,第3年666.7m2产黄香蜜均达kg以上。用以上两种方法嫁接,前两年总产量有所下降,但第3年就超过了改接前的水平,且产值大大提高,原品种售价每kg/5.6元左右,黄香蜜则每kg/10元以上,且供不应求。
物联网是以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与红外感应器等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为基础,可以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间的联系构建,从而开展信息通信与交换,达到识别、定位、监控、跟踪与管理物品目标的一种网络形式。物联网在属性上表现出高度开放性、独立性、互动性与可扩展性。设施农业则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下开展农业生产。基于此,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捕获农作物生产信息,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条件,实现精准化农业管理,切实增强设施农业产出。
2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其工程实现较为复杂,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农业物联网实现仍存在着一定制约性因素,具体为:①缺乏高水平的农业专用传感器。从国内传感器市场来分析,传感器种类较少,国产化程度低,且适用性与覆盖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专用传感器质量整体不高,运行性能无法保障,一些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程度低,无法达到互联网应用目标;②投资大。构建农业物联网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且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我国农业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村经济水平偏低,多无法承担较高的`物联网设备价格;③缺乏相配套的软件产品。在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其工作的重心仍为网络接入与设备采购,互联网作用以监测与初步分析为主。缺乏配套软件产品,无法整合与挖掘数据信息,无法面向智能控制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此,需要关注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研究。
3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思路与应用分析
综合农业互联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需要明确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兼容发展的具体思路,具体表现如下。
3.1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设备性价比
加大互联网相关设备研发力度,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传感器,应提高其整体性能,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传感器功耗,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设备成本。物联网设备研发需要结合设施农业实际,面向不同作物栽培,提供差异化的设备,做好设施农业网络节点布控工作,提高物联网监控效果。如借助高性价比传感器,可以构建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可以对环境信息、农作物叶片温湿度等进行监控。
3.2 政府引导与投资多元化、降低兼容成本
考虑到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客观实际,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机制,将物联网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之中。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如科研单位、电信运营商、相关企业等,构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切实降低农业物联网构建成本,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农业物联网效益。
3.3 关注应用顶层设计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其核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于设施农业,切实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与质量。然而当前农业物联网建设普遍局限于数据监测与初级分析上,缺乏深度应用研究。关注应用顶层设计,开发容易操作、具备扩展性的物联网软件,为农业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关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问题,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应构建物联网管理标准,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开发远程专家系统,通过远程功能可以观察设施农业作物环境数据,获取视频图像信息,专家依据这些现场传来的数据信息,诊断农作物生长状态,分析病虫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种植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保障设施农业生产质量。
4 结束语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为设施农业提供最佳条件,为设施农业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实现设施农业效益存在着显著作用。然而设施农业与互联网兼容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性问题,需要切实关注现实中存在的客观问题,采取针对性可操作策略,推动设施农业与物联网兼容,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
★ 网络安全技术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多媒体技术论文
★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 设施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