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浓浓深情——《三借芭蕉扇》读后感600字(共含14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优莎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一个重要的章节,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孙悟空三次与铁扇公主、大力牛魔王斗智斗勇,最终借得宝扇灭火焰山的故事。我感触最深是一个“情”字。
浓浓师徒情
唐僧师徒四人同心戮力,历尽磨难,来到火焰山。唐僧身体虚弱,经不住热气蒸腾,在马上摇摇欲坠。悟空、沙僧赶忙上前帮扶,连一向好吃懒做的八戒竟也找起水来。在恶劣而艰苦的环境下,师徒四人互谦互帮互助,徒弟时刻以师傅为中心,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师傅也不难为徒弟,这种浓郁深厚的师徒情,瞬间射入了我的灵魂深处。
生死母子情
“啊——”这是悟空钻入铁扇公主肚中翻江倒海时,铁扇公主发出的惨叫。剧中铁扇公主似乎是个顽固的反面人物,但她的情却同样令人感动。她之所以不借扇,无非是母子不能相见,对悟空恨之入骨,究其根本还是母亲对孩子的深爱。因为母爱,她宁愿去承受悟空在她肚中大闹天宫;她宁愿背下顽固不化的骂名;她宁愿放弃一切她本可以不必放弃的东西……她是一个深爱着自已孩子的好母亲啊!
宽容夫妻情
这一集对牛魔王似乎是批判的,他抛弃了结发妻子铁扇公主,将她“丢”在了翠云山,自己则与玉面公主在鸡雷山摩云洞享乐。但后来,还是挺身前去帮结发妻子与孙悟空、猪八戒大战,被三太子以乾坤圈击之。铁扇公主不计前嫌,以夫妻情谊为重,献出芭蕉扇,救了牛魔王一命。宽容,让这对夫妻重归于好,感情更进一步。这就是情感的伟大了吧!
“情”字千变万化,令人捉摸不透。正如剧中人物,从开始烈火般的矛盾到后来清水般的平淡。“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上一篇:许愿千佛山
下一篇:智勇双全孙悟空作文500字 相关推荐 三河古镇游记 文明交通我见证 我为自己点个赞作文500字 我的家 我的家乡——顺德 《变色龙》读后感500字 军训有感 我的理想——主持人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作文1100字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作文600字 老王 让我如此依恋作文800字
孙悟空在骗到扇子后,有些得意忘形,竟然没识破眼前这个由妖怪变成的猪八戒,不加顾虑地将扇子给了眼前的这位师弟,真是粗心之极!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有一些人受骗上当,遇到事情没有好好地想一想有哪儿不对的地方,轻易地相信了对方。所以读了本文后,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多长个心眼,特别是在你洋洋自得和遇到困难之际,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因为骗子总在你没有防范的时候,趁虚而入。 (指导老师 俞成标)
 ;
通讯地址: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五(1)班 陈鹏任
 ;
邮编:224300
 ;
电子信箱:yuchengbiao@people.com
 ;
 ;
 ;
 ;
 ;上学期的名著导读有《西游记》,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仅仅凭借很久远的印记和电视上的荧屏形象很难真正的品析小说的真正滋味。于是,假期又重新拿起书本,再次对这部书进行重读。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影响力波及海外。在世界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地位。尤其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和无数次的复播,更是使这部书比之其他三部书有着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可以说,《西游记》是和人们最为贴近的一部名著。
再次读起《西游记》,刚开始时感觉不是在读一部非常熟悉的书。总感觉和自己有隔阂。后来想想,自己的头脑中总是在用电视中的形象、画面、情节,甚至是服饰、环境与小说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让我有两种感触。
一是,现代的视觉形象真的是对文字想象力的一种毁灭。在读其他书时,书中说不应让孩子沉迷于视觉的形象太早,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 的形成。通过自己的这次重读,我有了深深地体会。我都会被脑海中的形象干扰,何况是孩子们。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字想象能力,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因为在语文中,学生必须把无生命力的文字,利用自己想象转化成为自己脑海中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形象。只有完成这样的转换,学生(读者)才是完成了阅读,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作品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动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
二是,书籍文字和影视作品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怎样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虽然,影视作品是改编于书籍原著,但是受制于诸多因素,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和原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仅就故事的情节上就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影视剧删改添加了很多情节,只为迎合现代人的一种喜好,甚至知识出于营销或者仅仅是改编者个人的喜好(尤其是最近重拍的两个版本)。这样,就更凸显出阅读原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无论在学习或者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时,他们不是把原有的传承下去,而是把别人改了样子的所谓名著传承了下去。他们就认为《西游记》的内容样子就是那样的。这样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怎样往下传呢?所以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书籍原著,让学生先要知道最早的样子面貌,然后再去做出他们这一代人的取舍。
阅读过程中的另一个感触是所谓名著用现在的审美去评判,它还是有自己的不足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说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者不足。《西游记》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它的文字水平不是一样的,有的章节写的十分精彩,有的地方就略逊一些。在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之前是文字水平最高的地方。在取经的过程中,也有精彩的地方,像是“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有些地方,书中的文字反而不如后来人们精加工的故事,比如最著名的“三打白骨精”,我就觉得它不如后来人们的改变精彩。当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完全衡量苛求《西游记》。在五六百年前,吴承恩完成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重读《西游记》,让我又一次回味了作品内容给我带来的无穷快乐和享受。同时也让我在阅读中又重新认识思考了关于名著导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我应该在名著导读的教学探索上在进行实践,让名著导读,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文字阅读中提升读书的能力,在文字的阅读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在《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悟空几次借扇均未成功,虽然几次都拿到了扇子,但是总因为几个小疏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 第一次借扇时,悟空与罗刹女杀的难舍难分,由于罗刹女的武力不高,占了下风悟空就轻敌了,疏忽了罗刹女的宝贝―芭蕉扇。在危机时刻,罗刹女拿出芭蕉扇用了吃奶的力气连扇了好几下,悟空被扇出了几千里地,罗刹女得胜回府。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样,蜀国丞相诸葛亮疏忽了先主刘备的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马谡去守军事要地――街亭,果然,被杀的落花流水,结果蜀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次借扇时,悟空忘了辨别扇子的真假,第三次也同样因为疏忽,被牛魔王骗取了扇子,最终还是借助天兵天将之力,拿到了扇子。 在社会中,一个疏忽,可以让一个人走上犯罪之路;一个疏忽可能让医生把手术刀放在病人的腹中;一个疏忽,就可能让得100分卷子最后得了99.5分。
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战。在战斗前夕,他让铁匠加紧干活,把他的马钉好四个马掌。可时间实在来不及了,最后一个马掌还没有钉实,国王便匆匆上了战场。在与敌军拼杀的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危险之际,马掌掉了,马因此失去平衡,国王倒在了地上,不远处的士兵以为国王被杀,纷纷撤退,结果兵败国亡。这个国王疏忽第四个马掌,这个不稳健的马不能带著他冲锋,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人生也是这样,不要因为疏忽,而导致和成功擦肩而过。
已经到了深秋季节,可是唐僧他们仍在走着。有一天,他们来到了火焰山,那山离这六十里远,往西去非经过它不可。在这西南方,有座翠云山,山上有个芭蕉洞,洞内有柄芭蕉扇,是个宝贝。悟空一听,说:“这样太麻烦了,我直接带你们飞过去。”可唐僧却说:“不行,我们要凭自己的力量,不能飞。”
于是,悟空就去借芭蕉扇,他一来到芭蕉洞就发现罗刹女拿着宝剑在等他了,原来是罗刹女在管理芭蕉扇,罗刹女说:“只要你能让我砍你几箭,我就把扇子借给你。”悟空说了声好就把头伸过去,可罗刹女见砍不死悟空,便想耍赖,但又想悟空武艺高强,于是就取出芭蕉扇,向悟空扇去。悟空一下子到了五万里外,灵吉菩萨出现了,给了悟空一粒定风丹,这下罗刹女的扇子不灵了。就跑回了洞中,可没想到悟空变成了一只小虫子,飞到了罗刹女的肚子里,逼罗刹女交出扇子,罗刹女没有办法,就拿了一把假的扇子,让悟空越扇火越大。
忽然,土地神出现了,他说:“要想过火焰山,就得去找牛魔王。”说完就走了。于是悟空就去找牛魔王,但牛魔王根本不理他,自己回去喝酒了。悟空见牛魔王不理自己,就自己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走了扇子。牛魔王回来以后发现扇子被偷,于是就用悟空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模样,又把扇子拿了回来,后来真的猪八戒来了,他们俩一起又把芭蕉扇抢了过来。他们一起回到唐僧那里,用芭蕉扇一扇,就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火也熄灭了。最后,他们一起过了火焰山。
今天,我读了《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课文中由“三借”引出的“三骗”。是哪三骗呢?
“他(孙悟空)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钻进去,钻到茶沫下面。铁扇公主一喝,孙悟空便钻进她肚子里,拳打腿踢。铁扇公证只好把扇子给了孙悟空。哪知道这是假扇子。”这儿讲了第一骗。
第二骗是“孙悟空又变成假牛魔王,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真扇子给了假牛魔王。”这是第二骗。
第三回骗是牛魔王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八戒,又把扇子从悟空手中给骗了回去
为什么孙悟空被铁扇公主骗呢?为什么铁扇公主又被孙悟空骗了呢?为什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又被牛魔王给骗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遇事都没有多动脑筋,没有多想个为什么。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人文创作特色的作品。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下面我就讲一讲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受阻,从土地公公那里得知必须借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孙悟空第一次去铁扇公主那儿借扇子,铁扇公主因红孩儿的事对孙悟空恨之入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把扇子借给孙悟空,一扇子把他扇飞到了小须弥山。孙悟空没有放弃,第二次去借扇子,他变成小飞虫潜入铁扇公主腹中,只取得一把假芭蕉扇。孙悟空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变作牛魔王骗到芭蕉扇,没想到在半路上又被变成猪八戒的牛魔王骗了回去。比较后孙悟空搬来了托塔李父子,与牛魔王大战,生擒牛魔王,才取回芭蕉扇,终于过了火焰山。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的人物各有特点:孙悟空心地善良,神通广大,执着有魄力;唐僧虔诚向佛,为民着想;猪八戒调皮懒惰却很忠诚;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再说说反面人物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铁扇公主爱子心切,固执己见,牛魔王耳根子软,做事残暴。
当然,这里面我比较喜欢的还是孙悟空,他在借扇子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屡败陆试,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还有,他三次借芭蕉扇都不遗余力地去完成任务,不仅仅是因为师傅的派遣,更是为了让火焰山的人民摆脱炙热,重获新生,不得不说孙悟空和他师傅唐僧一样有着一副普渡众生的菩萨心肠。
故事不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事一开始做起来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你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被打败的,动动脑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像《三借芭蕉扇》这样一波三折又蕴含哲理的故事,爱读书的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本书吧,快点找到这本书去看看吧!
书是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书是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书是桥梁,为我们搭起了胜利的通途……《西游记》就是一本好书,读来感受颇深。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他们在取经的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官、智收红孩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借芭蕉扇》。
《三借芭蕉扇》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来到了火焰山,火焰山环境极其恶劣,要翻过这座燃烧着熊熊大火的高山,必须要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将大火扇灭。于是,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通过借、骗、变先后三次才成功的拿到了真的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熊熊大火,师徒四人才得以去西天取经。
由此可见,孙悟空不但机智勇敢,而且还有着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斗志。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次疫情发生后,勇挑大梁的钟南山爷爷。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他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有力的话语成为最有效的强心剂。在他的带领下,千千万万的医生投入到了这次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安危,冲锋在抗疫前线,实地考察,研究药物,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的防护墙,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安康。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途径火焰山附近,发现这里热得不得了,问了住在火焰山附近的乡亲们才得知是因为那火焰山上的大火常年不灭造成的。要怎么才能让这儿不热呢?大圣到处打听,了解到要用翠云山芭蕉洞罗刹女的芭蕉扇才能熄灭火焰山的火焰。罗刹女可是红孩儿的母亲,她一直以为大圣杀了她孩儿,无论如何不肯相借,于是有了后来的“三调芭蕉扇”。
读完故事,合上书本,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仍然沉浸在大圣智取芭蕉扇的情节中。这个故事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险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读了故事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记忆中的一次爬山。当时春暖花开,爸爸妈妈带我去爬花果山。我们出发前准备了各种水果、饮料,兴冲冲的来到山脚下。看着蜿蜒崎岖的十八盘山路我的心里开始打鼓。爸爸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问我是不是退缩了。我立刻否认,转身就开始爬山。宽大的台阶,一节又一节,蜿蜒的山路望不到尽头。刚刚攀爬二十分钟我就开始觉得累了,怎么也不肯爬山,并且耍赖让爸爸背着我。可是爸爸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答应,而是严肃的让我自己爬山。没有办法我只好慢慢往上挪步行走。不知爬了多久终于到了山顶,爸爸这才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我:只有自己克服困难,永攀高峰,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大圣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似乎在告诉我: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克服困难,不断攀登,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
话说孙悟空师徒二借芭蕉扇之后,大家不知不觉睡了一觉。
突然,“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铃儿响叮当》的铃声响了起来。八戒嘴里嘟囔着:“那个衰人,睡觉不关手机,一点公共道德不讲,啊,原来是我的。”
孙悟空猛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着“芭蕉扇、芭蕉扇……”
他看到八戒:“师弟,借我手机用一下!”八戒慢吞吞地从兜里掏出手机:“猴哥,可要小心点,那里可有我当年在天宫偷拍嫦娥姐姐的照片呢!”
“知道。”孙悟空翻着眼睛接过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孙悟空问道“请问江户川柯南在吗?”
“喂!”八戒抗议道“你怎么打国外去了?不知道国际长途费贵吗?”
孙悟空理都不理他“哎呀,柯南老弟。你能把蝴蝶变音器借个我吗?什么?行呀!哎呀!谢谢咯,柯南老弟。记得用快递哦!OK,beybey。”
八戒一脸疑惑:“借那个干什么?你声音不是会变吗?”
“笨蛋。”孙悟空骂道,“还不是害怕得了疾病,把嗓子给弄哑了,害得我连模仿人说话都不像了,没死算我命大!哎,鸽子?”
天上一只鸽子叼着一个邮包朝孙悟空它们飞下来。
孙悟空看邮包,上面盖着“JAPAN”的邮戳。
孙悟空眉开眼笑“柯南好速度啊!
孙悟空取出邮包里的变音器,开始调音。
“你要变谁的声音啊?”沙僧感兴趣的凑了上来。
“铁扇公主的老公牛魔王……八戒,再借我一下手机啦!”
孙悟空拨号……
罗刹(即铁扇公主):“喂?”
孙悟空(用牛魔王的声音):“Hi,it’s me,what’s up,baby?”
八戒眼睛一亮:“靠,连洋文都出来啦!”
沙僧一头雾水:“师兄在说什么呢?”
孙悟空低声说:“暗号,牛魔王打电话时都说暗号。
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途遥远,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其中一难是要过火焰山,于是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子。
刚刚到火焰山就觉得一股酷热,方圆百里寸草不生,这时他们的斋饭已经全没了,突然见到一个卖东西的人问了一问才知晓,原来那是火焰山,5熊熊大火,绵绵不断,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又不敢去要铁扇公主灭火,这时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到了铁扇公主的`洞府,正好铁扇公主出来,要知道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不共戴天之仇啊,一下子就看来孙悟空三?,有扇了孙悟空一扇,孙悟空顿时不见,但是他却飞去了神仙那里,这个神仙有顶风丸,当孙悟空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老神仙便将那颗顶风丸给了孙悟空。
孙悟空又厚着脸皮来到了铁扇公主的洞府,这时铁扇公主大怒,便又扇了孙悟空几下,见没有效果,就一直扇,直到没力气了为止。这时的牛魔王正在魔什么洞里和狐狸精玩耍,已有2年没回家了,铁扇公主也气的发狂,说什么牛魔王回来了要亲手斩了他。铁扇公主没力气了,就回到府中,把门关的紧紧的,但是孙悟空会72变啊,一下子变成了蚊子飞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了,铁扇公主疼痛难忍,就给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回去了,把火扇了几下,火越来越大,就去找他的仁兄牛魔王,牛魔王见了他也有的生气,拔刀就砍——但是听孙悟空说清楚以后又和好了,牛魔王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老婆,把扇子借给那泼猴吧。铁扇公主一听,见牛魔王也这么说,就把扇子借给了孙悟空。
芭蕉扇伴着我长大。
芭蕉扇,很有东方特色,很传统。它有3个巴掌大小,是用芭蕉叶做的。刚买来时,扇叶泛着绿色,可到了后来,就成了黄色,很脆,中间还留下几道裂痕。芭蕉扇几毛钱一把,到处都买得到,平常人们一买就是好几把。
芭蕉扇不同于一般纸扇,它轻巧,也结实。不怕日晒,不怕雨淋,摇起来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的傍晚,院子里就聚满了乘凉的人。晚饭过后,婆婆便搬了几张小竹椅,拉着我的小手去乘凉。人们摇着手中的芭蕉扇,“吱吱吱,吱吱吱”,仿佛在演奏一首浪漫温馨的小夜曲。
我靠在婆婆的怀里,仰着头,望着天空。漆黑的夜空中,许许多多的星星闪着光芒,眨着眼睛;婆婆一边“哗哗哗”摇着手中的扇子,一边给我讲古老的神话。每当我听到《西游记》里《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时,就禁不住举起手中的芭蕉扇在空中挥舞,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把铁扇公主使用的有魔力的.扇子啊!
“吧嗒吧嗒”,妈妈穿着那件红色的连衣裙,坐在一旁悠闲地摇着芭蕉扇,扇子发出“呼呼”的风声。微风中,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论今。
爸爸眯缝着眼睛,躺在竹椅上,轻轻地摇着扇子,好不惬意。突然,他弯起身子,举着手中的扇子,向身边飞舞的蚊子拍去。爸爸身子重,力气也大,常常为了打死一只小蚊子忙得满头大汗。就这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坐起来,弄得竹椅“咯吱吱”地响。
“呼呼呼”,外公用那把旧了的芭蕉扇扇着炉火,炉上的火苗蹿得老高,险些烧着他的花白胡子。好奇的男孩儿们围在外公的四周,央求着外公给他们讲地道战、游击队的故事。不一会儿,冬瓜骨头汤的香味便随着“呼呼”的扇风声飘了过来,馋得男孩儿们直咽口水……现在,我长大了,夏天的晚上依旧那样热,可是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到哪里去找悠闲乘凉的人们,还有那布满星星、充满神话的夏夜呢?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尽艰险,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脚下,只见赤日炎炎,满目荒芜。
孙悟空叫出土地公公才知道火焰山是自己当年蹬倒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形成的,于是心中愧疚,暗下决心:要灭火焰山的火,还当地老百姓一个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
安顿好师父,孙悟空独自一人来到芭蕉洞门口,正准备叫门,只听到洞内传来铁扇公主打电话的声音:“喂,送外卖的吗?马上给我送两只烧鸡来……”孙悟空灵机一动:“俺何不在半路守株待兔,叫铁扇公主知道环保的重要作用?”于是孙悟空一闪身,躲在大石头后面,等送外卖的来。不一会儿,果然来了一位外卖小妖,孙悟空叫声“定!”小妖怪举着两只烧鸡不动了,孙悟空接过烧鸡,变成小妖模样,大摇大摆来到芭蕉洞,双手呈上烧鸡,铁扇公主只吃了一口,就“呸”的一声吐了出来,生气地说:“这烧鸡怎么这么难吃?有一股怪味!”孙悟空乘机变回原形,说:“烧鸡本来的味道是十分鲜美的,可是一到火焰山,就不好吃了。怪只怪这儿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呀。”铁扇公主脸一红,有点不好意思,奇怪地问:“猴子,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孙悟空说:“俺是专门给你送礼物来的。”边说边取出一个玻璃瓶子,铁扇公主说:“一个玻璃瓶子有什么稀罕!”孙悟空说:“你先打开看看吧。”铁扇公主半信半疑地打开瓶子,突然闻到一股新鲜空气,高兴地说:“猴子,你从哪儿弄的`新鲜空气,我好久没有闻到这么新鲜的空气了。”孙悟空得意地说:“这是俺老孙特意从花果山给你带来的,怎么样,比这儿的空气好多了吧?”铁扇公主想了想,说:“都怪我太自私,把这儿的环境污染了,现在才知道保护环境很重要啊。我有一把能灭火的芭蕉扇,你去把火焰山的火灭了吧。”孙悟空高兴得连忙道谢,扛着芭蕉扇灭火去了。
从此,火焰山不再炎热了。看着山一天天变绿,水一天天变清,师徒四人都笑了,老百姓也笑了。
翻开久违的书——《西游记》,虽好久没看了,但其中一个个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特别是孙悟空那番七十二般变化,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那千变万化的高强本领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可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三借蕉扇》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因为天气炎热,难以赶路,而去往西天也必须经过火焰山,山上有800里火焰,但就算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经过打听,听说翠云山,芭蕉洞里有一位铁扇公主,她有一把芭蕉扇。这虽是把扇子但却法力无边,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于是孙悟空便踏上了寻芭蕉扇之路。
第一次,孙悟空直接上门讨寻,不仅没成功还让铁扇公主想起了孙悟空“坑陷”她儿子这件事,对他火上加火,更不愿接他,悟空变成了一个蟭蟟虫子,乘她喝水时钻进她的肚子里,却得到了假扇还差点被烧死。第二次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取了芭蕉扇。第三次牛魔王与孙悟空大战,渐渐成了众妖与众神之间的斗争,其中最精彩的就属两人互变猛兽相比了,真让人大开眼界。最终得到了芭蕉扇,灭了火继续西行同时也成了朋友。
这虽是神话故事,却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任何的.成功都是几经波折,不断努力,但也不只是光付诸行动,还需要机智的头脑灵活运用而成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合上书,闭上眼,眼前仿佛又是那一段段精彩的 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