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呈现的同义词(共含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安妮和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呈现的同义词
一、【同义词】
出现、浮现
二、【词语注音】
chéng xiàn
三、【基本词意】
显出、露出的意思,侧重指现实的事物较清楚、持续时间较长的显露出来。也说呈露。
四、【英文翻译】
present (a certain appearance); appear; emerge
五、【详细解释】
引证解释
指显露;出现。
① 茅盾 《色盲》:“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
② 徐驰 《牡丹》:“一切她所失去了的东西回来了,统统呈现在她的`面前。”[1]
③李二和 《舟船的起源》:“随着黄河、长江等河流东向的泥沙冲积,海岸线又逐渐东移,直到距今60前,便呈现出略似现在海岸线的状态。”
六、【拓展延伸】
1、祖国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节日里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
3、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4、这座城市到处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
5、游园的人们,脸上呈现出欢乐的神情。
6、我们的国家,到处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7、我们的国家,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8、初春季节,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9、这座新兴的城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0、春天了,万物呈现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11、这幅画呈现出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1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
13、老师的一席话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室里呈现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14、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15、到处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7、秋天来了,田野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18、祖国处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呈现出民富国强的大好局面。
20、雪后的北国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色。
呈现同义词有那些
呈现同义词有那些呢?各位同学,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是需要接触同义词的,我们看看下面吧!
呈现同义词有那些
发现、
显露、
暴露、
展现、
涌现、
浮现、
表现、
透露、
表露、
体现、
大白、
闪现、
映现、
出现、
显现、
永存、
显示、
表示、
流露、
展示、
吐露、
露出
呈现造句
1、天边呈现出像条长龙似的亮晶晶的闪电。随后便是“隆”的一个雷声。闪电越闪越亮,雷声越打越响。不一会儿,黑云滚滚,遮住了半边天,下雨了。
2、剥开玉米壳,里面呈现出金黄金黄的玉米粒,颗颗饱满,就像黄宝石一样晶莹剔透。
3、他的松软的呈现出灰色的皮肤垂在皮包骨头的四肢上。宛如破布挂在于枯的树枝上一样。
4、紫罗兰呈深紫色,饱含水分的叶子上时常呈现一个个小圆珠,晶莹剔透,熠熠闪光。紫罗兰的花特别的美,美丽的花瓣围着一个娇嫩的蕊,花蕊则是由几根白色的细管子组成的,上面缀满厚厚的花粉,形成美丽娇艳的花朵。
5、我的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在森林深处的野玫瑰园,里面有许多花儿,红的,黄的,白的,品种繁多,数不胜数,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6、站在山腰,一个小巧玲珑的瀑布完全呈现在你的眼前。它没有黄山瀑布那波澜壮阔的气势,也没有泰山瀑布那一泻千里的声威。它只是静静地向下流着,不时地在与岩石的撞击中飞溅出几朵小小的水花。
7、随着岁月的增长,青苹果会呈现出它应有的红色。现实总归现实,老了青春期,老了岁月,不老的是苹果中的味道。其实,人人都知道,青苹果是酸的,红苹果是甜的:青苹果是酸的,只有无奈于生活的人才会品尝到。
8、春天,白杨树伸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一片新绿。一场春雨过后,树叶带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生命花在颤抖。那树叶绿绿的,在阳光照耀下,像用水冲了一般,绿的发亮。
9、群山连绵起伏,犹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匝匝的波峰浪谷。
10、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出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11、当微风轻轻吹过,小泡泡的颜色也不停转变,呈现出红色紫色白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十分惹人喜爱!
12、男人真正的成熟是把欢乐呈现给别人,把痛苦留在心中。
13、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14、烈夏,溪水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路向东逝去,荡起的水花溅在人们脸上,沁凉沁凉的,使人神清气爽,万物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格外美丽。
15、做自己的主人,拥有自己的思惟,支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情感……因为主宰了自己,所以更能深刻地了解自己。由于接受了自己,所以更喜欢自己,进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16、音乐多么美妙的符号,很单纯的声音,但听后让人舒服,音乐五彩缤纷花花绿绿,呈现自然微妙的旋律,宛如孩子的古灵精怪。
17、渐渐地东边露出了一片红霞,接着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我目不转睛地盯住这片红霞,慢慢地太阳一纵一纵地露出了它的头,半圆、扁圆,紧接着整个太阳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它是红得那么鲜艳,一点也不刺眼。
18、鹤群长距离飞行时,常常排成“V”形或“Y”等形。远远望去,飘飘然呈现出一副轻逸而潇洒的风姿。
19、七月阳光明媚,岚气雾云缠绵于峰身,溪水在怪石飞泄跳跃,遍地呈现出盎然的春天气息,万木吐翠,嫩草苔藓遍布于整个山谷缠绕山腰,似绿被翠毯,此景,此情,为这壮观浩瀚俊秀含情的境地注入了无限的灵性和活力。
20、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的地方。一走进学校大门,一个宽阔的操场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操场上有两种跑道,一种是直跑道,另一种是随圆形的跑道。我们的操场上还是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三合一的呢!
2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秧苗抽出了几条狭小细长的叶子。叶柄轻轻地裹在茎上,渐渐地抽出了几支稻穗,开出雪白的稻花。这时秧苗由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在这深绿丛中,呈现出点点白花,显得更加美丽。
22、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23、苹果穿有一身红红的外衣,圆熘熘的,像个气球。闻一闻,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用小刀剥开皮,白嫩嫩的果肉立即呈现在你的眼前,咬上一口,你的嘴巴里便会绕着一阵清香。
24、桃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不敢将自己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的半开半放,仿佛是一个急着想看到外面世界的孩子,正用力释放着自己;还有的是已。
25、在一个雨后的中午,水晶蓝的天空扯着几缕云,淡淡的阳光穿透了云,柔和地照在身上。清澈透明的天空上呈现出一道彩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彩虹。我仿佛占有了它。仰望彩虹,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幸运和成功吧。
26、初冬,骑车或步行在上班的路上,凤鸣广场迷人的舞姿,轻快的旋律,处处透露着健康的笑脸,中阳商城轰鸣的搅拌声,幢幢拔起的高楼,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7、渐渐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阳光颜色变深。村庄渐渐的让这光所照醒。村民做饭的烟又再次笼罩了这一清醒的村庄。那孩童们的笑声再次呈现出在这乡间。村名吃完早饭,即开着自家小车,去自己的麦田里去丰收了。
28、他的个头少说也在一米八以上,一袭略微紧身的黑衣将完美的身材展露无遗,亚麻色的头发漂亮得让人咋舌,长着一双清澈明亮,透着些许孩子气的眼睛、挺直的鼻梁、光滑的皮肤、薄薄的嘴唇呈现可爱的粉红色,精致绝美的五官。
29、我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拿了出来,轻轻地剥皮,白嫩嫩的蛋顿时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轻轻地咬一小口,立刻感到一种爱的甜蜜萦绕于心头。
呈现的意思:
指显露;出现。
英文解释
(显露) present (a certain appearance);appear;emerge;show itself;take on ;
[take on;appear;emerge] 显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
详细解释
显露;出现。
茅盾 《色盲》:“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 徐迟 《牡丹》:“一切她所失去了的东西回来了,统统呈现在她的面前。”
① 茅盾 《色盲》:“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
② 徐驰 《牡丹》:“一切她所失去了的东西回来了,统统呈现在她的面前。”[1]
③李二和 《舟船的起源》:“随着黄河、长江等河流东向的泥沙冲积,海岸线又逐渐东移,直到距今60前,便呈现出略似现在海岸线的状态。”
其它含义
显示:展现出。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例:越过被白雪常年所覆盖的顶峰,山的另一边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致。
呈现(风采)。
此外,呈现也是人内在的一种外在反应,将内心的理想、渴望、信念、思想等,以语言、文字、画图等形式展现出来。
中英例句
海湾内的船舶呈现一派美丽的景象。
The ships in the bay present a beautiful sight.
科尔巴要着手让花旗变成一家更有效、更集中的企业,办法之一就是以更有效、更集中的方式向投资者呈现业绩。
One way for mr. corbat to start making citi a more efficient, focused firm would be simply to present it to investors that way.
关于《边城》美的呈现
《边城》是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珍品,这是一曲爱与美的赞歌,旨在重塑民族品格。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平凡人(翠翠、爷爷、傩送、天保等人)之间的一个故事,向读者展现了美丽的边城山水,展现了古老的淳朴民情,展现了爱与美的力量,展现了微妙的湘西世界,展现了作者的创作境界追求。
《边城》的创作境界即是呈美。“至于‘情景合一’,则是要求人们以其思想感情再现。地造化之工,这就是‘美’”。艾米《山楂树之恋》和沈从文《边城》同为纯美系列的爱情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爱情的美感,两篇小说都极力渲染了景物的美,然而两位作家表达美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小说《山楂树之恋》美在了一棵树,而《边城》却美在了整个山城,《边城》的美是随处可见的,而《山楂树之恋》的美只美在了那个季节。小说《边城》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个远离喧嚣的偏远地的美,像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山楂树的美适合藏进记忆,那是属于回忆的,而山城的美适合观赏,那是属于享受的。茶峒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山城,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一切都美不胜收,美的那般纯粹,那般自然,使得凤凰小城成了无数读者向往的理想边境。这里的树没有经过修葺,这里的山没有经过雕琢,这才是源自大自然的美,也正是这样的山水才滋养了小城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浮躁,安于本分,但这并不是不求进步,并不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而是一种“让命运的归命运,让自己的归自己”②的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自然般成长。
《边城》的美不仅源于茶峒山水的美丽,还源于文本本身,在《边城》的叙述过程中,处处可以找到美的足迹,首先,本篇小说的语言存在着一种话语蕴藉的美。关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比较典型的就是撑渡船的孙女——翠翠,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提到了这个小女孩,却没有指出女孩的名字,直到叙述了女孩母亲与茶峒军人的过往后,才交代了老人给孙女所取的名字,这个名字也是使本篇小说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翠翠二字,简短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翠翠这个名字在青山绿水间又是那么合乎情理。艾米在小说《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取名为静秋,表达的是在动荡世界里的另一种安静,周国平的《一个父亲的札记》里唤自己的女儿为妞妞,表达的主要是女儿的可爱与自己对其的挚爱,而翠翠这个名字更多的是散发了一种朝气,一方面映衬了篁竹的清脆可人,一方面展示了篁竹的坚强不屈,是一种可贵生命的象征。语言自然又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如当时龙舟竞渡结束后,翠翠一个人在等爷爷来接她,天黑了心里十分害怕,二佬恰巧在这时候赶鸭子出现了好意让她去他家楼上等,翠翠却误会了二佬,二佬的一句“大鱼会吃掉你”也成了日后翠翠美美的思念。《边城》里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说开头写到翠翠的时候,用“小兽物”来形容翠翠,仿佛翠翠就是大自然的小精灵,充满了灵性。在写到大佬和二佬追求翠翠时,用“车路”形容唱歌求爱,用“马路”形容请人说亲,既形象生动又活泼有趣。另外,小说中提到的“渡船”和“碾坊”其实象征了生活中的两种理念,渡船和碾坊本身就暗示了旧的封建婚姻习俗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矛盾。从形式上看,本篇小说叙述结构奇特,还多使用了插序的叙述方式,在写完了第一个端午节的情况后,插补了第一个端午节时翠翠二佬傩送的相遇情景,文中回忆了翠翠母亲与军官的爱情故事,似乎也预示着翠翠的爱情悲剧。从形象上看,小说塑造出了具有特征、富于魅力的人物形象。翠翠的爷爷、翠翠、船总等都彰显了人性的率真,展现了边城的风俗之美。当然翠翠爱情的美是贯穿全文的,翠翠对傩送爱的如一,是一种依恋的美。翠翠之所以喜欢二佬,也有诗意的美的意境的影响,翠翠在梦里听到二佬的歌声时,她觉得自己在飞,这样的意境是极美的,令翠翠不禁向往。《山楂树之恋》里所描绘的爱情虽然不是奔放的但会让人觉得是浪漫的,而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展现更多的是内敛的美,孙建新选择直接告白,选择用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而傩送选择的是用山歌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是由内而外的袒露,一个是由外而内的相思。可以说,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更羞涩,是一种含蓄而又富于诗意的美,这种爱简简单单,没有了个人的得失,悄无声息,不留痕迹。《边城》在展示翠翠美好爱情的同时又伴随着哀婉故事的发生,大佬天保外出闯滩不幸去世,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过度在风雨之夜死去,翠翠孤身一人守着渡船盼望着出走他乡的二佬傩送归来。翠翠的结局不禁令人惋惜,让爱情多了一种凄美。这种残缺似乎是从另一种角度展示了美的真实,感受平凡生活里的哀与乐。
《边城》这篇小说中还隐藏了一种孤独的美,这种孤独是一直都在的,小说中所描绘的孤独无疑为文章增添了另一种美。小说一开头就点出了塔下只有一户人家,这是远离喧嚣的一个暗示,没有熙熙攘攘,却充满了温暖。这户人家里的爷爷和孙女都有着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爷爷有一个挚爱的女儿,可是对爱情忠诚的女儿却选择随军人而去喝了冷水,留给爷爷的是无尽的思念。爷爷担心翠翠和自己的女儿遭遇同样的经历,却不愿向翠翠提及这些事情,翠翠自然也不明白这些事情,爷爷就一个人默默为翠翠的婚事操尽了心还遭致了误解。翠翠是一个孤独的小精灵,她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从小说中可以得知,翠翠并没有同伴,只有一条小黄狗相伴。由于身世的特殊,她缺少了父爱和母爱,除了爷爷,她似乎也没有了谈心的对象,可是爷爷自然不懂她少女的心。对于大佬的提亲,爷爷觉得应该让翠翠自己决定,让翠翠自由选择自己的幸福,这样看来,其实爷爷是十分民主的,但是从爷爷焦急的询问大佬和二佬的举动来看,爷爷想得更多的是为翠翠寻找一个依靠,考虑的是以后,而翠翠更需要的是陪伴,期待的是现在,翠翠幻想的爱情是浪漫的。小说中的杨马兵也是一个孤独者的典型代表,杨马兵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正是因为杨马兵让小说故事的结局增添了几分美,从杨马兵与爷爷的谈话过程中,可以知道爷爷离去了,想象着一户人家最后只剩下翠翠自己一个人,读者多不愿看到翠翠失去甜甜的笑,顿觉悲从心来,替翠翠着急,而杨马兵恰恰为读者解除了这般的顾虑。虽然最后并不知道傩送是否真的会回来,但杨马兵对翠翠的守护却给了读者另一种安慰。
《边城》是一部关于美的优秀杰作,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真实可贵的存在,一种淳朴善良的民风,一种悄无声息的恒美。生活本应是属于真善美的,并且沈从文相信人类的品格是可以被塑造的,他希望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对真善美的呼唤和追求,可以说小说《边城》正是以善美来衬托了生命的可贵与爱情的真挚,还原了生活本来的美。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平凡人(翠翠、爷爷、傩送、天保等人)之间的一个故事,向读者展现了美丽的边城山水,展现了古老的淳朴民情,展现了爱与美的力量,展现了微妙的湘西世界,展现了作者的创作境界追求。
《边城》的创作境界即是呈美。“至于‘情景合一’,则是要求人们以其思想感情再现。地造化之工,这就是‘美’”。①艾米《山楂树之恋》和沈从文《边城》同为纯美系列的爱情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爱情的美感,两篇小说都极力渲染了景物的美,然而两位作家表达美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小说《山楂树之恋》美在了一棵树,而《边城》却美在了整个山城,《边城》的美是随处可见的,而《山楂树之恋》的美只美在了那个季节。小说《边城》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个远离喧嚣的偏远地的美,像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山楂树的美适合藏进记忆,那是属于回忆的,而山城的美适合观赏,那是属于享受的。茶峒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山城,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一切都美不胜收,美的那般纯粹,那般自然,使得凤凰小城成了无数读者向往的理想边境。这里的树没有经过修葺,这里的山没有经过雕琢,这才是源自大自然的美,也正是这样的山水才滋养了小城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浮躁,安于本分,但这并不是不求进步,并不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而是一种“让命运的归命运,让自己的归自己”②的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自然般成长。
《边城》的美不仅源于茶峒山水的美丽,还源于文本本身,在《边城》的叙述过程中,处处可以找到美的足迹,首先,本篇小说的语言存在着一种话语蕴藉的美。关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比较典型的就是撑渡船的孙女――翠翠,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提到了这个小女孩,却没有指出女孩的名字,直到叙述了女孩母亲与茶峒军人的过往后,才交代了老人给孙女所取的名字,这个名字也是使本篇小说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翠翠二字,简短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翠翠这个名字在青山绿水间又是那么合乎情理。艾米在小说《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取名为静秋,表达的是在动荡世界里的另一种安静,周国平的《一个父亲的札记》里唤自己的女儿为妞妞,表达的主要是女儿的可爱与自己对其的挚爱,而翠翠这个名字更多的是散发了一种朝气,一方面映衬了篁竹的清脆可人,一方面展示了篁竹的坚强不屈,是一种可贵生命的象征。语言自然又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如当时龙舟竞渡结束后,翠翠一个人在等爷爷来接她,天黑了心里十分害怕,二佬恰巧在这时候赶鸭子出现了好意让她去他家楼上等,翠翠却误会了二佬,二佬的一句“大鱼会吃掉你”也成了日后翠翠美美的思念。《边城》里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说开头写到翠翠的时候,用“小兽物”来形容翠翠,仿佛翠翠就是大自然的小精灵,充满了灵性。在写到大佬和二佬追求翠翠时,用“车路”形容唱歌求爱,用“马路”形容请人说亲,既形象生动又活泼有趣。另外,小说中提到的“渡船”和“碾坊”其实象征了生活中的两种理念,渡船和碾坊本身就暗示了旧的封建婚姻习俗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矛盾。③从形式上看,本篇小说叙述结构奇特,还多使用了插序的叙述方式,在写完了第一个端午节的情况后,插补了第一个端午节时翠翠二佬傩送的相遇情景,文中回忆了翠翠母亲与军官的爱情故事,似乎也预示着翠翠的爱情悲剧。从形象上看,小说塑造出了具有特征、富于魅力的人物形象。翠翠的爷爷、翠翠、船总等都彰显了人性的率真,展现了边城的风俗之美。当然翠翠爱情的美是贯穿全文的,翠翠对傩送爱的如一,是一种依恋的美。翠翠之所以喜欢二佬,也有诗意的美的意境的影响,翠翠在梦里听到二佬的歌声时,她觉得自己在飞,这样的意境是极美的,令翠翠不禁向往。《山楂树之恋》里所描绘的爱情虽然不是奔放的但会让人觉得是浪漫的,而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展现更多的是内敛的美,孙建新选择直接告白,选择用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而傩送选择的是用山歌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是由内而外的袒露,一个是由外而内的'相思。可以说,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更羞涩,是一种含蓄而又富于诗意的美,这种爱简简单单,没有了个人的得失,悄无声息,不留痕迹。《边城》在展示翠翠美好爱情的同时又伴随着哀婉故事的发生,大佬天保外出闯滩不幸去世,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过度在风雨之夜死去,翠翠孤身一人守着渡船盼望着出走他乡的二佬傩送归来。翠翠的结局不禁令人惋惜,让爱情多了一种凄美。这种残缺似乎是从另一种角度展示了美的真实,感受平凡生活里的哀与乐。
《边城》这篇小说中还隐藏了一种孤独的美,这种孤独是一直都在的,小说中所描绘的孤独无疑为文章增添了另一种美。小说一开头就点出了塔下只有一户人家,这是远离喧嚣的一个暗示,没有熙熙攘攘,却充满了温暖。这户人家里的爷爷和孙女都有着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爷爷有一个挚爱的女儿,可是对爱情忠诚的女儿却选择随军人而去喝了冷水,留给爷爷的是无尽的思念。爷爷担心翠翠和自己的女儿遭遇同样的经历,却不愿向翠翠提及这些事情,翠翠自然也不明白这些事情,爷爷就一个人默默为翠翠的婚事操尽了心还遭致了误解。翠翠是一个孤独的小精灵,她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从小说中可以得知,翠翠并没有同伴,只有一条小黄狗相伴。由于身世的特殊,她缺少了父爱和母爱,除了爷爷,她似乎也没有了谈心的对象,可是爷爷自然不懂她少女的心。对于大佬的提亲,爷爷觉得应该让翠翠自己决定,让翠翠自由选择自己的幸福,这样看来,其实爷爷是十分民主的,但是从爷爷焦急的询问大佬和二佬的举动来看,爷爷想得更多的是为翠翠寻找一个依靠,考虑的是以后,而翠翠更需要的是陪伴,期待的是现在,翠翠幻想的爱情是浪漫的。小说中的杨马兵也是一个孤独者的典型代表,杨马兵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正是因为杨马兵让小说故事的结局增添了几分美,从杨马兵与爷爷的谈话过程中,可以知道爷爷离去了,想象着一户人家最后只剩下翠翠自己一个人,读者多不愿看到翠翠失去甜甜的笑,顿觉悲从心来,替翠翠着急,而杨马兵恰恰为读者解除了这般的顾虑。虽然最后并不知道傩送是否真的会回来,但杨马兵对翠翠的守护却给了读者另一种安慰。
《边城》是一部关于美的优秀杰作,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真实可贵的存在,一种淳朴善良的民风,一种悄无声息的恒美。生活本应是属于真善美的,并且沈从文相信人类的品格是可以被塑造的,他希望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对真善美的呼唤和追求,可以说小说《边城》正是以善美来衬托了生命的可贵与爱情的真挚,还原了生活本来的美。
拓展阅读:《边城》读后感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 呈现同义词
★ 《边城》美的呈现
★ 呈现的近义词
★ 同义词
★ 精益求精 同义词
★ 同义词替换
★ 翘楚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