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名言(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xy52012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水浒名言集锦
1、自差偏自是。——《水浒传》
2、单丝不成线。——《水浒传》
3、有眼不识泰山。——《水浒传》
4、有钱可以通神。——《水浒传》
5、敢怒而不敢言。——《水浒传》
6、不怕官,只怕管。——《水浒传》
7、胜败乃兵家常事。——《水浒传》
8、酒乱性,色迷人。——《水浒传》
9、君子问灾不问福。——《水浒传》
10、男大须婚,女大必嫁。——《水浒传》
11、吃饭防噎,行路防跌。——《水浒传》
12、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水浒传》
13、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水浒传》
14、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水浒传》
15、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水浒传》
16、却之不恭,受之太过。——《水浒传》
17、知恩不报,非为人也。——《水浒传》
18、灯蛾扑火,惹焰烧身。——《水浒传》
19、赦其旧过,开以新图。——《水浒传》
20、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水浒传》
21、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水浒传》
2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水浒传》
23、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水浒传》
2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水浒传》
25、拽拳神臂健,飞脚电光生。——《水浒传》
26、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水浒传》
27、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
28、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水浒传》
29、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水浒传》
30、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
31、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家。——《水浒传》
32、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水浒传》
33、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水浒传》
34、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
35、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水浒传》
36、山高必有怪,冷峻却生精。——《水浒传》
37、急来拖佛脚,闲时不烧香。——《水浒传》
38、这腔热血,是要卖给识货的.。——《水浒传》
39、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水浒传》
40、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水浒传》
41、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水浒传》
42、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水浒传》
43、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
44、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水浒传》
45、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水浒传》
46、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
47、红粉不知归何处?芳魂今夜落谁家?——《水浒传》
48、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水浒传》
49、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水浒传》
50、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水浒传》
51、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水浒传》
52、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
53、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水浒传》
54、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水浒传》
55、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水浒传》
56、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水浒传》
5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水浒传》
58、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水浒传》
59、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水浒传》
60、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浒传》
61、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水浒传》
62、破屋更遭连夜两,漏船又遇打头风。——《水浒传》
63、手到处青春丧命,刀落时红粉亡身。——《水浒传》
64、一条棒杆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水浒传》
65、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水浒传》
66、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水浒传》
67、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水浒传》
68、紧闭星眸,直挺挺尸横席上;半开檀口,湿津津头落枕边。——《水浒传》
69、小院初春,大雪压桔金线柳;寒生庾岭,狂现吹折玉梅花。——《水浒传》
70、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水浒传》
71、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水浒传》
72、自幼曾读经书,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水浒传》
73、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
74、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虀过此生。——《水浒传》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水浒传》
76、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水浒传》
77、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水浒传》
78、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水浒传》
有关水浒传中的经典名言语录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做人立得正,站得直,走得稳。
有钱可以通神。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相通,通连。本句大意是:钱能使人与神仙相通。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世情:社会人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面:指人的脸色。这两句大意是:社会人情从待人态度的冷淡或热情可以看出来,人的脸色因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化。
不怕官,只怕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官:官吏。管:管理,管辖,这里指管得着自己的人。本句大意是:不怕上面的大官,只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
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却之:推却,辞谢不纳。恭:恭敬。过:过分。这两句大意是:推却不受吧,太不恭敬;冒然接受吧,又太过分了。“却之不恭”是从《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意即“一再推却拒绝别人是不恭敬的”)句简化
而来,现在多将——说成“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是接受别人馈赠时的谦词,表示接受感到愧疚,拒绝里觉得失礼的矛盾心情。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这是两句俗语。它用种什么就收什么这个简单道理,比喻造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含有普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在内。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这两句大意是:要是早知道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后悔当初不应该那样做。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不出门:传播不到门外去。恶事:坏事,见不得人的事。这两句大意是:好事不容易传出去,坏事传得很快很广。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指夜晚。这两句大意是:人当处于欢乐的时候,总是嫌夜晚太短;处于寂寞的时候,又恼恨五更太长。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这两句大意是:到瓮子里捉老鳖,那是手到拿来。此二句是形容办事十分容易。瓮中的`老鳖躲也无处躲,藏又无处藏,因而瓮中捉鳖当是十分容易的事。
急来拖佛脚,闲时不烧香。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抱佛脚:求佛救助、保佑。这两句大意是:闲暇无事时不给佛烧香供奉,到事情急了才击求佛救助。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缘:缘分。这两句大意是:有缘分的人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因机遇、巧合而会面;没缘分的人即使打照面也会错过,跟没遇到一样。这两句话在元代无名氏《鸳鸯被》杂剧里作“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惺惺(xīng星):聪明人。惜:爱惜。识:赏识。这两句大意是:聪明的人总是爱惜聪明的人,英雄汉总是赏识英雄汉。
吃饭防噎,行路防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噎(yē椰):食物塞住嗓子。这两句大意是:吃饭时要防备食物卡住嗓子,走路时要防备摔交。比喻人处世办事必须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安全,以防不测。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须:必须,应当。这两句大意是:男孩子长大了就应当结婚,女孩子长大了就应当出嫁。
君子问灾不问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本句大意是:君子只问自己有什么灾祸,而不问自己有什么福分。是君子,就有一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胸怀和气质,他不怕灾祸,敢于正视现实,去经受灾祸的磨练,所以他敢于“同灾”。而去寻问福气,则被认为是贪求和没有出息的行为,故君子不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六回。这两句大意是: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灾祸一来却不止一种。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须:却。这两句大意是:隔着墙却有耳朵在听着,窗户外边难道没有人听见?此两句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两句大意是:应该取得的却不及时去取,机会过去以后可不要后悔。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或作了坏事,最终都将受到报应。且是来得早晚不同罢了。此二句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来到”(元·无名氏《来生债》)一样,反映出前人最朴实、最鲜明的善恶观。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明·施耐庵《水浒》第一百十六回。这几句大意是:凡事大多是得到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得到困难,失去也困难。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两句大意是:光听说名字不如眼见一面,亲自见面胜于听说姓名。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荣枯事:好事或坏事。这两句大意是:进门之后不用同主人遇到好事或遇到坏事,察颜观色便可得到准确的结论,这两句俗语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只要看看脸色,便可分析出主人的心情和遭遇。可以这两句说明察颜观色的重要性。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经日:亲眼看到。这几句大意是:亲眼看到的事情,还唯恐它不真实,别人背后讲的话,怎么能够完全相信呢?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我看书,总喜欢故事情节多的书,一些散文、抒情或是写景的文章对我没有一点儿吸引力。
《水浒》,乃四家库藏之一,曾有清代金圣叹评曰:天下之乐,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这更勾起了我心中的欲望。加上电视上新版《水浒》的大力宣传,便翻开了这本书。
读了八十多回,心中大概有了梗概,以及感触。宋江起义的前期、高潮和失败以及最后平定三乱,收复大辽而被奸臣害死,都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实说,宋江这个人我并不喜欢,因为他对晁盖的排挤与嘲讽(我是这样理解的),以及他做事的风格,最不满的是他为了留住他的一世英名而唤李逵来喝了毒酒,最后的结尾真是悲哉!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水浒》的。
现代水浒_1200字
雄鸡破晓。
大地愈显静谧。
旭日东升。
水泊梁山,忠义堂前,早已人声鼎沸……
“哥哥,岸上的鸟人,太没规矩,尽把那垃圾废物往湖里扔。弄得湖水脏兮兮的,真让人受不了!哼,这些鸟人要是给洒家碰上,俺非把他们劈成两半儿不可!”黑旋风李逵声音最洪亮。他抡着双斧,正愤愤不平地大吼,满脸的胡须震得乱颤。
昨天,浪里白条张顺和李逵相约去湖里凫水。谁知上岸后,浪里白条竟全身黑不溜秋的,成了“浪里黑条”。李逵更是倒霉,潜水时他还以为抓到了张顺,冒出水面,才发现怀中抱的竟是一头死猪。害得他现在见着猪肉就想吐,洗澡时用了十几块“立白”皂,还觉得浑身臭烘烘的!
“对,哥哥,自从高俅在湖对岸开了什么‘高俅酒店’、‘高俅化工厂’、‘高俅纺织厂’‘高俅屠宰厂’等鸟厂后,俺们的湖水就越来越黑,越来越脏了。更气煞人的是,俺们渔场的鱼都死了个精光!”水浒渔场的.总经理阮小七也用拳头砸着桌子,“他赚他的昧心钱也就罢了,怎能断俺们的财路呢?”
宋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时,神医安道全站了出来,对宋江拱手道:“哥哥,近来众多兄弟患了一种奇特的皮肤病,患处每隔三个时辰便奇痒无比,大伙搔得全身溃烂。而且此病极易交叉感染,蔓延极快。俺用德国进口先进仪器‘SID’检查才得知,此恶疾乃百年难得一见的疙瘩皮肤病!究其原因,乃因身体接触了多种毒化物的液体所致,而这种毒化物就来自湖对岸。”
周围已有人开始使劲抓痒。
安道全顿了顿又说道:“不过,众位兄弟放心,经过我苦心研究,现已研制出了治疗新药‘道全肤灵霜’。此药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因子,往患处一抹,顿觉清爽无比,正是‘道全天天见,从此不觉痒’。大家都是兄弟,我也就不高价出售,只收回个本钱就行DD每瓶888元,取发发发之意嘛!”
话音未落,引起一阵骚动,有人说安道全不讲义气,乘人之危,不由感叹世风日下;有的则干脆大骂:“什么‘道全肤灵霜’,还不是用那10元一支的硫磺软膏来骗人的?”
蓦地,听见“劈里啪啦”声响起。循声望去,乃梁山泊财务总监神算子蒋敬是也。只见他疾步上前:“哥哥,自从水泊受到污染以来,俺们损失惨重啊!水浒渔场破产,自来水公司破产,水上娱乐城停业,梁山旅游公司被迫关闭;因湖水污染,俺们山上的树木也长得不景气,梁山木材公司也快宣布关门了……近一年来,俺梁山兄弟就损失了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美元哪!再不想办法,俺们就真的没法活了。”一席话下来,蒋敬的声音已经有些硬咽。
众人听了,一片哗然。
“诸位兄弟,俺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智多星吴用一扫平日的稳重,振臂高呼。
“对,不能再这样!”众人齐声附和。
“我们一定要找高俅算账!”
“他奶奶的,哥哥,你说俺们该咋办?还忍吗?”李逵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盯着宋江。
“唉!”宋江叹了口气,说道,“好吧,众位兄弟,咱们就再攻打高俅一次!”
今天,我们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给予我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理想。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不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这个人,堂堂七尺大汉,为人忠义,是个典型的侠义之士。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个相貌丑陋的人,而武松并不嫌弃他的哥哥,在经受了嫂嫂潘金莲的诱惑之后,并不为之动容,反而大大教训了潘金莲可见他是个正直的人。后来得知自己哥哥的死讯之后,有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不就是忠义的表现吗?后武松被押到安平寨,不予钱两给差拨和管营,可见他为人率真,施恩要免了他的100杀威棒时,武松还不同意,后得知施恩的酒店被蒋门神给所夺了去,二话不说,抡起拳头就打蒋门神,这难道就不是侠义的表现吗?
还有林冲,他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后来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上的梁山,这不就是古代上层被逼造反的典型吗?
这许许多多的好汉聚集在梁山上,打着替天还道的黄巾旗,理应胜利,可是后来却走向了失败,这是为什么了吗,那就是宋江的过错了。
宋江在一开始水浒传中写的就是好汉们的榜样,一说到及时雨宋江,便能联想到黑面小三蓝,他散尽家财,接济他人的实际,为人身份中医和孝顺。他的老父亲宋太公叫宋江不要落草梁山泊,宋江因为小幅,于是停了,课后老被留置债搜哦比,才上梁山,后聚集一百单八将,可是宋江一味的要招安,最终是梁山好汉一个个的死去,虽不能讲责任全部推给宋江,可是宋江太愚昧了,当时朝廷奸臣当道,皇帝被奸臣蒙蔽了双眼,人有奸臣左右,而宋江、卢俊义等人一味重案追究功名利禄忽略了奸臣当道的情况,走向失败。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我却“少看水浒”了。这么说吧,我和《水浒传》倒是挺有渊源的。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的作者为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修改。它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并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好啦,说完书,接下来就说说渊源何在吧!
我五六岁时,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少儿版的《水浒传》。上面的人物画的很是生动有趣,所以,我天天捧着它看。那时候的我年幼,只知道故事中的几个人物,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看了几天后也就扔在一旁了。
过了几年,就在我快要把《水浒传》淡忘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水浒传》原著。因此,它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天天捧着它看。渐渐地,我竟喜欢上了它,用了半个月就把它看完,并记住了好多绿林好汉的名字和绰号。但对于那时正在痴迷于它的我,这些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20xx年,《新水浒传》上映时,我迫不及待地就要看,恨不能一下把它全看完。更令我惊喜的是,我偶然看见了电视上鲍鹏山教授在解说《水浒传》,说得是深入透彻,着实令我佩服不已。
李逵这个人物,鲍鹏山老师解说的很详细。起先我看《水浒》,觉得李逵是个很威猛勇敢的好汉,但是鲍鹏山老师的一番话,却让我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鲍鹏山老师说,李逵是一个残忍、杀人如麻、形同禽兽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几个事例,你就明白了:第一件事,他因为吃醉了酒,被官府抓住,后又被梁山好汉救获时,不分青红皂白,先杀了曹太公和当地村长。杀性起来,把跟随的四十来个士兵和猎户一并砍死。一瞬间,四十多个人成了李逵斧下的冤魂。第二件,在他回家接她母亲的路上,有人自称是“黑旋风”,要打劫,他就差点杀死那个人。那个打劫的人运气也好,他碰到的是一个满腹孝心的李逵,而不是一个充满杀机的李逵,所以他才逃过一死。第三件,也是最严重的一件。李逵奉宋江命令引朱仝上山,他竟趁朱仝不在,把小衙内带走,到了树林,因为小衙内哭喊,他竟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头生生劈成了两半!这难道不是禽兽才会做的事吗?由此可看出李逵杀人的六大特点:一、杀得快;二、杀得多;三、谁挡我路我杀谁;四、乱杀无辜;五、毫不歉疚;六、手段残忍。听完鲍鹏山老师说的这些,我真觉得李逵是一个嗜血之人!
现在由于功课的繁忙,我的课余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不过,我依然会常常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看上几页。这正应了老师的话:书籍就是一座宝库,你永远挖掘不尽!
★ 水浒读后感
★ 水浒读后感
★ 水浒读书笔记初三
★ 水浒来到现代作文
★ 水浒英雄情作文
★ 水浒好汉故事精选