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斜玉旁的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共含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斜玉旁的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

篇1: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

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

沥粉画源于我国传统壁画、彩雕以及建筑装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沥粉画从构思、草图、绘制到成品的创作过程需要绘制者整合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大多数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相吻合。实践证明,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引用沥粉画的实训项目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和优良敏锐的设计思维,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而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入学时基础水平良莠不齐、基础能力不均衡的状况,在专业基础教学时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他们较快的进入状态,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内容涉及到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基础设计三个部分,课程每一项都有着各自的培养目的,但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往往只是独立的去理解某个课程作业,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能力整合在一起,跟之后的专业学习衔接不够。

沥粉画的制作从开始的构思到最后成品的整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多种技能,通过整合造型基础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相关课程,为之后的模型制作等课程打下手工基础。设计基础教育强调从造型向设计转变,沥粉画在培养观念、方法、技能、视角的转变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入沥粉画实训项目在工业设计技术基础教学中既可以整合专业基础技能,又能够衔接专业课程。

从完成一幅完整的沥粉画要经历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各项基础能力在其中的体现:

一、草图构思阶段

要想完成一幅优秀的沥粉画作品,前期的草图构思阶段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可以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构思画面。对于设计专业而言,能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创作素材加以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素材的采集和转换能力。由于沥粉画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装饰性,表现上以凸出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构思画面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我国传统图案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画面,吸取民间艺术的特点,在形象刻画和色彩处理上可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加以适当的变形和夸张,力求动与静,疏与密,简与繁,以及黑与白,冷与热等艺术要素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从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结合设计专业前阶段造型能力训练,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培训的成果,将构思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绘图阶段

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画种,它从古建筑和家具中单纯的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装饰发展成为独立的表现作品,通过艺术构思形成一种用沥粉工艺完成的绘画,即“沥粉画”。因为有着独特的“沥粉”工艺,在绘制时比其他画种更突出工艺技巧性。沥粉画以凸出的线条为作画媒介,作画时,根据构图要求使沥粉材料从工具口中沥出在画布或画板上。要让沥粉线条的粗细均匀不仅需要在沥粉材料调配阶段比例合理、稀稠适宜,还要在沥线阶段手法纯熟、力道稳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手脑协调精细造型能力。

沥粉画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1.底稿复写。将设计好的底稿复写到准备好的画板上,最好是适合用线来表现的人物、静物、花卉、风景。这个部分将考验学生的手绘造型和归纳设计能力。

2.调配沥粉浆。沥粉浆是将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乳白胶按一定比例调和而制成的一种膏状体。调浆所需的各种成分也决定了线条的性质,如滑石粉可使线条光滑,立德粉能使线条饱满挺立,乳胶漆使线条挺而不塌,乳白胶使线条能牢牢地粘在画板上。调沥粉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按比例调制十分关键,如果调得过稠或过稀或不均匀都会导致线条出现断裂、塌陷、粗细不匀等缺陷。

沥粉浆各成分的基本比例: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白乳胶分别为1:2或3:1:1 或少于1,具体比例可根据材料性状的不同稍作调整,先放一份立德粉,两份滑石粉稍稍搅拌一下,再倒入一份乳胶漆用手(可戴上一次性手套)搅拌,稍后再加一点乳白胶,用手细细搅匀调成均匀膏状,最后用丝袜过滤。沥粉浆的.最佳状态:

沥粉浆的粉质细腻,均匀的膏状,粘性强,流下呈线状,不断。沥粉浆如果太稀,会导致沥粉线挺不住而塌下,如果太稠,则挤线困难,甚至线条过细或出现裂缝。如果沥粉浆中胶的含量过少,则会导致线条容易脱落。这个阶段,学生从调配沥粉浆可以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和作用。

3.挤线。将调好的沥粉浆放入安装好裱花嘴的裱花袋中,可以根据想要的线条粗细程度选择相应孔径的裱花嘴,挤线时要随时拧紧裱花嘴多余的部分,握住裱花袋产生均匀的压力使沥粉浆能流畅的挤出,挤线时,沥粉嘴应与画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起线时注意沥粉嘴保持干净,收线时干净利落。线条应当流畅、饱满、挺拔,注意断口的位置结合画面线条的起合。当线条挤得不成功时,可在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将其铲除(注意顺着线条方向),然后重新来过。对于沥粉画而言线条美是贯穿整个画面美感的基本要素。要求沥粉线条不但要饱满,连贯,粗细要得体,而且在制作线条特别是长线条时最好一气呵成,有一锤定音之感,避免一根线条上出现多点接痕和修修改改的痕迹,以至影响线条美。

4.绘制赋色。沥完轮廓线后,用丙烯颜料绘制画面。由于沥粉画是以凸出的线条组成画面,当光源侧面照射在画面上时,大多线条都留有阴影,这阴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画面的固有色。因此,就沥粉画色彩而言,大多数不以光源色为标准,较多地用理想色,即放弃各种明暗,阴影,投影等复杂的色彩变化,以追求单纯、明快而富于装饰性的色彩效果为主。在绘制画面的过程中,笔法既可以运用平涂的手法也可以运用笔触制造各种肌理效果丰富画面。色彩的搭配是影响沥粉画面整体效果的关键,一般沥粉画用色可单纯些、浓重些,因为金银在较重的底子上可产生最佳的装饰趣味。优秀的配色能力、敏锐的色彩感受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之一,学生在沥粉画的绘制过程中通过所学的色彩的搭配技法,完成适合画面表现风格需要的美好的配色。

5.描金线、贴金。最后的工序就是根据沥粉画图案的形式和色彩,在之前沥好的线条上涂刷金色或银色,有时根据画面需要可以留白或涂黑。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效果,在作品中可以镶贴金银箔或嵌以其他多种特殊材料,使画面更加富有装饰情趣。传统沥粉画的贴金工艺是先把金胶油(桐油加适量的清漆熬制)仔细描在沥线上,待八九成干时再贴金箔。过干,金箔易于脱落;过湿,则金银不光亮。这个部分需要学生非常沉得住气,工艺精细才能有良好的画面效果。

沥粉画的绘制既需要有大胆创新的设计思维,又要能沉住气精细地沥线、勾画。在草图绘制阶段能加强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而在沥线阶段能让学生感受材料和手工的魅力。整个绘制过程结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渡。通过上述论述证明沥粉画的实训项目在工业设计基础能力培养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2:企业竞赛项目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论文

企业竞赛项目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论文

一、高职工业设计教学面临的困惑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是一种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一种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工业设计作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方向的工程师。我国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企业岗位设计能力有明显差距。导致学生对口就业难,不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弊端。

(一)人才培养思维方式的落后

由于我国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从2002年高职院校才逐步开设此专业,而且都是在本科工业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讲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僵化的教学方法抹杀了设计学科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距甚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此外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计划进度表设置的时候没有企业设计师的参与,导致有些课程已经过时,或者有些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笔者认为高职工业设计培养的设计方向应该是轻工业的范畴,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但好多有此专业的学院定位在家电、电动自行车,还有的甚至定位汽车设计方向,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导致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目前实行书面试卷与设计作品评价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则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重要的是课程考核过程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教师在考核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导致学生专业课程没有目标性。因此实践教学考核不要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而是要更注重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评价学生的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设计师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设计水平、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设计水平取决于学生的设计方案新颖性、创新性;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手绘、创意思维、电脑操作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是独立、正确、熟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

(三)教学实训项目缺乏科学性、可行性

随着现代职教理念的深入人心,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都认识到实训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但教师布置的这些设计课题往往根据经验或者随便布置一个项目,很少考虑到项目的难易程度、可行性和学生的兴趣、积极性等因素。这样的项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实训项目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贴合企业的需求,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面对实际的设计项目。此外现在企业的设计项目大多是由团队合作完成的,而目前的课堂实训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出设计分工合作环节。

二、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工业设计教育侧重学生设计理论教育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和企业的沟通过少,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不仅导致学生设计务实能力缺失、创新能力欠缺、就业困难等问题,也阻碍了专业本身的发展。重要的是授课教师本身也不了解设计本质和产品研发流程,这样学生做出的东西很难与企业设计标准接轨。企业制定的设计竞赛项目紧跟企业设计方向,贴合了企业的利益;学生的参赛作品得到了奖励,也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产业化背景下,企业对设计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其实践教学势必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与企业设计需求零距离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与技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并适应将来设计岗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实践教学思路,建立对“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导”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三、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过程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拟定的竞赛主题,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或奖品,以某一学校或一专业学生为单位参加比赛,时间上可以是一门课程或一学期,根据设计项目时间的进度而定。在设计竞赛过程中企业给以技术、场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设计作品由企业人员来评定,竞赛成果由企业来进行生产或者给企业设计师提供参考。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设计水平,了解了企业的设计流程和用人标准。笔者所在的学院和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的项目,德力公司2011年设立“德力”杯设计大赛,为了和此竞赛更加贴合,我们将教学计划进度表进行了调整,整合出了日用玻璃器皿设计课程。此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传媒工程系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学生积极参赛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的定位与可操作性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项目难度过大的话学生做起来吃力,积极性不高,设计成果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笔者在与德力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和企业沟通,在竞赛项目的上充分考虑到二、三年级学生设计水平的高低,从产品设计的造型、结构、用户研究等设计因素考虑,设置了玻璃茶饮杯造型创新设计、配件组合水壶设计、厨房用品类玻璃器皿设计三个设计主题。这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选择设计主题,从而提高竞赛的作品质量。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包装结构,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授课。在市场调研方面是其重要的一环,因为现代产品品种多样,以此次项目的载体日用玻璃器皿水杯为例,市场上造型种类不亚于300种,这需要学生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前期的调查。在创意思维阶段寻找设计元素,调查用户使用方式,产品设计说明等这些都需要设计者进行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在设计后期需要学生在产品建模、设计表现方面的技能要达到熟练水平。

(三)项目的汇报与评价

项目的汇报是此次竞赛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汇报用的PPT,在汇报工程中评审专家提出问题,学生就设计方面的问题给以解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评审专家是由企业设计师、营销人员、专业教师组成,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生汇报结束后,评委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设计构思、软件使用、产品展示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获奖名次。

四、结语

经过这次项目的实施,让我们教师认识到了在实训教学必须和企业接轨,了解企业对产品的设计需求和用人的技能方向;而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训开始慢慢摸索到设计怎样与市场接轨,设计的产品必须立足于消费者。再者,如果想设计好一个作品,设计师必须懂得产品的工艺和流程,这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明确的方向。

技能实训总结

办公自动化技能实训报告

项目导向实训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报告

基础教学实训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报告

基础会计实训心得体会

基础会计实训心得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

专业实训心得体会

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精选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沥粉画实训项目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