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向共和第4集观后感(共含2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漂亮豹咚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看历史类的影视剧,特别容易产生上帝视角。这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功绩早已著之史书,我们很熟悉,就很容易觉得这人真好、这人是坏蛋、这人不过尔尔,但我们有这个资格吗?人是很复杂的,我们凭什么仅凭几件事就一句话总结一个历史人物?面对历史,我还是谦卑一点吧,我努力把自己放入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想象我是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如果是我面对那些事情我会怎么处理?由此假设,我感受到一点他们的悲欢困苦,也似乎经历了一次“物质决定意识”“人是受限于历史的”的体悟。
这篇文章仅以电视剧剧情为准,若有与史实出入的地方,不过分讨论。因为剧情很长,引用的一些台词是我的记忆约写,大意一样,但不一定是原话。
慈禧掌控清朝近半个世纪,她重用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重用洋务派,缔造了“同治中兴”。从这些事实看,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但还政光绪,开始维新变法后,触及到她所代表的贵族官僚的利益,慈禧又发动戊戌政变,致使变法流产。站在清王朝的角度,慈禧没做错什么,她始终以维护大清统治为原则。但站在全民族的立场,慈禧所代表的旧势力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它的腐朽、专制已不被大势所容,这个矛盾不可调和。无论什么力量都无法抵抗生产力,所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被迫出逃,写满了软弱。待李鸿章和谈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回京,开始了清末新政。慈禧编练新军(袁世凯由此崛起)、发展商业、修建铁路(詹天佑京张铁路)、废科举、办新学、派留学、改官制、修法律,但这一切简陋的现代化又加深了列强剥削和人民的负担。逆生产力而行,不过苟延残喘。
假如我是慈禧,我是一个在封建时代成长起来的女子,且长时间在宫里为妃,小心讨生活。面对八大臣专权,我不一定能杀得了;面对列强,我不一定能收复新疆;面对慈安和奕訢,我不一定能牢牢把握掌控权;面对几次与洋人失败的战争,我不一定还对清朝统治有信心;面对光绪,权力欲本盛且掌权日久的我,不一定舍得归政;面对戊戌政变,我不一定有勇气正视自己的问题,开始清末新政……所以,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见识有限思想有限的前提下,她很厉害。
李鸿章处处受掣肘,他得深入贯彻“只要是太后的事,就没有小事”,得联合醇王,得讨好李莲英,得防备翁同龢使绊子,他还得和各国公使斗智斗勇,接受自己的北洋不团结,发展实业、忍受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和国人卖国贼的辱骂。他给自己带上沉稳的面具,却几次被气到骂“他妈的”,他一身大才,却陷于沼泽里,挣脱不得。这是由当时的愚昧、自利、腐败的社会条件,和他本人的术、作为既得利益者维护少数人统治而与生产力为敌共同决定的。后继无人,是他和荣禄内心共同的悲哀。
(题外话:每一个男人都曾是少年,都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尤以中国男人最优秀。中国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是他们直接创造的,民国是他们主导建立的,日美是他们为国捐躯打退的,新中国是他们用鲜血铸就的。祖国的苦难他们一个不落地背在肩上,哪一个苦难都不曾压垮他们,中国男人极勇敢、极坚韧,他们一丝一毫都不比白皮黑皮差,他们完全配得上中国女人。中国男人承受了很多,我希望每一个他们的伴侣都明白,他也曾是少年,应该被呵护被温柔相待,他应该被允许有自己的天真、幼稚、孩子气和自己的喜好。不要高高在上好像全天下男人都欠你的一样,性别是你应该被保护照顾的原因,不是你掩盖自私嘴脸的倚仗。那些仅因为一张皮和一个生殖器就委身于人,还因此炫耀的人,知道你们是多么的愚蠢和不知好歹吗?)
如果李鸿章让人敬佩,那袁世凯就让人恐惧。是的,我怕袁世凯,怕极了,他做到的一切我都做不到。他是个军事能力强、政治擅变通、善学习、擅笼络人心、脸皮极厚的演技派,是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乱世枭雄。我刻意关注了他的言行举止,发现他心里有鬼的时候,从不正面回答问题,比如“共和这么好,谁人不拥护?”“别人不理解,你应该是懂我的啊”“你怎么会这样看我,我身经百战,会走这样的臭棋?”;遇到不懂不理解的事情而有求于人时,他就不再接话,而是恭维或自谦一句“我不如先生啊”“先生真不是普通人啊”;面对有使用价值的下属,他极会做姿态,“来来来,咱们都是一家人,这样吃显得亲切”“这玩意,还是你们留过洋的人玩合适,来,擦一擦”“皙子啊,你这个宪政专家,可得帮帮我啊”“卓如啊,我是特意请你来帮我的啊”……袁世凯不懂民主好吗?不知道人心向背吗?他知道,可他过不了自己那个心魔,他就是想要万臣来服的无人可挑战的权利。他的一生,从未把民心看得多重要,他顺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当权者的意愿。他以为北洋在手,天下我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碾压一切,他如果看到抗日抗美会不会呆若木鸡?可就是这样一个人,首鼠两端、反复变节,也有内心柔软,他的两次落泪都是面对英子,总的来说,他对得起她。他对于其他人是个坏蛋,可对于她,却是坚实的依靠。人很复杂,有时候我们很讨厌一个人,可他并没什么原则性的不好,可以换角度想想,必然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这个人面前是无害的,他也是别人的自己人。这样想想,能看开好多。
袁世凯准备称帝前,徐世昌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北海、南海、中南海,慰廷啊,这可真诱人啊,就是个叫花子,在这儿待上几年,也想当皇上,更何况天天守在这儿。这里的石头啊,匾额啊,亭台楼阁啊,真叫人做梦啊。”人这一辈子,思维量是恒定的,他对身外之物的关注会占用一部分思维量,那对世界的思维量则必然被削弱,无论是对世界的感知还是对自己的诚实。
孙文去拜见康有为的时候,我想,哦,这就是孙文啊;孙文剪辫子被打得血肉模糊的时候,我想,哦,他是该怎样;广州起义失败后,我想,哦,也没多厉害嘛;十次起义,屡败屡战,我竟然当作寻常……我凭什么?若是我是孙文,一个书生,当着清朝还在的时候,我敢嚷嚷革命吗?大家都主张君主立宪的时候,我能坚持共和吗?逃亡国外,靠哥哥嫂子养活,我还能不遗余力发动群众坚持革命吗?我能形成自己的理论吗?袁世凯专制后,我再次逃亡,还有信心进行第二次革命吗?面对祖国的积弱积贫,或许我能,也或许不能,但我想,我总归该是他们的一员。
袁世凯面对孙中山,不堪一击;蒋介石面对毛泽东,不堪一击,盖因为“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之就是人民,是生产力。他为我们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毛主席在他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呢?该干点什么?
我们应该记住邓世昌“兄弟们,开足马力,撞沉吉野号”,谭嗣同“总要有人死才能唤醒民众,你们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李鸿章“王爷,你还年轻,一辈子还有很长,一旦签了字,就是历史的罪人,还是老臣来吧”,被清朝官员恐惧为魔鬼的徐锡麟“我不仅要杀恩铭,还要杀良弼、杀端方、杀铁良、杀载泽,直到把你们这个腐败的阶层全杀干净”,张之洞“有的事,你争了大半辈子,就是争不来,可终于来了,竟发现于人于己,毫无益处”,孙中山“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我们要记住中国从不缺英雄,记住英雄,相信崇高。
八国联军侵中华,是听得不能再听的故事,老得不能再老的桥段。自打小时候起,就从教室里、书本上、大人的言语中、各种媒介都能够获得这个故事的版本。当然,基本都是缩略版,主要是说洋人们怎么烧杀抢掠,怎么肆意侮辱中国人,怎么不是人。慢慢才知道,义和团如何被利用和出卖;德国军队曾经一直打到了河北山西交界处的娘子关;大清国民们对联军的入侵并没有想象中的反感。
这样的入侵,对于经历了四千余年改朝换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帝都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了。这级别,充其量只能算作当年的北方蛮子兵临城下,洗劫一空。除了那些死掉的倒霉蛋外,与活着的人似乎关系不大,该干嘛干嘛。
你看,北京城里卖豆腐脑的、卖烧饼的,谈论起这事儿来,像在谈论火星上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着急,一点儿也没有义愤填膺、满腔热血,要上阵杀敌的样子。叫从小被正统教育的愤青们,非常不解,然后斥责那些人们是愚昧的草民,活该被奴役。
我开始相信,八国联军进京城时候那些普通市民的反应,深刻体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生存哲学。那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天下乌鸦一般黑”。自打秦灭六国以来,这统治阶级的事儿,与咱小老百姓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我们只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说这不对吗?我觉得很对。千万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整得跟愤青似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性人。况且,真要愤青们上场了,恐怕还是缩头乌龟多。
家国家国,很多时候是有家无国。人民没有权利,无所谓国。家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所以帝国的统治者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人们始终抱有一种旁观心态。因为这个国,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嘛。
所以当西方列强把中国当做一个国来看待,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发现,与中国打交道,不是搞定政府就可以的了,要看人民买账不买账。可回头一看,人们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儿,感觉自己像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呵呵,如果我是他们,一定会气得暴跳如雷。然后中国又那么大,要完全搞定,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哦,对了,东洋人曾经尝试过,结果大家都知道。
就这样,我们的国家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景观。改朝换代不影响这个民族的人们自生自灭。这就好比大伙儿在看一出奇长无比的大戏,戏台上的戏子们换了好几拨,台下看戏的人们看得累了,厌了,开始自己找乐子,嗑瓜子、打麻将、织毛衣,懒得看台上一眼。偶尔一瞥,哦,刚才换戏班子了,瞅瞅,唉,跟以前一样,没啥区别,自己继续找乐呵。
你瞧瞧,这样的人们,你怎么把他们消灭呢?
央视《走向共和》已经播完,应该说,这部作品还是一部很有意义的教育片,片中对某些人物,进行了一次重新定位,使得老题材有了新观点。
李鸿章、慈嬉太后、光绪皇帝、袁世凯、孙文、宋教仁、黄兴等人物的特征表现如此强烈是该片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甚至有个女士在网上这么说:看这电视看的,我都有点爱上袁世凯了。不过,我觉得,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孙先生。
孙先生少年浪荡于会党和国外,对封建专制制度是极度痛恨,把建立共和民主的中国定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受尽贫穷流浪之苦,历经10次起义失败、第一次大革命成果被窃、二次革命失败等,始终坚持不泄,革命到底,以致临终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醒世遗言。
孙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民主理想支撑着他,一生如一日,为实现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国,奋斗到底。
孙先生的革命意识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对爱情婚姻的追求。
我是个有过失败爱情婚姻的人,看完了《走向共和》,看完了孙先生的革命经历,使我对追求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长达五十九集的《走向共和》昨天终于看完了,我能欣赏到这样好的电视剧首先要感谢三哥鸿德的推荐,这段时间因为既要熟悉新车又打羽毛球,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虽然我非常爱看这部连戏剧,有时也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应该讲我的欣赏效果不是很好,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认为这是一部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非常好的电视作品。
如果说到《走向共和》后我最大的反应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的回答就是“气愤”。坦率的讲我从慈禧“辛丑事件”之后要“立宪”开始我气愤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不下来,我在这里也不和谁去争论慈禧是真立宪还是假立宪,我生气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太后在二十世纪初都能要立宪,都能废除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还有些人在说“议会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可以想一想从二十世纪初到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连续剧是从“甲午战争”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到真正让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感到震撼和耻辱的不是呀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而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崛起。“甲午战争”后的满清皇朝的慈禧和光绪实事求是分析出是日本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战胜了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应该讲慈禧和光绪能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就非常的不简单。这部连续剧也就由此展开了“专制”“立宪”和“共和”三个势力相互争斗的大舞台。
走向共和个人观后感
最近,我终于看完了海外版68集电视剧《走向共和》,这是我读研时就牵挂的一部电视,首映时,我正在读研二,可惜没等看完,中央一套就停播了(原因存在争议),以后忙于工作,一拖再拖,直至这两年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彭平一主编的内部参考资料里多次提到此片,我想我该好好地完成这个心愿了。虽如此,由于这段工作太忙,我只能利用晚上稍有的空闲,每天看个一两集,直至两个月后,才终于看完。现在的感受,已不是当年读书时的那种激动而又挑剔的心情,而是有了较多的沉思与理解。
此片有三个地方让我特别感动,记忆深刻。一是李鸿章(王冰饰演)去世,慈禧太后(吕中饰演)接到急电后伤心无比的悲情流露,伴随着深沉的音乐响起,李鸿章临终遗言也一字一字蹦出,那种坚毅果敢、鞠躬尽瘁、实心任事而毫不顾身后名的忠肝沥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王冰演得太好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李鸿章的本来面目,希望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对他诟病不已。
第二个场景是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静坐家中从容被捕的情节,还有之前他诀别梁启超时说的那一席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各国变法,无不流血,流血方能唤醒国人。死有何难,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卓如,我为其易,君为其难,拜托了。”伴随着激荡凄婉的音乐,他的绝命诗也慢慢道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虽然梁启超后来将此诗改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经有些学者论证)似乎更为大气,更有影响力,但我对电视能尽可能地还原真相的情节更加欣赏,其魄人心魂的力量丝毫不减,而我的眼泪也喷涌而出。
场景之三是宋教仁遇刺的情节。他一直不相信有人会暗杀他,可实实在在有这样的人,他为推进民国议会选举、缔造共和而付出的满腔热血只剩下无尽遗憾。黄兴愤怒地一遍又一遍说着:“钝初,我要杀了他们,我要为你报仇……”孙中山(马少骅饰演)刚到日本,听到噩耗立即回国,并要求克强不要把灵堂撤了,他在钝初的灵堂前守了几天几夜,反复看钝初留下的《临时约法》修订稿,不停地痛哭自责:“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他以为革命成功了,袁世凯接受了共和理念,是个新人了,就放手让钝初组建国民党参加国会竞选。他错了,宋教仁用他的生命再一次唤醒了孙中山,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的革命党,唤醒了我们的民众。孙中山清楚地意识到要进行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不把专制主义完全推翻决不罢休的继续革命的重要性。宋教仁惨烈的逝去,黄兴眼睁睁瞅着革命挚友离去的满腔愤怒,孙中山的反省与痛悟,又一次让我泪流不止。
此剧还有很多地方触人心弦,如徐锡麟起义后的慷慨陈词,孙中山剪辫时的血肉模糊,黄一欧告诉孙中山其父黄兴去世的消息时,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悲痛欲绝的哀伤之情,最后一集孙中山身穿中山装作的意味深重的演讲……很多很多的情节,我真想反复咀嚼。每一集都拍得很精彩,虽然并非完全忠于历史,但它拍出了一部真正的历史剧应具有的那种深厚的历史感、时代感和荡人心魄的人文情感。我很庆幸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近年来,“电视湘军”已走在全国前列,湖南电视台自拍的几部电视剧反响都不错,如《雍正王朝》、《恰同学少年》等。湖南近代史上出了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应该拍出更多优秀的电视作品,来激励我们现在的湘人继续奋进,因为书籍的力量已经远远比不上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了。
千思万绪,想不出来什么很有总结性的标题,就当是一个随笔,想到什么写点什么吧。
《少帅》之后,我对张黎这个导演特别好奇,拍得太好了,那些脉络那些细节,非常清晰,又不胡作非为,使我十分想把他的作品全看一遍。从《走向共和》开始,无疑是最合适的,这是他第一部电视剧。
看了两个多月,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网传这部剧被封了,其实在线资源还能找到,真找不到在线的,反而是《大明王朝1566》。
谈到被封,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讨论,主题离不开一个,那就是这部剧“以古喻今”,讽刺当今,今上被刺痛了,于是禁播。我的看法,不同意这种说法。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原来是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的,直到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朱镕基讲话实录》。前者是作者在后记中提及的,所谓镜子,是你读史书会发现历史很熟悉,为啥啊,因为你在经历的这段时期,曾经就在历史上出现过。这很悲哀,人类在原地打转的时候多。后者则是我的体会,毕竟他所在的时代,就是我所在的时代,他在位时尝试改造的事情,现在还在尝试改造中,依旧是原地打转。历史是一面镜子就作此解,我们看镜子时,看到的就是现实(我们自己)。观众们看《走向共和》觉得以古喻今,不正是一种照镜子的错觉吗。
如果历史是一个镜子,那《走向共和》简直是个照妖镜,《少帅》就是个水中镜,朦朦胧胧。
张黎自己对于《走向共和》的被封,有自己的评价:就算《走向共和》解禁,我也不同意重播。(来自网络报道)如果没有《少帅》,我不能完全理解他这句话,《走向共和》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锐气十足,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可谓是大刀霍霍,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讨论,甚至是颠覆。他借历史人物的口,讲了许多事,谈了许多大道理。再看《少帅》,它似乎激不起水花,没耐心看的话,没准还会错过张黎的机锋,它是那么的平和、抒情,有些人还认为《少帅》拍得狭窄了,没有前面作品的那种气势。
这种转变不难理解,青年人激进,中年人平和,这两种状态都是他,整个历史脉络他讲清楚了,历史人物的一些争议,他表明了态度,大道理他是一样讲的。
有件事,我觉得有趣又滑稽,当我向朋友们说,我正在观看《走向共和》时,她们一副惊愕的表情,仿佛我正在看抗战神剧,不可思议。接着聊下去,我才知道,她们大多数不知道《走向共和》这么一个电视剧,然后是以为共和是大国崛起一类的Z治宣传片内容,谁叫我们是共和国呢(笑哭)。那就是说,在经过那么多年的一个思想教育后,我们对共和这个名词是完全陌生的,共产、共和,虽然都姓共,但是共共不同,谈共和并非就是谈Z治口号。
那共和是什么呢,有别于帝国和王国,国家元首是由民主的方式产生的,并非世袭,这就是共和,也是片中一直讲诉的民主共和。所以可以简单粗暴的说,走向共和,那就是走向民主。希望我的朋友们,以后别贻笑大方了。
看张黎,我们需要谨慎,因为他很大胆又很真实的呈现历史,如果是历史基础不扎实的人,就容易被他所呈现的一切所迷惑,认为他拍的就是全部的事实。除了历史本人,谁又敢说这是全部的事实呢,所以当他引起我们的兴趣时,我们大可以翻阅正规的历史,互相比照,互相推定,看你是同意张黎,还是不同意。既是一种看剧,也是一种看史,这是最好的。
在播放平台的评论里,我经常会看见一些叫嚣着,某些人物实在太蠢太傻的言论。实在觉得好笑,但是不能跟你们共享了。看历史人物的种种,我们是容易陷入这么一种状态的,用后来已知的结果去推定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然后评价他们蠢。这是不公平的,当时的人,他们并无法得知后面的结果是如何的(除非是穿越人士),他们的决定,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在的环境。是不是能有更好的决定?先问问自己吧。
利用寒假的时间把《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看了一遍,这部剧早在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就推荐过,今天把这部剧看完确实感触不少,现谈几点基本观感。
1、人物评价
《走向共和》通过对慈禧、光绪、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近代风云人物有血有肉的刻画,给我们展示了这些人物的丰富面相,改变了过去历史教科书对近代人物非褒即贬的刻板印象和脸谱化取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借用剧中李鸿章所言:“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历史人物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去做他所处时代不能做的事,而过去教科书则用局限性对此进行了一概的否定,实不可取。慈禧、李鸿章等人在那个时代已经尽到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慈禧掌握大权半个世纪,造就了同光中兴赢得了有清以来后妃中最长封号,其功自不待言;李鸿章以一己之力,发展洋务,建立北洋水师,同西方列强周旋,不可谓为老成谋国,鞠躬尽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历史尤其是教科书给他们的评价却失公允,李鸿章更是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而打入另册。中国传统历史的功能就有“知古鉴今”“以为资鉴”的作用,既是资鉴,事物便有正邪之分,人物便有忠奸之别,为了宣传正面人物,自然就会贬低与其对立的人物。如曹操之于关羽、秦桧之于岳飞,这些人物一旦被定性,则其便不得翻身了,哪怕稍微客观点评价都很容易招致翻案之嫌疑。诚然从道德教育出发,我们为了树立正面榜样,需要去对历史上的那些杰出人物的优良品质进行弘扬,但这就只是人物品质和道德教育而言,就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历史研究客观性而言,我们就不能单从其品质来看了,以剧中人物为例,翁同和可谓两袖清风,正人君子,可是他却因为贪图名,而清漪园工程的材供应给了一个投机者,结果遭到贬斥。而李鸿章任人唯亲、贪财好利(签订《马关条约》时接受日本的馈赠。)、“小人之心”,但是开办洋务、交涉外国、创建北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其历史功绩不言自明。但是传统因人废事观念,一个“坏人”纵使做了多少件好事还是坏人,在人物品德与历史功绩之间很难划清界限,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品德高尚有历史贡献的人,为正面人物,品德有问题就算建立奇功,也会招来非议,因此,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的毁誉参半。怪不得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生逢乱世,设使李是中规中矩的按照为臣之道,或许能够混个一世清名,但是,就不会有后来洋务种种,在那个时代要想有所作为,就不得不用非常手段。不任用自己人,他所追求的事业何以进行?不去巴结权阉,他如何获得皇帝和太后信任?甚至为了北洋军费,而暗中抓翁同和把柄,种种这些“小人之举”,固为君子不齿,但是,不这么做他能做成什么事?诚然,这其中当然有其私心使然,但是就事论事李鸿章开启中国近代化的事业,其功谁可抹杀?综观《走向共和》中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物的刻画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这也是本片成功之处。因此,人物评价应该放到具体历史场景中,同情之理解的去看待。同样场景下的不同人物,同样的人物不同历史场景下,所处角色之不同,所做之事的品评也是不同的,只有这样人物才是生动、鲜明的,这样评价才会客观和具体的。
2、共和之惑
晚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因为他为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若干可能性提供了探讨空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从自强求富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中国历史发展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洋务运动是从技术上效法西方,君主立宪是在不改变君主制前提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而民主共和则是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洋务运动在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铁路、电报等事业,清朝也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看起来也很强大,但是,甲午战败,中兴的泡沫便被捅破,中国的虚弱便暴露无疑,扶持光绪进行维新变法,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呼声日高,但是,却被无情扼杀。及至庚子变乱,太后西狩,见到了民生凋敝,饱尝旅途艰辛,才知“太平盛世,天朝上国”是虚假的,于是,慈禧归政之后也仿行立宪实行所谓新政,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度的俄国似乎也坚定了立宪的决心,于是有了19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期间遭革命党人破坏,几不成行。但是,在进行人事调整后,仍是以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立宪按照慈禧的意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央设资政院,地方设咨议局,进行新官制改革等等。但是,在不变更君主制前提下,不管怎么改,其本质还是不变的,那就是权力的再分配,袁世凯借新官制来安插亲信,满人则趁改革来逐步削弱汉人在军、政等要害部门的权力,可谓争得死去活来,斗得不亦乐乎。所幸,慈禧还在世,还能控制局面,两派不敢太造次,随着,慈禧和光绪的过世,清朝失去了掌控局面的人,两派斗争表面化,最后,袁世凯逐出内阁,内阁清一色满人,满人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是,军权却始终在袁世凯的北洋手上,将不用命,袁虽赋闲在家,军队实际仍为其掌管,满人得到的军职实际是虚的`,被架空的;地方督抚也静观其变,皇族内阁被孤立,成为“空中楼阁”,此时,只要外界稍有动静,对清王朝而言都是致命的。武昌起义正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帝在袁世凯的逼宫下逊位,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成为选择。从立宪到共和,中国历史似乎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民国成立后,共和依然没有建立,孙中山的临时总统让给了袁世凯,临时总统变成了正式总统,《临时约法》被废弃,取而代之的约法规定了大总统的几乎无限的权力,似此袁世凯应该知足了,但是,袁世凯利令智昏竟然公开称帝,践踏了民主共和。然则民主共和在清末民国这段时间里是否实现过呢?没有。在孙中山眼中,共和是美好的愿景,在袁世凯眼中,共和是谋取权力的幌子,在老百姓眼中,共和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武夫当国在他们眼中没有共和更莫谈民主,从立宪到共和,不过是那些上层人物进行政治的斗争玩的文字游戏,专制的本质没有变。不管是立宪还是共和,在剧中就没有看到老百姓的参与,普通民众处于失语状态,当然,老百姓更不知什么是民主共和,对他们而言,谁当皇帝、总统都不重要,只要能过好自己日子就可以了,共和本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在这种状态下的立宪和共和,就其实质而言仍是权力斗争的幌子。正如剧中杨度所说“共和未必是好,立宪未必是坏。”立宪和共和本身就是手段而已,好坏都不甚重要甚至不在考虑之列。知道了这点也就不必纠缠于共和、立宪甚至帝制选择的区别了,哪个好用就用哪个。所以袁世凯的称帝也就不难理解。袁世凯在世称帝尚能控制局面,他死后的军阀割据局面,个个都是土霸王,如果拿袁世凯和曹操比的话,真是应验了“设使天下无有孤,岂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这句话,不同的是再也没人敢贸然称帝,冒天下大不韪的张勋也只能把清废帝提溜出来,做一出复辟的闹剧,共和成为大势所趋,成为潮流,帝制、立宪都不管用了,但是整个传统是不变的,专制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北洋政府只是打着“民国”的幌子,行专制之实。走来走去,共和便成为难以实现的理想和遥不可及的梦想,走向共和便成为仁人志士奋斗的方向。在普通民众没有接受思想启蒙的熏陶和民主共和训练条件下,共和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名词而已。
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很明了,但是在心里都有一个印象,历史这玩意其实还是口口相传的,有些是经过一些个文人的笔来说的,一些个是由那些个戏啊曲啊剧啊的演出来的,也许我们听到的都不是历史,也许全是历史,我们既然不是学者,也无需考究真否,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听者体验不可能体验的事情,从而由史鉴今,以古人之事谈今人之不可为。只要历史足够精彩,真真假假,不足道也。
对于1894年到19的这段历史,我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历史书的层面上,比如袁世凯是个大卖国贼,李鸿章是大卖国贼,慈禧是老混子,光绪倒是年少有为,谭嗣同是烈士,孙中山是革命先驱如此如此巴拉巴拉。这种思想一直存在我们的心中已经二十年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一部电视剧却真真正正的冲击了我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在经过了那个只有黑白非对既是错人云亦云的年纪,选择题也从双选改为了四选,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身体成熟的成年人,考虑历史的时候是应该重新审视,有自己的看法了。毕竟没有无来由的恨也没有无来由的爱,卖国贼不是生来就是为了卖国滴,革命烈士也不是根红苗正生下来就脚踏七彩祥云滴,当然卖国贼的一些人性闪光,革命烈士的污点不能改变我们对卖国行径的唾骂和革命的崇敬。然而,任何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过了那个一棍子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的时代,在百年以后,是不是可以给出公论的时候?作为即将接管社会的新一代,我们是否对历史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
走向共和,就拿今时今日来说我们仍然处在进程中。没有好的制度和坏的制度,只有合适不合适,即使是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不能去全盘否定,能够绵延数千年自有它的合理性,只是进步和发展是个大趋势,被淘汰也是必然。
“孙大炮”是这个剧中出现过很多次的称谓,刚开始我深以为然,因为总是把他和唐僧联想到一起,似乎有与生俱来的天真与赤诚,信念无比坚定却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能力。但是最后一段的演讲又觉得他确实有其伟大之处,同样也在于他极度的天真赤诚与坚定,他的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甚至于在如今也是超前的,任何理想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具体到个人,我们都被教导,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于国家,于民族更是如此,我们总要有个目标去为之奋斗,尽管过程可能回环曲折。
我不明白教科书为什么一定要笼统地给袁世凯冠一个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帽子,彻彻底底地否定了一个实干家,一个被李鸿章,荣禄,张之洞多次推荐,甚至舍命保全的人,他的能力才干可想而知。他一生的败笔可能就是养了一个蠢儿子,和杨度一起蒙骗自己老爹称帝,当然这其中也夹杂着袁世凯自己的私心,野心,结果骑虎难下,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北洋分裂,军阀割据。袁世凯曾经说“如果我输了,没有人能赢。”之后将近三十年的战乱印证了这句话。
说到杨度,看前面是个有能力有理想有原则的正人君子,袁世凯为了不到南京任职纵人放火,他大骂想搞君主立宪可以,这是堂堂正正的事,怎么可以用这种卑鄙龌龊的手段。后来为了骗袁世凯称帝,伪造报纸,伪造请愿书,授意段祺瑞威逼议员签字。嗯,这很“堂堂正正”。
历史的必然性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偶然性在于人作为一个又一个个体的差异性,可能起推动作用,又可能受自己短板的限制,使发展滞后。
又想到当初梁启超拜访李鸿章想请他一起搞君主立宪,李鸿章说了一句话“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感触良多,这部剧传达,涵盖的太多,真正能吸收的少之又少。
被安利来看这部剧,每天大约看一个小时左右,看了一个多月。倒不是这部剧难看,相反,我觉得它完全值得豆瓣的高分评价,只是,它所涉及的历史太沉重,尤其是当我们知道结局而去了解故事情节时,就更加疼痛。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反复无常,各方势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轮番登台,却都是短暂停留,世事动荡,政局涣散,战火蔓延,我们就在希望与失望中一起盼着走向共和,哪怕,到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共和的心愿还不能说已经实现。
我们看着银幕上的热血青年们为了祖国为了民族努力着,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却不得不迎接一次次的失望。徐锡麟、梁启超、谭嗣同……无数个如同他们一样的青年在那动荡的年代苦苦探索着未来的奋斗方向,为了民族,为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五千年的华夏史上,近代史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创伤,被迫打开的国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北京条约》、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称帝……华夏大地上一片混乱,在混乱中,跌跌撞撞地前行。我们明白了,自己再也不是万国来朝的太平盛世,我们只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员,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小弟日本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堂课。在此之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廷立宪等,各种各样的行动也纷纷开展,但为时已晚,因为整个国家当时已经病入膏肓,这些运动只不过是暂时治一治疼痛,缓解一下,真正出问题的,是帝制,而这所有的运动的动机,是为了保持这个制度,保护稳定,这就是矛盾。
袁世凯逼宫,结束了漫长的封建君主制,以为这是共和的开始,没想到,这是下一个皇朝的喘息期,袁世凯称帝,一百天左右,被迫退位。他其实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有勇有谋,军事、政治、经济样样在行,当时成为临时大总统也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在乱世,他不是一个英雄,是同曹操一样的枭雄,但这一称帝,一下掩盖了自身的所有贡献,成为了历史的千古罪人。不过,他的这一场戏也证明了帝制在中国已经行不通了。最后,他在临终之际,对着自己的红颜知己英子委屈地说:“为什么他们喜欢他,而不喜欢我?”让我一下就哭出来了。也是一个可怜人吧!当然,比起孙中山来,袁世凯的实际的功绩要大得多,但孙中山的威望要高得多,孙中山是典型的为了革命而生的人,率先剪了鞭子,无数次起义,为了革命四处筹款,找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要哥哥卖牛然后革命,对哥哥说:“这是革命的牛。”好吧,真为他哥哥感到心疼。其实,抛去影视作品脸谱化的呈现,孙中山和袁世凯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袁世凯不称帝,结局会怎样,谁也不好说,毕竟,历史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假设。
因为这部剧,突然开始对近代史感兴趣,并且有意地去查了查相关资料,总的来说,这部剧还是挺符合历史的。当然,也不要期望从一部电视剧中去学习历史,电视毕竟有电视的规则,娱乐还可以,但为了视觉化的呈现还是有了不少的改编,比如,对李鸿章过于洗白,对翁同龢过于抹黑。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剧,剧名《走向共和》,是当时无数人的梦想,也是我们现在无数人的梦想。
《走向共和》观后感
没有一次谈判能比的上签《马关条约》是更为屈辱。没有一个民族能比日本人更为龌龊。没有一个时代能比清末更为无能。刀光剑影后的中国满目疮痍,当今天小日本来到你的面前时,你是否也会说---中国地大物博?
我们是否还能回忆起中国的黄金白银涌向外埠的情景,是否能想起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种种罪行?我不敢保证所有的中国人都还记得。能够在和平时期把这种耻辱永记心头的人不多了。现实中的人们总象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到忍无可忍,不到被完全激怒时是不会还手的,也不会团结。但是我们究竟不是生活在虚构的影片中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时刻准备着。看那一个个虎视耽耽的狡诈的、阴险的嘴脸,我们为什么不提前把怒火爆发出来呢?
“两国力量相等时,外交就是力量”。李鸿章说的'没错。但是伊藤薄文说的更有震撼力:“两国外交相等时,力量就是外交!”咄咄逼人的话语,依靠人多的李中堂等也不得不在阴沟里翻了船。力量就是支配一切的有效手段。当年,希特勒的力量让他称霸整个欧洲!今天的美国,不正是用它的力量强行霸占了伊拉克人民的意志么?
中国有句话叫“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但究竟不如“先下手为强”!一次次的挑衅与污蔑,一次次的撒野与骚扰,我们大而言之可以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中看出来,小而言之可以从中国的渔民、中国的民工的遭遇上了解。从日本的统治者到日本的孩童,他们心里只有两个字:侵略!
记住历史吧,每位兄弟姐妹!中国要在这个世纪里真正的象一条巨龙一样,腾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跟那些杀人的魔鬼说:我们要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走向共和》观后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把《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看了一遍,这部剧早在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就推荐过,今天把这部剧看完确实感触不少,现谈几点基本观感。
1、人物评价
《走向共和》通过对慈禧、光绪、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近代风云人物有血有肉的刻画,给我们展示了这些人物的丰富面相,改变了过去历史教科书对近代人物非褒即贬的刻板印象和脸谱化取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借用剧中李鸿章所言:“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历史人物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去做他所处时代不能做的事,而过去教科书则用局限性对此进行了一概的否定,实不可取。慈禧、李鸿章等人在那个时代已经尽到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慈禧掌握大权半个世纪,造就了同光中兴赢得了有清以来后妃中最长封号,其功自不待言;李鸿章以一己之力,发展洋务,建立北洋水师,同西方列强周旋,不可谓为老成谋国,鞠躬尽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历史尤其是教科书给他们的评价却失公允,李鸿章更是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而打入另册。中国传统历史的功能就有“知古鉴今”“以为资鉴”的作用,既是资鉴,事物便有正邪之分,人物便有忠奸之别,为了宣传正面人物,自然就会贬低与其对立的人物。如曹操之于关羽、秦桧之于岳飞,这些人物一旦被定性,则其便不得翻身了,哪怕稍微客观点评价都很容易招致翻案之嫌疑。诚然从道德教育出发,我们为了树立正面榜样,需要去对历史上的那些杰出人物的优良品质进行弘扬,但这就只是人物品质和道德教育而言,就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历史研究客观性而言,我们就不能单从其品质来看了,以剧中人物为例,翁同和可谓两袖清风,正人君子,可是他却因为贪图名,而清漪园工程的材供应给了一个投机者,结果遭到贬斥。而李鸿章任人唯亲、贪财好利(签订《马关条约》时接受日本的馈赠。)、“小人之心”,但是开办洋务、交涉外国、创建北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其历史功绩不言自明。但是传统因人废事观念,一个“坏人”纵使做了多少件好事还是坏人,在人物品德与历史功绩之间很难划清界限,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品德高尚有历史贡献的人,为正面人物,品德有问题就算建立奇功,也会招来非议,因此,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的毁誉参半。怪不得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生逢乱世,设使李是中规中矩的按照为臣之道,或许能够混个一世清名,但是,就不会有后来洋务种种,在那个时代要想有所作为,就不得不用非常手段。不任用自己人,他所追求的事业何以进行?不去巴结权阉,他如何获得皇帝和太后信任?甚至为了北洋军费,而暗中抓翁同和把柄,种种这些“小人之举”,固为君子不齿,但是,不这么做他能做成什么事?诚然,这其中当然有其私心使然,但是就事论事李鸿章开启中国近代化的事业,其功谁可抹杀?综观《走向共和》中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物的刻画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这也是本片成功之处。因此,人物评价应该放到具体历史场景中,同情之理解的去看待。同样场景下的不同人物,同样的人物不同历史场景下,所处角色之不同,所做之事的品评也是不同的,只有这样人物才是生动、鲜明的,这样评价才会客观和具体的。
2、共和之惑
晚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因为他为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若干可能性提供了探讨空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从自强求富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中国历史发展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洋务运动是从技术上效法西方,君主立宪是在不改变君主制前提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而民主共和则是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洋务运动在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铁路、电报等事业,清朝也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看起来也很强大,但是,甲午战败,中兴的泡沫便被捅破,中国的虚弱便暴露无疑,扶持光绪进行维新变法,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呼声日高,但是,却被无情扼杀。及至庚子变乱,太后西狩,见到了民生凋敝,饱尝旅途艰辛,才知“太平盛世,天朝上国”是虚假的,于是,慈禧归政之后也仿行立宪实行所谓新政,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度的俄国似乎也坚定了立宪的决心,于是有了19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期间遭革命党人破坏,几不成行。但是,在进行人事调整后,仍是以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立宪按照慈禧的意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央设资政院,地方设咨议局,进行新官制改革等等。但是,在不变更君主制前提下,不管怎么改,其本质还是不变的,那就是权力的再分配,袁世凯借新官制来安插亲信,满人则趁改革来逐步削弱汉人在军、政等要害部门的权力,可谓争得死去活来,斗得不亦乐乎。所幸,慈禧还在世,还能控制局面,两派不敢太造次,随着,慈禧和光绪的过世,清朝失去了掌控局面的人,两派斗争表面化。
最后,袁世凯逐出内阁,内阁清一色满人,满人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是,军权却始终在袁世凯的北洋手上,将不用命,袁虽赋闲在家,军队实际仍为其掌管,满人得到的军职实际是虚的,被架空的;地方督抚也静观其变,皇族内阁被孤立,成为“空中楼阁”,此时,只要外界稍有动静,对清王朝而言都是致命的。武昌起义正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帝在袁世凯的逼宫下逊位,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成为选择。从立宪到共和,中国历史似乎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民国成立后,共和依然没有建立,孙中山的临时总统让给了袁世凯,临时总统变成了正式总统,《临时约法》被废弃,取而代之的约法规定了大总统的几乎无限的权力,似此袁世凯应该知足了,但是,袁世凯利令智昏竟然公开称帝,践踏了民主共和。然则民主共和在清末民国这段时间里是否实现过呢?没有。在孙中山眼中,共和是美好的愿景,在袁世凯眼中,共和是谋取权力的幌子,在老百姓眼中,共和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武夫当国在他们眼中没有共和更莫谈民主,从立宪到共和,不过是那些上层人物进行政治斗争玩的文字游戏,专制的本质没有变。不管是立宪还是共和,在剧中就没有看到老百姓的参与,普通民众处于失语状态,当然,老百姓更不知什么是民主共和,对他们而言,谁当皇帝、总统都不重要,只要能过好自己日子就可以了,共和本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在这种状态下的立宪和共和,就其实质而言仍是权力斗争的幌子。正如剧中杨度所说“共和未必是好,立宪未必是坏。”立宪和共和本身就是手段而已,好坏都不甚重要甚至不在考虑之列。知道了这点也就不必纠缠于共和、立宪甚至帝制选择的区别了,哪个好用就用哪个。所以袁世凯的称帝也就不难理解。袁世凯在世称帝尚能控制局面,他死后的军阀割据局面,个个都是土霸王,如果拿袁世凯和曹操比的话,真是应验了“设使天下无有孤,岂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这句话,不同的是再也没人敢贸然称帝,冒天下大不韪的张勋也只能把清废帝提溜出来,做一出复辟的闹剧,共和成为大势所趋,成为潮流,帝制、立宪都不管用了,但是整个传统是不变的,专制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北洋政府只是打着“民国”的幌子,行专制之实。走来走去,共和便成为难以实现的理想和遥不可及的梦想,走向共和便成为仁人志士奋斗的方向。在普通民众没有接受思想启蒙的熏陶和民主共和训练条件下,共和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名词而已。
总之,只要中国传统社会中那些专制和崇尚权力的因素还在,那么民主共和就难以实现。只有广大民众有了民主观念自觉用民主和法制来维护自己权益,成为真正意义的公民,那么,实现民主共和才有希望。
《走向共和》集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历史,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刻画了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晚清封建统治的腐朽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斗争和探索历程。
【《走向共和》
李鸿章:季直说的毫不慷慨激昂啊,我说了半天这快一点慢一点意味着什么你没听懂啊?
张謇:我的确不懂,武器自是战争要素,但绝非胜败之决定要素,决定胜负的,乃是人心。
李鸿章:纸上谈兵,我来告诉你,我发主力定远号的航速是14.5节,而日本的吉野号是22.5节他想打你的时候马上可以追上你,而你想打他的时候,他早就一溜烟跑掉了。而射速呢?我方是五分钟开一炮,而敌方是一分钟开五炮,季直,请你告诉我,在开战的一瞬间,这人心何足恃?
张謇:据我所知,咱北洋船舰巨炮,倭寇皆无啊。他就是开物炮,也抵不上咱一炮,海上作战,我就是受他五炮又如何?只要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咱一炮就能摧毁它。
李鸿章:说的好,说的好,我方的……十英寸巨炮确实倭寇所无,可我问你,这炮弹呢?
(原来翁同龢因为李鸿章私仇,而不给李鸿章拨款。)
张之洞:与日本之战,可战胜而不可战败,或一时败之,战术败之,然坚持弥久,终必胜之,所谓战略胜之者也。
慈禧:其实就是一句话:不管你怎么变法,用什么人,都要记着,这江山是咱们大清的江山。
光绪:昨天太后对朕说,只要不违背祖宗大法,我大清变法之事,朕可自为之。我大清的朝政,不变不行了……
康有为:我大清始终在变法,但这其实都不是在变法,而是在变事。法者,事之纲也,事者,法之目也。臣相信,数十年来,王公大臣都谈过变法,但所言者,实在都是变事,所做者,更是末节,而非根本,皇上圣谕,国是不可为,臣以为,并非事情不可为,乃体制不可为也……少变而不全变,变一而不变二,所变者亦成未变。
谭嗣同:坐着不干事,占着位子又有何用?
张之洞:国人求仁,西人求勇。求人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务通,以开风气。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亡羊。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变。
慈禧:变法自然要变新,但没有旧,又何谈新?
谭嗣同: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死有何难,活着,继承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
李鸿章: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让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权力,比如说县衙的差役,收税的小吏,官员的随从,如果把权力都用的无所不用其极,那真的是国将不国啊……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什么?不是运用权力,不是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啊。
康有为:你说的不对,这不是修身的问题,也不是伦常的问题,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也不是好人坏人的问题,一句话,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制度问题。那么,这个制度之下的科举之制,我康某人又为何心向往之呢?我讨厌科举,讨厌透了,那些章句小楷,岂能考出我胸中锦绣,宇宙关怀。一次又一次的落地,一次又一次的耻辱,但我还是要去考,考进这个制度中去,因为,要改造一个制度,你必须先在一个制度内部。……一部五千年的历史,史学家们就写了两个字,那是幻想,他们认为,只要讲究这两个字,我煌煌华夏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大错特错,我告诉你 们,把这两个字扔掉埋葬他,他是误国的垃圾,换上两个字,制度,不错,就是和两个字。制度,如今举国腐败,朝政僵化,指望几个做官的,讲究操守就能救国,这是天大的笑话。
慈禧:要是我的生日过寒碜了,不仅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同治中兴以来的气象都跑哪去了?这样一来,不单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敢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而后她“高瞻远瞩”,花费了3000万两银子给自己过生日)
张之洞: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负,要进取不解,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
张謇:船慢一点怕什么,(据上文李鸿章交代,日本船快中国船50%)我与倭寇之战,彼曲我直,理直者气壮,气壮者斗志昂扬,以我斗志昂扬的正义之师,战于失道寡助的无耻之徒,怎能不稳操胜券呢?
彩色公主第4集
遇见蜘蛛魔
已经到第3天了,奥蒂丽非常不安。整天呆呆地坐在位子里,上课也心不在焉的。
回到家,亭亭告诉小精灵们今天 奥蒂丽很不对劲。晶晶立刻惊叫起来,“不好了!我前2天就感受到黑暗女王的气息了,黑暗女王应该在某个角落监视我们,我们变身都没学过啊,他们这个时候袭击是最好不过的了!”就连什么都不太理会的赵红都开始不安起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就在这时,一只小蜘蛛从半空垂下来,不愧是最厉害的小精灵小妮,她立刻警觉起来,:“是蜘蛛魔!”她飞到小蜘蛛旁,把它抓住,捏住它,开始审问:“你是蜘蛛魔派来的吗?他有什么目的?”小蜘蛛辛苦地吐出几个字:“我不告诉你!”“你就不怕我捏死你?好!我就成全你!”“不要!我告诉你!大王让我来监视你们,他说你们变身都还不会,这是最好不过的机会,今天傍晚在你们屋顶把你们全杀了!一个也不留!还说奥蒂丽是黑暗女王的女儿。”小蜘蛛困难地的`说,“快把我放了吧。”小妮只好松开手,小蜘蛛早已伤得厉害,连滚带爬的进了洞。“怪不得奥蒂丽这几天心不在焉。”亭亭说。柔柔忙讲:“小妮姐姐,这该怎么办?”“唉!只能我们去迎战了!”“啊?小精灵也可以变身吗?”于含露奇怪地问。“当然咯!”……
太阳落山了,大家十分不安,等待这蜘蛛魔,“哈哈哈!”传来一声可怕的奸笑。“是他!他来了!”晶晶说。只见一个庞大的身体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的头很小,脚很难看。这6个女孩开始发抖,很害怕的样子。小精灵们愤怒地说:“蜘蛛魔,你好卑鄙啊!”“谢谢夸奖!哈哈哈!用不了多久,黑暗女王就会复活啦!”……
下1集:含露的愤怒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有了好市场,傻瓜都赚钱
-,经过了长达4年的下跌之后,中国股市在“全流通”等利好政策刺激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的牛市,在疯狂的牛市中,几乎人人赚钱,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更是一举实现了十年利润。
开始进入牛市的房地产行业,在持续六年的大牛市中间,造就了无数的财富奇迹。房地产行业也借势成为最容易产生超级富豪的产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伴随着地产兴起的钢铁产业、采矿业等,在这些行业里面,几乎白痴都能一夜暴富。
制药业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黄金时代,在1980-,大量精英涌入保健品和药品行业;无数胆大心细脸皮厚的泥腿子老板,借机实现原始积累。富豪榜中间,也曾经被许多制药业的老板所占据。
好日子一去不返,但是上面陈述到的事实,却揭示了一个道理,奇锐称之为:
有了好市场,傻瓜都赚钱。
这个道理,用在产业间比较是正确的;用在某一个产业内的细分市场上同样适应。
比如恒瑞医药集团目前在国内的民营制药企业中,一马领先,在销售收入和利润率上都颇为诱人。而恒瑞能有今天的地位,和肿瘤市场的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恒瑞当初选择肿瘤药品市场的理由是:
•该市场不大,当时大规模的制药企业看不上,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
•该市场拥有较好的利润率,足以满足恒瑞的发展需要。
当恒瑞发现了肿瘤药物的蓝海市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军肿瘤药物市场,包括建立研发中心,建立肿瘤科室的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通过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大规模的资本金,设计了独特的销售管理制度……
这些行动全部落实到位了,于是,恒瑞今天成为中国上市的过百家制药企业中间,最受投资者青睐的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制药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而这一切都缘于最初的做专业肿瘤药物的市场策略。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企业而言,找到自己的蓝海市场,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如何寻找自己的蓝海市场
找到有爆发力的蓝海市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网络游戏市场,无数企业层出不穷的财富故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OK,你明白了,找到蓝海市场,是企业的第一任务。可问题是你能找到最有爆发力的市场吗?你有办法找到吗?
或者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蓝海市场?
根据柏青公司做营销策划和顾问服务所看到的大量事实,以及奇锐个人的观察和了解。要想找到企业自己的蓝海市场,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客户出发,重组旧业务的价值要素
《蓝海战略》中,作者提出了寻找企业蓝海市场的一般方法,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重组各个价值要素,删减客户不关心的价值,保留客户最关注的价值。
通过重组业务的价值要素,就能找到企业的蓝海市场。这种策略在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如家等连锁酒店的快速发展中,就体现出其威力。在制药业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例子,九州通的快批模式、平价药房模式等,均体现了价值充足,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威力。
•从竞争出发,差异化运营模式
《蓝海战略》中的价值重组思路,更适应于产品与服务的持续改进;然而在制药业中,产品的改进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医生并非产品的购买者和最终使用者,产品提供更优的治疗价值,从整体上而言之,并非医生群体最关注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更换思路。
我们的目标可以从客户中心,变为竞争为中心。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一般营销手段和方法,来提供不同的营运模式。实质上,药品的竞争正是遵循着以竞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从80年代的药品流通模式,到90年代的企业自建销售团队、直接针对终端做学术推广,到部分企业为了更有效推广产品,直接按医生开方量计算佣金;到整合学术营销,到今天柏青公司提出来的核心力营销。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营销模式的提出,都是基于竞争,希望能够用更有效的手段来传播产品信息,来进行促销;直至今天,必须依靠企业整体实力提升,来抬高竞争壁垒,获得竞争优势。
•从自身出发,挖掘潜在能量
企业除了关注竞争对手和客户,还必须将精力放回自身,考虑自己尚待加强的不足、尚未释放的潜能。
20以后,国内诸多历史悠久、规模领先的国有药企,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让步于新崛起的民营制药企业。包括上海医药、天津医药、广州医药、东北制药等诸多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产品结构极其丰富,这些正规军为何会落后呢?
自大、忽视对市场变动的关注、多层级的管理、低效率的执行方式、缺乏现代营销规划和传播,让这些企业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
然而,对于这些企业,包括一些老字号的制药企业,如同仁堂等,只要转变机制、组织变得更加精简高效,制药释放出自身的潜能,那么必将获得良好的发展。
《楚乔传》于6月5日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播出。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楚乔传第4集剧情,你是不是已经看完了呢?
第4集 - 聪慧楚乔当选 宇文公子赐名
听得宇文玥如此说,三房老爷子却连忙表示反对,少年人不可荒淫度日,有伤身体。宇文玥却幽幽回答,长辈们一番好意,他不好拒绝,不如将所有的婢女聚到一起,进行一次选拔,获胜者他便收下。
老爷子虽则不满,却也无法辩驳,只说红山院近水楼台,要多选派婢女前来参加选拔。等宇文玥应了,他才带了人悻悻离开。
宇文玥挑选侍寝婢女的消息很快传了开来,听着小七小八的议论声,楚乔心底里萌生出了求生的新芽。她猛地意识到,自己只有离开宇文怀的爪牙,才能保护妹妹们的性命,才能为兄姐报仇。自己就像是墙角的弱草,只有借助强者的力量,才能与顽石对抗!
楚乔下定决心要参加择选,她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勇敢地走进了青山院。只可惜,她只是一个带着铁铃铛的奴婢,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择选。但楚乔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她一定要参加这次的择选。她不屈不挠地留了下来,固执的跪在院子里不肯起来。
宇文玥听闻,只道她是不自量力,便由着她跪,并不理会她。屋外烈日当头,楚乔在烈日下烤着,却依旧坚持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外头已是月上中天,楚乔还在院子中跪着,宇文玥默不作声地在暗处瞧着倔强的楚乔,面上若有所思。
侍卫想要劝楚乔回去,却见楚乔并无退意,就要将她架走。宇文玥却出来制止了侍卫,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楚乔,问她为什么要来参加择选。楚乔目光坚定的看着他,说自己想要活下去。宇文玥并不相信楚乔的意图,他继续问楚乔,自己亲手杀死了她的哥哥,她却来求着自己收她做侍寝婢女,尊严何在。楚乔面无表情,目光却依旧坚定,作为奴婢,命都保不住,哪里还有尊严。
宇文玥看了一眼楚乔,问她是否知道侍寝婢女是要在主人床底之间承欢侍奉。楚乔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手,卑微地叩头,请公子留下奴婢。宇文玥似是沉思了一会儿,便向侍卫下令,准许楚乔参加择选。
另外一边,宇文怀公子正在房中独酌,管家朱顺进房通报,刚得消息,宇文玥格外开恩楚乔参选。宇文怀公子举起酒杯,蹙眉说道:“杀了她,以免节外生枝。”朱顺又报:“还有一事,厨子向属下报说宋大娘失踪当晚,荆家三姐妹在湖边于宋大娘起了争执,后听有落水声。”宇文怀公子听后大怒,质问道:“此事为何不及时禀报,你是不是还有别的打算!”朱顺听后,吓得赶紧扑倒在地,直到他向宇文怀建议将楚乔安插在宇文玥身边做棋子,宇文怀才稍显释怀,暂时放过了朱顺。
择选开始,众多的婢女聚到一起,便免不了生出是非。楚乔本就是因着公子格外开恩才得以参选,自然引得其他人对其不满。银铃铛的大丫鬟锦烛,看不惯楚乔私自放飞公子豢养的鹦鹉,想暗地里使坏抓坏楚乔的衣服,不想,却被楚乔反手夺走了衣衫,弄得失了仪态。宇文玥将这一切都瞧在眼里,看出了楚乔身手敏捷,倒是个练武的苗子。
择选开始。比试一共三场,分别是烹茶,笔墨和蒲棋。若是有人连输两场,就立即淘汰,未淘汰者则参加最后一场加试,最后胜出者即为中选。
第一场是蒲棋,楚乔并不太懂,遂很惨淡地输掉一局。第二局是烹茶,依旧不是楚乔的强项,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输了。楚乔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婢女们如何烹茶,突然计上心头。她跑到井边打了新鲜的井水上来,又顺手摘了一片叶子,照着别的婢女的法子,有样学样,也烹制出了一杯甘冽的茶水。
楚乔赢了第二局。第三局,默记梵文佛经,一柱香时间去记,再用一柱香时间默写。楚乔虽然不会握笔,更不会写字,但她却凭借超人的记忆,将佛经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下来。
但楚乔却因为没有署名,而被宇文玥责问。楚乔却道,规则里并没有要求署名,自己只是按照规则来做,并无不妥。宇文玥要求只要楚乔能够在经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一局就算她赢。这可难不倒楚乔,她从自己的头发上拿下铜铃铛,蘸了墨,稳稳地印了上去。宇文玥不再说话,但他却在回过身以后,在嘴角勾起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中选后的楚乔被带来见宇文玥,宇文玥再次问她,为何要来做自己的侍寝婢女。楚乔跪下回话,自己是为了活下去。宇文玥不信楚乔会忘记自己亲手杀了她哥哥的仇恨,而楚乔却表示自己已经答应过姐姐,要好好照顾两个妹妹。
宇文玥不再问话,却指了指面前的刀,示意楚乔为自己剃须。楚乔看着面前的刀,又看了看似乎毫无戒备的宇文玥,慢慢地拿起了刀柄。刀子一寸一寸向着宇文玥的咽喉靠近,楚乔脑海中想起了面前的这个人曾经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她的手颤抖着,但她还是轻轻地控制住刀子,慢慢地替宇文玥刮起了胡须。
宇文玥冷清的声音在楚乔的耳畔响起,为什么不动手?楚乔连忙放下刀子,拜倒在地。宇文玥带楚乔到了窗户边,小七和小八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他告诉楚乔,只有你握住了别人的软肋时,才能将刀交到别人手上。
挑剔的宇文玥调教着什么都不懂的楚乔,并为她赐名星儿。楚乔在熏香的作用下,沉沉睡去,而宇文玥却望着她熟睡的面庞,陷入了沉思。
睡着了的楚乔并不知道,同一个院子里的奴婢房子里,正有许多人因为她当选侍寝婢女而失眠,这其中也不乏她极力保护着的妹妹小八。
夜半未眠的宇文玥,此时正在密室里读着祖父写来的密函:此女有兽性,用之,防之,弃之……
NO.4 The One With George Stephanopoulos
这一集主要情节如下:10月20号是Ross和前妻Carol初次云雨的纪念日,如今却形影相吊,Ross心烦意乱,遂跟随Chandler和Joey去看曲棍球(hockey)比赛,不料遭球击中。在医院里,Ross透露说Carol是同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唯一女性。Chandler和Joey同感不屑。Rachel的昔日闺中密友来访,她们不是事业有成就是嫁夫生子,见旁人春风得意,Rachel不禁有些怨天尤人。Phoebe头天晚上没睡好,于是和Monica、Rach三人办了一场睡衣(Pajamas)派对,Phoebe本想用魔豆的故事安慰Rachel,却让三人都想到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情绪低迷;后来因为送错的披萨,她们发现了在街对面的迷人的史特喷那彼拉斯先生,顿时欢天喜地,在走廊上偷窥起来。
1.Phoebe: Okay, okay. If I were omnipotent for a day, I would want, um, world peace, no more hunger, good things for the rain-forest...And bigger boobs! 几个老友一起聊天,Phoebe说如果她能做一天无所不能的上帝,她就会希望世界和平、没有饥饿、不会滥伐森林以及有大的boobs。Phoebe心地很善良,从上一集她把意外之财送给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就可窥见一斑,所以她的愿望都是关于人类发展生存的,当然咯,她也没忘说需要大的boobs,呵呵,想必是小小的恶作剧,挖苦一下Monica吧。Boob常见的意思是蠢材、笨蛋,不过在俚语中也有胸脯、乳房的意思。这之后更精彩的是Joey,他也没听清楚别人到底讨论什么,就来了一句,说如果是他的话,不如死掉算了,大家莫名其妙,还好Ross最了解他。原来,Joey听成如果他阳痿(impotent)了……,呵呵,搞笑吧,看来这部电视剧中很多有关Sex的笑话哦。
2. Ross: Today's the day Carol and I first.. consummated our physical relationship. (Joey is puzzled.) Sex. ..You know what, I-I'd better pass on the game. I think I'm just gonna go home and think about my ex-wife and her lesbian lover.这话也只有考古学家(paleontologist)的Ross能说得出来了,居然会用consummate physical relationship来形容他和Carol的第一次。另外一个词组是pass on sth,相当于let sth pass,它还有去世(相当于pass away)和传递的意思,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说pass on my best wish to sb,请代为转达我最美好的祝愿。
3. Ross: Alright, alright, maybe it'll take my mind off it. Do you promise to buy me a big thumb finger? 这里的big thumb finger可能有些费解,不过联系上集中Phoebe喝汽水喝出7000美刀,就可明白了。整句意思是Ross最后同意去看曲棍球比赛,因为可能可以让他不去想和Carol一起的事情,不过要chandler请喝汽水。
4.Rachel: God, isn't this exciting? I earned this. I wiped tables for it, I steamed milk for it, and it was totally—(opens envelope)—not worth it. Who's FICA? Why's he getting all my money? I mean, what- Chandler, look at that.Rach非常兴奋,因为终于发工资了,对于一个以前一直在父母温床下生活的人来说,抹桌子、热牛奶还真不容易(虽然总是把别人要的东西搞错),她乐坏了,可是马上发现她的钱都被FICA拿走了,FICA是Feder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Act的缩写,是联邦社会保险捐款法的意思。
5. Chandler: Excuse me, look, we've been here for over an hour, and a lot of people less sick than my friend have gone in. I mean, that guy with the toe thing? Who's he sleeping with? (She slides the gladd panel over and Chandler talks through it in a loud voice.) Oh, c'mon Dora, don't be mad... I know we both said some things we didn't mean,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still don't love each other. (To the waiting room.) Y'know, I feel like I've lost her.. (She slides the panel back, he turns, and it takes him by surprise.) Ba-!三个好友一起去看冰球赛,结果Ross光荣负伤,于是紧急送到医院,不料那个值班员正在煲电话粥,态度不好,Chandler好言好语却毫无效果,于是发了点小脾气,没料到吃了闭门羹,所以他阴阳怪气的来了一段台词….
6. Ross: I remember the moonlight coming through the window- and her face had the most incredible glow.温柔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啊。
7. Kid: I found it. Finders keepers, losers weepers. (Ross looks at Chandler for help.) 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赖皮童谣,东西掉了,谁拣到的就是谁的。
8. Ross: (to the kid) Oh yeah? Well, I'm rubber, you're glue, whatever—(to Chandler)—can't do it. (to the kid) Listen, uh- gimme back my puck.Ross用重创换来的puck居然被小孩拿去了,还阵阵有词的说谁拣到就归谁,Chandler怂恿他也来一段儿童谣,他鼓足勇气说了一半,终究还是捺不下面子。“I’m rubber,you’re glue,whatever (you say bounces off me and stick to you)”在Friends中出现了好几次,这里显然也是小孩子们拌嘴皮子时候用的。意思是我是橡皮你是胶水,你说的所有坏话都会反弹回去粘在你身上,引申过来也就是:你说我坏话实际就是骂你自己。
puck除了冰球的意思之外,还有恶作剧的小精灵的意思(来自一个英格兰民间传说)。
-------
1. “The glass is half empty.”
有这样的一种比喻“如果有一个只装了一半水的水杯,乐观者认为‘水杯有一半是满得’悲观者则认为‘有一半是空的’”,这就是“pessimist”和“The glass is half empty.”关系的由来。
CHAN说的“Mr. “The glass is half empty.””确实等于pessimist(悲观主义者)的意思,当ROSS说“我猜你们是因为多出来一张票而不知道叫谁一起去,所以才叫我的”,现在爱搞笑的CHAN又开始发挥他的幽默去企图否认ROSS的看法,于是狡辩到:“哈哈,你以为我们像这么悲观的人吗?(潜台词是:你以为我们真的是惨到找不到其他的人一起去才找你吗?)”呵呵,其实CHAN的幽默对中国人来说,有时候理解起来会有点费劲~~意会吧!
2.《Jack and Magicbeans》的故事啦,我想应该是那个“种了一颗越长越高的豆苗,然后JACK就顺着豆苗爬到天上去了…………”的故事吧,anyway,古怪的Phoe其实用了个不是很贴切的故事去比喻Rach现在的情况(不过Phoe就是这样子的啦~),简单来说,就是Rach用Jack放弃了一头牛来比喻她自己放弃了Barry这个正牙牙医(因为在美国,牙医和律师都是收入很高且受人尊重的职业),但她自己又不爱Barry,所以Phoe又傻乎乎的冒出一句“(但不同的是),Jack爱他的牛呀!”我想编剧这样安排是想有一点表现Phoe性格的效果啦,所以,还是那句…………意会啦!
3.You have no idea how loud they are!
Pheebs这样说就是为了表达“her grandmother and her bf are having sex ”,其实也是编剧比较搞笑的一个地方,意思是“我奶奶和她的新男朋友都是那种在床上十分insecure没有安全感(也就是没自信)的人,加上他们都是聋子,所以他们需要不断的去求证对方对此(sex)是否享受,你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有多吵……”BTW,老美十分在乎他们have sex之后对方的感觉,在《friends》中多处会提到,这里就不多说啦,呵呵。
4.check it out,就是“看那!”
5. big thumb finger,我怎么记得是big form finger,是一个在球场里买的一个很大的泡沫作的手掌,可以套在手臂上挥舞,104的球场镜头里应该看的到.
New York Ranger纽约的冰球队“游奇兵”
3.Wild Kingdom是一个介绍野生动物的节目,就像我们的动物世界
4.operation 做手术玩具,可以在玩具人身上“动刀”
prep the guy。Phoebe说没有镊子,无法手术,但她们可以prep the guy。我们知道做某些手术是需要“备皮”的, prep the guy 可能就是备皮的意思
5. Floopy: It doesnt mean anything. Its just a word *they* chose to describe that messed up feeling where nothing is solid and nothing is sure (instead it's changeable) floopy makes people think of rubber or a wet fish flopping around. 事事没有把握,不确定的感觉。
floop around 是转悠的意思吧,不是说它就是明确的词组,就是这种感觉
it's all gonna come together。come together意思是步上轨道,一切就绪的意思。很常用的词
6.fat free就是无脂肪的,就像无糖叫sugar-free,这里的free不是指免费,是指“无”(电影back to the future里还拿这个当笑料,主人公从80年代到了50年代到小店要一瓶无糖百事--pepsi free,店员就不懂说“u need to pay for it”),extra cheese就是double cheese,老美喜欢吃奶酪,常规的pizza上的一层奶酪觉得不够爽,所以定的时候要求再加一层,当然这个要加钱的.
7.power作形容词,指“强有力的”,她门可能特喜欢那个叫stephonapolis(拼不来)的政客,所以他的什么东西都是power的,至于towel不是tower.
8.Emergency Room,急症室
9.that gug with the toe thing脚趾受伤的人;chandler的这个笑话,如果放在中国就是“他是不是开了后门”,只是他指的这个后门不是通关系或者送钱,而是直接贡献身体.当然因为这个脚趾受伤的是个男人(guy),所以就显的好笑,因为一般只有女人贡献身体才有用.
10.light is still off 我们说关灯,他们是说“关光”的.
11.这个好像还是指那个stephonapolis.说他是“闷骚”型的,要先把他挑逗起来,一旦挑逗起来,他就变得像动物一样狂野了,意会把..ps,那个peppy我也不知道.
preppy animal。PREPPY就是大学新生的意思,是SLANG,这里MON就是形容GEORGE的.
preppy就是所谓的雅皮,总是衣冠楚楚的,preppy animal 就该是表面文雅,热情上来了就成野兽了。
12.phoebe是素食者,monica作弄她,说是给她作了个全素的pie,其实里面有鹅肉。Phoebe是素食主义者,Monica曾经谎称给她做了个“蔬菜pate”,其实里面掺了鹅肉。这对Phoebe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就好像有人请穆斯林一起吃肉,而且是牛肉,结果他们实际上给回民吃的是猪肉,这对他们来说是种亵渎
13.predicament room个人感觉在第一季导演老让CHAN说写特别文邹邹的话来搞笑所以很多问题都是第一季的,这里就是说医院里有各种病房,ROOM你不理我们我们就去尴尬病房?
14.What is FICA?
FICA=Feder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Act
The FICA tax, also known as the Social Security tax, is paid equally by the employer and employee. This tax is composed of two elements:
1. OASDI -- The old age, survivor and disability portion of the tax is paid on wages up to the maximum covered wage base for the year.
2. HI -- The hospital insurance or Medicare portion of the tax is paid on all wages, without limit.
15.George Stephanopoulos是克林顿的竞选顾问,而George Snuffalopagus是芝麻街当红主角Big Bird自己脑子里构造出来的朋友。所以,才会有Mon, Phoebe和Rachel的这段对话。
16.You got waaaay too much free time.
way too就是太怎么怎么样。WAY表示程度。u r way too young to see that
17.I don't even have a 'pl'. 相当于“计划?八字还没一撇呐!
18.duplex双胞胎
19.Leetch spots Messier in the crease - there's the pass!
Leetch看见Messier在the crease(球门区)范围内,spot是动词表看见的意思。Brian Leetch, Mark Messier是美国国家冰球联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New York Ranger的明星球员。
20.he gave up something, but then he got those magic beans. And then he woke up, and there was this, this big plant outside his window, full of possibilities and stuff.. And he lived in a village, and you live in the Village..
Phe在罗列jack和rach的相同之处,jack住在一个真正的村子里,而纽约的住宅区大多也都叫Village,(Greenwich Village,East Village,West Village),这在Phe眼中也是相同点
21.valentine本身就是情人节礼物;情人节是 Valentine's Day
中华汉字五千年后4集观后感
《翰墨情怀》观后感
本集主要讲述中华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变幻莫测,以及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正如片中所说,世界上,除了汉字,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汉字书法艺术是书者用汉字表达对世界的个人理解,体悟的体现。汉字书法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用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仅是一幅幅优美的书法,更是一幅幅美的图画。因为每一个字都是由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字如画,画如字,字画相映,画字相辉。
一直以来总对书法充满难以言喻的憧憬,但也一直没有机会亲身体验,细细品味。那淡淡的墨香,柔软的宣纸,精致的毛笔,总令我产生无数美的遐想。却总感叹时光太浅,世界太喧嚣,无法静心习得。今天看了这一部片子,又让我重拾那份静谧,在汉字书法的乐园中徜徉。
《天下至宝》观后感
《天下至宝》讲述的是为中华汉字的传播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的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自秦统一中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国,众所周知,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其意义已在前面探讨过),而刻印文字的材料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竹简,到羊皮,到丝绸,等等一系列的转变才出现了蔡伦发明的纸。而印刷术,更是随着需求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就没有汉字的今天。
我不禁赞叹古人的伟大智慧。在古代,交通不便,原材料缺乏,也几乎没有任何前人的理论基础,然而他们却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巧妙地应对,一次次为文字的传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文明的使者。
《浴火重生》观后感
《浴火重生》再现了屈辱的近代史。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大中华文明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和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中遭到了历史性的一击。几近落寞的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终于被西方的强流炮轰国门,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更是它走向现代文明的开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文化逐步吸收融合外来科技文化,使它又得以凤凰涅,浴火重生。在沉睡中落寞的清王朝废除科举,打开国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新兴民办企业、新式学堂。一种形式的改革失败了,另一种形式又站了起来,那些觉悟者们不断抗争,不断创新,让汉文化融入新的血液,呈现出新的面孔。
在篇末,汉字又遇到了世界性的难题――无法编入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拼音。由于拼音的出现,汉字成为了更加世界化、现代化、标准化的文字。同时它将犹如翱翔的鸿雁,飞向世界。
《芳华永驻》观后感
看完《芳华永驻》,一种无法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汉字正义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外国友人青睐的目光,让其当之无愧的成为除英语以外排名第一的世界性语言。到这里,我又不禁回忆起前几集中汉字几千年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不朽文化。正因为它的历史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正是因为她独特的美造就了今天的地位,身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自豪?怎能不为之惊叹?世界上超过一百个国家学习汉语,他们越来越对中国好奇,因为这是一个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民族,因为五千年的历史让她犹如美酒般愈久愈淳,愈发让人爱不释手。到这里,我不禁为那些盲目崇洋媚外,不屑本国文化的人大为鄙夷。
另一方面,现代世界知识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汉字又将面临与世界文化的正面交锋,它将呈现怎样的多元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走向海洋》观后感
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海洋,这个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诞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海洋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中国,我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仅是一个大国的悲哀,也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观看《走向海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是可怜的。 《走向海洋》区别于其他海洋纪录片是不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要内容,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透过历史的呈现,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真实的、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观看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掌握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颇有所感。中国如今的海洋争端频发,我国对于海洋权益的越来越重视,这部影片让我们思考到,构建海洋强国关键还是在于海洋能力的建设,就像俄罗斯那样能够拥有先进的潜艇达到几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权,同样地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国防与军事实力,以维护我们日益迫切的海洋权益维护问题。曾经,祖先们害怕大海,于是便毅然而然的选择了陆地生活,而今天我们为了海洋的所属权可以跟其他国家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大海。
《走向海洋》中讲到,1817年被囚禁在狱中的拿破仑向与中国通商未果的英国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А霸诮裉炜蠢矗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κ澜缁嵛之震动。” 就在清朝,中国与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失之交臂,郑和下西洋只能是我们拿来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的海洋领土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被世界列强瓜分,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海洋事业才慢慢起步,我们建立了一支支雄健的海军,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开始在海洋服役,时至今日,我国已有核潜艇,等世界一流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已经不敢小视中国,我们现在已有了足够的力量守卫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海洋,我们不仅要捍卫我们的权利,更要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财富,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此时的世界以不同以往,我们要想成为海洋强国,还必须依靠国家领导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世界各国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所以我们要想成长,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知道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γ挥心囊恢治拿髂芄挥涝侗3忠环风顺。今日的中国正在崛起海洋强国不再是梦。
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已经无法生存,中国雄起已是刻不容缓,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捍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我们对外应该持有“不忘国耻,誓死卫国”的态度。我认为,海洋强国之路不是重蹈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武力称霸之路,而是通过提升海洋软实力κ迪趾推结绕皙Υ锏健安徽蕉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χ泄必须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力培育、提高我国海洋软实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综观世界海洋强国ξ薏痪哂星看蟮暮Q罂蒲Ъ际踔С藕头⒄沟揭欢ㄋ平的海洋经济。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才能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呢?这必须得靠国人的努力,尤其是当代我们这些大学生,更应该“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像印度那样,靠大量进口别国武器自然是不行的,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国后面,永远无法自强。
《走向海洋》使我深受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海南大学的学生,我将不断强化海洋意识,提高专业素养,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为中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开学第1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